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发展史
旗袍(形成于民国时代的华人女性传统服装)
![旗袍(形成于民国时代的华人女性传统服装)](https://img.taocdn.com/s3/m/65cfb40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7.png)
旗袍文化一、前言中国旗袍起源于中国上海。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
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
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全国各地。
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旗袍已经成为最能体现中国女性美的服装,用最中国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最中国的服装——旗袍,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国女子身上,那种东方的美、东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
旗袍在这里,已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服装而成为一种象征,为什么它会成为经典,答案也正在这里。
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这种由旗袍内涵所决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众化,同时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表现上,而且,旗袍的出现对背景、环境、气氛要求特别讲究,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菜贩身着旗袍脚趿拖鞋的模样,这是对美的糟蹋,我们同样也不能接受一个身着旗袍的女人不停地挖鼻孔和吐口水。
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一种静止的典雅美。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
愿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
说到传统,人们总要想到封建主义的保守、封闭,还有封建主义对妇女的各方面的禁锢。
数千年来,中华女性的着装是严肃的。
直到现在,严肃而正规的“职业女装”仍然占据着中国女性服装的主要地位。
凤冠霞帔,母仪天下,如果说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把妇女的最高期望值定到这里,那么最能说明一切奥妙的关键字眼就是“表现”。
把美好的体貌表现出来的唯一媒介是好的服装。
“霓裳羽衣”也好,“凤冠霞帔”也罢,除了对那种繁华尊贵的追求之外,无论如何也剪不掉那段渴望美丽、渴望风采浪漫。
关于中国旗袍的介绍
![关于中国旗袍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14a6f3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2.png)
中国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风格。
以下是关于中国旗袍的介绍:
起源和历史:旗袍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起初是满族人的传统服饰。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旗袍逐渐成为了广大华人女性的时尚选择,并在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期达到了巅峰的流行。
设计特点:旗袍采用修身的剪裁,突显女性的曲线美。
它通常具有高领、右侧斜开的襟扣、合身的上身和修长的裙摆。
旗袍的设计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简洁,展现了端庄、典雅的气质。
材质和装饰:旗袍常使用丝绸、棉布、缎子等优质面料制作,以保证其光泽和质感。
旗袍的装饰通常包括刺绣、绣花、玉石装饰、扣子等,以增添华丽感和个性化。
区域特色:中国各个地区的旗袍具有一定的区域特色和风格差异。
例如,上海旗袍以其典雅大方的风格而闻名,广东旗袍则更注重色彩的鲜艳和细节的繁复。
现代传承:尽管现代时尚趋势的改变,旗袍仍然保持着特殊的地位。
它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常常在特殊场合如婚礼、庆典、演出等穿着。
同时,许多设计师也将旗袍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创造出独特的现代旗袍风格,使其在国内外的时尚舞台上继续发展和演进。
中国旗袍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华丽的风格,展现了中国女性的优雅和魅力。
它不仅是一种时尚服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旗袍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旗袍](https://img.taocdn.com/s3/m/66229a1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b.png)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旗袍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民族服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女性传统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被誉为中国的“国服”,曾经风靡一时,至今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旗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汉民族服饰之一,襦裙。
襦裙起源于周朝,经过唐宋时期的演变,逐渐发展为具有独特特点的旗袍。
旗袍在清朝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普及,成为清代贵族和市井百姓的常见服饰。
旗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但它的灵感和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的汉族服饰和民间风情。
旗袍的特点在于其简洁大方、曲线美和华丽的绣花样式。
旗袍的裁剪十分讲究,宽松而立体,能够衬托女性的曲线美。
它身穿后可以勾勒出女性的曲线美,充分展现女性的优雅和婀娜多姿。
旗袍的袖子有弹力,宽松自然,让女性的手臂展现出柔美而优雅的线条。
旗袍的领口非常独特,有多种设计,如高领、圆领、方领等。
它们可以显示女性的颈部和脸部线条,展现出女性的优雅魅力。
旗袍的材质以丝绸为主,也有棉布和化纤等面料。
