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经济学的因素分析与模型分析

合集下载

企业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及防治对策

企业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及防治对策

题 往 往 自己 说 了 算 . 目投 资 、 暗 箱 盲 搞
操 作 . 顾 职 工 利 益 , 用 职 权 为 亲 朋 不 善
好 友 谋 福 利 . 规 使 用 企 业 资 金 . 成 违 造
企业 资产 流失 等 。这 种失误 渎 职行 为造
成 的 损 失 远 远 大 于 纯 粹 的 贪 污 受 贿
几个方面: 21 贪 污 、 贿 以 及 侵 吞 企 业 资 产 . 受
非 常 大 . 以 利 益 关 系 为 纽 带 . 众 多 它 聚 人 ,在一 定 的组 织 权 力参 与 下完 成 . 如 集 体受贿 、 污等 。 贪
为 。 腐 败就 是政 治 家 、社 会 活动 家 、 “ 国 务之便 进 行 的经 济 违法 行 为 ” :国 际货
了相 应 的现代 企 业 制度 . 由于 社会 转 但
公 款 消 费 具 有 较 强 的 模 糊 性 及 隐
型 、 制转轨 , 业 内部 的治 理机 制还存 体 企
在 许 多不 完善 之 处 . 加 上政 府 对企 业 再 管 制 的力 度 E益 缩小 . 使企 业 腐败 分 t 致
益 最 大 化 的 现 象 频 繁 发 生 . 重 影 响 了 严
企 业腐败 问题 的经 济 学分析及 防治对 策
吴 强
( 州番 禺职 业技 术 学院 广 东 广 州 5 18 ) 广 14 3
摘 要 : 于腐 败 的概 念及 现 阶段 企 业腐 败 问题 的特 征 。 棘 轮 效 应 、 弈 论 、 累托 最优 状 态 、 基 从 博 帕 成
礼 公 子 利用 手 中权 力 进行 寻租 . 求 自身 利 社 会 公 共 机 构 中担 任 领 导 职 务 的公 职 会 的高 消 费 、 品 的高 档 次 、 款 旅游 、 谋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美国的反腐败制度: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推行公开透明的政府采购制度,严格监管 政治献金等。
德国的反腐败制度:建立廉洁教育体系,强化媒体和公民社会监督,设立反腐败协调 机构等。
新加坡的反腐败制度:推行严厉的法律制裁,建立高效的反腐败机构,推行公务员道 德教育等。
印度的反腐败制度:推动公民参与反腐败,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推行信息公开和透 明度等。
定义: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腐败的机会成本:腐败者因贪污受贿而放弃的合法收入和正常发展机会 经济成本:腐败导致资源配置扭曲,降低市场效率,增加交易成本 社会成本:腐败破坏公平竞争,阻碍经济发展,损害社会公信力
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扭曲市场价格信号
增加交易成本和降低生产 效率
Part Seven
全球反腐败倡议:G20、OECD等国际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反腐败工作,加强国际合作。
跨国腐败案例: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在反腐败方面的成功案例,如国际刑警组织、世界银行 等。
国际法律框架:国际反腐败公约、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法律框架,为各国开展反腐败工作提供 法律支持。
经验与启示:各国在反腐败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与启示,如加强国内立法、强化国际合作等。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反腐败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监管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 推进透明度和公开化,增加腐败行为的成本。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诚实守信和反对腐败的态度。
优化薪酬制度:通过合理的薪酬设计,激励员工积极反腐,减少腐败行为 的发生。
强化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员工的腐败行为进行及时发现 和制止。
定义:通过游说、 行贿等不正当手 段获取经济利益
原因:信息不对 称、制度不健全、 监管不到位

公办高校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公办高校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2 高校 腐败 的本 质及表现 形 式 .
1 高校 腐败的 “ . 经济人 ”特 性
高校 人员 主要 由党政 管人 员 等组 成 ( 当然也 包 括 学 生 主 体 , 本文主要 论述前 者 ) 。提 到党政管理 人员 、后勤 服务 人 员 及 教 学 、科研 人 员 ( 行 文 方 便 ,后 文 简 称 为
在这样 的环境下 , “ 寻租 ”活 动 日益猖獗 。同时在 另

同。但无论哪种腐败 ,其背后都隐藏着利益 ( 学术 腐 败 的 “ ” 最 终也 可转 化 为 “ ” 的 非 正 常 获 名 利 )
取 ,这个 利 益都 是 来 自于社 会 ,来 自于 国 家 ,所 以 其 本 质 都是 侵 害 了公 共利 益 ,降低 了资 源 的效 用 或 扭 曲了 资源 的配置 。所 以从 经 济 学 的视 角 透视 高 校 的腐 败 ,总结 规律 ,对 于认 识 腐 败 、防范 腐败 或 许 能起到 较好 的作 用 。 目前 ,高校 的腐 败 主要 表 现为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党政 公 职人 员 通 过 为他 人提 供 录取 、考 试 之便 索 取 贿赂 ,后 勤管 理人 员 利 用设 备 采 购 、参 与 基 础建 设 之便 ,收 受金 钱 。二 是 高校 的学 术腐 败 ,如抄 袭 剽 窃 ;学 术评 审 中拉关 系 ,搞 “ 钱 交易 ” “ 钱交 权 、 学 易 ”等 等 。其 中也包 括 老 师在 评 分 、考 试 等 环节 发
作者简介 :魏训鹏 ,扬 州大学讲 师,硕士;史华楠 ,扬州大学研究 员;王汉林,扬 州大学副教授 。 ( 江苏扬州/ 20 9 2 50 )

