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耳聋医案61例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万一针医案分享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万一针医案分享原创:万方琴正安文化北京今天用针灸治疗神经性耳聋、药物引起的耳聋、老年性耳聋效果显著,今天为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万一针老师临床治疗耳鸣、耳聋的三则案例。
针灸治疗多年耳鸣、耳聋案例1:邓某,男,30岁,黎族。
患者自述:耳鸣已经11年了,越来越严重。
双耳里总像有知了在叫,尤其夜间响得更厉害,根本睡不着觉。
生活、精神等方面均受到严重影响。
曾去过三亚海口广州等大医院求医,但无济于事,医生回复说很难治愈。
非常苦恼,无奈。
治疗方案:固本培元,扶正祛邪。
针刺治疗:取穴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均取双侧;留针30分钟;手法补;一个疗程十次。
疗效:耳鸣逐渐好转,知了声见少见轻,一次比一次见效。
一个疗程完毕,知了声没了,睡眠正常了。
患者用黎族话对我说:“您治好了困扰我多年的耳鸣,太感谢您了。
”案例2:向女士,73岁,工程师。
患者自述:幼时因患中耳炎化脓疼痛时久,久治不愈。
至今左耳已完全失去听力。
现在耳聋72年。
针刺治疗:左侧听宫,足三里,太溪;留针20分钟。
疗效:扎针治疗当时能听到很小的声音。
治疗四次,可听到钟表声。
从此结束了他耳聋的历史。
案例3:连某,男,76岁,编辑。
患者自述:3年来一直耳聋,越来越厉害,别人说话听不见,到五官科就诊,主任对我说: “你这是老年性耳聋,就这样了,没法治了。
”辨证:因年老肾虚、气血不足引起的老年性耳聋。
针刺治疗:用头针疗法,取晕听区双侧;留针40分钟,期间要捻针。
疗效:经过扎针治疗十次,患者连细微的手表嘀嗒声都能听见了。
中医医案——突发耳聋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热、疏风、通窍法治愈暴聋病案:赵某,男,40岁。
初诊:1986年8月7日。
主诉及病史:一个月前曾患感冒。
感冒愈后第三天,突然右耳暴聋,时时蝉鸣,并有堵塞感。
病后曾服中药并结合针灸连续治疗20多天,不见好转。
诊查:体质素壮,面色红润。
舌红无苔,脉弦数。
辨证:风热上扰清空,蔽塞经气所致暴聋。
治法:清热疏风通窍。
处方:柴胡10g 葛根15g 薄荷4g 板蓝根30g 黄芩10g 栀子12g 木通10g 石菖蒲10g 全蝎3g 蝉蜕15g 路路通15g 甘草10g 3剂二诊:8月10日。
耳鸣发堵感消失,耳聋显著减轻,效不更方。
按原方再服药3剂后,听力恢复正常,遂嘱停药。
按语耳聋一证,多责之足少阴肾、手少阳三焦与足少阳胆三经。
因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两经从耳后入耳中。
本案系外感之后余邪未清,风1热之邪上扰清空,经气受阻闭塞不通,故耳暴聋并有堵塞感;风火相煽,故蝉鸣不已。
方中以柴胡、黄芩、栀子、板蓝根清泄少阳之热;蝉衣、薄荷疏风清热以治其本;菖蒲、全蝎、路路通开闭通窍以治其标,药后风热祛,经气通,而收全功。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233-234,郭中元医案。
郭中元,1925年生,北京市密云县人,主任中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潜心精读医典,汇通各家。
对《内经》、《温病条辨》、《医宗金鉴》、《脾胃论》等专著尤为精通。
1950年取得医师资格,1953年就读于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再次深造。
先后在河北省省直机关中医门诊部、河北省中医研究所、河北省中医研究院、河北省保定地区中医医院等处历任科研组长、学术研究室负责人、内科主任等职务,兼任河北省中医学会理事。
郭氏从事中医工作数十年,临床经验丰富,善治内科杂证,尤其对温病及肝肾疾患更为擅长,处方用药,喜依古人方义,结合自己经验,拟制新方,用后每获奇效。
黄仕沛治疗耳聋医案
黄仕沛治疗耳聋医案
黄仕沛是明朝著名医家,擅长治疗耳聋。
他认为耳聋病因主要是肾虚、肝火亢盛、脾胃失调等内因导致,同时还与外因如外伤、感染等有关。
黄仕沛治疗耳聋的医案中,常采用中药药方配合针灸疗法。
以下是一例黄仕沛治疗耳聋的医案示例:
病案:
患者男性,45岁,双耳耳聋已有一年,伴有嗓音低微,听力
明显下降。
辨证与治法:
黄仕沛根据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判断为肾虚亢盛、肝火亢盛、脾胃失调等导致的耳聋。
治疗以滋补肾脏、清利肝火、调理脾胃为主要方向。
处方与医治:
1. 中药方剂:黄仕沛针对患者的情况,开具了一副名为“肾脏
益气汤”的中药方剂,包括人参、熟地、枸杞子、山药等药材,用以滋补肾气、益气健脾。
2. 针灸疗法: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黄仕沛还采用了针灸疗法。
他选择了一些具有调理肾脏、肝脏、脾胃功能的穴位进行刺激,如肾俞穴、肝俞穴、脾俞穴等。
疗效与效果:
经过数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耳聋症状明显减轻,嗓音逐渐
恢复正常,听力也有所恢复。
上述仅为一例黄仕沛治疗耳聋的医案,实际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治疗方法和药方可能有所不同。
就医时应咨询医生获得专业的诊疗建议。
中医医案——突发性耳聋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暴聋病案:曾某,男,21岁,2013年4月27日。
