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章第一节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一、费希纳:实验艺术心理学的鼻祖。
主要著作《美学导论》,其中有16种审美原则:一是审美阈原则,这一原则运用于意识水平,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者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换言之,进入审美阈限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审美愉悦。
二是审美加强原则。
三是多样中的统一原则。
四是没有矛盾,一致或真实的原则。
五是清晰性原则。
六是审美联想原则。
七是审美比较原则。
八是审美序列原则。
九是审美调和原则。
十是审美的总和、中和与饱满的原则。
十一是审美的持续和交替原则。
十二是审美的传导原则。
十三是审美感受的双重表象原则。
十四是审美的适中原则。
十五是审美的耗力最小原则。
十六是审美的安定性原则。
二、吉布森。
实验艺术心理的当代代表。
他在图形后效、深度知觉,尤以创立生态光学理论而知名。
三、贝里尼。
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美学和心理生理学》是当代最赋名望的艺术心理学著作之一。
主要贡献是体现在动机与唤醒、思维与心理美学,以及视觉艺术等领域。
他在60年代提出“唤醒理论”,又称“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随着刺激的重复出现时间的推移,表象间的新奇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移之以论人的审美,其愉悦是由于这两种唤醒而得到的:一是“渐进性”的唤醒,它使情感达到适当程度,其过程是紧张情绪的适度递增;二是“亢奋性”唤醒:情感超过可意的程度而剧烈上升,然后在唤醒下退时获得一种解除的愉快。
与此相应,艺术中有三种特征可以和唤醒有关。
这三种特征是:1、心理物理特征,包括光亮度、饱和度、大小、响度和色调等。
2、生态学特征,3、影响唤醒的最为重要的方式是通过形式特征的“相对易变性”而实现的。
四、泽基。
《内存的视觉:对于艺术和大脑的探索》是目前探讨艺术和脑神经之间的关系的最重要著作之一。
他认为,大脑与艺术的创造、接受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科学,它涉及到创作者、作品和接受者三者之间的心理活动。
为了帮助自考生更好地复习文艺心理学,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复习题目和要点:1. 文艺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描述文艺心理学的基本定义。
- 讨论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创作者的心理特征、作品的心理内涵以及接受者的心理反应。
2. 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分析创作动机的心理学基础。
- 探讨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心理根源。
3. 文学作品的心理分析:- 讨论文学作品如何反映作者的心理状态。
- 分析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主题对读者心理的影响。
4. 文艺欣赏的心理过程:- 描述读者在阅读或观看文艺作品时的心理活动。
- 讨论审美体验的心理机制,包括情感共鸣、想象参与和认知评价。
5.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 介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文艺心理学中的应用。
- 探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文艺创作和欣赏的影响。
6. 文艺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分析文艺作品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心理。
- 讨论文艺在社会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例如艺术疗法。
7.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 讨论案例研究、心理测量和实验设计在文艺心理学中的应用。
8. 文艺心理学的现代发展:- 探讨数字媒体和网络文化对文艺心理学的影响。
-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文艺心理学的跨文化交流和心理学视角。
9. 文艺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讨论文艺心理学在教育、广告和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 分析文艺心理学在影视制作和游戏设计中的作用。
10. 文艺心理学的伦理问题:- 讨论文艺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挑战。
- 分析文艺创作和欣赏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通过以上内容的复习,自考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为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也鼓励考生结合实际案例和个人经验,深入思考文艺心理学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
期末文艺心理资料
一、名词解释(一)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术语源于古希腊著名悲剧艺术家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所犯的便是弑父娶母罪。
弗洛伊德认为男性普遍具有恋母情结,女性普遍具有恋父情结。
前者被称为“俄狄浦斯情结”,后者被称为“厄勒克特拉情结”。
弗洛伊德显然更偏爱“俄狄浦斯情结”这个词,该词逐渐涵盖“厄勒克特拉情结”。
他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状况,伟大艺术之所以感动不同时代的人而流传千古,其根本原因正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展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这一“俄狄浦斯情结”。
在我们出生以前,神谕已把同样的诅咒加诸在我们身上了。
我们所有人的命运,也许都是把最初的性冲动指向自己的母亲,而把最初的仇恨和原始的杀戮欲望指向自己的父亲。
”(二)集体潜意识: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所获得的心理上的沉淀物,是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
它同个体潜意识的区别在:一是它不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而是由种族先天遗传的;二是它不是被意识遗忘的部分,而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东西。
荣格用岛打了一个比喻,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为个体觉知的意识部分;由于潮汐运动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体潜意识;而岛的最底层属于广大基地的海床,就是集体潜意识。
集体无意识包括本能和原型。
本能是由潜意识所决定的生理驱力,原型则是由潜意识所决定的心理驱力。
原型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
