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热统答案第七章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七章、第八章课后题答案.doc

统计学第七章、第八章课后题答案.doc

统计学复习笔记第七章 参数估计一、 思考题1. 解释估计量和估计值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称为估计量。

估计量也是随机变量。

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2. 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1)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

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3)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总体的参数。

3. 怎样理解置信区间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的论述是由区间和置信度两部分组成。

有些新闻媒体报道一些调查结果只给出百分比和误差(即置信区间),并不说明置信度,也不给出被调查的人数,这是不负责的表现。

因为降低置信度可以使置信区间变窄(显得“精确”),有误导读者之嫌。

在公布调查结果时给出被调查人数是负责任的表现。

这样则可以由此推算出置信度(由后面给出的公式),反之亦然。

4. 解释95%的置信区间的含义是什么置信区间95%仅仅描述用来构造该区间上下界的统计量(是随机的)覆盖总体参数的概率。

也就是说,无穷次重复抽样所得到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参数。

不要认为由某一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某一个95%置信区间,就以为该区间以0.95的概率覆盖总体参数。

5. 简述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估计误差的关系。

1.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n 为2. 样本量n 与置信水平1-α、总体方差、估计误差E 之间的关系为其中: 2222α2222)(E z n σα=n z E σα2=▪ 与置信水平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信水平越大,所需要的样本量越大;▪ 与总体方差成正比,总体的差异越大,所要求的样本量也越大;▪ 与与总体方差成正比,样本量与估计误差的平方成反比,即可以接受的估计误差的平方越大,所需的样本量越小。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解:(1)气体在高温热源等温膨胀吸热,故
Q
RT1
ln
V2 V1
8.31 400 ln 0.005 0.001
5.35 103 J
(2) 根据卡诺循环的效率公式可得
1 T2 A净 T1 Q吸
A净
(1
T2 T1
)Q吸
(1
300 ) 5.35 103 400
1.34 103 J
(3)由能量守恒 Q吸 A净 Q放 可得
Pa Va )
1 2 (Pb
Pa ) (Vb
Va )
9.5 102 J
A 100 10.5% Q吸 950
B
C 2 V (L)
62
大学物理上习题册参考解答
10、一定质量理想气体(摩尔热容比为 γ)的某循环过程的 T-V 图如下,其中 CA 为绝
热过程,状态 A(T1,V1)和状态 B(T2,V2)为已知,试问:
RT2
ln
VA VB
R(T1 T2) ln
VA VB
T2 T1 T2
14、一台家用冰箱放在室温为 300K 的房间内,做一盘 2.09105 J 的热量。设冰箱为理想卡诺制冷机。 (1)求做一盘冰块所需要的功;
℃的冰块需从冷冻室取走
(2)若此冰箱能以 2.09102 J / s 的速率取出热量,求冰箱的电功率。
mR mR
60
大学物理上习题册参考解答
6、某理想气体在 P-V 图上等温线与绝热线相交于 A
点(如图所示)。 已知 A 点的压强 P1=2×105Pa,体积 V1=0.5 P ×10-3m3 ,而且 A 点处等温线的斜率与绝热线斜率之比为
0.714,现使气体从 A 点绝热膨胀至 B 点,其体积 V2=1×10-3m3。

统计学课后答案第七八章

统计学课后答案第七八章

调节一个装瓶机使其对每个瓶子的灌装量均值为μ盎司,通过观察这台装瓶机对每个瓶子的灌装量服从标准差 1.0σ=盎司的正态分布。

随机抽取由这台机器灌装的9个瓶子形成一个样本,并测定每个瓶子的灌装量。

试确定样本均值偏离总体均值不超过盎司的概率。

解:总体方差知道的情况下,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2,N n σμ的正态分布,由正态分布,标准化得到标准正态分布:x~()0,1N ,因此,样本均值不超过总体均值的概率P 为:()0.3P x μ-≤=P⎫≤=x P ⎛⎫≤≤=()0.90.9P z -≤≤=2()0.9φ-1,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0.9φ= 因此,()0.3P x μ-≤=在练习题中,我们希望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μ的偏差在盎司之内的概率达到,应当抽取多大的样本解:()0.3P x μ-≤=P⎫≤=x P ⎛⎫≤≤=210.95Φ-≥0.975⇒Φ≥1.96⇒≥42.6828843n n ⇒≥⇒≥1Z ,2Z ,……,6Z 表示从标准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n=6的一个样本,试确定常数b ,使得6210.95i i P Z b =⎛⎫≤= ⎪⎝⎭∑ 解:由于卡方分布是由标准正态分布的平方和构成的: 设Z 1,Z 2,……,Z n 是来自总体N (0,1)的样本,则统计量222212χ=+++n Z Z Z服从自由度为n 的χ2分布,记为χ2~ χ2(n ) 因此,令6221ii Zχ==∑,则()622216ii Zχχ==∑,那么由概率6210.95i i P Z b =⎛⎫≤= ⎪⎝⎭∑,可知:b=()210.956χ-,查概率表得:b=在习题中,假定装瓶机对瓶子的灌装量服从方差21σ=的标准正态分布。

