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峡工程建设问题看中国政府公共政策决策
公共政策——论三峡的利弊
*
案例三——广东三峡移民融入当地艰难,靠色情发廊生存
三块钱一碗的酸辣粉,杨姨一晚上可以卖出七八碗,以此挣得一个月几百块的收入。她儿子在明城镇对川村委会一家不锈钢工厂打工,一个月只有一千元出头的工资,不够一家的开支。已经60多岁的杨姨,不得不做起了小本生意。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在异乡他地,以这样一种方式生存。
*
三峡淹没区秭归县香溪镇镇长韩裕玖曾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尽是恫吓之言,信纸下方画了一把子弹出膛的手枪和一支出鞘的利剑。
*
III.被动移民所派生的成本
一些移民不讲 信用,反复性大
一些移民以“特殊公民” 自居,要求高,期望值 大,对政府的依赖性强
开县厚坝镇迁往德阳市的20户移民,仅因安置地点不是紧靠场镇,便有10户返回了原籍。
*
*
移民专题
在三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规模最大的,问题最人性化的,最需要切实解决的困难是三峡的移民问题。这一政策性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本身的价值——是否造福了人民。
*
I.移民的心理影响
赔偿不公 造成的 心理不平
赔偿不足 造成的 心理影响
对政府 不信任
高压行政 命令下的 心理抗拒
适应 新生活
◎
代价大,责任、负担沉重
新搬迁区政府
◎
建筑豪华政府办公楼和公寓
提供对口资源 的政府
◎
要花费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支援库区建设,130亿元
库区
农村
老人
◎
生活、经济损失,情感打击
青年
◎
提供契机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
移民典型
◎
得到特殊照顾,顺利迁居
城镇
库区企业
◎
关停、销号,企业“空心化”
浅谈三峡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浅谈三峡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韩延贵(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摘要:三峡水利枢纽从开始提出到竣工运行到现在,关于它的利弊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以及普通国人讨论的热题,虽然以前一直是正面的声音占了上风,但现在随着三峡在运行当中不断出现的一些问题,负面的声音也是不断上涨。
关于三峡的利弊之争道出了三峡的恻隐之痛,同时也反映出三峡本身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生态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由于在三峡建造之初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的结果,同时这些问题使三峡的综合效益大打折扣。
如今三峡已经建成,那巨额的建造资金也已投入其中,我们再讲反对的话也改变不了其存在的事实。
但只要是一个对社会有担当有责任的人,一定会从客观的角度认识三峡存在的问题,给社会还原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三峡。
关键词:三峡问题社会生态效益On theThree Gorgeswater conservancyand problemsHan Yangui(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Abstract :The Three Gorges Dam was completed from start to run proposed tonow,has been about its pros and cons as well as ordinary citizens and foreign scholars discuss hot issues , although the former has been a positive voice prevailed, but now with the Three Gorges during operation emerging issues , negative voices are also rising.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dispute concerning the Three Gorges Three Gorges compassion tells the pain , but also reflects the three gorges itself complex social , political , ecological and other problems, and these problems are jus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are not adequately demonstrable results , Three of these issues whil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greatly reduced. Today, the Three Gorges has been completed , and that huge amounts of money have been pu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which , we revisit against it can not change the fact of its existence . But as long as there is an ac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people, must be from an objective point of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s of the Three Gorges , to restore a social objective and true China Three Gorges .Key words: Three Social ecological benefits三峡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大的方向归类,主要有六个方面,下面就具体对每个问题做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三峡大坝弊端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
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挖掘出来。
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
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
还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名胜古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淹没江水当中。
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坏。
在生态方面,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气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