7 ・ 2

教育管理 ・
公 办高 校腐 败 问题 的经济学 分析

腐败的经济原因

腐败的经济原因

浅析腐败的经济原因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有许多政府官员和企业相关负责人腐败事件被披露出来,打击腐败力度也不断加大。

腐败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腐败损害了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潜在的国家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更是降低了政府的信誉度、增加了信用交易成本。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腐败,把腐败看做一种经营活动,用”理性人”、资源稀缺性、供给需求论以及博弈论等理论分析腐败的成因,并对反腐败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如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率,降低监督成本,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等。

关键词:腐败;供给需求弹性;博弈引言当前,腐败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不正之风的焦点,严重影响了中国改革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抑制腐败之风,是全国上下极为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问题。

对腐败问题进行经济学的思考和分析,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相关的启示。

一、腐败现象及其危害很多经济学家已经给腐败下了经济学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腐败是通过关系而有意识地不遵从规则和约束,以图从该行为中为个人或相关的个体谋取利益。

具体说来,腐败是官员或者官僚集团利用公共权力谋求私利的一种经营活动,他们总是期望以最低的成本做最大的买卖,获得最大的收益。

从”经济人”角度上分析,腐败是腐败者利用职权等谋求私利或者集团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对于腐败的影响尚有争论,曾有人认为,腐败是经济增长必要的润滑剂,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但是,大量的研究以及事实表明,腐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腐败加剧了不平等竞争。

(一)腐败危害国家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腐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实际上,支付更多行政贿赂的公司比那些不支付任何贿赂的公司在官僚身上浪费了更多的时间,降低了效率,付出了更多的隐形成本和代价。

并且由于腐败造成的机会不均等性特别影响了小公司和行业新的进入者,在腐败盛行的领域中,可能因为小的企业和行业新手缺少寻租途径而无法进入市场。

腐败问题分析

腐败问题分析

【摘要】腐败是一种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特殊经济行为。

目前,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

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法制监督不力是导致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拟从经济学角度试对腐败的界定、成因及反腐败与法制监督的关系做出分析,并提出依靠法制监督反腐败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腐败行为经济学对策措施腐败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早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出现专职的公共权力行使者时就已产生。

广义的腐败定义,认为腐败是指对公共角色或资源的滥用,或公私部门对政治影响力量的不合法的使用形式。

戴维·H.白利认为,腐败一词意味着不正当地使用权威以得到个人利惠,这种利惠不一定是金钱。

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腐败是党和国家公务人员滥用权力谋取私利,从而违反当时社会公认的纪律、法律和道德规范,并形成一定社会危害的一种畸型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

”这些从政治、法律和道德层面的研究结论,是从权力的运行角度去探讨腐败问题,把腐败仅看成公共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偏离了应有的作用方向,违背了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正如一位政治学者所说,权力是一种使人产生神秘感的东西,是一种充满魔力的社会现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

如果从经济角度去研究,把腐败看作一种经济活动,一种用公权谋私利的经济活动的话,许多东西就会豁然开朗。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定义腐败:腐败就是官员或官僚集团利用公共权力谋求私利的一种经营活动,他们总是期望以最低的成本做最大的买卖,获得最大的收益。

一、腐败发生的相关因素从经济学角度对腐败进行解析,发现腐败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1、公职人员社会角色的双重性一般而言,公职人员是腐败的主体,因此分析腐败要从公职人员的特点入手。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持人的行为是“ 理性的” 假设 , 尽管人们并不否认非理性的道德 、 品质等因素确实是人类行为的一项重大决 定 因素 。
本文 在分 析腐 败 与反 腐败 行 为时 , 始 终 坚 持人 的行 为是 “ 性 的 ” 设 , 为 行 为 人 的行 为与 纯 粹 的 将 理 假 认
“ 道德 ” 关 , 无 也不 存在 所谓 的“ 念之 差 ” 认 为行 为人 的行 为将 会 始 终贯 彻 使 自身效 用 ( 满 足 ) 一 , 或 最大 化 的
时 , 国人 民的物 质文 化生 活 水平 是逐 步 提高 的 , 我 社会 总 福 利 实现 了帕 累托 改 进 。但 我 们 无 法 由此 认 定 , 社 会 总福 利 的提 高是 单单 由腐 败 带来 的 , 并且 即便 不 否认 腐败 在 一定 程 度上促 进 了社会 物 质福 利水 平 的提高 , 但 腐败 同时也带 来 了社 会风 气 败坏 等非 物 质意 义上 的社会 福利 损失 。
收稿 日期 : 0 9—1 2 20 2— 3 作者简介 : 陈定华(9 4 ) 男 , 16 一 , 江苏丹阳人 , 主要从事公共经济学研究 ; 徐
骊 (92 ) 女 , 18一 , 江苏镇江人 , 经济师 , 主要从事国民经济学研究。