假定我们计划随机抽取10个瓶子组成样本,观测每个瓶子的灌装量,得到10个观测值,用这10个观测值我们可以求出样本方差22211(())1ni i S S Y Y n ==--∑,确定一个合适的范围使得有较大的概率保证S 2落入其中是有用的,试求b 1,b 2,使得212()0.90p b S b ≤≤=解:更加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知识可知,样本统计量:222(1)~(1)n s n χσ--此处,n=10,21σ=,所以统计量22222(1)(101)9~(1)1n s s s n χσ--==-根据卡方分布的可知:()()2212129990.90P b S b P b S b ≤≤=≤≤=又因为:()()()2221221911P n S n ααχχα--≤≤-=-因此:()()()()22221212299919110.90P b S b P n S n ααχχα-≤≤=-≤≤-=-= ()()()()222212122999191P b S b P n S n ααχχ-⇒≤≤=-≤≤- ()()()2220.950.059990.90P S χχ=≤≤=则:()()2210.9520.0599,99b b χχ⇒==()()220.950.051299,99b b χχ⇒==查概率表:()20.959χ=,()20.059χ=,则()20.95199b χ==,()20.05299b χ==从一个标准差为5的总体中采用重复抽样方法抽出一个样本容量为40的样本,样本均值为25。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报告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报告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报告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A.数量关系B.变动关系C.因果关系D.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2.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自变量是随机变量C.都不是随机变量D.因变量是随机变量3.下列现象之间的关系哪一个属于相关关系?A.播种量与粮食收获量之间关系B.圆半径与圆周长之间关系C.圆半径与圆面积之间关系D.单位产品成本与总成本之间关系4.正相关的特点是A.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B.两个变量一增一减C.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一致D.两个变量一减一增5.相关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两个变量之间A.存在着确定的依存关系B.存在着不完全确定的关系C.存在着严重的依存关系D.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6.当自变量变化时, 因变量也相应地随之等量变化,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A.直线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曲线相关关系D.正相关关系7.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都随之下降,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A.正相关关系B.直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8.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都随之增加,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A.直线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曲线相关关系D.正相关关系9.判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最主要方法是A.对现象进行定性分析B.计算相关系数C.编制相关表D.绘制相关图10.相关分析对资料的要求是A.自变量不是随机的,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均不是随机的C.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不是随机的D.两个变量均为随机的11.相关系数A.既适用于直线相关,又适用于曲线相关B.只适用于直线相关C.既不适用于直线相关,又不适用于曲线相关D.只适用于曲线相关12.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A.单相关B.复相关C.不相关D.负相关13.相关系数的取值围是A.-1≤r≤1B.-1≤r≤0C.0≤r≤1D. r=014.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越强,则相关系数A.愈趋近于1B.愈趋近于0C.愈大于1D.愈小于115.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越弱,则相关系数A.愈趋近于1B.愈趋近于0C.愈大于1D.愈小于116.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表明两变量间A.没有相关关系B.有曲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越强D.负相关关系越弱17.当相关系数r=0时,A.现象之间完全无关B.相关程度较小B.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D.无直线相关关系18.假设产品产量与产品单位成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则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A.高度相关B.中度相关C.低度相关D.显著相关19.从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看可分为A.正相关与负相关B.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C.单相关与复相关D.完全相关和无相关20.从变量之间相关的表现形式看可分为A.正相关与负相关B.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C.单相关与复相关D.完全相关和无相关21.物价上涨,销售量下降,则物价与销售量之间属于A.无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无法判断22.配合回归直线最合理的方法是A.随手画线法B.半数平均法C.最小平方法D.指数平滑法23.在回归直线方程y=a+bx中b表示A.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B.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C.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D.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 x的平均增加量24.计算估计标准误差的依据是A.因变量的数列B.因变量的总变差C.因变量的回归变差D.因变量的剩余变差25.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相关关系程度的指标C.回归直线的代表性指标D.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26.在回归分析中,要求对应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不是对等关系C.是对等关系D.都不是随机变量27.年劳动生产率(千元)和工人工资(元)之间存在回归方程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一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A.增加70元B.减少70元C.增加80元D.减少80元28.设某种产品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6000元,则总生产成本对产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A.y=6+0.24xB.y=6000+24xC.y=24000+6xD.y=24+6000x29.用来反映因变量估计值代表性高低的指标称作A.相关系数B.回归参数C.剩余变差D.估计标准误差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现象之间属于相关关系的有A.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B.农作物收获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C.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D.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E.年龄与血压之间的关系2.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是A.相关系数有正负号B.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C.只有一个相关系数D.因变量是随机变量E.两个变量均是随机变量3.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分为A.正相关B.负相关C.直线相关D.曲线相关E.单相关和复相关4.如果变量x与y之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则A.相关系数r=0B.相关系数r=1C.估计标准误差等于0D.估计标准误差等于1E.回归系数b=05.设单位产品成本(元)对产量(件)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85-5.6x,则A.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B.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C.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增加5.6元D.产量为1千件时,单位成本为79.4元E.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5.6元6.根据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划分,可分为A.不相关B.完全相关C.不完全相关D.线性相关E.非线性相关7.判断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A.对现象作定性分析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估计标准误差8.当现象之间完全相关的,相关系数为A.0B.-1C.1D.0.5E.-0.59.相关系数r =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A.可能完全不相关B.可能是曲线相关C.肯定不线性相关D.肯定不曲线相关E.高度曲线相关10.下列现象属于正相关的有A.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愈多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C.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减少而减少D.生产单位产品耗用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工人劳动生产率越高,则创造的产值就越多11.直线回归分析的特点有A.存在两个回归方程B.回归系数有正负值C.两个变量不对等关系D.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E.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相互计算12.直线回归方程中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都是给定的变量C.必须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D.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给定变量E.一个是自变量,另一个是因变量13.从现象间相互关系的方向划分,相关关系可以分为A.直线相关B.曲线相关C.正相关D.负相关E.单相关14.估计标准误差是A.说明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说明回归直线代表性指标C.因变量估计值可靠程度指标D.指标值愈小,表明估计值愈可靠E.指标值愈大,表明估计值愈可靠15.下列公式哪些是计算相关系数的公式16.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的回归直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y-y c )=最小值B.∑(y-y c )=0C.∑(y-y c )2=最小值D.∑(y-y c )2=0E.∑(y-y c )2=最大值17.方程y c =a+bx222222)()(.)()())((...))((.y y n x x n y x xy n r E y y x x y y x x r D L L L r C L L L r B n y y x x r A xx xy xy yy xx xy yx ∑-∑?∑-∑∑?∑-∑=-∑?-∑--∑===--∑=σσA.这是一个直线回归方程B.这是一个以X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C.其中a是估计的初始值D.其中b是回归系数E.y c是估计值18.直线回归方程y c=a+bx中的回归系数bA.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B.不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C.能说明两变量间的变动方向D.其数值大小不受计量单位的影响E. 其数值大小受计量单位的影响19.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存在以下关系A.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B.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C.回归系数等于零则相关系数等于零D.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E.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20.配合直线回归方程的目的是为了A.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B.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C.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D.两个变量相互推算E.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21.若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系数r=1,则A.观察值和理论值的离差不存在B.y的所有理论值同它的平均值一致C.x和y是函数关系D.x与y不相关E.x与y是完全正相关22.直线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的区别在于A.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而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B.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而相关分析中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而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D.相关分析中的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而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不是对等关系E.相关分析中根据两个变量只能计算出一个相关系数;而回归分析中根据两个变量只能计算出一个回归系数三、填空题1.研究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称作相关分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7章课后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7章课后答案

