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计划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篇一: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1.1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3)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3)通过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旅行,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当小导游展示自已制作的ppt,分别介绍四个不同的区域(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高山地区),引入新课。
(二)、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区域介绍,归纳总结区域的特征。
1、区域主要特征(1)、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宁波?各派一名成员作总结介绍,教师评比给分。
并总结归纳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区域,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人口、文化水平)、历史的基础等(三)、区域空间结构1、提问学生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影响因素?(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补充)2、提问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为主)13、通过让学生阅读宁波市轻轨发展规划图,讨论轻轨建设将给宁波的空间结构带来哪些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四)、区域产业结构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以学生看书回答为主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采用比较法教学方法,让学生比较传统农业区、工业区、经济较达区的产业结构差异。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计划以及习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计划以及习题高中的地理跟初中的地理相比,内容更多,知识点难度更大,而且地理的性质其实是半文半理,那么想要学好地理,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计划以及习题,希望对您有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1、坚持推进新的课程改革,贯彻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3”是在“地理1、2”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生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在实践中的运用。
2、坚持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在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依据进行教学和测评,力求让学生满意。
二、基本情况学生经过高一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基础明显偏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较差,教学难度增大。
一个班级内部,仅少部分同学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较高,多数同学感到学习困难较大。
二、教学任务1、通过认识区域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2、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3、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主要措施1、认真研读课标,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2、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3、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活动安排1、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
2、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
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湖南地理景观——湘教版必修三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2. 探索湖南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3. 理解湖南的人口分布和城乡发展差异;4. 了解湖南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教材参考:湘教版必修三《地理》教案步骤:第一课时:湖南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1. 导入:通过展示湖南地理位置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湖南位于中国的哪个地区,与周边省份的关系。
2. 概念解释:解释地形地貌的概念,并简要介绍湖南的地形地貌特点。
3. 观察与讨论:展示湖南的地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湖南的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特点。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湖南的地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海报或PPT进行展示。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湖南的地形地貌特点,并进行简要的口头汇报。
第二课时:湖南的气候特点与自然资源1. 导入:通过展示湖南的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气候特点。
2. 概念解释:解释自然资源的概念,并简要介绍湖南的自然资源情况。
3. 观察与讨论:展示湖南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湖南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植被资源等。
4. 小组活动:将学生继续保持小组合作,让他们选择一个湖南的自然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海报或PPT进行展示。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湖南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情况,并进行简要的口头汇报。
第三课时:湖南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1. 导入:通过展示湖南的经济发展图表,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经济发展情况。
2. 概念解释:解释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概念,并简要介绍湖南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情况。
3. 观察与讨论:展示湖南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关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湖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人口密集区。
4. 小组活动:将学生继续保持小组合作,让他们选择一个湖南的城市或乡村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海报或PPT进行展示。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湖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人口分布特点,并进行简要的口头汇报。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篇1?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中列举实例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板书设计第五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完整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3)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3)通过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旅行,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当小导游展示自已制作的PPT,分别介绍四个不同的区域(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高山地区),引入新课。
(二)、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区域介绍,归纳总结区域的特征。
1、区域主要特征(1)、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宁波?各派一名成员作总结介绍,教师评比给分。
并总结归纳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区域,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人口、文化水平)、历史的基础等(三)、区域空间结构1、提问学生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影响因素?(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补充)2、提问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为主)123、通过让学生阅读宁波市轻轨发展规划图,讨论轻轨建设将给宁波的空间结构带来哪些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四)、区域产业结构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以学生看书回答为主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采用比较法教学方法,让学生比较传统农业区、工业区、经济较达区的产业结构差异。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计划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计划1根据预测,复习初中地理大约需要40个课时,每周为二个课时,加上晚自习,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但力争在13周时结束复习。
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的人教版地理老教材。
虽是老教材,但得按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进行教学,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为了培养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力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
