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含义与特征最后的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范文

目前,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学校里的教育也逐渐地走向了提高质量和创新意识的方向。

对于初中生而言,理想便成为了他们追求的目标,而七年级《理想》教案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的主要内容围绕了“理想”这一主题展开,分别从“何为理想”、“追求理想”、“实现理想”三个方向进行阐述。

开课前,我将对学生进行一次生动的讲解,将“理想”这个概念以及其带来的意义向学生阐述清楚,使学生真正能够理解并深刻体验到“理想”的重要性。

我还会将一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追求理想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未来的路上勇往直前,不放弃追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何为理想”放在了教学的第一部分,进行讲解,在讲解的同时,我还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理想是什么、为什么理想这么重要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一个新概念。

我还会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围绕理想展开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在“追求理想”这一部分,我教给学生的主要是如何设定自己的目标、确定自己的方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只有设定得正确、方向确定得清晰才能朝着理想发展。

同时,我还会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技能,帮助他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主动权,逐步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我会在“实现理想”这一节课中让学生了解并反思自己一直在追求的理想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采用一些形式多样的方法来鼓励学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严谨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追求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启迪他们为实现美好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我认为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是一份非常优秀的教学资料,它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提升自身的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

《理想》 教案

《理想》 教案

《理想》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1. 了解“理想”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3.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理想”的含义;2. 能够分析理想的形成原因和实现方式;3. 能够运用积极的理想来指导行动和规划未来。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 (5分钟)1. 师生问答:- 你们知道什么是“理想”吗?- 你们认为一个人有理想的重要性是什么?2. 引入话题:-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和理解“理想”的概念,并强调理想对人们的影响和重要性。

Step 2 概念解释与讨论 (10分钟)1. 教师解释理想的概念:- 理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或价值观的向往和追求。

2. 学生讨论与分享:- 学生可以就自己对理想的理解和追求进行交流和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有些人拥有理想而有些人没有?- 一个人的理想如何形成?Step 3 形成原因与实现方式分析 (15分钟)1. 小组合作探讨:-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列出个人认为形成理想的原因和实现理想的方式。

2. 小组展示与讨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

Step 4 理想的指导作用 (15分钟)1. 合作探究:- 学生分小组完成一系列任务,帮助他们理解理想对行动和未来规划的重要指导作用。

2. 教师总结和引导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理想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理想来指导行动和规划未来。

Step 5 情感培养 (5分钟)1. 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并努力为理想而奋斗。

Step 6 运用与拓展 (10分钟)1. 学生个人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理想,并分析实现理想的方式和困难。

2. 学生作品展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促进思想交流和互相鼓励。

2020年版思修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教案

2020年版思修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教案

2020年版思修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教案教学过程: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钙”的作用是什么?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一、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

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1、理想的内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1)理想具有超越性。

理想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通过实践才能实现。

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2)实践性。

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理想不同于空想。

(3)时代性。

理想同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

理想的时代性,不仅体现为它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1、信念的内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1)信念具有执著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2)信念具有多样性。

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1.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2.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3.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4.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理想》教案设计

《理想》教案设计

《理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理想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并形成努力实现理想的信念。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教学内容1.理想的定义和重要性。

2.理想的种类和培养。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确个人的理想,并意识到实现理想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发展健康心态。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促使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

2.帮助学生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认识理想不是空想,而必须付诸实践。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用具体案例来阐述理想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中寻找自己的理想。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培养理想,如何把理想落实到行动中去。

3.视频教学法:通过涉及到具体人生追求的电影或视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己的理想。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最近一个月中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并通过分享、交流方式来互相了解。

第二步正文(30分钟)1.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述理想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

2.跟随着教师的指引,学生将自己的理想(如个人理想、家庭理想或是国家理想等)写在卡片上,并在班级中交流分享。

3.召开班级讨论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探讨自己的理想,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这些理想。

第三步观看视频(20分钟)1.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电影或视频来感悟人生追求的真谛与困难之处。

2.观赏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视频中主要表达的信息,并引导学生对比身边人的现状与自己的理想,以明确自己的目标及方法。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教师汇总授课内容,让学生回忆课上学到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写一篇小结,表达自己对课程主题的理解,梳理自己对于理想的认识及实践安排。