第七吐高校学生的学列动机1-什么是妙机?什久足学习动机?动机:推功个休从M果种ifidjffl内在冷因。

学月功机:J4是分推功个体学习活功的内fr. UffA心理状念.2.学习动机足如何分爻的?从九谅的角加1分为:生理性动給和社会性功机从对象的杵烦可分为:物航件动机和梢紳性动机从彫响范出皿待皴作用的时何可分为:近横性动机和远戟性功机从对动机内殍的杆度可分划儿&.识动机和V』ft识劝机从功机任活动中的地代•与作用大小分为:I詁件动机利轴助件功机.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杲的关系怎样?学列功机足WI嘿响学月存为. 畏忌学AI效采的•个®eiMiK • (H却不是决定学月活功的喙W札住学习中•滋发学习型机曲然敢要. 但攻涉并种I:客观条件以提阿学习行为VlliilOtXrJt 的.4 •成就动机理论的I浚代犊人:显:脏?成就动机詳论的」戈观点走什么?牛敦学中应伽何利用该理论濒发学生的动机?戚就动机丹论的I兰代稅人物足腐特金住fS"机列论的主姿观点;该即论认为个怡“投入成就恰敢时会产生两种心用如向,即追求诫功的动机和逋免失败的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W超免失败的动扔茄定金任务41度中答闲砒的悄况卜说强.如遊免失妝的动机强的人•忱向J逸择中等雄反的任齐.囚为中簧唯友的任务吒存在着成功的可陡杵•也存冷?:足紿的挑皿杵•能満足英成飲动机•反Z •成功的型机躬的人. 则惻向「込择址秤骆戒诫幣堆的1: fi .成功肿刮机帰的人.对厂和学习專當税楼•对申业険料神• 全力以赴.希望成功.激发学牛的动机主要有以卜儿个模式:悄蛾激发模式:甜聃点徹足刃滋潜能•追求n杯.日険Bi好模式:冷坐成功和憲怕決敵的才拆冲突•5、強化创机理论的上亞规心芒什么?在真学中应如他刊用该却论激发学牛.的功机?强化动机寿论的上妥观力::认为人炎的•切行为裕定有剌戯一仄应恂成的.,饱们认为在剌股和反屁之何不存任任何中MilK或中介变显•灿然不存4任何中河过住或中介变几fli;也汛不叮像到中何过用或中介变试巾夫#找行为的动力. 只能到行为的外祁去訐找.吋从以卜儿万血演发学牛的学月天超:••加像学习口的数育•启发学生学习的A«tt:.捉仪戒功机会,吊强学生学习的白伯心\利用学习燃鴉的反愎作用.豈化学习动机四、适当的开廉竞您活动氐创i-2pj»w % ••澈发学牛学习哭业和求知St6、归因理论的代茨人物何哪,啟?理论的蕊木境点圧什么?如何创导学生作出枳极页疋錨的旧凶?0」因理论的代龙人物台解德、罗舒.书纳三维反六囚素归囚理论的基本境贞:1.徒力.lUMf 1 C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足會牲任:2 •勢力.个人反省怡时在工作过秤咿曾否尽力而为:3、Xir««•先个人经附判定该项丄ftu-jw难程lih4、运r •个人口认为此次各种成败足倂勺运r仆光:5、0 •心狀况.工件过謀申个人与时豺体及心侪狀况足否彬晌丄作成也6>具他.个人n觉此次诚败代#;中•除丄述五顶外.尚勺何兀他*关人」耶的彬响因JR (❻别人帘助虫评分不公答).以I:八顶因球作为•般人対成畋,因的能杆或类加出纳按齐因索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麼NJ如1.因素來涼:悟当爭人口认影禺其成败因素的來浊•足以个人条件(内揑).拘或來自外住坏境(外控)。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学第7章习题答案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学第7章习题答案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学第7章习题答案7-10 Hot engine oil flows over a flat plate. The total drag force and the rate of heat transfer per unitwidth of the plate are to be determined.Assumptions 1 Steady operating conditions exist. 2 The 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is cr Re = 5x 105. 3Radiation effects are negligible.Properties The properties of engine oil at the film temperature of (s T + ∞T )/2 = (80+30)/2 =55°C = 328 K are (Table A-10)ρ=8673/m kg υ=123×10-6s m /2k = 0.141 W/m.°C Pr =1505Analysis Noting that L = 6 m, the Reynolds number at the end of the plate is5261046.1/10123)6)(/3(Re ×=×==?∞sm m s m LV L υ which is less than the 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Thus we have laminar flow over the entire plate. Theaverag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drag force per unit width are determined fromf C = 1.328 5.0Re ?L = 1.328(1.46 x 510)5.0 = 0.00347D F = N s m m kg m V A C f 3.812)/3)(/867()16)(00347.0(22322=×=∞ρ Similarly, the average Nusselt number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re determined using the laminar flow relations for a flat plate,2908)1505()1046.1(664.0Pr Re 664.0315.05315.0=×===L k hl Nu C m W mC m W Nu l k hD D ?=?==2/3.68)2908(6/141.0 The rate of heat transfer is then determined from Newton's law of cooling to be 2020()(68.3W/m C)(61m )(8030)20.5kW s Q hA T T C ∞=?=?×?= 7-12 The top surface of the passenger car of a train in motion is absorbing solar radiation. Theequilibrium temperature of the top surface is to be determined.Assumptions l Steady operating conditions exist. 2 The 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 is Re cr = 5x 105. 3Radiation heat exchange with the surroundings is negligible.4 Air is an ideal gas with constantproperties.Properties The properties of air at 30°C ?300 K ar e (Table A-11)k =0.0261 W/m ?°C ν=1.57x10-5 m 2 /s Pr = 0.712Analysis The rate of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from the top surface of the car to the air must be equal tothe solar radiation absorbed by the same surface in order to reach steady operation conditions. TheReynolds number is[]652701000/3600/(8)Re 9.9101.5710/L m s m V L m sν∞?×===×× which is greater than the 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Thus we have combined laminar and turbulent flow.Using the proper relation for Nusselt number, the 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the heat transferrate are determined to be270,12)712.0](871)109.9(037.0[Pr )871Re 037.0(318.063/18.0=?×=?==L khl Nu C m W m C m W Nu L k hD ?=?==2./40)270,12(8/0261.0The equilibrium temperature of the top surface is then determined by taking convection and radiationheat fluxes to be equal to each otherC C m w m w C h q T T T T h q q conv s s conv radD D D 35/40/20030)(22=?+=+=→?==?∞∞??7-14 A steam pipe is exposed to windy air. The rate of heat loss from the steam is to be determined.Assumptions 1 Steady operating conditions exist. 2 Radiation effects are negligible. 3 Air is an idealgas with constant properties.Properties The properties of air at 1 atm and the film temperature of (∞+T T s )/2= (90+7)/2 =48.5°C = 321.5 K are (Table A-11)k =0.0275 W/m.°C ν=1.77x10-5 m 2 /s Pr = 0.710Analysis The Reynolds number is52[(50/)(1000/)/(3600/)](0.08)Re 62,7741.7710/V Dkm h m km s h m m sν∞?===× The Nusselt number corresponding to this Reynolds number is determined to be54854132315.0]28200Re (1[]Pr)/4.0(1[Pr Re 62.03.0+++==k hD Nu 54854132315.0])28200775,62(1[])710.0/4.0(1[)710.0()775,62(62.03.0+++==265.6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the heat transfer rate becomec m W m c m W Nu Dk h D D ?=?==/3.91)6.265(08.0/0275.0 2251.0)1)(08.0(m m m DL A ===ππW C m c m W T T hA Q s conv1902)790)(251.0)(/3.91()(2=??=?=∞?D D (per m length) 7-16 Air is to be preheated before entering a furnace by hot water. Determine the rate of heattransfer per unit length of the tubes.Assumptions 1 Steady operating conditions exist. 2 Radiation effects is negligible. 3 The air is anideal gas.Properties The properties of fluid at the temperature of 15°C are (Table A-9)ρ= 1.225 kg/m 3 k = 0.02476C m W D/ 51.4710/kg m s ν?=×? C P =1007J/K g·℃ Pr = 0.7323The surface temperature T s =90℃,P rs =0.7132Analysis The velocity of fluid and the Reynolds number are s m s m D S V S V T T /55.61.25/8.35max =?×=?=?256.55 2.110Re 9,3571.4710m hV D ν??××===× which is greater than 1000 and Nu=8<16 (Table 7-2,7-3)7.74)7132.0/7323.0(7323.0935727.097.0)Pr (Pr/Pr Re 27.097.097.036.063.036.063.0=××××=×==s N Nu UD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sC m W mC m W NuD k h h o o ?=?==2/5.88)7.74(021.0/02476.0 m DL N As22.4==π s kg L vNS m T /862.1.==ρThe exit temperature isCe eTi Ts Ts Te p c m h As °××=???=???=8.28)1590(90)()1007862.1/()5.8822.4()/()(.The rate of heat transfer is wTi Te m c Q p 25300)158.28(862.11007)(..=?××=??=7-19 Water is to be heated in a tube equipped with an electric resistance heater on its surface. Thepower rating of the heater and the inner surface temperature are to be determined.Assumptions 1 Steady flow conditions exist. 2 The surface heat flux is uniform. 3 The inner surfacesof the tube are smooth.Properties The properties of water a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80+12) 12 = 46 °C ~ 45°C are (TableA-9)ρ= 992.1 kg/m 3 k = 0.631C m W D ?/ 62/0.65810/m s νμρ?==×C kg J C pD ?=/4179 Pr = 4.32Analysis The power rating of the resistance heater is33(992.1/)(0.008/min)7.937/min 0.132/m V kg m m kg kg s ρ?==== W C C Kg J s kg T T Cp m Q i e 37510)1280)(/4179)(/132.0()(=??=?=??D DThe velocity of water and the Reynolds number ares m m s m A V V c m /4244.04/)02.0(/)60/108(233=×==??π 62(0.4244/)(0.02)Re 12,8900.65810/m hV D m s m m sν?===× which is greater than 4000. Therefore, the flow is turbulent and the entry lengths in this case are roughly m m D L L h l h 2.0)02.0(1010==≈≈which is much shorter than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duct. Therefore, we can assume fully developedturbulent flow in the entire duct, and determine the Nusselt number from2.80)32.4()890,12(023.0Pr Re 023.04.08.03.08.0====khD Nu h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sC m W mC m W NuD k h h D D ?=?==2/2530)2.80(02.0/631.0 Then the inner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pipe at the exit becomes)(,e e s T T hA Q ?=?C T m m C m W W sD D )80)](7)(02.0()[/2530(510,372??=πC T e sD 7.113,=7-20 Flow of hot air through uninsulated square ducts of a heating system in the attic is considered.The exit temperature and the rate of heat loss are to be determined.Assumptions 1 Steady operating conditions exist. 2 The inner surfaces of the duct are smooth. 3 Airis an ideal gas with constant properties. 4 The pressure of air is 1 atm.Properties We assume the bulk mean temperature for air to be 350 K since the mean temperature ofair at the inlet will drop somewhat as a result of heat loss through the duct whose surface is at a lowertemperature. The properties of air at 1 atm and this temperature are (Table A-1 I )ρ= 1.009 kg/m 3 k = 0.0297C m W D ?/ 522.0610/m s ν?=×C kg J C pD ?=/1008 Pr = 0.706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 length that is the hydraulic diameter, the mean velocity of air, and theReynolds number are,m a aa P A D c h 15.04442==== s m m s m A V V c m /4244.04/)02.0(/)60/108(233=×==??π 62(0.4244/)(0.02)Re 12,8900.65810/m hV D m s m m sν?===× which is greater than 4000. Therefore, the flow is turbulent and the entry lengths in this case are roughl y m m D L L h l h 5.1)15.0(1010==≈≈which is much shorter than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duct. Therefore, we can assume fully developedturbulent flow in the entire duct, and determine the Nusselt number from84)706.0()362,32(023.0Pr Re 023.04.08.03.08.0====khD Nu h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sC m W mC m W NuD k h h D D ?=?==2/6.16)84(15.0/0297.0 Next we determine the exit temperature of air,26)10)(15.0(44m m m al A ======s kg m m kg V m /1009.0min)/10.0)(/009.1(33ρ(16.6)(6)/()(0.1009)(1008)()70(7085)75.7p hA mC e s s i T T T T e e C =??=??=DThen the logarithmic mea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the rate of heat loss from the air becomesC T T T T T T T i s e s i eD 5.985706.7570ln(856.75)ln(ln ===Δ 22ln(16.6/)(6)(9.5)941Q hA T W m C m C W ?=Δ=?=D DNote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airdrops by almost 10°C as it flows in the duct as a result of heat loss.。

