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最大最小配筋率

合集下载

梁的最大最小配筋率

梁的最大最小配筋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序号
抗震等级
梁中位置
支座
跨中
1
一级
0.4和80ft/fy中的大者
0.3和6545ft/fy中的大者
2
二级
0.3和6545ft/fy中的大者
0.25和5545ft/fy中的大者
3
三、四级
0.25和5545ft/fy中的大者
0.2和4545ft/fy中的大者
框架柱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ρmin)
HRB335
HRB400\RRB400
1
C15
2.105
2
C20
2.807
1.760
1.380
3
C25
3.479
2.182
1.711
4
C30
4.181
2.622
2.056
5
C35
4.882
3.062
2.401
6
C40
5.584
3.502
2.746
7
C45
6.198
3.887
3.048
8
C50
6.753
配筋率
一、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序号
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率(%)
1
受压构件
全部纵向钢筋
0.6
2
一侧纵向钢筋
0.2
3
受弯、偏拉、轴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
0.2和45ft/fy中的大者
不考虑地震受弯、偏拉、轴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序号
砼等级
HPB235(Q235)
HRB335
0.312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0 引言配筋率是'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最核心的概念, 配筋率与其它参数紧密关联, 为了加强学习效果, 这个笔记简要总结了配筋率的定义与计算逻辑.1 截面配筋率截面配筋率是指所配置的钢筋截面面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截面面积的比值(化为百分数表达)。

这个定义其实有些模糊不清, 直接使用计算参数定义更清晰一些, 即配筋率是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积As与正截面的有效面积b×h0的比值. 其中b是截面宽度, h0是截面的有效高度, 用ρ表示。

2 最小配筋率他条件均相同(包括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与截面尺寸)而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同的梁将发生不同的破坏形态,破坏形态不同的梁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也不同,通常是超筋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最大,适筋梁次之,少筋梁最小,但超筋梁与少筋梁的破坏均属于脆性破坏类型,不允许采用,而适筋梁具有较好的延性,提倡使用。

当配筋率减少,混凝土的开裂弯矩等于受拉区钢筋屈服时的弯矩时,裂缝一旦出现,钢筋应力立即达到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

最小配筋率是少筋梁与适筋梁的界限。

当梁的配筋率由逐渐减小,梁的工作特性也从钢筋混凝土结构逐渐向素混凝土结构过渡,所以,可按采用最小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梁在破坏时,正截面承载力等于同样截面尺寸、同样材料的素混凝土梁正截面开裂弯矩标准值的原则确定。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规范要求最小配筋率不得小于0.2%, 如下表所示。

最小配筋率取0.2%和按钢筋抗拉强度及抗压强度计算的最大值, 为防止出现少筋梁状况, 计算的截面配筋率必须大于最小配筋率.3 最大配筋率当配筋率增大到使钢筋屈服弯矩约等于梁破坏时的弯矩时,受拉钢筋屈服与压区混凝土压碎几乎同时发生,这种破坏称为平衡破坏或界限破坏,相应的配筋率称为最大配筋率。

4 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实际配筋率小于最小配筋率的梁称为少筋梁;大于最小配筋率且小于最大配筋率的梁称为适筋梁;大于最大配筋率的梁称为超筋梁。

梁的配筋设计一般控制要求

梁的配筋设计一般控制要求

梁的配筋设计一般控制要求一、梁的纵筋配筋率1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高规》6.3.3.1: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2.75%;当梁端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5%时,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

2、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1 ).《高规》63.2.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P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O.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2 ).《高规》10.2.7.1: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0.50%和0.40%o3、梁跨中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1 ).《高规》6.3.2.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P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O.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才亢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2 ).《高规》1027.1: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0.50%和0.40%o二、上下铁比值1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比值1 ).《混规》9.2.6.1: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

