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铁路等级划分和主要的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划分和主要的技术标准

划分铁路等级的依据
线路意义及路网作用
适应经济发展,满足运输需求
联通经济发达地区的铁路是指联通沿海经济发达地 区或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大城市(如直辖市、大工业 城市等)的铁路,这类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客 货运量往往都很大,故应一次修建双线铁路或至少 按一次修建双线铁路设计
连通、拉动或促进经济发展
要采用高标准的技术装备
划分铁路等级的依据
线路意义及路网作用
拉动经济发展
为了发展经济,在部分待开发、但客货运量不很 大的地区修建一定等级的铁路必将带动本地经济 的快速发展,诱发社会客货运量的持续增长,进 而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与交流
联通国家大经济区(包括连接和跨越国家大经济 区),在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对于促进经 济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及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特别是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更具有开发的 意义
在绝大多数客货列车共线运行铁路上,机车在 一定的交路内运转,而货车则全路通用
划分铁路等级的依据
机车车辆轴重
国外铁路轴重的现状
法国16t、18t、20t 德国16t~25t 国际铁路联盟16~20t 英国14t~18t 美国曾提高到30t,后来有所降低
划分铁路等级的依据
列车运行最高速度
铁路等级划分方法
多指标划分方法
行车速度+运量+路网意义
中国2000年以前,除广深准高速铁路以外,其 余的铁路大多为客货列车共线运行铁路,《线 规》将铁路按客货运量、路网中的作用和性质 划分为三个等级。
2000年以后,铁路依据客货运量、运输性质和 速度等多项指标划分等级。
中国铁路分类分级方法
连接重要城市的铁路一般是指连接省会或经济发达 的地级市的铁路,如果该铁路本身运量就较大,应 当按高等级铁路修建;若年客货运量较小,但考虑 到线路意义及路网作用,也可修建为高等级铁路

铁路等级划分与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划分与主要技术标准
机车轴重影响机车的功率 车辆轴重影响列车每延米重,且桥梁荷载和
轨道类型等也受轴重控制
划分铁路等级的依据
机车车辆轴重
我国铁路轴重的现状
普通铁路机车车辆轴重一般为21~23t 25t轴重的大型低动力货车仅在大秦线等煤运专
线投入运营 动车组轴重一般为14~16t 我国铁路除个别重载运煤专线是固定车底外,
铁路等级划分和主要 的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划分方法铁路等级定义
铁路等级是根据铁路线在铁路网中的作用、性质和 远期客货运量,以及最大轴重和列车速度等条件, 对铁路划定的级别
地位
是铁路的基本标准,设计铁路时需先确定铁路等级, 然后选定其他主要技术标准和各种运输装备的类型。
铁路等级划分方法
铁路等级划分的意义
法国按运行车辆的轴重(16t、18t、20t)将 铁路划分为三级
国际铁路联盟按运行车辆的轴重(16t~20t) 将铁路划分为三级
铁路等级划分方法
单指标划分方法
速度划分法 各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运量划分法
美国按货运密度(货运量)(1Mtkm/km~20Mt-km/km)将铁路划分为四级
>250km/h(新建线)
划分铁路等级的依据
国别
一些国家既有铁路干线客货列车的速度配置
客运 最高速度(km/h)
货运 最高速度(km/h)
特快 快车 慢车 特快 快车
慢车
前苏联 160~200 100~130
120
100
法国
200 140~160 100~140 140~160 100~120 80~90
连接重要城市的铁路一般是指连接省会或经济发达的 地级市的铁路,如果该铁路本身运量就较大,应当按 高等级铁路修建;若年客货运量较小,但考虑到线路 意义及路网作用,也可修建为高等级铁路