细腻的丝绸质地能够给人一种华贵和身份的感觉,使旗袍更加高贵典雅。
旗袍的色彩丰富多样,有红、绿、蓝、紫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
不同颜色的旗袍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如红色代表吉祥和喜庆,绿色代表生机和希望等等。
旗袍的图案也非常丰富多样,有花鸟、动物、植物等多种图案可供选择。
旗袍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旗袍是中国女性传统美的象征,它能够展现女性的美丽和优雅。
旗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旗袍的设计和图案饱含了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性的体现。
旗袍也是中国的文化名片,为世界展现了中国女性的柔美和魅力。
自20世纪20年代起,旗袍被广泛传播到国外,成为世界时尚界的一大亮点。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女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旗袍的穿着和流行逐渐减少。
旗袍走秀文案演讲稿范文
![旗袍走秀文案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e90797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9.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旗袍走秀。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追求。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走进旗袍的世界,感受这份东方之美。
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一、旗袍的起源与发展旗袍,起源于清朝末年,最初是满族女性的传统服饰。
随着历史的发展,旗袍逐渐融入了汉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旗袍经历了从宽大、繁复到简洁、优雅的演变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旗袍更是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象征,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
二、旗袍的文化内涵旗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端庄、典雅、含蓄、温柔。
在旗袍的纹样、色彩、款式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 纹样:旗袍的纹样多种多样,如花卉、动物、山水等。
这些纹样不仅展现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寓意着吉祥、美好。
例如,牡丹象征着富贵,凤凰代表着吉祥。
2. 色彩:旗袍的色彩丰富,如红色、蓝色、黑色等。
这些色彩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色彩美学,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色寓意喜庆、热烈,蓝色象征着宁静、深邃,黑色则代表高贵、神秘。
3. 款式:旗袍的款式多样,如直筒、旗袍裙、旗袍裤等。
这些款式不仅展现了女性的曲线美,还体现了我国传统审美观念。
旗袍的合身剪裁,使得女性在行走间展现出优雅的姿态。
三、旗袍的时尚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旗袍的时尚元素也在不断演变。
从20世纪初的改良旗袍,到20世纪50年代的“新派旗袍”,再到21世纪的“现代旗袍”,旗袍始终保持着时尚的魅力。
1. 改良旗袍:20世纪初,为了适应现代女性的需求,设计师们对旗袍进行了改良。
改良旗袍以简洁、合身为特点,摒弃了繁复的装饰,使旗袍更加符合现代审美。
2. 新派旗袍:20世纪50年代,旗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设计师们将旗袍与西方时尚元素相结合,推出了“新派旗袍”。
浅谈旗袍发展史范文
![浅谈旗袍发展史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a239e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c.png)
浅谈旗袍发展史范文旗袍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女性服装,起源于明清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旗袍起源于中国北方的女子服饰“马褂”,又称为“袂褂”,是一种民族服装。
明代女性穿着这种袂褂上衣搭配裤子,称为“袖褂毡裤”。
而到了清代,女性着装逐渐演变为“早装”,他们开始穿着喜庆彩色的外袍,并将袂褂改为旗袍,仅作为一种外袍进行着装。
旗袍因其优雅大方的特点,很快传遍全国,成为了中国妇女的代表性服装。
旗袍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光绪时期。
当时的旗袍是宫廷女官的制服,款式在继承明代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细微的改动。
1911年辛亥革命后,旗袍逐渐被普通百姓接受,并成为时尚的代表。
这个时期的旗袍主要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袖口、领口和下摆都会绣上一些花纹,以增加装饰性。
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开始加入了一些西式元素,款式变得更加合身,衣襟趋于收束,腰部的设计更突出女性的身材线条。
这个时期的旗袍主要以紧身设计为主,展现了女性的曼妙身姿。
同时,旗袍还加入了一些流行元素,如荷叶边、蝴蝶结等,使得旗袍更加优雅时尚。
到了40年代,旗袍开始融入了一些国际时尚元素,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这个时期的旗袍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西方剪裁手法和面料,使得旗袍更加时尚大气。
此外,袖口和领口的设计也更加独特,常采用荷叶边、蝴蝶结等设计,使得旗袍在妆扮之外更具艺术性。
到了50年代以后,旗袍的发展进入了繁荣的时期。
不同地区的旗袍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款式和风格。
如上海旗袍讲究剪裁和线条感,北京旗袍注重刺绣和纹样,广州旗袍讲究面料和色彩等。
旗袍成为了时尚界的宠儿,出现在了电影、杂志和舞台上,成为中国妇女的时尚象征。
到了70年代以后,旗袍的流行度逐渐下降。
这与当时社会的变革和国际时尚的影响有关。
西方服饰开始流行,人们对旗袍的热爱逐渐减少。
然而到了21世纪,旗袍又逐渐回升。
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民族自尊心的崛起使得旗袍再度受到关注。
