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概述与人工势场法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范文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移动机器人在众多领域内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例如无人驾驶车辆、自动扫地机器人、智能仓储机器人等。
路径规划作为移动机器人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相关内容,包括相关概念、基本方法以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 基本概念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指在具有障碍物的环境中,为机器人寻找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路径。
这一过程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路径长度、安全性、机器人的运动能力等。
路径规划算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2. 基本方法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两种。
全局路径规划是在已知环境中为机器人规划出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全局最优路径。
而局部路径规划则是在机器人实际运行过程中,根据实时感知的环境信息,对局部区域进行路径规划,以应对突发情况。
三、常见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1. 传统算法传统的路径规划算法包括基于图论的算法、基于采样的算法等。
基于图论的算法将环境抽象为图,通过搜索图中的路径来寻找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基于采样的算法则是在搜索过程中不断采样新的点来扩展搜索范围,如随机路标图(PRM)和快速探索随机树(RRT)等。
2. 智能算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算法被应用于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领域。
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
这些算法能够根据环境信息和任务需求,自主地寻找最优路径,具有较高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
四、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在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
一方面,传统的算法在面对复杂环境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对传统算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提高了其适应性和性能。
另一方面,智能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综述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机器人作为自主运动和智能决策的机械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的重要技术之一,其在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医疗护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传统的基于图搜索的算法(如A*算法、Dijkstra算法)和基于启发式搜索的算法(如D*算法、RRT算法)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环境下的路径规划问题。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将深度神经网络应用到路径规划中,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高维空间中复杂环境下的路径规划、多Agent协作下的路径冲突问题等。
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对于促进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提升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进行研究综述,探讨不同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总结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指在未知环境中,通过算法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使其能够避开障碍物、到达目标点或完成特定任务。
研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各种路径规划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为实际场景中的机器人导航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通过对比实验和案例分析,评估不同算法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表现,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学术界和工程领域提供启示和思路。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推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1.3 研究意义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路径规划算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从而提升工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path planning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综述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1.1路径规划方法路径规划技术是机器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机器人导航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国外文献常将其称为Path Planning,Find-PathProblem,Collision-Free,ObstacleAvoidance, MotionPlanning,etc.所谓机器人的最优路径规划问题,就是依据某个或某些优化准则(如工作代价最小、行走路线最短、行走时间最短等),在其工作空间中找到一条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能避开障碍物的最优路径。
路径规划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利用获得的移动机器人环境信息建立较为合理的模型,再用某种算法寻找一条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最优或近似最优的无碰撞路径;能够处理环境模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路径跟踪中出现的误差,使外界物体对机器人的影响降到最小;如何利用已知的所有信息来引导机器人的动作,从而得到相对更优的行为决策。
这其中的根本问题是世界模型的表达和搜寻策略。
障碍物在环境中的不同分布情况当然直接影响到规划的路径,而目标位置的确定则是由更高一级的任务分解模块提供的[8]。
根据机器人对环境信息掌握的程度和障碍物运动状态的不同,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四类:①已知环境下的对静态障碍物的路径规划;②未知环境下的对静态障碍物的路径规划;③已知环境下对动态障碍物的路径规划;④未知环境下对动态障碍物的路径规划。
因此根据机器人对环境信息掌握的程度不同,可将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可分为二大类即:基于环境先验信息的全局路径规划问题和基于不确定环境的局部路径规划问题。
目前,路径规划研究方法大概可分为两大类即:传统方法和智能方法。
1.2传统路径规划方法传统的路径规划方法主要包括:可视图法(V-Graph)、自由空间法(Free Space Approach)、人工势场法(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和栅格法(Grids)等。
⑴可视图法(V-Graph)可视图法是Nilsson1968年在文献[9]中首次提出。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综述
第25卷第7期V ol.25No.7控制与决策Control and Decision2010年7月Jul.2010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综述文章编号:1001-0920(2010)07-0961-07朱大奇,颜明重(上海海事大学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上海201306)摘要:智能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一直是机器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概括为:基于模版匹配路径规划技术、基于人工势场路径规划技术、基于地图构建路径规划技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路径规划技术.分别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总结与评价,最后展望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人工势场;模板匹配;地图构建;神经网络;智能计算中图分类号:TP18;TP273文献标识码:ASurvey on technology of 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ZHU Da-qi,YAN Ming-zhong(Laboratory of Underwater Vehicles and Intelligent Systems,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 China.Correspondent:ZHU Da-qi,E-mail:zdq367@)Abstract:The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obot research areas.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of path planning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 classes:Template based,artificial potentialfield based,map building based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t based approaches.First,the basic theories of the path planning methods are introduced briefly.Then,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methods are pointed out.Finally,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s of intelligent 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 are given.Key words:Mobile robot;Path planning;Artificial potentialfield;Template approach;Map building;Neural network; Intelligent computation1引言所谓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就是机器人根据自身传感器对环境的感知,自行规划出一条安全的运行路线,同时高效完成作业任务.