积极评价1.整体教学设计紧扣考试大纲,注重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探究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分别注重理论阐述、理论分析和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

《理想》的教学教案设计

《理想》的教学教案设计

《理想》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认识到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3.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理想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

2. 主体部分:讲解理想的重要性,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阐述如何实现理想。

3. 结束语: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认识到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理想的重要性,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实现理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的含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

2. 讲解:教师讲解理想的重要性,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阐述如何实现理想。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实现理想。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实现理想。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并理解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并提出实现理想的途径。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现出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理想的定义、理想的重要性、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实现理想的途径等内容。

2. 案例材料:选取一些成功人士实现理想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理想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

2. 第二课时:讲解理想的重要性,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阐述如何实现理想。

3. 第三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实现理想。

小学“理想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理想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理想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3.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理想的定义与意义2. 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3. 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热情4.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5.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主题,让学生思考理想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理想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想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人士树立理想、追求梦想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5. 自我反思: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作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6. 总结与展望: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勇敢追求理想,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理想的认知程度: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作文了解学生对理想的理解。

2. 学生对正确理想观念的树立: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了解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理想观念。

3. 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热情: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努力程度,了解学生是否激发了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五、教学资源1. 故事素材:收集一些有关理想的重要性的故事。

2. 成功案例:整理一些成功人士树立理想、追求梦想的案例。

3. 作文纸:准备足够的作文纸供学生写作使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在评价环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六、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邀请一位有丰富经历的老师或家长来分享他们追求理想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理想的力量。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将理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制定实现理想的可行计划。

初中理想班会教案

初中理想班会教案

初中理想班会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明确理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3.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1. 理想的含义及其重要性2. 树立远大理想的方法和途径3. 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理想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 学生分享自己对理想的理解和感悟。

二、讲授(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理想的含义,阐述理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树立远大理想的方法和途径,如:立足国家发展、关注社会热点、发挥个人特长等。

3. 教师讲解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意义,鼓励学生勇敢追求梦想,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组成功人士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案例,如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物成功的原因,总结实现理想的经验和启示。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想,制定一份实现计划。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理想和实现计划。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表示要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理想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制定实现计划的积极性和可行性。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

初中语文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理想》。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作者对理想的思考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理想》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

3. 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4.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理想》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要有理想?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合作探讨,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重点词语和句型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和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5. 分析课文观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课文观点的合理性。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的词语和句型运用能力。

3. 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4.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理想》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课堂讨论和表达的工具。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理想课文教案

初中理想课文教案

初中理想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名为《理想》。

课文通过对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不同人物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坚守,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热爱和执着。

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展示课文的标题《理想》,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要有理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翻译和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精讲点拨: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和示范。

如:词语“坚定”、“执着”、“热爱”等;句型“的理想是”、“认为……”等。

5. 情境教学: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如:课文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在艰难环境中仍然坚持追求理想的情景。

6. 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他们是如何坚持追求理想的?7. 情感升华: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理想》写作教案设计

《理想》写作教案设计

《理想》写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理想,理解与理想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探究理想的来源,学习理想的重要性和含义;3.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了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4.阅读与理想相关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引入思路,准备更多的板书和资料进行课前导入;2.确定教材,了解教材背景、结构和重点;3.准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和真实案例,以便帮助学生加深对理想的理解和认识。

4.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理想”的概念先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理想?教师使用多媒体板书,介绍理想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以便学生了解此次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二步:介绍理想的来源和内涵教师通过PPT和讲解介绍理想的来源和内涵,让学生了解理想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幸福人生的内在热情和精神动力。

第三步:探究理想的重要性教师通过板书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理想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了理想才能行出路、有目标;才能在需求和目标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在全人类万千思想面前坚定而不动摇。

第四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理想教师收集和准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理想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理想无处不在,并且理想存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周旋在合法合理地满足自己需要、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志向之中。

第五步:阅读相关文章教师通过教学视频和书面材料,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并进行分析。

让学生了解作者对理想的理解和表达,并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第六步:小组讨论和展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理想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经验和情感,引导他们述说想法、传达情感、表达观点、提出解决方案。

第七步:总结和评价教师介绍理想主题学习的总结性文章,让学生积极响应,教师依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总结一下学习中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具,如PPT、电脑、投影仪等;2.相关的教材、阅读材料、文章和案例;3.校内或校外的丰富教学资源,如现场或网上采访等。