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5,IO为梁的计算跨度。

2 ).《高规》63.2.3: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02、梁通长筋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比值《高规》633.2: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β三、钢筋直径1梁箍筋最小直径1) .《抗规》6.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β2) .《高规》10.2.7.2:转换梁,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梁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Iomm、间距不应大于IOOmm0加密区箍筋的最小面积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9ft/fyv;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1.3ft∕fyv、1.2ft∕fyv和1.Ift/fyv。

新规配筋率汇总 (1)

新规配筋率汇总 (1)

配筋率汇总非抗震梁、板纵筋(%):《混规》8.5.1最小配筋率: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板C30HPB300为。

(《混凝土》8.5.1)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ρmin,采用C60以上时,增大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采用400MPa、500MPa钢筋时,ρmin采用和45f t/f y较大值;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ρmax=ξb*α1*f c/f y=**300==%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注:1,表中C30,小括号内数值:HRB335,中扩号: HRB400,大扩号: HRB500 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应小于,二三级不应小于(下部纵筋不宜过少);A S底/A S顶≥最大配筋率:%,《混凝土》11.3.7《抗规》梁内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85f t/f y,C30HRB335为。

(《混凝土》9.2.5)梁内箍筋(%):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300分别为和。

(《混凝土》9.2.9,)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非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一侧;全部。

《混凝土》8.5.1(注意同梁)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9.3.1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4.12)(《抗规》)注:12,采用335MPa、400MPa时可增加和,采用C60以上时,增大3,IV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最大配筋率:5%,《混凝土》11.4.13 、《抗规》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不宜大于%柱内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混凝土》11.4.17)C35 : N/mm2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300箍筋算得(ρV≥λv fc/fyv) 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混凝土》11.4.17: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注意条文说明第388页)剪力墙(%):非抗震:(《混凝土》9.4.4、5)抗震:一、二、三级;四级;框-剪;部分框支(《混凝土》11.7.14《抗规》、6.5.2)梁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2.1(注意条文)、6、13;、7;《抗震》6.3.3、4箍筋:《混凝土》9.2.9、11;、8、9;《抗震》6.3.4-3柱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3.1;、13;《抗震》6.3.7、8柱中箍筋:《混凝土》9.3.2;、14、15、17、18;《抗震》6.3.7、9、1011.4.12-2《抗规》6.3.7-2轴压比:《混凝土》11.4.16 《抗规》墙中配筋要求:水平、竖向分布筋:《混凝土》9.4.2、4、5、6;、15、18、19《抗震》6.4.3、4、5、6、9;框架抗震墙6.5.1、2墙轴压比:《抗规》6.4.5 《混规》轴压比限值:《混规》11.7.16 《抗规》(新修订全高)分项系数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6.6.3):《混凝土》9.2.9):墙配筋率的计算(《混凝土》9.4.4):配箍率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试题学习)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试题学习)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与梁高的取值第一是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率的确定理论原则应该是受弯构件的第一阶段末,即截面受拉区砼开裂临界状态,此时的配筋应能承担砼开裂后转嫁的全部拉应力,故与全截面有关,应用全截面。

第二是正常的配筋率或最大配筋率,针对的是受弯构件第三阶段,即极限破坏状态,此时截面只与有效高度有关,保护层多厚都无用,故采用有效高度。

______配筋率首先要满足砼本身的要求,(参见大家上学时的混凝土教材正截面受压计算)。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不能无限增大,太大时会在钢筋屈服前压溃,超筋破坏。

所以教材上是控制ξb(常用材料在0.5附近),所以我们的受拉钢筋配筋梁受ξb不能超过一定值,这个值随着截面尺寸砼等级钢筋等级保护层厚度的不同,值也不同。

我通过列表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常用材料和截面,梁的配筋率(即有效截面配筋率,不要搞错配筋率概念)一般在2.0%,全截面配筋率一般在2.0%以下(这句话相对于上句话似乎是废话,呵呵,但对于实际配筋时有很大方便)。

