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力(单元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为某届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其中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是()A.游泳B.皮划艇C.蹦床D.举重2.用桨在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A.桨对水的推力B.水对桨的推力C.船受到的浮力D.船受到的重力3.下列说法符合题意情况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37.3℃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 D.一个篮球的体积约为0.5m34.关于重力和质量的关系,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1kg 等于9.8N,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B.将10kg 物体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和重力都要变小C.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在月球上将无法正常使用D.地面某位置处,同一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5.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A.秒表的重力B.秒表和测力计的总重力C.秒表对弹簧的拉力D.弹簧对秒表的拉力6.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力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同时也能改变物体形状C.物体间力的作用一定是相互的D.物体必须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7.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符合常识的是()A.一名中学生身高约165mm B.一名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10m/sC.一名中学生的受到重力约500N 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8.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C.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D.从空中降落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9.以下关于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10.小明梦见他和小华被困在一个结冰池塘中的情形:他们坐的小船停在光滑的冰面上,由于没有摩擦,他们无法推动小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乒乓球比赛中,有时会出现“擦网球”(如图),乒乓球擦网前后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A.只改变了运动快慢B.只改变了运动方向C.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不发生变化D.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发生了变化2.如图所示,某同学想通过实验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的关系,他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下列各图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A.(a)和(b)B.(a)和(c)C.(a)和(d)D.(c)和(d)3.下列现象能生动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是()A.B. C.D.4.重30N的物体可能是:A.一个装满书本的书包B.一个小学生C.一辆小轿车D.一支新铅笔5.小宁喝了半杯牛奶,关于杯中的牛奶,下列物理量中不变的是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重力6.在物理实验室中,测量力的仪器或工具是:A.弹簧秤B.天平C.量筒D.压强计7.如图四个弹簧秤完全相同,甲、乙两图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丁两图均竖直方向悬挂,四图中的弹簧秤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弹簧秤的自身重力是1N,四图中所施加的作用力均不超过弹簧秤的测量范围,下列有关弹簧秤的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示数为5N,乙图中为6N B.乙图中示数为3N,丙图中为5NC.丙图中示数为5N,丁图中为3N D.丙图中示数为4N,丁图中为4N8.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且保持静止,关于物体C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因为物体C静止,所以不受力B.C受到两个力,分别是重力,地面对它的支持力C.C受到三个力,分别是重力,地面对它的支持力,B对它的压力D.C受到四个力,分别是重力,地面对它的支持力,B对它的压力,A对它的压力9.如图,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能够把另一艘小船推开而自己的小船不动吗?对于这个问题,小枫和小红同学有以下结论:①能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可以不动,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能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也动了,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③不能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也不动,因为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④不能推开,但自己坐的小船可以动起来,因为推力小于阻力;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0.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1和水平向右的拉力F2的作用,F1、F2均为2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C.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F1、F2是一对平衡力二、填空题11.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前移动。
【单元练】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习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中飘浮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B.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解析:BA.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故A错误;B.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故B正确;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故C错误;D.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上,故D错误。
故选B。
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
这句话的科学含义是()A.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大B.铁的体积比木头的体积小C.铁的重力比木头的重力大D.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D解析:D人们常说的:铁比木头重,是指单位体积内,铁的质量比木头的大,即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大,而重力是指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中飞行的飞机不受重力的作用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物体上最重的点就是重心D.只要物体质量分布均匀,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解析:BA.地球对其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空中的飞机始终受到重力的作用,故A错误;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B正确;C.重心是物体受到的重力的作用点,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故C错误;D.物体的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决定,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这个物体上,质量均匀分布的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上,故D错误。
故选B。
4.用如图所示的水平仪检验桌面是否水平。
当把它在桌面上东西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南方观看,重垂线偏向左方;当把它在桌面上南北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的西边观看,重垂线偏向右方,说明此时桌面情况是()A.东北高,西南低B.西北高,东南低C.东南高,西北低D.西南高,东北低A解析:A重垂线原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本卷须知: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C、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E、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①大小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 其中g= 9.8N/kg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人教版初二物理8年级下册 第7章(力)单元专题大培优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第七章《力》实验探究专题训练1.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钢条的下端固定,然后分别用不同方向或不同大小的力作用在钢条的不同部位,使其发生如图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变,各力的大小关系为:F1=F3=F4>F2。
(1)该同学是根据来判断力的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丙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通过比较、两次实验,该同学得出了“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
(4)小明认为,因为丙丁两图中,丁图的效果明显,所有可以看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他的说法是的,因为。
2.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
根据这一现象,小明的猜想: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可能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小丽的猜想:橡皮筋的长度可能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他们决定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表:1拉力(钩码总重)F/N00.5 1.0 1.5 2.0 2.52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0 5.70 6.30 6.907.503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00.60 1.20 1.80 2.40 3.00①橡皮筋的原长L0= cm。