5l ・
由于腐败 的影 响是 十分 广 泛 的 , 文 不可 能 对 此作 出详 本
腐 败 必 须 在 坚持 帕 累托 最优 原 则 基 础 上 , 取 综 合 治理 方 案 , 调 反 腐 败 的 根 本 在 于 制 度 建 设 , 法 治_ C “ 刑 采 强 即 t a严 _
峻 法” 和思 想上 的“ 认真” 风气的形成 。
关键 词 : 败 ; 型 ; 理 ; 腐 模 机 思路 中 图分 类 号 :33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 .18 2 1 ) 1 0 1 4 0 884 (0 0 0 - 5 - 0 0

腐败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腐败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腐败现象的经济学分析通过从腐败产生的根源寻租活动进行分析,认为其实质就是官僚阶层设租和抽租的过程。

鉴于寻租等腐败活动会造成资源误置、增加成本、妨碍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对如何预防腐败提出相应的经济学措施。

标签:腐败;租金;寻租1腐败的经济学分析从形式上来看,腐败主要表现为贪污贿赂、以权谋私、挥霍国家资财、为特殊利益者提供优惠便利、兼职经商、渎职以及徇私舞弊等多种形式。

尽管腐败具有多样化特点,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腐败的实质就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交换,即“权钱交易”。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示范效应的结果,只要有一个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捞取特殊利益,其他人就会模仿,出现“权力泛化”现象。

于是,市场经济中正常的商品交换被“权利交换”所取代,而权力已经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或者交换资源的资源,“权力上市”最终促成了权钱交易的实现。

那么,权力是如何完成利益交换和资源掠夺这一腐败的过程呢?从经济学上来看,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控制着政治市场和经济资源配置权力的官僚在个人私利最大化的刺激下,因为制度的欠缺,出现了机会主义行为——“设租”与“寻租”,和直接的非生产性寻利行为。

1.1租金和寻租对腐败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租金和寻租。

租金一词作为特定意义上的术语是20世纪70年代才在应用经济学理论中出现的,经济学家布坎南认为“租金是支付给资源所有者的款项中超出那些资源在任何可替代的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款项的一部分”,因此租金是超出机会成本的收入,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超出资源或商品正常价值的价值,即“垄断利润”。

寻租就是寻求租金,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狭义的寻租,是指利用行政、法律等手段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经济交易自由竞争,从而达到获取和维护即得利益的行为。

从经济学本质上来看,寻租及腐败是非市场经济(non-market economy)或政府失败(government failure)的一个基本类型,寻租是政府干预的副产品。

腐败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腐败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腐败是一种病态的社会问题,也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当代经济学对之进行了透彻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腐败的实质和反腐败的重点所在。
腐败理论之一是“经济人”理论。斯密最早阐述了“经济人”思想,帕累托首先提出了“经济人”的概念。斯密认为:“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帕累托认为,“经济人”总是在比较其边际效用,看怎样才能使自己获益最大。可见,“经济人”就是自利人,他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他人的或社会的利益;“经济人”也是理性人,他要考虑以最小的成本或代价获取最大的生产或利益。腐败产生的基础就是“经济人”行为,“经济人”为了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就可能利用制度、法律、政策的漏洞,徇私舞弊,巧取豪夺。
20世纪70年代,关于腐败的寻租理论问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反响,布坎南因寻租理论及公共选择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最早提出“寻租”概念的是克鲁格。所谓“寻租”就是追求非生产性的利益,或者追求管制带来的价格差。斯蒂格里兹认为,寻租就是从政府那里获得特殊的好处;布坎南认为,寻租指那些本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资源被用在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上了。也就是说,由于政府干预和行政管制,抑制了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形成了差价收入——租金。可见,哪里有垄断、特权和管制,哪里就有租金。贝克尔说:“腐败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外在产物,对经济的控制越多,腐败也就越严重。”日本学者青木昌彦提出了腐败的内部人控制理论。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经理人员是“内部人”,他们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倘若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他们极有可能侵害出资人的利益,形成腐败。因为内部人控制的资产往往属于“无保障资产”,如国有资产。
解决之道,关键在于进行“机制设计”,健全制度、法治。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2015-04-27 09:10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宋士强周博文张霁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腐败虽是一种政治现象,但经济因素无疑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人假定”基础之上的,即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经济人”,时刻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个人实现欲望手段的有限性,产生了腐败的原始动力。

因此,在反腐败的斗争中应该充分考虑相关人员的经济人属性,运用经济学的手段去惩防腐败。

强化制度建设,压缩腐败交易的市场空间腐败的有效治理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体制建设密切相关,要按照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只有彻底解决权力结构中权力过分集中、群众民主参与权利受制约的弊端,实现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变,才能缩小腐败的生存空间。

一是坚持市场化改革道路,通过市场机制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

要防范和抑制权力进入市场,尽量减少和杜绝“寻租空间”,通过将生产要素市场化,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引入市场机制,从体制上减少权钱交易的可能性。

要最大限度地削减行政审批的数量,严格限制行政管制范围。

要按照改革的原则清理行政管制项目,取消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解除行政机关对经济活动和生产要素分配的不合理控制,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