对于抗震梁(常见的为框架梁),除了控制上面的第二条外。

还需要满足,砼规11.3.1可知框架梁配筋率宜满足1.≤2.5%2.ρ≤α1ζbfc/fy ρ=(As'-As)/bhoξb=0.35(二、三级框架)=0.25(一级框架)考虑受压区钢筋作用______抗震框架梁梁端最大配筋率只是2.5%吗?抗震规范中,强规6.3.3条:6.3.3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高规中6.3.2条也有强制规定。

注意文中”且计入受压钢筋的。

“,这里关键一个“且”字,故“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5%”,只是必要条件,不能认为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就是 2.5%。

框架梁配筋率要求

框架梁配筋率要求

框架梁配筋率要求一、框架梁配筋率要求咱来唠唠框架梁配筋率要求哈。

这配筋率啊,可是框架梁设计里超级重要的一事儿呢。

1. 什么是框架梁配筋率配筋率简单说就是钢筋的横截面积和梁的有效截面面积的比例。

就好比一个蛋糕里水果占整个蛋糕的比例一样,钢筋就是那水果,梁的截面就是整个蛋糕。

这配筋率可不能随便定,得根据好多因素来确定呢。

2. 影响配筋率的因素首先是梁的受力情况。

如果梁承受的荷载很大,像那些大型建筑里的框架梁,可能要承担很多层的重量,那配筋率就得高一些。

就像一个大力士,他得有更强壮的肌肉(钢筋)来支撑呀。

还有梁的跨度。

跨度大的梁,中间部分就更容易变形,这时候就需要更多的钢筋来抵抗变形,配筋率也就相应要提高。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有关。

如果混凝土强度高,它自己就能承受一部分力,那钢筋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配筋率就可以适当降低。

3. 规范中的配筋率要求在不同的建筑规范里,对框架梁配筋率有明确的下限和上限要求。

下限是为了保证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要是配筋率低于下限,梁就可能在受力的时候突然坏掉,那可就危险了。

上限呢,是为了防止配筋太多,出现超筋破坏。

超筋破坏就是钢筋太多了,混凝土还没发挥好它的作用,梁就先因为钢筋屈服而破坏了,这就很不划算啦。

一般来说,最小配筋率大概在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一点几之间,具体数值还得看梁的类型(比如是抗震框架梁还是普通框架梁)、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

最大配筋率也有规定,通常是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左右。

4. 实际工程中的考虑在实际工程里,设计师可不能只按照规范的最小值或者最大值来配筋。

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像建筑物的重要性啊,如果是医院、学校这些重要建筑,可能会稍微提高配筋率来保证安全。

还有就是考虑经济性,不能一味地增加配筋率,那样会增加成本的。

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也要严格按照设计的配筋率来施工。

要是施工的时候钢筋放少了或者放多了,都可能导致梁的性能不符合要求。

5. 配筋率与结构安全的关系合适的配筋率是结构安全的关键。

新规配筋率汇总

新规配筋率汇总

配筋率汇总非抗震梁、板纵筋(%):《混规》8.5.1最小配筋率: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0.215;板C30HPB300为0.238。

(《混凝土》8.5.1)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ρmin,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采用400MPa、500MPa钢筋时,ρmin采用0.15和45f t/f y较大值;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0.15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2.62;ρmax=ξb*α1*f c/f y=0.550*1.0*14.3/300=0.0262=2.62%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11.3.6 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注:1,表中C30,小括号内数值:HRB335,中扩号: HRB400,大扩号: HRB500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下部纵筋不宜过少);A S 底/A S 顶≥0.5(0.3)最大配筋率:2.5%,《混凝土》11.3.7《抗规》6.3.4-1梁内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85f t /f y ,C30HRB335为0.404。

(《混凝土》9.2.5)梁内箍筋(%):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300分别为0.127和0.148。