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主要解决3个问题:1)使机器人能从初始点运动到目标点;2)用一定的算法使机器人能绕开障碍物,并且经过某些必须经过的点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3)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前提下,尽量优化机器人运行轨迹.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是智能移动机器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迄今为止,己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报道.部分学者从机器人对环境感知的角度,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分为3种类型[1]:基于环境模型的规划方法、基于事例学习的规划方法和基于行为的路径规划方法;从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目标范围看,又可分为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从规划环境是否随时间变化方面看,还可分为静态路径规划和动态路径规划.本文从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具体算法与策略上,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概括为以下4类:模版匹配路径规划技术、人工势场路径规划技术、地图构建路径规划技术和人工智能路径规划技术.分别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总结与评价,展望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未来发展方向.2模版匹配路径规划技术模版匹配方法是将机器人当前状态与过去经历相比较,找到最接近的状态,修改这一状态下的路径,便可得到一条新的路径[2,3].即首先利用路径规划所用到的或已产生的信息建立一个模版库,库中的任一模版包含每一次规划的环境信息和路径信息,这些模版可通过特定的索引取得;随后将当前规划任务和环境信息与模版库中的模版进行匹配,以寻找出一收稿日期:2009-08-30;修回日期:2009-11-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5136);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3121110001);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0ZZ97).作者简介:朱大奇(1964−),男,安徽安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水下机器人可靠性与路径规划等研究;颜明重(1977−),男,福建泉州人,博士生,从事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962控制与决策第25卷个最优匹配模版;然后对该模版进行修正,并以此作为最后的结果.模版匹配技术在环境确定情况下,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如Vasudevan等[4]提出的基于案例的自治水下机器人(AUV)路径规划方法,Liu等[5,6]提出的清洁机器人的模版匹配路径规划方法.为了提高模版匹配路径规划技术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部分学者提出了将模版匹配与神经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如Ram等[7]将基于事例的在线匹配和增强式学习相结合,提高了模版匹配规划方法中机器人的自适应性能,使机器人能部分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Arleo等[8,9]将环境模版与神经网络学习相结合的路径规划方法等.模版匹配路径规划方法原理简单,在匹配成功时效果较好.但该方法的致命缺陷是依赖机器人的过去经验,如果案例库中没有足够的路径模版,就可能找不到与当前状态相匹配的路径;同时该方法主要针对静态环境的路径规划,一旦环境动态变化,则较难找到匹配的路径模版.这些不足严重限制了模版匹配路径规划技术的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因此模版匹配要具有足够匹配的案例(路径)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3人工势场路径规划技术人工势场路径规划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将机器人在环境中的运动视为一种机器人在虚拟的人工受力场中的运动.障碍物对机器人产生斥力,目标点对机器人产生引力,引力和斥力的合力作为机器人的控制力,从而控制机器人避开障碍物而到达目标位置.早期人工势场路径规划研究是一种静态环境的人工势场,即将障碍物和目标物均看成是静态不变的.机器人仅根据静态环境中障碍物和目标物的具体位置规划运动路径,不考虑它们的移动速度.然而,现实世界中的环境往往是动态的,障碍物和目标物都可能是移动的.为了解决动态环境中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Fujimura等[10,11]提出一种相对动态的人工势场方法,将时间看成规划模型的一维参量,而移动的障碍物在扩展的模型中仍被看成是静态的,这样动态路径规划仍可运用静态路径规划方法加以实现.该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假设机器人的轨迹总是已知的,但这一点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对此,Ko等[12]将障碍物的速度参量引入到斥力势函数的构造中,提出动态环境中的路径规划策略,并给出了仿真结果.但是,该方法的两个假设使其与实际的动态环境存在距离:1)仅考虑环境中障碍物的运动速度,未考虑机器人的运动速度;2)认为障碍物与机器人之间的相对速度是固定不变的,这不是完整的动态环境.对于动态路径规划问题来说,与机器人避障相关的主要是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而非绝对位置和速度.对此,Ge等[13,14]将机器人与目标物的相对位置与相对速度引入吸引势函数,将机器人与障碍物的相对位置与相对速度引入排斥势函数,提出动态环境下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全方位足球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仿真与实验结果.Dennis等[15-18]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到多障碍物的路径规划和人工势场路径规划的局部极小问题,提出移动机器人“能见度势场”的概念,给出一种障碍物削减策略,以解决多障碍物路径规划产生的计算量激增问题.最近,Jaradat等[19,20]将模糊理论与人工势场技术相结合,提出模糊人工势场算法,并与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相结合,给出了相对完整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与驱动控制方法.人工势场路径规划技术原理简单,便于底层的实时控制,在机器人的实时避障和平滑轨迹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研究.但人工势场路径规划方法通常存在局部极小点,尽管也有不少针对局部极小的改进方法,但到目前为止,仍未找到完全满意的答案.另外,在引力和斥力场设计时存在人为不确定因素,在障碍物较多时还存在计算量过大等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限制了人工势场路径规划方法的广泛应用.应用中的难点是动态环境中引力场与斥力场的设计、局部极小问题的解决.4地图构建路径规划技术地图构建路径规划技术,是按照机器人自身传感器搜索的障碍物信息,将机器人周围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网格空间(如自由空间和限制空间等),计算网格空间的障碍物占有情况,再依据一定规则确定最优路径[21-23].地图构建又分为路标法和栅格法,也称单元分解法.前者是构造一幅由标志点和连接边线组成的机器人可行路径图,如可视线方法[24]、切线图方法[25]、V oronoi图方法[26,27]和概率图展开法等[28,29].可视图法将机器人看成一个点,机器人、目标点和多边形障碍物的各顶点进行组合连接,并保证这些直线均不与障碍物相交,便形成一张图,称为可视图.由于任意两直线的顶点都是可见的,从起点沿着这些直线到达目标点的所有路径均是运动物体的无碰路径,路径规划就是搜索从起点到目标点经过这些可视直线的最短距离问题;切线图法和V oronoi图法对可视图法进行了改造.切线图法以多边形障碍物模型为基础,任意形状障碍物用近似多边形替代,在自由空间中构造切线图,因此从起始点到目标点机器人是沿着切线行走,即机器人必须几乎接近障碍物行走,路径较短.但如果控制过程中产生位置误差,移动机器人碰撞的可能性会很高.V oronoi图由一系列的直线段和抛物线段构成.直线由两个障碍物的顶点或第7期朱大奇等: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综述963两个障碍物的边定义生成,直线段上所有点必须距离障碍物的顶点或障碍物的边相等.抛物线段由一个障碍物的顶点和一个障碍物的边定义生成,抛物线段同样要求与障碍物顶点和障碍物的边有相同距离.与切线法相比,V oronoi 图法从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径将会增长,但采用这种控制方式时,即使产生位置误差,移动机器人也不会碰到障碍物,安全性较高.图1为切线图法与V oronoi 图法示意图.(a)(b)Voronoi图1切线图法与V oronoi 图法栅格法是将机器人周围空间分解为相互连接且不重叠的空间单元:栅格(cell),由这些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图,依据障碍物占有情况,在此图上搜索一条从起始栅格到目标栅格无碰撞的最优路径.这其中根据栅格处理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精确栅格法和近似栅格法,后者也称概率栅格法[30,31].精确栅格法[32]是将自由空间分解成多个不重叠的单元,这些单元的组合与原自由空间精确相等,如图2就是常用的一种精确栅格分解法—–梯形栅格分解.图2梯形栅格分解示意图与精确栅格法不同,近似栅格法的所有栅格都是预定的形状,通常为矩形.整个环境被分割成多个较大的矩形,每个矩形之间都是连续的.典型的方法是“四叉树”法,如果大矩形内部包含障碍物或者边界,则将其分割成4个小矩形.对所有稍大的栅格都进行这种划分,然后在划分的最后界限内形成的小栅格间重复执行该程序,直到达到解的界限为止.地图构建法直观明了,它常与其他路径规划方法集成使用,如Araujo [33]提出的ART 神经网络的地图构建路径规划算法,Najjaran [34]提出的卡尔曼滤波器的地图构建路径规划,Yang 等[35]提出的基于生物启发神经网络与地图构建集成的清洁机器人完全覆盖路径规划技术(CCPP)等.目前,地图构建技术已引起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成为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机器人传感器信息资源有限,使得网格地图障碍物信息很难计算与处理,同时由于机器人要动态快速地更新地图数据,在网格数较多、分辨率较高时难以保证路径规划的实时性.因此,地图构建方法必须在地图网格分辨率与路径规划实时性上寻求平衡.5人工智能路径规划技术人工智能路径规划技术是将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中,如人工神经网络、进化计算、模糊逻辑与信息融合等[36-39].