二是转变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方式。

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政资分离和政企分离,对现有的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产权多元化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学视角下的腐败问题及治理策略

经济学视角下的腐败问题及治理策略

经济学视角下的腐败问题及治理策略【摘要】腐败是一个特殊而又严峻的社会问题,他不仅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同时也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兴衰成败。

许多学者有从法律、政治、社会、伦理、心理、文化道德等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腐败的本质、成本—收益和影响,并提出治理腐败的策略。

【关键词】腐败;经济学分析;寻租;成本—收益从广义上说,腐败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的现象。

生活糜烂堕落,思想道德卑下,一味追求私利、私欲,贪图安逸、享受等行为,即便发生在私人领域,也是一种腐败行为;从狭义上说,腐败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的现象。

其中,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是腐败现象最主要、最集中的表现。

一、腐败的经济学本质(一)腐败是一种寻租活动寻租是一种“直接非生产性寻利”,也就是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

从本质上讲,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利润的再分配活动,它本身并不会新创社会利益,相反却给社会造成了多个方面的资源浪费;其次,寻租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碍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行;还有,寻租还会导致其他的层次的再寻租。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市场的运作并不一定是完备的,经常会出现一些市场失灵,因此为政府介入市场提供了可能。

但政府介入市场,其结果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额外收益点,即权力导致的租金,也产生许多的权利资本。

政府官员的个人寻租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这种行为直接导致腐败现象的泛滥。

经济学家图洛克、布坎南等把寻租活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

政府拥有各方面的特权、优惠权和垄断权,寻租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影响各种公共权力的运用来获取巨额租金。

因此,寻租就会出现反复无穷的设租和寻租、再设租和再寻租。

(二)腐败缘由信息不对称人们所从事的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的竞争是否完全,将会决定个人能否实现腐败效用最大化。

谈如何从经济学角度反腐倡廉

谈如何从经济学角度反腐倡廉

而 侵犯 职业 规则 的行 为” 的解释 。如 果从 经济 学角 度来看 待 “ 腐 纪 检监察 机关 就对 l O l 5 5 人因 腐败违规 问题进 行 了党政 纪处分 ,
败” 这一 特殊 的经济现象 , 则主 要指 的是 以政 府官员 为代表 的“ 经 这 还仅 仅是 一个 省 的数据 。这 些事件 都 充分暴 露 出我 国在反腐 济 人” , 为 实现个 人利益 最大化 而牺牲 公共利 益 的行 为方式 , 这种 倡廉监 督体 制上 的孱弱 和无 力 。 利 益 最大化 既可 以是 金钱 方面 的收 益 ,也可 以是 政治方 面 的收 二、 腐 败产生 的经 济危 害以及 开展 反腐倡 廉 的经济意 义
中国的腐败 行为 多发于权 利能干预 的经济 活动领 域 、 资产 管 使 打着 公示 、 招 标 的幌子 却 以欺 世 盗名 的手 段进 行 暗箱操 作 , 有
理 尚未明 晰的特 大型 国有 企业 以及监控 系统“ 鞭长未及 ” 的部位 , 违 市场透 明化和信 息对 称 的交 易原 则。权 贵经 济逐 渐 成为与 市 钱、 权、 色 等丑 恶现象 屡 次发生 。 从整 个社 会 的经济 环境 来讲 , 我 场 经济相 提 并论另 外一 种经济 形态 。 比如早 在 2 O多年 以前 的菲
定不移 的将 我国 的党 风廉政 建设和 反腐败 斗争 引向深入 , 最终在 收益来讲 可谓 是“ 沧海 一粟” , 特 别是在 中国政 府开展 追捕引渡 腐
反腐 倡廉 的长久 战争 中取 信于 民获得 实质性 的胜 利 。

败官员难 以奏 效的情 况下 , 外逃 成为贪 污腐败 行为暴 露后 的最好
冠军 , 而象 索马里 、 阿 富汗 等 国家 则 以极低 的指数成 为腐 败严 重 腐败 发生 的最大 原 因。 当前 我 国社会上 流行 着“ 裸 官” ~说, 根据

corruption腐败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corruption腐败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关于腐败的经济学分析(An Economics of Corruption)汪丁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载《战略与管理》2000年12期,请勿侵权!一.引言关于‘腐败’的经济学,它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它不像经济学既有的分析对象那样可以实证地度量和统计,以致实证研究机构例如“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不得不采用“腐败感(perceived corruption index)”这类指标。

尽管有如此的实证研究方面的限制,腐败(不论是隐蔽的还是公开的),人们对腐败的切实感受,以及腐败对社会政治经济肌体的侵蚀,仍然是最受公众关注的社会科学研究题目之一。

因此,对腐败的研究文献(主要分布于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领域内)自1990年代以来迅速积累,至今已经颇有“浩如烟海”之感。