也有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增加了很多,估计跟三峡工程有关。
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境,使得繁殖等出现影响。
还有大规模的移民。
原来生活在三峡一带的人都不得不放弃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到新的环境去,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如怎样安置移民、安置到哪里合适等并不能忽视。
每一个公共政策的决策都是从当时的理论出发而作出的,但实际的效果却不是当时可以准确预计的,实际的好和坏也许是对这个决策的对与错的一个评定。
三峡工程的兴建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几年了,从现在的情况看,三峡工程的兴建不良的地方相对来说还是算少的,而它的益处也渐渐显现出来。
从实际中,我们可以看到了当初的这个决策是合理科学的。
希望在将来,这个结论仍然不倒,三峡工程带给我们的将是越来越多的益处,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强。
弊处是破坏文物古迹,影响生态环境,移民安置问题。
三峡移民外迁过程中的公共政策研究
工程 移 民 ,不论 是 对移 民本 身还是 对 工 程移 民外 迁的 实施 工作 中, 存在 一 些公共政 策方 面 的 问题 , 如缺 乏权 威 的 移 民 职 能 管理机 构 , 民政 策在 具 体执 行 过程 中产 生偏 差 . 移 移 民法律 法规 不健 全 ,移 民与 当地社 会 难 以融 合 等 问 题 , 通过 建 立 国家移 民局 , 应 完善 法律 法 规 , 立社 会 建 保 障体 系以及提 高补助标 准与加 大扶 持 力 度相 结合 的 长效 机 制 , 来解 决移 民外 迁过 程 中的 难题 。 关键 词 : 三峡 工程 ; 民; 迁 ; 共政 策 移 外 公 中图分类 号 : 9 3 文 献标识 码 : C1 A 文章编 号 :0 5 9 3 ( 0 9 1 一 0 8 0 10 " 1 X 2 0 ) 0 0 — 2 l
三 峡工 程移 民的概 况及政 策分析 按 三 峡工 程正 常 蓄水 位 15米 的方 案 , 区淹 7 库 涉 及 湖北 省 、 庆 市 2 个 县 ( 、 )共 淹 没 耕 重 1 市 区 , 果园 、 林地 2万 8千公 顷 , 没 区面积 占全 库 区 淹 幅 员 面积 的 11% , 民 8 .7 移 4万 人 , 虑 到人 口 自 考 增长 等 因素 , 20 工 程建 成 , 到 09年 预计 共需 动迁 3 人 。三峡 工程 水库 淹 没处理 及移 民安 置规 划 万 及 面广 , 目多 , 一项 复杂 的系统 _ 程 。 项 是 T 移 民 问题 以往 总 被看 成 是 水 利 工 程 建设 中的 带 问题 , 是单 纯 的经 济 补偿 问题 , 而实 际上 , 民 移 题 是一 个复 杂 的社 会 问题 。三峡移 民是 由政府组 的 大规模 移 民 , 具有 明 显 的政府 行 为性 、 规模 性 、 会整 合性 、 地 域性 和 时 限性 等 特点 。大量 移 民 跨 人安 置地 后 , 当地 政 治 、 对 经济 、 化及 居 民 的生 文 生 活必将 产 生一 定 的影 响 和冲击 , 随 之带 来 一 并 社 会 问题 。为妥善 解决 长江 三峡T 程百万移 民搬 安置 问题 , 国家 和三 峡库 区各地 根据 我 国宪 法 和 律 规 定 以及 库 区实 际 , 先后 制定 和实 施 了一 系列 政 策 法规 , 于 规范 开展 和 圆满 完成 三峡 库 区移 对 工作 任务 , 障移 民合法 权 益 , 进 库 区移 民 、 保 促 经 社会 、 资源 和环 境协 调 可持 续发 展 , 确保 百 万移 “ 得 出, 得住 , 步能致富” 搬 稳 逐 的搬 迁 安 置 目标
我国公共决策议程设置模式的历史演进——以重大水利工程决策为例
我国公共决策议程设置模式的历史演进以重大水利工程决策为例魏淑艳蒙士芳摘要:政策网络理论为探究我国公共决策网络的主体构成和发展状况提供了新视。
采用案例分析法透析三门峡、三峡及怒江水利工程决策过程,可以发现社会演进发展下决策网络的历史演进特点:由单一封闭决策社群向多网络渐趋扩大、各主体间关系由单向沟通向多向沟通渐趋完善。
在政策网络理论视域下,我国公共决策议程设置顺应国家治理演进规律的必然性及决策网络演进的特点,从侧面呈现了不同社会发展时期议程设置模式的不同特点。
政策社群单一主导决策模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模式。
随着历史的演进,单一主导决策模式式微,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为主的政策共同体主导的多群体网络协作模式逐渐形成完善,这反映出我国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政策网络理论;政策议程设置;水利工程决策作者简介:魏淑艳,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蒙士芳,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19)06-0089-11作为公共决策的逻辑起点,政策议程设置在决策过程中举足轻重。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因素,诸如经济状况、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环境、科技发展环境等因素具有不同特点,因而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政策议程设置随着社会演进发展而演变,“政策议程设置反映了一国政府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待社会挑战的政策排序,以及政府是否对社会需求具有回应性”。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共决策不断优化发展,不同社会发展时期衍生出不同的议程设置模式,亦从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决策网络的特点。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政府治理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 15AGL017)。
①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东南学术》2019年第6期以我国大型水利工程决策为例,基于英国学者罗茨的政策网络理论,在主体参与结构视角下探究我国公共决策议程设置中决策网络的历史演进模式及特点。
公共决策案例与思考
案例与思考一[案例] 科学决策保卫了荆江大堤武汉,这座中国中部地区的历史名城和重要的工商业中心,紧靠长江之滨,宽阔的江面既给她带来了交通之便,也给她带来了洪泛之苦。
每当洪水泛滥之际,滔滔的洪水威胁到武汉三镇的安全。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不久,党和政府为了武汉防洪安全的需要,就在武汉上游的荆江堤段修建了分洪区。
长江分洪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分洪水位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
当荆江水位达到或超过了分洪点时,长江防洪的决策者有权决定采用分洪措施,以保卫武汉的安全。
1998年8月上中旬,长江的水位一涨再涨,一次又一次地超过了1954年的最高水位。
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灾情,长江防洪的指挥者和决策者们已经作好了包括分洪措施在内的一切准备。
进入8月中旬,是长江防洪指挥者和决策者最紧张的日子。
荆江水位大大超过了分洪点,用一位记者的话来说,人们的心已经提到嗓子眼了。