高速电气化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高速电气化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高压电缆头: 1.高压电缆头必须垂 直安装;安装时不允 许电缆头下方弯曲受力。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十一、分相关节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十)、供电线 供电线设置原则: 1、远端上网:先架空,后转电缆上网 2、近端上网:由电缆直接从所里引出来上网。 3、电缆埋设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 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距离不小于0.3米。 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小于0.7米。 电缆位于行车道或耕地下,需加深至1米以上。 4.电缆应敷设于壕沟内,并沿电缆全长的四周近 邻侧铺厚度不小于100mm的沙,沿电缆全长应覆 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FSDI)
(八)、道岔定位 与正线相关18#道岔均采用无交叉线岔,站线
道岔采用无交叉式或交叉式线岔,荥阳南车站 41#道岔采用第三线辅助悬挂方式。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九)、腕臂及定位装置安装 1. 定位器静态安装角:根据不同曲线半径,矩形定位 器安装角度应严格控制在8°~13°。 2. 限位定位器的限位间隙,应满足受电弓最大动态抬 升量的 1.5 倍即 225mm 时限位的要求,可通过调整 定位器角度、定位管坡度等来实现,同时还必须满足 此时不与任何支持装置发生机械碰撞的要求。 3. 大弯定位器不限位时,应校验受电弓抬升 400mm 时不与支持装置发生机械碰撞的安装要求。 4. 承力索座施工时应注意将承力索置于使压向轴心的 槽。承力索座和定位环的定位钩定位应注意按安装图 中设计方向安装。
(六)补偿装置:
(1)客运专线正线及站线线路采用棘轮补偿装置, 传动效率≥97%;传动比为1:3。

高速铁路技术简介

高速铁路技术简介

高速铁路技术简介一、概述(一)线路地理位置和径路(二)线路在国民经济与路网中的意义和作用(三)研究工作概述二、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条件铁路等级:高速铁路;正线数目:双线;运输组织模式:本线和跨线列车混合运行的客运专线模式;设计速度:设计最高运行速度350km/h,初期最高运行速度300km/h。

跨线列车运行速度200km/h及以上;列车类型:本线列车采用最高运行速度300km/h及以上的动车组;跨线列车采用最高运行速度200km/h及以上的动车组;线间距:5.0m;最小曲线半径:7000m;最大坡度:12‰;到发线有效长度:700m;牵引种类:电力;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调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三、高速铁路的设计特点高速铁路设计速度350km/h,初期开通运行速度300km/h,与传统铁路相比,表面上看,只是列车运行速度提高了。

但实际上,由于速度的提高,各种运行工况下的不利因素在高速条件下被放大了:行车事故的后果在高速条件下被放大了;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和技术难度在高速条件下提高了;弓网受流特性在高速条件下更复杂了;线路平纵断面条件和轨道不平顺对旅客乘座舒适度的影响在高速条件下更敏感了;列车运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高速条件下增大了……。

因此,高速铁路不是列车运行速度的简单提高,也不是单项专业技术标准的简单提高,而是当代新型牵引动力、高性能轻型车辆、高质量线路、高速运行控制指挥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技术进步的集中反映,它具有不同于传统铁路的技术内涵和特定要求。

高速铁路以高速、安全、准时、方便、舒适、全天候为综合优势,需要以高性能的技术装备、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运营管理和高度科学的规划布局为支撑条件。

作为高速铁路的设计,必须充分体现高速铁路的以上技术经济优势,具备高度的系统工程观念,系统地解决由于行车速度的提高而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难点,确保高速列车高速、安全、舒适地运营。

1.运输组织模式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与其他铁路一样,与国情、路情和沿线经济、社会条件等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现成的模式。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铁路)专用技术标准目录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铁路)专用技术标准目录
26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
Q/CR9523-2018
20180312
铁路总公司
铁总建设[2018]35号
27
高速铁路客服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
Q/CR9524-2018
20180312
铁路总公司
铁总建设[2018]35号
国铁科法[2014]67号
4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Q/CR9602-2015
20150601
铁路总公司
铁总建设[2015]80号
5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Q/CR9603-2015
20150601
铁路总公司
铁总建设[2015]80号
6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Q/CR9604-2015
20150601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0]240号
18
高速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7-2010
20101208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0]240号
19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8-2010
20101208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0]240号
20
高速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技术规范
TB10751-2010
20101208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0]240号
13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2-2010
20101208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0]240号
14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3-2010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铁路)专用技术标准目录2018.12版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铁路)专用技术标准目录2018.12版
Q/CR9522-2018
20180312
铁路总公司
铁总建设[2018]35号
26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
Q/CR9523-2018
20180312
铁路总公司
铁总建设[2018]35号
27
高速铁路客服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
Q/CR9524-2018
20180312
铁路总公司
20101208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0]240号
15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4-2010
20101208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0]240号
16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5-2010
20101208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0]240号
17
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0
高速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技术规范
TB10760-2013
20130224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3]44号
21
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TB10761-2013
20130224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3]45号
22
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
TB10182-2017
20180401
国家铁路局
铁总建设[2018]35号
6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Q/CR9604-2015
20150601
铁路总公司
铁总建设[2015]80号
7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Q/CR9605-2017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最新版)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最新版)