在西方传统中,‘腐败’一词来自拉丁文动词‘corruptus’,意思是“毁灭”、“破坏”。

它的希腊词根 -意味着丑陋地死去或毁灭(页191,Liddell,1889)。

不难判断,罗马人从希腊文化中借来了这一语词的负面含义,用以指称官员的违法行为。

凡是有组织的地方就必定会有腐败,希腊人和罗马人一样无法免除腐败的侵蚀。

不同的是,后者建立了大规模的帝国组织而前者从来没有机会和欲望以个人自由为代价去建立罗马式的组织。

当组织规模扩大时,权力在组织成员之间的配置可能失去均衡,权力可能迅速集中到少数成员或少数公职那里,于是腐败就成为大规模组织的生死存亡问题,它往往导致整个组织的瓦解。

其次,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腐败’不同于作为感受的‘腐败’。

前者要求概念的可操作性,可观测性,以及与学科其它概念定义的逻辑自恰性。

一般意义上的‘腐败’如同这一语词在汉语中的含义那样广泛,它泛指一切形式的‘腐败(有机体的分解过程)’。

即便人们已经将腐败按照它发生的领域划分为‘立法的’、‘司法的’、‘行政的’,等类别,它仍然太过宽泛。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腐败是指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违法、不道德和不公正行为。

反腐败则是指防止和打击这些行为的措施和活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腐败和反腐败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腐败会破坏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损害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效率。

腐败导致市场上存在不公平竞争,偏袒某些企业,妨碍其他企业进入市场并获得成功。

腐败还导致政府资源和金融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限制了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和治理。

2. 腐败会降低投资和外商投资的信心和效率。

腐败会导致投资环境不稳定,增加投资风险,使投资者难以确定市场前景和可行性。

这会减少吸引外商投资的机会,降低对本国企业和经济的支持力度。

3. 反腐败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发展。

反腐败可以改善市场环境,提高投资环境的稳定性,吸引更多的国内和外国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企业效率。

反腐败可以促进政府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公正,提高政府的服务素质和效率,大力推进市场和社会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催化剂。

综上所述,腐败和反腐败对经济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人们需要通过有力的措施和行动来抵制和打击腐败,改善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进而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层次的腐败 ,既有 区别又有联系。权力腐败是整 个社会腐败的核心层 ,行业腐败是权力腐败的延
伸和扩展 ,社会腐败是国家公共权力不能正常运
最早的腐败是一种政治概念 ,它的定义是指
公共权力的滥用。在经济学上 ,腐败的概念是指 “ 通过关系而有意识地不遵从规则 ,以图从该行
为中为 个 人 或 相 关 的 个 体 谋 取 利 益 ( az Tni ,
念, B 即 f 、
1认为渎 、以车谋私 、贪 污或挪 用公 款 ,乱 收费 ,乱罚 款 ,以及 ‘ 吃、
为的经济收益大大高于循规蹈矩 的权力行为正常

收益 , 兰 >1 这就是权力腐败 的经济问题根 即 ,

拿、卡、要 ’等行 业 不 正之 风 ;3 会腐 败 , .社 是指消费行为 的扭 曲、人 际关 系的恶化 、如嗜
人利己的负的外部性行为 [ ] 5。
本文在此采用建立效用函数最大化模型的方 法, 有效地将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为腐败行为所带 来的经济效应表示出来 。
在权衡 了收益和成本之后 ,就更容易选择腐败作
为 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手段了。 ( )在转型的过程 中,老 的制度体 系因不 3 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而在很大程度上被废弃了,取
立起来。在该过程中就形成了对公共权力监督的
真空地带。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官员利用行使公 共权力的机会为 自己谋私利的而被发现的概率较 小,从而增加 了政府官 员采取腐败行为的动机 。
2 败行 为产 生 的非正 式 制度 原 因 .腐
生了公共权力的外部性。由于政府官员是在行使 公共权力 以谋求公共 收益 ,这些行为的成本 自 然
由社会来承担,但是在行使这些权利的过程 中, 是无法将公共 目的和私人 目的区分开来 的,所以

腐败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与反腐败的对策

腐败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与反腐败的对策

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 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
的用途 。固然 , 所考 虑 的不 是社 会 利 益 , 他 而是 他 自身 的 利 益 。 帕累托认 为 , ” 经济 人 总 是 在 比较其 边 际效 用 , 总是
即被发 现后所 承担 的损 失 。这 类损 失 主 要包 括 受法 律 惩 罚 的损 失 、 经济损 失 、 精神损 失 和未来 收益损 失等 , 腐 因此
奕。 当腐败收益远远大于腐败成本时 , 寻租 活动就猖獗 , 腐败就会滋 生蔓延 ; 当政 府加 大反 腐力度 , 致使腐败 收益等 于或小 于腐败成本 时, 腐败 活动就 会收敛 , 腐败现 象就会得到遏 制。 因此 , 进一步健 全政府和社会 的反腐败机 制, 要 使“ 漏网之 鱼” 来越 少, 腐败 者在 经济上得 不偿 失, 越 让 声誉上身败名裂。