《统计学概论》第七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七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七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抽样推断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2.抽样推断的特点是什么?3.为什么抽样调查要遵循随机原则?4.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各有什么特点?5.为什么区间估计比点估计优越?6.样本平均误差的定义就是什么?它存有什么关键意义?7.影响样本平均误差的因素存有哪些?8.优良估计量的衡量标准存有哪些?9置信区间、置信度、概率度之间的关系怎样?10.区间估计的原理是什么?11.为什么说道在n紧固的情况下参数区间估算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就是此消彼长的?12.怎样同时提升区间估算的精确度和可靠性?13.影响样本音速误差的因素存有哪些?14.怎样正确理解样本音速误差的概念?15.确认样本容量的因素存有哪些?16.样本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什么?17.怎样认知类型样本的原理和意义?18.等距样本的原理和意义就是什么?19.整群抽样的原理以及与类型抽样的区别是什么?二、单项选择题1.以()为基础理论的统计调查方法就是抽样调查法。

a.高等代数b.微分几何c.概率论d.博弈论2.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相同之处为()。

a.均遵守随机原则b.以部分推断总体c.误差均可估计d.误差均可控制3.抽样推断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是()。

a.大量性原则b.随机原则c.可比性原则d.总体性原则4.既可进行点估计又可进行区间估计的是()。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普查d.抽样调查5.误差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的是()。

a.抽样调查b.普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6.()可以对于某种总体的假设展开检验。

a.回归分析法b.抽样推断法c.综合指数法d.加权平均法7.以下正确的是()。

a.总体指标与样本指标均为随机变量b.总体指标与样本指标均为常数c.总体指标是常数而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d.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而样本指标是常数8.总体属性变量平均数恰等于()。

a.1-pb.pc.p(1-p)d.p(1?p)9.总体属性变量的方差等于()。

【精品】化工原理第7章课后习题答案.doc

【精品】化工原理第7章课后习题答案.doc

解:(x, y — mol第六章习题1)1) 苯酚(C 6H 5OH) (A)和对甲酚(Ct 此(CHQ OH) (B)的饱和蒸汽压数据为:P=75mmHg “t—x —y”2)承第1题,利用各组数据,计算①在x=0至x=l 范围内各点的相对挥发度a”取各a :的算术平均值a,算出a 对a 】的最大相对误斧。

②以平均a 作为常数代入平衡方程式算出各点的“y—关系,算出由此法得 出各组刃值的最大相对误斧。

D 0P _ P B 6 o - P A ~P B op A X A 儿=十"丝= 1.318最大误差= 1.318-1.299L299 =1.46%60-48.92 68.81-48.92 =0.5576&81x0.55760=0.639a x.y.= ---------------------'1 + ( or -1) x.Q按1.318计,结果如下:3)已知乙苯(A)与苯乙烯(B)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可按下式算得: In 卩:=16.0195-3279.47/(7-59.95)In 加=16.0193-3328.57/(7-63.72)式中P°的单位是mmHg, T的单位是K。

问:总压为60mmHg (绝压)吋,A与B的沸点各为多少。

C ?在上述总压和65°C 吋,该物系可视为理想物系。

此物系的平衡汽、液相浓度各为多少摩尔分率?解:1)令= p,算得的/为A的沸点厶"60 = 16.0195 — 3279.47/( T — 59.95):.T A =334.95^ =61.8° CS B = p,算得的/为B的沸点Ln60 = 16.0193-3328.57/(7- 63.72).•.T B=342.85^=69.7°C2) p = 6QmmHg, t = 65°C = 33&15KLnp°A = 16.0195 — 3279.47 / (338.15 — 59.95)p°A = 68.81mmHgLnp°B = 16.0193 - 3328.57/(338.15-63.72) p°B = 4&92mmHg760-595.3 1436.7 —595.3 -0.19571436.7x0.1957760=0.374)苯(A)和甲苯(B)混合液可作为理想溶液,其各纯组分的蒸汽压计算式为log ^ = 6.906-1211/(/+220.8)log 巩=6.955-1345/0+219.5)式中P。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河南电大-贾天骐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河南电大-贾天骐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河南电大贾天骐一.判断题部分题目1:负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与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是下降的。