《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一些关于理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2. 讲解文章背景和作者
介绍作者流沙河及其作品。

讲述文章的背景和写作意图。

3. 阅读文章
学生自行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4. 分析文章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5. 讨论
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中印象深刻的部分。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6. 课堂总结
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强调理想的重要性和追求理想的勇气。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并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理想与前途主题班会课教案

“理想与前途主题班会课教案

理想与前途主题班会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认识到理想对人生前途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3. 培养学生具备规划未来、积极面对人生挑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想的定义与意义2. 理想与人生前途的关系3. 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4. 规划未来的方法与步骤5. 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理想的思考。

2. 讲解:详细阐述理想的定义、意义以及与人生前途的关系。

3. 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并探讨如何实现理想。

4. 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

5. 实践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规划未来,制定实现理想的具体计划。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理想的定义、意义以及与人生前途的关系。

2. 互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并探讨如何实现理想。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

4. 实践指导法:教授学生如何规划未来,制定实现理想的具体计划。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理想的认知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理想的理解。

2. 学生对人生前途的态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环节的表现,了解其对人生前途的态度。

3. 学生制定规划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指导环节中制定规划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故事素材:收集一个关于理想与奋斗的真实故事,用于导入课堂。

2. 成功案例:整理几位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用于案例分析环节。

3. 规划工具:准备相关工具或软件,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规划未来。

4. 课堂道具:准备一些用于展示或互动的道具,增加课堂趣味性。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确保教室环境整洁、舒适,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网络连接: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正常使用网络,以便查找相关资料。

3. 投影设备:提前检查投影设备是否正常,准备好相关教学PPT。

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3篇从小到大我们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的理想,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的《理想》教案设计,供大家阅读。

《理想》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教学重点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①范读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③默读感知课文内容: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历史意义(2、3)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研讨与赏析(上)①精读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

初中《理想》教案

初中《理想》教案

初中《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

(3)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和解读。

(2)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3)学生对理想的认识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学生对自身理想的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你们的理想是什么?(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并简要介绍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这个理想。

2. 阅读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讨论与分享:(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发言。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关于“我的理想”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理想。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2)教师鼓励学生坚持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并给出一些建议和鼓励的话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

2. 朗读与理解: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写作练习:学生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理想,并能够合理组织语言。

《理想》教案设计

《理想》教案设计

《理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认识到理想对于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理想的定义与特点2. 理想的重要性3. 正确树立理想的方法与途径4. 如何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5.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认识到理想对于人的重要性,学会正确树立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懂得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坚持理想、努力奋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理想的定义、特点、重要性以及树立和实现理想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理想的重要性和如何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理想、努力奋斗。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理想》相关内容。

2. 课件:理想的概念、特点、重要性等。

3. 案例材料:有关实现理想的典型案例。

4. 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的含义,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理想的概念与特点:详细讲解理想的定义、特点,使学生理解理想的重要性和作用。

3. 分析典型案例:分享有关实现理想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

4. 讨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学会如何在现实中坚持理想。

5. 讲解如何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阐述实现理想的方法与途径,激发学生努力奋斗的动力。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简要阐述自己的理想,并说明为实现理想打算如何努力。

2. 让学生谈谈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理想。

八、课后作业2.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制定一个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计划,包括具体的目标、措施和时间安排。

理想的含义与特征最后的教案

理想的含义与特征最后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理想的含义与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激发学生追求理想的动力。

教学重点:1. 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2. 正确理想观念的树立与追求。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 激发学生追求理想的内在动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2. 讲解理想的含义与特征(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理想的含义,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

接着,教师讲解理想的特征,包括:a. 理想具有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的理想有所不同。

b. 理想具有层次性,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 理想具有稳定性,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不断调整和完善。

d. 理想具有实践性,追求理想需要付诸实践,逐步实现。

3. 案例分析与讨论(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成功人士追求理想的事例,如马云、乔布斯等,引导学生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追求理想的方法与经验。