(《混凝土》9.2.9,9.2.10)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非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一侧0.2;全部0.6。

《混凝土》8.5.1(注意同梁)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9.3.1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4.12)(《抗规》6.3.7)注:2,采用335MPa、400MPa时可增加0.1和0.05,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3,IV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0.1;()最大配筋率:5%,《混凝土》11.4.13 、《抗规》6.3.8-3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不宜大于1.2%柱内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混凝土》11.4.17)C35 : 16.7 N/mm2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300箍筋算得(ρV≥λv fc/fyv) 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混凝土》11.4.17: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注意条文说明第388页)剪力墙(%):非抗震:0.2 (《混凝土》9.4.4、5)抗震:一、二、三级0.25;四级0.2;框-剪0.25;部分框支0.3 (《混凝土》11.7.14《抗规》6.4.3、6.5.2)梁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2.1(注意4.2.7条文)、6、13;11.3.6、7;《抗震》6.3.3、4箍筋:《混凝土》9.2.9、11;11.3.6、8、9;《抗震》6.3.4-3柱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3.1;11.4.12、13;《抗震》6.3.7、8柱中箍筋:《混凝土》9.3.2;11.4.12、14、15、17、18;《抗震》6.3.7、9、1011.4.12-2《抗规》6.3.7-2轴压比:《混凝土》11.4.16 《抗规》6.3.6墙中配筋要求:水平、竖向分布筋:《混凝土》9.4.2、4、5、6;11.7.14、15、18、19《抗震》6.4.3、4、5、6、9;框架抗震墙6.5.1、2墙轴压比:《抗规》6.4.5 《混规》11.7.17轴压比限值:《混规》11.7.16 《抗规》6.4.2(新修订全高)分项系数1.2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6.6.3):梁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9.2.9):板配筋率的计算墙配筋率的计算(《混凝土》9.4.4):配箍率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梁柱的经济配筋率

梁柱的经济配筋率

梁柱的经济配筋率经济配筋率: 板:0.4%,0.8% 梁:0.6%,1.5% 柱主要是受压构件,一般来说,计算引起的配筋不要超过最小配筋率太多。

柱配筋率1.0,1.2 还有要注意柱的大偏心,小偏心情况,和抗震等级高时角柱配筋。

一般来说,柱必须满足最小轴压比要求,所以柱子只要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当然是越小越经济。

梁的经济配筋率我们一般控制在1,左右。

关于柱的配筋率,按抗震概念设计不应过小,不要仅满足最小配筋率,一般不要小于1.8%那可能在你们高烈度区,我们是6度区,1.8,的柱配筋率有点大得可怕了。

当然如果对于高层,我也赞成将柱子配筋率提高。

与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的价格有关,一般来讲: 板: 0.6%上下0.3% 0.3%,0.9%,梁: 1.0%上下0.5%0.5%,1.5%,柱以规范轴压比控制为最经济,此时截面最小,钢筋最小(配筋计算多为构造)没有考虑过,但是我个人认为在0.8,1.2左右比较合适。

我电算结果看来大部分在这范围内~~板0.4, 一0(8, ,矩形粱0(6, ,1.5, ,T形梁0.9, 一1.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矩形梁为1.05,,T形粱为1.35, 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 ,矩形粱取0.85, ,1(25, ,T形粱取1.1, ,1(6,。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其中,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 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ρ=As/bh0。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是根据Mu=Mcy时确定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矩形梁配筋、T梁型配筋、最大最小配筋率计算