遗传算法是最早应用于组合优化问题的智能优化算法,该算法及其派生算法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领域已得到应用[40-42].在蚁群算法较好解决旅行商问题(TSP)的基础上,许多学者进一步将蚁群优化算法引入到水下机器人(UV)的路径规划研究中[43,44].最近,徐玉如等[45]考虑了海流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AUV 全局路径规划思想.由于模糊逻辑和信息融合技术在不确定性信息处理方面有极好的表现,且移动机器人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使得模糊逻辑和信息融合技术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有较好的应用.如Lang 等[46]针对全覆盖路径规划提出的移动机器人模糊路径规划方法,Perez 等[47]提出的基于速度场的模糊路径规划方法等,Zun 等[48,49]提出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移动机器人和无人机的路径规划与避碰方法.神经网络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内容,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35,36,50-52],如Ghatee 等[38]将Hopfield 神经网络应用到路径距离的优化中;Zhu 等[51]将自组织SOM 神经网络应用到多任务多机器人的任务分配与路径规划中.近年来加拿大学者Simon [53,54]提出一种新的生物启发动态神经网络模型,将神经网络的神经元与二维规划空间的离散坐标对应起来,通过规定障碍物和非障碍物对神经元输入激励和抑制的不同,直接计算相关神经元的输出,由此判定机器人的运行方向.由于该神经网络不需要学习训练过程,路径规划实时性好,同时利用神经网络本身的快速衰减特性,较好地解决了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死区问题[35,55,56].图3为用于局部路径规划的生物启发神经网络结构图.图中所示为机器人(处于神经元处)传感器的感受半径,每个神经元与环境位置坐标对应,动态计算机器人邻近神经元输出,机器人根据神经元输出大小决定下一步运行目标,从而实现安全的路径规划.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增强了机器人的“智能”特性,克服了许多传统规划方法964控制与决策第25卷r=3r=2r=1r0 jwijC k l(,)i图3基于生物启发神经网络路径规划的不足.但该方法也有不足之处,有关遗传优化与蚁群算法路径规划技术主要针对路径规划中的部分问题,利用进化计算进行优化处理,并与其他路径规划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单独完成路径规划任务的情况较少.信息融合技术主要应用于机器人传感器信号处理方面,而非直接的路径规划策略.对神经网络路径规划而言,大多数神经网络路径规划均存在规划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存在学习样本难以获取,而且存在学习滞后问题,从而影响神经网络路径规划的实时性.生物启发神经网络路径规划虽然实时性较好,但其输入激励与抑制的设定也存在人为不确定因素.6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展望毫无疑问,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具体规划算法设计中,均有它们的局限性.如模版匹配方法过于依赖机器人过去的经验;人工势场路径规划方法通常存在局部极小点和计算量过大的问题;地图构建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均存在路径规划的实时性问题.从过去的研究状况和机器人未来的发展需求来看,目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6.1新的路径规划方法的研究新的路径规划方法研究,永远是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其结合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如新的人工智能方法、新的数理方法等),寻找易于实现,同时能避开现有方法缺点的新技术[57-62].另外,现代集成路径规划算法研究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即利用已有的各种规划方法的优点,克服他们的不足.如神经网络与地图构建技术结合[35,56]、信息融合与地图构建技术集成[63]、进化计算与人工势场技术的结合[64]等.6.2机器人底层控制与路径规划算法的结合研究以上是从路径规划策略上看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发展.从应用角度看,路径规划的研究极大多数集中在规划算法的设计与仿真研究上,而将路径规划算法应用于实际的报道还很少,即使是一些实物仿真实验,研究也较少.但理论研究最终要应用于实际,因此有关机器人底层控制与路径规划算法的结合研究将是它的发展方向之一[65,66],不仅要研究路径规划算法,而且要研究机器人的动力学控制与轨迹跟踪,使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实用化、系统化.6.3多机器人任务分配、通信协作及路径规划的研究以往有关单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研究报道较多,而多机器人路径规划及相关技术研究较少[51,56].实际上,多机器人协作作业与路径规划在现实世界还非常常见,如足球机器人比赛、空中无人机编队飞行、自治水下机器人的合作搜救与观察等.它将涉及多方面研究,包括多机器人多任务分配问题、机器人之间的协作与通信问题、机器人的全局与局部路径规划问题、机器人传感与控制问题等.6.4高维环境中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从路径规划的环境描述来看,针对二维平面环境的路径规划研究较多,而三维环境下的路径规划研究较少[67,68].但是,大多数机器人作业与运行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的,如飞行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因此,加强三维环境中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的研究是机器人技术实际应用的需要,也是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6.5空中机器人与水下机器人的研究从具体的研究对象来看,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大多是针对陆地工作的智能机器人展开路径规划研究,如足球机器人、清扫机器人、收割机器人等;而针对空中飞行机器人和自治水下机器人的研究较少[42-45,69,70].陆地机器人一般是处于温和的现实世界,而空中机器人与水下机器人面临的外部环境非常恶劣,传感器资源更加有限,甚至会面临一种敌对的不确定的危险环境.因此,他们的路径规划与避险研究更加困难和迫切.7结论智能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一直是机器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从模版匹配路径规划、人工势场路径规划、地图构建路径规划和人工智能路径规划4个方面,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评价,对移动机器人技术目前的研究与未来的发展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致谢感谢加拿大Guelph大学高级机器人第7期朱大奇等: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综述965与智能系统实验室主任Simon X.Yang教授在文献资料查阅及论文成文过程给予的指导与帮助!参考文献(References)[1]戴博,肖晓明,蔡自兴.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控制工程,2005,12(3):198-202.(Dai B,Xiao X M,Cai Z X.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 technology[J].Control Engineering of China,2005,12(3):198-202.) [2]Hofner C,Schmidt G.Path planning and guidancetechniques for an autonomous mobile robot[J].Robotic and Autonomous Systems,1995,14(2):199-212.[3]Schmidt G,Hofner C.An advaced planning and navigationapproach for autonomous cleaning robot operationa[C].IEEE Int Conf Intelligent Robots System.Victoria,1998: 1230-1235.[4]Vasudevan C,Ganesan K.Case-based path planning for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C].IEEE Int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Control.Columbus,1994:160-165.[5]Liu Y.Zhu S,Jin B,et al.Sensory navigation ofautonomous cleaning robots[C].The5th World Conf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utomation.Hangzhou,2004:4793-4796.[6]De Carvalho R N,Vidal H A,Vieira P,et pletecoverage path planning and guidance for cleaning robots[C].IEEE Int Conf Industry Electrontics.Guimaraes, 1997:677-682.[7]Ram A,Santamaria J C.Continuous case-basedreasoning[J].Artificial Inteligence,1997,90(1/2):25-77.[8]Arleo A,Smeraldi F,Gerstner W.Cognitive navigationbased on non-uniform Gabor space sampling,unsupervised growing Networks,and reinforcement learning[J].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2004,15(3):639-652.[9]尚游,徐玉如,庞永杰.自主式水下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的基于案例的学习算法[J].机器人,1998,20(6):427-432.(Shang Y,Xu Y R,Pang Y J.AUV global path planning using case based learning algorithm[J].Robot,1998, 20(6):427-432.)[10]Fujimura K,Samet H.A hierarchical strategy for pathplanning among moving obstacles[J].IEEE Trans on Robotic Automation,1989,5(1):61-69.[11]Conn R A,Kam M.Robot motion planning on N-dimensional star worlds among moving obstacles[J].IEEE Trans on Robotic Automation,1998,14(2):320-325. [12]Ko N Y,Lee B H.Avoid ability measure in movingobstacle avoidance problem and its use for robot motion planning[C].IEEE Int Conf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Osaka,1996:1296-1303.