原型是一种典型的理解模式。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弗洛伊德主要文艺论著有:《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作家与白日梦》(1908)、《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米开朗琪罗的摩西》(1914)、《歌德在<诗与真>里的童年回忆》(1917)、《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行为》(1928)。
文艺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
《文艺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参考资料琼州学院06中文本2 王李雄一、填空、选择、判断1、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心理学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2、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是弗洛依德。
3、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唤醒理论。
4、朱光潜著作的有《变态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
5、.体验的核心是情感。
6、阿恩海姆在文艺心理学上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著名的简化原则。
7、马斯洛审美需要是高级需要的是第四个层次。
8、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指导的学派的是社会历史文化学派。
9、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文艺心理学家是阿德勒。
10、童年经验对于艺术家的创作主要是积极意义。
11、艺术家保持“赤子之心”属于归依体验。
12、“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说此话的人是荣格。
13、癫狂状态往往是无意识创造的突发。
14、一般来说,形象范式的生成主要与个人的无意识有关。
15、反映事物本质化属性的范式被称为属相范式。
16、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谈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的特性。
17、批评家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富有攻击性气质。
18、大雁南归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的母题是怀乡。
19、实验派心理学代表人物:费希纳、吉布森、贝里尼和基泽。
费希纳被人尊为实验艺术心理学的鼻祖,著有《美学导论》;吉布森力图研究有关人知觉世界;贝里尼提出“唤醒理论”,《美学和心理生理学》是当代最赋名望的艺术心理学著作之一;基泽《内在的视觉:对于艺术和大脑的探索》。
20、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精神文艺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荣格。
弗洛伊德创立了自我分析法,他的主要理论观念有潜意识、泛性论、本能说、人格结构和论梦。
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他的理论体系包括集体无意识的描述、原型说与心理类型等方面的研究。
自考《文艺心理学》
的艺术作品能够作为艺术作品来呈现的一种 框架结构”。
心理常态:是动态的,一种不断顺应和发展
进化的过程。是接受者能够主动地适应接受 对象从而可以理想地欣赏和获得审美愉悦。
异态:好多无以计数的思想深刻的艺术作品,
都可能不被充分地承认,有时接受甚至走向 极端的反面。
例如一些艺术大师的作品被人误读,常人难 以理解他们的创作动机。
同样,各种艺术也不可能没有自身特殊的惯
例形式,两者是互相呼应的。惯例经验在接 受活动中并非偶然性的心理现象,主体对艺 术惯例的了解程度和破译水平构成了接受的 一种心理基础。
在艺术接受中主体的惯例经验固然有无可否
认的意义,然而在其背后也可能潜伏着导向 非“具体化”或非审美化的因素。
特定的艺术惯例总是引发、塑造着接受主体
由于各种心理因素的定向性质是相当普通的
事实,所以不同方式,不同特征,不同素质 的情感主体具有千差万别的不相类同的需要 和态度,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扶择不同的体 验对象,以适应相应的情感条件。
同时,图式的选择倾向也是一种变化和发展
的势能,随着接受经验的递增,这一势能得 到强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也不是每一个题目都有批评效应和批评价值
的,但他们必须在某一些问题上显示出自己 的才能来,有所不言而有所言,他们相信自 己涉足的批评题目要比他们忽略的题目更有 意义,促使批评家这么行动的是强化和简化 的心理能力。
这是两种相反的能力,但却是相辅相成的。
当批评的意识之光照耀到它该照耀的地方时, 同时也就略过了某些领域处于黑暗之中。
它有稳定性、内在性、一致性、个体差异性
的特点。
心理时空: 康德认为客体所提供的感觉材料 与主体所具有的直观形式(时空)相结合, 才能产生现实的即经验的感性直观。它有超 越性、有机性、互渗性的特征。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1.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具体为:生产领域——1.艺术家的心理特征2.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文本领域——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接受领域(本学期的重点)——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文艺心理学研究内容作为体验阐释者的艺术家作为体验迹化的创作过程(艺术家创作过程即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迹化过程)作为体验形式化的艺术作品二度体验的艺术接受2.移情:✧移情与投射移情是投射(projection)作用的一种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它能使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产生失真。
人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就是假定对方于自己有相同之处,通俗的说就是“以及推人”“以及之心,度人之腹”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
当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十分相像时,观察者会很准确,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准确,而是因为此时的被观察者与自己相似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良方✧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比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跟他人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这件事,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听进去。
引不起别人共鸣,就认为是别人不给面子,或不理解自己)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因而表现出过分地赞扬和吹捧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人或事。