11 总则1.0.1 为统一高速铁路设计技术标准,使高速铁路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350km/h 的高速铁路,近期兼顾货运的高速铁路还应执行相关规范。

1.0.3 高速铁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2)采用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的技术;(3)体现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高舒适的技术要求;(4)符合数字化铁路的需求。

1.0.4 高速铁路设计速度应按高速车、跨线车匹配原则进行选择,并应考虑不同速度共线运行的兼容性。

1.0.5 高速铁路设计年度宜分近、远两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对铁路基础设施及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要求。

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运量进行设计。

1.0.6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应符合图1.0.6 的规定,曲线地段限界加宽应根据计算确定。

27250550040002440170017501250650③①②④⑤1700251250①轨面②区间及站内正线(无站台)建筑限界③有站台时建筑限界④轨面以上最大高度⑤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的距离(正线不适用)图1.0.6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单位:mm)1.0.7 高速铁路列车设计活载应采用ZK 活载。

ZK 活载为列车竖向静活载,ZK 标准活载如图1.0.7-1 所示,ZK 特种活载如图1.0.7-2 所示。

图1.0.7-1 ZK 标准活载图式图1.0.7-2 ZK 特种活载图式31.0.8 高速铁路应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1.0.9 高速铁路设计应执行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节省用地、保护环境等有关法律、法规。

高速铁路技术概况1

高速铁路技术概况1

摆式列车基本原理
摆式列车的提出: 限制列车曲线通过速度的因素: 安全性 舒适性 列车通过曲线时,如果车体能够向曲线内 侧倾摆一定角度,相当于增加曲线外轨超高, 可提高列车通过曲线速度而不降低旅客舒适 度——摆式列车
为什么采用车体倾摆技术可以提高旅客列车的 旅行速度?
(1).采用车体倾摆技术可以弥补线路欠超高,以 提高列车通过曲线的速度; (2).列车曲线通过速度提高后,减少了由于曲线限 速所需要的制动和加速过程所占用的时间; (3).基于上述两点,采用车体倾摆技术后,缩短了 旅行时间,提高了旅客的旅行速度。
高速铁路技术概述
高速线路的基本特点
高平顺性 高稳定性 高精度、小残变、少维修 宽大、独行的线路空间 高标准的环境保护 平直、曲线半径大 线间距宽、隧道截面积大
一、高速铁路线路技术
高速铁路的主要结构
高标准的平纵断面设计 高速轨道新结构——无碴轨道 高速道岔 高速路基、路桥过渡段 高速铁路桥梁 高速铁路隧道 高速牵引供电系统
高速铁路的噪声源 轮轨噪声 空气动力噪声 集电系统噪声 建筑物噪声 噪声控制技术 对噪声源进行控制 在传播过程中进行隔声 对受声点进行噪声控制
高速铁路的振动及其控制
高速铁路振动影响因素 列车速度效应 线路条件 环境振动控制标准 铁路干线两侧列车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标准为 80dB 环境振动控制技术 高速动车组方面 线路方面
摆式列车转向架的关键技术
难点:1.既有线路高速运行——线路质量差 2.曲线通过速度高 3.增加倾摆机构,结构复杂 关键技术:1.选择并设计适合线路特点的轮对径向 装置——柔性定位、自导向、迫导向 2.倾摆机构设计及优化 3.构架结构设计及优化 4.中央悬挂及牵引装置设计 5.悬挂装置参数优化

高速铁路相关概念及主要技术特征(详细)

高速铁路相关概念及主要技术特征(详细)