()答案:×题目2: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变量完全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

()答案:√题目3: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答案:×题目4: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答案:×题目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6:根据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不能判断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7: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8:在任何相关条件下,都可以用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9: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答案:√题目10: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答案:×题目11: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答案:√题目12:估计标准误是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高。

()答案×二.单项选择题部分题目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A.相关关系B.函数关系C.回归关系D.随机关系答案:B题目2: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答案:A题目3: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A.都是随机的B.都不是随机变量C.因变量是随机变量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答案:A题目4: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统计学课后答案第七八章汇总

统计学课后答案第七八章汇总

6.1 调理一个装瓶机使其对每个瓶子的灌装量均值为盎司,经过察看这台装瓶机对每个瓶子的灌装量听从标准差 1.0 盎司的正态散布。

随机抽取由这台机器灌装的9 个瓶子形成一个样本,并测定每个瓶子的灌装量。

试确立样本均值偏离整体均值不超出0.3 盎司的概率。

解:整体方差知道的状况下,均值的抽样散布听从N , 2的正态散布,由正态散布,n标准化获得标准正态散布:z= x~ N 0,1 ,所以,样本均值不超出整体均值的概率P n为:P x 0.3 =P x 0.3= P0.3 x 0.3n n 1 9 n 1 9= P 0.9 z 0.9 =2 0.9 -1,查标准正态散布表得0.9 =0.8159所以, P x 0.3 =0.63186.2 在练习题 6.1 中,我们希望样本均值与整体均值的偏差在 0.3 盎司以内的概率达到0.95,应该抽取多大的样本?解: P xx 0.3= P0.3 x 0.30.3 =Pn n 1 n n 1 n= 2 (0.3 n) 1 0.95 (0.3 n) 0.9750.3 n 1.96 n 42.68288 n 436.3 Z1,Z2 ,,Z6表示从标准正态整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n=6 的一个样本,试确立常数b,使得6P Z i2b0.95i 1解:因为卡方散布是由标准正态散布的平方和构成的:设 Z1, Z2,,Z n是来自整体N(0,1)的样本,则统计量2 Z12 Z 22 Z n2听从自由度为2 2~ 2n 的χ散布,记为χχ( n)6 6 62所以,令2Z i2,则 2 Z i2 2 6 ,那么由概率 P Z i b0.95 ,可知:i 1 i 1 i 120.95 6 ,查概率表得: b=12.59b= 1121 6.4 在习题 6.1 中,假定装瓶机对瓶子的灌装量听从方差 的标准正态散布。

假定我们计划随机抽取 10 个瓶子构成样本,观察每个瓶子的灌装量,获得 10 个观察值,用这1n10 个观察值我们能够求出样本方差S 2 (S 2(Y i Y )2 ) ,确立一个适合的范围使得有n 1 i 1较大的概率保证 S 2落入此中是实用的,试求 b 1, b 2 ,使得p(b 1 S 2 b 2 ) 0.90解:更为样本方差的抽样散布知识可知,样本统计量:(n 1s)22(n 1 ) 2~此处, n=10,21 ,所以统计量(n 1)s 2(10 1)s 22~ 2(n 1)21 9s依据卡方散布的可知:P b 1 S 2 b 2P 9b 1 9S 29b 20.90又因为:2n122 n11P 1 29S2所以:P 9b 129b 2P2n 19S 22n1 10.909S122P 9b 12P222n 19S 9b 2 12 n 1 9S2P2922 9 0.900.959S0.05则:222 9299b 19b 10.95, b 20.050.959 ,9b 2 0.0599查概率表: 2 9 =3.325 ,2 9 =19.919 ,则0.950.052 92 90.95=0.369, b 20.05=1.88b 19927.1 从一个标准差为 5 的整体中采纳重复抽样方法抽出一个样本容量为40 的样本,样本均值为 25。

热力学统计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热力学统计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热⼒学统计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玻⽿兹曼统计222 Un y n z ,( n x ,n y ,n z 0, 1, 2,)有 P3 V上述结论对于玻尔兹曼分布,玻⾊分布和费⽶分布都成⽴。

证明:处在边长为L 的⽴⽅体中,⾮相对论粒⼦的能量本征值为个量⼦数。

7. 2根据公式Pa iiL证明,对于极端相对论粒⼦V2 2 22 12n z ,n x ,n y ,n z0, 1, 2,有 P1 Ucp cn x n y3VL上述结论对于玻尔兹曼分布,玻⾊分布和费⽶分布都成⽴。

证明:处在边长为 L 的⽴⽅体中,极端相对论粒⼦的能量本征值为2 2 2 2 12n x ,n y ,n zCL "x⼭n x ,n y ,n z 0, 1, 2, -------(1)为书写简便,我们将上式简记为aV ----------------- -——(2)其中V=L 3是系统的体积,常量 a2 2 22 c n xn yn z‘2 ,并以单⼀指标 i 代表 n x ,n y ,n z 个量⼦数。

7. 1试根据公式a i—证明,对于⾮相对论粒⼦VP 2 1 2m 2m2 nx2 2P 21 2n x ,n y ,n z2m 2m L2 nx2 2n y n z ( n x ,n y ,n z 0, 1, 2,) (1)为书写简便,我们将上式简记为aV(2)其中V=L 3是系统的体积,常量(2 )2 2n x 2myn ;,并以单⼀指标I 代表 n x ,n y ,n z由(2)式可得」-aV 353(3)代⼊压强公式,a i2 3Va i2U 3 V(4)式中Ui上述证明未涉及分布的具体表达式,都成⽴。

注:(4 )式只适⽤于粒⼦仅有平移运动的情形。

如果粒⼦还有其他的⾃由度,式( U 仅指平动内能。

a i i是系统的内能。

因此上述结论对于玻尔兹曼分布,玻⾊分布和费⽶分布4)中的由(2)式可得L1aV 43 V31 I 3 V -------- (3)代⼊压强公式,有Pa I -IV1 a I I3V I1 U (4 )- (4⼃式中Ua , II 是系统的内能。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七章部分习题讲解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七章部分习题讲解

