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弹性力学上机报告
有限元上机实验报告
有限元ANSYS实验报告
学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院:机械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
学号:2010
指导老师:纪占玲
(一)带孔板壳模型静力分析一、新建文件
二、预处理,选择材料模型类型等。
三、建模
四、划分单元
五、施加约束、载荷
六、求解
七、查看结果
(二)内六角扳手静力分析
问题:
一个截面宽度为10mm的内六角扳手,在手柄的顶部施加扭矩为100N,然后在相同的部位施加垂直向下的力20N,分析在两种荷载作用下扳手的应力分布。
尺寸如下:截面宽度10mm、形状为正六边形、手柄长20cm、杆长7.5cm,倒角半径1cm、弹性模量2.1×10¹¹Pa,泊松比0.3 。
一、新建文建,预处理和上面一样,把不同的模型类型选择如下:
二、建模
三、划分单元网格,并生成实体模型
四、施加约束、载荷
五、查看结果
(三)其它练习实例。
有限元上机报告
有限元上机报告模板一、实验目的题目:图示折板上端固定,右侧受力F=1000N,该力均匀分布在边缘各节点上;板厚t=2mm,材料选用低碳钢,弹性模量E=210GPa,u=0.33。
此题属于平面应力问题,采用的单元类型为:Solid Quad-8node单位制:力(N)、弹性模量(MPa)、长度(mm)。
二、实体建模的方法1.定义矩形: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Rectangle>By Dimensions。
输入:X1=0,X2=30,Y1=0,Y2=60。
点击对话框上的Apply按钮创建第一个矩形。
输入X1=30,X2=60,Y1=0,Y2=30。
点击对话框上的OK按钮创建第二个矩形。
2. 面图元的加运算: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Booleans>Add>Areas。
点击对话框上的Pick All按钮,所有的面被加在一起。
点击SAVE_DB保存数据。
三、单元类型1. 此题属于平面应力问题,采用Solid单元的Plane82。
2. 材料属性:弹性模量为21e4MPa,泊松比为0.33。
3. 实常数:板厚2mm。
四、划分网格以边长为2mm的正方形划分单元,总共有675个单元,736个节点。
具体操作如下:1. Main Menu >Preprocessor>Meshing>Mesh Tool.2. 在Mesh Tool面板上点击Size Controls模块内的Global Set 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Element edge length为2,按ok完成。
3. 在Mesh下拉框中选Areas。
4. 点击Mesh按钮网格划分,点击Pick All按钮,点击Close关闭Mesh Tool 面板。
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有限元上机实验报告(ABAQUS)
点线性等参元(完全积分 Quad,Linear;减缩积分 Quad,linear,Reduced integration;非协调模式 Quad,Linear,Incompatible modes)和 8 节点二次等参 元(Quad,Quadratic) 。
7 创建并提交分析。 ○ 8 查看结果并分析。 ○
4 计算结果分析讨论与结论
4.1 粗网格下梁中部应力分量和上下边法向应力对比
1 理论解: ○
X 方向正应力由下式计算:
已知 q=1N/mm2 ,h=160mm,L=1000mm, ymax
h 代入上式得: 2
3
x max
6 106 1 1 1 3 0 0.08 106 4 29.497MPa 3 0.16 4 2 4 5
分别应用 3 节点三角形单元、4 节点线性等参元(完全积分、减缩积分、 非协调模式) 、8 节点二次等参元完全积分进行下列各项数值实验:1)用粗网 格求解梁中部应力分量 x 最大值和上下边法向应力分量,并通过精确解对采用 不同单元的 x 计算精度进行对比分析;2)对粗网格下梁中部铅直(y 向)位移 进行对比分析;3)通过多次网格加密,对比试验 3 节点三角形单元和 8 节点二 次等参元的收敛速度。总结出研究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2 3 节点三角形单元计算结果: ○
x 的应力云图
梁中部应力分量 x 变化曲线
上边法向应力分量
4
下边法向应力分量
梁中部应力分量 x 最大值为 17.03Mpa。 梁上边法向应力分量最大值为-1.3428Mpa 梁下边法向应力分量最大值为 0.3428Mpa
3 4 节点线性等参单元完全积分: ○
-0.130665
有限元上机实验报告
有限元上机实验报告结构数值分析与程序设计上机实验院系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1、调试教材 P26-30 程序 FEM1。
1.1 、输入数据文件为 :6,4,12,6,1.0E0,0.0,1.0,0.0,13,1,25,2,43,2,56,3,50.0,2.00.0,1.01.0,1.00.0,0.01.0,0.02.0,0.01,3,7,8,10,121.2 、输出数据文件为 :NN NE ND NFIX E ANU T GM NTYPE6 4 12 60.1000E+01 0.000 1.0000.0000E+00 1 NODE X-LOAD Y-LOAD1 0.000000E+00 -0.100000E+012 0.000000E+00 0.000000E+003 0.000000E+00 0.000000E+004 0.000000E+00 0.000000E+005 0.000000E+00 0.000000E+006 0.000000E+00 0.000000E+00NODE X-DISP Y-DISP1 -0.879121E-15 -0.325275E+012 0.879121E-16 -0.125275E+013 -0.879121E-01 -0.373626E+004 0.117216E-15 -0.835165E-155 0.175824E+00 -0.293040E-156 0.175824E+00 0.263736E-15ELEMENT X-STR Y-STR XY-STR1 -0.879121E-01 -0.200000E+01 0.439560E+002 0.175824E+00 -0.125275E+01 0.256410E-153 -0.879121E-01 -0.373626E+00 0.307692E+004 0.000000E+00 -0.373626E+00 -0.131868E+00 2、修改 FEM1,计算 P31例 2-2 。
机械工程有限元法大作业,弹性力学读书报告
弹性力学,又称弹性理论,研究弹性体由于受外力、边界约束或温度改变等原因而发生的应力、形变和位移。
研究对象:弹性体。
研究目标:变形等效应,即应力、形变和位移。
研究方法:在弹性体区域内必须严格考虑静力学、几何学和物理学三方面条件,在边界上严格考虑受力条件或约束条件,由此建立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进行求解,得出精确解答。
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 外力:体积力和表面力,简称体力和面力。
体力:分布在物体体积内的力,例如重力和惯性力。
f : 极限矢量,即物体在P 点所受体力的集度。
方向就是 F 的极限方向。
f x , f y , f z :体力分量, 沿坐标正方向为正,沿坐标负方向为负。
量纲:N/m 3=kg ∙m/s 2∙m 3=kg/m 2∙s 2即:L -2MT -2fV F lim 0V =∆∆→∆面力:分布在物体表面的力,例如流体压力和接触力。
f : 极限矢量,即物体在P 点所受面力的集度。
方向就是∆F 的极限方向。
f x , f y , f z :体力分量。
符号规定:沿坐标正方向为正,沿坐标负方向为负。
量纲:N/m 2=kg ∙m/s 2∙m 2=kg/m 2∙s 2即:L -1MT -2f S F lim 0V =∆∆→∆2) 应力:单位截面面积的内力。
内力:发生在物体内部的力,即物体本身不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p A F =∆∆→lim 0ΔVp : 极限矢量,即物体在截面mn 上的、在P 点的应力。
方向就是F 的极限方向。
应力分量:σ,τ量纲:N/m 2=kg ∙m/s 2∙m 2=kg/m ∙s 2 即:L -1MT -2PA=∆x, PB=∆y , PC=∆z符号规定:正面:截面上的外法线沿坐标轴的正方向。
正面上的应力以沿坐标轴的正方向为正,沿坐标轴的负方向为负。
负面:截面上的外法线沿坐标轴的负方向。
负面上的应力以沿坐标轴的负方向为正,沿坐标轴的正方向为负。