现在,旗袍在各种场合都有出现,不仅是演艺界的代表性服装,也成为了结婚、晚宴等重要场合的选择。
旗袍的发展史
![旗袍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c81482094a7302768e9939e2.png)
清代刺绣女旗装
近代旗袍
旗袍起初是“清满 洲旗人妇女所穿的一种 服装。下摆不开叉,衣 袖八寸至一尺。衣边绣 有彩绿。” 满族旗袍主要特点 为宽大、平直,衣长及 足,材料多用绸缎,衣 上绣满花纹,领、衣、 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 边。它的图案也十分丰 富和典雅,清代旗袍纹 样多以写生手法为主, 龙狮腆麟百兽、凤凰仙 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 以及八宝、八仙、福禄 寿喜等都是常用题材。
而阮玲玉胡蝶周璇等当时一批当红的电影明星以及红极一时的月份牌美女画无一不是以旗袍作为重要的时装上海从而成为海派旗袍的发祥地大大推动了旗袍的发展并很快风靡全国
百 年 旗 袍 万 种 风 情
世界上没有哪种服装能像旗袍那样将女人的 各种风韵体现无遗,成熟女人的婉约、青年女子 的俏丽,一袭旗袍终能穿出万种风情。旗袍风格 内敛而不张扬,优雅而不轻佻,贤淑而不争艳, 与国人的审美心理和中国女性的形体特征十分契 合。 旗袍既是中国国粹,又是一种时尚,那么今 天就让我们走进百年旗袍的缤纷世界……
月份牌美女画
而全世界家喻户晓,被称作“C C dress”的旗袍,实 hinese dress 际上是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旗袍。上 世纪二十年代,经过改良之后的旗袍在 上海女性中流行起来。这种“中西合璧” 且“变化多端”的旗袍,吸纳了西式立 体剪裁方法,特别加入了连衣裙、晚礼 服等巴黎时装元素,显示出女性玲珑有 致的曼妙身材。此时,这种旗袍与最早 满族的宽大袍服已是大相径庭,除保留 原有袍服的核心元素外,其在裁剪、装 饰、质地、趣味上的创新,已使袍服这 种古老的服装如凤凰涅槃般焕发出新的 生命力。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旗袍风尚灿烂的 顶峰。随着设计和手艺的不断改进,旗 袍样式日益繁多。而阮玲玉、胡蝶、周 璇等当时一批当红的电影明星,以及红 极一时的月份牌美女画,无一不是以旗 袍作为重要的时装,上海从而成为海派 旗袍的发祥地,大大推动了旗袍的发展, 并很快风靡全国。由此,旗袍成为中国 女装的典型代表,特别是高贵、典雅的 气质象征,一直延续到今。
旗袍简介介绍
![旗袍简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2db136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4.png)
在清朝末期,一些汉族裁缝吸收了满族旗装 的样式,结合了汉服的特点,创新出了具有 汉族特色的旗袍。
20世纪20年代,旗袍在汉族地区逐渐普及, 成为当时非常流行的服装之一。
旗袍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旗袍的样式和 颜色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这个时期的旗袍注重裁剪和线条 设计,强调女性的曲线美和身体
线条的展现。
同时,一些新的工艺和材料也被 应用到了旗袍的制作中,如蕾丝
、绸缎等。
旗袍的普及
20世纪40年代,随着上海电影 业的兴起,旗袍成为了电影明 星们的首选服装之一。
上海电影明星们的穿着打扮, 进一步推动了旗袍在汉族地区 的普及和流行。
在新中国成立后,旗袍一度成 为了中国女性的代表性服装之 一,被广泛穿着。
02
旗袍的样式与特点
旗袍的样式
传统样式
传统样式的旗袍以长袖为主,腰部收 紧,下摆宽松,呈现出女性身体的曲 线美。
新式样
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的样式也在不 断变化。新式样的旗袍除了保留传统 元素外,还加入了更多的创新设计, 如短袖、无袖、开叉等。
旗袍的特点
贴身剪裁
旗袍的剪裁非常贴合女性身体,能够凸显出 女性的身材曲线。
旗袍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3-12-02
目录
CONTENTS
•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 • 旗袍的样式与特点 • 旗袍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 旗袍的搭配与穿着技巧 • 旗袍的流行趋势与未来发展 • 旗袍的鉴赏与收藏
01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满族人的传统服 装“旗装”。
05
旗袍的流行趋势与未来发展
旗袍的流行趋势与未来发展
• 旗袍,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女性服饰的代表之一。它以 其独特的设计和风格,展现了东方女性的优雅和魅力。下面, 我们将从旗袍的流行趋势与未来发展、设计与改良等方面进行 详细介绍。
海派旗袍发展历程
![海派旗袍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dd89f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7.png)
海派旗袍发展历程海派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它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兴起,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成为了流行的时尚标志,展示了上海的独特魅力。
海派旗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旗袍最初是清朝的宫廷服饰,用于展示皇室的尊贵和地位。
然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随着西方文化和时尚的引入,旗袍开始受到欧美的影响,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和创新。
上世纪20年代,旗袍在上海得以广泛流行。
这个时期,上海是中国最国际化和繁华的城市,吸引了众多的外国侨民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海派旗袍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这种新式的旗袍以紧身剪裁和对称的线条为特点,强调女性的曲线和体态美。
它曾一度被称为“大都会旗袍”,并成为上海时尚界的主流。
在上世纪30年代,海派旗袍进一步发展,独具特色的设计和工艺逐渐形成。
以金门路为代表的上海著名旗袍店铺相继成立,设计师纷纷推陈出新,为旗袍赋予了更多元化的风格。
一些上海的时尚名媛,如宋美龄和汪精卫的夫人宋庆龄等,开始穿着海派旗袍在国际社交场合展现自己的高雅与品位,使得海派旗袍名声远播。
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中国社会的动荡,海派旗袍的发展进程中断了一段时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旅行袋被认为是封建主义的象征,传统服饰也不再流行。