习题解答解:(1)根据电子气体0T K =费米能级的定义式(7.44)求得022/3233422819313()28(6.62610)3 2.610/1.61029.111083.2F h N E m VeVππ---=⨯⎛⎫=⨯⨯⨯ ⎪⨯⨯⎝⎭=温度为室温时, Na 的费米能级的近似值由式(7.55)有00221()12F F F kT E E E π⎡⎤=-⎢⎥⎢⎥⎣⎦0022321925F 3.14 1.38103001()12 3.2 1.6103.14 6.5103.2112E 3.2F F E E eV---⎡⎤⨯⨯=-⎢⎥⨯⨯⎣⎦⎡⎤⨯⨯=⨯-⎢⎥⎣⎦≈= (2) 取1mol 的电子,此时电子比热近似值由(7.57)式有002222319221.381103002 3.2 1.6100.040.33/*v F F kT kT C Nk R E E R R J K molπππ--⎛⎫⎛⎫== ⎪ ⎪⎪ ⎪⎝⎭⎝⎭⎛⎫⨯⨯=⨯ ⎪⨯⨯⎝⎭≈=解:(1) 单位时间内碰到单位面积的器壁上的电子数,由式(6.87)为(在这儿:v 为电子的平均速率)14nv Γ= (此式适用于一切理想气体)由式(6.20)并考虑到电子的简并度,则在体积V 内,动量绝对值在p 到p dp +范围内电子的状态数为2342V p dp hπ⨯又考虑到绝对零度下电子气体中电子动量的分布为10F F p p f p p f ≤=⎧⎨>=⎩其中F p 为费米动量,也即绝对零度时电子的动量,这样电子的平均动量为330238384FFp Fp V p dph p p V p dph ππ==⎰⎰所以电子的平均速率为34Fp p v m m ==(习题7.5)由式(7.45),费米动量有1/3131382F N N p h h V V ππ⎛⎫⎛⎫== ⎪ ⎪⎝⎭⎝⎭ 所以1/311334432N h N N nv v V m V V π⎛⎫Γ=== ⎪⎝⎭(2) 由内能的热力学微分方程有dU SdT pdV =-由上式可得,在温度不变时,则有T U p V ∂⎛⎫=- ⎪∂⎝⎭由式(7.46)有022/3333()5528F h N U NE N m Vπ==223358T U h N N P V m V V π∂⎛⎫⎛⎫=-= ⎪ ⎪∂⎝⎭⎝⎭解:由式(6.20)并考虑到电子的简并度,在体积V 内,动量绝对值在p 到p dp +范围内,自由粒子的可能的状态数为(参考上题)2342V p dp h π⨯考虑到在相对论下,有E cp =,这样结合上式可得在体积V 内,在E 到E dE +能量范围内量子态数为2342()V E dE hc π⨯ 又考虑到绝对零度下电子气体的分布为0010E f E f μμ≤=⎧⎨>=⎩费米能级0μ由下式决定2308()V E dE N hc μπ=⎰即可得到在绝对零度下相对论理想气体的费米能级为013038F N E hc V μπ⎛⎫== ⎪⎝⎭在绝对零度下相对论理想气体的内能也即总能量为0333834F V U E dE NE h cμπ==⎰解:(1)如果粒子可分辨,令其分别为a 和b 则有()a b aba babE E E E E E E E Z eeeβββ-+--==∑∑∑()2223411232EE E E E E eee e e e ββββββ------=++=++++(2)如果粒子不可分辨,但不受Pauling 原理限制,{}2340,1,2212i iii i i in E E E E En n n Z ee e e e βββββ-----==∑==++++∑∑(对于Bose 分布,粒子数占据能级的可能性有六种(0,0),(0,1),(0,2),(1,1),(1,2),(2,2) )(3)粒子不可分辨且服从Pauling 原理{}230,12i iii i i in E EEEn n n Z eeeeββββ----==∑==++∑∑(对于Fermi 分布,粒子数占据能级的可能性有三种(0,1),(0,2), (1,2))解:在单位体积中其动量在,,p p dp d d θθθϕϕϕ→+→+→+间隔的状态数为231()sin d p p dp d d h θθϕΩ=其中 p m v =,所以323()sin m d p v dv d d h θθϕΩ=当0T K =时3203()sin ,m dN v v dv d d v v hθθϕ=<0()0,dN v v v =>其中,0v =,所以()x x v v dN v =⎰323sin cos sin m v v dv d d hθϕθθϕ=⎰⎰⎰ 0=注:20cos 0d πϕϕ=⎰22201()/()5x x v v dN v dN v v ==⎰⎰解:(1)首先判别该电子气服从哪种统计由第132页式(6.73)可知eα=326212 1.25101mKT n h π⎛⎫≅⨯ ⎪⎝⎭则由第150页式(7.12)和(7.14)可得,当非简并性条件满足时,Bose 分布和Fermi 分布过渡到Boltzmann 分布。

高教热统答案第七章

高教热统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习题7.1根据公式∑∂∂-=ll lVa P ε证明,对于非相对论粒子:)()2(21222222z y x n n n Lmmps ++==π,z y x n n n ,,=0,±1,±2,…有VU p 32=,上述结论对玻耳兹曼分布、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都成立。

证:∑∂∂-=ll lVa Pε=⎥⎦⎤⎢⎣⎡++∂∂-∑)()2(212222z y x lln n n L m Va π=⎥⎦⎤⎢⎣⎡++∂∂-∑)()2(222223z y x lln n n L m L Va π 其中 Va u ll ε∑=;V ~3L⇒=p ⎥⎥⎦⎤⎢⎢⎣⎡++∂∂-∑)()2(21222232zyxlln n n V mVaπ(对同一l ,222z y x n n n ++)=m a ll21∑-2)2( π)(222z y x n n n ++)32(35--V=ma ll21∑-22222)()2(Ln n n z y x ++ π)32(3532--V V =VU 32习题7.2试根据公式∑∂∂-=ll lVa P ε证明,对于极端相对论粒子:21222)(2z y x n n n Lccp ++== πε,z y x n n n ,,=0,±1,±2,…有VU p 31=,上述结论对玻耳兹曼分布、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都成立。

证: ∑∂∂-=ll lVa P ε;对极端相对论粒子 21222)(2z y x n n n Lc cp ++== πε 类似得 31212)()2(-∑∂∂-=∑Vn Va P i llπ=VU VV a ll l 31)31(3431-=---∑ε习题7.3当选择不同的能量零点时,粒子第l 个能级的能量可以取为l l *εε或,以∆表示二者之差=∆l l εε-*。

试证明相应的配分函数存在以下关系11Z e Z ∆-*=β,并讨论由配分函数Z 1和Z *1求得的热力学函数有何差别。

统计基础课件习题的答案第七章-文档资料

统计基础课件习题的答案第七章-文档资料
ˆ )2 ( y y S xy n2
S yx
y
2
a y b xy nm
估计标准误差越小,估计值的代表性越强, 用回归方程估计或预测的结果越准确。
可线性化的曲线回归
1.指数曲线模型
ˆ abx y
转化为直线回归模型
ˆ A Bx Y
2.幂函数曲线模型
ˆ ax b y
3.根据相关的方向划分,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正相关是指当自变量的值增加或减少时,因变量 的值也随之增加或减少。 负相关是指当自变量的值增加或减少时,因变量 的值反而减少或增加。
4.根据自变量的多少划分,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单相关又称一元相关,自变量的个数只有一个。 复相关又称多元相关,自变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四、相关关系的判断
1.定性分析。在进行相关分析之前,首先对客观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关系,以及有何种相关关系做出判断,这是定性分析。 2.简单相关表和相关图。相关表是将总体中各单位的原始资料或整理资 料不经任何分组,只将一个变量的变量值按由小到大顺序列表排列, 另一个变量值与其一一对应,并按相应的变量值顺序排列形成的统计 表。 相关图也叫散点图或相关点图,相关图上的横座标代表自变量x, 纵座标代表因变量y。把观察所得的有关资料,依次以相关点标在图上 ,从相关点在图象上的分布及趋势,可以掌握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 状况。 3.分组相关表。是把原始的相关资料加以分组,排列在一张表格上,用 以观察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表格。依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单变量分组 相关表和双变量分组相关表两种。单变量分组相关表是按一个变量进 行分组,求出各组内另一个变量的次数和取值的平均数,列表表示变 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双变量分组相关表是对自变量和因变量都进行分 组而编制的相关表。