正应力符号规定与材力同,切应力与材力不相同。
有限元上机实验报告(董妍)
有限元实验报告
董妍-学号 5070309005
1000000,同时时间步长的控制采取根据温度自适应的方式控制步长。 将 Max # increments 设为 1000000,Initial Time Step 设为 0.01,Finish when exceed 设为 900, Max Temperature Change Allowed 设为 10。 前两个参数是在定义为自适应步长控制 时需要给出的希望完成给定时间长度内分析所需的最大时间增量步数和建议初始时间 步长。第三个是指定当所有节点的温度都高于这一指定的基准温度时,程序结束运行。 而最后一个参数是指最大允许的温度改变值——改变这个值可以控制计算结果的精度。
2 / 13
Hale Waihona Puke 有限元实验报告董妍-学号 5070309005
elements 为 0 则说明操作成功。 如果为 200, 则点击 Flip Elements 下的 All Selected 翻转 所有单元后再次检查。 在 SWEEP 命令下点击 ALL,Unused PTS 和 NODES,扫除一些重叠的损坏的点。 再次进入 CHECK 下点击 Cross Elements 察看,如果重叠元素为 0 则操作成功。 进入 RENUMBER 命令下查看目前的节点数和单元数,然后点击 Renumber All 为所有 的节点和单元重新编号以便后续操作。这样,一个有限元模型就建立好了(如图) 。
2 2 3
为了比较不同参数下对内部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情况, 我计划在实验过程中将内部换热系数、材料导热系数、材 料比热以及模具尺寸作一些变化,考察这几个参数的变化 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参数的选择会在“参数设计”部份 详细说明。
弹性力学有限元分析实验报告
MXLeabharlann Y Z XMN-.128E+07
.784E+07
.170E+08
.261E+08
.352E+08
.443E+08
.535E+08
.626E+08
.717E+08
.808E+08
在 y 轴上各点 X 向的应力(下图) ,其中横坐标是 y 向坐标(以圆弧最高点为坐标原点) 12 细分网格 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可以在关键区域细分网格,而在其他区域则可以用较大的网格。
有限元采用位移插值方法存在理论误差。 实验小结和体会: 采用细化网格的方法使结果更加准确,这也是有限元中提高单元求解精度的重要方法。
9 提交计算 10 查看位移
1
NODAL SOLUTION STEP=1 SUB =1 TIME=1 USUM (AVG) RSYS=0 DMX =.742E-04 SMN =.156E-04 SMX =.742E-04 MAR 31 2008 19:22:54
MN
Y Z X
MX
.156E-04
.221E-04
.286E-04
.351E-04
.416E-04
.481E-04
.546E-04
.611E-04
.676E-04
.742E-04
11 查看 X 向应力
1
NODAL SOLUTION STEP=1 SUB =1 TIME=1 SX (AVG) RSYS=0 DMX =.742E-04 SMN =-.128E+07 SMX =.808E+08 MAR 31 2008 19:23:43
弹性力学上机实验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上机指导书及结果报告班级13机设1班姓名李特学号**********机械工程学院上机指导:郑重前言《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是一门介绍有限元法在机械工程中应用的专业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所学习有限元法理论知识的基础,学习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 的使用方法,了解有限元分析的前后处理、求解过程的步骤、方法、特点和理论,掌握用有限元法求解机械结构静力学、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工程意识。
本《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上机实验课程意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英语术语以及本专业最新国际发展动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工程意识。
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机练习和课程实训在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上机的作用不仅在于学习、掌握软件,帮助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课堂讲授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上机可以锻炼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对知识进行自学、进一步提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进行的工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练习一对称图形建模—汽车连杆一.上机目的1.初步掌握ANSYS 界面的组成、特点及使用方法。
2.通过上机进一步掌握ANSYS 软件前处理时创建关键点、线、倒角及利用对称性生成零件的方法、特点和适用范围。
3.了解ANSYS 软件几何模型以及有限元模型的使用、创建。
二.上机步骤和要求1.按教师演示的过程,参阅教材,独立用菜单法创建下图汽车连杆零件(未注圆角R0.25);2.结合菜单法,查阅ANSYS help system,形成创建连杆零件的命令流;3.参照实例的方法和步骤,自行完成与实例类型相同的课后作业。
三.命令流请将上一步骤形成的命令流记录在下面,作为老师评定成绩的依据。
命令流:Finish $ /Clear/PREP7 !*入前处理器PCIRC,1.4,1,0,180, $ PCIRC,1.4,1,45,180, !*创建两个圆面/REPLOT,RESIZE/PNUM,KP,0 $/PNUM,LINE,0 $/PNUM,AREA,1 $/PNUM,VOLU,0 $/PNUM,NODE,0 /PNUM,TABN,0 $ /PNUM,SVAL,0 $/NUMBER,0 $/PNUM,ELEM,0/REPLOTRECTNG,-0.3,0.3,1.2,1.8, $RECTNG,-1.8,-1.2,0,0.3, !* 创建两个矩形面FLST,2,1,8FITEM,2,6.5,0,0WPAVE,P51XCSYS,4PCIRC,0.7,0.4,0,180, $PCIRC,0.7,0.4,0,135, !*创建另两个圆面FLST,2,4,5,ORDE,2FITEM,2,1 $FITEM,2,-4AOVLAP,P51XFLST,2,2,5,ORDE,2FITEM,2,5 $FITEM,2,-6AOVLAP,P51XCSYS,0K, ,2.5,0.5,, $K, ,3.25,0.4,, $K, ,4,0.33,, $ K, ,4.75,0.28,, !*创建关键点CSYS,1FLST,3,6,3FITEM,3,5 $FITEM,3,6 $FITEM,3,7 $FITEM,3,21 $FITEM,3,24 $FITEM,3,22 BSPLIN, ,P51X, , , , ,1,135,,1,45,, !*创建多义线LSTR,1,18 !*创建1和18之间的直线/PNUM,KP,0/PNUM,LINE,1 $/PNUM,AREA,1 $ /PNUM,VOLU,0 $ /PNUM,NODE,0/PNUM,TABN,0 $/PNUM,SVAL,0 $/NUMBER,0 $/PNUM,ELEM,0/REPLOT $LPLOTFLST,2,4,4FITEM,2,6 $FITEM,2,1 $FITEM,2,7 $FITEM,2,25AL,P51XLFILLT,36,40,0.25, , $LFILLT,40,31,0.25, , $LFILLT,30,39,0.25, , !*创建三个线倒角LPLOTFLST,2,3,4FITEM,2,10 $FITEM,2,12 $FITEM,2,13 !