是分洪还是严防死守?两个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方案都具有同样大的风险。
用一位多年从事长江分洪工程研究的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水利专家的话来说,如果该分洪不分洪,造成长江大堤溃决,无疑是千古罪人;但是,如果贸然分洪,同样是千古罪人。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利益,使他们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最小,防洪指挥者和决策者们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科学技术手段来为决策服务。
其一,组织水利专家对长江水位进行严密跟踪监测,并对水位变化及时作出预测,以供决策者参考。
在最紧张的时候,水利专家提供的预测数据表明,当沙市水位超过分洪点45米后,预测最高水位在45.20至45.30米之间,水量比荆江大堤的正常抗御能力约多4亿立方米。
其二,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长江大堤安全系数进行测算,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荆江分洪区蓄洪量为54亿立方米,为多出的4亿立方米去动用分洪区值不值得?水利专家组运用“有限单元法”,对大堤的体积渗透计算,确定的安全系数为1.5。
照这一系数推定,沙市水位就是涨到45.30米,也可以对大堤严防死守,不用分洪。
三峡工程决策制度
三峡工程决策制度一、引言三峡工程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水利工程之一。
其建设经历了漫长的筹备和决策过程,涉及多方利益诉求和复杂情况。
在三峡工程决策的背后,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机制,这就是三峡工程的决策制度。
本文将对三峡工程的决策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其特点和功能,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三峡工程的决策背景1. 三峡工程的建设意义三峡工程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水利和发电问题而建设的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
其建设对于防洪减灾、提高航运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水力发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三峡工程也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 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项目立项、规划设计、融资筹建、工程施工等。
在每个阶段都需要做出重大决策,这些决策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进度和效果。
因此,建立科学、民主、透明的决策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三峡工程决策制度的特点1. 多方参与三峡工程的决策制度具有多方参与的特点,这意味着不仅有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参与,还包括了社会各界和相关利益方的参与。
在决策过程中,不同利益方所持的观点和意见将被充分考虑,以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 风险评估由于三峡工程规模庞大,影响面广泛,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在决策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这包括对工程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透明公开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需要保持透明度和公开性,这意味着相关信息和数据应当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
只有让公众了解决策的过程和理由,才能增强决策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4. 长期性三峡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决策制度也必须具有长期性。
这就要求决策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利益和短期效益,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
四、三峡工程决策制度的功能1. 保障决策科学性三峡工程的决策制度能够保障决策的科学性,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等手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峡工程建设期三峡水库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32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峡工程建设期三峡水库管理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峡工程建设期三峡水库管理的通知(2004年4月10日国办发[2004]32号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2003年6月,长江三峡工程已蓄水至坝前水位135米,三峡水库初步形成,并开始发挥效益。
为保证三峡工程的顺利建设、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合理保护、开发、利用和节约资源,保障库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水库的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库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三峡工程建设期间,必须加强三峡水库的管理。
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三峡水库的综合管理与协调(一)在三峡工程建设期间,三峡水库管理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国务院有关部门监督指导,湖北省、重庆市具体负责”的体制。
(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三峡建委)对三峡水库建设期管理实施统一领导,重大问题报国务院批准。
三峡办承担日常工作,主要是研究提出三峡水库管理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协调三峡工程建设期三峡水库运行的管理工作,组织协调三峡水库水、土(含消落区)、岸线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工作,开展对三峡水库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情况的综合监督检查,指导和组织协调与三峡水库相关的科研工作。