主诉:双耳突发听力下降6天。
病史:该患者6天前因感冒后出现双耳听力下降,伴有耳鸣,耳塞感,恶寒,无汗,颈部不适,项背不舒。
未作任何系统治疗,听力下降及耳鸣日渐加重,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初诊:双耳听力下降,伴有耳鸣,耳塞感,恶风寒,无汗,颈部不适,项背不舒,精神状态良好,睡眠、饮食及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紧。
查体:体温:36.2℃,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5/80mmHg,双耳外观正常,耳道壁略充血,耳道内无异常分泌物,鼓膜完整,标志清,粗测双耳听力下降。
音叉试验:右耳AC>BC,左耳BC>AC,WT偏向右侧。
TCD: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
西医诊断:突发性耳聋(双耳)中医诊断:双耳暴聋辨证审机:素体阳虚,起居不慎,感受风寒,阳虚气怯,感寒之后直中少阴之窍,寒性凝滞,寒主收引,耳窍闭塞。
治法:温阳散寒,启闭开窍。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炙甘草60克白芷20克石菖蒲30克葛根100克细辛10克(后下煎10分钟) 麻黄10克(先煎10分钟去上沫) 制附片60克(加蜂蜜2两先煎1小时)。
七剂日二次,水煎服。
二诊:2013年5月4日。
患者服药后,汗出,恶风寒证罢,耳鸣,耳塞感减轻,听力明显好转,颈部不适缓解,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紧。
音叉试验:左耳BC>AC,但AC较初诊时明显增大,WT偏向右侧。
原方加丹参20克。
方药:葛根100克丹参20克炙甘草60克细辛10克(后下煎10分钟) 白芷20克石菖蒲30克麻黄10克(先煎10分钟去上沫) 制附片60克(加蜂蜜2两先煎1小时)。
七剂日二次,水煎服。
三诊:2013年5月11日。
患者服药后,双耳听力恢复正常,余证消失,音叉试验正常,TCD:正常,病情痊愈。
黄仕沛治疗耳聋医案
黄仕沛治疗耳聋医案引言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听力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黄仕沛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师,对于治疗耳聋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介绍黄仕沛治疗耳聋的医案,包括治疗方法、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等内容。
治疗方法黄仕沛采用了中医药结合针灸的综合治疗方法来治疗耳聋。
他认为耳聋是由于肾虚、气血不足、经络阻滞等原因导致的,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调整体内阴阳平衡、补充气血,并通过针灸刺激经络来改善听力。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黄仕沛会配制一副针对性的中药方剂,常用的有六味地黄丸、八珍汤等。
这些中药方剂能够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从而改善耳聋的症状。
2. 针灸疗法:黄仕沛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常用的穴位有听宫、听会、印堂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从而改善听力。
3. 艾灸疗法:黄仕沛也常常采用艾灸疗法来治疗耳聋。
他认为通过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从而改善耳聋的症状。
案例分析下面是一个由黄仕沛治愈的耳聋患者的案例:患者李某,男性,50岁。
主诉左耳听力下降2年余,右耳听力正常。
经过详细询问和检查后发现,李某左侧耳聋可能是由于肾虚导致的。
根据李某的情况,黄仕沛制定了一套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 中药调理:黄仕沛开出了一副六味地黄丸的中药方剂,让李某每日饭后服用。
这个方剂能够补肾益气、调理阴阳,从而改善耳聋的症状。
2. 针灸疗法:黄仕沛每周为李某进行一次针灸治疗,主要刺激听宫、听会等穴位。
经过几次治疗后,李某的听力明显有所改善。
3. 艾灸疗法:黄仕沛建议李某每天晚上睡前进行艾灸治疗,持续一周。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对改善耳聋有很好的效果。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李某的耳聋完全恢复正常,并且没有再次复发的情况。
效果评估黄仕沛治疗耳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对多个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可以看到以下几点效果: 1. 听力改善:大部分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听力明显改善。
黄仕沛治疗耳聋医案
黄仕沛治疗耳聋医案
患者梅某,女性,45岁。
两个多月前因突然右耳鸣响,听力下降,伴有眩晕,服用六味地黄丸及补肾之剂一个多月无效。
2009年11月5日前往某医院五官科检查提示右耳鼓膜积液,又加西药治疗,耳鸣如故,且新增烦闷不寐。
经友人介绍,于同年12月4日前来求治。