*由三个线倒角创建新的面AL,P51XFLST,2,3,4FITEM,2,15 $FITEM,2,17 $FITEM,2,19AL,P51XFLST,2,3,4FITEM,2,23 $FITEM,2,21 $FITEM,2,24AL,P51XAPLOTFLST,2,12,5,ORDE,2FITEM,2,1 $ FITEM,2,-12AADD,P51X/AUTO, 1/REP/PNUM,KP,0 $/PNUM,LINE,0 $/PNUM,AREA,0 $/PNUM,VOLU,0/PNUM,NODE,0 $/PNUM,TABN,0 $/PNUM,SVAL,0 $/PNUM,ELEM,0/REPLOTAPLOTCSYS,0FLST,3,1,5,ORDE,1FITEM,3,13ARSYM,Y,P51X, , , ,0,0FLST,2,2,5,ORDE,2FITEM,2,1 $FITEM,2,13AADD,P51XWPSTYLE,,,,,,,,0ET,1,SOLID45 !*材料MPTEMP,,,,,,,, $MPTEMP,1,0 $MPDATA,DENS,1,,8000MPTEMP,,,,,,,, $MPTEMP,1,0MPDATA,EX,1,,2.1e11 $MPDATA,PRXY,1,,0.3 !*弹性模量FLST,2,1,5,ORDE,1 !*拉伸体VEXT,2, , ,0,0,0.5,,,,MSHAPE,1,3D $MSHKEY,0 $CM,_Y,VOLU $VSEL, , , ,1 !*网格CM,_Y1,VOLU $CHKMSH,'VOLU' $CMSEL,S,_Y $VMESH,_Y1CMDELE,_Y $ CMDELE,_Y1 $ CMDELE,_Y2 $ /UI,MESH,OFFFINISH $ /SOL $ FLST, 2,4,5,ORDE,2 $ FITEM,2,27 !*对大圆内孔施加全约束FITEM,2,-30 $DA,p51x,ALL,FLST,2,2,5,ORDE,2 $FITEM,2,31 $ FITEM,2,-32 $ SFA,P51X,1,PRES,1000 !*对小圆内孔施加均布荷载1000/STATUS,SOLU $SOLVE !*求解练习三结构静力学分析—平面桁架问题一.上机目的1.掌握将空间结构简化为桁架结构应满足的条件、方法,以及ANSYS 创建桁架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方法、特点。
12-ansys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实验报告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实验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一一已知条件板孔问题:(其中板厚,,,泊松比),绘出其变形图和在圆心所在的横截面内MISES应力的分布情况。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用ANSYS建立开孔平板几何模型的方法。
(2)掌握用ANSYS划分立开孔平板网格的方法。
(3)掌握用ANSYS对开孔平板加载与求解的方法。
(4)掌握用ANSYS对开孔平板计算结果后处理及分析的方法。
三实验过程概述首先做出一个长2000,宽200的长方形,然后在长方形的中央挖出一个直径为10的孔。
将长方形网格化,把固定点设在中心,在两侧分别设一个向外的力P(60KN)。
最后进行运算,结果用云图表示。
四实验内容分析由云图可以看出沿X轴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大小由中间向外递增,其中四个角处的应力也为最小值。
最大应力值在施力点,为0.237406MPa。
形变只发生在施力点处。
由应力图可知,圆心横截面处的应力从外向内递增,但孔处没有应力。
五实验小结和体会对于网格划分,矩形单元比三角形单元更加接近理论求解结果。
而网格加密会使求解结果收敛于理论值,但是这也会加大计算机的计算量。
因此,对于比较复杂的模型,在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又要考虑到经济成本的合理性,这时选择一个合理的网格划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因此,在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时要选择合适的网格划分方法,划分合理的网格数量。
有限元法是一种求解连续介质、连续场力学和物理问题的数值方法,是工程分析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必须是对连续地介质等,因而也存在局限性。
实验二一已知条件如图所示支架中的三根杆件材料相同,弹性模量E=200GPa, 泊松比 =0.3,杆1的横截面面积为200mm2,杆2的横截面面积为300mm2,长为1m,杆3的横截面面积为400mm2。
若P=30kN,试求各杆的应力及铰支点的反力。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用ANSYS建立杆件系统几何模型的方法。
(2)掌握用ANSYS划分杆件系统网格的方法。
有限元上机实验报告分析
有限元法基础及应用上机报告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12月上机实验一1 实验题目设计一个采用减缩积分线性四边形等参元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试验来研究网格密度、位移约束条件与总刚度矩阵奇异性、沙漏扩展、求解精度的关系,并验证采用减缩积分时保证总刚度矩阵非奇异的必要条件。
总结出你的研究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研究减缩积分方案中网格密度和位移约束条件对总体刚度矩阵奇异性和求解精度的影响,以此加深对有限元减缩积分的理解,和对减缩积分中保证总体刚度矩阵非奇异性的认识。
3建模概述先保持位移约束条件不变,研究网格密度对总体刚度矩阵奇异性和求解精度的影响,并验证采用减缩积分时保证总刚度矩阵非奇异的必要条件。
如下图1所示,建立一个简支和链杆的约束条件,然后不断增加网格密度,通过ABAQUS 来计算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
简支(两个约束)链杆(一个约束)积分点(3个独立关系式)节点(两个自由度)4 计算结果分析讨论与结论 1)1*1单元四边形减缩积分实验载荷 布种/单元应力云图2)2*1单元四边形减缩积分实验载荷 单元应力云图3)4*4单元四边形减缩积分实验载荷布种单元应力云图结果分析5 实验体会与小结单元刚度矩阵的特征:(1)对称性(2)奇异性(3)主元恒正K相同(4)平面图形相似、弹性矩阵D、厚度t相同的单元,eK的分块子矩阵按结点号排列,每一子矩阵代表一个结点,占两行两(5)e列,其位置与结点位置对应。
整体刚度矩阵的特征:(1)对称性(2)奇异性(3)主元恒正(4)稀疏性(5)非零元素呈带状分布。
[K]的物理意义是任意给定结构的结点位移所得到的结构结点力总体上满足力和力矩的平衡。
为消除[K]的奇异性,需要引入边界条件,至少需给出能限制刚体位移的约束条件。
对于一个给定形式的单元,如果采用精确积分,则插值函数中所有项次在|J|=常数的条件下能被精确积分,并能保证刚度矩阵的非奇异性。
如果采用减缩积分,因为插值函数中只有完全多项式的项次能被精确积分,因此需要进行刚度矩阵非奇异必要条件的检查。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法》上机实验指导书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法上机指导书山东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2012年11月1 引言上机实验是“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法”课程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上机,同学们可以对理论课所学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一个更加直观、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本实验所用软件平台Ansys的初步涉及,为将来在设计和研究中利用该类大型通用CAD/CAE软件进行工程分析奠定初步基础。
2 Ansys软件及其应用简介Ansys是一个集成化的机械工程软件工具包,它包含所谓的CAD/CAE/ CAM功能。
该软件能实现对机械工程产品设计和分析的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方法,它允许协同工作的不同设计小组共享设计模型并在不同应用模块之间自由交换信息。
Ansys是一个主要基于有限元法的工程分析应用软件系统,其功能几乎涉及工程分析的所有方面。
用Ansys软件对一个结构或机械零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的过程由三个大步骤组成:前处理、求解、后处理。
前处理是指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几何、输入模型的物理和材料特性、边界条件和载荷的描述、模型检查的整个过程。