(三)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加强对三峡水库的行政管理,并进行监督和指导,必要时可以依据有关法律制定适用于三峡水库管理的规章制度。
(四)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分别负责本行政区域有关三峡水库的管理工作,并落实综合管理部门,进行三峡水库的日常具体管理。
浅析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
浅析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机电工程学院10机械(现代)1班蔡天文 102261014009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同、171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近三分之一的人反对或者弃权的结果,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
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水电站大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装机容量)水力发电站。
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利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1)防洪“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荆江流经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沃野千里,是粮库、棉山、油海、鱼米之乡,是长江流域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属国家重要商品粮棉和水产品基地。
荆江防洪问题,是当前长江中下游防洪中最严重和最突出的问题。
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2)发电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
它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非常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案例分析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案例分析(一)成功的政府决策案例-——2009年北京市元旦五环内禁放烟花的政府决策案例概要回顾:2009元旦期间北京五环路内禁放烟花爆竹,五环路外可安全燃放。
北京市政府首次将一些在京中央单位纳入烟花办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烟花爆竹安全燃放工作。
北京市政府烟花办原有成员单位30家,今年包括中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综治办、全国政协机关事务管理局等中央单位也成为烟花办的成员单位,以加强对中央机关单位文明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
北京市政府烟花办常务副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于泓源表示,燃放烟花爆竹需要相对空旷的空间,而北京机动车保有数量已经突破400万辆,大量行驶、停放的机动车,以及燃气、供热等地下管线、污水井等市政设施的增加,挤压了地面空间,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为了确保元旦期间不出现因燃放烟花爆竹而引发的事故,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与42家成员单位主管领导及各区县政府的主管领导,分别签订了《北京市2010年元旦春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责任状》。
责任状明确了责任时间、责任地点、责任领导、责任任务等。
此外,圣诞、元旦期间,北京公安、消防等部门将对餐饮、娱乐场所进行大面积检查,如果五环路内上述场所燃放“冷烟花”,也将被严格查处。
元旦期间北京五环内由于禁放了烟花爆竹为整个社会治安和北京城区环境提供了良好的保证,不仅有利于市民的出行,也有利于城市健康和谐环境的维护和保持,政府出台此政策得到了大部分市民的用户和支持,由于和社会和谐发展,可以说北京五环内禁放烟花爆竹是政府成功的决策的典型事例,下面我来对此案例成功的原因进行一下分析。
一、由于燃放烟花爆竹具有一定危险性,每年由于燃放烟花爆竹而受轻伤重伤的市民不计其数,更有因此终身残废,可以说健康的原因使得广大市民日益呼吁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量。
由于北京人均车辆拥有率很高,烟花爆竹的燃放危险性陡增,因此北京五环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得到了市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对于一项成功的政府决策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三峡大坝的思考
大小 以肉身抵抗洪水 ,对洪水之害有深刻感受。
三峡大 坝不 仅是 中国 ,而且是 世 界第 一大水 电丁 程 ,然 而 ,它从 提 出之 日直至 今 天争议 不断 。在 这里 ,我也 愿意谈 谈 我 的看法 。但 我不 是做 技术 的 ,只能从公 共 政策 的角 度谈 。我把 问题分 成 三
■公 众 话 题
关 于 三峡大 坝 的思 考
口 丁学 良
中国领 土面积 广 大 ,但 自然 条件 不是 很好 。 在 传统农 业 社会 ,人 们都 是逐 水 而居 的 ,水 不仅 是人 们 的生 活必 需 ,还是 生产 的重 要 资源 。如何 调控 水 资源 ,即现在 讲 的水利 工 程 ,从 来不 是纯 粹 的技 术工 程 ,而是 关乎 人们 基 本的 生存 和社会
哪 里来 ,这 个 工程 最后 真正 得利 的是哪 些产业 、
公 众 话 题 一
哪些 地 区 、哪些 人 。很 简单 ,得 利越 多 的 ,就要 相应 地 承担较 大 的成 本 ,这 些账 都要 算 清楚 。资 金落 实后 ,还 要 考虑 这些 钱 通过 什 么样 的程 序使 用 ,后 续 资 金 能 否跟 上 ,等 等 。 这 项 评 估 很 重
可 以了 。 比如说 移 民 ,要 移 多少 人 ,移 到哪里 。
的 目标 是 防洪 、发 电和航 运 ,那 么 ,在项 目动丁 前 ,理 应对 这三 个 目标进 行技 术 方面 的评估 。要 注 意 的是 ,这是 一个 技术 性 的过程 ,而不是 政 治 性 的 ,政治 上有 权力 的所 有人 都 不应该 介入 。技
稳定 的大 问题 。 对 于 水 , 我 有 很 深 的 感 情 。 我 出 生 于 水 乡—— 皖南 宣 城金 宝圩 ,从 小 听着水 蛟 的故 事长
决策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作业案例1: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的诞生1992年4月3日,是我国领导决策史上极为有意义的一天。
在这一天,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同、171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的结果,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从此揭开了中国决策史上民主化、科学化进程的新一页。
三峡工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继万里长城之后最大的一个工程。
它将创造人类史上蓄水、发电、主题建筑物等多项世界纪录。