(这种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或事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投射效应常发生的情况1.对方的年龄、职业、社会地位、身份、性别等等与自己相同。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题维戈茨基如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结构的内在矛盾来提示审美反应的心理机制。
是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结构的矛盾来提示美感反应的心机制,在他看来,分析作品的结构主要是分析结构的内在矛盾,从心理基础来讲就是所谓“逆向感情”的运动。
正是这种运动造成艺术的感染力,产生艺术的功能。
他认为。
:逆向感情“就是构成作品内容的情绪和激情沿着两个相反而又趋向同一终点的方向发展。
在终点上仿佛发生”短路似的,排除了激情,感情得到改造和净化,也就是痛苦的和不愉快的激情得到一定的舒泄,转化为相反的激情。
他指出:“审美反应本身实质上就可以被归结为这种净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他认为脱离心理学就无法解释文学,心理学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艺术的特殊功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第二章思考练习题1、体验有哪些特性,它与艺术活动有哪些同构关系2、艺术体验的生成有什么特征?3、童年经验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什么重要作用?大量的事实表明:的童年经验常常为他的整个人生定下基调,并规范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宿因。
在个体发展史上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在心理学领域中,各派心理学家尽管有许多分歧,但都十分重视童年经验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认为童年时期的经验,特别是那些印象深刻的经验往往给艺术家的一生涂上一种特殊的基调和底色,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艺术家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和作品情感或情绪的基调。
童年经验之所以被艺术家珍视,还在于童年以经验包蕴着最浓厚,最丰富的人生真味,可以说它本身经常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它不仅与其他体验有所不同,而且根本地体现了体验的本质类型。
童年经验作为人类个体的一种本真的生命体验超越了现实世俗的干扰,是对经历物所作的天然纯真,直观的把握,因而这种体验最接近于人的本性,是最真实,天然,也是最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的。
4、缺失性体验为何激活艺术家的异常认知?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还表明,人处于缺失状态中,有着知觉活动的明显变化。
缺失状态常常伴随着认知活动的活跃。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文艺心理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 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A. 文艺作品B. 文艺创作过程C. 文艺欣赏过程D. 文艺创作者的心理状态2. 弗洛伊德认为,文艺创作主要源于人的()。
A. 理性思维B. 潜意识C. 道德意识D. 社会意识3.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A. 弗洛伊德B. 荣格C. 皮亚杰D. 科夫卡4. 文艺心理学中,“情感共鸣”是指()。
A. 读者对作品情感的认同B. 创作者与作品之间的情感联系C. 读者与创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D. 作品内部各元素之间的情感协调二、填空题1. 文艺心理学认为,文艺作品是创作者__________的反映。
2. 荣格提出了__________的概念,强调集体无意识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3. 文艺心理学中的“__________”理论认为,文艺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能够影响人的心理体验。
4. 在文艺欣赏过程中,读者通过__________来理解和感受作品。
三、简答题1. 简述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文艺心理学主要研究文艺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包括创作者的心理状态、作品的心理效应、读者的心理反应等。
2. 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答:弗洛伊德认为,文艺创作主要源于人的潜意识,尤其是性欲和攻击欲的压抑和释放。
他强调梦、幻想等心理现象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认为文艺作品是创作者潜意识欲望的象征性表达。
3. 简述文艺心理学在当代文艺批评中的应用。
答:文艺心理学在当代文艺批评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1)分析作品的心理内涵,揭示作品深层的主题和意义;(2)探讨创作者的心理状态,理解作品的创作动机和风格特点;(3)研究读者的心理反应,评估作品的社会影响和审美价值。
四、论述题1. 论述文艺心理学在文艺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
答:文艺心理学在文艺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创作过程中,文艺心理学可以帮助创作者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挖掘潜意识中的创作灵感,提高作品的心理表现力。
《文艺心理学教程》复习材料
《文艺心理学教程》复习提纲导论第一节文艺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产生与发展:(一)西方:1、文艺心理学的开创:费希纳的实验心理学、立普斯的“移情说”、布洛的“距离说”等。
2、文艺心理学的发展: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弗洛依德)、格式塔文艺心理学(阿恩海姆)、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马斯洛)、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维戈茨基)(二)中国:1、文艺心理学的开创:王国维的“境界说”、郭沫若的诗论、鲁迅的文论等。
2、文艺心理学的发展: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文艺心理学研究与作家作品研究的结合。
二、文艺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原因:1、自然科学、特别是心理学发展的影响;2、社会变革、特别是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文艺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1、性质:属文艺学美学的一个分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现象。
2、研究对象: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包括:艺术家、创作过程、艺术作品、艺术接受。
第三节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多种学科的综合:美学、文化学、艺术学、心理学等的结合。