求解阶段对前处理建立的有限元模型选择相应的求解器进行求解运算。
后处理涉及对计算结果进行考察和评估的各种操作,比如绘制应力、变形图,将结果与失效准则进行比较等。
后处理阶段必须回答两个问题:模型是否准确?结构或零件是否满意?模型中有许多可能产生误差的因素,比如有限元网格的疏密、所使用单元的类型、材料特性、边界条件等。
因此后处理需要对这些环节可能产生的错误进行检查,而这些问题往往在前处理和求解阶段难以发现。
在根据计算结果对所分析的结构或零件进行评估之前,应确保模型中没有错误。
3 上机实验3.1 习题13.1.1 已知条件简支梁如图3.1.1所示,截面为矩形,高度h=200mm,长度L=1000mm,厚度t=10mm。
上边承受均布载荷,集度q=1N/mm2,材料的E=206GPa,μ=0.29。
平面应力模型。
有限元上机报告二
ANSYS有限元上机报告〔二〕班级:T1043-2 学号:20100430245 :颜雷题目:图示正方形平板,板厚t=0.1m,材料常数为:弹性模量,承受垂直于板平面的均布载荷p=20kN/m2,平板外缘各边采用固定的约束方式.1、属于那类力学问题:属于薄板弯曲问题2、单位制:N,m, pa单元类型:shell 4 node 63,每个单元有四个节点,每个节点4个自由度。
实常数:材料常数:1〕Main Menu > Preferences>structural2〕Main Menu >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Add> structural shell>4 nodes 63>OK3〕4〕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3、通过如下操作生成实体模型:1〕Main Menu > Preprocessor>Modeling >Create>Areas>Rectangle>By DimensionsX1=-2,X2=2 Y1=-2,Y2=22〕Main Menu > Preprocessor>Modeling >Create>Lines>Lines Fillet选择直线L1,L2 Apply,形成一个圆角,同样方式形成4个圆角Plot>lines3〕Main Menu > Preprocessor>Modeling >Create>Areas>Arbitrary>By line 将四个圆角与直角间的部分形成面4〕Main Menu > Preprocessor>Modeling >Create>Areas>Circle>Solid CircleWP X=0,WP Y=0 R=1 形成圆5〕Main Menu > Preprocessor>Modeling>Opreate>Blooeans>Subtract>Areas通过布尔减运算形成实体如图4、执行网格划分:Main Menu > Preprocessor> Meshing>Mesh Tool >>Mesh>Pick All>OK 网格划分图如下:5、施加载荷及边界条件:施加边界条件:Main Menu > Solution > Define-Loads>Apply > Structural>Displacement>On Lines>All DOF>OK施加载荷:Main Menu > Solution > Define-Loads>Apply > Structural>Pressure>On Areas>value=20000 载荷施加图如下:6、求解并找出最大应力点及最大变形位置1〕Main Menu > Solution>Solve>Current LS>OK2〕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 →Plot Results →Contour Plot →Nodal Solu →select:stress-von Mises3〕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Query Results>Subgrid Solu>Stress>von Mises SQEV>在对话框中点击max>OK应力变形图如下:最大应力点0.578e+07Pa最大应力值为0.578e+07Pa4〕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 →Plot Results →Contour Plot →Nodal Solu →select:DOF solution>Displacement5〕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Query Results>Subgrid Solu> DOF solution>USUM>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max>OK找出变形位置如图:最大位移点0.144e-3m最大位移值为0.144e-3m7、考虑对称性计算最大应力和位移:由于约束对称,载荷对称,所以取1/4研究,边界条件与约束施加如下列图:此时解得的最大应力点如图:最大应力点44e+7pa最大应力值为44e+7pa位移变形图如图最大位移点0.144e-03m最大位移值为0.144e-03m通过上述图形比照分析结果如下表:8、结论:考虑对称与不对称应力和位移有误差存在,以整体分析结果要精确。
有限元上机报告一
有限元作业一上机报告20120430231 余凯峰T1243-2一、题目图示折板上端固定,右侧受力F=1000N,该力均匀分布在边缘各节点上;板厚t=2mm,材料选用低碳钢,弹性模量E=210Gpa,μ=0.33.二、有限元分析的目的1、利用ANSYS构造实体模型;2、根据结构的特点及所受载荷的情况,确定所用单元类型;正确剖分网格并施加外界条件;3、绘制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图,给出最大应力和变形的位置及大小;并确定折板角点A处的应力和位移;4、研究网格密度对A处角点应力的影响;5、若在A处可用过渡圆角,研究A处圆角半径对A处角点应力的影响三、有限元模型的特点1、作业类型:平面应力2、单位制:N mm MPa3、单元类型:在Preferences选Structural,Preprocessor>ElemmentType>Add/Edit/Delete中定义单元类型为Plane-82,K3设置为Plane strs w/thk材料: EX=2.10E5MPa, PRXY=0.33 实常数:THK=2mm4、划分网格:Preprocessor—Meshing—Mesh Tool—Size Controls下的Global 点击Set—在第一行输入你要定义的网格长度—OK—点击Clear旁边的Mesh—Pick All这一步划分网格5、加载描述:Preprocessor—Loads—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 Lines—拾取模型被固定的上边—ok—All DOF—okPreprocessor—Loads—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Pressure—On Lines—拾取右边线—Load pres valu输入-1000/60—ok6、后处理:网格密度设置为“3”时应力和位移图如下:网格密度设置为“4”时应力和位移图如下网格密度设置为“5”时应力和位移图如下移也减小但变化不大。
有限元上机报告
在以常应变三角形单元计算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原理的基础上,编写可计算平面应力问题,亦可计算平面应变问题的通用程序。
给出程序设计的流程图,程序源代码和程序应用的工程算例及其结果分析。
一、程序流程图此程序采用本人比较熟悉C语言编写。
C语言相比于FORTRAN语言拥有更强大的实用编程环境,同时由于提供了指针变量、动态内存分配函数和结构体变量等,使其编写的软件在维护性、可读性和内存利用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程序总框图开始结束图1程序总框图整个程序由一个主调主程序(主函数main())和七个子程序组成,其中数据子程序DATA()用来接受输入的参数和变量。
单刚子程序ELEST()为含有参数的函数,功能控制参数iask可取1、2、3,分别计算相应单元的面积、应力矩阵和单元刚度矩阵,主程序不直接调用它,而通过总刚子程序、载荷子程序和求应力子程序间接调用。
总刚子程序TOTSTI()用来合成总刚矩阵,载荷子程序LOAD()用来计算合成载荷,支承子程序SUPPOR()用来引入约束,解方程子程序SOLVEQ()用来求解并输出各个结点的位移,求应力子程序STRESS()用来计算和输出应力、主应力及主平面角。