患者右耳鸣响如蝉,入夜尤其严重,失眠不安,并有眩晕,舌淡红,苔薄白,无其他特殊症状。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诊断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处方: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柴胡24g,灵磁石30g(先煎),黄芩15g,法夏24g,党参30g,麻黄15g(先煎),桂枝15g,泽泻60g,大枣15g。
患者服用3剂后,复诊时耳鸣已除,但仍有少许眩晕。
续以前方7剂,诸症悉除。
医嘱再服此方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
按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黄仕沛最常用的方剂之一,本方出自《伤寒论》107条和264条。
107条所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胸满烦惊等症状,虽未提及两耳无所闻、目赤,但与264条所述症状相似,似有因果关系。
方中加入泽泻治疗眩晕,麻黄则有温通经隧的功效。
时医在治疗耳聋耳鸣时,认为耳为肾窍,因此动辄填精补肾,实际上并不加以辨证,只是盲目用药,不仅浪费药材,还可能贻误病机。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黄仕沛治疗耳聋医案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或医生。
黄仕沛治疗耳聋医案
黄仕沛治疗耳聋医案(一)气血瘀滞【病例1】冯某,女,36岁。
初诊:2009年9月1日。
患者自诉右耳突聋,耳鸣如蝉,口干,纳眠一般,大便稍硬。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稍弦。
处方:会厌逐瘀汤加蝉衣、磁石、百合。
【按】患者青年女性,右耳突聋,耳鸣如蝉,口干,眠一般,大便稍硬。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稍弦。
证属气血瘀滞。
会厌逐瘀汤加减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
其中,蝉衣以疏风散热;磁石、百合以平肝镇惊,宁心安神。
(二)痰火郁结【病例2】梁某,男,43岁。
初诊:2009年7月20日。
患者自诉耳聋1年余,加重1周。
现双侧听力下降,耳中鸣响,头昏,神疲乏力,纳眠可,二便调。
舌淡苔白厚,脉细弱。
既往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病史。
多次在耳鼻喉科治疗均未能取得明显疗效。
处方:温胆汤加减。
【按】患者中年男性,双侧听力下降,耳中鸣响,头昏,神疲乏力,纳眠可,二便调。
舌淡苔白厚,脉细弱。
既往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病史。
证属痰火郁结、蒙蔽清窍。
以温胆汤加减以化痰开窍、活血通络。
其中,僵蚕、全蝎以化痰通络;磁石以聪耳启闭;当归、川芎以养血活血;蔓荆子以清利头目;神曲以健脾消食。
(三)肝肾亏虚【病例3】钟某,男,68岁。
初诊:2009年1月12日。
患者自诉耳聋10余年,加重1月。
现左耳全聋,右耳仅能听到微弱声音,常头晕头痛,腰膝酸软,纳眠可,二便调。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素服降压药维持正常水平。
多次行听力检查示:左侧全聋,右侧重度聋。
处方:耳聋左慈丸加减。
【按】患者老年男性,左耳全聋,右耳仅能听到微弱声音,常头晕头痛,腰膝酸软,纳眠可,二便调。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
证属肝肾亏虚、精血不足。
以耳聋左慈丸加减治疗。
其中熟地黄、枸杞子以补肾填精;山药、茯苓以健脾渗湿;柴胡、郁金以疏肝解郁;蔓荆子、菊花以清利头目;磁石以聪耳启闭。
同时加用活血通络之品如桃仁、红花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赵绍琴冶耳聋医案
赵绍琴冶耳聋医案1. 人物介绍赵绍琴:清代医学家,绍兴人,字泰侯,号龙津。
他是明代名医赵康适的后裔,具有深厚的医学基础和丰富经验,成为了当时最著名的名医之一。
2. 病情描述耶律云贵,清朝乾隆年间著名事士,因一次打猎,耳朵受伤,导致部分聋哑。
后多方求医,无效。
赵绍琴在得知此事后,亲自去拜访,听取了病人的情况,细心诊治,最终治愈病人。
3. 诊断和治疗赵绍琴对耶律云贵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诊断和辨证,发现了他的耳部遭受外伤而导致聋哑。
经过精心治疗,采用了针灸、药物等综合疗法,再加上观察仪的辅助,进行了多次治疗,最终收到了疗效明显的效果。
治愈之后,耶律云贵也不忘感谢赵绍琴的救治之恩。
4. 疗效和影响赵绍琴治愈了耶律云贵的耳聋病,这一医案得到了业内外的高度评价并广泛传播。
赵绍琴所用的治疗方法,不仅是一种全新的中医治疗方式,更被誉为是古今中外医学的治疗巅峰。
这次医案不仅纪录了赵绍琴的医学成就,更启示后人在诊治方面应该做到细心,认真,探索新的疗法。
5. 赵绍琴的医学成就之路赵绍琴在其医学生涯中曾拜访许多名医,学习传统医学知识,并结合实践进行创新。
他主张借鉴西方医学理论和实践,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病人。
他还撰写了大量医学著作,如《砚谷漫钞》、《医学龙吟》等,留下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6. 总结赵绍琴冶耳聋医案是清代名医之一在医学领域所取得的极为突出的成就。