[13]Ge S S,Cui Y J.New potential functions for mobile robotpath planning[J].IEEE Trans on Robotic Automation, 2000,16(5):615-620.[14]Ge S S,Cui Y J.Dynamic motion planning formobile robots using potentialfield method[J].Autonomous Robots,2002,13(2):207-222.[15]Erdinc S C.Path planning using potentialfields for highlyredundant manipulators[J].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2005,52(2):209-228.[16]Dennis B,Jeroen H,Renvan M.Real-time motionpath generation using sub-targets in a rapidly changing Environment[J].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 2007,55(3):470-479.[17]Velagic J,Lacevic B,PerunicicB.New concept of thefast reactive mobile robot navigation using a pruning of relevant obstacles[C].IEEE Int Symposium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Dubrovnik,2005:161-166.[18]Velagic J,Lacevic B,Perunicic B.A3-level autonomousmobile robot navigation system designed by using reasoning/search approaches[J].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2006,54(8):989-1004.[19]Jaradat M,Garibeh M H,Feilat E A.Dynamic motionplanning for autonomous mobile robot using fuzzy potentialfield[C].6th Int Symposium on Mechatro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Sharjah,2009:24-26.[20]Masoud A A.Managing the dynamics of a harmonicpotentialfield-guided robot in a cluttered environment[J].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09,56(2):488-496.[21]Toledo F J,Luis J D,Tomas L M,et al.Map buildingwith ultrasonic sensors of indoor environments using neural networks[C].IEEE Int Conf 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Nashville,2000:920-925.[22]Wong S C,MacDonald B A.A topological coveragealgorithm for mobile robots[C].IEEE Int Conf Intelligent Robots s Vegas,2003:1685-1690.[23]Oh J S,Choi Y H,Park J B,et plete coveragenavigation of cleaning robots using triangular-cell-based map[J].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04,51(3): 718-726.[24]Tarjan R E.A unified approach to path problems[J].J of the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1981,28(3):577-593.[25]Canny J F.The complexity of robot motion planning[M].Boston:MIT Press,1988.[26]Takahashi O,Schilling R J.Motion planning in a planeusing generalized V oronoi diagrams[J].IEEE Tra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1989,5(2):143-150.[27]Avneesh S,Erik A,Sean C,et al.Real-time pathplanning in dynamic virtual environment using multiagent navigation graphs[J].IEEE Tra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2008,14(3):526-538.[28]Kavraki L E,Svestka P,Latombe J C,et al.Probabilisticroadmaps for path planning in high-dimensional966控制与决策第25卷configuration space[J].IEEE Tra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1996,12(4):566-580.[29]Lingelbach F.Path planning using probabilistic celldecomposition[D].Stockholm,2005.[30]Jaillet L,Simeon T.Path deformation roadmaps:Compactgraphs with useful cycles for motion planning[J].Int J of Robotics Research,2008,27(11):1175-1188.[31]Cai C H,Ferrari rmation-driven sensor path planningby approximate cell decomposition[J].IEEE Trans on 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Part B:Cybernetics, 2009,39(3):672-689.[32]成伟明,唐振民,赵春霞,等.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图方法应用综述[J].工程图学学报,2008,(4):6-14.(Cheng W M,Tang Z M,Zhao C X,et al.A survey of mobile robots path planning using geometric methods.J of Engineering Graphics,2008,(4):6-14.)[33]Araujo R.Prune-able fuzzy ART neural architecturefor robot map learning and navigation in dynamic environments[J].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2006, 17(5):1235-1249.[34]Najjaran H,Goldenberg A.Real-time motion planningof an autonomous mobile manipulator using a fuzzy adaptive Kalmanfilter[J].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2007,55(2):96-106.[35]Luo C,Yang S Y.A bioinspired neural network for real-time concurrent map building and complete coverage robot navigation in unknown environment[J].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2008,19(7):1279-1298.[36]Tse P W,Lang S,Leung K C,et al.Design of a navigationsystem for a household mobile robot using neural networks[C].Int Conf Neural Network.Anchorage, 1998:2151-2156.[37]Rajankumar B M,Tang C P,Venkat K N.Formationoptimization for afleet of wheeled mobile robots:A geometric approach[J].Robotics and AutonomousSystems,2009:57(1):102-120.[38]Ghatee M,Mohades A.Motion planning in order tooptimize the length and clearance applying a hopfield neural network[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9,36:4688-4695.[39]Alvarez A,Caiti A,Onken R.Evolutionary pathplanning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in a variable ocean[J].IEEE J of Oceanic Engineering,2004,29(2):418-429.[40]Theodore W M,Kaveh A,Roger L W.Genetic algorithmsfor autonomous robot navigation[J].IEEE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Magazine,2007,12(1):26-31.[41]Aybars U.Path planning on a cuboid using geneticalgorithms[J].Information Sciences,2008,178:3275-3287.[42]Wang X P,Feng Z P.GA-based path planning for multipleAUVs[J].Int J of Control,2007,80(7):1180-1185. [43]刘利强,于飞,戴运桃.基于蚁群算法的水下潜器全局路径规划技术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8):4174-4177.(Liu L Q,Yu F,Dai Y T.Path planning of underwater vehicle in3D space based on ant colony algorithm[J].J of System Simulation,2007,19(18):4174-4177.)[44]王宏健,伍祥红,施小成.基于蚁群算法的AUV全局路径规划方法[J].中国造船,2008,49(2):88-93.(Wang H J,Wu X H,Shi X C.AUV global path planning based on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J].Ship Building of China,2008,49(2):88-93.)[45]徐玉如,姚耀中.考虑海流影响的水下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研究[J].中国造船,2008,49(4):109-114.(Xu Y R,Yao Y Z.Research on AUV global path planning considering ocean current[J].Ship Building of China,2008,49(4):109-114.)[46]Fu Y,Lang S Y L.Fuzzy logic based mobile robot areafilling with vision system for indoor environment[C].IEEE Int Conf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Monterey,1999:326-331.