2、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心理学传统方法、美学和文艺学的方法(系统方法、比较方法、类型方法、结构符号方法、历史分析方法等)。
3、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注意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历史制约性和社会实践性)。
4、研究的关键:充分考虑审美对象的审美特性。
5、文艺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研究对象不同:人类普遍心理与人类特殊心理(审美心理)之分;研究方法不同:实验方法与体验、内省方法之分;二者的结合:普通心理学理论方法的指导性与审美心理的特殊性。
第一章实验派心理学与艺术心理学第一节费希纳的研究:一、费希纳简介:费希纳(1801—1887),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美学导论》。
二、费希纳的16种原则:审美阈原则、审美加强原则、多样统一原则、和谐真实原则、清晰性原则、审美联想原则、审美比较原则、审美序列原则、审美调和原则、审美的总和、中和与饱满原则、审美的持续与交替原则、审美的传导原则、审美感受的双重表现原则、审美的适中原则、审美的耗力最小原则、审美的安定性原则。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文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所涉及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探讨了艺术对人类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影响,以及艺术作品背后的心理机制。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文艺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一、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首先,他们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中获取灵感,激发创作的动机。
然后,他们通过选择和组织各种艺术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他们在作品中传递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意义,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二、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艺术欣赏是观众对艺术作品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过程。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观众会经历一系列的心理过程。
首先,他们通过感官对艺术作品进行感知,如视觉上的欣赏、听觉上的聆听等。
然后,观众会对作品进行理解和解读,尝试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最后,观众会对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验到艺术带来的美感和情感上的满足。
三、艺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艺术对人类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参与艺术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个体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此外,艺术还可以帮助个体表达和释放情感,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
因此,艺术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和康复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促进手段。
四、文艺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次,它可以应用于广告和市场营销领域,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设计更吸引人的广告和产品。
此外,它还可以应用于媒体和娱乐领域,帮助制片人和编剧更好地创作影视作品,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五、文艺心理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艺心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未来,它将更加注重对跨文化和跨艺术形式的研究,探讨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文艺心理学复习题集
文艺心理学复习题集2艺术家与体验填空题神秘的感受建立在两个否定的基础上,其一是对普通感官经验的否定,其二是对逻辑理性(知性)的否定。
艺术家归依体验的三种类型:向宗教的归依;向自然的归依;向童年的归依。
名词解释/简答/问答体验的特性与艺术活动的同构关系第一,体验的生命性与艺术的心灵性。
艺术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艺术的心灵性就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审美表现。
第二,体验的情感性与艺术活动的意蕴性。
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主体总是从自己的命运、遭遇以及全部的文化的情感的积累出发去体验和揭示意蕴;而体验的归结点也是情感中,体验的终结常常是一种新的更深刻的情感的生成。
第三,体验的“忘我”与艺术的“移情”。
在体验中,“物”与“我”的距离缩短乃至最后消失,进入“物我同一”的境界。
自我仿佛移入对象中,与对象融为一体。
第四,体验的“反刍”与艺术的“诗意”。
艺术体验要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保持距离,再次感觉自己的感觉,“出乎其外”,获得新的体验。
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第一,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
第二,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
体验的生成性特征第一,体验生成的互渗性。
经验对体验生成的作用方式往往不是单向的、线性的,而是可逆的、模糊的、具有互渗性。
第二,体验生成的意向性。
艺术家体验生活时的意向结构决定了艺术家的体验生成。
第三,回忆:体验生成的重要形式。
人类的记忆总是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创造性。
艺术家创作时动用了某一过去的经验和感受,实际上这是已经变化了的记忆内容的感受。
童年经验与艺术家的体验生成第一,童年经验及其在体验生成中的作用。
童年经验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开端,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童年经验被纳入整个人生经验长河中,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被不断地变换、生成,参与了心理结构对于新的人生经验和行为方式的规范和建构。
第二,童年经验对艺术家及其创作的意义。
童年经验在艺术家的个性铸造上有重要意义,它决定着作家的人性生成,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中都可见其童年生活的影子。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心理学(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
