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药术评分标准
外科换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总分
考核内容
应
得
分
实
得
分
评分细则准备Leabharlann 质量标准20分
1.仪表端庄,衣帽整齐,佩戴胸卡
2、规范洗手,戴口罩
3.备齐用物:无菌换药包、敷料、棉球、持物缸、持物钳或镊子、胶布、无菌生理盐水、碘伏消毒液
4.物品摆放合理,便于操作
5.检查换药包是否合格口述:(灭菌指示胶带上的品名、灭菌日期、有效期等,有无湿包和破损)
2
5
5
3
5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做不得分,欠规范酌情扣分
少一样扣1分(包括物品摆放有序)
摆放混乱不得分
缺一项扣1分
操
作
流
程
质
量
标
准
60分
(举手示意计时开始)
1.暴露换药部位,评估伤口(按10cm长污染伤口操作)
2.打开换药包外层,戴无菌手套
3.打开换药包内层,查看包内灭菌指示卡变色是否达到标准色,夹取换药用品
2.换药程序正确
3.保持双手持镊,左手镊子相对无菌,右手镊子接触伤口(接触伤口的镊子不得接触敷料)
4.保护患者隐私,体现人文关怀;动作轻柔、细致、敏捷
5.物品归位、处理规范
规定时间8分钟完成(提前完成不加分)
5
5
6
2
2
一次不符合扣5分
一次不符合扣2分
一次不符合扣3分
一项未做到扣1分
做不到不得分
每超过10秒钟扣1分
4.揭去外层敷料,用无菌镊子取下内层敷料,放入弯盘内;若内层敷料与创面粘连较紧,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后再揭开
5.观察伤口情况,按污染伤口由外向内用碘伏消毒液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2遍(范围≥15cm)
换药术评分标准(1)
年级:
成绩:
序 号
内容
1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服装、鞋帽整洁,头发、着装 符合要求
2 操作前戴口罩、帽子、洗手(头发、鼻孔外露各扣1分)
分值
正确执行 (请打√)
未正确执行 (请打√)
2
2
准备用物:一次性换药包、弯盘,0.5%碘伏、0.9%生理盐水、胶
3
布等。(或两只换药碗(盘) 、两把镊子、适量的 0.5%碘伏棉 球、0.9%生理盐水棉球、敷料、胶布等)。检查各物品的质量及
8
10 (两把)镊子头部应低于手持部以避免污染
5
11
(先观察伤口情况),以伤口为中心,碘伏棉球由内向外螺旋形 消毒周围皮肤至少2次,消毒范围距切口5cm,
8
12
每次消毒后需待干再进行后续操作。口述:若为感染伤口,消毒 方向为由外向内。
5
13 用无菌镊子夹持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创面。
8
14
缝合后无感染伤口处理:伤口干燥无红肿、引流通畅,消毒后覆 盖无菌敷料
6
有效期(少一物扣1分)
4 核对患者信息
3
5 向患者交代换药的必要性及操作流程。
3
6 根据伤口部位选择舒适且能充分暴露伤口的体位
3
7 用手揭开外层敷料,放置在盛污物弯盘内(污染面向上)
3
8 用换药包中一把镊子摘除内层敷料至盛污物弯盘内。
5
9
用未接触内层敷料的镊子夹持消毒剂棉球,传递给揭开内层敷料 的镊子(两把镊子不能接触)
5
15
缝合后感染伤口处理:伤口红肿疼痛,应撑开伤口,探明病变, 放置引流。
5
16
开放伤口:清除异物、坏死组织、脓液,根据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做相应处理,如局部湿敷、放置引流条。
换药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乙醇流入创口扣2分
清洁伤口先由创缘向外擦洗;(未按此操作扣2分)。
8
4.处理创面:
直接用左手的无菌镊子取无菌治疗碗内的盐水棉球,传递给右手的镊子,轻轻清洗创面,禁用干棉球擦洗创口,以防损伤肉芽组织。后用干棉球擦洗伤面周围多余盐水。
换药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标准分100分)
科室:姓名:
项目
考核评价要点
评分细则
分值
扣分
操作
准备(口述)
1.操作人员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帽子
差一项扣2分(4项)
8
2.用物准备:换药包(无菌治疗碗2个、弯盘1个、镊子2把);75%酒精棉球;生理盐水棉球若干及生理盐水纱布1-2条;纱布块及干棉球若干;胶布与剪刀;一次性治疗巾。
未充分暴露创面者扣2分
未遮挡其他部位者扣1分
3
操作流程
1.操作者准备完毕,洗手后报告评委(开始计时):戴手套
手套污染扣6分
6
2.揭开敷料:用手揭开外层敷料,(胶布应由伤口外侧向伤口方向揭去)。再用镊子轻夹内层敷料,若粘连较紧,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揭去内层敷料时应和伤口纵向保持一致,以免伤口裂开。
更换下来的敷料未集中放于弯盘内扣4分,未倒入污桶扣3分
未冲洗换药碗、镊子扣3分
15
评价
操作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6
操作流程正确
6
操作熟练,仪表大方
5
评委:实得分:
未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扣2分;
(完整版)换药术评分标准
换药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温医)考号姓名单位得分外科换药操作流程一、目的1.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便酌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2.清洁伤口,去除异物、渗液或脓液,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3.伤口局部外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或加速伤口肉芽生长及上皮组织扩展,促进伤口尽早愈合。
4.包扎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休息,减少病人痛苦。
5.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邵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二、适应证1.无菌手术及污染性手术术后3-4天检查刀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2.估计手术后有刀口出血、渗血可能者,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