赵绍琴对这一医案的成功,得益于他对中医结合实践的认真研究和积累。
他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医学领域的经验,也在医学研究中积攒了丰富的创新思想和经验,成为了当时医学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人物之一。
张仲景的方子!突发性耳聋,被它治愈了,真实案例!
张仲景的方子!突发性耳聋,被它治愈了,真实案例!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突发性耳聋。
先给大家讲一个医案。
有一个55岁姓赵的男子。
一个礼拜前,不知道什么原因,两只耳朵就听不见声音了,一点都听不见。
之前没有耳鸣史,家里头的亲戚也没有耳聋病史。
走了不少医院,没有得到确切解释。
大夫诊断结果是“突发性耳聋”。
几经权衡,决定看中医。
看的是当时安徽的中医临床家,胡翘武。
胡老先生,生于1915年,幼年开始学医,16岁拜师,21岁悬壶济世。
刻诊,脉象沉迟,舌淡润,苔薄白。
身材清瘦,乏力,面色晦暗,头晕,少神,小便清长。
胡翘武老前辈发他身体略有蜷缩之意,于是问是不是怕冷。
患者点头称是,最近这段确实畏寒怕冷。
这时候,胡师书方一首。
配伍:制附片(先煎),细辛,蝉衣,炮甲,甘草各6克,麻黄3克,香附,石菖蒲,羌活,当归各10克,川芎30克。
一共开了5剂。
结果患者用药后,两只耳朵逐渐就听到声音了。
音量从小到大,从模糊到清晰。
,身体怕冷,头晕的感觉也开始减轻。
这时效不更方,继续投用5剂,在原方基础上加入补骨脂15克。
5剂喝完,诸证悉平,生活完全恢复正常。
这是胡翘武先生早年的一张医案,就诊时间是1991年。
患者的问题就在于阳虚外感。
患者耳鸣,同时身体畏寒怕冷。
患者在耳聋的同时,外感风寒,他感冒了。
感冒对一般人来说,没什么大不了。
患者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素体阳虚。
平时身体清瘦,发病时小便清长,乏力少神,面色无华。
说明阳虚之体,也就是肾阳不足。
从外面来的寒邪,看准了弱点,寒邪长驱直入,同时直接伤及肾阳。
肾开窍于耳。
肾阳本来就不足,再被寒邪所郁闭,耳窍得不到阳气的濡养,导致听力下降。
中医的行业术语讲,这个过程就是太少两感。
这个时候就要散寒,温补肾阳,启动一身的阳气,从而把耳窍“冲开”。
胡翘武老前辈当时用的配伍里,制附片,麻黄,细辛,是经方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组合。
这张方子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治疗素体阳虚、外感风寒的方子。
因为外感风寒,导致发热、畏寒怕冷。
耳鸣耳聋中医治疗及案例干祖望
耳鸣耳聋中医治疗及案例干祖望摘自《中国中医百年临床家从书干祖望》1999年江苏科技出版干千主编《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把耳鸣和耳聋两个病并在一起有两个理由:其一《诸病源候论·耳病诸候》:‘耳鸣不止,则变成聋’,《寿世保元·耳病》:‘凡是有聋者,势必耳鸣’。
所以两者症状常可合并、交错出现。
……其二,两者病因、病理,联系密切。
在临床的辨证论治,也有它的共同性。
某种特异性的方药,也是两者皆能奏效。
他若导引、食疗、针灸或其他外治法亦然”(引141~142页)。
闫某,女,69岁。
1999年12月20日初诊。
南京。
①P5 (即来源于《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粹》第5页,下同)今年3月突发性耳聋。
听力丧失殆尽,伴以鸣响。
做过高压氧无效。
刻下心烦急躁。
检查:左耳鼓膜穿孔,有脓痂阻塞,左耳有痂皮。
舌薄黄腻苔,质紫边有齿痕,脉细弦。
医案:右轻左重,向有传导之聋,横加突发,当然一无所闻,问诊无从详悉,口手乏术传情,只能以舌脉为参。
试取化瘀开窍,稍佐祛邪。
苍耳子10g 薄荷5g 当归尾10g 赤芍6g 红花6g桃仁10g 泽兰6g 菖蒲3g 路路通10g 葛根6g 7剂煎服二诊,1992年1月7日诊。
药进14剂,依然轰啸不歇,终日无宁,唯蹲坑大便之际鸣即宁息,但取一般蹲下而不大便其鸣不息。
舌薄白腻苔,质淡边有齿印,脉平有细意。
医案:通窍祛邪之剂,情同嚼蜡,苦于主诉词不达意,更添辨证之难。
唯蹲坑大便之际可以不鸣,但蹲而不圊其鸣依然者,可证关键在乎“屏气”。
考肺系主气,气泄则衰,气凝则聚,良以“屏气” 虽属俄顷瞬息,但气可暂凝而不泄,泽及笼葱,苟安不响。
试取益气升阳,以探进止。
至于鸣声亢昂,例以实证处治,但病人言难明诉,诚恐非音调之高而乃音量之大耳。
党参10g 黄芪10g 葛根6g 山药10g 白术6g 茯苓10g 柴胡3g当归10g 白蒺藜10g 菊花1g 甘草3g5剂煎服三诊,1992年1月21日诊。
中医治疗各型老年耳聋的典型病例
中医治疗各型老年耳聋的典型病例老年性耳聋是一种生理性的退化现象,目前尚无治疗此病的特效药物。
但在老年人出现耳鸣等早期症状时对其进行干预性治疗,可以减慢其听力减退的速度,延缓其病情的进展。
据有关资料显示,对老年性耳聋患者用药治疗与不用药治疗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临床上治疗老年性耳聋的原则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
由于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全身性疾病与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发展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我们在为老年性耳聋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还应针对其所患的上述疾病进行治疗。