矩形梁配筋、T梁型配筋、最大最小配筋率计算

其中,1; HPB235级钢 2; HRB335级钢 3; HRB400级钢
A) 单筋矩形截面在纵向受拉钢筋达到充分发挥作用或不出现超筋破坏所 能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u,max
2 M u ,max = a1 f c bh0 x b (1 - 0.5x b )
=
55.66 kNm
B)单筋矩形截面已知弯矩求配筋 M实际= 85 #NUM! kNm ㎜2
3078.76 mm2 验算受压区高度x=fyAs1/(α1fcb)= 70.46 2α 's= 60 mm
OK! OK!
mm
钢 3; HRB400级钢
2045.16
Mu2M (h0 - h02 )= fy a1 fcb
¢=
取钢筋直径
22 1900.66 mm 258
2
实取 <
5 As
根 < Asmax=
实配钢筋面积AS= Asmin=
判断: #NUM! C)双筋矩形截面已知弯矩求配筋 M实际= 85.00 kNm > Mu,max 受压区砼和相应的一部分受力钢筋As1的拉力所承担的受弯承载力Mu1 Mu1=Mu,max= 55.66 kNm
As1 = x b bh0
a1 f c fy
=
1604.94 ㎜2
由受压钢筋及相应的受拉钢筋承受的弯矩设计值为 Mu2=M-Mu1= 29.34 kNm 因此所需的受压钢筋为
As' =
M u2 = f ( h0 - a s' )
' y
815.08 ㎜2
与其对应的那部分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为 As2=A's=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积 As=As1+As2= 受拉钢筋取钢筋直径 实配钢筋面积AS= 受压钢筋取钢筋直径 实配钢筋面积AS= 28 ¢= 3078.76 mm 22 ¢=

配筋率汇总

配筋率汇总

配筋率汇总非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0.215;板C30HPB235为0.306。

(《混凝土》9.5.1)注:1,采用HRB400时可减小0.1,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对于受弯构件,截面积按全截面扣除受压翼缘(b f-b)h f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0.15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2.62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为C30HRB335时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小于0.5,二三级不小于0.3(下部纵筋不宜过少)最大配筋率:2.5%,《混凝土》11.3.1梁内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85f t/f y,C30HRB335为0.404。

(《混凝土》10.2.5)梁内箍筋(%):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235分别为0.163和0.191。

(《混凝土》10.2.10,12)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非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一侧0.2;全部0.6。

《混凝土》9.5.1(注意同梁)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10.3.1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4.12)注:1,采用HRB400时可减小0.1,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四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0.1最大配筋率:5%,《混凝土》11.4.13柱内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混凝土》11.4.17)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235箍筋算得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剪力墙(%):非抗震:0.2 (《混凝土》10.5.9)抗震:一、二、三级0.25;四级0.2;框-剪0.25;部分框支0.3(《混凝土》11.7.11)梁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10.2.1、6、15、16;11.3.6、7;《抗震》6.3.3、4箍筋:《混凝土》10.2.9、10、11、13;11.3.6、8、9;《抗震》6.3.3、5柱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10.3.1;11.4.12、13;《抗震》6.3.8、9箍筋:《混凝土》10.3.2、3;11.4.12、14、15、17、18;《抗震》6.3.8、10、11、12、13、14轴压比:《混凝土》11.4.16墙中配筋要求:水平竖向分布筋:《混凝土》10.5.9、10、11、12、13;11.7.11、12、15、16 《抗震》6.4.2、3、4、7、8、9;6.5.1、2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7.8.3):梁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10.2.10):板配筋率的计算:墙配筋率的计算(《混凝土》10.5.9):。

板、柱、梁配筋率

板、柱、梁配筋率

板0.4%一0.8%,矩形粱0.6%~1.5%,T形梁0.9%一1.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矩形梁为1.05%,T形粱为1.35%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为了不使截面配筋过于拥挤,全部纵筋配筋率不宜超过0.05。

对于仓库、贮仓、料斗等贮料荷载经常占总荷载较大部分的结构物,若柱中纵向配筋率过大,在长期贮料突然卸载时,会使柱中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甚至开裂。

若柱中的纵筋和混凝土之间有很强的黏结应力时,则能同时产生纵向裂缝,这种裂缝更为危险。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要控制柱的配筋率,对于筒仓柱的全部配筋率不应大于0.02。