2.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是弗洛依德。
3.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唤醒理论)4.以下不属于朱光潜著作的是(A)A.《论诗三札》B.《变态心理学》C.《文艺心理学》D.《悲剧心理学》这三本书的出版,特别是《文艺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形成。
5.文艺心理学的核心观念是体验,体验的核心是(A情感)6.阿恩海姆在文艺心理学上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著名的(简化原则)7.马斯洛审美需要是高级需要的是(D) A.第一个层次B.第二个层次C.第三个层次D.第四个层次8.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指导的学派的是(B社会历史文化学派)9.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文艺心理学家是(B阿德勒)10.童年经验对于艺术家的创作(B主要是积极意义)11.艺术家保持“赤子之心”属于(C.归依体验)12.“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说此话的人是(A荣格)13.癫狂状态往往是(A无意识创造的突发)14.一般来说,形象范式的生成主要与个人无意识的作用有关15.反映事物本质化属性的范式被称为属相范式16.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谈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的特性17.批评家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富有(攻击性气质)18.大雁南归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的母题是(怀乡)19、奠定现代心理学基础的心理学流派是(B、实验心理学派)20、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人是(弗洛伊德)。
21、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D、审美体验)。
22、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学流派是(C、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它独特的贡献在于揭示了人的心理结构中无意识的新大陆及其对艺术创作和审美的作用。
23、“净化说”(宣泄说)的提出者是(亚里士多德)。
文艺心理学考试提要
填空题1.心理学研究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
2.文学艺术家的心里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情感因素。
3.灵感的本质内涵是艺术直觉4.体征说:肥满型、细长型、筋骨型5.在心理学上,观察从感觉开始到知觉到判断名词解释1.人格: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
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2.个性: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和特质的综合体,它显示出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也是个体适应环境时,在需要、动机、价值观、情绪、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3.虚静说:源于老庄哲学。
虚即空,就是作者要抛开一切思虑欲念,是心胸如水一般澄澈孔明,静即寂,指精神不受外界干扰,凝聚专注于一,我国古代一般将虚静视为创作构思的重要心里前提。
4.参禅说:是佛教理论。
禅即禅那,指将散乱的心念集中定于一处,参禅就是通过静坐把注意力集中于鼻端或丹田,来排除各种刺激干扰是人达到入定之境,5.情结:又称情意综,指一种无意识的心理纠葛,是被意识压抑在心灵深处日积月累形成的具有本能冲动与情绪倾向的某种意念群,它由被压抑的早期创伤性经验组成,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原发性病因,存在于个提潜意识之中,它影响心灵主题的思想行为,使之沉溺于某种情绪而不能自拔。
6.情趣:作家特定的审美情感在作品中具有一定的表现形式,这就形成了风格中的情趣,它由两种因素组成:即审美情感的指归和作家的情绪状态,它是作家特定的情绪过程中的产物。
7.格式塔:是德语“完形”的音译,意为知觉中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整理结构。
它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用来表述由部分构成一种通体相关的完整图式的心理现象,含有形式在知觉中生成、整合使之完形的意思8.期待视野: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根据自身的于都经验和审美趣味等,对于文学接受课题的预先估计与期待,它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是德国接受美学家尧斯提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练习题1.最早明确提出"物感"说的,是儒家经典之一的_____.2.美国心理学家西尔瓦诺•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中将人的创造心理分为_____,_____和_____等三个阶段.3.感知的审美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与读者之间相互提问与回答的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和阅读效果,主要包括_____和_____两种.5."内模仿说"的主要代表是德国生物学家,美学家和心理学家_____.6.弗洛姆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思想的综合研究,提出了_____与_____两个概念,作为连接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纽带.7."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Katharsis)."这是_____在其_____一书中提出的观点.附:参考答案1. 《礼记•乐记》2. 原发过程继发过程第三过程3. 新鲜感独特性整体性恒常性4. 共鸣误读5. 谷鲁斯6. 社会无意识社会性格7. 亚里士多德《诗学》名词解释题复习指导答题技巧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课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做出解释,目的在于考核考生对这些名词概念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准确性.这些名词在"课程讲解"和"概念解释"中都有明确的定义或简明的概括.这种题型的难度在于要点的把握,而且内容广泛,覆盖面大.答题时要简明扼要,不要求展开论述. 复习重点和难点第一章: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二章:"迷狂"说;同化和顺应;内模仿说第三章:审美情绪第四章:童年经验;灵感;心理类型第五章:语象第六章:审美注意第七章:心理场;共鸣第八章:内模仿;高峰体验;内觉体验第九章:民族文化心理练习题1.童年经验2.审美注意3.审美情绪4.人本主义心理学5.高峰体验6.内觉体验7.心理类型8."迷狂"说9.心理场10.同化和顺应11.灵感12.共鸣13.内模仿14.内模仿说附:参考答案1.童年经验就是一个人在童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印象,记忆,知识,意志等.