二、具体工作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
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0、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计划2一、学情分析:高二地理文理分科,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一个理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和文科班的教学工作。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案设计(湘教版必修三)概要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案设计(湘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初步认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
2、通过学习,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及其他领域的应用。
3、利用互联网,能够进行公交线路等的简单查询,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离我们并不遥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让同学们对地理信息系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白:地理信息系统是什么,能为我们做什么。
2、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简史。
3、通过图片与文字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4、通过举例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前沿科学的兴趣,做到与时俱进,不读死书,善于应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会学、乐学。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其实际应用,3S技术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列入湘教版必修三,旨在让学生能够与时俱进,从小培养对前沿科学知识的兴趣,关注学科热点问题,拓宽视野,提高地理知识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教学重点】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同学们,假如老师住在陕西师范大学的新校区,周末想去兴庆宫玩,可是又不知道乘车路线,该怎么办呢?[小组讨论,按以下程序进行]:1、让学生讨论2—3分钟,每小组介绍自己的解决办法。
2、老师对每小组提出的办法给予评价和总结。
3、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同学们提供的方法可能有:询问公交司机;通过查阅西安市地图获得乘车路线;问去过的同学;拨打114询问等等。
)[转承]刚才同学们提供了很多种解决方法,老师的朋友也推荐了一种,下面呢,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方法。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地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1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子通信的发展和影响。
2.了解电子通信带来的社会变革。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实例说明电子通信的影响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辩证地认识网络带来的影响;2.培养努力学习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电子通信的影响和作用。
2.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革。
难点:信息化与数字化以及信息高速公路与国际互联网的理解。
教学方法归纳法和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设计承转过渡: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一课中我们对通信的有关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信息时代,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子通信,电子通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为此这节课着重讲述通信发展的最新趋向──电子通信。
一、电子通信利用电作为通信手段是19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事,电信起步晚于邮政,但发展速度异常迅猛。
在信息时代,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信,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而电子通信是电信领域的“排头兵”。
多媒体投影图7.24,教师提问: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有何差异?学生阅读教材: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1.传递的网络不同。
电子邮件通过电信网络(数字网);普通邮件通过邮政网络(邮局)。
2.通信方式不同。
电子邮件是一种人到人的通信方式,收件人无论走到何处,只要有一台网络连接的电脑,便可打开自己的邮箱,收到由网络传来的邮件;普通邮件是场所到场所的通信,收件人离开特定的场所就无法完成通信。
3.邮件传递的时间不同。
电子邮件快,普通邮件慢。
继续引导学生:可以得出电子通信的特点,即信息化和数字化。
启发学生思维:电子通信对我们的经济和生活方面有何作用?主要有几种形式?学生思考讨论:主要的作用在于改变交往形式、加快社会运转节奏。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计划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计划英文版Xiang Jiaoban Geography Selective Compulsory Three Teaching PlanGeography is a subject that helps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world around them, from the physical features of the Earth to the human activities that shape our environment. In the Xiang Jiaoban Geography Selective Compulsory Three Teaching Plan, students will explore a variety of topics that will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geography and its relevance to their lives.The first unit in the teaching plan focuses on physical geography, including the study of landforms, climate, and natural resources.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processes that shape the Earth's surface, such as erosion, weathering, and plate tectonics. They will also examine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nvironment, such as deforestation, 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The second unit in the teaching plan explores human geography, including the study of population, culture,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s well a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opulation growth and migration. They will also examine the diversity of cultures and languages, and the waysin which people interact with their environment to meet their needs.The final unit in the teaching plan focuses on regional geography, including the study of different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phys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regions,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ey face. They will also explor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such as trade, migration, and communication.Overall, the Xiang Jiaoban Geography Selective Compulsory Three Teaching Plan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geography and its importance in today's world. By exploring a wide range of topics, students will develop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 global perspective that will serve them well in their future studies and careers.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计划地理是一个帮助学生了解周围世界的学科,从地球的物理特征到塑造我们环境的人类活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计划
高二地理文(3)班2012年下学期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高二文3班共49名同学,其中男生24人,女生25人。
他们中独生子女居多。
不少学生在家长的宠溺下长大,加上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氛围,使得不少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的品质、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或多或少的存在亟须改善的的地方。
尤其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之后,常以一种消极逃避,投机取巧的心理来对待,缺少认真钻研的精神。
据初步了解,不少学生是觉着认为文科容易、省事,学不了理科才选择了文科。
这样的错误认识,加上高一较为薄弱的基础,使得高二地理教学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材情况分析文三班本学期将要学习的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与部分区域地理内容,学习任务重。
经过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必修3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对前面所学理论知识的一个具体运用,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教材除了学科理论知识外,还增加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还配备了不少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大有裨益。
