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学会根据视图想象出它们的空间形状;

2.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多次实践中找出规律;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学习难点】

由两个视图确定几何体.

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知识链接:由三视图提供的形状去想象几何体的形状,再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法指导:利用三视图确定层数、排数、列数,三者结合起来,很容易找到物体的数量.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我们学会了画物体的三视图,如果只给了三视图,能确定几何体的形状吗?

现在我们来根据视图想象物体的形状,我们先从一些较为简单的、熟悉的物体的三视图入手,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阅读教材P127~P128,完成下面的内容.

归纳:(1)根据三视图描绘物体的形状时,应先综合分析,整体考虑,可以凭借经验大致猜想立体图形的形状,再从细节上去逐一对比、验证,这就要求对常见的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中找到联系;

(2)对一些组合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助身边与其形状类似的一些物体按要求组合,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多次实践中找出规律.

范例:请根据下图(1)、(2)、(3)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解:(1)是三棱锥;(2)是长方体;(3)是圆柱.

仿例:如下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B)

A.圆柱B.圆锥C.正三棱柱D.正三棱锥

变例: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是(D)

,A) ,B) ,C) ,D)

学法指导:发挥空间想象力,解题过程中要从动手、动脑中积累经验,总结解题规律.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

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加强空间想象力;

知识模块二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根据视图猜测物体的数量,寻找出彼此之间的规律.

知识模块二由视图猜测物体的数量

范例:一个几何体由多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它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那么组成这个物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D)

A.2个B.3个C.4个D.5个

,图(1)),图(2)) 仿例:一张桌子上摆放着若干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碟子,现从三个方向看,其三视图如图(2)所示,则这张桌子上碟子的总数为(B)

A.11 B.12 C.13 D.14

变例:用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使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1)所示,搭建这样的几何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图(1)

图(2)

分析:图(1)由于主视图每列的层数即是俯视图中该列的最大数字,因此,用的方块数最多的情况是每个方框都用该列的最大数字,即如图(2)中的①,此种情况共用小正方体17块;搭建这样的几何体,每列只要有一个最大数字即可满足条件,其他方框内的数字可减少到最小的1,即如图(2)中的②,这样的摆法只需小正方体11块.解:摆这样的几何体,最多需要17块小正方体;最少需要11块小正方体.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知识模块一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知识模块二由视图猜测物体的数量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余角和补角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会根据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运算和说明理由;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

【学习重点】

认识角的互余和互补关系及性质.

【学习难点】

用余角和补角进行简单的推理.

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学法指导:

1.余角和补角都是成对出现的;

2.利用余角和补角的几何语言列式.

学法指导:通过条件计算出每一个角的大小,再与∠EOC的度数进行相加,切记互余与互补只是两个角之间的关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问题:1.在水平面上,有一根倾斜的圆柱,想要知道它与地面的倾斜角,你能用什么方法测量它倾斜了多少度?

答: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180°-∠1).

2.计算:(1)1直角=__90°__,1平角=__180°__;1°=__60′__,1′=__60″__. (2)90°-27°56′=__62°4′__;180°-42°23′19"=__137°36′41″__.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阅读教材P 152,完成下面的内容.

归纳:(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90°__(直角)__,那么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几何语言:如果∠1+∠2=90°,那么∠1与∠2互为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180°__(平角)__,那么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几何语言:如果∠1+∠2=180°,那么∠1与∠2互为补角; (3)∠α的余角=90°-∠α,∠α的补角=180°-∠α;

(4)∠α的补角=180°-∠α=90°+90°-∠α=90°+∠α的余角. 所以∠α的补角=90°+∠α的余角.

范例:(1)已知∠A =28.28°,则∠A 的余角的度数为__61.32°__,∠A 的补角的度数为__151.32°__,∠A 余角的补角的度数是__118.28°__;

(2)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一半还小20°,求这个角. 解: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 ,由题意得:90°-x =12(180°-x )-20°

解得:x =40°.

答:这个角的度数是40°.

仿例: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AOD =22°30′,∠BOC =45°,OE 平分∠BOC ,则∠EOC 的补角是( B )

A .∠AOC

B .∠AOE 或∠DOB

C .∠AOE 或∠DOB 或∠AOC +∠DOE

D .以上都不对

变例:若∠1、∠2互为补角,且∠1>∠2,则∠2的余角为(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