热统第七章总结

热统第七章总结

热力学第七章总结
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热运动的学科,主要研究热运动的规律和热力学系统的熵增原理。

在热力学第七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和热力学系统的熵增原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热量不能从无到有,只能从高温流向低温,即热量总是从高温度流向低温度。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指出,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即低温物体的热量不可能自动流向高温物体。

这一定律被称为“熵增定律”,它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基础。

热力学第三定律则指出,热量和功之间是相互转化的,且这种转化是无限制的。

也就是说,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但功却只能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这一定律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热力学系统中,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

熵增原理表明,热力学系统的熵总是不断增加的,而不会减少。

熵的增加可以看作是热力学系统逐渐趋向混乱、无序的状态。

热力学第七章的内容难度较大,需要深入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解概念和定律的应用,而不仅仅是记忆公式。

只有深入理解热力学的原理和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其他分支,并为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大学物理答案 7.第七章

大学物理答案 7.第七章

第七章 热学基础思考题7-1 如设单位摩尔气体的尺度约为10-1m 量级,一个气体分子约为10-9m 量级。

试估算宏观气体系统是由多大数量级的微观粒子组成的。

7-2 在一定条件下,较重的原子核可视为由质子、中子等组成的热学系统。

试说明这李的“宏观系统”和“微观系统”分别是谁?7-3 无规则热运动首先由生物学家布朗在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细小花粉颗粒运动时候发现。

有人说,热运动就是指划分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说法正确吗?进一步的,若将水加热,花粉颗粒运动更加剧烈,这又说明了什么道理。

7-4 讨论热力学第零定律在温度概念引进中的必要性。

7-5 若一个物体的某种状态量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例,该状态属于广延量;若状态量与物质量没有关系,则属于强度量。

试分析理想气体的三个状态量谁属于广延量,谁又属于强度量。

习题7-6 有一氧气瓶,其容积为32L ,压强为130个标准大气压(记为atm )。

当压强降到10大气压时,就应重新装气体。

某工厂若平均每天用1atm 下的氧气400L ,试问,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瓶氧气能用多少天?解:设温度为T ,出厂氧气质量为M1,最后质量为M2,每天用氧气质量M ’,故有:7-7 测定气体摩尔质量的一种方法是:容积为V 的容器内装满被测的气体,测出其压强为P1,温度为T ,并称容器连同气体的质量为M1;然后放出一部分气体,使压强降到P2,温度仍不变,再称出容器连同气体的质量M2,试由此求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设容器本身的质量为M ’,则二状态分别满足 联立求解,得1212()M M RT P P Vμ-=- 7-8 水银气压计混进了一个气泡,因此它的毒素比实际的气压小些。

当精确的气压计的水银柱高为768mm 时,它的水银柱高只有748mm ,此时管中水银面到管顶的距离为80mm 。

试问,此气压计的水银柱高为734mm 时,实际气压应是多少?(把气泡中气体当作理想气体,并设温度不变。

)解:设管的横截面积为S ,混进管内气体的质量为M “0”角码为精确气压计。

热统答案(全)

热统答案(全)
L L2 0 J bT 2 , L0 L
5
其中 L 是长度, 它只是温度 T 的 Nhomakorabea数, b 是常量. 试 L0 是张力 J 为零时的 L 值, 证明: (a)等温扬氏模量为
bT L 2 L2 0 Y 2 . A L0 L
在张力为零时, Y0
(2)
张力为零时, L L0 , Y0
3bT . A
(b)线胀系数的定义为

1 L . L T J
由链式关系知
6
, L T L J T
1 J L
(3)

L L2 L 2 L0 dL0 J 0 b , 2 bT 2 2 T L L0 L L0 L dT 1 2 L2 J 0 bT 3 , L T L0 L
(3)
积分得
J YA T2 T1 .
(4)
与 1.3 题类似,上述结果不限于保持金属丝长度不变的准静态冷却过程,只 要金属丝的初态是平衡态,两态的张力差
J J L, T2 J L, T1
就满足式(4) ,与经历的过程无关。 1.6 一理想弹性线的物态方程为
全式除以 V ,有
dV 1 V 1 V dp. dT V V T p V p T
根据体胀系数 和等温压缩系数 T 的定义,可将上式改写为
1
dV dT T dp. V
(2)
上式是以 T , p 为自变量的完整微分,沿一任意的积分路线积分,有
W1 p0 V p0V0 .
另一方面,小匣既抽为真空,系统在冲入小匣的过程中不受外界阻力,与外 界也就没有功交换,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习题7.1根据公式∑∂∂-=ll lVa P ε证明,对于非相对论粒子:)()2(21222222z y x n n n Lmmps ++==π,z y x n n n ,,=0,±1,±2,…有VU p 32=,上述结论对玻耳兹曼分布、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都成立。

证:∑∂∂-=ll lVa Pε=⎥⎦⎤⎢⎣⎡++∂∂-∑)()2(212222z y x lln n n L m Va π=⎥⎦⎤⎢⎣⎡++∂∂-∑)()2(222223z y x lln n n L m L Va π 其中 Va u ll ε∑=;V ~3L⇒=p ⎥⎥⎦⎤⎢⎢⎣⎡++∂∂-∑)()2(21222232zyxlln n n V mVaπ(对同一l ,222z y x n n n ++)=m a ll21∑-2)2( π)(222z y x n n n ++)32(35--V=ma ll21∑-22222)()2(Ln n n z y x ++ π)32(3532--V V =VU 32习题7.2试根据公式∑∂∂-=ll lVa P ε证明,对于极端相对论粒子:21222)(2z y x n n n Lccp ++== πε,z y x n n n ,,=0,±1,±2,…有VU p 31=,上述结论对玻耳兹曼分布、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都成立。

证: ∑∂∂-=ll lVa P ε;对极端相对论粒子 21222)(2z y x n n n Lc cp ++== πε 类似得 31212)()2(-∑∂∂-=∑Vn Va P i llπ=VU VV a ll l 31)31(3431-=---∑ε习题7.3当选择不同的能量零点时,粒子第l 个能级的能量可以取为l l *εε或,以∆表示二者之差=∆l l εε-*。

试证明相应的配分函数存在以下关系11Z e Z ∆-*=β,并讨论由配分函数Z 1和Z *1求得的热力学函数有何差别。

证: 配分函数 ∑-=le Z lβεω1()111*Z eeeZ l l l∆-∆+--*===∑∑βεββεωω以内能U 为例,对Z 1: 1ln Z NU β∂∂-=对Z 1*: ()UN eNZNU Z +∆=∂∂-=∂∂-=-1ln ln 1**βββ习题7.4试证明,对于遵从玻尔兹曼分布的系统,熵函数可以表示为∑-=sPs Ps NkS ln式中P s 是总粒子处于量子态s 的概率,1Z eNeP sss βεβεα---==,∑s对粒子的所有量子态求和。

证法一:出现某状态s ψ几率为P s设S 1,S 2,……S k 状态对应的能级s 'ε;设S k+1 ,S k+2,……S w 状态对应的能级s 'ε;类似………………………………;则出现某微观状态的几率可作如下计算:根据玻尔兹曼统计NeP sS βεα--=;显然NP s 代表粒子处于某量子态S 下的几率,Se NP S βεα--=。