[47]Perez D A,Melendez W M,Guzman J,et al.Fuzzylogic based speed planning for autonomous navigation under velocityfield control[C].IEEE Int Conf on Mechatronics.Malaga,2009:14-17.[48]Zun A D,Kato N,Nomura Y,et al.Path planning basedon geographical features information for an autonomous mobile robot[J].Artificial Life and Robotics,2006, 10(2):149-156.[49]Shen D,Chen G S,Cruz J J,et al.A game theoretic datafusion aided path planning approach for cooperative UA V ISR[C].IEEE Int Conf on Aerospace.Montana,2008:1-9.[50]Yasutomi F,Takaoka D,Yamada M,et al.Cleaningrobot control[C].IEEE Int Conf 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Beijing,1988:1839-1841.[51]Zhu A,Yang S X.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to taskassignment of multi-robots[J].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2006,17(5):1278-1287.[52]Pereira F B.Bio-inspired algorithms for the vehicle routingproblem[M].Berlin:Springer,2009.[53]Yang S X,Meng M.Neural network approaches todynamic collision-free robot trajectory generation[J].IEEE Trans on 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Part B:Cybernetics,2001,31(3):302-318.[54]Yang S X,Meng M H.Real-time collision-free motionplanning of mobile robots using neural dynamics based approaches[J].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2003, 14(6):1541-1552.[55]Yang S X,Luo C.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to completecoverage path planning[J].IEEE Trans on Systems,Man,。
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总结
1. 自主机器人近距离操作运动规划体系在研究自主运动规划问题之前,首先需建立相对较为完整的自主运动规划体系,再由该体系作为指导,对自主运动规划的各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节将根据自主机器人的思维方式、运动形式、任务行为等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自主运动规划体系。
并按照机器人的数量与规模,将自主运动规划分为单个机器人的运动规划与多机器人协同运动规划两类规划体系。
1.1单个自主机器人的规划体系运动规划系统是自主控制系统中主控单元的核心部分,因此有必要先研究自主控制系统和其主控单元的体系结构问题。
自主控制技术研究至今,先后出现了多种体系结构形式,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实践的是分布式体系结构,其各个功能模块作为相对独立的单元参与整个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多Age nt的分布式体系结构逐渐成为了主流,各功能模块作为独立的智能体参与整个自主控制过程,该体系结构应用的基本形式如图1所示。
一方面,主控单元与测控介入处理、姿态控制系统、轨道控制系统、热控系统、能源系统、数传、有效载荷控制等功能子系统相互独立为智能体,由总线相连;另一方面,主控单元为整个系统提供整体规划,以及协调、管理各子系统Age nt的行为。
测控介入处理Age nt保证地面系统对整个系统任意层面的控制介入能力,可接受上行的使命级任务、具体的飞行规划和底层的控制指令;各子系统Age nt存储本分系统的各种知识和控制算法,自主完成主控单元发送的任务规划,并将执行和本身的健康等信息传回主控单元,作为主控单元Age nt运行管理和调整计划的依据。
I1 ' *Aftrnt*11I F L --------------- ►* .——川 ------ M I 图1基于多Age nt的分布式自主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基本形式示意图主控单元Age nt采用主流的分层递阶式结构,这种结构层次鲜明,并且十分利于实现,其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
主控单元由任务生成与调度、运动行为规划和控制指令生成三层基本结构组成,由任务生成与调度层获得基本的飞行任务,经过运动行为规划层获得具体的行为规划,再由控制指令生成层得到最终的模块控制指令,发送给其它功能Age nt。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综述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的广泛应用,移动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军事、服务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即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为机器人找到一条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最优或次优路径,已成为机器人技术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对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算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介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已知环境路径规划和未知环境路径规划等。
接着,我们将重点介绍和分析几种主流的路径规划算法,如基于搜索的算法(如A*算法、Dijkstra算法等)、基于采样的算法(如快速随机树RRT算法、概率路线图PRM算法等)、基于优化的算法(如人工势场法、遗传算法等)以及基于学习的算法(如深度强化学习、神经网络等)。
这些算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本文还将讨论路径规划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如动态环境、障碍物、计算复杂度等问题,并探讨未来路径规划算法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并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路径规划问题的分类路径规划问题是移动机器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涉及到如何使机器人在复杂的环境中安全、有效地找到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路径。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路径规划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环境信息的已知程度,路径规划问题可以分为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
全局路径规划是在环境信息完全已知的情况下进行的,通常需要预先建立环境模型,然后利用搜索算法、优化算法等寻找最优或次优路径。
而局部路径规划则是在环境信息部分已知或完全未知的情况下进行的,机器人需要依靠传感器实时感知环境,并在线进行路径规划和调整。
根据路径规划的策略,可以分为静态路径规划和动态路径规划。
静态路径规划是在静态环境中进行的,即环境中没有动态障碍物或变化因素。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范文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物流、医疗、军事等。
而路径规划作为移动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和运动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算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因此,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概述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指在有障碍物的环境中,为机器人寻找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路径。
该过程需要考虑机器人的运动学特性、环境信息、任务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路径规划算法主要分为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两种。
全局路径规划主要依据环境信息生成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全局最优路径,而局部路径规划则主要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根据实时感知的环境信息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常见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1. 传统算法:包括遗传算法、蚁群算法、人工势场法等。
这些算法在解决特定问题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如计算速度快、易于实现等。
但它们往往难以处理复杂环境中的动态障碍物和不确定因素。
2. 智能算法:如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
这些算法能够处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具有较强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
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可以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或深度学习模型,使机器人根据环境信息自主规划路径。
3. 混合算法:结合传统算法和智能算法的优点,如基于采样的路径规划算法结合了遗传算法和人工势场法的思想,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快速生成可行的路径。
四、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进传统算法和智能算法,提高其在复杂环境中的性能和鲁棒性。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将不同算法进行融合,以充分利用各种算法的优点。
此外,基于深度学习的路径规划算法也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大量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模型,使机器人能够根据环境信息自主规划路径。
