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内科治疗

合集下载

胰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胰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胰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一、胰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胰腺癌(ICD-10 编码:C25.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NCCN胰腺癌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胰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胰腺癌临床常见证候:湿热蕴结证热毒壅盛证湿阻中焦证阴虚内热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胰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符合胰腺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胰腺癌的患者;2.不适合手术,放化疗失败或拒绝放化疗的患者;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淀粉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EA,CA724等;(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胰腺原发病灶或转移灶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

2.可选择的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PET-CT、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疗(1)湿热蕴结证:清热化湿。

(2)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

(3)湿阻中焦证:燥湿健脾。

(4)阴虚内热证:养阴保津。

(5)气血亏虚证:益气补血。

(6)对症用药加减。

(7)辨病用药。

2.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3.辨证选择静脉中药注射液。

4.外治法。

5.针灸治疗。

6.热疗。

7.中药介入/灌注。

8.其他疗法。

9.内科基础治疗。

10.护理:基础护理结合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腹痛、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主要症状缓解;2.病情稳定;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定期门诊。

晚期胰腺癌的内科治疗进展

晚期胰腺癌的内科治疗进展
重庆维普
-
7 18
中国 肿瘤临 床


200 8
年第 3 5 卷 第 1 2 期

晚 期 胰 腺 癌 的 内科 治 疗 进 展
摘要
近 年 来 胰 腺 癌发 病 率呈 逐


年 上 升 趋 势 旱 诊 率低 手 术 切 除 率 低 恶 性 程 度 高 预 后 极 差 发 病 人 数 与


9
个月和
12
个月生

化疗 胰 腺 癌 的化 疗 最 初 主 要 是 以

存率分 别 为 4 6 %
5

2 4 % 和 18 % GE M 5

5 ;

Fu
组 分别为 2 9 %
Fu
为主


2%

该研究显示
无 论 在 生 存还 是 临床

随机 对 照 研 究 的结 果 表 明 与安 慰 剂 或最 佳 支 持治

, , , ,
死 亡 人 数 的 比值接 近 1 目 的 在 于提 医
目 前放 化 疗联 合 姑
, ?
息性 手 术 的 综 合 治 疗 是 局 部 晚 期 及 转 移 性 胰 腺 癌 的 主 要 治 疗 手段 主 要

高生 活 质 量 延 长 生 命

吉西 他 滨 是

目前的标
准治 疗
以 ,
其 为 主 的 联 合 方 案 的 疗 效 亦 有 越 来越 多 的 循 证
n
c a n c e r
ha
s
be
e n
c re a s
in g

胰腺癌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呢

胰腺癌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呢

胰腺癌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呢胰腺癌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呢?对于胰腺癌发病率逐渐增加的现状,很多胰腺癌患者都想对于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那么胰腺癌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呢?下面由我院专家为大家介绍胰腺癌的治疗方法。

1.胰腺癌的外科治疗手术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等。

但因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五年生存率也低。

对梗阻性黄疸又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可选择胆囊或胆管空肠吻合术,以减轻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在内镜下放置支架,缓解梗阻。

2.胰腺癌的姑息治疗(1)外科姑息手术的指征:对于胰腺癌姑息治疗是重要的。

因为大约88%的病人由于肿瘤局部扩散和转移而不能实施根治性手术,当原发肿瘤不能切除时,外科医师必须决定采取何种姑息性措施来减轻胆道或十二指肠的梗阻。

此外,还需要内外科配合以处理黄疸、疼痛、体重丢失、胰腺功能不足,甚至抑郁和衰竭等。

还有就是内科放胆道支架或引流失败,或放入支架后重新梗阻甚至发生胆管炎等情况,亦需要外科处理。

选择姑息减黄手术,不仅在手术前要做出判断,而且在开腹后应详细探查腹腔,探查的方法及顺序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通常如肿瘤侵犯肠系膜根部或门静脉即认为不适合做根治性切除,而行姑息手术,必要时还需细针穿刺细胞学或活体组织检查证实后方能实行。

(2)外科姑息手术的方法:对于不适合做根治性手术的病例,常常需要解除梗阻性黄疸,一般采用胆囊空肠吻合术,无条件者可做外瘘(胆囊造瘘或胆管外引流)减黄手术,多数病人能够短期内减轻症状,改善周身状态,一般生存时间约在半年左右。

3.胰腺癌的综合治疗胰腺癌由于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不良。

尽管手术仍然是首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胰腺癌常常发现较晚,而丧失根治的机会,因此需要对胰腺癌进行综合治疗。