2.主函数及各子程序流程图输入6个基本参数 结点个数nj 单元个数ne 支杆个数nz 半带宽ndd 结点载荷个数npj 问题类型码ind计算位移分量个数nj2=nj*2确定输入节点载荷数组的行数npj1=npj+1图 2 void main()和 void DATA()图 3 void ELEST(int meo,int iask)输入单元结点码数组 ((JM[i][j],j=1~3),i=1~ne) 结点坐标数组 ((CJZ[i]jj=1〜2),i=1〜nj) 支承数组(NZC[i],i=1~nz) 结点载荷数组 ((PJ[i]jj=1〜2),i=1〜npj+1)J打印结点坐标数组——((CJZ[i]jj=1〜2),i=1〜nj)——输入弹性模量eo泊松比un 密度gama 厚度 te开始单元行码 lii =2*(i-1)+ii半带行码 ldh=2*(jm 〔meo-1][i-1]-1)+iiF eke[6][6忡子块列码j 由1到3循环L图 4 void TOTSTI()■■,mz<ndd?-_J是 ___________j0=mz j0=nddtkz[mz-1][j-1]=0p[mz-1]=0I 初始化整体刚,度矩阵tkz[nj2][ndd]={0}初始化载荷向量p[nj2]={0}■■■■单元码meo 由1到ne 循环调用单元刚度矩阵子程序ELEST(meo,3) . 否npj>0? -否 J 是 eke[6][6忡子块行码i 由1到3循环L i 由1到npj 循环 该子块中的元素码ii 由1到2循环/j=(int)(pj[i][1]) p[j-1]=pj[j][0]该子块中的元素列码jj 由1到2循环 二单元列码l =2*(j-1)+jj整体列码 lz=2*(jm[meo-1][j-1]-1)+jj ----- 半带列码ld<=0厂* 调用了程序ELEST (meo , 1)up0=-game*ae*te/3imeo 由 1 到ne 循环.■■■■■'------------------- ^否 ---------------- tkz[ldh-1][ld-1]=tkz[ldh-1][ld-1]+eke[lii-1][l-1] je=jm[meo-1][1]me=jm[meo-1][2] p[2*ie-1]=p[2*ie-1]+p0 p[2*je-1]=p[2*je-1]+p0 p[2*me-1]=p[2*me-1]+p0gama>0? -否l 是图 5 void LOAD()p[nj2-1]=p[nj2:]/tkz[nj2-1][0] *行码ii 由1到nj2-1循环* 行码i 由1到im 循环l=i-k+1c=tkz[k-1][j1]/tkz[k-1][0] *列码j 由1到ndd-l+1循环m=j+i-ktkz[i-1][j-1]=tkz[i-1i[j-1]-c*tkz[k-1][m-1]p[i-1]=p[i-1]-c*p[k-1] ■--ndd<=nj2-i+1?.---: -----I 丁是 I | _______________jo=ndd jo=nj2-i+1_____ T _____— 列码j 由2到jo 循环lh=j+i-1p[i-1]=p[i-1]-tkZ[i-1][j-1]*p[lh-1]玉p[i-1]=p[i-1]/tkz[i-1][0]/打印结点位移p[nj2]图 8 void STRESS()二、程序源代码/*有限元计算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t nj,ne,nz,ndd,ind,nj2; int jm[100][3],nzc[200],npj1,npj; float eo,un,gama,te,ae; float cjz[100]⑵,pj[100][2];float b[3][6],d[3][3],s[3][6],eke[6][6],tkz[200][20],p[200];i=nj2-ii否图 7 void SOLVEQ()* 消元码k 由1到nj2-1循环nj2>=k+ndd-1 ?void DATA() /*数据输入函数*/{ int i,j;printf("Qing shu ru 6 ge can shu\n");scanf("%d,%d,%d,%d,%d,%d”,&nj,&ne,&nz,&ndd,&npj,&ind);nj2=nj*2;npj1=npj+1;getchar();printf("Qing shu ru 4 ge ji suan can shu\n");scanf("%f,%f,%f,%f”,&eo,&un,&gama,&te);getchar();printf("nj=%d ne=%d nz=%d ndd=%d npj=%d ind=%d\n”,nj,ne,nz,ndd,npj,ind);printf("eo=%f un=%f gama=%f te=%f\n”,eo,un,gama,te);getchar();printf("Qing shu ru JM ju zheng\n");for(i=0;i<ne;i++){ for(j=0;j<3;j++)scanf("%d”,&jm[i][j]);getchar();}printf("Qing shu ru CJZ ju zheng\n");for(i=0;i<nj;i++){ for(j=0;j<2;j++)scanf("%f”,&cjz[i][j]);getchar();}printf("Qing shu ru NZC ju zheng\n");for(i=0;i<nz;i++)scanf("%d”,&nzc[i]);getchar();printf("Qing shu ru PJ ju zheng\n");for(i=0;i<npj1;i++){ for(j=0;j<2;j++)scanf("%f”,&pj[i][j]);getchar();}getchar();printf("CJZ ju zheng ru xia\n");for(i=0;i<nj;i++){ for(j=0;j<2;j++){printf("%f ",cjz[i][j]);if(j%2==1)printf("\n");}}getchar();}void ELEST(int meo,int iask)/* 单元刚度矩阵*/ ( int ie,je,me,i,j,k;float cm,bm,cj,bj;ie=jm[meo-1][0];je=jm[meo-1][1];me=jm[meo-1][2];cm=cjz[je-1][0]-cjz[ie-1][0];bm=cjz[ie-1][1]-cjz[je-1][1];cj=cjz[ie-1][0]-cjz[me-1][0];bj=cjz[me-1][1]-cjz[ie-1][1];ae=(bj*cm-bm*cj)/2;if(iask>1){ for(i=0;i<3;i++){ for(j=0;j<6;j++)b[i][j]=0;}b[0][0]=-bj-bm;b[0 H2] =bj;b[0][4]=bm;b[1][1]=-cj-cm;b[1][3]=cj;b[1][5]=cm;b[2][0]=-cj-cm;M2] [1]=-bj-bm;b⑵⑵=cj;M2] [3]=bj;b⑵[4]=cm;M2] [5]=bm;for(i=0;i<3;i++){for(j=0;j<6;j++)b[i][j]=b[i][j]/(2*ae);}d[0][0]=eo/(1-un*un);d[0][1]=eo*un/(1-un*un);d[0]⑵=0;d[1][0]=eo*un/(1-un*un);d[1][1]=eo/(1-un*un);d[1]⑵=0;d⑵[0]=0;d[2][1]=0;d⑵[2 ]=eo/(2*(1+un));for(i=0;i<3;i++){for(j=0;j<6;j++){s[i][j]=0;for(k=0;k<3;k++)s[i][j]=s[i][j]+d[i][k]*b[k][j];}}if(iask>2){for(i=0;i<6;i++){for(j=0;j<6;j++){eke[i][j]=0;for(k=0;k<3;k++)eke[i][j]=eke[i][j]+s[k][i]*b[k][j]*ae*te;}}}}}void TOTSTI(void) /* 总的刚度矩阵*/{int i,j,ii,jj,meo,lii,l,lz,ldh,ld;for(i=0;i<nj2;i++){for(j=0;j<ndd;j++)tkz[i][j]=0;}for(meo=1;meo<=ne;meo++){ELEST(meo,3);for(i=1;i<4;i++){for(ii=1;ii<3;ii++){lii=2*(i-1)+ii;ldh=2*(jm[meo-1][i-1]-1)+ii;for(j=1;j<4;j++){for(jj=1;jj<3;jj++){l=2*(j-1)+jj;lz=2*(jm[meo-1][j-1]-1)+jj;ld=lz-ldh+1;if(ld>0)tkz[ldh-1][ld-1]=tkz[ldh-1][ld-1]+eke[lii-1][l-1];}}}}}}void LOAD() /* 添加载荷*/ (int i,j,meo,ie,je,me;float p0;for(i=0;i<nj2;i++)p[i]=0;if(npj>0)(for(i=1;i<npj;i++)(j=(int)(pj[i][1]);p[j-1]=pj[i][0];}}if(gama>0)(for(meo=1;meo<=ne;meo++)(ELEST(meo,1);p0=-gama*ae*te/3;ie=jm[meo-1][0];je=jm[meo-1][1];me=jm[meo-1][2];p[2*ie-1]=p[2*ie-1]+p0;p[2*je-1]=p[2*je-1]+p0;p[2*me-1]=p[2*me-1]+p0;}}}void