这对于延缓其机体的衰老、减慢其听力减退的速度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
人的肾精充足则听力正常,肾精若不足,听力就会下降。
因此,治疗老年性耳聋应以补肾益精为主。
下面就介绍一下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性耳聋的5个经典病例:病例1:患者王某,女,63岁,商场摊主,近年来出现了耳鸣、听力下降的症状,且伴有脘闷食少、口苦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等症状。
经辨证,笔者认为王某所患的耳聋属于肝胆湿热型,在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可使用以下方药:龙胆草、木通、竹叶、甘草各5克,黄芩、山栀、泽泻、生地、柴胡、当归、车前草各10克,茵陈15克。
将上述药物放入锅中用清水煎煮,煎成400毫升的药液即成,可每日服1剂,分早中晚3次服下。
此外,这种类型的耳聋患者也可选用中成药龙胆泻肝口服液、茵栀黄口服液、晶珠降脂排毒胶囊、茶多酚降脂胶囊、大黄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王某服用笔者为其选用的中药方剂治疗1个星期后,其上述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半个月后,其脘闷食少、大便秘结、耳鸣等症状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病例2:患者刘某,男,71岁,退休工人,近年来出现了耳鸣、听力下降的症状,且伴有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头晕、心悸、耳鸣、夜寐不宁、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症状。
经辨证,笔者认为刘某所患的耳聋属于气血亏虚型,在治疗上应以益气摄血为主,可使用以下方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白术、茯苓、阿胶(另煎兑入)、龙眼肉各10克,黄芪15克,大枣5枚,炙甘草5克。
中医治疗耳聋的真实案例
中医治疗耳聋的真实案例《中医治疗耳聋的真实案例》嘿,你能想象耳朵听不见声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吗?那简直就像生活被按下了静音键!今天我要给你讲一个关于中医治疗耳聋超神奇的真实案例。
有个叫老李的大叔,一直被耳聋的问题困扰着。
耳朵里老是嗡嗡响,和别人交流也变得特别困难,这可把他愁坏了。
“哎呀,这日子可咋过呀!”老李常常这样哀叹。
后来,老李经人介绍找到了一位厉害的中医。
那中医可真有一套啊!就像一位能解开谜题的高手。
中医先仔细询问了老李的各种情况,“你平时生活习惯咋样啊?”“最近有没有吃啥特别的东西?”然后又认真给他号脉,那专注的神情,仿佛能从脉搏中找到答案似的。
中医说老李这耳聋啊,得用中药慢慢调理。
天哪,那一大包中药!老李看着都有点犯怵。
不过为了能重新听到声音,他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就像爬山一样,虽然过程艰难,但为了山顶的美景,还是得一步步往上爬。
“老李啊,这药得按时吃,生活习惯也要注意哦!”中医耐心地嘱咐着。
“嗯嗯,我知道了。
”老李连连点头。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奇迹发生了!老李感觉自己的耳朵好像慢慢能听到一些声音了。
“哎呀呀,难道真的有效?”他惊得瞪大了眼睛,就像是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丝曙光。
又过了些日子,老李的耳聋基本上好了。
他开心得像个孩子,逢人就说:“中医真是太神奇了!真没想到,我这耳朵还能好起来!”这个案例难道不让你惊叹吗?中医不就像一个隐藏的宝藏吗?它有着独特的智慧和方法,能解决那些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说啊,咱可不能小瞧了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中医在治疗很多疾病方面真的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的观点就是,中医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好好传承和发扬它!让更多的人受益!。
【临床医案:治疗耳聋“通气散”加味】
【临床医案:治疗耳聋“通气散”加味】
耳聋汤。
耳聋已久,肾虚耳聋。
组成柴胡12g,制香附9g,川芎12g,石菖蒲12g,骨碎补9g,六味地黄丸(包煎)30g。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气血虚明显者,可酌加较少量之党参、当归、白芍;有肝气郁滞者,可加郁金、娑罗子等;胃纳不展者,酌加陈皮、炒谷芽等。
(6)验案举例
卢某,女, 45岁, 2015年10月4日初诊。
两耳重听,为时已久,曾进耳聋左慈丸甚久,未能轻瘥,平时情绪不畅则耳聋更甚。
腰酸而软,带下,入暮小溲次多,苔薄,脉弦细。
处方:柴胡12g,制香附9g,川芎15g,骨碎补12g,郁金9g,石菖蒲12g,六味地黄丸(包煎) 30g。
上方服14帖后,已能辨一般声响、说话。
又服15帖后,腰酸瘥,入暮溲次亦减,已可以与人通电话矣。
(7)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尽可能做到心情舒畅,自我宽慰,不可动气恼怒。
且要坚持服药,则效果较捷。
余治耳聋、重听患者,初常难得显效。
乃忆及王清任《医林改错》有通气散之设,专治“耳聋不闻雷声”。