海派旗袍这一曾经的时尚代表,被封存于历史的角落。
然而,在改革与开放的大潮中,海派旗袍再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
海派旗袍因其优雅的设计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再次成为时尚人士追捧的对象。
如今的海派旗袍已不再局限于过去的传统样式,设计师开始加入各种现代元素,丰富了旗袍的形式和风格。
在上海,许多成衣厂和旗袍店铺都开始重新生产和销售传统旗袍。
不仅如此,海派旗袍也经常在时装周和各种展览中亮相,成为中国时尚的代表之一。
关于旗袍的介绍
![关于旗袍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0ea569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e.png)
关于旗袍的介绍
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装之一,起源于清朝,经过多年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女性服饰的代表之一。
旗袍的特点是剪裁合身,线条流畅,展现出女性的曲线美和柔美的气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旗袍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
旗袍起源于清朝,最初是满族女性的传统服装。
清朝时期,旗袍是一种宫廷服饰,只有皇室贵族和宫女才能穿着。
后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旗袍逐渐传入民间,并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和发展。
到了20世纪20年代,旗袍已经成为了中国女性的主要服装之一,被广泛地穿着于各种场合。
二、特点
旗袍的特点是剪裁合身,线条流畅,展现出女性的曲线美和柔美的气质。
旗袍的领口和袖口都是圆形的,衣身贴身而不紧,裙摆呈现出流畅的弧线。
旗袍的面料多为丝绸、棉绸、缎子等,质地柔软光滑,手感舒适。
旗袍的颜色多为鲜艳明亮的色彩,如红色、粉色、绿色、蓝色等,寓意着喜庆和吉祥。
三、文化内涵
旗袍不仅是一种服装,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旗袍代表着中国女性
的优雅、柔美和自信。
旗袍的设计和制作需要精湛的技艺和细致的工艺,体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精髓。
旗袍的颜色和图案也寓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和美好。
旗袍的流行和发展,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
旗袍是中国传统女性服装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旗袍的设计和制作需要精湛的技艺和细致的工艺,体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精髓。
旗袍的流行和发展,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
今天,旗袍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地传承和发扬。
中国民族服饰旗袍研究
![中国民族服饰旗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2656ed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9.png)
中国民族服饰旗袍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国传统服饰中,旗袍一直以其优美的线条、典雅的颜色、简洁的剪裁,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化服装。
旗袍是中国民族服饰中的一种,其源于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对中国民族服饰旗袍进行研究,以探究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1. 旗袍的历史渊源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旗人妇女首次穿上旗袍,旗袍在宫廷宴会和娱乐活动中被广泛地采用。
经过长期的发展,旗袍逐渐普及到一般市民之中。
1920年代,随着时尚和文化的进步,旗袍逐渐变得流行起来,并成为上海时装设计的代表。
2. 旗袍的创作和样式旗袍是一种套在身上的紧身衣服,有着多种款式和不同的颜色。
它紧束于胸腰部位,大大展现了女性的曲线美。
旗袍的着装风格具有优雅、静谧、婉约等特点,给人以干净、洁白的感觉。
旗袍的颜色和图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红色象征喜庆和吉祥,蓝色象征清新明亮,紫色象征神秘和思考。
3. 旗袍的文化内涵旗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家族传统、地域和风俗习惯。
在古代中国,人们会将其家访衣着喜好的文化传统由祖母、母亲转交到女儿手中,教授她们如何挑选并制作旗袍。
这堪称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方式。
旗袍的独特韵味和民族风情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旗袍之美已被中国民众广泛认知,并成为国内外爱好者的追求。
现在,旗袍已不单单是一种传统服饰,更成为文化熔炉中的璀璨明珠,展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无限魅力和悠久历史。
综上所述,旗袍作为传统的民族服饰,已经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是值得挖掘的。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民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将其打造成为中华领土上重要的文化品牌,以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进程。
中国传统文化《旗袍的了解与认识》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旗袍的了解与认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5afe5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b.png)
随着时代的发展,旗袍逐渐吸收了汉族服饰的元素,形成了 独特的风格。
发展历程
20世纪初的改良
20世纪初,受西方服饰文化影响, 旗袍开始进行改良,逐渐变得更为贴 身、修长。
30-40年代的鼎盛
在20世纪30-40年代,旗袍迎来了鼎 盛时期,成为当时中国女性最为流行 的服饰之一。
盛行时期
05
旗袍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现状
传统工艺传承