4. 正确理想观念的树立与追求(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激发追求理想的动力。

具体内容包括:a. 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悲观失望。

b. 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身特长,确立合适的理想。

c. 制定实际可行的计划,分阶段实现理想。

d. 勇于面对困难与挫折,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断调整和努力。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树立正确理想观念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课后作业a. 你有自己的理想吗?你的理想是什么?b. 你认为追求理想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c. 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2.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为自己设定一个短期理想,并制定实现该理想的具体计划。

教案设计 理想信念及重要意义

教案设计 理想信念及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及重要意义一、教学简况(一)授课对象:大一新生(二)学时安排:15分钟(三)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掌握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了解理想的类型,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2、技能目标:从学习的案例中受到启发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与社会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3、情感目标:激起大学生树立远想信念的自觉性。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2、教学难点: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以讲授法教学为主,适当使用讨论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一个权威的调查报告:1953年,美国耶鲁大学曾对其毕业生进行了一次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研究。

研究人员首先向被调查学生问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有人生目标吗?对于这个问题,只有10%的学生作了肯定的回答。

接着,研究人员问了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有人生目标,那么,你们是否能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呢?这一回,总共有3%的学生写下了自己的具体目标。

20年之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

他们惊奇地发现,当年白纸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写下来的3%的人,无论是事业成就,还是生活质量,都远远超过没有人生目标和有人生目标但不具体的余下的97%的人。

研究人员分析说:那3%的人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有自己认定的人生目标。

于是,他们不再漫无目的地忙忙碌碌,而是为自己的目标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不断去努力奋斗着。

最后,耶鲁大学在《心理科学》杂志上发布了研究结论: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明确的目标。

所以,起跑领先一步,人生领先一大步。

【提问思考】:上述案例说明了什么呢?【教师总结】:说明成功从选定目标也就是树立理想信念开始。

(引入课题)【提问思考】:既然成功是从一个选定的目标即理想开始,那么理想到底是什么呢?在人的生命历史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那么什么是信念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理想信念及其重要意义。

理想的含义与特征最后的教案

理想的含义与特征最后的教案

理想的含义与特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认识理想的特征,包括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教学内容:1. 理想的含义2. 理想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有什么理想?”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教师总结理想的含义及其在人生中的作用。

二、讲解理想的含义(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理想的含义,包括理想的概念、内涵和意义。

2.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认识到理想对人长的促进作用。

三、讲解理想的特征(10分钟)1. 教师讲解理想的特征,包括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2.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理想特征的内涵,举例说明理想特征在个人成长中的体现。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如革命家、科学家、优秀运动员等,展示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事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物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以及他们如何践行理想。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理想的意义和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今后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计划。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理想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案例分析的作业,评估他们对理想特征的认识。

3. 课后跟踪调查,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理念付诸实践,树立正确的理想。

六、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10分钟)1. 教师讲解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理想与现实既有矛盾又有统一。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逐步实现理想。

七、理想的社会价值(10分钟)1. 教师讲解理想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相互关系。

2.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实现个人理想的要关注社会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八、理想与道德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讲解理想与道德的关系,强调树立正确理想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在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件曾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的话题。

2009年9月2日,网上有一段关于“广州一年级小学生的理想”的采访视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段视频是记者在采访一所小学开学日时拍下的。

关于长大了想做什么,每个孩子都说出自己的答案,有的说画家,有的说老师,有的说消防员。

一个小女孩却回答说想做官,记者问做什么样的官,女孩说:“做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

”广州小学的入学年龄是6岁,这个6岁的孩子说长大要做贪官,引来很多关注。

网上的这段视频,截至9月2日晚11时30分,已经有1.42万次点击,激起网民的解读和议论,成为当天的热点话题。

无独有偶,南方网讯的记者在一些大学毕业生的毕业留言册上,十分震惊地看到了这样的句子:最大的理想:“挣大钱,娶美女!”最喜欢的职业:“能挣到钱的一切职业!”更有甚者,在“最大理想”中赫然写着:“有财富,包小蜜!”
面对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失落,以及对理想的淡漠态度,我们怎能置之不理?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那么,到底什么是理想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理想的含义。

一、理想的含义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 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我国古代把理想叫做“志”,即志向。

孔子讲“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何谓理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

《新华辞典》解释为“对美好未来的设想”。

《哲学大辞典》解释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确立于人们观念之中,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


我们认为,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
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给自己的构建的未来美好蓝图。