而最新的传统手术、放化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是目前最有希望实现延长胰腺癌晚期生命周期的方法。

2024胰腺癌NCCN指南解读

2024胰腺癌NCCN指南解读

2024胰腺癌NCCN指南解读引言胰腺癌是一种高度致命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对患者的生存期和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指南为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

本文档将深入解读2024年NCCN胰腺癌指南,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胰腺癌患者。

指南概述诊断- 影像学检查:指南推荐对疑似胰腺癌的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以评估肿瘤的位置和范围。

MRI和pet-CT也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 生物标志物:血液中的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但其特异性不高。

- 组织病理学: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可通过细针穿刺活检(FNA)或手术切除后进行。

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指南推荐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进行手术。

- 新辅助化疗:指南建议在手术前使用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 辅助化疗:手术后,患者可接受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

- 放射治疗: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放疗可以作为术前或术后辅助治疗。

- 系统性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指南推荐使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和紫杉醇联合治疗。

指南更新点分子靶向药物- 指南强调了针对特定分子异常的靶向治疗,如针对BRCA1/2突变的PARP抑制剂。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认可。

综合治疗策略- 指南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在胰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包括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和病理科的专业合作。

结论2024年NCCN胰腺癌指南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治疗框架,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随着新药和治疗技术的出现,这些指南可能会继续演变,以反映最佳临床实践。

请根据您的具体需求继续完善文档内容,包括具体药物剂量、治疗流程、特殊情况的处理等详细信息。

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2020

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2020

制剂的应用,目前尚无充分循证医学依据,亦缺乏相应的生物标志物,期待后续临床研究。”
增加注释 i:“错配修复缺陷(different mismatch repair,dMMR)首选蛋白检测,使用免疫组织
化学方法检测 MLH1、MSH2、MSH6 和 PMS2 的表达,任何一个蛋白表达缺失为 dMMR,4 个蛋
4 胰腺癌患者随访 / 8 7 5 其 他 / 91 14
1. 最佳支持治疗 / 9 2 1. 癌性疼痛 / 92 2. 营养支持 / 93 3. 胰腺癌梗阻性黄疸处理方案 / 9 4 4. 肿瘤相关性血栓处理方案 / 95 5.1.5 其 他 / 9 6
5.2 胰腺癌与C A 1 9 - 9 / 1 0 1 附录 1 1 影像学报告参考模板 / 1 0 3 附录 12 病理学报告参考模板 / 1 0 4 附录 1 3 胰腺癌诊治流程图 / 1 0 7
C C
定不常见的突变。考虑对与治疗相关的体细胞突变进行针对性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基因融合(ALK
C
C
、 NRG1、NTRK、ROS1)、基因突变(BRAF、BRCA1/2、HER2、KRAS、PALB2)和错配修复(
C C
MMR) 缺陷(通过 IHC、PCR 或 NGS 检测)。最好用肿瘤组织进行检测,如果肿瘤组织检测不可
C C
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 h,i ”。
C C
Ⅱ级专家推荐:增加“3. 行胚系和与治疗相关的体细胞突变基因检测 j”。Ⅲ级专家推荐:去除
C C
原基因检测推荐,增加“1. 检测 PD-1 和 PD-L1 表达;2. 采用 NGS 进行多
C
基因检测,评估 TMB,了解有无潜在获益的治疗靶点 k ”。
3.2.1 附 录 /5 5 附录 5 新辅助治疗方案(可切除或临界可切除) / 5 5

消化内科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

消化内科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

消化内科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消化内科疾病是指发生在消化系统中的各种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癌、慢性胃炎、食管炎、食管癌、胆囊炎、胆囊结石、胰腺炎、胰腺癌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和痛苦,因此对于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有着极大的关注。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常见方法之一。

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给患者,以缓解症状、控制疾病的进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药物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对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如果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会使用抗生素来杀灭幽门螺杆菌,达到治疗的效果。

2. 抗酸药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疾病如胃酸过多、胃溃疡等,可以使用抗酸药来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部不适。

3. 抗炎药治疗:对于胃肠道炎症的疾病,如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可以使用抗炎药来缓解炎症,促进病情的恢复。

4. 消炎止血药治疗:对于食管炎、胃肠道出血等疾病,可以采用消炎止血药物来止血、消炎,帮助伤口愈合。

二、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药物治疗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医生可能会推荐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常见于胃癌、胆囊结石、胰腺癌等疾病。