旗袍制作涉及多种传统工 艺,如刺绣、盘扣等,这 些工艺在现代社会得到了 一定程度的传承和保护。
文化活动推动
各类文化活动、时装秀等 不断推动旗袍文化的传承 ,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旗 袍。
民间收藏与传承
许多民间收藏家和爱好者 致力于收藏和保护旗袍, 通过展览、交流等方式传 承旗袍文化。
女性解放
旗袍的出现标志着女性从束缚中逐渐 解放出来,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尊 重。
社会地位
随着时代发展,旗袍逐渐成为女性社 会地位的象征,穿着旗袍的女性往往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
审美标准
旗袍展现了女性独特的审美标准,强 调身材曲线和女性韵味,体现了女性 对自身美的追求和表达。
民族精神象征
01
国际影响
国际时装周
旗袍元素在国际时装周上频频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服饰 的魅力。
跨文化交流
旗袍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国际明星示范
众多国际明星在重要场合穿着旗袍,为旗袍的国传播起到了积 极的示范作用。
06
旗袍的美学价值与时尚魅力
美学价值
造型之美
旗袍独特的修身剪裁,凸显女性曲线美,展现优 雅身姿。
旗袍的历史发展
![旗袍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f566d5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e.png)
旗袍的历史发展旗袍的历史发展旗袍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居住在关外的满族人。
这种“旗袍”上下连属,圆领,前后襟宽大,衣衩较长,袖子紧窄,男女都可穿着,只是妇女的“旗袍”在一些细节处有刺绣装饰.旗袍成为宫廷服饰后,在装饰和配饰上也日趋精细与繁复。
而直到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将旗袍正式定为国服。
历史渊源旗袍的演变历史在民族、观念、习俗、风尚的交织下,充盈着文化碰撞与交融过程中的张力。
旗袍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居住在关外的满族人。
这种“旗袍”上下连属,圆领,前后襟宽大,衣衩较长,袖子紧窄,男女都可穿着——只是妇女穿的“旗袍”在领子、前襟和袖口的地方都有绣花装饰。
关外寒冷异常的天气,游牧民族骑马射箭的生活方式都是催生出这种保暖适体的服装的重要因素。
1644年,旗袍随着满族的统治者进入北京,那时候满族人素有“旗人”之称,所以他们所穿的袍服就被称为“旗袍”。
旗袍成为宫廷服饰后,在装饰和配饰上也日趋精细与繁复。
宫廷妇女穿旗袍时,往往配上被称为“大拉翅”的假髻和“花盆底”旗鞋。
这样穿着,愈发显得旗女身材修长,丰姿婀娜。
但这时的旗袍与现代意义上指称旗袍在样式、裁剪、装饰上相差甚远。
按照清代法规“十从十不从”的规定,当时汉族女子可以不穿着旗装。
相对于清廷对汉族男子着装满族化的严格规定,汉族女子有不穿着旗人旗服的自由。
但服饰习俗的变迁往往随着社会风尚的改变而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满族统治的三百多年中,满、汉妇女的着装在彼此的对视与互仿中悄然融合,在款式与风格上有了诸多相似之处。
直至1910年,清朝灭亡后,旗服在短暂的沉寂之后,反而在汉族妇女身上悄然出现,早在1913年上海等地街头,就已出现身者旗袍的汉族妇女。
据说最早穿着旗袍的汉族妇女是一批上海的女学生,她们穿着宽敞的蓝布旗袍走在街上,引起各界妇女的羡慕,引以为尚。
二十世纪初,女学生代表着自由与解放的女性形象,其行事、着装往往成为社会时尚的风向标,因此她们穿着的旗袍也成为文明、新潮的象征,引得各界妇女纷纷效仿。
古法旗袍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法旗袍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6a9ba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5.png)
古法旗袍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古法旗袍的起源和发展1. 旗袍的起源旗袍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女式服装,起源于清朝末期民初时期。
当时,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革,旗袍作为一种新式的服饰,反映了中国妇女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变迁。
2. 旗袍的发展旗袍最初是满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后来逐渐传入汉族社会,并在民国时期得到广泛流行。
在这一时期,旗袍经历了从传统的宽松裙襦变为修身款式的改变,成为了中国现代女性服饰的代表。
二、古法旗袍的特点和款式1. 古法旗袍的特点古法旗袍通常是修身款式,突显女性的曲线美。
面料选用丝绸、绸缎等高贵的材料,颜色多为大红、墨绿、藏青等传统颜色。
2. 古法旗袍的款式古法旗袍的款式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使得旗袍更符合现代女性的审美需求。
旗袍的领子通常为立领,袖子为中式的宽袖,裙摆为直筒或下摆飘逸的款式。
三、古法旗袍的穿着礼仪1. 穿着方式古法旗袍的穿着方式通常是由右侧系带,左侧为开叉。
穿着时应保持端庄优雅,不宜过于暴露。
2. 配饰古法旗袍搭配的饰品多为传统的配饰,如发簪、耳环、手镯等。
古法旗袍需要搭配适合的发型和化妆,以突显女性的魅力。
四、古法旗袍的文化意义1. 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古法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美学价值。
2. 彰显女性的魅力古法旗袍注重对女性的曲线美的展现,通过修身的设计和典雅的面料,展现出女性的魅力和端庄。
3. 体现时尚与传统的结合古法旗袍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传统与时尚的结合,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五、古法旗袍的影响1. 对中国当代服饰的影响古法旗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当代服饰的设计和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女性服饰的代表之一。
2. 对国际时尚界的影响古法旗袍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国际时尚界的目光,它以独特的魅力和设计风格在国际时尚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旗袍史三个时期的结构研究
![旗袍史三个时期的结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8b85a0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6.png)