因此,理想不是人们的主管臆造,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了解了理想的含义,下面我们来看看理想的特征。

首先,第一个特征:理想的实践性。

二、理想的特征
1、实践性
巴金曾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终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

理想总是同一定的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的。

一个人的理想总是随着他所参加的社会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巩固起来。

由于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人们的要求和追求的理想也不相同。

理想一旦确立,就会对实践产生反作用,一方面给人生提供导向,另一方面也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修改和发展。

此外,理想只有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才能变为现实,理想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必须通过脚踏实地的反复实践才能变为现实的力量。

离开实践,再美好的理想也只能是空想。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冯如和他的飞机之梦。

冯如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在留学期间就确立了自己的理想,要为中国制造第一架飞机。

在研制飞机的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没有放弃,依然不断的反复实践。

他甚至宣誓:“苟无成,毋宁死”,“飞机不成,誓不回国”。

在伟大理想的激励下,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冯如终于开着自己研制的飞机翱翔在奥克兰的上空。

他用实践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并且成为中国制造飞机的第一人。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曾经立下了各种目标,都有各自的理想,但是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了吗?实践了吗?如果不实践,理想就只能是空想,永远不会实现,只有付诸实践,理想才能变为现实。

了解了理想的实践性,下面我们来看看理想的第二个特征:时代性。

2、实现的可能性
理想虽然是人们以观念的形态对未来作出的想象和设计,但是它是在现实的
基础上提出的,是人们对客观实际的自觉反映,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经过人们的努力,它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它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具有现实的可能性,是理想与空想和幻想的根本区别。

空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是这种想象缺乏客观依据,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它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例如:人们幻想自己长生不老和发明永动机,这些都是无法实现的。

幻想:是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要引起的指向未来的特殊想象。

一旦条件具备,便可能成为现实。

例如: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曾经是古代人们的幻想,在现代社会成为了现实。

还有古代传说中的顺风耳和千里眼,当时也只是人们的幻想,在现代社会也成为了现实。

总之,理想不同于空想,但理想和幻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可以有适当的幻想,但不能是空想。

曾经有一只小鸡看见一只苍鹰在高高的蓝天上飞过,十分羡幕就对母鸡道:“妈妈,我们也有一对大翅膀,为什么不能那样高飞呢?” 真是个小傻瓜。

”母鸡回答道“飞得高有什么用,蓝天上没有谷粒,也不会有虫子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学们应该有高大的目标,但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让理想仅仅成为空想。

3、时代性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定的社会存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反映。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有不同的理想。

例如: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理想是解决温饱、得以生存。

在封建社会,人们只希望过上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日子。

赫鲁晓夫称:“共产主义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人民心目中的现代化理想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了21世纪,人们则追求的是汽车、电脑、数码等等。

孙中山的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毛泽东的理想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他15岁就“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立志让祖国“富强、独立起来”,他把自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情壮志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终于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缔结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也成就了世界公认的一代伟人。

诗人流沙河写的一首诗,也体现了理想具有时代性,他这样写道: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总之,理想总是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不同时代的人们有不同的理想,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4、超越性。

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超前反映。

马克思曾指出,蜘蛛织网与工人的纺织相似,而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甚至使建筑工程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更高明,因为建筑师在动手建造一个建筑物之前,已经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就是理想超越性的体现。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设想,是人们以预见的方式超前的反映未来,它是指向未来的目标体系。

人不仅生活在现在,而且生活在对未来的追求之中;人们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设计蓝图不断地推动着现在的变化,改造着现实,使现实朝着我们理想的状态发展。

5、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阶级立场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根据本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其理想必然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

在资本主义社会,律师希望家家打官司;玻璃商则希望家家户户的门窗一夜之间都被冰雹打碎;资产阶级的利益被隐藏在“自由、平等、博爱”的面纱后面,希望榨取工人阶级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工人阶级的理想则是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

总之,在阶级社会里,人们的理想,总是从他们自己所处的阶级利益出发的,没有也不可能产生各个阶级都信奉的超阶级的社会理想。

同学们,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活的精彩,就必须有远大的理想。

理想使贫困的人变为富翁,使黑暗中的人看到光明,使绝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梦想变成现实。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树立远大的理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彩而又意义。

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