五、未来展望未来,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将朝着更加智能化、自适应和鲁棒性的方向发展。
人工势场法综述
人工势场法综述
人工势场法(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是一种常见的路径规划和避障方法,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导航、自动驾驶等领域。
该方法通过模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路径规划和避障。
工作原理
1. 势场构建:在环境中,为每个障碍物和目标点创建一个虚拟的势场。
通常使用斥力(repulsive)势场表示障碍物,引力(attractive)势场表示目标点。
2. 合力计算:对于机器人当前位置,计算其所受的斥力和引力,得到合力。
这个合力将指导机器人朝向目标移动,并在遇到障碍物时进行避障。
3. 路径生成:根据合力计算出的方向,机器人沿着合力的方向移动,直至到达目标点。
优点:
- 简单易实现,计算速度快。
- 对于静态环境和简单动态环境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缺点:
- 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
- 在复杂环境下,可能会产生潜在的振荡行为。
- 对于动态环境处理能力有限。
人工势场法是一种经典的路径规划方法,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在特定的环境和应用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基于人工势场DDPG算法的移动机械臂协同避障轨迹规划
基于人工势场DDPG算法的移动机械臂协同避障轨迹规划移动机械臂的协同避障轨迹规划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介绍基于人工势场DDPG(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算法的移动机械臂协同避障轨迹规划方法。
首先,简要介绍移动机械臂协同避障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接下来,详细介绍人工势场方法和DDPG算法的原理及其在协同避障中的应用。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在移动机械臂协同避障轨迹规划中的有效性。
一、背景和意义移动机械臂的协同避障轨迹规划是指多个机械臂在执行任务时,避免碰撞障碍物的同时,协同工作完成任务。
此类问题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无人系统等领域。
协同避障轨迹规划对于提高系统的自主性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工势场方法和DDPG算法人工势场方法是一种经典的避障轨迹规划方法。
它通过定义势能函数来描述机械臂与障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机械臂移动方向引导到全局最优路径上。
然而,传统的人工势场方法在复杂环境下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和震荡的问题。
DDPG算法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强化学习算法,适用于连续动作空间的问题。
它通过建立动作者-评论者网络,利用经验回放和目标网络等技术来优化策略和价值函数。
DDPG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连续动作空间下的机械臂运动控制问题。
三、基于人工势场DDPG算法的协同避障方法基于人工势场DDPG算法的协同避障方法是将人工势场方法和DDPG算法相结合,利用人工势场方法的优势进行路径规划,并利用DDPG算法来优化机械臂的动作策略。
具体步骤如下:1. 构建人工势场地图:根据环境中的障碍物信息,构建人工势场地图。
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将决定势能函数的定义。
2. 利用人工势场进行路径规划:根据人工势场地图,计算机械臂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机械臂将被引导到势能最低的方向上,避开障碍物。
3. 建立DDPG网络:建立动作者-评论者网络,输入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输出动作和价值。
基于A算法和人工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基于A算法和人工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指在给定的环境中,通过算法和方法确定机器人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最佳路径,以完成特定任务。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路径规划方法包括A*算法和人工势场法。
A*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启发式算法,它通过评估函数f(n)来选择下一个的节点,其中f(n)=g(n)+h(n),g(n)表示从起始点到当前节点的实际代价,h(n)表示从当前节点到目标点的估计代价。
A*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以启发式方法优先探索离目标节点最近的路径,在过程中已经找到的最佳路径将被保留,这使得过程更加高效。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A*算法可能会遇到局部最优解或路径无法穿越的障碍物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可以引入人工势场法。
人工势场法是一种基于物理力学原理的路径规划方法,它使用虚拟的质点间的力来模拟环境中的障碍物和目标点。
机器人通过感知环境中的障碍物,根据该障碍物对机器人的作用力来调整机器人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从而规划出一条安全而有效的路径。
在基于A*算法和人工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首先需要将环境进行建模,包括起始点、目标点和障碍物的位置。
然后,通过A*算法并找到一条路径来连接起始点和目标点。
在过程中,根据启发函数进行节点的选择和展开,直到找到最佳路径。
接下来,利用人工势场法优化路径。
通过感知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计算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力,然后根据力的方向和大小来调整机器人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在移动过程中,机器人会受到目标点吸引力的作用,同时受到障碍物排斥力的作用,以保证机器人避开障碍物并朝向目标点移动。
此外,还可以结合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对已知环境和路径的学习,提高路径规划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机器可以学习到不同环境下的最佳路径选择策略,并根据实时感知到的环境信息进行决策,使得路径规划更加智能化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基于A*算法和人工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结合了启发式和物理力学原理,能够在保证最佳路径的同时避免障碍物,并且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和学习能力。
基于动态模糊人工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M o i o o ah p a n n a e nd n mi u z ri ca o e t l il t o b l r b t t ln i gb s d o y a cf z y a t il tn i edmeh d e p i f p af
ME NG i S We- n. L AN a —e g Ru. U iu + j I Xiofn
15 2 1,1( 58 00 3Hale Waihona Puke 7 )・人 工 智 能 。
计 算 机 工程 与设 计 C m u r n i en d e g o pt E g er g n D s n e n i a i
基于动态模糊人工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孟 蕊 , 苏 维均 连 晓峰 ,
( 京 工商 大 学 计 算机 与信 息工程 学院 ,北京 10 4 ) 北 00 8
p t n ilf l e l i , an w t o sp o o e r e o o e c me t e s o t o n so ri ca o e t lf l t o . T o e t e d i r a me a i n t e me h d i r p s d i o d rt v r o h h rc mi g fat il t n i e d meh d n i f p a i o v l a et ep o o e eh d s ai t r p s dm t o , i lto x e me t r o d ce AT d h mu ai n e p r n sa ec n u td i M i n LAB lto m , a d e p rme t l e u t e o s a et a p af r n x e i n s ls m n t t t a r d r h t ep ro ma c f i p o o e t o e e a eta i o a ri ca o e ta ed mo e . h e f r n eo s r p s dme h d i b R r h n t dt n l t il tn i l l d 1 h t s t h r i a f i p i f Ke r s a t ca o e t l e dm eh d f z y c n o ; mo i o o ; p t ln i g l c l n mu y wo d : ri il tn i l t o ; u z o t l i f p af i r b l r b t a p a n n ; o a i m e h mi
移动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改进人工势场法
文针 对传 统 人 工 势 场 法 的缺 陷及 大 型 障 碍 物 斥 力 计 算 的 问题 、 部 极 小 值 问 题 , 进 了算 法 , 现 了 局 改 实 多大 型 障碍 物环 境下 的避 障路 径 规划 。
斥 力 函数 的计算 公 式 为 :
F q 唧( )= 一 【 q , ( ) ( )
人 工 势 场 算 法 。针 对 大 型 障 碍 物 问题 , 用 障 碍 物 边 界 斥 力 算 法 改 进 传 统 人 工 势 场 斥 力 函数 , 保 算 法 的 实 用 性 。针 对 机 器 采 确 人、 障碍 物 与 目标 点 三 者 在 同一 条 直 线 时 目标 不 可 达 问 题 , 用 虚 拟 子 目标 引 力 算 法 , 保 目标 点是 机 器 人 的势 场 全 局 最 小 应 确
第 1 1卷
第 1 3期
2 1 年 5月 01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Vo . No 1 M a 1 11 .3 y201 1
17 — 11 (0 1 1—9 30 6 1 85 2 1 )3 2 5 —4
Sce e Te hn lg nd En i e ig inc c o o y a gne rn
被广 泛应 用 , 由于 人 工 势 场 法存 在 一定 固 有 的局 但 限性 , 在有 些情 况 下机 器 人 不 能 完 成 路 径 规 划 。本 【 0
( 一) f ( 。 ip 1 q
i () 。 f P q ≥P
() 2
引力 函数 的计算 公 式为 :
F )= 一 ( 。一g ) ( qb () 3
引力大小 的表达 式 :
() 7 () 8