马克吐温:从幽默讽刺到深刻探 索
马克吐温:从幽默讽刺到深刻探索
马克吐温,这位美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以其独特的讽刺风格和幽默笔触闻名 于世。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探讨马克吐温创作的三个时期,以及每个时期的特 点和代表作品。
马克吐温:从幽默讽刺到深刻探索
在马克吐温的早期创作时期,他的作品主要以幽默讽刺为主。这个时期,他 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如《镀金时代》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在《镀金 时代》中,马克吐温以幽默讽刺的笔法描绘了美国内战后充满虚伪和浮华的时代。 而《汤姆索亚历险记》则是一部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作品,描绘了一个顽皮少年 汤姆索亚的冒险故事。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马克吐温在幽默讽刺方面的才华。
马克吐温:从幽默讽刺到深刻探索
在晚期创作阶段,马克吐温的文学风格和主题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以严肃 的思考和深切的关怀为主。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铁道生涯》。在这部作品中, 马克吐温通过对主人公雷德克里夫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美国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深 刻思考。他通过雷德克里夫的经历,反思了美国社会中的不公和不平等现象,表 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怀。
第三时期:现代社会
这一时期的旗袍审美强调个性化和创新,既尊重传统美感的传承,又注重符 合现代审美的表达。旗袍的穿着场景也变得更为广泛,无论是重大节庆、社交场 合还是日常穿着,旗袍都是中国女性展现气质、自信的优选。同时,影视剧、时 尚杂志等媒体也对旗袍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论
结论
通过对旗袍史三个时期的结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旗袍作为中国女性的传统 服装,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传统美感体现,到 近现代历史中的东西方文化融合,再到现代社会中的多样化和创新,旗袍的历史 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恰好映射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旗袍文化内涵介绍
![中国旗袍文化内涵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1c3989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a.png)
中国旗袍文化内涵介绍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装之一,被称为“国花衣冠”,是中国民族服饰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从历史渊源、设计特点、寓意象征和传承演变等方面进行介绍,并阐述旗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重要性。
一、历史渊源旗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民国时期,最初是男性的军装。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改良和发展,成为女性的主要服装。
从20世纪初期开始,旗袍逐渐成为上海滩上流社会女性的时尚潮流,后来传到其他地区,受到广大女性的喜爱。
二、设计特点旗袍的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剪裁和细节处理方面。
旗袍特别注重女性的曲线美,紧身上部展现了女性的上身曲线,下部则延伸成裙摆,端庄而优雅。
旗袍的领子通常呈直角形状,袖子简洁明快。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改良,旗袍的样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传统款式到现代时尚元素的加入,更加丰富多样。
三、寓意象征旗袍承载着丰富的寓意象征。
旗袍的紧身上身展现了女性的婀娜多姿,下部裙摆的展开则象征着女性的温柔和魅力。
旗袍所体现的是女性的美丽和柔情,充分彰显了中国女性的独特魅力。
同时,旗袍也承载着女性的自信和坚强,体现了中国女性的优雅与力量。
四、传承演变旗袍在传承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变化。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各种风格的旗袍都有所发展。
例如,北京旗袍、广东旗袍和上海旗袍等。
每个地区的旗袍都有其特有的风格和特点,体现了中国各地的文化和审美观念。
同时,现代旗袍也在设计上进行了革新,融入了各种时尚元素,使旗袍成为现代女性时尚的代表。
五、影响和重要性旗袍不仅仅是中国女性的服装,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中国女性的优雅、自信和美丽,是中国女性的象征。
同时,旗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代表着中国古老的历史和传统价值观。
旗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被广泛运用于舞蹈、戏曲和电影等艺术表演中,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美。
总结起来,中国旗袍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女性服装。
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女性的美丽、自信和坚强。
详谈旗袍的发展历史ppt课件
![详谈旗袍的发展历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0f2898c8d376eeaeaa319a.png)
22
现代旗袍发展及特色
• 现代旗袍特征 • 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
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 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 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 裁剪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 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23