第一节高速铁路概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高科技技术的发展,高速电气化铁路被列为铁道部重点建设项目,对高速铁路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国家科技攻关的重要课题.在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国内几条主要干线已相继提速,广深线车速定为200 千米/h,一些适应高速铁路的接触网结构已在线路上使用,它将使接触网技术带入新的领域,为此有必要了解高速铁路的相关知识一、高速铁路相关的概念1970年5月,日本在第71号法律《全国新干线铁路整备法》中规定:“列车在主要区间能以200千米/h以上速度运行的干线铁道称为高速铁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国家法律条文的形式给高速铁路下的定义.1985年5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日内瓦签署的国际铁路干线协议规定高速铁路的列车运行速度为:新建客运列车专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300千米/h;新建客货运列车混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25千米/h.1986年1月,国际铁路联盟秘书长勃莱认为,高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至少应达到200千米/h.因此,国际上目前公认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200千米/h及其以上的铁路叫高速铁路.我国学术界定义(非官方定义):新建铁路列车最高运行时速≮250千米,改建铁路列车最高运行时速≮200千米,可称之为高速铁路;时速160~200千米铁路称为快速铁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城市客运铁路、以客为主适量兼顾货运的铁路均为铁路客运专线.目前世界上有三种类型的高速铁路:一是既有线客货混运型;最高运行速度 200千米/h,如俄罗斯、英国等;二是新建客货混运型,最高运行速度 250千米/h,如德国、意大利等;三是新建客运专线型,最高运行速度可达300千米/h及其以上,如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韩国等.高速列车按动力配置方式不同可分为动力分散型和动力集中型,按转向架形式不同分为绞接式和独立式.比较典型的如日本各系高速列车,属于动力分散型、独立转向架;法国的 TGV高速列车,属于动力集中型、绞接式转向架;德国的 ICE高速列车,属于动力集中型,独立转向架.二、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特征1、高速铁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集成在世界上,高速铁路的诞生是继航天行业之后,最庞大复杂的现代化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学科之多、专业之广已充分反映了系统的综合性.20世纪后期科学技术蓬勃发展,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三大技术有:计算机及其应用;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器件的实用化与遥控自控技术的成熟;新材料、复合材料的推广.高速铁路绝非依靠单一先进技术所能成功,它正是建立在这些相关领域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综合协调,集成创新的成果.因此,高速铁路实现了由高质量及高稳定的铁路基础设施、性能优越的高速列车、先进可靠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高效的运输组织与运营臂理体系等综合集成,如图2-1-1所示.系统协调的科学性,则是根据铁路行业总的要求,各子系统均围绕整体统一的经营管理目标,彼此相容,完整结合.高速铁路在实施中,从规划设计开始就把各项基础设施、运载装备、通信信号、运输组织及经营管理等于系统纳入整个大系统工程之中统筹运作.为实现总体目标,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虽然这些新技术分别隶属于各有关的子系统,但其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参数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均须经详细研究、反复论证与修订,才能保证实现大系统综合集成特性的要求,达到整个系统的合理与优化.图2-1-1 高新技术综合集成的高速铁路总示意图2、高速度是高速铁路高新技术的核心不言而喻,高速铁路的速度目标值是由常规铁路发展到高速铁路最主要的区别.按照铁道部现行的规定,列车速度的级别划分见表2-1-1.序号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千米·h-1列车级别1 v≤120 普速列车2 120<v≤200 快速列车3 v>200 高速列车列车运行速度是属第一层次的系统目标,只有将速度目标值确定之后才能选定线路的设计参数、列车总体技术条件、列车运行控制及通信信号系统:当然,运量规模、行车密度、运输组织、成本效益等也均是第一层次系统目标,但是在各种交通运输力式中,速度始终是技术发展的核心,它是技术进步的具体体现,所以速度目标应是第一位的.