3.从位于肢体的伤口包扎后出现患肢浮肿、胀痛。
皮肤颜色青紫。
局部有受压情况者。
4.伤口内安放引流物需要松动、部分拔除或全部拔出者。
5.伤口已化脓感染,需要定时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者。
6.伤口局部敷料松脱、移位、错位,或包扎、固定失去应有的作用者。
7.外科缝合伤口已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线者。
8.需要定时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者。
9.手术前创面准备,需要对其局部进行清洁、湿敷者。
10.各种瘘管漏出物过多者。
11.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浸湿附近伤口敷料者。
三、准备工作1.病人的准备:了解病人的心情,向病人讲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惧。
病人应保持合适体位,既有利于病人舒适,也有利于医生换药。
2.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
3.环境准备: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4.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治疗碗2个、无菌镊子个、酒精棉球树个、盐水棉球树个、分置于无菌治疗碗内,无菌纱布数快,置于无菌治疗碗内、弯盘、胶布或绷带,铺好橡胶单、治疗巾,根据伤口情况可备引流物、血管钳、探针、凡士林纱布或雷夫诺尔纱条等。
四、操作方法1.除去外层辅料: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纵细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
换药技术评分标准
5
少一样扣1分,最多扣4分
物品摆放乱扣1分
评估患者
10分
1.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基础疾病、用药、心理)
2.评估伤口外观,选择合适的消毒液、创面用药及敷料
6
缺一项扣1分
3.自然、全面的解释目的及注意事项
4
一项不达标扣2分
操作要点
70分
1.自我介绍,洗/喷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及穿隔离衣),举手
12.根据伤口分泌物,加盖纱布6-8层以上或选择合适的伤口敷料
13.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不可固定太紧,包扎肢体时应从身体远端到近端
20
创面处理不恰当扣4分
纱布或敷料选择不恰当扣5分
固定或包扎不牢扣5分
14.安置患者、告知注意事项
15.撤去病室内遮挡物,开窗通风
16.喷手,推车回处置室处理用物
17.喷手、记录
5
一项不合格扣1分
终末处理
5分
处置区域合适,垃圾分类正确,洗手
5
垃圾不分类正确扣3分
其他一项不合格扣1分
总体评价
5分
1.操作过程熟练,轻柔,动作一次到位
2.操作达到预期目的
3.交流恰当,体现人文关怀
5
操作生硬、粗暴扣3分
未操作达到预期目的扣2分
注意事项:
1.两把镊子不可混用,一把夹无菌敷料,另一把接触创面敷料
2.引流物切勿堵塞创口外伤,保持创口底小口大,不形成死腔或假道
3.操作过程中具有爱伤观念,动作轻柔,熟练,注意患者保暖,保护隐私
4.发现伤口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医师,进行处理
6.生理盐水棉球或其他药物棉球沾拭创面
7.用器械清除坏死组织、痂皮等
无菌换药术操作、评分标准
无菌换药术【适应证】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准备工作】1.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碗两个,盛无菌敷料;弯盘1个(放污染敷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镊子2把,剪刀1把,备酒精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碘伏棉球、胶布等。
3.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操作步骤】1.用手取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及外引流物;与伤口粘着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湿润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清洁伤口,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镊子接触敷料作为传递。
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
用盐水棉球清洗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或脓液,由内向外,注意移除创口内异物、线头、死骨及腐肉等。
棉球一面用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不得用擦洗过创面周围皮肤的棉球沾洗创面。
严格防止将纱布、棉球遗留在伤口内。
在换药过程中,假如需用两把镊子(或钳子)协同把沾有过多盐水或药液的棉球拧干一些时,必须使相对干净侧(左手)镊子位置向上,而使接触伤口侧(右手)镊子位置在下,以免污染。
3.分沁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消毒溶液(如优锁)冲洗。
如需放置引流,应先用探针或镊子探测创腔方向、深浅和范围,然后再用探针或镊子送入油纱布或引流条,或浸过雷夫努尔药液的纱布引流条,但不能塞得太紧。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烧灼,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的酒精中和;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临床医师实践技能换药术的评分标准【最新版】