童年体验在作家创作心理的体验生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 审美注意是审美态度的具体化.是审美态度面对具体对象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并停留于对象身上的状态.这种注意不同于其他心理注意,它不关注主体的实用的,功利的目的,也不太关注理论的概念的目标,而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审美形式的本身.3. 审美情绪是在审美情境下,人对于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能否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人在审美对象的刺激下产生的情绪反应.4.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别,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中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之后的"第三种力量"或"第三种思潮".它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物理的,化学的客体,也反对精神分析学只研究"病态的人",而主张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对人类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的"健康的人"或"自我实现的人".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又被誉为"积极的心理学"或"建设的心理学".5. 高峰体验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状态时可能感受到的一种极度快乐的体验.6. 内觉体验是一种尚无法用明确无误的形象,语词,显形思维或动作表达出来的心理感受.它有认识而无定形,有过程而不具表现性,有体验却不能准确加以分析.生动,质感却又是模糊不稳定的,往往是局部的.与定型的话语或艺术成品相比,是一种前感知的相对朦胧的体验.7. 西方最早提出心理类型的人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他把人的基本气质归结为四种类型,即胆汁型,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它为揭示人们的行为方式和风格差异提供了内在依据.荣格认为心理类型主要指人格的整合的,总的倾向和特征.8. 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创作过程是一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的状态.这种诗兴的迷狂使诗人高度兴奋,气象万千,感情激荡,灵感突现,从而"回忆"起神秘的"美的理式",写出垂为后世的诗歌.9. 心理场是由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文艺心理学中的心理场是指在文艺创作和欣赏活动中由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时空环境三者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种动态的审美情境或氛围.它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一定的时空环境三个部分,其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相互作用的两极,二者在相互交流,对话的过程中产生互动关系,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10.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的获得,是一个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下图式结构(即认识结构)的形成与不断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同化与顺应两种心理机制.同化是指把外界的刺激吸收融合到主体原有的图式结构中,使原有的图式结构获得巩固和新的丰富;顺应则是指主体改变或调整自身原来的图式结构以适应客体变化的过程.11. 灵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有自己完整的认识过程,有自己的思维形态和特点.从本质来看,灵感通常是指一种不期而至的创造性发现,是一种久久萦绕在艺术家心头的创造难题的突然解决.它可能是刹那间涌现在艺术家心头的新的创作思路,也可能是一个新的意象.12. 共鸣原为物理学术语,指两个震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因共振而发生的现象.在文艺心理学中,共鸣指人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美感时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亦指欣赏者由于自身思想情感与审美对象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相一致,从而被深深打动,体验到了一种情绪上所激动.作为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高峰体验状态,共鸣是读者与本文之间的心理力彼此平衡,契合的结果13. 内模仿是指人在观照某一个物时,作为主体的人会与对象产生一种情感交流,由于外物运动的作用,人的知觉会按对象的性质内在地模仿对象的运动和情感特征,并享受这种内模仿的快感.14. 德国美学家和心理学家谷鲁斯认为,内摹仿是一切审美欣赏活动的核心.所谓内摹仿,就是审美主体在内心世界摹仿外界事物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特点,欣赏者同情地分享着旁人的生活和情绪,或者外物的姿态与运动,在心灵中产生一种自觉的和主动的幻觉,即把自我加以变形,投射在对象中去,从而得到一种由摹仿得来的心理愉悦.简答题复习指导答题技巧这类题型一般是根据课程中的有关理论,观点,方法原理等,直接提出问题,要求考生简明扼要地回答.所提问题在"课程讲解"中大多有现成答案.回答这种试题,一定要抓住要点,观点明确.复习重点和难点第二章:掌握"审美距离说"的基本主张,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基本主张;正确认识"净化,宣泄与补偿的情感代谢"的涵义.第三章:掌握情感在艺术活动的作用;掌握审美理想的特征.第四章:掌握"象征-隐喻"结构的涵义.第六章:掌握文学接受度的涵义.第七章:掌握文艺活动中的心理场的涵义.第八章:掌握移情说的基本观点.练习题1.情感在艺术活动有何作用2.什么是文艺活动中的心理场3.审美理想的特征是什么4.谈一下对"净化:宣泄与补偿的情感代谢"的认识.5.简述"审美距离说"的基本主张.6.简述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基本主张.7.简述移情说的基本观点.附:参考答案1.情感在艺术活动有何作用解答:(1)萌动创作欲望——"情动而辞发"情感的萌动推动了想象,想象根据审美情感的愿望捕捉爱与恨的形象.接踵而至的影象激发了情感,甚至愈演愈烈,以至主体不能自已,主体要通过一种途径来渲泻,表现.(2)影响作品形式--"温柔敦厚"客体(对象)的强大,压抑阻塞了主体心理能量的顺畅释放.艺术家只能采取"状若抽丝"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这样就形成了"温柔敦厚"的怨而不怒的风格.(3)决定作品的价值--"穷而后工"由于内心感于外物而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作家便只能发愤著书,从深处来思考问题,从深处来要求创作.这样"蚌病成珠"的创作心理,使得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令人玩味.2.什么是文艺活动中的心理场解答:(1)心理场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受物理学中"场"概念的启发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勒温,考夫卡等人都对之进行过详细的论述.