方用“柴胡1两,香附1两,川芎5钱为末,早晚开水冲服3钱”。
其意柴胡升阳达郁,川芎引气调血,香附开郁散滞,三药配伍,要以行气、活血、条达郁滞。
颇合“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旨,因得启发。
乃在该方基础上增加石菖蒲以开窍,骨碎补、六味地黄丸以益肾。
用治耳聋,可使肾虚久病得补;气滞血凝散解,标本兼顾,故奏效较显。
中医医案——眩晕耳聋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泻法针刺为主治愈眩晕耳聋病案:杨某,男,50岁。
主诉及病史:眩晕耳聋1年,于1983年10月19日自贵阳来此针灸。
先为眩晕,继之视物旋转,右耳渐聋无所闻,发病每伴呕吐,曾3次进五官科病房治疗。
后左耳又渐聋,并有耳鸣。
诊查:二脉寸口独虚,尺脉沉寻细小,二关弦急。
以其齐颈探之,风府之一有筋崩起,且压之颇痛,向下并见足太阳天柱强几几。
辨证:拟诊为督脉与足太阳湿热交蒸所致。
处方:取耳门、天柱、支正、飞扬泻之。
二诊:针后即感耳蒙如启,眩晕亦减;不慎因沐浴当风,一时二耳如闭。
此为外蒙风邪、太阳气闭,证属暴聋,取手足太阳开之。
处方:取后溪(双)、支正(双)、飞扬(双)、金门(双),均从卫置气泻之。
三诊:针后眩晕显减,耳聋随之好转,仍有耳鸣。
续用前法,加听会(双)泻之。
1九诊:二脉已匀,尺脉亦自调,风府下督脉与足太阳亦无挛急。
处方:取风府、耳门、肩中俞、大杼、养老、跗阳泻之。
十二诊:诸症消失,启程在即。
按语眩晕为风、为痰所致者多见,此例辨证为湿热内攘督脉及太阳经脉所致。
针刺以泻二经之湿热使病缓解。
继因当风病又加重,再以针刺开手足太阳之经气,使病明显好转。
可见辨证论治在针灸治疗中仍属重要。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594,张沛霖医案。
张沛霖,1927年生,浙江镇海人。
主任中医师。
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又继承其父张德运老中医传统针灸,行医始于1947年。
曾任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学术上继承家传针灸绝技,讲究辨证论治,经脉首辨虚实,而后决定该针该灸,当补当泻。
临床擅长治疗冠心病、中风病(出血期)、气滞血瘀的脑血栓、哮喘等疑难杂证。
主要著作有《针灸治疗急性阑尾炎100例分析》、《简易针灸学》等。
曾发表《论督脉》、《论针灸治厥》、《论针灸辨证与针灸补泻》等多篇论文。
为发展中医针灸事业作出一定贡献。
中医医案——耳聋症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肺、除痰、通窍法治愈耳聋症病案:访某,男,13岁。
初诊:1976年1月12日。
主诉及病史:病孩于一周前因发热、咳嗽、有黄痰4天而住院,入院诊断为上呼吸道炎。
入院后经用庆大霉素、中药银翘散加减等药物治疗3天后热退。
热退后自觉左耳听力逐渐下降,现完全不闻人言。
现仍少许咳,有黄痰,头痛。
二便正常。
诊查:神清,精神好。
舌苔黄、厚腻,双脉弦滑。
五官科检查:外耳道充血。
辨证:痰火闭窍。
治法:清肺、除痰、通窍。
处方:菖蒲3g 茯苓12g 竹茹9g 钩藤9g 菊花9g 瓜蒌皮9g 干莲梗9g 花粉9g 木通5g 薏苡仁9g 桑叶9g日1剂,连服3剂。
二诊:1月15日。
病孩服上方药3剂后,耳聋减轻,仍有少许咳,少许痰。
舌苔较前薄,脉弦滑减。
仍需清肺、除痰、通窍。
处方:木通6g 枇杷叶9g 莱菔子6g 花粉9g 瓜蒌仁9g 北杏仁9g 菊花9g 桑叶9g 钩藤12g 干莲梗12g 夏枯草9g 菖蒲3g1日1剂,连服4剂。
病孩服上药后,耳聋消失,听力恢复。
2个月后随访,听觉正常。
按语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少阳脉络于耳,而肺之结穴又在耳。
若老弱与久病而致耳聋,多属体虚失聪,治在心肾;少年或暴病引起耳聋,多属痰火闭窍,治在肝肺。
薛一瓢曰:“金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
故热证耳聋皆为肺金受铄,治主清肺,不可泥于少阳一经。
”今病孩发热之后骤然耳聋,且有咳嗽、痰黄、头痛、脉弦滑,是肝肺之火上升,清肃失降,痰阻脉络,气闭不通所致。
所以宜清肝肺之火,兼与化痰、通窍为治。
若此例误诊为肝肾虚而致耳聋,投以补剂,则肺络之热壅塞难出,聋成痼疾矣。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664,区少章医案。
区少章,男,1900年4月出生,广东省南海县九江乡人。
7岁始读私塾,17岁起随父亲在家行医。
后考取广州医药实学馆免费生读中医,1922年获最优等成绩文凭毕业。
中医医案——癔病性耳聋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肝宣窍法治愈耳聋病案:秦某,男,30岁。
初诊:1964年6月12日。
主诉及病史:两耳失聪已8个月余,头痛头昏,不能用脑,夜寐甚差,每晚仅能睡2~3小时,神疲乏力,胃纳尚佳,大便干结。
诊查:舌质红有刺,脉弦。
辨证、治法:肝火充斥清道,治拟清肝宣窍之法。
处方:石决明12g 石菖蒲10g 炙远志3g 生甘草3g 菊花10g 赤芍10g 黑山栀10g 连翘壳12g 淡黄芩6g 苦丁茶10g 6剂二诊:6月19日。
耳聋,头痛头昏,神疲,寐差,但服前药后曾有1次能隐约听到声音。
舌尖红,脉小弦。
再守原法,原方加生黄芪10g,生地10g,带心连翘15g。
7剂。
三诊:6月26日。
耳聋已聪,头痛,夜寐不安,形瘦。
舌尖红,有碎纹,脉细弦。
阴虚肝阳易升,再用前法加减。
处方:石决明12g 石菖蒲10g 炙远志5g 生黄芪10g 生地10g 生甘草3g 苦桔梗3g 菊花10g 白蒺藜10g 带心连翘12g 苦丁茶10g 7剂1四诊:7月3日,耳已能听,头昏,睡眠时好时坏。