手术可以切除患病的组织或器官,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手术治疗在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健康状况、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情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传统的开放手术已经可以逐渐转变为微创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通过导丝、導管等器械進入人體内部,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胃癌、食管癌、肝胆疾病等消化内科疾病。

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栓塞治疗、放射治疗和消融治疗等。

栓塞治疗通过导管将栓塞剂导入到肿瘤或血管中,以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放射治疗使用放射性物质对病变组织进行治疗;消融治疗则通过高温或低温对病变组织进行破坏。

四、综合治疗对于一些复杂的消化内科疾病,综合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综合治疗往往结合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胰腺癌治愈案例

中医胰腺癌治愈案例

中医胰腺癌治愈案例胰腺癌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癌症,它通常会在早期得到诊断。

但是,在晚期发现的情况下,预后通常异常低,因为它已经扩散到其他组织部位。

然而,中医在治疗胰腺癌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我们可以从以下案例中了解到这种进展。

案例:胰腺癌患者治愈患者性别:男年龄:50岁症状:营养不良、消瘦、食欲减退、黄疸主治医生:中医内科医师初始检查:超声诊断为肝胆胰、肺和盆腔部位肿瘤。

治疗方案: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治疗方案:将中药治疗分为四个步骤:调理、化瘀、化痰、调补。

针灸治疗方案:采用皮肤针刺、火针、耳针、频率等针刺治疗。

治疗结果: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体重始终稳定,未出现体重下降。

黄色物质从精神不太好的状态中恢复,食欲明显增强。

3个月后,患者的所有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超声检查显示胰腺肿瘤已经消失。

讨论中医治疗胰腺癌方面的案例正在积攒。

一些患者通过中医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强调整体治疗,通过中药的辅助治疗,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调理,提高机体免疫力,以促进肿瘤细胞的消失。

另外,针灸治疗能够刺激人体自身的生物电磁能量,调节神经系统,帮助恢复身体的平衡,有助于促进体内各种治愈因素的增加。

总体来说,中医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胰腺癌的一种前沿手段,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总结虽然胰腺癌治疗方法日趋多样,但是治愈胰腺癌仍然是一个挑战。

通过中医药,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肿瘤的消失。

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已经在胰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是,我们必须进行更多的研究工作,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走上康复之路。

《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1 前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2 年全球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列恶性肿瘤第13位和第7位。

2016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美国)胰腺癌新发估计病例数列男性第11位,女性第9 位,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位。

在我国,2015年胰腺癌占我国总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9位和第6位,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胰腺癌新发估计病例数列7位,死亡率列6位,并且呈快速上升趋势。

吸烟、高脂饮食和体重指数超标可能是胰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另外,糖尿病、过量饮酒以及慢性胰腺炎等与胰腺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大约6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定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25%患者为局部晚期,不能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位生存期仅为6~9个月;能够手术切除的仅15%,中位生存期15~17个月,5年生存率5~7%左右。

本共识仅适用于胰腺导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简称胰腺癌)。

注1:推荐等级原则注2:本共识不能涵盖所有可能的临床情况,鉴于各期胰腺癌预后都较差,建议各阶段的患者均可考虑参加临床研究。

2 多学科综合诊治原则及流程2.1 多学科综合诊治原则在胰腺癌的诊治过程中,强调遵循多学科综合诊治的原则,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学科专家共同参与,根据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等,结合患者的体能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积极应用手术、放疗、化疗、介入以及分子靶向药物等手段综合治疗,以期达到治愈或控制肿瘤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注:胰腺癌患者的体能状况评估有别于其它肿瘤,全面体能状态评估应应该包括体能状态评分(PS)、疼痛、胆道梗阻和营养状况四个方面。

体能状态良好具体标准如下:(1)PS 评分≤1 分;(2)疼痛控制良好,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估值≤3;(3)胆道通畅;(4)体重稳定。

2.2 多学科综合诊治流程3 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1 临床表现(1)多数胰腺癌患者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可以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消化不良或腹泻,常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

最新: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之胰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疾病监测以及随访

最新: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之胰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疾病监测以及随访

最新: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之胰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疾病监测以及随访2023年9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发表了有关胰腺癌(PC)临床评估和管理实践的指南。