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任务分析1.顺利完成必修三教材内容的学习。
掌握教材中的相关概念、理论,理论知识基础打牢。
通过教材中案例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获得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的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本班学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较弱,这对他们的地理学习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在课堂教学中,需尽量结合所讲知识,使学生积累地理空间的常识,提高空间定位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具体执行,结合学校课程安排与教学任务做灵活调整。
2012年8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篇一:1.3-区域发展差异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1.3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目标: ▲1.东、中、西差异①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②理解并掌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③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区域差异(时空发展状况)▲2.南方与北方①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②理解并掌握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教学重点: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难点: 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教具准备:1 中国政区图2 ppt课件3.中国政区空白图(学生人手一份)教学方法: 启发式图表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地理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因此,我国的国土整治既有其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还有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在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差异后,我们将学习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开始新内容:(承接)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经济差异和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分布等知识。
板书:一东、中、西差异过渡:(背景介绍)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基本上是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
当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层次不同、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从现在看,这种从沿海到内陆的经济差异也是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
我们讲东部沿海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差异,目的是对我国这方面的国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这种差异是由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因素造成的,以及未来三个地带发展的趋▲3.西部大开发①理解并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1势。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从空间角度,把整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发展的内部差异。
本节从我们熟悉的中国地理为例,从经济和自然角度对我国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
从空间角度分析区域发展的规律。
二:课标分析:《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自然差异。
本节主要以我国为例,来阐述自然发展差异。
本节的三维目标是: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比较我国的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地理读图,分析能力。
2、过程收集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资料,讨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和思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现实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自觉投身祖国的建设中去。
通过西部大开发的讨论,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东、中、西部差异;二是南方与北方差异;三是西部大开发。
四:学法分析:在教材处理上,第一部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应要求学生能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让学生熟练掌握东、中、西部三个地带的位置及所包括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第二部分"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先组织学生讨论,从而归纳出三个地带比较直观的差异有哪些?让学生从衣、食、住、行、生活习俗、工农业等方面展开讨论。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定下教学目标:(1)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基础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掌握区域分析的思路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分析的应用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与本节课可以合并归类为区域优势与区域发展问题,学习思路上具有相似性。
学生在学习前面内容时均有进行看图、用图能力的训练。
2、课堂前的准备——养成教育要求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地图、书本、笔记(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过程与方法:1、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社会经济背景。
2、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3、运用资料,分析其他流域的开发。
如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体会人类如何正确认识自然,进行流域的开发为人类带来利益,避开灾害的科学研究精神。
2、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课程标准,得出本课的重难点:(1)根据课标要求,得出本节课重点: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田纳西河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2、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为模板,迁移分析到其他流域的开发。
(2)根据学生基础,确定本节课难点:1、由于学生距离学习必修一气候的时间较长,对气候相关知识有所遗忘,且对学生而言气候成因,特点,分布难以理解和记忆。
难点一定为: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田纳西河开发的地理条件之一)的成因。
2、基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以及没有更多迁移分析的能力训练的前提下:难点二定为: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为模板,迁移到其他流域的开发。
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定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多媒体为工具采用组织教学和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
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
湖区为例
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
河流域为例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
为例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
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
江三角洲为例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
总复习。
湘教版高三地理学习计划
湘教版高三地理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全面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及其与太阳系的位置关系。
2. 理解地球的自然界、人类活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转化。
3.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 掌握地球表层圈和大气圈的构造及其与其他圈的相互作用。
5. 了解地球运动、气候与气象、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习内容1. 地球形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及其与太阳系的位置关系。
2. 地球的自然界:了解地理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 地球的自然界:学习地球的构造特征、化学成分和地球内部热力活动。
4. 地理信息系统(GIS):了解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GIS的操作。
5. 地球表层圈和大气圈:了解地球表层圈和大气圈的构造及其与其他圈的相互作用。
6. 地球运动:学习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对气候的影响,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原理。
7. 气候与气象:了解气候的形成原因和气候类型,掌握气象学的基本知识。
8. 自然灾害: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危害和防灾措施。
9. 环境保护:了解环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掌握环境意识和环保知识。