舌质红,脉弦细。
再守原意。
原方去白蒺藜,加夜交藤15g。
7剂。
按语耳聋多数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本例西医诊为癔病性耳聋,治疗未见好转,后又从高处跌下,住院检查为脑震荡,致使耳聋更加严重。
治以清肝宣窍之法,除用清肝潜阳之品外,黄老还用菖蒲、远志以宣通窍络,使肝火渐平,窍络宣通;再加生地、黄芪以滋阴益气,而助听力。
调治不满1个月,听觉已明显改善。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489-490,黄文东医案。
黄文东,字蔚青(1902-1981),江苏省吴江县人。
主任中医师、教授。
少年时代受业于上海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并以首届第一名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回原籍悬壶应世。
1931年应聘回母校执教,任教务长,并兼《伤寒论》、《中医内科学》、《名著选辑》等课的教学,直至1948年该校被迫停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耳聋医案61例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耳聋医案61例,以供大家参详。
1长桥浦佩之媳,年二十余之少妇也,夏月伤暑,延二旬而邀余治。
身热汗少,凛寒未去,谷食不进,舌绛耳聋,脉浮细数。
余曰:“此因暑受寒,寒在外,暑伏内,初病本伤暑,今则谓伏暑也。
原外寒未去,伏暑内蒸,膻中清阳之气,受暑热之混蒙,故不食而耳聋也。
治宜宣泄伏邪,必有白发出。
”方用香薷饮,加牛蒡、葛根、蝉蜕,一剂而汗出见,凛寒去。
继之以葛根、石膏、连翘、丹皮、青蒿、知母、鲜斛、鲜地,白发已多,清晨热可退。
前方去葛、石、地、斛,加蒌皮、花粉、淡竹叶、地骨皮等三四剂,舌绛退,身热解,惟耳聋不食如前。
乃改用生芪、洋参、首乌、橘白、青蒿子、麦冬、谷芽、佛手等,白止,暮热停,惟仍不食,耳聋神呆,脉缓无力。
余曰:“当此宜进谷食,使之胃健。
”其姑与母云:“彼见食蹙眉摇首,不知何故,恐喉中尚有病也。
”余乃闭目凝思,鼻中忽觉铁鼠气不可耐,复睹其首面手指,乌黑如漆,其席上之垢甚厚,曰:“余知之矣。
”嘱其母曰:“汝先为我去其席上之垢。
”其母云:“身不能动奈何?”余嘱先涤外半床,净则以夏布双层复盖,移其身卧布上,再涤里半床,净则亦用夏布遮覆,然后洗其手面口鼻。
又嘱其姑煮麦粥一碗,点蓬绳数根,置床下。
又观病者,自嗅其手,似有笑容,使二妪奉与麦粥,无几,一碗粥尽矣。
又嘱从此一日三四进,能多最妙。
又使其备鲜香可口之菜,但不得尝大荤。
食进后,耳渐聪,神渐健,半月后起床停药,一月复元。
傅松元2痿证(小脑萎缩)刘×,男,57岁。
1988年4月10初诊。
主诉四肢痿软无力,行路不稳4个月。
病史患者自1987年12月无明显诱因自觉头晕目眩,语言不利,耳聋,耳鸣,逐渐行路不稳,四肢痿软无力,于1988年初在沈阳242医院做头颅CT扫描确诊为小脑萎缩,而转入我院治疗。
检查神清语蹇,舌红,苔薄白,脉沉缓,肌张力减低,步履蹒跚,需人扶持走路。
诊断痿证(小脑萎缩)。
治疗通经络,行气血。
取穴:外廉泉、通脉。
操作:毫针刺法。
经治35次症状明显消失,语言清晰,四肢活动有力,走路正常,听力复聪,时有轻度耳鸣。
同年10月在沈阳242医院做头颅CT扫描复查,颅内未见异常征象。
继续针刺以巩固疗效。
按语《内经》云:“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该病临床表现符合现代医学的小脑萎缩,中医称为痿证。
小脑病变最突出、最主要的症候是共济失调。
表现步履蹒跚、行路不稳,次为肌张力减低,肢体运动姿态异常,书写时字迹逐渐变大,且行距不齐。
此外,常见构音障碍,语言不清。
经头颅CT扫描多提示为小脑萎缩,中医辨证为风痱证。
用针刺有关穴位以通经络,行气血,使脑部经络通畅,气运血行旺盛,脑髓得养,小脑萎缩有所改善。
王乐善阴分素亏,而雨湿秽浊之气由口鼻吸受。
无形无质之为病,原非发散消攻所能去。
兼体弱正气多虚,秽浊内受,势遂蔓延,充斥三焦。
上则咳痰不饥,下则二便短涩,暮晚口渴喜饮,真液消乏可知。
总由上焦清肃不行,气分被邪所致,拟先宣通上焦为主。
桑叶二钱生苡仁三钱白茯苓三钱通草一钱鲜枇杷叶二钱芦根五寸白蔻仁七分,末冲病已两旬有余,神识不甚清朗,耳聋如故,咳嗽痰粘。
乃暑温热气内郁,又复感受新凉,引动伏邪。
法以轻清解理三焦,当可望其却病。
不谓医者误以攻散消导见施,致胃津被耗,真阴愈涸。
齿燥,舌边绛,是其明征。
邪势留恋营分,久而不愈,防有内闭厥逆之虑。
脉右手小数,左涩弱,热在于里可知。
然真阴久伤,下之恐犯亡阴之戒。
邪阻气血不主流行,上蒙清窍,致有种种见症。
一切苦寒重剂岂宜再行妄投,兹姑拟方列后:犀角一钱,磨冲连翘三钱元参二钱橘红一钱川贝母一钱五分山栀皮二钱,炒黑鲜石菖蒲一钱,用根竹沥一杯黄郁金一钱用水半碗煎数沸即倾服,勿过煎。
陈念祖濮县吕,暑湿阻气,郁而为热,汗出不解,邪迫心包,目赤耳聋,神昏谵语,幸得咳嗽疹出,诸症渐退,迄今两月,稍得安寐,纳谷。
惟气火蒸胜,干咳未罢,目眥赤,脉象濡滞,是暑退而湿未化,宜甘平淡渗,以清气化湿,若小心调养,不致食复劳复,则愈期亦不至迁延也。
西洋参一钱五分川贝母二钱鲜石斛三钱飞滑石三钱杏仁二钱天竺黄二钱米仁三钱竹叶十五片橘红一钱五分炒山栀一钱五分通草八分芦根八寸又:感证后诸恙皆平,惟舌苔犹腻,耳目失清,背易恶寒,汗出即解,此皆阳虚湿胜,蒸郁气分,尚须平剂清化。
西洋参一钱五分泽泻一钱五分川石解三钱半夏八分丹皮一钱五分茯苓二钱广藿香一钱五分荷梗尺许橘皮一钱五分米仁三钱夏枯草一钱八分张千里王男。
神气肃索,高热一周,第二天即耳聋,谵语,两手痉动。
假使外邪,决无如此严重;假使温邪,初期而呈此象,预后不良,无待言矣。