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铁路旅客列车速度连续跃上三大台阶,60年代第一代高速列车,速度为230千米/h,80年代初第二代高速列车速度达到270千米/h,至90年代第三代高速列车速度已达到并超过了300千米/h.到2l世纪初,将要有350千米/h的高速列车问世.列车最高运行速度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提高,它体现了铁路的等级及其技术发展水平.但是对社会而言,旅客出行一般并不十分关注列车的最高速度,而关心旅行时间的缩短;只有提高旅行速度才能给旅客带来实惠.要提高旅速不是轻而易举的,这不仅只是列车的性能,还要看沿线的环境与条件,线路设计优劣,配套设施是否完善,还涉及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等,所以从整个系统来分析,列车旅速最能反映铁路的水平.当今,世界高速铁路区段旅速与最高行车速度之比最高的可超过0.8,而最低的不及0.6.重视提高旅速与最高速度之比也有利于获得良好的运营效果.所以说,高速铁路第一层次的技术核心指标是速度,它不仅是最高运行速度,还应包括高速列车的旅行速度.3、系统间相互作用发生了质变众所周知,常规铁路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在长期的实践中,铁路行业的技术进步已获得科学的积累,至今巳形成了技术管理规程、系列规范、各种标准、各项规定等一整套可操作的法规,使具有复杂综合集成特性的铁路系统,有据可循、有序运作.在当今铁路系统中,运、机、工、电、辆各子系统的日常工作司各司其职,正常运转.然而,高速铁路情况大不相同,虽然它仍受铁路行业传统影响,但由于行车速度至少提高1倍以上,将引发铁路行业各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质变.过去用于常规铁路行之有效的法规不能照搬于高速铁路.高速铁路从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训、施工、制造到运营管理,都要超前、系统地进行研究才能付诸实施.随着速度的提高,各子系统原有的规律和相互间关系将转化为强作用而须重新认定.系统中某项参数或标准选择不慎都将引发连锁反应.例如,线路参数、路基密实度或桥梁刚度选择不合理,不仅是线路质量问题,还将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及可靠性,也干扰运输组织、行车指挥.反之,确定列车主要参数及性能也必须考虑线路参数与控制系统方案,否则最终都要制约整个系统效能的发挥.系统之间的关系远比常规铁路复杂.所以,在筹划高速铁路之初,必须从总体上估计到这一庞大系统更加复杂的综合特性,认真研究并协调各子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变异的合理范围,重视新系统的强耦联特性.4、系统动力学问题更加突出前面已经阐明了高速铁路整体的主要技术特征,并说明了高速铁路与常规铁路在本质上的差异,下面将着重从总体上分析发生本质差异的基本原因,以便更深刻地认识对高速铁路技术系统提出的新课题.纵观世界,凡能独立自主建设高速铁路的国家,在筹划立项之初,对高速铁路的重大技术与经济问题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特别是在确定基本功能与主要技术参数时,都根据各自的条件结合其国情与路情做了周密的调查,进行必要的理论研究与试验分析.其中,高速铁路系统动力学问题是这一切的根由.(1)、高速铁路系统动力学问题○1高速列车的振动与冲击问题高速列车在线路上行驶,速度越高,激励车一线一桥系统发生的振动与冲击越强,致振的敏感因素越宽.振动与冲击的频响函数关系,主要取决于参振系统各自的动力学特性,它包括其内在的物理力学参量、相互间发生接触或约束的几何参量与物理参量.很明显,相互接触的物体其相对速度越高,在研究动载作用时应考察的截止频率越高,而可能发生的强作用点就越多:一般而言,振动与冲击动力响应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是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在频域范围内,应考察的频率不仅取决于激励频率的高低,还与系统的固有频率密切相关.激扰频率与速度成正比,与接触表面沿速度方向上的几何变异之波长成反比.由此可见,高速铁路的基础设施及运载装备不但应具备优良的固有特性,还必须在界面上彼此都要保有均匀、平顺、光滑的特征.这是建立高速铁路各子系统都必须遵守的共性准则.系统振动与冲击力学分析,最主要的日的是协调各子系统组成部分的特性参数,保证系统功能优化.对于高速铁路来说,最重要的是确保列车持续、安全、平稳运行.因此,必须预见在各种速度工况下系统的动力响应.突出的问题如:轮轨间接触力的变化,将影响列车牵引与制动的实现、轮轨的磨损与疲劳、运行的安全指标;车一线一桥系统的动力反应,将影响结构功能与列车平稳运行;弓网系统的振动,将影响授电效能及安全;所以动力响应是涉及高速行车技术深层次的基本问题,须认真处理.○2.高速列车运行中的惯性问题在系统振动与冲击的动力学分析中,主要着重于研究列车以常速在直线线路上运行的动力反应.实际上对更为复杂的问题,如列车起动或制动时的变速运行工况,通过平面曲线或变坡段竖曲线上运行及高速过岔等问题,只能简化为刚体动力学或弹性联接的多体动力学来分析.其基本点是在理想状态下分析选定系统的固有特征及界面特性,对更复杂的某些非稳态问题着重研究列车的走行性能,限定在低频城内研究列车运行中的惯性问题.预见高速列车运行中可能发生的纵向及横向加速度,前者与列车的牵引制动性能、列车的操纵及线路纵断面有关,后者主要受线路平面设计参数制约.