该指南由来自欧洲、亚洲和美国多家单位的多学科专家制定,涵盖了诊断、分期、风险评估、治疗、疾病监测和随访等多个方面。

该指南基于现有的研究数据和专家的集体意见制定,并强调在临床实践中所有建议均应与患者进行共同讨论并决策;证据水平和推荐等级采用了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公共卫生服务分级系统,证据级别由强至弱分为I、口、m、iv、V五个等级,推荐强度由强至弱分为A、B、C、D、E五个等级。

1 .发病率与流行病学推荐意见:(1)强烈建议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量、保持健康体质量,以降低PC的发病风险(in,A)。

(2)有高危家族史的人群应接受遗传咨询,并考虑纳入筛查范围(m,A)o (3)建议高危人群从50岁(或比最年轻的患病亲属发病年龄早10岁)后在专业医疗中心进行PC监测(ΠI,A)。

监测手段首选每年进行超声内镜(EUS)或胰腺MRI检查(IV,B)。

2 .诊断、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图1)注:紫色,一般类别或分层;白色,管理。

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图1疑似PC的诊断流程2.1 影像学推荐意见:(4)怀疑PC的患者影像学检查首选多期对比增强胸腹部和盆腔CT(包括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I,A)。

(5)若因胰头梗阻出现黄疸,应在胆管引流或支架置入前行影像学检查(IV,A)。

(6)应在开始治疗前4周内进行影像学检查(ΠI,A)。

(7)当无法接受CT检查、CT诊断不明或存在胰腺囊性病变时,可选择腹部MRI(IV,A);胸部CT是必要的(∏I,A)。

(8)建议采用专用成像方案(W,B),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应采用标准化报告模板(IV,A)。

(9)不建议使用PET-CT诊断PC原发肿瘤(∏I,D),但可用于对局部PC 进行分期以及判断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影像学可疑或CA19-9水平升高)(ΠI,B)。

胰腺癌的药物治疗

胰腺癌的药物治疗
3 氟尿嘧 啶 、 . 甲酰 四 氢 叶 酸 ( c n : 尿 嘧啶 是 胰 州 )氟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的恶性 肿瘤 . 因为早期 发现 田难 . 手 术切脒率为 1.%。即使在外科 根治性切除 以后 , 42 病人 的预 层亦同样 凶险:有专家认 为 : 外科 切 除胰 腺癌 毫无价值 , 手 术只是在浪费资源1 。所 以, 独行外科手术不能治禽任何 ] 单 胰腺癌病人 ; 尤其是 晚期 胰腺 癌 , 均生存 期 仅为 1—6个 平 月:有研究显示 , 姑息性 化疗改 善了胰 腺 癌病人 总的生 存。 目前的治疗方案大多是化学治疗 、 放射治疗、 免疫治疗 , 以及 多学科的联台治疗 。胰腺癌 已成为 医学领域 中的重 大科研 课题 , 根据 I、 Ⅱ期临床试验结果 , 最近已经出现 了多种新 型 的治疗方案 , 于治疗无法切除 的晚期胰 腺癌 用
维普资讯
中华 内科 杂 志 0 年 3月 第 4 卷 第 3期 ∞ 1
C i ne Mf.M hnJlt m d
2 0 , o 4,N 02 V l 】 o3
讲 座
胰 腺癌 的药 物治疗
王纯巍 陆 星华 麦灿 荣
2 吉西他 滨、 氟尿 嘧啶 : 吉西他滨 和氟尿 嘧啶是 2种能 对晚期胰 腺癌产生 活性 的药物。意大 利郝不 勒斯 市的 1 项 Ⅱ 临束试 验中 ,1 期 l 侧有全 身症 状的晚期胰 腺癌 , 于第 l8 、 1 , 5天 静脉注射吉 西他滨 l G e ; 1 Om/ 第 ~5天 , 脉输注 0 静 氟尿 嘧啶 5O“ O - ; 2 每 8天重复治疗 。6 %症状缓 解 , 36 中 位持续时 】 . 个月 , 日5 1 平均 62个月 :鉴于 吉西他滨 已经 . 成为晚期胰腺癌的标准化疗 药 , 国范德 比尔特人学 医学 中 美 心进行 了 1 多中心 Ⅱ期临床试验 ?占西他滨 1 0 项 0叫 , O 随后氟尿嘧 啶 60mgm , 0 / 2 每周 1次 , 持续 3周 , 息 l周。 休 1%部分缓 解 , 4 中位 生存期 44个月 , 年生 存率 86 1 .%