腐败 与反 腐败 成本收 益的 经济 学分析
马克 思主 义认 为 , 学 的东西都 可 以用数学 量 化。反 科 腐 败要走 向制度 化 、 学 化 , 需要 对 腐败 和 反 腐败 进 行 科 就
量 化研究 。
生 腐败行 为 的内 因。在腐败 动机 的驱使 下 , 行为 人是否 可 能产生腐 败行 为 , 取决 于 是否 具 备 腐 败条 件 。“ 腐败 条 件
维普资讯
j 9 } : . 霄2
经理与践 济论实
腐 败 成 本 收 益 的 经 济 学 分 析 与 反 腐 败 的对 策
彭 敏 , 阳标 华
( 中共赣州市委党校 , 江西 赣州 3 10 ) 4 00
[ 摘
要 ]从经济 学角度分析 , 腐败 的产生与遏制 , 主要取 决 于腐 败的成本 收益 与反腐败 的成本 收益之 间的博

经济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简 介 : 卢
晖 (98 ) 16- ,女 , 河南虞城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经济腐败风险管理研究 。Emi bu@16C —a : jh 2.O l l n r
经济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支付 ,也有部分是接收了别人贿赂的实物转手支 付 。所 以,对经济腐败者个人而言,其经济腐败 活动经费支出是趋于零的。同时 ,经济腐败者为 了进行经济腐败活动 , 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 力去琢磨现行法律 、法规和制度中存在 的漏洞, 寻找腐败时机 ,进而发掘受贿和贪污机会 。 J 腐败无形成本主要是经 济腐 败者 的忧虑 价
市场” ,成为特殊商 品,并用来进行 权钱交 易。 些腐败官员们为了能使 自 身的利益最大化 ,可 能会利用政策、制度和法律的漏洞 ,来支配这些

特权资本 ,为其 “ 寻租” 活动带来空 间。 由于 影响官员进行经济腐败的因素很多 ,既有 内在的 心理因素 ,也有外在的环境因素 ,要详细分析 比 较困难 ,但其 中最 主要 的 因素是 收益 与成本 因 素 ,本文 以此为切人点进行经济分析¨ 。 J 1 经济腐败的收益与成本分析 . ( )经济腐败收益分析 1
值。经济腐败者的忧虑价值主要表现在经济腐败 者担心一旦暴露会 给 自己和家人带来一定 的影
响,即经济腐败官员 因其经济腐败行为所承受的 精神压力与物质损失 ,具体可分为心理成本和惩 罚成本。心理成本 ,是官员履行隐匿腐败所得 , 逃避法纪查处 ,承受 因经济腐败败露而身败名裂 风险的成本 。惩罚成本是 由于经济腐败被查获后
腐败收益越大 , 其腐败的可能性就越高 ;而经济 腐败成本越大 , 其腐败的可能性就越小 。在其他
因素固定 的条件下 ,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的效 率越高 ,处理腐败的效率越高,腐败官员的腐败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摘要】腐败是一个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对经济体系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通过经济学分析探讨了腐败的定义、成本和影响、监管与预防措施,以及腐败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和相关经济学理论。

腐败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阻碍了公平竞争,还损害了经济效率和投资环境。

监管和预防措施对于减少腐败至关重要,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法律体系。

腐败的经济学理论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其成因和解决方法。

通过对腐败问题的全面分析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福祉。

【关键词】腐败、经济学分析、成本、影响、监管、预防措施、经济发展、负面影响、理论分析1. 引言1.1 引言腐败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政府部门和企业中,还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

腐败不仅是一种道德败坏,更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在经济学领域,腐败被认为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公,进而影响了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转。

对腐败进行经济学分析,探讨其成本与影响,以及监管和预防措施,对于构建清廉的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将探讨什么是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即腐败是如何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率的。

我们将分析腐败的成本与影响,探讨腐败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潜在损害。

接着,我们将讨论腐败的监管与预防措施,探究如何有效遏制腐败现象。

然后,我们将探讨腐败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揭示腐败对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威胁。

我们将对腐败的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腐败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腐败对经济的影响,认识到腐败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腐败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

也希望能够为解决腐败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2. 正文2.1 什么是腐败的经济学分析腐败是指在行为者为了谋取私利而违反道德、法律规定的行为。

在经济学领域中,腐败被视为一种交易成本,因为它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腐败可能出现在政府部门、企业组织、社会机构等各个领域,其形式多样,包括贿赂、权力寻租、偷税漏税等。

腐败现象原因及其影响

腐败现象原因及其影响

腐败现象原因及其影响[提要]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腐败现象研究现状,进而归纳总结,从经济学、政治学、制度学、社会及历史文化等视角,阐述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说明腐败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腐败;原因;影响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遗留下来的腐败问题远未解决,也未能控制到令人满意的局面,现今各种腐败形式“与时俱进”,新的腐败问题也层出不穷,腐败风气和危害波及范围极广,治理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因此,研究腐败的成因和影响意义重大。

一、腐败的原因(一)经济学视角。

主要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涉及到成本——收益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官员也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体一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拥有理性经济人的特性,前提是经济人假设。

道格拉斯·诺斯与罗杰乐·米勒认为,人们可以像分析经济活动那样分析犯罪行为。

加里·贝克尔和斯蒂格勒(Gary Becker and G. Stigler, 1974)认为,无论是否在经济领域,渎职犯罪的主体都在进行成本-收益的计算,都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苏珊·罗斯-阿克曼(Susan Rose-Ackerman)将腐败等同于贿赂,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解释腐败为什么发生。