高速列车运行中的惯性问题直接影响旅客的安全与舒适.对于安全性来说,列车速度在300千米/h以下时,安全条件阈值一般宽于舒适度的要求,即只要满足了乘客舒适度就能保证安全的要求.但对超高速铁路来说条件就不一定总保持这样了,即在舒适条件范围内,超高速铁路系统中某些安全限值将超限.这是因为激扰频率增高以后,列车某些部件工作条件更不利于安全运行所致.所以,随着速度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将可能比舒适度有更严的要求,这是值得注意的.对于舒适度,人体承受振动的能力与频率密切相关,根据试验结果(图2-1-2),其频率在10 Hz以下更为敏感,承受能力较低.从感到不适的加速度幅值来看约为0.1g左右.对于这种超低频振动横向加速度的承受能力,因人体质而异,它与姿态.年龄、性别、职业、经历图2-1-2 人体对振动反应的示意图等都有关.一般采取在旅途中列车上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确定,现参考国外资料列于表2-1-2中.列车运行加速或减速时,旅客均要承受纵向惯性力的作用,通常亦以加速度衡量:加速时由于受到牵引功率的限制,一般准静态(平均,以下同)加速度值都不超过0.05g,所以加速时在正常操纵下,不会给旅客带来不适感:但制动时为确保列车安全,整列车制动功率大,减速距离较短,如列车速度为300 千米/h时,紧急制动距离小于3 700米,其准静态减速度低于0.1g,考虑车辆制动时动作不一致将有冲动现象发生,但瞬时减速度将接近0.3g,这时旅客将感到不适,所以紧急制动只能在非常情况下使用.在一般常用制动情况下有较严格的规定,当制动参数取0.8或0.5并操纵得当,其减速度分别为0.075g及0.05g.所以,为保证列车行驶时旅客的舒适度必须重视运动中的惯性问题.这应从线路基本参数、列车性能及操纵技术予以保证.(2).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问题○1列车空气阻力问题地面交通系统都有一个难以避免的共性问题,这就是空气动力学问题.在地表大气层中,交通载体所受到的空气阻力、竖向力、横向力和压力波等与速度平方成正比,随着速度的提高急剧增加,从而成为提高地面高速交通速度主要的制约因素.高速列车时速超过200千米/h, 就必须认真研究这一问题.为减缓空气动力的影响,通过大比例风洞模型试验及三维有限元空气动力学理论分析,筛选设计方案,可作出技术经济合理抉择.其主要问题如下:在一定速度下,高速列车空气阻力及其他空气动力作用取决于列车的外形、列车的截面及外发面的光滑平顺度:所以,在列车的总体设计及车体没计中都必须周密处置,使整列车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2)列车内部空气密封问题高速运行的列车,由于各种气动效应影响使列车内外压差增大.若列车密封性差.则必将引起车内气压的变化;超过一定范围,将引起人体各种不适感.所以,对车窗、车门、车辆间连结风挡都要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3线间距问题两列相对行驶的高速列车在线路上会车时各种串气动力作用比单列车行驶时强烈,并将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与车内人员的舒适感.这种影响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与高速铁路的线间距成反比:高速铁路的线间距应根据车速、车宽、列车头形系数、车体密封程度、车窗玻璃承压能力等因素来考虑:若在高速线上有各种不同类型式列车运行,应顾及性能较差列车的承受能力.○4隧道断面选择问题对于有限界面的隧道而言,高速铁路的空气动力学作用将比在明线环境条件强烈,在一定速度下,其幅值主要与隧道断面的堵塞比密切相关.所以,列车速度越高,隧道断面应越大.对长隧道来说还必须考虑隧道内空气有较通畅的导流途径以缓解具动力效应.2、对高速铁路主要子系统的基本要求(1).高速铁路的基础设施高速铁路的基础设施是确保高速行车的基础.前巳论述,高速铁路与常规铁路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线路高平顺度特性方面.高平顺性最终体现是在轨道上,无论轨道是在路基上或在桥梁上,也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轨道,都要求它不仅在空间要具有平缓的线型、高精度的允差、高光洁度的轨面,而在时间上还必须具有稳固的高保持性.由此决定了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各主要组成部分——路基、桥梁、隧道等的主要技术参数与技术规定,必须互相协调,使之整体上满足高速行车在运动学、动山学、空气动力学及运输质量方面各项技术指标;所有基础设施在运背管理方面还必须具备高可靠度与可维修、少维修的条件,以利降低成本及提高效能.(2). 高速列车高速列车是高速铁路的运输载休,是实现高速铁路功能的关键.为确保高速行车主要功能指标的落实,高速列车在车型、牵引、制动、减振、列控、检测、供电等一系列专业技术上都要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在轮轨系基础上的各型高速列车吸取了当代相关高新技术,已做出为世人瞩日的成就.为满足更高的目标需求,仍在不断更新换代,具技术发展永无止境.(3).高速铁路的运行控制、行车指挥及运营管理高速铁路运行控制、行车指挥及运营管理各系统是确保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有序、发挥效率与效益的核心体系.