胰腺疾病内镜诊疗的难点与进展

胰腺疾病内镜诊疗的难点与进展

胰腺疾病内镜诊疗的难点与进展内镜诊疗具有微创、有效、安全和重复性高等优势,是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超声内镜(EUS)为代表的消化内镜技术不断成熟,使得胰腺疾病的诊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内镜检查主要利用自然腔道,贴近病灶,近距离观察病变的结构特征和局部细节,联合刷检和穿刺技术可以获得细胞学和组织学标本,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开展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治疗性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胰腺疾病,部分病种具有优于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同时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

现就主要胰腺疾病的诊疗难点和研究进展作如下评述。

1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内镜治疗是急性胰腺炎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

目前,内镜引导下已可以开展种类丰富的治疗术式,包括感染性胰腺坏死引流清创术、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胆胰管引流术、胆囊引流取石术和胃肠吻合术等。

有研究[1]报道,内镜治疗的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炎发作次数及严重程度明显下降,96%的患者在内镜治疗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

病因及局部并发症的合理治疗可以延缓病情的重症化进展,是目前急性胰腺炎内镜诊治的重点和难点。

1.1 胆源性胰腺炎胆石症(包括微胆道结石)仍然是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

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或内镜下经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成功率高,可有效清除胆道结石,恢复胆道通畅,是目前内镜治疗的首选。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证据,欧美及中国指南[2-3]均推荐对于伴发胆总管结石嵌顿和急性胆管炎的急性胰腺炎,应在入院24 h内行急诊ERCP;若结石嵌顿但尚未有急性胆管炎证据,可推迟至入院72 h内行ERCP。

多项RCT研究及荟萃分析结果均提示,对于未合并胆管炎的患者,早期行ERCP并不能提供明显的临床获益[4],选用EUS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来排查有无胆石症可能更加经济有效[5]。

各种原因导致的胰管断裂可能加剧局部液体积聚,形成胰源性腹水,恶化病情进展。

胰腺癌怎样治疗

胰腺癌怎样治疗

胰腺癌是一种阴险的恶性瘤子。

我国胰腺癌的年发病率为5.1/10万,较20年前大幅升高。

上海市男性胰腺癌发病率曾经挨近欧美国家。

胰腺癌是一种阴险的恶性瘤子。

我国胰腺癌的年发病率为5.1/10万,较20年前大幅升高。

上海市男性胰腺癌发病率曾经挨近欧美国家。

只要10%~15%的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时机,其间能根治者仅为5%~7.5%。

胰腺癌的预后极差,美国国立清洁研讨院陈述,胰腺癌1 年生存率为8%,5年生存率为3%,中位生存期仅2~3月。

我国外科的统计资料显现,5年生存率在5%左右。

首要,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低。

哪些是胰腺癌发病的风险要素,当前尚不清晰。

胰腺癌也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和瘤子标志物,印象学特征亦不典型。

胰腺癌I期患者仅占2.3%~7%。

随之而来的是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低,80%以上的胰腺癌病人确诊时只能行探查或姑息性手术,能根治者仅占5%~30%。

此外,胰腺癌与缓慢胰腺炎的辨别艰难。

术后复发搬运早、发生率高。

单一放疗或化疗的医治效果不抱负,预后极差。

三点一致:21世纪世界学术界对瘤子临床医治有三点一致:(1)应当由经历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2)施行个体化医治;(3)推广规范化医治。

我国胰腺癌每年新增病例约为5万~6万,各个单位的诊断与医治缺少一致规范,使成果缺少可比性。

应在国内树立多中间的胰腺癌协作系统,拟定一致的诊断规范和医治流程,一致的评价系统,使胰腺癌的研讨进入规范化的轨迹。

早诊是要害:应将胰腺癌早期诊断面向亚健康人群展开普查。

如用PCR扩增法,可疾速检出75%~93%的骤变,灵敏性达100%;95%胰腺癌患者可检出端粒酶活性,而胰腺炎患者中仅少数可检出,正常人的胰腺则不能检出。

胰腺癌的血清和基因标志物没有有一个标志物。

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可进步诊断阳性率。

印象技能把戏多:有五颜六色超声查看,CT、螺旋CT,MRI查看,超声内镜(EUS)查看,超速磁共振成像(UMRI)效果显著高于CT、MRI。

其他还有:管腔内镜超声(IDUS):对小胰腺癌的检出率简直到达100%。

胰腺癌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探究

胰腺癌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探究

胰腺癌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探究作者署名单位摘要探讨治疗方法的质量对于提高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的重要性。