SUPPOR() /* 添加约束*/ (int i,j,mz,j0;for(i=1;i<=nz;i++)(mz=nzc[i-1];tkz[mz-1][0]=1;for(j=1;j<ndd;j++)tkz[mz-1][j]=0;if(mz<ndd)j0=mz;elsej0=ndd;for(j=2;j<=j0;j++)tkz[mz-j][j-1]=0;p[mz-1]=0;}}void SOLVEQ() /*求解过程*/ (int k,i,j,im,l,m,ii,jo,lh;float c;for(k=1;k<=nj2-1;k++)(if(nj2>=k+ndd-1)im=nj2;elseim=k+ndd-1;for(i=k+1;i<=im;i++)(l=i-k+1;c=tkz[k-1][l-1]/tkz[k-1][0];for(j=1;j<=ndd-l+1;j++)(m=j+i-k;tkz[i-1][j-1]=tkz[i-1][j-1]-c*tkz[k-1][m-1];}p[i-1]=p[i-1]-c*p[k-1];}}p[nj2-1]=p[nj2-1]/tkz[nj2-1][0];for(ii=1;ii<=nj2-1;ii++)(i=nj2-ii;if(ndd<=nj2-i+1)jo=ndd;elsejo=nj2-i+1;for(j=2;j<=jo;j++)(lh=j+i-1;p[i-1]=p[i-1]-tkz[i-1][j-1]*p[lh-1];}p[i-1]=p[i-1]/tkz[i-1][0];}printf("\n");printf("Shu chu jie dian wei yi\n");printf(" u v\n");for(i=0;i<nj2;i++)(printf(" %16f”,p[i]);if(i%2==1)printf(”\n”);}printf("\n");}void STRESS() /* 应力计算*/( double ceta,ceta1,sigx,sigy,toxy,py1,ry1,sig1,sig2;int meo,i,j,lh,ldh;float wy[6],yl[3];printf("Shu chu yingli zhuyingli zhupingmianjiao\n");for(meo=1;meo<=ne;meo++){ELEST(meo,2);for(i=1;i<=3;i++){for(j=1;j<=2;j++){lh=2*(i-1)+j;ldh=2*(jm[meo-1][i-1])+j;wy[lh-1]=p[ldh-1];}}for(i=1;i<=3;i++){yl[i-1]=0;for(j=1;j<=6;j++)yl[i-1]=yl[i-1]+s[i-1][j-1]*wy[j-1];}sigx=yl[0];sigy=yl[1];toxy=yl[2];py1=(sigx+sigy)/2;ry1=sqrt((sigx-sigy)*(sigx-sigy)/4+toxy*toxy);sig1=py1+ry1;sig2=py1-ry1;if(sigy==sig2)ceta=0;else{ceta1=toxy/(sigy-sig2);ceta=90-57.29578*atan(ceta1);}printf("Danyuan%d \n”,meo);printf("sigx=%12f sigy=%12f toxy=%12f sig1=%12f sig2=%12f ceta=%12f\n”,sigx,sigy,toxy,sig1,sig2,ceta);}}void main() /* 主程序*/{printf("*****Ping mian you xian yuan ji suan cheng xu*****\n"); printf("\n"); DATA(); if(ind!=0){ eo=eo/(1-un*un);un=un/(1-un); } TOTSTI(); LOAD(); SUPPOR(); SOLVEQ(); STRESS(); getchar(); printf("\n");printf(" R-jixie-063 0618030303 Zhang chunqing \n"); printf(" 2010/11/20 \n");getchar();}三、工程算例如图所示有一刚性基础的钢件,受垂直和水平向左的压力作用,以平面问题计算 取〃=1/6,将结构分成24个单元,按图中所示的网格划分,用程序计算结点位移及 各单元中的应力,设弹性模量E=1.0。
有限元分析及理论上机报告
有限元分析及理论上机报告报告(一)Demo7 stress一、问题描述一个承受拉力的平板,在其中心位置有一个小圆孔,其结构尺寸如下图所示,要求分析其结构圆孔处的Mises应力分布。
材料特性:弹性模量E = 210000 MPa,泊松比 =0.3拉伸载荷:P=100MPa平板厚度:d=1mm二、方法概述,建模思路和分析策略1由于薄板只在边缘上受到了平行于板面的并沿厚度均匀分布的力,所以平板处于平面应力状态。
在创建部件(Part)时,薄板的模型所在空间(Space)设置为(2D Planer),绘制图形。
2由于该平板受力模型的结构和载荷是对称的,所以,可以取用模型的1/4进行分析。
其图形如下所示。
3材料为线弹性材料,其材料属性设置为Elasticity中的Elastic,设置其弹性模量(E=210000MPa)和泊松比( =0.3)。
薄板属于实体,其截面属性种类为实体(Solid),然后赋予其截面属性。
4由薄板的受力情况和分析要求可知,薄板的应力分析为线性/非线性的静力学分析,所以其分析步的类型为Static、General,不用考虑几何非线性(NLgeom>off)。
5模型所受的载荷为均布压力,使用载荷类型为(pressure)。
由于模型的对称,所以对模型的左侧和底部的边界线设置边界条件,固定边界。
由受力分析结果可得:左侧边界为XSYMM,底部边界为YSYMM。
6中心圆孔处为应力集中区域,且为分析结果要求重点,应局部网格加密。
划分网格,然后提交分析。
三、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过程中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但是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1、在定义截面属性时,应注意的是平面应力分析问题的截面属性不是shell,而应该是solide(实体)。
其次注意平面的厚度。
一会吧其次,边界条件应该在分析步的第一步(initial)里添加,否则会导致有限元分析的失败。
载荷的添加应该是在第二步,注意载荷的方向为由里向外—100 三,由于取用的是板子的1/4作为分析的模型,所以将边界条件固定来模仿相应的应力情况,即固定相应边的XY方向上的坐标。
弹塑性力学有限元上机报告(abaqus版)
有限元上机作业系所: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 .学号: ####### .姓名: ## .指导教师: ### .二零一五年一月二十八日目录第1题 (3)1 问题描述 (3)1.1运用弹性力学方法求解 (3)1.2 Abaqus有限元分析 (4)1.2.1 材料只考虑弹性时 (5)1)创建部件 (5)2)划分网格 (5)3)创建材料和截面属性 (6)4)装配部件 (6)5)设置分析步 (6)6)定义边界条件和荷载 (7)7)提交作业 (8)8)后处理 (8)9)误差分析 (8)10)误差验证 (8)1.2.2材料考虑弹塑性时 (9)1.2.3 对比分析 (11)第2题 (12)2.1 问题描述 (13)2.2 Abaqus建立模型 (13)1)创建部件 (13)2)划分网格 (14)3)创建材料和截面属性 (14)4)装配部件 (14)5)设置分析步 (15)6)定义边界条件和荷载 (15)7)提交作业 (16)2.3结果分析 (16)第3题 (19)3.1 问题描述 (19)3.2 Abaqus建立模型 (20)3.2.1对12边同时施加x和y方向的位移约束 (20)1)创建部件 (20)2)划分网格 (20)3)创建材料和截面属性 (21)4)装配部件 (21)5)设置分析步 (21)6)定义荷载和边界条件 (21)7)提交作业 (22)8)结果分析 (22)3.2.2对12边施加x方向的位移约束,对12边的中间一点施加y方向的位移约束 (22)3.2.3结果对比分析 (23)1)Mises应力分析 (23)2)S11应力分析 (24)3)S22应力分析 (24)4)S12应力分析 (25)5)Max principle应力分析 (25)6)Mid principle应力分析 (26)7)Min principle应力分析 (26)8)结论: (27)第1题(原题号5) 通过Abaqus 有限元软件模拟具有小圆孔的平板均匀拉伸产生的应力集中问题,验证弹性力学中的结论以及对比材料只考虑弹性和考虑弹塑性的区别。
有限元上机报告二
T1343-2 周坤诚216有限元折板应力及位移报告分析应用ANSYA对几何折板的应力及位移分析,从而确信折板的最大和最小应力、位移。
从而为工程中的折板设计提供参考。
图示折板上端固定,右边受力F=1000N,该力均匀散布在边缘的各节点上;板厚t=2mm,材料选用低碳钢,弹性模量E=210GPa,泊松比=.1、本作业属于哪类问题平面应力问题。