国外专家盛赞它是21世纪最大的、最有雄心的土木工程。
三峡工程的研究、设计、论证时间之长,参加专家之多,涉及问题之广泛,在世界建筑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早在1917年孙中山先生就曾提出过修建三峡水电站,近一个世纪以来,三峡工程的最终决策经历了四上四下,多次反复的过程。
终于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为中华民族这一伟大的梦想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是否建设三峡工程,一直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仅建国后就论证了四十年,争论了三十年。
在这些激烈的争论中,其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争论的实质,虽然有一部分是因为工程技术上的不同观点所引发的,但相当大的成分在于人们处于不同的环境,对最终决策建设三峡工程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和心态。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三峡工程的受益者,大都期盼工程能够尽快上马;长江上游地区,由于水库建成后将大面积蓄水,淹没大片的土地和家园,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有所异议是十分正常的;还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三峡工程建成后,原有的长江水域的许多宝贵的自然和人文的历史遗产必然会受到破坏,即使能够将部分文物迁出,仍然有相当多的文物被淹没在水下,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人认为,三峡工程浩大,担心工程上马后会对整个国民经济形成巨大的冲击等等。
正是因为全国各地人民的不同心态,在三峡的最终建设问题上形成了诸多的意见和建议。
长期以来,三峡工程几上几下,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工程技术力量固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我们更应该从中看到,在进行如同三峡工程建设这样超大型建筑工程的决策时,领导者必须慎之又慎。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任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有利弊的两个方面,当然长江三峡工程也不例外。
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的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对一项水利工程的正确认识。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
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于1993年进入施工阶段,1994年开始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计划至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7年。
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下面就防洪、发电、航运来分析三峡工程的有利的几个方面。
二、三峡工程的积极作用(一)防洪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据历史记载。
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灾214次。
进入20世纪,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大洪水,分别淹地340万和150万公顷,死亡人口14.5万和14.2万。
新中国成立以来,1954年的特大洪水,虽采取分洪措施,仍死亡3万多人,淹没良田300多万公顷,京广铁路有100天不能正常通车;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干流连续出现8次洪峰,持续两个多月。
百万军民奋力抗洪,虽然保持住了长江大堤,但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600亿元。
三峡移民外迁过程中的公共政策研究
作 。面对 千 千万 万 的外 迁移 民 , 及 经济 、 涉 文化 、 社 会 、 治 、 程 、 境 等 领域 和水 利 、 设 、 政 工 环 建 环保 、 林 业、 国土资源 、 文化 、 劳动保障 、 宣传等 十多个部 门的 移 民工作 , 有的移 民管理 机构 无 法 调动 和协 调各 现 部门 的工作 , 能 达到 资 源 的最优 化 配置 。而 且水 不 利部移 民局作 为行业 管 理机 构 , 是一 个 副 司级组 只 织 , 政级 别不 高 , 行 缺乏 足 够的行 政权 威 。 同时 , 地 方 移 民机构 在具体 工 作 开展 中往 往 面 临多 头领 导 、
l k oft ac he aut ort he i m i a i h i oft m y gr ton adm i stat ni r i t m pere i fi m i a i on.he i ct f on o m gr ton pol i t ack o m m i a cy,he l fi gr —
wi h v n e o mou p c n b t mm ir t n h ms le n h lc e e t e i l a ea n l r s i a to o h i m g ai ste o ev s a d t e pa e wh r h mm ir n s wi b v g a t l e mo 。 l
2l 0 0年 2 月
电 力 科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92.04.03•【文号】•【施行日期】1992.04.03•【效力等级】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水利水电正文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
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国函[1992]24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9%,养育着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40%,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历来频繁而严重。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在长江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对保障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长江资源还没有很好开发利用,水患尚未根治,上游洪水来量大与中下游河道特别是荆灌河段过洪能力小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两岸地面高程又普遍低于洪水位,一旦发生特大洪水,堤防漫溃,将直接威胁荆江两岸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的一千五百万人口和二千三百万亩良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一批重要的大中城市、工矿企业和交通设施,将会遭受巨大损失,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全局。