虽然高速铁路与常规铁路相似,其主要软硬技术都由区间轨道电路、自动闭塞、车站计算机联锁等所构成的调度系统支持,但由于运行速度大幅度的提高,列车密度增加,行车组织节奏明显增快,高速铁路的运行控制及调度系统应更加完备,运输组织与经营管理体系应更加严密.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是以行车调度为核心,集动车底调度、电力调度、综合维修调度、客运服务调度、防灾安全监控为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应能确保高速高密行车的安全与效能.高速铁路的经营管理从模式、体制到运作方法都要适应新的形势,必须结合国情与路情作山切合实际的选择,以促进高速铁路效能发挥.以上,从大系统总体观点概述了高速铁路的基本技术特征,并对现代化的高速铁路提出了系统的、原则的新要求.三、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经济优势1、运行速度高速度是高速铁路的技术核心,也是其主要的技术经济优势所在.1990年5月18日法国TGV的试验速度就达到了515.3千米/h.新世纪伊始,2001年5月26日,TGV高速列车从法国的加来跑到马赛,全程1 067.2千米,只用了3 h 29 米in47 s.其中前1 000kin只有3 h 9i米n,平均运行速度达到了317.,千米/h;最高运行速度达到了366.6 千米/h.迄今,高速铁路是陆上运行距离最长,运行速度最高的交通运输方式.近几年相继建成的高速铁路,其最高运行速度都在300kin/h左右,预计几年内将达到或突破350千米/h.旅客出行在途中所花费的时间由’部分组成:一是山出发地(家)至始发站(港)的走行(或)短途运输方式的运行)时间及等待时间;二是所乘坐的交通运输方式白发站(港)至到站(港)的旅行时间干是由到站(港)至目的地(家)的走行(或短途运输方式运行)时间.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其第一和第三部分时间(以下简称附加时间)是不同的.一般坐飞机,附加时间较长,而汽车就比较短,但对一定距离而言飞机的飞行时间要短于汽车的运行时问.就公路、铁路和航空而言,所谓某种交通运输力式的优势距离,即为旅客出行花费的总时间比其他交通运行方式都少的距离范围.速度越高,附加叫问越少,其优势距离范围就越大.当代大交通系统中,高速公路、航空运输与铁路并存,且都在迅速发展.旅客选择运输工具主要出于对速度、安全、经济及舒适度的综合比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活动节奏的加快,将进一步增强旅客的时间价值观念,对交通运输下县速度的要求将更为迫切.如果旅客出行的附加时间以高速公路为零,高速铁路为1 .oh,航空为2.5 h(上飞机前1.5 h,下飞机后1.oh),汽车平均运行速度取120千米/h,飞机巡航速度取700千米/h,高速铁路最高运行速度分别取210 千米/h,250 千米/h,300 千米/h和350 千米/h,从旅客总的旅行时间进行比较,具有利吸引范围为:小汽车:优势距离在200千米以内;航空:优势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高速列车:速度为210千米/h,优势距离仅为300-500千米;速度为250 千米/h,优势距离为250—600 千米;速度为300 千米/h时,优势距离为200—800 千米;速度为350 千米/h时,优势距离为180—1 100 千米(图1.3 1).但旅客出行选择交通运输力式,除考虑时间节省(优势距离)外,还需综合考虑票价、舒适性、安全因素等.如果加上安全、舒适及票价等因素,高速铁路的有利吸引范围还将有所扩展,即使速度目标定为300千米/h,上限也将在1 000千米以上.某种运输方式的优势距离不等于其线路的长度范围:线路的长度指一条线两端点站间的距离.比如高速公路的优势距离在200千米以内,其线路长度超过200 千米者不胜枚举;航空优势距离在1 000 千米以上,小于1 0130 千米的航线和航班也有的是;高速铁路优势距离在200 千米—800千米间,小于200千米(如德国的曼海姆——斯图加特99 千米)和大于800千米(如闩本的东海道与山阳新干线计1 069 .4 千米)都有.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都要为沿线的旅客服务,通过汽车和列车中途停站或开行短距离的班车,吸引沿线客流.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 300多公里,而旅客平均行程只有400余公里,北京——上海的客流只占总发送量的7%左右,其周转量也不到20%.因此,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为了与航空争北京——上海的客流,而主要的市场是沿线各站到发的客流.列车运行距离指该列车始发站至终到站间的距离.除两站间的直达列车外,一般列车在中途却要停车上下旅客,既为长途旅客服务,也为短途旅客服务.列车的运行距离可小于或大于铁路运输的优势距离;也可小于或大于(如跨线运行的列车)某一线路的长度 .弄清楚优势距离、线路长度和列车运行距离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后,就不难理解最高运行速度为300千米/h的高速铁路其优势距离在200~800kn/间,而修建长达1 300多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的合理性了 .2.、运输能力大高速铁路旅客列车最小行车间隔可以达到3米ln,列车密度可达20列/h.每列车载客人数也比较多,如采用动力分散方式及双层客车,其列车定员可达1 200—1 500人/列,理论上每小时的输送能力可以达到2x 24 000—2x 30 000人.