采用病情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科学护理。

通过全方位治疗方法改进,增强了胰腺癌患者的顺从性,有利于病情恢复,提高了抢救、治疗的质量。

疼痛护理和病情观察是关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不容忽视,二者双管齐下,可降低胰腺癌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胰腺癌护理前言胰腺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约占1%~2%,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增加趋势。

胰腺癌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往往确诊时已属晚期,胰腺癌的发病以男性居多,男女之比为1·7。

1~2·0。

1,发病年龄以45~70岁为多,60岁左右为高峰。

其发病特点是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极差。

临床有50%的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病程中约90%0的患者有疼痛症状,由于肿瘤部位及引起疼痛的机理不同,疼痛可呈多样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观察病例均来自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断和分级以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1996年第二次方案为标准。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间共纳入胰腺癌90例,本组45例思者均符合找国最新胰腺癌的诊断标准,均行内科保守治疗,。

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0岁一65岁,中位年龄((42.5士4.5)岁。

首次及再次发病分别为48例和12例;胆管疾病、暴饮暴食、酗酒、病因不明分别为28例、20例、10例和2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问为3 h-4 d。

1.2方法在发生治疗现象是采取应对措施;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测量工具:护士巡视,及时记录;质量控制:护士长带队,保证一切有序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频数描述胰腺癌患者的康复数,百分比描述康复率。

1.3分组方法分组方法:按照是否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作为分组依据;1.4治疗方法(1)手术:对早期的肿瘤患者,选择手术治疗,使之达到根治的目的,杜绝疼痛的根源。

一般来讲胰头癌多主张手术治疗,而胰体、胰尾癌早期诊断困难,就诊时多为晚期,不宜手术。

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和内科治疗的进展

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和内科治疗的进展

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和内科治疗的进展
金子良;王理伟
【期刊名称】《上海医学》
【年(卷),期】2014(37)3
【摘要】胰腺癌是目前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5%,中位生存期仅为6~9个月。

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高趋势。

2011年全球肿瘤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发病率位于第13位,死亡率位于第7位。

【总页数】4页(P196-199)
【关键词】胰腺癌患者;内科治疗;发病机制;癌发病率;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恶性程度;数据显示
【作者】金子良;王理伟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上海市胰腺疾病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5
【相关文献】
1.中毒性巨结肠发病机制及内科治疗新进展 [J], 赵姣姣;王玉平;周永宁
2.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及内科治疗进展 [J], 许文平;邱健;丁力
3.MicroRNA-21在胰腺癌诊治及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J], 黎俊逸;陈雄
4.Hedgehog信号通路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新进展 [J], 余细平;徐后云
5.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胰腺癌发病机制及分子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J], 万君;崔洁;焦曙光;赵双;刘敏;李青桐;柯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治疗“癌王”胰腺癌的五大难题

治疗“癌王”胰腺癌的五大难题

家庭科学·新健康健康一点通八要入睡早:古人主张“早卧迟起”。

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2023·12何裕民教授,上海医药大学博士生师、中华医学会心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民生肿瘤诊中心首席专家、国“九五”重点建设科“中医内科学”学术带头人。

身体管理·大病防治治疗“癌王”胰腺癌的五大难题□文/本刊记者于荷专家支持/何裕民五大难题让胰腺癌很凶险●本刊记者:“癌王”,因何凶险?○何裕民:因目前存在尚无制胜之法的“五大难题”:①一旦发现多属晚期,手术不行,化放疗弊大于利,且大都无效。