这是我们国家的心腹大患。
如何解决长江的防洪问题,更好地开发长江资源,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很重视,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
经过几十年来的治理实践和对各种意见、方案的反复研究和论证,解决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三峡工程决策方案
三峡工程决策方案引言三峡工程是中国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位于长江上游的湖北省宜昌市、重庆市巫山县之间的三峡峡谷,是以防洪、发电为主要目的的复合型水利工程。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三峡工程的决策方案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与意义1.三峡地理信息三峡是中国长江上游的一片峡谷地带,是长江三峡命名的河段,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地区的峡谷纵深约200公里,整个三峡地区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
2.三峡地区的特点三峡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植被资源,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三峡地区也是中国的水电资源富集区,被誉为世界水电动力“宝库”。
3.三峡工程的意义三峡工程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水资源多用途的合理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利用水电资源,提高电力供应能力,缓解沿江地区发生的洪涝灾害,增强通航能力,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等。
二、三峡工程决策的历史与现状1.三峡工程的历史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开发进行了论证,提出了在三峡地区建设大坝的方案。
然而,由于种种条件和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一建设方案一直未能得到实施。
2.三峡工程的现状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开始了规划、勘测和咨询工作。
1994年动工。
2009年完成整体试验性蓄水。
2012年正式投产。
三、三峡工程决策的问题与挑战1.水电资源开发的合理配置三峡工程建设后,如何合理配置水电资源,有效利用水能资源,对于三峡工程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入口船闸与水运体系建设三峡大坝对长江干流的通航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如何对入口船闸和水运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造,是三峡工程面临的重要问题。
3.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三峡工程建设后,对长江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4.洪水调控与防灾减灾三峡工程建设后,对长江流域的洪水调控和防灾减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有效地进行洪水调控和防灾减灾,对于三峡工程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三峡工程决策的技术方案1.水电资源开发的合理配置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推进下游沿江各省利用三峡水库调度水源,统一调度的方式利用水电资源,实现水电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峡工程的启示
在今天的中国,三峡工程始终不断被提及和议论着,与之相伴的是各种质疑和非议。
可是,它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断找到了解决或者应对的办法,没有成为阻挡工程建设的理由,相反促成了工程酌不断修正、完善和良性进步。
所以著名: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说:“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同样贡献很大。
”政府似乎早已经意识到三峡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时的决策者认识到,如果不加快寻找新能源,不对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想出解决的办法,将会成为引发中国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导火索。
因此说三峡:[程是带有强烈政治意志的经济性质工程,并不为过。
2006年5月20日,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建成,这项耗资人民币2000亿元,世界历史上最浩大的水电工程将开始完整地走进中国人的生活。
能纠错的才是好的在1992年的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们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批准三峡工程“上马”,其中赞成票仅占全部票数的67%,为全国人大通过议案赞成票的罕见低票数,反映出工程在社会各界存在着严重争议。
从设想到建设,从开工到主体工程完工,三峡工程几乎是在各种各样的非议和批评中进行的,其中最为明显的态度自然是?赞同”或者?反对”,很少出现:“中间意见”。
关于此间的不断博弈,有心人将反对意见完整地整理为九个方面:一、三峡移民会带来环保和社会问题;二、三峡水库本身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三、三峡水库淤积构成严重威胁;四、三峡水库防淤和防洪无法两全;五、三峡工程会使长扛水域通航更困难;六、三峡工程会诱发各种地质灾害;七、三峡工程会使很多文物古迹被淹;八、工程中容易出现腐败;九、三峡大坝易成为军事打击目标。
三峡工程总工程师张超然说:“这些反对意见对于三峡工程的建设也是十分有益的,它们让我们的施工更注重科学论证、更加完善。
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兼听则明,三峡工程在建设巾充分考虑了他们的许多意见。
”按照目前政府公布的各种情况看,“九大问题”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或缓解。
三峡工程方案的利弊
三峡工程方案的利弊首先,我们来看看三峡工程的利:1. 消灭了长江上游洪涝灾害: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其上游地区山脉多、降雨多,洪灾频繁,长江流域的洪灾一直是一大灾害。