②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③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选填“小明”或“小丽”)猜想是正确的,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该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量程为。
3.一宇航员用托盘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研究物体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他得到如表一和表二所示的数据:表一:在地球上实验序号质量(kg)重力(N)重力/质量/(N/kg)10.2 1.969.820.3 2.949.830.4 3.929.8表二:在月球上实验序号质量(kg)重力(N)重力/质量/(N/kg)40.20.32 1.650.30.48 1.660.40.641.6(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的倍数关系,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图线中,反映物质物理属性的是()A.A B.B C.C D.D2.甲乙丙三人比臂力,甲的体重最大,乙的手臂最粗,丙的手臂最长,三人使用同一个拉力器并且都把手臂伸直,三人中用力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一样大3.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转动时,若进行一些科学实验,下面一些实验仪器:①弹簧测力计;②刻度尺;③秒表;④重垂线.能完全正常使用的一组为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4.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主要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的是( )A.用力拉弓,弓弯了B.用力蹬车,车加速前进C.用力垫球,球飞出去D.瞄准射击,子弹飞出5.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情景中,最明显地反映出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A.B.C.D.6.如图所示是安装了“超市购物秒结算”系统的购物车,超市商品一旦放入这样的购物车中,其信息就会被购物车中的扫描器自动扫描下来。
购物完成后只要按一下结算按钮,购物车内的商品信息就会在一秒钟内通过车上的天线传输到收银台,大大减少了收银员对商品扫码的时间。
下列有关购物车的分析正确的是A.扫描器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条纹将光反射,白条纹将光吸收B.人推着购物车前行时,人相对于周围的货物架是静止的C.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主要使用的是半导体材料D.空载的购物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7.下列物体重力最接近1N的是()A.两个鸡蛋B.一校大头针C.一位中学生D.一张书桌8.小华的家坐落在杨树环抱、翠绿簇拥的乡村。
清晨,朝阳初现,叶下露珠晶莹剔透,院前水面波光粼粼,屋上炊烟随风飘荡,好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美景。
下列物理学解释错误..的是()A.翠绿的杨树的蒸腾作用,可调节房舍的气温B.湖水因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炎夏时节能降低周边地区的气温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而成的D.“炊烟随风飘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9.关于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作用,例如重力B.离开了物体,就没有相互作用的力C.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有关10.农夫赶着马车,拉着货物在水平路面上缓缓行驶。
【单元练】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B.一名普通中学生所受重力约为50N C.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普通住宅楼一层楼的高度约为4.5m C解析:CA.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1s,故A不符合题意;B.一名普通中学生所受重力约为500N,故B不符合题意;C.手托起2个鸡蛋的力约1N,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C符合题意;D.普通住宅楼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F 拉一根弹簧,使弹簧伸长了2cm,如果在该弹簧两2.如图甲所示,用水平拉力110N端同时用两个力2F和'2F沿水平方向拉弹簧,如图乙所示。
要使此弹簧同样伸长2cm,则力2F和'2F的大小分别为()A.5N、5N B.10N、10N C.10N、20N D.20N、20N B解析:B当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弹簧测力计时,弹簧伸长2cm,在这里暗含了一个意思,固定的一端也受到墙的一个拉力,并且这个力与人的拉力相等也是10N。
因此,当两个人分别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时,受力情况跟原来一样,因此弹簧的伸长量还是2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还是10N。
故选 B。
3.小军同学对正在使用的物理课本做了如下一些估测,其中最准确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50cm B.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C.物理课本大约重4N D.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l000g C解析:C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故A不符合题意;B.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故B不符合题意;C.物理课本大约重4N,故C符合题意;D.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400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倒置,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
当物体静止时,弹簀测力计的指针正好对齐9N刻线,则该物体的重力()A.一定等于11N B.一定等于9N C.一定小于9N D.一定大于11N C 解析:C当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把物体挂在拉环上,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力,挂钩显示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所以此时物体的重力要小于测力计示数9N。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单元评估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检测试卷一、单选题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所有物体在任何地方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C.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 物体的质量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成正比2.某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15N,该物体可能是()A. 一个苹果B. 一头猪C. 一头大象D. 一只鸡3.当人用力加速提起一桶水时,人对桶的把柄施加一个拉力,把柄对人也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是()A. 都相同B. 仅作用点相同C. 仅大小相同D. 大小、作用点相同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只能使物体运动或静止B. 不接触的物体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C.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D. 运动员踢球时,只有人的脚对球施了力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B. 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对手也施加力C. 弹簧被拉伸时产生的力是弹力,钢丝绳悬挂重物的力是弹力D.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力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C. 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D. 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 弹力一定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B. 重力没有施力物体C.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D. 击打排球时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8.关于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两个物体只要相接触,就一定有压力的作用B. 力要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之间C.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 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有关9.下列力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A. 火箭对卫星的推力B. 人对沙发的压力C. 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D. 下落的小球受到的重力10.运动会上,小明将手中的铅球推出,如果忽略空气阻力,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其受力情况是()A. 只受手的推力B. 受重力和推力C. 只受重力D. 受重力和惯性力1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与斜面垂直B. 沿斜面下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C. 竖直上升的氢气球不受重力D. 以上说法都不对12.下列物体的重力最接近1N的是()A. 一只老母鸡B. 一片树叶C. 一包方便面D. 一袋大米13.手拉弹簧,弹簧因被拉长而产生弹力,这个弹力是作用在()A. 手上B. 弹簧上C. 手和弹簧上D. 以上说法都错14.下列四个物理因素,不能归于力的三要素的是()A. 力的大小B. 力的方向C. 力的作用点D. 力的作用效果15.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小鸟受到的力大B. 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C. 飞机受到的力大D. 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16.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产生的B. 重力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C.