临床医师实践技能换药术的评分标准【目的】(10分)检查伤口、清除伤口分泌物,去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通畅引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适应征】(30分)1.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如切口情况良好,张力不大,可酌情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张力大的伤口,一般在术后7-9天拆线。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月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
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准备工作】(10分)1.换药前本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洗净双手。
2.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碗两个,盛无菌敷料;弯盘1个(放污染敷料);镊子2把;剪刀1把;备乙醇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
3.让病人采取舒适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操作方法】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
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10分)2.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用乙醇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
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10分)3.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
(10分)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乙醇中和。
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10分)5.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
(10分)。
外科换药操作评分标准
10.操作完毕去除手套
(举手示意操作结束,停止计时)
3
12
5
10
10
5
7
2
3
3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打开换药包外层、带无菌手套一项不符合要求ຫໍສະໝຸດ 扣2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一项不正确扣3分
一项不正确扣2分
固定不牢固扣2分
终末
质量
标准
20分
1.操作熟练,手法正确,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
5
5
3
5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做不得分,欠规范酌情扣分
少一样扣1分(包括物品摆放有序)
摆放混乱不得分
缺一项扣1分
操
作
流
程
质
量
标
准
60分
(举手示意计时开始)
1.暴露换药部位,评估伤口(按10cm长污染伤口操作)
2.打开换药包外层,戴无菌手套
3.打开换药包内层,查看包内灭菌指示卡变色是否达到标准色,夹取换药用品
2.换药程序正确
3.保持双手持镊,左手镊子相对无菌,右手镊子接触伤口(接触伤口的镊子不得接触敷料)
4.保护患者隐私,体现人文关怀;动作轻柔、细致、敏捷
5.物品归位、处理规范
规定时间8分钟完成(提前完成不加分)
5
5
6
2
2
一次不符合扣5分
一次不符合扣2分
一次不符合扣3分
一项未做到扣1分
做不到不得分
每超过10秒钟扣1分
总分
100
4.揭去外层敷料,用无菌镊子取下内层敷料,放入弯盘内;若内层敷料与创面粘连较紧,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后再揭开
外科换药评分标准
10
5
0
思考题
10
1.换药的目的是什么?(发现伤口愈合过程中的问题,如感染、化脓、出血等,并及时处理)
2.手术后各个位置的拆线时间?(颈面部4-5天,下腹会阴6-7天,上腹胸部7-10天,四肢及近关节处14天)
10
8
5
0
(少一项扣2分)
12
10
8
6
10
3.核对与沟通: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换药部位,并向患者讲解换药的目的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少核对一项扣2分,未解释扣4分)
10
8
6
4
4
4.暴露创面:根据需要及安置的体位,暴露出伤口所在的位置,并遮挡其他位置。
(未暴露扣2分,未遮挡扣2分)
4
2
0
操作流程
4
1.洗手消毒:操作前需要规范洗手,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无菌,防止交叉感染。
外科换药操作技术及考核评分标准(100分)
专业:姓名:成绩:
项目
总分
技术操作流程及标准
评分等级
备 注
(存在问题)
A
B
C
D
操作准备
8
1.操作人员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戴帽子
(少一项扣2分)
8
6
4
2
12
2.物品准备:换药包(无菌治疗碗、弯盘、镊子等)、75%酒精或碘伏棉球,纱布块及干棉球、生理盐水棉球、胶布与剪刀。
(未洗手扣2分,洗手不规范扣2分)
4
2
0
6
2.揭开敷料:用手揭开外层敷料,再用镊子轻夹内层敷料,若粘连较紧,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每步错误扣2分)
换药术评分标准
换药术及评分标准 【适应证】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准备工作】1.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碗两个,盛无菌敷料;弯盘1个(放污染敷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镊子2把,剪刀1把,备酒精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碘伏棉球、胶布等。
3.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操作步骤】1.用手取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及外引流物;与伤口粘着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湿润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清洁伤口,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镊子接触敷料作为传递。