三峡工程的修建,使得洪峰能被有效控制,减少了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这对于减少洪涝灾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发挥了水能资源: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拥有巨大的发电能力,发挥了水能资源的巨大潜力,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3. 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三峡工程的建设,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交通发展和产业布局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缓解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紧张:三峡工程拦截了长江河道上游的洪水,使得下游水域有更多的水能够供应,减少了流域水资源的紧张状况,为流域的经济建设和生态平衡带来了一定的好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三峡工程的弊: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峡工程的蓄水对下游的湿地生态系统、鱼类繁衍和鸟类迁徙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影响,一些鱼类的数量锐减,湿地的面积也缩小了,对于长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地质灾害的风险:三峡地区地貌多为峡谷,地质条件复杂,蓄水后地壳应力加剧,地震活动频繁,容易出现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这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3. 河床下降引发的问题: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下游河床的淤积问题十分突出,河床下降,导致了下游江苏、安徽等地区的洪水风险加大,同时也造成了航运困难。
4. 农田、文物的淹没和移民问题:三峡工程开展后,移民问题成为了长期困扰该项目的问题,同时移民后未能得到很好的安置,在经济和社会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总体来看,三峡工程作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工程的运行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改进措施,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三峡工程能够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
浅析中国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摘要】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这一过程在公共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转型中的中国早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存在着深厚的经济与社会原因,严重制约了公共政策的执行。
增强中国政策执行,才能完善整个公共政策体系。
【关键词】公共政策; 执行; 特征;问题在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模式,在这种主导模式之下,政府的主导性以及行政手段都得到了较好的运用,也确保了国家的重大决策得到顺利执行。
但是我国部分地区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和各类管理者的形象,破坏了执行者和执行对象的关系,加大了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公共政策的执行作为公共政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执行过程的问题和特征,以及如何增强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1.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特征及问题1.1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特征1.1.1 执行手段单一,手段粗暴。
我国在政策执行时,我们的政策主题常常不考虑执行对象的文化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不是通过以理服人,往往通过采用行政方式,强制执行。
这些直接导致了目标团体的逆反心理,对完成政策执行任务非常不利。
这种滥用行政手段的现象,对执行对象强制命令,让人难以接受。
1.1.2 缺少法律手段的应用。
依法行政是对公共政策执行者的基本要求,但是很多时候我国的政策执行者还是习惯用传统的行政手段,整个执行系统的人员的法制观念还有待提高。
有些地方即使使用了法律手段,也出现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1.1.3 忽视思想教育的手段。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针对群体的,而它的效率取决于所针对的目标的协调性,协调又是以目标群体成员思想的统一为前提的。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许多政策执行人员对工作的宣传,解释都不到位,因此导致了抵触情绪的产生。
而执行人员对这种抵触情绪采取的制裁,经济处罚等方式,也加深了对象的反抗情绪,由此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科委还组织了有关科技攻关项目。 原水利电力部在1986年成立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对 论证工作实行集体领导,在领导小组下设地质地震、枢 纽建设、水文、防洪泥沙、航运、电力系统、机电设备、 移民、生态与环境、综合规划与水位、施工、投资估算、 综合经济评价共14个专家组,聘请国务院所属17个部门、 单位,中科院所属的12个院所,28所高等院校和8个省市 专业部门共40个专业的412位专家,全面开展三峡工程的 论证工作。
议程设定
政策议程 设定 系统议程 政府议程
系统议程——自下而上过滤出政策问题
1986年成立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对论证工作实行集 体领导 +专家构成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 +组织了有关科技攻关项目
↓
论证的程序是先专题后综合,专题与综合交叉结合。 重新论证工作始自1986年11月,到1988年11月,论证工作 全部结束。14个专家组提出各自论证报告。在重新论证 的基础上,编写了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新提出的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其论证结论是:三峡 工程对四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 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好。
主观:政府认可