大豆卷12克黑山栀9克陈胆星6克石菖蒲12克黄芩9克银柴胡4.5克带心川贝6克广玉金4.5克连翘9克白茅根一扎青蒿子9克紫雪丹0.9克,吞二诊:肠伤寒初起一、二日耳聋神糊者甚少,苔厚腻而尖淡红,续予下方:石菖蒲9克连翘9克白薇9克苦参片6克赤苓9克陈胆星4.5克黄芩9克青蒿子9克银花9克紫雪丹0.9克,吞三诊:得衄仍不解,便当预防各部出血,而以肠部为甚。
其症候以仲景分类,为阳明证。
便通,则是阳明经证。
天花粉12克银花12克黄芩6克石菖蒲9克肥知母9克连翘9克山栀9克广地龙9克白茅根一扎绿豆衣18克青蒿子9克按:服昨药,神志大清,惟懊不已。
四诊:温邪夹湿,今第十一日,神志从迷蒙中转清朗,腹部隐约有玫瑰疹,佳象也。
舌见淡红,后半白腻,可以证明其病灶在肠。
在此数日之内,处方总是阳明范围。
天花粉12克黄芩6克紫花地丁9克白薇9克粉甘草3克银柴胡6克净连翘9克苦丁茶9克银花15克茅芦根各30克五诊:得黑色便,吾人不能遽下肠出血之断语。
假使肠出血其人多脉伏、肢冷,呈虚脱状态。
今泻下,病势反挫。
川黄柏6克银花炭12克飞滑石9克,包带心川贝6克苦参片9克嫩白薇9克连翘9克石菖蒲9克淡竹叶30片粉甘草3克炒荠菜花12克六诊:病历二候,舌质淡,根黄腻,湿与温已成相持之局,清温渗湿并进。
川雅连1.2克苦参片6克赤苓9克萆薢9克连翘9克黄柏6克黄芩6克通草3克泽泻9克石菖蒲9克生熟苡仁各12克甘露消毒丹30克,分两次泡茶七诊:湿温症之白,半因于多汗,皮肤不清洁;半因于毒素由肌腠外泄。
医者要在任其自汗,强之使出不可也。
故时医从疏散法透,等于揠苗助长。
清水豆卷12克连翘9克苦参片4.5克泽泻9克炒米仁12克牛蒡子9克白薇12克川黄柏4.5克葛根24克车前子9克,包八诊:湿温症第十六日,神志清晰,在极期中见之,最是佳象。
大便溏,日约三、四行,则为此时所最忌。
古人苦以坚之,此类药多能收敛肠粘膜。
川黄柏4.5克川雅连1.5克荠菜花9克白槿花12克苦参片9克银花炭12克通草3克生地榆12克赤苓9克嫩白薇9克荷叶一角九诊:病虽已呈尾声,热退净,而便溏犹未尽除。
前方加艾叶6克藕节五只杭白芍9克乌梅6克去赤苓通草荠菜花章成之杜。
眩晕耳鸣之症,大抵因肝阳浮越,胃中痰浊上犯所致。
清泄肝火,疏化痰浊,是属不易之法。
凡体素阴亏者,当滋血以养肝;胃气不充者,当扶土以御木,此须临诊决之。
刻下悬拟之方,姑与清泄风阳、扶胃化痰之法。
候胃气清和,纳谷增旺,再图培本耳。
东白芍青龙骨石决明刺蒺藜滁菊炭灵磁石醋煅粉丹皮黑山栀青盐半夏橘红小麦冬去心首乌藤竹二青加减:鸣眩发甚,加羚羊尖。
二诊:少阳之脉,营耳后,贯耳中。
风木随经上越则耳鸣,甚则闭聪而重听,此与肾虚耳聋有间。
年正及笄,疾起于骤,脉象浮软而数,揆此病证,从少阳求治为是。
小生地粉归身炒东白芍粉丹皮焦山栀夏枯草刺蒺藜羚羊角石决明炒滁菊花石菖蒲夜交藤苦丁茶竹二青柳宝诒候补汪某,年二十余。
因感时气出疹,过服石膏等剂。
身热泄泻,两耳皆聋,绝不思食。
脉之两尺微弱,舌上干燥,毫无津液。
本属阴亏,况大寒之剂,不但伤阳,亦且伤阴。
用麦冬五钱,滋阴以清虚热,陈皮以和胃气,加西河柳一钱,以清疹毒。
次日热微泻止,舌亦觉润。
惟左寸脉微洪,加小生地二钱,木通一钱,菊叶一钱。
三日热退思食。
因是月应选,身软耳聋,虑不能过堂掣签。
谓已平复,十九日当投补剂,定可全愈。
后果如言,竟得赴选。
柴屿青益气育阴、清热熄风、活血通络案。
初诊:1977年2月3日。
主诉及病史:走路不稳、语言不清反复加重四个半月。
1975年9月中旬曾发热38℃,月底始有走路不稳,夜间尤甚,进行性加重。
10月中旬出现语言不清,写字、拿筷不稳,进食呛咳。
11月往外地某神经科医院,当时检查左V_1~2感觉减退,左混合性耳聋,双眼有小幅度水平性眼震,四肢肌力均低,以左侧为重,共济失调也以左侧明显,Romberg试验示摇摆不能沿直线行走。
脑脊液检查正常范围。
住院曾用抗生素、激素及细胞活化剂治疗七十天,病情好转,除直线行走较差和偶觉头昏外,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基本消失,但停激素后3天,一切症状又渐加重,复用激素,症状又好转。
如此反复7次,现仍用激素及维生素治疗,出院诊断为脱髓鞘病。
2月3日来院就诊时仍头晕,不能自己走动。
诊查:膝关节发紧,走路不稳,直线走路困难。
Romberg征阳性。
左侧病理反射可疑阳性。
脉沉细,舌胖质暗红,苔薄黄。
西医诊断为脱髓鞘病。
辨证:气阴两虚,风热内蕴,经络闭阻之风瘫。
治法:益气育阴,清热熄风,活血通络。
处方:葛根25g丹参25g威灵仙18g生地黄15g生芪30g知母12g 黄连10g陈皮12g红花6g百合6g元参15g双花15g蝉蜕6g鸡血藤15g珍珠母30g甘草6g停服激素。
二诊:1977年8月26日。
上方药服用半年,诸症均减轻,病情稳定,未再反复。
脉沉弦细,舌暗胖,苔白。
再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热剂。
处方:川芎15g葛根24g丹参30g生芪30g红花10g当归15g生地黄15g百合15g知母10g黄柏15g陈皮10g续断15g忍冬藤18g仙灵脾18g威灵仙25g病人回外地,嘱其守方用药。
三诊:患者从外地来京复诊。
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1988年1月15日请神经科会诊复查,未见异常。
只觉快步行走不灵活。
嘱病人间断服上方药(每周两三剂)两三个月。
郭士魁9夏至以后,炎暑司令。
相火用事,其人伏邪久郁,适随时气暑热,一朝勃发,名曰热病。
及早清之,本无大害,特恐拘守六经分证,仍用伤寒法治,势必转重转危。
庚寅夏,余客天津,金陵张君卧楼患病二旬,来延余诊。
脉浮细而疾,面赤舌赤,目呆耳聋,神昏谵语,身热汗出,烦燥不寐者八日,米饮不进者六日,小便短赤,大便先溏后结,令人按其脘腹,拒不欲按,至少腹,更不能按。
明是大热之症,中有结粪,非急为清下不可。
因合白虎、承气,去川朴、粳米,加元参、花粉、竹叶、芦根为方,并告其什曰:“服药外,恣饮西瓜水。
”余去,又有医至,虑病久正亏,所药过峻,不敢与服,改用牛黄清心丸法,入夜,猝起发狂,越户,仆地,举室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