(2)文艺创作和欣赏活动中所形成的心理场,它是由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时空环境三者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种动态的审美情境或氛围.它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一定的时空环境三个部分,其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相互作用的两极,二者在相互交流,对话的过程中产生互动关系,形成一种动态平衡.(3)文艺创作和欣赏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心理场中进行,不同的心理场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场效应.3. 审美理想的特征是什么解答:(1)理性和感性的相统一.审美理想是具体的存在,它溶解抽象观念于具体形象之中,把内在目的性见诸于感性形态中.(2)审美理想是真与善的统一.艺术品中,美的理想应是一个饱含着进步的社会思想和人文关怀的弄潮儿,而不是作为一个落后的思想的哀鸣者.(3)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过去的理想在现实条件下可以实现,从而成为现实.但现实又会因发展而呈现不足和缺陷,这需要产生新的理想以引导现实前进.现实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同时,理想也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4.谈一下对"净化:宣泄与补偿的情感代谢"的认识. 解答:带有审美性质的艺术活动决非一种单纯的情感宣泄.艺术欣赏是净化,而净化决不等于宣泄.新陈代谢,最初它是生物学用语,指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后来,新陈代谢被移植到哲学,社会科学中,特指旧事物灭亡而新事物诞生.新陈代谢的过程基本上是消解旧事物建构新事物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代谢本质上是一种建构.所谓净化本质上也就是一种情感建构.在艺术净化中,情感宣泄并非是情感从主体身上完全脱离出来消失掉了,而是通过化合反应转化为另一种情感,或者说是建构起另一种情感.5. 简述"审美距离说"的基本主张.解答:(1)"审美距离"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和语言学家布洛.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对象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距离既不是空间上的,也不是时间上的,而是一种心理的距离.(2)布洛的心理距离指的是对象与主体之间实际利害关系的分离.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带着功利的目光去观看事物时,事物的某些侧面往往被我们忽视了,而借助一定的恰到好处的心理距离,这些侧面就会引起我们的注意,突然闪现,成为一种"艺术的启示",为观赏者带来审美的愉悦.因此,心理距离构成了一种审美原则,同时也是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6. 简述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基本主张.解答: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是20世纪初形成于德国的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其基本主张有:(1)对心理现象的解释强调整体组织,认为人的知觉具有某种组织性,能够把所感知的对象在知觉中呈现为一个完整的图形.知觉的各个部分之间构成一个结构框架,这就是一个格式塔.格式塔作为一个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在其内容上总是大于部分之和.(2)提出了著名的"异质同构"论.认为在知觉活动中,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同形关系.例如,如果一个人感知到灰色背景上的白色圆形,这就意味着他的大脑内也存在着一个圆型的有限区域,生理历程与意识历程在结构的形式方面是完全彼此等同的.格式塔心理学是这派心理学在美学和文艺研究领域的具体运用,其创造性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艺术作品的构成而言,一件艺术作品就是一个格式塔.(2)力的结构决定了艺术品的表现性.7.简述移情说的基本观点. 解答:(1)移情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立普斯(Theoder Lipps).他认为,审美欣赏实质上是一个移情的过程.(2)在审美体验中,主体与客体互相作用,一方面,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和思想投射到对象上去.主体把自己的生命灌注在对象上,也就是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东西,把自己的力量感觉,努力和意志,思想和情感,移置到外在于自身的事物里去.通过这种移置活动,对象就更接近主体,显得更为亲切.另一方面,被灌注了主体生命的审美对象,并不是事物本身,而只是事物的"空间意象".(3)上述两方面的结合就形成了审美移情现象.所以,在立普斯看来,审美欣赏的对象与其说是物体,不如说是自我,"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的欣赏."论述题复习指导答题技巧这类题型同样是根据课程中的有关理论,观点,方法原理等,直接提出问题,但它对考生的要求更高一点,考生要详细而有重点地回答问题,必要时要举例说明.所提问题在"课程讲解"中有相关的答题线索,是对于课件知识的适当延伸.回答这种试题,一定要抓住要点,观点明确,回答全面系统. 复习重点和难点第二章:掌握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融的意义.第三章:掌握情绪怎样使日常语言提升为艺术语言的过程. 第六章:理解读者期待与本文的召唤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能举例分析文艺接受过程中的心理共鸣现象. 第八章:正确理解阿德勒关于"超越自卑"的论述.练习题1,举例分析文艺接受过程中的心理共鸣现象.2,试论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融的意义.3,举例说明情绪是怎样使日常语言提升为艺术语言的附:参考答案1,举例分析文艺接受过程中的心理共鸣现象.解答:(1)共鸣原为物理学术语,指两个震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因共振而发生的现象.在文艺心理学中,共鸣指人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美感时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亦指欣赏者由于自身思想情感与审美对象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相一致,从而被深深打动,体验到了一种情绪上所激动.(2)共鸣的产生首先需要主,客体两个方面具备基本前提.从审美客体来说,对象本身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即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从审美主体来说,共鸣的产生首先取决于审美主体的一系列主观条件,如审美主体正常的感知能力,审美主体感性和理性的心理信息储备,以及审美主体对信息的识别,处理,转换,传递和自身的心理技能等.在这一前提的基础上,文艺欣赏中的心理共鸣是欣赏过程中主客体之间张力平衡结果.也就是说,在文艺欣赏过程中,主体从自己的经验,心境出发对作品所产生的审美期待,与本文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定向之间互相契合,统一.