2、本文采纳如何的单位制。
F=1000N,t=2mm,边长=30/60mm,E=210e33、单元类型:对单元描述;材料;实常数Quad-8node(Plane82)八节点四边形单元,Plane82 二维8节点实体。
该元素是plane42的高次形式。
它为混合(四边形-三角形)自动网格划分提供了更精准的求解结果,并能经受不规那么形状而可不能产生任何精度上的损失。
8节点元素具有位移和谐形状,适用于模拟弯曲边界。
该元素由8个节点概念,每一个节点2个自由度,x,y方向。
可用于平面单元也可用于轴对称单元。
具有塑性,徐变,膨胀,应力强化,大变形,大应变能力。
并提供不同的输出选项。
材料:E=210GPa,泊松比=.的线性材料。
实常数:厚度T=2mm4.划分网格。
网格划分设置。
单元数,节点数。
单元密度:2单元数:节点数:2086单元密度:4 单元数:188 节点数:627单元密度: 5单元数:835、加载描述。
在30mm边加载F=1000N的均布力6、后处置:A点MISIS应力和位移的大小。
最大MISIS应力和7、最大位移的位置和大小。
绘制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图。
8、单元密度2单元密度:4单元密度:59、研究网格密度对A点MISIS应力和变形的阻碍;最大MISIS应力和最大位移的阻碍,并给出结论。
(需指出不同的网格密度所对应的单元数和节点数)绘制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图。
比较可知,网格尺寸越大即密度越小,在同一处产生的位移越小,应力也越小。
当单元密度越小,精度越高,越符合实际求解的情形。
有限元实验报告
有限元实验报告《ANSYS程序应用》上机实验报告班级:......... 年级:10级姓名:........ 学号:........... 组_______ 实验时间:2013.6.18指导教师签字:成绩:ANSYS程序应用基础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ANSYS软件的界面和基本功能,初步掌握使用ANSYS软件求解问题基本步骤;初步掌握使用ANSYS软件求解杆系结构静力学问题的方法;2. 初步掌握使用ANSYS软件求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软件台式计算机,ANSYS11.0软件。
三、实验机械系:机械工程专业:①:1.应用ANSYS程序求解杆系结构静力问题例6-1 在相距a=10m的刚性面之间,有两根等截面杆铰接在2号点,杆件与水平面夹角为300,在铰接处有一向下的集中力F=1000N,杆件材料的弹性模量E=210GPa,泊松比为0.3,截面积A=0.001m2,如图6.2所示,试利用二维杆单元LINK1确定集中力位置处的位移。
杆件变形很小,可以按小变形理论计算。
由b tan300,可得b=2.89m。
通过ANSYS求解之后可以得到以下结果:a2查看节点位移:PRINT U NODAL SOLUTION PER NODE***** POST1 NODAL DEGREE OF FREEDOM LISTING *****LOAD STEP= 1 SUBSTEP= 1 TIME= 1.0000 LOAD CASE= 0THE FOLLOWING DEGREE OF FREEDOM RESULTS ARE IN THE GLOBAL COORDINA TE SYSTEMNODE UX UY UZ USUM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2 0.0000 -0.54909E-04 0.0000 0.54909E-04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MAXIMUM ABSOLUTE V ALUESNODE 0 2 0 2V ALUE 0.0000 -0.54909E-04 0.0000 0.54909E-04②.应用ANSYS程序求解平面应力问题6.3.1 直角支架结构问题直角支架结构问题是一个简单的单一载荷步的直角支架结构静力分析例题,图6.57中左侧的孔是被沿圆周完全固定的,一个成锥形的压力施加在下面右端孔的下半圆处大小为由50psi到150ps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基础上机实践报告指导老师:班级:机械(茅)101学号: 1004010510姓名:一.程序功能(1)本程序只用于三节点三角形单元,它可计算平面应力问题,亦可计算平面应变问题。
这两类问题用类型码IND来区别:IND输入0的数据——为解平面应力问题。
IND输入1的数据——为解平面应变问题。
(2)程序中的载荷包括结点载荷和自重载荷两种,如有其他非节点载荷,则应事先换算成等效结点载荷。
(3)支撑方式,可以是在任一结点的水平和数值支撑,支撑数量不限。
但平面弹性体至少应具有保证弹性体几何不变性的三个独立的支撑。
(4)弹性体由单一的材料组成,即只有一组E,G,u弹性常数。
(5)弹性体计算简图的厚度是常量。
(6)直要计算机内存允许,本程序对对单元总数,结点总数等没有限制。
(7)本程序输出全部结点位移,对每个但愿输出应力分量,两个主应力及其主平面角。
二.程序中的记号说明nj结点个数ne单元个数nz约束个数ndd半带宽ind问题类型码ind=0平面应力问题ind=1nj2位移分量个数eo弹性模量un泊松比gama材料容重比γte单元厚度ae单元面积jm(ne,3)单元结点码数组nzc(nz)支承数组cjz(nj,2)结点坐标数组pj(npj,2)结点载荷数组b(3,6)几何矩阵d(3,3)弹性矩阵s(3,6)应力矩阵tkz(nj2,ndd)半带储存的整刚矩阵eke(6,6)单元刚度矩阵p(nj2)载荷向量,后来存放结点位移npj1结点载荷个数加1。
是载荷数组的最大行代码meo任一单元码iask子程序elest中的形参,它是计算信息码iask=1求单元面积aeiask=2求应力矩阵[s]iask=3求单元刚度[k]ie,je,me单元meo的三个角点码cm,bm,cj,bj计算形函数中的常cm,bm,cj,bjI,j,k,ii,jj循环参数lh单元行码ldh半带存储的整体刚度矩阵的行码l单元列码lz整体刚度矩阵的列码ld半带存储的整体刚度矩阵的列码i1工作单元pe自重的等效结点荷载mz支杆相应的位移分量码jo最大列码j1工作单元im最大行码c系数比值ld1m工作单元wy(6)单元结点位移向量yl(3)应力向量sigxsigytoxy应力分量“d”x dy 套xypyl平均应力ryl应力圆半径sig工作单元sig1sig2最大、最小主应力geta1工作单元geta主平面角三.子程序名data输入elest(meo,iask)iask=1iask=2iask=3totsti整体刚度矩阵load荷载向量suppor支撑条件solveq位移stress应力四.程序流程及框图此程序采用本人比较熟悉C语言编写。
C语言相比于FORTRAN语言拥有更强大的实用编程环境,同时由于提供了指针变量、动态内存分配函数和结构体变量等,使其编写的软件在维护性、可读性和内存利用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程序总框图3图1 程序总框图整个程序由一个主调主程序(主函数main())和七个子程序组成,其中数据子程序DATA( )用来接受输入的参数和变量。
单刚子程序ELEST( )为含有参数的函数,功能控制参数iask可取1、2、3,分别计算相应单元的面积、应力矩阵和单元刚度矩阵,主程序不直接调用它,而通过总刚子程序、载荷子程序和求应力子程序间接调用。
总刚子程序TOTSTI( )用来合成总刚矩阵,载荷子程序LOAD( )用来计算合成载荷,支承子程序SUPPOR( )用来引入约束,解方程子程序SOLVEQ( )用来求解并输出各个结点的位移,求应力子程序STRESS( )用来计算和输出应力、主应力及主平面角。