她指出,腐败是“一个第三方(相对于委托人和代理人而言)试图以额外支付来影响代理人决策,而且这笔支付代理人及第三方均未上报委托人”。

从宏观经济学视角看待腐败原因的学者,主要观点争端在于腐败的根源是否来自于有无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程度,公权的范围过大以及公权与私权之间的界限等问题。

我国学者张维迎将腐败现象的原因界定为,公权占领了本该归属为私权运作的范畴。

张曙光认为,在公有制体制中,产生腐败和贿赂行为的客观基础相对光大。

郑也夫也认为,过多的政府权力干涉是腐败产生的原因。

(二)政治权力视角。

阿克顿勋爵曾经认为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不加限制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腐败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腐败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国有 企业 具 有 公有 性 质 , 家 是 人 民利 益 的代 表 , 企 业 的核 国 但
心 权 力是 由企 业 中具 有 行 政 官 员 身 份 的企 业 领 导 受 委 托 来 代 为 行
腐败 的防治提供 些许 帮助 。
【 键 词 】 败 问 题 ; 权 经 济 学 ; 败 治理 关 腐 产 腐
造 成 公 有 制 经 济 的 财 产 没 有 具 体 的 负 责 者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些 某


产 权 经 济 学 的基 本 观 点 及 腐 败 诱 因
公有 制单 位 的 掌权 者 要 把 “ 有 制 ” 成 “ 有 制 ” 很 容 易 的 , 公 变 私 是 他
不确 定 , 权 的 明 晰 也 就 无从 谈起 。“ 有 者 虚位 ” “ 产 虚 置 ” 产 所 或 财 ,
基 本 观 点 及 腐 败 的诱 因入 手 , 析 了产 权 不 清 造 成 腐 败 的 具 体 原 因 , 分 进 而 对 产权 改 革 的 形 式做 了进 一 步 的 探 讨 , 以期 对 我 国 的 在 产 权 改 革 中
力 , 有 明 确 的 法律 去规 范他 们 的界 限 和范 围有 关 。 没 也 就 是说 , 进 式改 革 由 于 实行 了 双轨 制 过 渡 的改 革 形 式 , 渐 政 府的行政干预和 庞大的行政管理体 制在很大程度 上被保 留了, 这 种 情 况 不 仅 使 得 政 企 不 分 的 问 题 难 以 得 到 解 决 , 重 于 国有 经 济 产 权 关 系 的模 糊 , 致 “ 导 自主 经 营 、 自负
盈亏 、 自担 风 险 、 自我 约 束 ” 空 , 国有 资 产 运 营 及 保 值 、 值 有 落 而 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腐败经济学的因素分析与模型分析
(一)制度性缺失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寻租型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制度性缺失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三)寻租型腐败将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主要腐败类型。

(四)治理寻租型腐败是一项从个体到政府制度再到外部法制的系统工程。

(五)了解腐败行为选择及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对治理寻租型腐败很有帮助。

(六)治理寻租型腐败本质上说就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运用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通过对腐败行为可能发生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腐败的成本与收益,权力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腐败问题——需求性腐败和供给性腐败,并分别对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探讨。

最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各有侧重、综合治理的措施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腐败腐败经济学腐败可能性函数需求性腐败供给性腐败

腐败(权力腐败),用经济学家樊纲的话说,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1)。

腐败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腐败行为如何将公共品——权力作为投资,低成本或0成本地谋取利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降低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以最低成本取得反腐败的最大收益的途径。

影响腐败行为发生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腐败的成本与收益,同时包括社会公众的容忍度和心理预期,以及反腐败所带来的收益(如“警示作用”)等等。

假设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T,T=f(Y,
P,Q,G……)。

Y代表腐败收益,即腐败者通过权力投资得到的好处,腐败的收益就等于腐败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净损失(即不包括给社会造成的精神损失,如司法精神的“磨损”,制度缺口的打开,权力规则的破坏,以及给市场秩序带来的混乱等等)。

显然,腐败收益越大,腐败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P 代表腐败被查处的概率,它与腐败行为的可能性成反比,即查处的概率越小,腐败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反之。

Q代表腐败查处的力度,或惩治腐败的程度。

而腐败行为的成本C应包括个人成本C1和社会成本C2,个人成本C1为腐败查处的概率(可能性)与查处的惩罚力度二者之乘积,如果P为0或接近于0,则个人成本也为0或近接近于0。

由于腐败者并不是权力的所有者,当其进行腐败投资时,只有“使用权”,投资后也不会马上(有可能一直不会)被剥夺权力,故个人成本实质上是一种风险性成本,或“预期成本(机会成本),而社会成本C2则是个人成本的“外溢”,实际上等于收益,即Y=C2。

也就是说,腐败行为造成的净损失部分构成腐败收益的来源。

那么,腐败被查处的概率(可能性)越高,则个人成本越高,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低;腐败惩罚的力度越大,个人成本越高,其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与腐败查处的概率和惩罚相关的现实因素是制度(包括司法制度)的完善性,执法的规范性、公正性,监督防范措施的严密性、前瞻性等等;当然,各些因素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