移动机器人改进人工势场的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移动机器人改进人工势场的路径规划方法研究【摘要】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人工势场算法作为其中一种常用方法,存在着局限性,例如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人工势场算法,通过引入启发式搜索和深度学习技术,提高了路径规划的效率和准确性。
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下的路径规划需求。
该算法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大规模环境的适应性有待改进。
本研究为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对未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且对于实际应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人工势场算法, 路径规划, 改进算法, 实验验证, 优势与局限性, 研究成果, 未来展望, 结论思考.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为了克服传统人工势场算法的局限性,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改进方法。
基于机器学习的改进人工势场算法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模型,改进人工势场算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并且具有更高的路径规划效果。
在国内外研究现状方面,国外学者在改进人工势场算法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如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路径规划方法等。
而国内研究者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路径规划方法,以提高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路径规划能力。
对于移动机器人改进人工势场的路径规划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移动机器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路径规划作为移动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直接影响着其运动效率和安全性。
传统人工势场算法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表现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局部最优解、动态障碍物处理困难等。
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进行改进,尤其是改进人工势场算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改进人工势场算法能够提高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效率,使其更快速地找到最优路径;改进算法能够克服传统人工势场算法的局部最优解问题,使移动机器人能够更稳定地避开障碍物;改进人工势场算法还可以更好地适应动态环境,提高移动机器人的适应性和智能性。
机器人路径规划
下面针对关节角轨迹规划问题,给出常用的三次样条插值函数的定义。
在机械臂运行区间[0, tf]上取n+1个时间节点 0=t0 <t1 <t2 <<tn-1 <tn=tf 给出这些点处关节角位置函数的n+1个值(路径点)qi,i=0,1,2,…,n。要求
7-11
到式7-10和式7-11得:
q0 a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其解为:
a0 q0
a1 0
a2
3
t
2 f
(q f
-q0 )
a3
2
t
3 f
(q0
-q f
)
满足约束条件的三次多项式:
qf
a0 a1t f
a2t
2 f
a3t
3 f
0 a1
0 a1 2a2t f
3a3t
2 f
1 d0
2
p - pobs d0 else
7-2
其中pobs是障碍物位置,d0表示障碍物的影响范围,h是斥力常数。
根据(7-1)式,机器人受到的引力表示为
Fatt p -Eatt K pgoal - p
7-3
3
障碍点 O Fatt
目标点 G
机器人
位置点 p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任务: 已知机器人初始位姿、给定机器人的目标位 姿,在存在障碍的环境中规划一条无碰撞、时间(能量)最优的路径。 若已知环境地图,即已知机器人模型和障碍模型,可采用基于模型的路径规划。
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的研究
关 键词 : 移动 机 器人
局 部 路 径规 划 改 进 的
人 工 势 场 法
一 一
.
S u y o c lPa h P a n n fM o i b tb s d o m p o e t c a tn i lFil e o t d fLo a t l n i g o b e Ro o a e n I r v d Ari ilPo e ta e d M t d l i f h
斥力 场 的叠加 。因此 , 人工 势场定 义为 : ( X)=U )+ ( 的斥力场 。 ( )
其 中 ( 为 目标 位姿 的引 力场 , , ) 障碍 物 ) ( 为 定 义引 力和 斥力 分别 为对 应 引 力场 和斥 力场 的负 梯 度, 则根 据空 间动力 学方 程 和 拉格 朗 日方 程 , 推导 出人 可 工势场 对机 器人 的作用力
中被广 泛应 用 。人 工 势 场 法 是 K ai ht b于 18 9 6年 提 出来 的, 其基本 原理是 构造 这 样 一个 人 工 势 场 , 移 动 机器 人 使 在该 场 中同时受到 目标 点 的吸力场 和 障碍物 的斥 力场 , 移 动机 器人在 吸力和 斥力 的合力 作用 下 向 目标点 前进 。 但是传 统 的人 工势 场 法 经 常 会 因 为局 部 最小 问 题而 导致 规划 失败 , 本文 通 过 修 改势 场 函数 来解 决 这 个 问题 。
d s u s st t r a e dst al r n t e p a n ngo r diin ic s e he mat swh tla o fiu e i h ln e i fta to a APF be au e o helc n mu p o lm ,a d s l c s ft o a mi i m r be l n umm a ie h rz st e
改进人工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改进人工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一、本文概述随着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路径规划是指在有障碍物的环境中,找到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或可行路径。
人工势场法作为一种有效的路径规划方法,通过构建人工势场,将机器人的运动转化为在势场中的运动,从而引导机器人避开障碍物并找到目标。
然而,传统的人工势场法在处理复杂环境和局部最小值问题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并改进人工势场法,以提高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性能和效率。
本文首先介绍了人工势场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背景,分析了传统人工势场法在路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人工势场法,通过引入新的势场函数和优化算法,解决了传统方法在复杂环境和局部最小值问题上的不足。
接下来,本文详细阐述了改进方法的理论框架和实现步骤,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
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1)提出了一种新的势场函数,能够更好地描述机器人与障碍物和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2)引入了一种优化算法,用于解决传统人工势场法中的局部最小值问题;3)通过实验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为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总结了改进人工势场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优势和贡献,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提供更为高效和可靠的算法支持,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相关工作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领域,人工势场法是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方法。
自其被提出以来,该方法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随着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日益复杂,传统的人工势场法在处理某些问题时表现出了局限性,如局部最小值和目标不可达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改进策略。
一方面,针对局部最小值问题,有研究者提出了基于势场重构的方法。
这类方法通过在机器人陷入局部最小值时调整势场分布,引导机器人逃离局部最优解,从而找到更好的路径。
机器人路径规划简述
遗传算法的应用
由于遗传算法的整体搜索策略和优化搜索方法 在计算是不依赖于梯度信息或其它辅助知识, 在计算是不依赖于梯度信息或其它辅助知识, 而只需要影响搜索方向的目标函数和相应的适 应度函数, 应度函数,所以遗传算法提供了一种求解复杂 系统问题的通用框架, 系统问题的通用框架,它不依赖于问题的具体 领域,对问题的种类有很强的鲁棒性, 领域,对问题的种类有很强的鲁棒性,所以广 泛应用于许多科学。 泛应用于许多科学。
算法过程如下
步骤1:初始化,随机产生一个规模为 的初始种群 的初始种群, 步骤 :初始化,随机产生一个规模为P的初始种群,其中每个个体为 二进制位串的形式,也就是染色体,每个二进制为称为基因。 二进制位串的形式,也就是染色体,每个二进制为称为基因。 步骤2:计算适应度,计算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 步骤 :计算适应度,计算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 步骤3:选择, 步骤 :选择,选择是指从群体中选择优良的个体并淘汰劣质个体 的操作。它建立在适应函数评估的基础上。适应度越大的个体, 的操作。它建立在适应函数评估的基础上。适应度越大的个体,被选择 的可能性就越大,它的下一代的个数就越多。 的可能性就越大,它的下一代的个数就越多。选择出来的个体放入配对 库中。 库中。 步骤4:交叉,从种群中随机选择两个染色体, 步骤 :交叉,从种群中随机选择两个染色体,按一定的交叉概率 进行基因交换,交换位置的选取也可以是随机的。 进行基因交换,交换位置的选取也可以是随机的。 步骤5:变异,从种群中随机选择一个染色体, 步骤 :变异,从种群中随机选择一个染色体,按一定的变异概率 进行基因变异。 进行基因变异。 步骤6:若发现最优解或者到达迭代次数,则算法停止。否则, 步骤 :若发现最优解或者到达迭代次数,则算法停止。否则,转 步骤2。 步骤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3GNRON问题:
障碍物与目标点过于接近引起斥力场和引力场同时存在而阻碍 到达目标点的现象。 解决方案:
3.24移动机器人为多面体的情况
❖ 方案1: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机器人作为点, 适当扩大障碍物来进行研究。
❖ 方案2:对多面体每个顶点计算排斥力和吸引 力,障碍物对机器人的排斥力是对所有顶点 排斥力的合力。
overview
1.什么是路径规划 2.路径规划的常用方法 3.人工势场法
1.1 定义---1--.h什ow么sh是ou路ld径I g规o t划here?