②严重的腹部疼痛与腰部酸胀感。

所有癌痛中,胰腺癌疼痛最为剧烈。

③局部梗阻,甚至严重的阻塞性黄疸。

④很容易周边转移、浸润,且周边均属重要脏器。

⑤消化道障碍,运用止痛剂后会加重消化道障碍。

中医可尝试破解难题●本刊记者:现在有什么破解之法么?○何裕民:首先,破解的关键在于既能抑杀癌瘤生长、止痛、消解或防范梗阻,又不能过分伤及自身,更不能是无效的。

胰腺本属外分泌器官,属腺类组织,自身有分泌功能,化疗药即使少量到达腺体,也很快被泌出,导致周边被滥杀无辜,而“目标”无损。

这可能是常规化疗失败原因之一。

中药提取物却不然,它主要作用于癌体周边的微生态、微环境,重在诱导癌细胞凋亡;其次,胰腺癌患者的疼痛通常只有吗啡等才有一定效果。

而这类止痛剂有一定麻痹胃肠的作用,使本即失调的胃肠功能更见障碍加剧。

我们的对策是以中医外敷药为主,严重疼痛者可中药制剂干、湿敷交替,这种透皮给药,常可使局部水肿减轻,疼痛明显缓解,有利于胃肠蠕动;再次,梗阻也是大难题。

对此主张中西医学结合,可外敷改善的以外敷为主,外敷一时难以解决的可内引流、外引流或胃肠吻合术等配合中医外敷药,防止新的梗阻出现;最后,消化道障碍的纠治。

以调整为主,护胃为先的中药汤剂十分有效,这方面症状往往是最早改善的。

胰腺癌的转移或浸润问题可分别论治。

还需注意细节,饮食减负,胃脘部保暖,少生气,少发火,并加强社会及家庭配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I Any T N2 M0
IV Any T Any N M
T4 Any N
治疗 现状
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内科治疗(药物治疗) 5-Fu/S-1 Gemcitabine nab-paclitaxel Irinotecan/nab-IRI Cisplatin/oxaliplatin
LAPACT--患者基线
特征
年龄, 中位 (范围), 岁 < 65, n (%) ≥ 65, n (%) 性别, 女性, n (%) ECOG PS, n (%)a 0 1 CA19-9, 中位, U/mL
nab-P + Gem 诱导期 (n = 47)
65.0 (43 - 85) 20 (43) 27 (57) 27 (57) 24 (51) 23 (49) 395.0
分期
T-原发肿瘤 T 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 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 is 原位癌(包括 PanIN-3) T 1 肿瘤最大径≤2 cm T 2 肿瘤最大径 2cm<最大径≤4cm T 3 肿瘤最大径>4cm T 4 肿瘤累及腹腔干或肠系膜上动脉 (不可切除原发肿瘤)
定期随 访PFS 及OS

背景:
• 在晚期胰腺癌III期临床研究MPACT试验中, 白蛋白紫杉醇(nab-P)联合吉西他滨(Gem)对比吉西他滨 单药能3倍缩小原发胰腺肿瘤的大小2
• 中期分析目的:
• 评价45例患者完成或者终止nab-P + Gem 诱导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首要终点
首剂量治疗开始至治疗失败(治疗失败定义 为因为疾病进展、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开始非方案 规定的研究而终止试验治疗)

1 of 6 (17%) 达到 R0 切除 4 (67%)达到 R1 切除 1 (17%)达到 R2 切除
Lacy J, et al. Poster at ASCO GI 2017 [abstract 358].
化疗后可手术切除患者OS显著提高

最终接受手术组OS 32个月,显著高于未切除组的14.3个月(P=0.0002) 大多数(12/19)切除患者的CA19-9降低> 50%,且没有一例切除患者在新辅助期间 CA19-9升高
在安大略省和加拿大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一线使用FFX和GN方案。
• 本试验旨在观察患者OS,化疗后手术转化率,以及外科切除术是否能有 更好的生存获益在局部晚期胰腺癌人群 • 从安大略癌症治疗中心新药资金支持项目数据库找出2015年4月至2016 年3月,安大略患者一线使用FFX,GN,G在局部晚期胰腺癌人群,同时 找出患者特征和结果。
Lacy J, et al. Poster at ASCO GI 2017 [abstract 358].
最佳反应率 (RECIST v1.1), n (%)
疗效人群 (n = 45)a
CR
PR 所有 SDb SD ≥ 16 周 DCR [SD ≥ 16周 + CR + PR] PD
0
14 (31) 28 (62) 22 (49) 36 (80) 3 (7)
Filip Bednar,et al. ANN Surg Oncol. 2016 Nov 28. [Epub ahead of print]
LAPACT--作者结论

中期分期结果提示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安全可耐受;没有
新的安全性信号发现,大部分患者(60%)完成了诱导