2.主函数及各子程序流程图图2 void main( )和void DA TA( )图4 void TOTSTI( ) 图5 void LOAD( )图6 void SUPPOR( )图7 void SOLVEQ( )五.有限元计算源程序#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int nj,ne,nz,ndd,ind,nj2;int jm[100][3],nzc[200],npj1,npj;float eo,un,gama,te,ae;float cjz[100][2],pj[100][2];float b[3][6],d[3][3],s[3][6],eke[6][6],tkz[200][20],p[200];void DATA()/*数据输入函数*/{int i,j;printf("please input 6 base data\n");scanf("%d,%d,%d,%d,%d,%d",&nj,&ne,&nz,&ndd,&npj,&ind);nj2=nj*2;npj1=npj+1;getchar();printf("please input 4 parameters\n");scanf("%f,%f,%f,%f",&eo,&un,&gama,&te);printf("nj=%d,ne=%d,nz=%d,ndd=%d,npj=%d,ind=,%d\n",nj,ne,nz,ndd,npj,ind);printf("eo=%f,un=%f,gama=%f,te=%f\n",eo,un,gama,te);getchar();printf("please input JM matrix\n");for(i=0;i<ne;i++){for(j=0;j<3;j++)scanf("%d",&jm[i][j]);getchar();}printf("please input CJZ matrix\n");for(i=0;i<nj;i++){for(j=0;j<2;j++)scanf("%f",&cjz[i][j]);getchar();}printf("please input NZC matrix\n");for(i=0;i<nz;i++)scanf("%d",&nzc[i]);getchar();printf("please input NIZ matrix\n");for(i=0;i<npj+1;i++){for(j=0;j<2;j++)scanf("%f",&pj[i][j]);getchar();}printf("CJZ matrix as follows\n");for(i=0;i<nj;i++){for(j=0;j<2;j++)printf(" %f\t",cjz[i][j]);printf("\n");}}void ELEST(int meo,int iask)/*单元刚度矩阵*/ {int ie,je,me,i,j,k;float cm,bm,cj,bj;ie=jm[meo-1][0];je=jm[meo-1][1];me=jm[meo-1][2];cm=cjz[je-1][0]-cjz[ie-1][0];bm=cjz[ie-1][1]-cjz[je-1][1];cj=cjz[ie-1][0]-cjz[me-1][0];bj=cjz[me-1][1]-cjz[ie-1][1];ae=(bj*cm-bm*cj)/2;if(iask>1){for(i=0;i<3;i++){for(j=0;j<6;j++)b[i][j]=0;}b[0][0]=-bj-bm;b[0][2]=bj;b[0][4]=bm;b[1][1]=-cj-cm;b[1][3]=cj;b[1][5]=cm;b[2][0]=-cj-cm;b[2][1]=-bj-bm;b[2][2]=cj;b[2][3]=bj;b[2][4]=cm;b[2][5]=bm;for(i=0;i<3;i++){for(j=0;j<6;j++)b[i][j]=b[i][j]/(2*ae);}d[0][0]=eo/(1-un*un);d[0][1]=eo*un/(1-un*un);d[0][2]=0;d[1][0]=eo*un/(1-un*un);d[1][1]=eo/(1-un*un);d[1][2]=0;d[2][0]=0;d[2][1]=0;d[2][2]=eo/(2*(1+un));for(i=0;i<3;i++){for(j=0;j<6;j++){s[i][j]=0;for(k=0;k<3;k++)s[i][j]=s[i][j]+d[i][k]*b[k][j];}}if(iask>2){for(i=0;i<6;i++){for(j=0;j<6;j++){eke[i][j]=0;for(k=0;k<3;k++)eke[i][j]=eke[i][j]+s[k][i]*b[k][j]*ae*te;}}}}}void TOTSTI()/*总体刚度矩阵*/{int i,j,ii,jj,meo,lii,l,lz,ldh,ld;for(i=0;i<nj;i++){for(j=0;j<ndd;j++)tkz[i][j]=0;}for(meo=1;meo<=ne;meo++){ELEST(meo,3);for(i=1;i<4;i++){for(ii=1;ii<3;ii++){lii=2*(i-1)+ii;ldh=2*(jm[meo-1][i-1]-1)+ii;for(j=1;j<4;j++){for(jj=1;jj<3;jj++){l=2*(j-1)+jj;lz=2*(jm[meo-1][j-1]-1)+jj;ld=lz-ldh+1;if(ld>0)tkz[ldh-1][ld-1]=tkz[ldh-1][ld-1]+eke[lii-1][l-1];}}}}}}void LOAD()/*添加载荷*/{int i,j,meo,ie,je,me;float p0;for(i=0;i<nj2;i++)p[i]=0;if(npj>0){for(i=1;i<npj;i++){j=(int)(pj[i][1]);p[j-1]=pj[i][0];}}if(gama>0){for(meo=1;meo<=ne;meo++){ELEST(meo,1);p0=-gama*ae*te/3;ie=jm[meo-1][0];je=jm[meo-1][1];me=jm[meo-1][2];p[2*ie-1]=p[2*ie-1]+p0;p[2*je-1]=p[2*je-1]+p0;p[2*me-1]=p[2*me-1]+p0;}}}void SUPPOR()/*添加约束*/{int i,j,mz,j0;for(i=1;i<=nz;i++){mz=nzc[i-1];tkz[mz-1][0]=1;for(j=1;j<ndd;j++)tkz[mz-1][j]=0;if(mz<ndd)j0=mz;elsej0=ndd;for(j=2;j<=j0;j++)tkz[mz-j][j-1]=0;p[mz-1]=0;}}void SOLVEQ()/*求解过程*/{int k,i,j,im,l,m,ii,jo,lh;float c;for(k=1;k<=nj2-1;k++){if(nj2>=k+ndd-1)im=nj2;elseim=k+ndd-1;for(i=k+1;i<=im;i++){l=i-k+1;c=tkz[k-1][l-1]/tkz[k-1][0];for(j=1;j<=ndd-l+1;j++){m=j+i-k;tkz[i-1][j-1]=tkz[i-1][j-1]-c*tkz[k-1][m-1];}p[i-1]=p[i-1]-c*p[k-1];}}p[nj2-1]=p[nj2-1]/tkz[nj2-1][0];for(ii=1;ii<=nj2-1;ii++){i=nj2-ii;if(ndd<=nj2-i+1)jo=ndd;elsejo=nj2-i+1;for(j=2;j<=jo;j++){lh=j+i-1;p[i-1]=p[i-1]-tkz[i-1][j-1]*p[lh-1];}p[i-1]=p[i-1]/tkz[i-1][0];}printf("Output Result\n");printf(" u v\n");for(i=0;i<nj2;i++){printf(" %16f",p[i]);if(i%2==1)printf("\n");}printf("\n");}void STRESS()/*应力计算*/{double ceta,cetal,sigx,sigy,toxy,pyl,ryl,sig1,sig2;int meo,i,j,lh,ldh;float wy[6],yl[3];for(meo=1;meo<=ne;meo++){ELEST(meo,2);for(i=1;i<=3;i++){for(j=1;j<=2;j++){lh=2*(i-1)+j;ldh=2*(jm[meo-1][i-1]-1)+j;wy[lh-1]=p[ldh-1];}}for(i=1;i<=3;i++){yl[i-1]=0;for(j=1;j<=6;j++)yl[i-1]=yl[i-1]+s[i-1][j-1]*wy[j-1];}sigx=yl[0];sigy=yl[1];toxy=yl[2];pyl=(sigx+sigy)/2;ryl=sqrt((sigx-sigy)*(sigx-sigy)/4+toxy*toxy);sig1=pyl+ryl;sig2=pyl-ryl;if(sigy==sig2)ceta=0;else{cetal=toxy/(sigy-sig2);ceta=90-57.29578*atan(cetal);}printf("meo=%d\n sigx=%f sigy=%f toxy=%f sig1=%f sig2=%f ceta=%f\n", meo,sigx,sigy,toxy,sig1,sig2,ceta);}}void main()/*主程序*/{printf("******************Plane Limited Programes******************\n");printf("\n");DA TA();if(ind!=0){eo=eo/(1-un*un);un=un/(1-un);}TOTSTI();LOAD();SUPPOR();SOLVEQ();STRESS();getch();printf("\n");printf("\n");printf(" 机械(茅)101 1004010510 王洋\n");printf(" 2013.12.16\n");六.工程算例一个结构网格,其中9个单元10各节点,4个枝干,在节点10作用竖向载荷10KN.按平面应力问题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