三、学习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包括观看地理视频,听取地理课程讲解,参与地理实地考察等。
2. 地理实践:积极参与地理实地考察活动,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3. 互动学习:积极参与地理学习小组活动,进行地理知识的交流和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4.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通过科学实验等方式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和能力。
5. 实践操作:进行GIS软件的操作实践,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技能。
四、学习计划1. 每周安排1-2次地理实地考察活动,深入实地了解地理现象。
2. 每月进行一次地理学习小组活动,加强地理知识的讨论和交流。
3. 每学期进行一次GIS软件的操作实践,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
五、学习过程1. 理论学习:每周安排1-2节地理理论课程,了解地理知识和理论。
2.1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5.课堂小结,巩固知识:通过师生互动,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进行拓展阅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耕地资源保护和粮食安全意识,认识到粮食安全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农民、关注农村发展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价值观,提高生态文明素养;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地理学科的兴趣;
3.讲解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粮食安全的衡量指标,如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占有量等。
4.引入GIS技术,讲解其在分析耕地资源和粮食生产状况中的应用,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如耕地资源保护、粮食生产技术创新等。
2.各小组针对案例,分析影响因素,探讨解决方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学生观察资料,提出初步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结合教材,讲解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特征、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耕地资源的基本情况。
2.介绍影响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如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农业技术等,并举例说明。
3.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在耕地资源保护与粮食安全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准备课堂分享。
湘教版必修三地理区域发展阶段教学计划:高二
湘教版必修三地理区域发展阶段教学计划:高二高二是高中三年的一个过渡年级,打好基础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下文为大家推荐了湘教版必修三地理区域发展阶段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设计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向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引导学生讨究,交流。
进行开放式教学。
加强直观教学,力求难点突破,并及时练习强化记忆,使学生所学得以巩固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的第二节,教材由两部分内容构成: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区域发展阶段。
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地理知识素养和地理分析,比较等的能力。
另外,在学习了区域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3.通过分析图,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五、重点难点重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难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六、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归纳法,案例分析法,联系实际法七、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板书】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师提问】以下几个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有?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有?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古巴、丹麦、尼泊尔、英国、瑞士、埃塞俄比亚【师生互动】学生回答,教师引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板书】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讲解】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和社会发展水平。
湘教版必修三地理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计划:高二
湘教版必修三地理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计划:高二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观,构建全新而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查字典地理网特制定湘教版必修三地理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计划。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课时资源跨区域调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掌握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4) 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等(2)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的方法获得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于当代世界经济趋势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
(2) 通过“西电东送”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人类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信念。
(3)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中关于社会建设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1、资源跨区域调配:西电东送的意义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西电东送的意义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00年11月8日,首批“西电东送”工程——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在贵州奔腾不息的千里乌江开工,标志着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正式开工。
那为什么我国会进行西电东送工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节的内容。
[板书] 一、西电东送[教师指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9页图1-24“西电东送示意图”,思考西电东送工程的概况。
[多媒体显示]西电东送是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教师提问] (1)三条线路的起止点及输送的主要电力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北路从内蒙古西部、陕西、山西及黄河上游将煤电、水电输往京津唐希望上文提供的湘教版必修三地理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计划相关内容能够对大家有帮助,感谢大家的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文(3)班2012年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文3班共49名同学,其中男生24人,女生25人。
他们中独生子女居多。
不少学生在家长的宠溺下长大,加上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氛围,使得不少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的品质、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或多或少的存在亟须改善的的地方。
尤其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之后,常以一种消极逃避,投机取巧的心理来对待,缺少认真钻研的精神。
据初步了解,不少学生是觉着认为文科容易、省事,学不了理科才选择了文科。
这样的错误认识,加上高一较为薄弱的基础,使得高二地理教学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材情况分析
文三班本学期将要学习的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与部分区域地理内容,学习任务重。
经过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必修3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对前面所学理论知识的一个具体运用,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教材除了学科理论知识外,还增加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还配备了不少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大有裨益。
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任务分析
1.顺利完成必修三教材内容的学习。
掌握教材中的相关概念、理论,理
论知识基础打牢。
通过教材中案例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获得区域可
持续发展分析的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本班学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较弱,这对
他们的地理学习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在课堂教学中,需尽量结合所讲
知识,使学生积累地理空间的常识,提高空间定位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
具体执行,结合学校课程安排与教学任务做灵活调整。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