(例子)(3)欣赏主体与本文互相契合,进入一种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欣赏者全身心地投入,注意力集中指向本文所呈现的人物,场景,氛围,他与主人公共同欢笑,共同哭泣,他的心随着欢快的乐曲飞腾,随着低沉的音符沉落,甚至会混淆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例子)(4)作为一种高峰体验,文艺欣赏活动中心理共鸣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共鸣现象的产生需要主体"静心",以进入审美状态.其次,读者的生活经验,阅历还要与本文所展示的境界相近.2,试论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融的意义.解答:(1)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融,有助于我们用一种更宏观的比较视野来重新审视,发现中国传统文艺心理学.这里所谓的"发现",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寻找,确立本民族文艺心理学在建构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中的应有地位;另一方面是指发现本民族文艺心理思想和西方文艺心理思想之间的"间性"与异质之处,从而以西方文艺心理学为参照来更准确,完整地认识自己的传统.(2)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融,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加理智,清醒的态度来借鉴,改造西方现当代文艺心理学研究中的积极成果,促进西方文论话语的"本土化".合理地借鉴西方现当代文艺心理学研究中的有益成果,一个必要的理论前提是坚持自己本民族的"根",立足于中国传统文艺心理学的深厚根基和当下文学创作实践,在对话,交流中互相调整,互相包容,既要大胆吸取西方的合理资源,又要积极主动地用自己的传统去迎纳,充实这些资源,从而创造性地建构能为我们民族,我们时代所用的文艺心理学范畴,命题与观念.(3)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融,有助于我们用一种更开放的心态来传承,激活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传统,推陈出新,促进古代文艺心理学的现代转换.与西方文艺心理学,特别是与西方现当代文艺心理学的对话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对话是一种双向的交流与建构.中西文艺心理学之间的对话不是东腔西调,自说自话,而可以体现为一种建设性的融通.对话即互释互补,基于不同文化体系框架和学理背景的两种传统文艺心理思想互相阐释,互相发明,互相借鉴,互相补充. 3,举例说明情绪是怎样使日常语言提升为艺术语言的解答:(1)情绪使得艺术语言自然而又具有诗意.在现实中,当客观对象向主体投射出诸如悲凉,愉悦和惊恐等各种刺激时,主体难以体会到自己的思维,而只意识到情绪的荡漾充实,抚触摇晃.情绪在此已成为审美体验的表现形式,艺术思维成为沟通主体与客体内蕴的桥梁和媒介;情绪也成为情感的展现方式,它挽起生命的各种因子.凭借这媒介和方式,主体尽情宣泄.这时主体的情绪外化为语言的情绪.言语艺术家们就凭着这主观情绪的宣泄为读者留下了富于魅力的情绪语言,即变异的艺术语言.(举例)(2)情绪造就了变异而又奇妙的艺术语言.当情绪强化和激烈时,情感难以控制,艺术家往往不能自已,思维由于情绪的蔓延将被淹没.此时,艺术语言往往会打破常规,产生变异.所谓变异,即是指汉语中的每个音节,语素,词,短语,句子,语段甚至篇章超出了常规的语言手段,辞面和辞里不一致,语言达到了妙用和巧用的高层次.任何情感都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艺术语言所宣泄的这些情感表现在审美反映中,常常是主体受到某些触动而心潮翻滚,思绪万千.因此,变异的艺术语言的创造往往不是自觉的活动.一切通过理性的,智力的,意识所获得的东西,只有通过转化成为内心的情感,情绪,转化为出自心灵深处的呼声,才能通过艺术语言获得自然的流露.(举例)文艺心理学总论文艺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我们揭示文艺创作及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更深入地认识文学艺术的内在奥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文艺心理学可谓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文艺心理学通过本论的学习,从总体上了解文艺心理学的学科背景与研究对象;把握文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科构架与学科特征;初步了解文艺心理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对文艺心理学这门专业基础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本章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并不多,重点在于理解贯通.第一章文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背景与方法引言:文艺心理学成为可能____ ■文学与心理学的复杂关系文学与心理学的不等关系(不同学科)≠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研究文艺规律的科学) 心理:人的内心世界,意识活动,精神现象的通称.(研究心理现象客观规律的科学)(第一章)△来自权威的阻力哲学家康德:美学,文艺学研究中的心理学方法不能令人信服,因为他相信审美判断中存在有一种"先验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却是他那个时代的心理学未曾触及到的.美学家科林伍德:心理学对伪美学的贡献是巨大的,而它对真正美学的贡献等于零.文艺理论家韦勒克:就心理活动及其机制的有意识和系统化的理论而言,心理学对艺术不是必要的,心理学本身也没有艺术上的价值.▲寻找共通点文学活动可以被看作一种心理现象,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就总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必然存在.▲利用人类的智力成果一方面,"人文化"宇宙,消解"物理的"和"心理的"之间的截然界限.另一方面,人类对自身的探索:"向内转".美国著名文艺学家里恩•艾德尔:文学和心理学日益抹去了它们之间的疆界.勃兰兑斯:文学,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就是研究灵魂的历史.十九世纪晚期以来,一个优秀的诗人或小说家所提供的人文方面的,心灵方面的知识往往比一个心理学家所能提供的还要丰富,而在某些心理学流派中,心理学的知识也已经开始在文学创作中直接结出累累硕果.文学与心理学的相互渗透,使"文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开始展现出诱人的魅力.■文学研究不可回避的反思文艺心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缺了心理层面的审视,文艺将是什么模样文艺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我们揭示文艺创作及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更深入地认识文学艺术的内在奥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文艺心理学可谓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第一节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背景一,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作品心理结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