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D.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套电子教案(可直接打印使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新打造精心汇编)全套电子教案[可直接打印使用]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各单元重点:教学方法和措施:目录目录 (8)第七章力第1节《力》 (9)第2节《弹力》 (11)第3节《重力》 (13)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15)《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 (18)第2节《二力平衡》 (21)第3节《摩擦力》 (25)第4节《摩擦力》 (28)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 (31)第2节《液体的压强》 (34)第3节《大气压强》 (37)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0)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 (43)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46)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49)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 (52)第2节《功率》 (55)第3节《动能和势能》 (57)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60)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 (63)第2节《滑轮》 (65)第3节《机械效率》 (67)《力》教学设计《弹力》教学设计《重力》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提出问题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
你们见过这类现象吗?谁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2、学生猜想请同学们猜想问题的答案,并说出你的理由。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设问:利用给你们的实验器材怎样才能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你需要控制哪些实验条件,观察或测量什么量,如何控制变量,如何改变变量,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给出的方案进行评价,汇总得出最后的实验方案⑵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并相互评价。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5、分析,得出结论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单及播放斜面小车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记录的内容组织文字表述,小组评价等得出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知道,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
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自主学习,学生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检测题,弹簧,磁铁,气球,橡皮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时间2分钟)二.学习目标1:掌握感受力作用的效果2:力的三要素3:用示意图表示力4:认识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活动一:观察教材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事例中有那些共同的地方?2、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哪几个物体?3.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是否必须接触吗?二.先学后教活动二:自学课本第126页的内容并自己根据现有器材演示,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5分钟)(1) 用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思考问题: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力可以(3)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4)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由此得出:力可以练一练:如图所示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中,其中图(a )表示力可以使物体;图(b )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活动三:阅读课本42页你能说说力的单位及符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初中物理《第七章力》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4、重力的重心。
说明
拓展学习——物理史话:
1、早期希腊的宇宙论学派关于力的概念论说。
2、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建立。
单元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
2、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并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方法。
3、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会根据G-m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用G=mg进行简单计算;能确认重力的方向,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1、教学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法。
2、设计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活动,让学生实践体验,促成学生边探索边思考的学习方式,并分组探究讨论,使学生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3、教师利用Leabharlann 体展示,通过视频演示唤醒学生对力的感知。
4、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活动,领悟选择合适测力计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力
1、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符合:F;(3)单位:牛顿。
2、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示意图画法。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课时:弹力
1、弹力:通过设计活动及实际实验由直观到抽象,从亲身的体验及身边的现象中归纳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1)弹性概念。(2)塑性概念。(3)弹力概念及产生原因。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八章《力和运动》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过程和合作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5.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讲授摩擦力的定义,讲解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如“力是如何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平衡的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共同探究、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形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加深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4.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惯性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5.结合学生的作业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贴近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力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教师针对本章知识点设计了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等。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八章《力和运动》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的概念,掌握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3.学习并掌握摩擦力、弹力、重力等常见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及作用效果。
4.熟悉并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能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5.学习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掌握速度、加速度的概念,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等,分析力和运动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设计基础性作业,包括力的三要素的理解与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的阐述、摩擦力、弹力、重力等常见力的识别与分析,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练习。此类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
例题:
-描述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力的三要素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解释惯性现象,并说明质量与惯性的关系。
-分析一个足球运动的轨迹,计算在不同时刻足球的速度和加速度。
3.创新性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任务:
-观察并记录一天中遇到的不同力的作用,尝试用物理语言描述这些力的特点。
-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并撰写实验报告。
4.布置小组合作作业,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一个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际问题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
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能够说出力的三要素
5、熟练画出力的示意图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三要素
3、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教学用具:
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讲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
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
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
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
吸引、拉、举等等
1。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2篇)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理解各种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能够运用力学原理分析力学问题;2.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简单问题;3.了解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能够解决光学问题;4.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验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5.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和分类1.2 力的作用和效果1.3 等效力和平衡力1.4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分析2.机械2.1 机械原理和简单机械2.2 杠杆原理和应用2.3 滑轮原理和应用2.4 齿轮原理和应用3.光的传播3.1 光的传播路径和速度3.2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弯折3.3 光的反射和折射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性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3.多媒体演示: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形象直观地呈现物理现象和概念。
四、教学过程1.力和运动1.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力的现象,探究力的概念和分类;1.2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学习力的计算公式;1.3 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等效力和平衡力的概念和作用;1.4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学习运动状态与受力的关系。
2.机械2.1 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和简单机械的分类;2.2 结合实例,让学生学习杠杆原理和应用;2.3 引导学生实验滑轮原理和应用;2.4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齿轮原理和应用。
3.光的传播3.1 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速度,了解光的传播规律;3.2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弯折;3.3 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五、教学评价1.课堂活动评价:参与度、表现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实验评价: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3.课后作业评价:思考性问题的回答是否深入、综合性问题的解答是否合理;4.考试评价: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3年春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评价卷及答案
2023年春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评价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人在游泳时,用手不停地向后划水,人就会向前运动,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______(选填“水”或“手”),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
2.苹果成熟后会从树上掉下来,是因为苹果受到______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质量为200g的苹果受到这个力的大小为______N。
(取g=10N/kg)3.如图所示,用水平力轻轻推动矿泉水瓶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用等大的水平力轻推瓶盖,瓶子翻了。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有关(选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瓶子翻了”,说明力改变了瓶子的______。
4.如图,是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弹簧的原长是______m,若弹簧伸长5cm时,所受弹力的大小是______N。
5.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分度值是______N,所测物重的大小是______N。
该物体的质量是______kg。
(g取10N/kg)6.“蹦极”是一种富有刺激性的勇敢者的运动项目.如图所示,一端系住人的腰部、另一端系于跳台的是一根弹性橡皮绳.当人下落至图中Q点时,橡皮绳刚好被拉直.那么,在人刚越过Q点继续向下运动的一瞬间,橡皮绳对人产生的拉力将_____,人的速度将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可能有力的作用D.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8.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鸟受到的力大B.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C.飞机受到的力大D.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9.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B.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C.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10.太空舱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实施的是()A.用天平测物体质量B.用哑铃锻炼手臂肌肉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D.用弹簧拉力器健身11.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早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 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C.分离后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推力的作用D.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2.如图所示,两匹马各用1200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并使其保持静止,则此时测力计的读数为()A.2400N B.0N C.1200N D.600N13.(多选)踢足球是很多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和脚的踢力B.运动员踢足球时脚会有疼痛感,表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守门员抱住飞向球门的足球,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只要运动员对足球施加大小相同的力,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14.(多选)小杰骑自行车沿斜面向下匀速直线骑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
那么,在物理
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
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或方向发生了变化。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
(6)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7)让学生再举些例子然后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四、力的三要素
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
3、探究: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
验进行论证。
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
越明显。
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
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
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让学生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五、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六、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
新的认识、
(1)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都变
扁了。
(2)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
也感到疼吗?
(3)学生实验: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
你?
(4)看课文第43页图12.4-4,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
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
(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
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
说明推船的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开时连同他坐的船也被推开。
)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
它的作用力。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小结
(五)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一课三练
第二节弹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1)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2、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三)教学准备
橡皮条、钢尺、弹簧、弹簧测力计、钩码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如图12-2-1所示,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
1、制作原理
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三、观察微小物体形变
1、P54中的小实验。
2、高一教材中的平面镜、激光器演示。
(五)小结
(六)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练习册
附:课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