从经济和施工方面来考虑,一般常用的配筋率范围为0.005~0.02。

常用框架结构设计板、梁、柱的经济取值一、单向板肋梁楼板。

1、主梁:经济跨度一般为6~9米,截面高度为跨度的1/14~1/8,宽度为梁高的1/3~1/2;2、次梁:经济跨度(即主梁的间距)一般为4~7米,截面高度为次梁跨度的1/28~1/12,宽度为梁高的1/3~1/2。

3、板:经济跨度(即次梁的间距)一般为1.8~3.0米,板厚不小于其跨度的1/40,一般为70~100㎜。

二、井字梁楼板(正交式或斜交式)。

井字梁楼板梁的跨度可达30米,板的跨度一般为3米左右。

三、经济配筋率:1:板:0.4%一0.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2:矩形粱:0.6%~1.5%,矩形梁平均值为1.05%,T形梁0.9%一1.8%,T形粱平均值为1.35%。

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梁的经济配筋率

梁的经济配筋率

梁的经济配筋率一般为0.6%~1.5%板的经济配筋率一般为0.4%~0.8%柱的经济配筋率一般为0.8%~2%。

•梁柱的经济配筋率分别是多少经济配筋率:•板:0.4%~0.8%•梁:0.6%~1.5%•柱主要是受压构件,一般来说,计算引起的配筋不要超过最小配筋率太多。

•柱配筋率1.0~1.2•还有要注意柱的大偏心,小偏心情况,和抗震等级高时角柱配筋。

•一般来说,柱必须满足最小轴压比要求,所以柱子只要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当然是越小越经济。

•梁的经济配筋率我们一般控制在1%左右。

•关于柱的配筋率,按抗震概念设计不应过小,不要仅满足最小配筋率,一般不要小于1.8%•那可能在你们高烈度区,我们是6度区,1.8%的柱配筋率有点大得可怕了。

当然如果对于高层,我也赞成将柱子配筋率提高。

•与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的价格有关,一般来讲:•板:0.6%上下0.3% 0.3%~0.9%,•梁:1.0%上下0.5% 0.5%~1.5%,•柱以规范轴压比控制为最经济,此时截面最小,钢筋最小(配筋计算多为构造)•没有考虑过,但是我个人认为在0.8~1.2左右比较合适。

我电算结果看来大部分在这范围内!!板0.4%?一0.8%?,矩形粱0.6%?~1.5%?,T形梁0.9%?一1.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矩形梁为1.05%,T形粱为1.35%?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其中,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 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ρ=As/bh0。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 n。

梁跨中最大配筋率

梁跨中最大配筋率

梁跨中最大配筋率
(最新版)
目录
1.梁跨中最大配筋率的概念
2.梁跨中最大配筋率的计算方法
3.梁跨中最大配筋率的重要性
4.梁跨中最大配筋率的应用实例
正文
一、梁跨中最大配筋率的概念
梁跨中最大配筋率是指在梁的跨度范围内,钢筋的最大允许配筋面积与梁的有效面积之比。

这一比例是结构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到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二、梁跨中最大配筋率的计算方法
计算梁跨中最大配筋率需要知道梁的有效面积和钢筋的最大允许配筋面积。

梁的有效面积通常可以通过梁的横截面积得出,而钢筋的最大允许配筋面积则需要参考相关的设计规范。

具体计算公式为:最大配筋率 = 钢筋的最大允许配筋面积 / 梁的有效面积。

三、梁跨中最大配筋率的重要性
梁跨中最大配筋率的设定是为了保证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如果配筋过大,会增加梁的重量和成本,而过小的配筋则可能导致梁的承载能力不足,影响使用安全。

四、梁跨中最大配筋率的应用实例
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梁跨中最大配筋率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
设计一座桥梁时,需要根据桥梁的跨度、荷载等因素,确定梁跨中最大配筋率,以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梁跨中最大配筋率是结构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的设定直接影响到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梁最小配筋率计算