在47例患者中,完成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的诱导治疗后疾 病控制率DCR可达80% ,显示了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中的抗 肿瘤作用
TTF:
a b
次要终点
•DCRc ( 6 周期治疗后),ORR,PFS,OS,safety, QoL (EORTC QLQ-C30 & QLQ-PAN26)
如果主治医生认为需要行手术,若未结束6周期nab-P + Gem治疗可以行手术 根据中心实践同步卡培他滨或吉西他滨+放疗 c 治疗随访末期观察 CR, PR, 及 SD的比率 1. Lacy J, et al. Poster at ASCO GI 2017 [abstract 358]. . 2.Kunzmann V et al. Pancreas. 2017;46:203-208
3 (60) 2 (40) 0
44.5 (34 - 70)
10 (100) 0 0
41.0 (24 - 50)
9 (90) 1 (10) 0

a
47 例患者于2016年2月1日前接受第一次治疗; 于2016年8月17日完成/终止nab-P + Gem诱导治疗
根据研究者的意见选择治疗方案
Lacy J, et al. Poster at ASCO GI 2017 [abstract 358].
Lacy J, et al. Poster at ASCO GI 2017 [abstract 358].
LAPACT--疗效: 研究者后续治疗选择
化疗 放化疗 手术切除 R0 R1 R2 手术中认为无法切除

21例患者接受后续研究者选择的治疗干预

6例在接受nab-P + Gem 诱导治疗后接受了手术切除(占47例中的13%)

所有患者在基线是均为不可切除,经过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
西他滨诱导之后有13%的患者转化为可切除

诱导治疗期间,大部分患者症状稳定或改善
Lacy J, et al. Poster at ASCO GI 2017 [abstract 358].
uLAPC-背景
• 关于FFX和GN在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数据非常有限。自2015年4月起,
NCCN 推荐可接受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包括: FOLFIRINOX 或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
Coveler AL et al. Am Soc Clin Oncol Educ Book. (2016)
胰腺癌的进展期划分
可切除
边界可切除
不可切除 局部进展期

不可切除
进展期/转移性
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 癌(LAPACT研究)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中期报告
2017 ASCO-GI Abstract No: 394
uLAPC-6月OS率
• We identified 147 pts with uLAPC (mean age = 65, 44% female, 31% ECOG PS 0, 61% PS 1, 60% pancreatic head). Ninety (61.2%), 40 (27.2%) and 17 (11.6%)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FFX, GnP and G, respectively. With a median follow-up of 7.5 months, median OS was not reached. The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诊治
肿瘤三区 徐扬 2018.1.23
概述
提纲
新辅助治疗
术后辅助治疗
概述
提纲
新辅助治疗
术后辅助治疗
人 基因
年龄增加,男性,黑人,德国犹太人种 HNPCC ,BRCA2,黑斑,息肉,共济失调毛 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胰腺炎
家族史 人为环境因素 糖尿病 OR 1.82 ,慢性胰腺炎,吸烟,肥胖
N-区域淋巴结 N 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 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 1 1~3 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 2 ≥4 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M 0 无远处转移 M 1 有远处转移
分期
0 T is N 0 M 0 IIB T 1 -3 N 1 M 0 IA T 1 N 0 M 0 IB T 2 N 0 M 0 IIA T 3 N 0 M 0
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系统肿瘤侵犯有 节段性狭窄、扭曲或闭塞,但切除后可 安全重建 胃十二指肠动脉侵犯达肝动 脉水平,但未累及腹腔干 肿瘤侵犯肠系膜上动脉未超过周径的 180 度。
概述
提纲
新辅助治疗
术后辅助治疗
胰腺癌的进展期划分
可切除
边界可切除
不可切除
局部进展期
不可切除
进展期/转移性
LAPACT--试验设计
诱导期 研究者选择
之前未治疗 的不可切除 LAPC,计划 N = 110
nab-P 125 mg/m2 qw 3/4 + gem 1000 mg/m2 qw 3/4
最多周期 6 个周期a
未出现疾病进展及不可接受 毒性患者 • nab-P + gem • 放化疗b • 手术切除
LAPACT--疗效: 诱导期最佳反应
a b
Includes patients who had a baseline and ≥ 1 postbaseline assessment. Six patients had a best response of SD at 8 weeks, but response at 16 weeks could not be confirmed.
腺泡细胞癌 腺泡细胞囊腺癌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伴浸润性癌 混合性腺泡-导管癌 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 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导管癌 混合性导管-神经内分泌癌 粘液性囊性肿瘤伴浸润性癌 胰母细胞瘤 浆液性囊腺癌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鉴别 诊断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 胰腺囊腺瘤 囊腺癌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胰腺炎
6-month OS rate was 87.8%, 75.1% and 76.4% for FFX, GnP and G,
respectively (p = 0.33). Resection occurred in 12 (8.2%) patients, with 10 (11.1%) and 2 (5.0%) treated with FFX and GnP, respectively (p= 0.34). Surgical resection after initial chemotherapy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better OS in multivariable analysis (HR 0.26, 95%CI 0.03-1.98, p= 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