三峡工程的研究至今已70多来年。 这期间,围绕三峡工程建与不建、早 建或晚建以及建设的具体方案,有关方面和部门及关心三峡工程的人士, 提出了各种不同意见。 (1)1 919 年 , 孙中山先生第一次提出修建三峡大坝 , 195 7 年毛泽东 、 周恩来先后提出修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 (2)1983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提出正常蓄水位150米的三峡工程可行 性研究报告。 (3)1985年1月29日,“长委会”与加拿大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处——扬 子江联合企业公司就四项咨询工作及方提供资金问题签署协议书。 (4)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有关问题 的通知》,决定进一步扩大对三峡工程的论证,重新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5)1988年11月30日,历时9天的有219位专家参加的三峡工程论证领导 小组扩大会议结束。 (6)1992年10月至11月间,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派出专门团 组,先后赴四川、湖北、湖南就长江三峡工程问题进行实地考察,为审议 三峡工程问题做出必要的准备。
政府议程——自上而下调配政策资源
1990年7月,国务院成立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由当时的 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邹家华任主任,王丙乾、宋健、 陈俊生三位国务委员任副主任,委员包括三峡工程涉及的 各部部长及科学院、社会科学院的负责人共21人。 1991年7月9日至12日,审查委员会对可行性报告作最后审 查,并将审查报告和审查意见上报国务院。审查委员会还 聘请一批专家担任顾问,他们分为十个小组,对论证报告 进行审查。 1992年10月至11月间,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派 出专门团组,先后赴四川、湖北、湖南就长江三峡工程问 题进行实地考察,为审议三峡工程问题做出必要的准备。 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兴建三峡 工程的报告。 1994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据介绍,长江三峡工程研究、论证、设计、决策时间之长, 参加专家之多、涉及问题之广泛,为我国大型建设项目中 所仅见。
民主参与原则——决策民主化
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
↓
由原水利电力部组织成立“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 广泛组织各方面专家,围绕各界提出的一些问题和新的 建议,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得出有 科学根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重新提出可行性报告,提 出审查意见并报请国务院审核。 原水利电力部在1986年成立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对 论证工作实行集体领导,在领导小组下设地质地震、枢 纽建设、水文、防洪泥沙、航运、电力系统、机电设备、 移民、生态与环境、综合规划与水位、施工、投资估算、 综合经济评价共14个专家组,聘请国务院所属17个部门、 单位,中科院所属的12个院所,28所高等院校和8个省市 专业部门共40个专业的412位专家,全面开展三峡工程的 论证工作。
中国转型时期, 政府公共政策决策方向优化
政府职能市场化,政策执行效率化→优化公共资
源配置
+ 政府决策民主化,政府权力多中心化→确保公民
本位
↓顺应世界性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趋势
实现决策的效率化科学化民主化
↓
宪政主义→善治
政策合法化
社会认同+法律认同
↓
社会广泛认同:1991年7月9日至12日,审查委员会对可 行性报告作最后审查,并将审查报告和审查意见上报国 务院。审查委员会还聘请一批专家担任顾问,他们分为 十个小组,对论证报告进行审查。 1992年10月至11月间,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 派出专门团组,先后赴四川、湖北、湖南就长江三峡工 程问题进行实地考察,为审议三峡工程问题做出必要的 准备。 立法通过决策: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报告。
政策规划
政策规划
受益性 原则
可行性 原则
民主参与 原则
受益性原则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由原水利电力部组织成立“三峡工 程论证领导小组”,广泛组织各方面专家,围绕各界提 出的一些问题和新的建议,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一步深 入研究论证,得出有科学根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重新 提出可行性报告,还组织了有关科技攻关项目。 论证内 容主要集中在兴建三峡工程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 水库移民安置、生态环境问题、经济上的合理性、三峡 工程的建设方案和兴建时机等方面。
↓
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其论证结论是:三峡工程对四化 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 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好。
可行性原则——决策科学化
三峡工程论证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论证的程序是先 专题后综合,专题与综合交叉结合。
专家构成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为了支持各专家组的工 作,根据工作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委托有关高等学校、 勘测、设计等单位,承担试验、勘测、调查、计算、研 究的任务。实际参加工作的达数千人。
公共政策决策
—————————— 从公共政策制定视角看公共政策决策需注意问题 中国转型时期,政府公共政策决策方向优化
公共政策制定程序——理论引入
问题建构
议程设定
政策规划
政策合法 化
问题建构
政策问题 建构
客观:主观期望 与客观现实矛盾
主观:政府认可
客观:主观期望与客观现实矛盾
1区域人口经济: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地区。 两岸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 ————三峡工程需安置移民人数变幅为55万~120万人,移民中 有50%为城镇人口。 2巨大功能效益:防洪;发电;航运;调节气候;变输煤为输电,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水电代替火电,环境效益十分明显;供水和 灌溉;南水北调;水产养殖;旅游价值等。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许多工程设 计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纪录。 3工程建设投资:估算约为2039亿元。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物价稳定、利率下调,预测三峡工 程总投资不会超过1800亿元。其建设资金来源采用多元化的方法 筹集,包括三峡工程建设基金,葛洲坝电厂发电收入,三峡电站 施工期发电收入,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企业债 券,国外出口信贷及商贷,股份化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