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
用盐水棉球清洗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或脓液,由内向外,注意移除创口内异物、线头、死骨及腐肉等。
棉球一面用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不得用擦洗过创面周围皮肤的棉球沾洗创面。
严格防止将纱布、棉球遗留在伤口内。
在换药过程中,假如需用两把镊子(或钳子)协同把沾有过多盐水或药液的棉球拧干一些时,必须使相对干净侧(左手)镊子位置向上,而使接触伤口侧(右手)镊子位置在下,以免污染。
3.分沁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消毒溶液(如优锁)冲洗。
如需放置引流,应先用探针或镊子探测创腔方向、深浅和范围,然后再用探针或镊子送入油纱布或引流条,或浸过雷夫努尔药液的纱布引流条,但不能塞得太紧。
医师换药术考核评分表
二把镊子混淆使用,造成污染,-5分;清洁创面手法不轻柔,-5分;清洗时未由内向外,-10分
7、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消毒溶液冲洗。
10
观察创面不细致,冲洗液选择不正确,-5分;创面冲洗不彻底,-5分
8、创面肉芽组织小或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5%高渗盐水湿敷;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除或专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
医师换药术考核评分表
操作步骤
分值
扣分标准
1、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5
一处不合格,-2分
2、备齐用物,放在换药车上,推到病人床旁,查对病人床号、姓名。
5
缺一项,-2分
3、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尽量取卧位,除便于操作外,尚可减少虚脱的发生。
5
病人卧位不适不得分
4、查对换药包消毒日期,按无菌操作原则,正确开启换药包。换药碗等用物合理放置。
10
一处不合要求,-2分;用物整理不妥,敷料乱扔,各-5分,特殊敷料处理不当不得分。
10
开包前未查对换药包,-2分;开包手法不对,-5分;换药包污染不得分
5、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灭菌盐水浸湿后再揭去。
10
取外层敷料时用镊子,造成污染,-3分;与伤口粘住的内层敷料,未用盐水浸湿立即揭开,-5分
6、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
15
对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剪除不彻底或处理不当,-10分;手法不熟练,-5分
9、清创后,一般创面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
伤口换药考核评分标准
查对不仔细扣5分;操作过程中污染1次扣3分;余酌情予以扣分。
6、不节时省力酌情扣3-5分。
指
导
要
点
5
分
1、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持伤口敷料及周围皮肤清洁的方法。
2、指导患者沐浴、翻身、咳嗽及活动时保护伤口的方法。
2
3
未指导酌情予以扣分。
注
意
事
项
10
分
1、定期对伤口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
2、根据伤口渗出情况确定伤口换药频率。
3、伤口清洗一般选用生理盐水或对人体组织没有毒性的消毒液。
伤口换药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评分要求
扣分
评
估
和
观
察
要
点
20
分
1、、年龄、意识、和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3)、了解伤口形成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4)、了解患者曾经接受的治疗护理情况。
(5)、观察伤口的部位、大小(长、宽、深)、潜行、组织形态、渗出液、颜色、感染情况及伤口周围皮肤或组织状况。
7、根据伤口创面情况置引流物。
8、包扎伤口。
9、安置好患者,按规定处理污物。洗手后记录换药情况。
10、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3
3
3
3
3
3
2
5
2
3
3
3
5
5
5
1、护患沟通不良酌情扣3-5分。
2、污染1次扣3分。
3、消毒隔离观念不强酌情扣3-5分。
4、无菌观念不强酌情扣3-5分。
5、动作不规范,手法过重,导致患者不适酌情扣5-8。
换药术评分标准
3.换药时应注意取去伤口内的异物,如线头、死骨、弹片、腐肉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
4.换药动作应轻柔,保护健康组织。
5.每次换药完毕,须将一切用具放回指定的位置,认真洗净双手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12
一项内容回答不全扣1分,回答错误不得分
3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10. 洗手
1
未洗手扣2分
操
作
后
评
价
15
分
1. 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分类整理使用后物品
3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2. 正确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及配合事项
(2)告知患者注意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潮湿时应当及时更换
5
未指导扣5分,指导不全一处扣2分
3.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沟通有效
6. 取另两把持物钳操作,以乙醇棉球擦拭伤口周围(5cm)皮肤
10
不更换器械扣5分,消毒范围不准确扣3分
7. 再用生理盐水棉球由内向外清洗。若为污染伤口,由外向内清洗,再取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15
清洗方法不对一次扣5分