梁最小配筋率计算

梁最小配筋率计算
梁最小配筋率计算是指根据混凝土强度等因素,计算出梁的最小配筋率。

这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梁的配筋率不足或过多都会对工程质量和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在计算梁最小配筋率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梁的跨度、截面尺寸、受力状况等因素。

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梁的最小配筋率。

梁最小配筋率计算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通过合理的配筋率计算,才能保证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同时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

- 1 -。

为什么混凝土梁的最大配筋率为2.5%

为什么混凝土梁的最大配筋率为2.5%

为什么混凝土梁的最大配筋率为2.5%钢筋混凝土梁的最大配筋率,在实际工程中,大家通常都是按2.5%控制的.某些审图单位也是按2.5%控制.《高规》6.3.3条: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2.75%;当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5%时,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混规》11.3.7条,《抗规》6.3.4条:(框架梁)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以上大概就是2.5%的出处.《抗规》2001版,更是将2.5%的要求定为强条.但你发现没有,以上关于2.5%的要求,都是针对框架梁梁端的;框架梁跨中以及非框架梁的最大配筋率,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将2.5%的应用范围扩大了.1)2.5%究竟是怎么回事?抗震设计,梁端配筋的要求,大概有三点:1)梁端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一级不大于0.25,二三级不大于0.35;2)梁端纵筋底面和顶面的比值,一级不小于0.5,二三级不小于0.3;3)对梁端箍筋的要求.以上这三点都是强条,其重要性高于2.5%的要求.这3+1条,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框架梁的延性设计.梁的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梁端的塑性转动量,梁的塑性转动量与截面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有关.梁端底面的钢筋可增加负弯矩时的塑性转动能力,还能防止在地震中梁底出现正弯矩时过早屈服或破坏过重,从而影响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正常发挥.根据国内外试验资料,受弯构件的延性随受拉配筋率的提高而降低,随受压钢筋配筋率的提高而提高.你会发现,相对受压区高度和底顶比要求的核心,其实就是受压区钢筋不能太少,如果受压区钢筋很多,受拉钢筋配筋率理论上可以很大.所以规范又规定了最大配筋率2.5%,封顶2.75%.我们做个简单推论.考虑压区钢筋(且小于拉区钢筋)的相对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式1):规定,相对受压区高度为:纵筋顶底比为:C30、HRB400为例进行计算,则最大配筋率与相对受压区高度、纵筋底顶比之间的关系(式2)为:2)框架梁跨中和非框架梁的最大配筋率混凝土正截面受弯破坏有三种形态,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混凝土梁的最大配筋率即由超筋破坏决定.如果梁配置较大的受拉钢筋,混凝土梁会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而突然破坏,此时,受拉区钢筋小于屈服强度,这种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因此,我们要对混凝土梁的最大配筋率进行限制.最大配筋率的本质,就是要满足相对受压区高度小于界限受压区高度.以C30,HRB400为例,界限受压区高度为0.518.令ξ=0.518,根据式2,ρ=2.1%/(1-μ),如果不考虑压区钢筋(μ=0),最大配筋率为:ρ=2.1%在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大于0.518的情况下,最大配筋率为2.5%,则相当于μ=0.16,受压钢筋面积/受拉钢筋面积不小于0.16.对非框架梁来说,梁顶计算配筋很多情况下是零,实际配筋采用架立筋,架立筋在计算中不考虑其贡献,即相当于受压钢筋为零.此时,非框架梁跨中最大配筋率应为2.1%,而非2.5%.对非框架梁梁端及框架梁跨中来说,只要受压钢筋面积/受拉钢筋面积大于0.16,最大配筋率即可按2.5%控制,实际设计中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对一些特殊位置尚应注意.比如我们增大梁端弯矩调幅,跨中梁底配筋加大,梁顶配筋减小,按规范通长筋的配置要求,则可能出现不满足0.16的情况.3)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承载力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大于界限受压区高度是混凝土梁设计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梁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压区钢筋,是改善相对受压区高度的唯一方法.