G代表社会(公众)对腐败行为的容忍度,容忍度越大,就越可能发生腐败。

另外,民众对社会前景的心理预期,治理腐败的决心等都构成腐败可能发生的原因。

从上可以看出,要降低腐败发生的可能性就必须对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例如制度建设,民众的监督权力的增强,个人行使权力的透明度的提高,严格执法与加大惩罚力度等都能提高腐败的个人成本,从而减少腐败的收益,取得反腐败的社会收益。

但是,反腐败的制度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的,如制度具有某种很强的稳定性;不但如此,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常受到腐败的破坏和阻碍。

所以,无论什么样的腐败,归根结底都是腐败者在腐败成本与收益,权力与收益之间进行比较后作出的选择,那么,在一定环境因素(包括制度)下,最关键的就是权力,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由此决定的腐败可能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腐败分为“需求性腐败”和“供给性腐败。

”“供给性腐败”就是腐败行为的主体在职权范围内或一定(不变的)权力条件下,对使用这种权力要求易对方给予一定的“好处”或“补偿”,它是权力单位不变,腐败收益随成本(个人成本)的减小(增加)而增加(减少)的腐败形式,也可称为“堕性腐败”,用简单的许说就是,“该做的事不愿做”,要求得到“好处”(收益)。

用数学模型可表示如下
(图1)
如图,假设权力对收益的影响一定,影响收益的决定因素是个人成本,L为成本收益,显然,L是一条随成本增加而递减的曲线,(即L的斜小于0)。

M表示单位成本决定的单位收益点,假如成本点A决的收益为OB,则当成本点减少到A’时,收益增加为OB,在有些情况下(即L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1时),收益增加的程度远远大于成本减少的程度,因此要注意研究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这类腐败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成本就是指个人的风险性成本,而收益也是比较性收益,即相对于成的增加(降低)的程度而言,腐败收益相应降低(增加)的程度。

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种腐败发生的关键是由行政职权的监督制约不严,透明度不高,管理松懈等造成的。

一般来说,虽然其属于“低层
次”的腐败,单位社会成本较小,但范围比较广泛,社会精神损失很大,要制止其发生,根本途径在于提高腐败的人的个人成本,即在加大公众、媒体、司法监督力量的条件下,增加被曝光、查处的可能性,使其在成本与收益的之间的比较中感到“无利可图”或“不合算”,采取更多的预防性措施,减少腐败的社会成本。

这种腐败模型的典型特点是权力者的“渎职”“失职”,影响其发生的动机在于利用职务范围的保护性,认为可以通过化减风险成本从而索取“好处”,有较强的隐蔽性。

如工商部门对应该发放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不予以发放或故意拖延时间,以捞取好处费。

所以,规范权力执行程序是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需求性腐败”是指腐败者已经假定腐败的成本(预期成本)一定,在超过职权范围外进行“权力寻租”(2)或权力扩张,直接获得权力的“超支”部分的收益(一般为“超额利润”)。

用简单的话说就是“不该做的事也做了”。

权力的延伸单位越大,得到的收益也就越多,因为这种腐败行为中权力是“超支”使用的,具有主动“寻租”和扩张动机,故而又可称为“积极性腐败”。

显然,“需求性腐败”中收益量与权力的扩展量成正比,显示出这种权力高度集中对社会的极大危害性,数学模型如
图2
假设成本对收益的影响一定,权力的单位量对腐败收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L为权力收益曲线,显然,L的斜率大于0,M为单位权力决定的单位收益点。

当权力点A移至A’,则收益由OB增加为OB’。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权力是指权力的“超支”部分,它与收益成正比关系。

在特定情况下(L的斜率大于1时),收益的增加程度要远远大于权力的扩展程度,因此要特别关注。

在现实生活中,需求性腐败,常常表现为权势的集结和相互利用,要么“生死度外”(即所谓的成本假定,“无所谓”),要么层层保护,其风险性预期成本不会因收益的扩张而有明显增加,常构成“大案要案”,一旦有此情况出现,其受到的惩罚必定是“十恶不赦”的;也正因如此,一旦做出这种腐败的第一步,一般来说,这些权力者会“丧
心病狂”,“腐败透顶”。

制度对这种类型的腐败的约束力有限,甚至会被操纵和控制,例如将司法执法等部门牵扯进去或直接控制;在关键问题上还会与市场规则对立起来,形成特殊权力层,破坏和阻碍市场秩序和新的改革。

这主要是由于改革不力、不深造成的,与市场机制的脆弱有关。

“需求性腐败”的根源是权力膨胀,不能一味归咎于制度和监督的约束不力。

因此,必须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削弱,“减少公权的数目”(3),让市场机制代替“超支”权力的相应的部分职能,减少行政权力配置资源过程中造成的巨大社会成本和规则混乱。

“需求性腐败”的典型特点是“滥用权力”。

比如利用权力走私,私自审批“项目”,将国有企业“改制”成为“民营企业”等。

这类现象如果再得不到根本的改革和惩治,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后果;我们必将要为此付出沉重的社会代价。

当然,两类腐败类型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但定性过程中还是要加以区分;另一方面,以成本、收益与权力的关系为核心的分析方法,同样要在反腐败行为中加以考虑,探索以最低的代价取得反腐败收益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