依据某种最优准则,在工作空间中寻找一条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避开 障碍物的最优路径。
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始于初始点止于目标点。 2. 避障。 3. 尽可能优化的路径。
i2
i2
约束:
(xi, yi )必须在障碍物外部。
采用惩罚函数法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 进行处理:
min E El wEc (EC为惩罚项)
2.34基于遗传算法的路径规划(3)
❖ 遗传算法具有全局寻优性能,对上述无约束 优化问题可以得到全局最优解。
❖ 当然,其他的优化算法同样可以用于路径规 划。
3.22死锁(dead lock)现象(1)
如何克服死锁现象: 死锁现象的实质是落入局部极值,全局优化
算法可以避免落入局部极值。
3.22死锁(dead lock)现象(2)
❖ 避免死锁的改进算法:
APF与随机采样相结合如RPP算法 APF与遗传算法(GA)相结合 APF与其他全局优化算法相结合: 如:粒群算法,蚁群算法,模拟退火法,附加
2.11基于几何构造的常用算法
可视图法
v
Voronoi法
Hale Waihona Puke 2.2栅格法(1)图中灰色区域为 障碍物
2.2栅格法(2)
图中黄色 的路线表 示该算法 得到的最 优路径
2.2D*(dynamic A*)算法(3)
❖ 美国火星探测器核 心的寻路算法就是 采用的D*算法
❖ 适合于动态路径规 划
❖ D*算法的思 路可以推广 到改造自由 空间法使其 具有动态规 划功能
机器人在合力作用下向目标点移动
3.人工势场法
❖ 3.1人工势场法的基本原理(2.4) ❖ 3.2人工势场法的实用算法 ❖ 3.3人工势场法的改进算法
3.2人工势场法的实用算法
3.21非点形障碍物问题
❖ 普通的障碍物的形状不是一个点,如何确定 一个障碍物对机器人的排斥力呢?
方案1:计算障碍物内所有点斥力的合力。 方案2:用离障碍物最近的点进行计算。 方案3:
建模:
对2维路径规划问题,将待规划的路径看 成是n个点组成的点集,除初始点和目标点外 其余n-2个点{(xi, yi )} i=2,3,4…n-1都未 知,共有2(n-2)个未知参数。
2.34基于遗传算法的路径规划(2)
优化目标:
n1
n1
El min f (x2, y2, x3, y3,...xn1, yn1) L2i [(xi1 xi )2 ( yi1 yi )2 ]
3.3人工势场法的改进算法(1)
❖ 主要是针对死锁问题进行改进 RPP算法(APF与随机采样相结合) 的原理:
1.开始时执行Descend模式 2.如果没有出现死锁则成功,否则执行Escape模
式 3.如果Escape模式失败,执行Backtrack模式
3.3人工势场法的改进算法(2)
一种APF与GA相结合的算法: 在基于GA的路径规划算法(2.34)中介绍了
2.32基于模糊逻辑的路径规划方法
❖ 在基于逻辑推理的路径规划方法基础进行改 进:
传感器的一次测量值与多个状态对应,每个状态 有一个隶属度对应。
根据模糊推理结果确定行为。
2.33基于强化学习的路径规划
❖ 在基于逻辑推理的路径规划方法基础进行改 进:
具有在线学习功能(通过Q学习算法实现)
2.34基于遗传算法的路径规划(1)
2.35基于神经网络的路径规划
1.按照2.34的方法,转化为优化问题。 2.用神经网络表示惩罚函数。 3根据E递减推导出相应的反向传播算法 用于神经网络的训练.
优势:
神经元可以并行计算
2.4人工势场法基本原理
障碍物对机器人施加排斥力,目标点对机器 人施加吸引力合力形成势场,机器人移动就 像球从山上滚下来一样
2.3智能化路径规划方法
❖ 基于逻辑推理的路径规划方法 ❖ 基于模糊逻辑的路径规划方法 ❖ 基于强化学习的路径规划方法 ❖ 基于遗传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 ❖ 基于神经网络的路径规划方法
2.31基于逻辑推理的路径规划方法
1.定义一个状态(state)集,该集合反 映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测得的当前状态。 2.定义一个行为(action)集,该集合 反映了机器人当前可以采取的动作。 3.确定从状态到行为的映射关系。
GA如何用于路径规划,但是这种算法存在着计 算量(n) 与路径规划的质量之间的矛盾。采用 APF与GA结合的算法可以取较小的n获得满意的 效果并且避免死锁。
3.3人工势场法的改进算法(2)
❖ APF与GA相结合的算法原理: 1.选取初始可行种群,每个种群中具有n-2个参数{(xi, yi )}
(2.34)。 2. 每间一利个用种AP群F得中到,在一相条邻连两接个这点两(个xi,点的yi 无)碰和撞(路xi+径1,。y对i+1于)一之个
2 . 机器人路径规划常用方法
❖ 2.1 基于几何构造的方法 ❖ 2.2 栅格法 ❖ 2.3 智能化路径规划方法 ❖ 2.4 人工势场法
2.1基于几何构造的方法 (自由空间法)
❖ 基本步骤:
1.将机器人抽象为点,适当扩大障碍物的大 小。
2.构造自由空间。 3.采用图搜索算法如Dijkstra算法寻找最优路 径。
种群来说,就可以得到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无碰撞路径。 3.计进算行每交个叉种、群变对异应、的选路择径运的算长得度到作新为的适n-配2个度参,数对。{(xi, yi )} 4.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结束。
3.3人工势场法的改进算法(2)
交叉前:
交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