式1即可表明这一点.受压钢筋增大,梁的承载力也提高.双筋截面混凝土梁的承载力表达式如下:你看,如果受压区高度不变,即x不变,压区钢筋增大(根据式1,拉区钢筋也要增大),则Mu提高.4)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加固以前,我总有个错觉,觉得梁底贴钢板加固之后,很容易形成“超筋破坏”.我曾经看到过,有人在混凝土梁底粘工字钢,我一直担心那条梁会在压区形成脆性破坏.但其实,《混凝土结构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是考虑了这一点的,如果你遵守规范的话.受弯构件加固后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不大于加固前控制值的0.85倍.这一条就是为了杜绝“超筋破坏”.但同时,我在想,绕过这一条,其实并不困难.我们可以同时在受拉区和受压区粘钢板,这样加固后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就可以人为调控.最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两块钢板之间夹一层厚厚的混凝土,钢板抗弯,混凝土抗剪.相当于我们把一条H型钢的腹板换成了钢筋混凝土.不要高兴得太早,正截面承载力不能无限提高!《加固规范》也对此做出了限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加固后,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不应超过40%.这条规定主要针对于粘贴钢板加固和碳纤维布加固.规范解释,此条是为了控制加固后构件的裂缝宽度和变形,及确保“强剪弱弯”.但也不要太悲观,规范也给我们留了后门.包钢加固不受40%的限制.不管怎样,抗弯和抗剪向来是一对孪生兄弟,我们在考虑提高抗弯承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抗剪承载力.这一点在混凝土梁加固设计中容易被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筋率
一、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序号
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率(%)
1
受压构件
全部纵向钢筋
2
一侧纵向钢筋
3
受弯、偏拉、轴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
和45ft/fy中的大者
不考虑地震受弯、偏拉、轴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序号
砼等级
HPB235(Q235)
HRB335
HRB400\RRB400
12
C70
13
C75
14
C80
梁箍筋最小配筋率(%)
序号
砼等级
HPB235(Q235)
HRB335
fyv
fyv
fyv
fyv
1
C20
2
C25
3
C30
4
C35
5
C40
6
C45
7
C50
8
C55
9
C60
10
C65
11
C70
12
C75
13
C80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ρmax
1
非抗震结构柱
ρmax=(As+As`)/bh0=5%
2
抗震结构框架柱
ρmax=(As+As`)/bh0=5%
考虑地震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fy=300N/MM2和fy=360N/MM2)
序号
砼等级
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四级
梁中位置
支座
跨中
支座
跨中
支座
跨中
1
C20
2
C25
3
C30
4
C35
5
C40
6
C45
7
C50
8
C55
9
C60
11
C65
12
C70
13
C75
14
C80
不考虑地震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大配筋率(%)
序号
砼等级
HPB235(Q235)
HRB335
HRB400\RRB400
1
C15
2
C20
3
C25
4
C30
5
C35
6
C40
7
C45
8
C50
9
C55
10
C60
11
C65
2
二级
和6545ft/fy中的大者
和5545ft/fy中的大者
3
三、四级
和5545ft/fy中的大者
和4545ft/fy中的大者
框架柱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ρmin)
序号
柱类型
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1
框架中柱、边柱
2
框架角柱、框支柱
钢筋混凝土柱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百分率(ρmin)
序号
结构类型
1
C1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C20
3
C25
4
C30
5
C35
6
C40
7
C45
8
C50
9
C55
10
C60
11
C65
12
C70
13
C75
14
C80
二、考虑地震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序号
抗震等级
梁中位置
支座
跨中
1
一级
和80ft/fy中的大者
和6545ft/fy中的大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