于是Seβεα--∑代表处于S状态下的粒子数。

例如,对于s 'ε能级⎪⎪⎭⎫ ⎝⎛∑=--'K S S S S e1βεα个粒子在s 'ε上的K 个微观状态的概率为:()()⎪⎪⎭⎫⎝⎛''∑=='='--kS S S s eS S PP S P 1βεα粒子数类似写出:()⎪⎪⎭⎫⎝⎛''∑=''=''--kS S S s eS PS P 1βεα………………………………………………等等。

于是N 个粒子出现某一微观状态的概率。

()==∏'=SS S S P P ⋅∑⎪⎪⎭⎫⎝⎛'='--kS S S s eS P1βεα⎪⎪⎭⎫⎝⎛''∑=''--kS S S s eS P1βεα一微观状态数P1=Ω ,(基于等概率原理) Ω=ln k S⎥⎥⎦⎤⎢⎢⎣⎡⋯⋯∑⋅∑=⎪⎪⎭⎫ ⎝⎛''⎪⎪⎭⎫ ⎝⎛'+=''--='--W S K S S S k S S S S e S e S P P k S 111lnβεαβεα k -=()()⎥⎦⎤⎢⎣⎡⋯⋯++∑∑''--'--+'''K WK S S S S S S S S PeP e 11ln ln βεαβεα将Se NP S βεα--=带入S SS P P kN S ln ∑-=⇒;习题7.5固体含有A 、B 两种原子。

试证明由于原子在晶体格点的随机分布引起的混 合熵为k S =㏑[][][])1ln()1(ln !)1(!!x x x x N x N N N x --+-=-κ其中N 是总原子数,x是A原子的百分比,(1-x )是B 原子的百分比。

注意x<1,上式给出的熵为正值。

证: 显然 []!)1()!(!!!!21x N Nx N n n N -==ΩS=k ㏑Ω=-N k [])1ln()1(ln x x x x --+=)1()1(ln x x x x Nk ---;由于 )1()1(x x x x --<1, 故0〉S ;原题得证。

习题7.6晶体含有N 个原子。

原子在晶体中的正常位置如图中O 所示。

当原子离开正常位置而占据图中×位置时,晶体中就出现缺位和填隙原子,晶体这种缺陷 叫做弗伦克缺陷。

(1)假设正常位置和填隙位置数都是N ,试证明由于在晶体中形成n 个缺位和 填隙原子而具有的熵等于)!(!!ln2n N n N k S -=;(2)设原子在填隙位置和正常位置的能量差为u 。

试由自由能F=nu-Ts 为极小 值证明,温度为T 时,缺位和填隙原子数为n ≈kTu Ne 2-(设n 〈〈N )证: (1)⎥⎦⎤⎢⎣⎡--=Ω=)!(!!)!(!!ln ln n N n N n N n N k k S =)!(!!ln2n N n N k -(2)略,参见 ex7.7习题7.7如果原子脱离晶体内部的正常位置而占据表面上的正常位置,构成新的一层,晶体将出现缺位,晶体的这种缺陷称为肖脱基缺陷。

以N 表示晶体中的原子数,n 表示晶体中的缺位数。

如果忽略晶体中体积的变化,试由自由能为极 小的条件证明,温度为T 时n ≈kTW Ne-(设n 〈〈N )其中W 为原子在表面位置与正常位置的能量差。

证: TS U F -=,设原子皆未跳出到表面时,U=0,则形成n 个空位需要能量nW U =;Ω=ln k s ,而在N 个格点上形成n 个空位,其可能的状态数!)!(!n n N N -=Ω!ln )!ln(!ln ln n n N N ---=Ω⇒;利用)1(ln !ln -≈m m m ⇒[])1(ln 1)ln()()1!(ln ln -------=Ωn n n N n N N N)1(ln ]1))[ln(()1(ln -+---+--=⇒n kTn n N n N kT N kTN nW F ⇒利用自由能判据=∂∂nF)1()1(ln )1)((]1)1[ln(0n kTn n kTn n N n N kT n kT W +-+---+---=⇒0ln )ln(=+--⇒n kT n N kT W,)(kTW e n N n --=⇒n 〈〈; kTW Nen -=⇒。

习题7.8气体以恒定的速度沿方向作整体运动。

试证明,在平衡状态下分子动量的最 概然分布为e[]2022)(2p ppp mxyx-+=--βα3Ldp dp Vdp zy x证: 设能级l ε这样构成:同一l ε中,P z 相同,而P x 与P y 在变化,于是有:)3(0)2(0)1(0-----==∑=-----==∑=-------==∑=∑∑∑lzlz l lll l l a p a p p a a E a a N δδδδεεδδδδδ(∑==0p a p p l z )参照教材玻耳兹曼分布证明;有 E N βδαδδ--Ωln -z p γ, 其中 )(22221Z y x l p p p m++=ε 由(1)知:N dpdp dp ehV zy x p z=⎰---γβεα3将l ε代入 并配方得:zy x p p mdp dp dp ehV z z y x ⎰+-+--)2()(32γβεεβα=N dp dp dp ehV z y x m p mm z y x =⎰+-+---2)(2)()22(3βγβεεββγα其中 mp mp yy xx 2,222==εε对比page238式(7.2.4)得: 232232)2()2()2(2mkThn mkThVN em ππβγα==--整个体积内,分布在z z z y y y x x x dp p p dp p p dp p p +→+→+→,, 内分子数为:z y x z y x z y x m p mdp dp dp p p p f dp dp dp emkTN z y x ⎰⎰=+-+-),,()21(2)(2)(23βγβεεβπ由条件(3)知 ⎰=0),,(Np dp dp dp p p p f p z y x z y x z 计算得z m p m z y x dp em m p dp edp e mkTz yx2)(223)()21(βγββεβεβγβγπ+---⎰⎰⎰⎥⎦⎤⎢⎣⎡-+=z m p my x dp em dp dp emkTz y x ⎰⎰+-+--2)(2)(23)()21(βγβεεββγπ=0p Ndp dp fdp m zy x =-⎰βγ0p m -=⇒βγ代入得出分布: []3)(22022"hdp dp Vdp ezy x p p p pmz y x-++--βα其中 βγαα22'm -=,0p m -=βγ习题7.9 (略)结合(7.8)求平均值。

习题7.10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在液面上作二维自由运动,可以看作二维理想气体。

试写出在二维理想中分子的速度分布和速率分布。

并求平均速率v ,最概然速 率m v 和方均根速率s v 。

解: 对于二维情形, )(2122y x p p m+=ε(准)连续能量下的简并度:-s hdpsdp yx ;2面积⇒玻耳兹曼分布:yx p p kTmdpdp ehsy x )(21222+--α ; 利用kTmN ehs N mehs N dpdp e hs yx p p my x πβπααβα22422)(2222=⇒=⇒=--+---∞∞+⎰⎰yx vv kTm dvdv ekTm N yx )(222)2(:+-⇒π速度分布率进而推出速率分布:vdv ekTNm kTmv22-习题7.11试根据麦克斯韦速度分布率导出两分子的相对速度12v v v r-=和相对速率r r v v=的概率分布,并求相对速率的平均值r 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