范围不准确扣3分
8. 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并妥善固定
4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9. 整理床单位及用物,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向患者致谢
换药术评分标准(标准分100分)
科室: 姓名: 职称: 考核时间: 得分:
程序
规范项目
分值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操
作
前
准
备
20
分
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换药术评分标准
换药术考核标准
换药术的相关知识
(一) 目的:
检查伤口,清除伤口分泌物,去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通畅引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适应证:
1.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如切口情况良好,
张力不大,可酌情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张力大的伤口,一般在术后7~9天拆线。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
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
时拔除引流。
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三)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换药者如已接触伤口的绷带和敷料,不应再接触换药车或无菌的换药碗。
需要物件时可由护士供给或洗手后再取。
各种无菌棉球、敷料从容器取出后,不得放回原容器内。
污染的敷料须立即放入污物盘或敷料桶内。
2.换药者应先换清洁的伤口,然后再换感染伤口,最后为严重感染的伤口换药。
3.换药时应注意取去伤口内的异物,如线头、死骨、弹片、腐肉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
4.换药动作轻柔,保护健康组织。
5.每次换药完毕,须将一切用具放回指定的位置,认真洗净双手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污染物及器械妥善处理:污染及化脓性敷料放置于黄色医疗废品专用回收袋内,不得随意丢弃。特殊感染的污染敷料及器械需特殊处理。器械需清洗包扎后置于指定区域(5分)。
注意事项
15分
1、严格遵守无菌外科技术,换药者如已接触伤口的绷带和敷料,不应再接触换药车或无菌换药碗。需要物件时可由护士供给或洗手后再取。各种无菌棉球、敷料从容器取出后,不得放回原容器内。污染的敷料须立即放人污物盘或敷料桶内(5分)。
15分
1.敷料、引流物的适当选择:创面处理完毕后,根据伤口具体情况,覆盖一定厚度的无菌纱布敷料或棉垫,清洁伤口敷料厚度为4-5mm;渗液较多时,按需使用敷料及棉垫;敷料边缘要超过创缘2-3cm。根据伤口具体情况,具体选择拆除缝线,敞开引流,放置适当引流物;目前不主张换药时局部使用抗素,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5分)。
6.消毒顺序及范围: 清洁伤口:一般用%洗必泰或75%酒精棉球自伤口中心部开始擦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然后逐渐向外,消毒范围一般应达伤口外5-lOcm。 感染伤口:一般先用0.1%洗必泰或75%酒精棉球清洁消毒伤口周围皮肤,顺序为自伤口周围lOcm处开始,做圆圈状向心性擦拭,逐渐移向伤口边缘,如此2-3遍。(5分)
更换敷料
6.持物钳的取用遵循无菌原则(3分)。
7.换药包按无菌原则合理覆盖后使用换药车转运(3分)。
消毒
35分
1.手消毒(5分)。
2.伤口的显露操作: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5分)。
3.伤口检查、清洗、引流物等的处理:分泌物较多的表浅伤口可用双氧水融痂及清洁创面;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洗必泰或%新洁尔灭冲洗。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器械刮除。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5分)。
3.劝离病人家属等无关人员,关闭门窗、风扇等,调整环境采光状况(4分)。
4.手消毒后方能开始准备物品。敷料及器械的准备(换药包):核对消毒标签,遵循干湿分开、先用后放、无菌原则取敷料及器械(2分)。
5.消毒液的选择:对伤口周围皮肤使用碘伏或75%酒精进行常规消毒,伤口内需要擦拭或冲洗时,最好应用生理盐水棉球,必要时可用%洗必泰或%新洁尔灭棉球擦洗,或O.1%洗必泰液、或0.1%新洁尔灭液冲洗,分泌物较多的表浅伤口可用双氧水融痂及清洁创面(3分)。
4.换药碗按无菌原则摆放,污物不能跨过清洁区;换药车平面应高于创面;污物禁止放置于病床、床头柜及地面。(5分)。
5.换药镊应按无菌原则使用:取物镊为无菌镊,消毒镊为污染镊,不能混用;操作中镊尖禁止朝上;交接物品时无菌镊要高于污染镊。(5分)。用乙醇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5分)。
问答题
10分
1、病房换药的最佳时间是什么?
2、各类引流物的拔除时间?
被考核人员签名:考核人员考核日期年月日
“三基三严”考试与培训换药术评分标准(100分)
科别
姓名
应得总分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扣分
得分
目的
检查伤口,清除伤口分泌物,去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通畅引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准备工作
25分
1.洗手(按七步洗手法)(5分)。
2.伤口情况的了解:查对病人,介绍将做操作,争取患者配合,了解伤口情况(5分)。
2、换药者应先换清洁的伤口,如拆线等,然后再换感染伤口,最后为严重感染的伤口换药;手术前禁止与感染伤口换药(2分)。
3、换药时应注意取去伤口内的异物,如线头、死骨.弹片,腐肉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3分)。
4、换药动作应轻柔,保护健康组织(2分)。
5、每次换药完毕,须认真洗净双手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