24
花样年华
25
26
行中 走国 的旗 玫袍 瑰魂
1
旗 袍 起 源
2
衣 深为 旗 袍 起 源 于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旗 袍 属 于 袍 服 的 一 种 , 所 以 有 人
认
3
旗 袍 的 发 展
4
此图为缎地绣花镶宽边的长旗袍, 为清末满族妇女旗装的样式
5
清本 末图 满为 族彩 妇绣 女阔 旗边 袍旗 样袍 式, 。为
8
清 末 民 初 的 旗 袍
9
10
民 国 时 期 的 旗 袍
11
现 代 旗 袍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旗袍的分类
• 旗袍的分类,材质,色彩,图案 • 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
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 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 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 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 袍等。
42
43
44
45
46
百年旗袍展
47
48
旗袍价值
•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 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 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旗 袍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的传统时 装,而并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装。 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 然一新的现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旗袍的源头旗袍,原为满族人穿的长袍。
1644年,旗袍随着满族的统治者进入北京,因满族人素有“旗人”之称,所以他们所穿的袍服就被称为“旗袍”。
旗袍之名,源于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满族被称为“旗人”,他们的着装就被称为“旗袍”。
袍”上下连属,圆领,前后襟宽大,衣衩较长,袖子紧窄,男女都可穿着——只是妇女穿的“旗袍”在领子、前襟和袖口的地方都有绣花装饰。
关外寒冷异常的天气,游牧民族骑马射箭的生活方式都是催生出这种保暖适体的服装的重要因素。
他们一年四季就这一个样式,仅有布料不同之分。
这种男女均穿的袍褂服装,因在窄小的油口处,还接有一截止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状似马蹄,所以又称“马蹄袖”,也叫“箭袖”。
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猫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可保暖又不影响拉弓射箭。
四面开衩是为了便于上下马。
清王朝统一全国后,于顺治二年(1 645年)下达剃发易服政令,逼迫汉人剃发留辫,改穿满旗服饰。
但是,由于汉文化的影响,也由于满人骑射生活方式的改变,旗袍的款式和用料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妇女的旗袍变化尤为显著,马蹄袖被改去,袖口渐渐由窄变宽至8寸至1尺;领口、衣襟及袖端边缘等处都镶绣着花纹,甚至旗袍满身都绣有当时流行的花卉和吉祥图案,做工越来越细,旗袍也越来越俏丽。
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确立,旗人的袍服有所变化发展,与满洲早期的样式也有所不同,这时旗女所穿的袍可说是旗袍真正的前身, 到民国才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旗袍,称为新旗袍或新式旗袍.旗女的袍装与汉族妇女的两截装束,在清初有著明显差异.旗袍的发展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著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雉发易服浪潮,律令之严性命攸关,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著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著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满族人住中原后,游猪变为农耕,加以与汉族文化如大领大油等的交流,原有作为民族文化表象特征的旗袍,也自然发生变化。
如:不宜于农耕的窄袖油马蹄袖,就变成了喇叭袖;不常骑马、四开衩就改变为两开衩,甚至不开衩;旗袍就成了直筒式的宽袖大袖长袍样式。
用料也有变化。
以前定都东北盛京后,已由以皮袍为主改为多用棉布,这时,不但仍多用棉布,绸缎料也多起来。
男人旗袍虽仍以蓝、黑二色为主,但读书人却有相当一部分人穿白、红、紫色的。
至于黄色,因是皇家独尊之色,若用就会被砍头,且可株连九族,所以,民众是忌用的。
妇女的旗袍变化就更大,如圆口领上加了一寸多高的立领制工也精巧得多,不仅在领口、袖头和掖襟上加上了几道鲜艳花边或彩色牙子,且认为越多越美。
清末北京地区还曾时兴过“十八镶”(即镶十八道花边),用料等花色品种就更是多样,虽仍为宽袍大袖,但较男式旗袍(后发展为长袍马褂)就显得远为俏丽。
直至1910年,清皇朝覆灭后,旗人旗服在短暂的沉寂之后,反而在汉族妇女身上悄然出现,她们把旗袍领子改低了.特别具有创意的是把下摆开了叉,姑且可以称之为改良旗袍,这种服装的革命赢得了男人们的普遍喝彩.改良旗袍开始样子是:喇叭管袖口缩小,袖子由长变短,衣领如荷花,改良旗袍越来越瘦,紧裹腰身,将人体的轮廓曲线勾划出来,袍叉开到了大腿,露出同样质料的长裤.当时中国政治风云跌宕。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
旗袍虽然遭到冷落,但却不可能不受到时代的影响,民国时期似乎没有什么东西能保持较长的稳定性,各系军阀在走马灯似的换位子,百姓的生活方式也是日月变化。
时代在急剧的变化,风气在急剧的变化,观念在急剧的变化,女子服饰的变化更是一日千里,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受到当时汉族女子装束简练自由风格的影响,旗袍也同样趋于简化,袖子开始稍有收紧并略有缩短,露出一截手腕;袍身的长度也开始减短到膝与脚踝之间,领子受当时汉装的影响,一度也变为“元宝高领”,而后又渐渐变矮。
这时的旗袍在装饰上大刀阔斧地删繁就简,不但色调力求素雅,镶滚也比以前简练的多,不再以装饰体现身份和地位,而更追求自然的效果,整体显得越来越素净。
这些变化主要是与受当时崇尚自然新生活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关,当然也与旗人不再有显赫地位和心境有关。
此时旗袍的轮廓变化不大,仍然承袭着清末的宽敞,旗袍线条造型也仍然较为平直,但在大力简化中开始注重体现女子的曲线美,尽管并不明显,但删去繁复的装饰本身即意味着本来面目的出现,可以说,此时的旗袍已经向时装化迈出了第一步。
据说最早穿着旗袍的汉族妇女是一批上海的女学生,她们穿着宽敞的蓝布旗袍走在街上,引起各界妇女的羡慕,引以为尚。
二十世纪初,女学生代表着自由与解放的女性形象,其行事、着装往往成为社会时尚的风向标,因此她们穿着的旗袍也成为文明、新潮的象征,引得各界妇女纷纷效仿。
辛亥革命后的改良旗袍,特别五四前后直到30年代,女学生们常穿的蓝布旗袍,款式又有较大变化:宽松直筒式改为紧腰身;长度改短;两侧开衩的长短不一。
30年代以后,旗袍的领子、袖子等处又多有变化,时而高领、时而低领、时而省去领子,袖子又由宽袖变窄袖,长度则有时可及手腕处,有时又短到上臂全裸露。
而紧身贴腰显示曲线美的优点则一直保留。
再加下摆回收,长及踝骨,就显得十分爽身合体。
1920 年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
这一时期,上海成为以女性妆饰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饰的新颖时髦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时髦女子对政治与服饰流行有着双重的敏感。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装"开始流行,女学生与女教师爱着的黑色裙成为时尚。
1921年,旗袍在上海妇女界流行,继而迅速扩大到全国各个阶层,逐渐成为专属妇女的日常服装。
现代意义上旗袍即是这种以旗装为基础并广泛吸收西式裁剪方法。
在这看似不起眼的一点一滴的变动中,酝酿着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服饰变革。
20年代中叶,在当时公认的服饰时尚中心的上海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服饰,长至脚面的马甲。
马甲宽松,四周作滚边,时髦女子一般将它罩在到大袖的短袄的外面,从而取代了长裙的地位。
这便是现代旗袍的前身。
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民国服制条例》作出规定,正式将旗袍定为国服,即国民礼服。
女子礼服有两款,一款式蓝上衣和黑裙,另一款是长身旗袍。
以政府条令的形式对旗袍做出规定,足以显示出旗袍仅用了十几年间就以其独特魅力征服了中国女性。
此后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旗袍一度成为中国的“国服”,成为中国妇女最重要的日常服饰。
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黄金时代(i)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 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
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黄金时代(ii)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20年代以后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
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出该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及装饰上略作变化而已……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
旗袍文化完成于30年代,30年代是属于旗袍的黄金时代。
可以说到这时中国才有了真正的时装,现代意义上的时装。
外国衣料的源源输入,各大报刊杂志开辟的服装专栏,还有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无疑推动着时装的产生与流行。
由于旗袍的修长适体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所以在上海滩倍受青睐…… 而加入西式服装特点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从上海风靡于全国各地。
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
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迥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建国之初,妇女穿衣服都学解放区的样子,鄙夷穿红戴绿扔"资产阶级小姐"。
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
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到1956年,据说前苏联的某领袖人物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政府号召“人人穿花衣裳。
这时出现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
不妖、不媚、不纤巧、不病态,符合当时"美观大方"的标准,而且更为实用……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复苏的年代然而,在80、90年代却出现了一种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
为了宣传和促销等目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以及娱乐场合和宾馆餐厅的女性服务员都穿起了旗袍。
这种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纤仿真丝面料,色彩鲜艳,开衩很高,做工粗糙。
这实在有损旗袍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人们为了区别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贸然穿旗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
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
而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注意的目光。
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国旗袍与欧洲夜礼服的结合产物。
款式的变化及式样旗袍款式多种多样,有琵琶襟、大襟、对襟等,在装饰工艺上,有绣花、印花或盘金间,辛亥革命后,由于受到外来西洋服饰的影响,旗袍的腰身开始收紧,衣领从1寸加高到2寸。
至三十年代,旗袍更加盛行,此时的旗袍吸收西方裁剪的优点,使女性的胸部,腰际曲线得到充分的显示,大襟的式样更为多样,如一字襟,双大襟、斜大襟等。
进入40年代后,旗袍省去繁杂的装饰,因而显得简洁,轻便、适体,一年四季都可穿着,其款式有单、有夹、有棉;有长袖、短袖、无袖;有低领、高领、无领;还有硬领、软领、直角领、圆角领等;在用料上有绸缎、有棉绸、士林布等;有绣花的,也有无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