四车道的高速公路每小时的输送能力约为2x4 800人,2条跑道的机场每小时的吞吐能力约为2x 6000人.可见高速铁路的运输能力是高速公路和民用航空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不可比的.我国拟建中的京沪高速铁路,追踪列车间隔时间按3米in设计,高速列车定员初定为1200人/列,每年可完成1x6 500万人的输送任务,且还有进一步扩大其运输能力的空间.京沪高速铁路远期运量将达2x 5 500万人/年以上,这是其他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难以胜任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潜在的客流量是很大的.我国需要发展高速度、大运量的公共交通体系:高速铁路运输能力大的特点在我国将得到充分发挥.3、安全性能好安全是人们出行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首要因素.尽管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都竭力提高自身的安全性能,但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日本每10亿人公里死亡人数既有铁路为1.97人,汽车为18.9人.欧洲铁路共同体14个成员国,每年因公路交通事故死亡54 000人,伤170万人,超过铁路的125倍.美国死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者每年约5万人.据铁道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我国高速铁路的社会成本及对社会的贡献”课题的研究,我国交通运输中每亿人公里交通事故死伤人数公路为死亡10.5人,重伤24.88人;民航为死亡0.1人,受伤0.01人;铁路为0.29人,重伤0.72人.每人公里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公路为0.064 9元;民航为0.000 5元;铁路为0.001 8元.高速铁路采用了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能保证前后两列车必要的安全距离,防止列车迫尾及正面冲撞事故.几乎与行车有关的固定设施与移动设备,都有信息化程度很高的诊断与监测设备,并有科学的养护维修制度.对一些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自然灾害,设有预报预警装置.所有这些构成了高速铁路现代化的、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这一系统可以防止人为的过失、设备故障及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引起的事故.高速铁路在国外已有近39年运营实践,除德国1998午6月3日发生的翻车事故外,在其他国家从未发生乘客伤亡事故.其中日本39年来已安全运送近70亿人次的旅客,每天要到发800多列高速列车,无一伤亡事故发生.这是其他仟何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难以做到的.相比之下,高速铁路是当今最安全的现代高速交通运输方式.4、全天候运行高速铁路的安全保障系统不但保证了高速列车运行安全,也使铁路运输全天候的优势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高速铁路系有轨交通系统,且取消了地面信号.因而,除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自然灾害外,几乎不受天气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且24小时都可安全地正常运行.由于高速铁路事故率几乎为零,再加上全天候都可正常运行,因此高速列车始终是在一个十分稳定的系统中运行,其正点率非常高.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列车平均晚点不到o.3 米in,几乎与钟表一样的准.这是其他任何一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都做不到的.西班牙A VE高速列车晚点5米in,就要向旅客退回全部票款.这也是其他任何一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不敢承诺的.5、能源消耗少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的大户,能耗标准是评价交通运输方式优劣的重要技术指标.研究表明:若以普通铁路每人公里消耗的能源为1单位,则高速铁路为1. 3,公共汽车为1.5,小汽车为8.8,飞机为9.8.高速铁路大约是小汽车和飞机的1/5.高速铁路使用的是二次能源——电力,而汽车、飞机使用的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能源——汽抽.因此,发展高速铁路,符合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随着水电和核电的发展,高速铁路在能源消耗方面的优势还将更加突出.6、占用土地省交通运输,尤其是陆上文通运筋,由于要修建道路和停车场,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大部分是耕地,双线高速铁路路基面宽9.6~14 米,而4车道的高速公路路基面宽达26米.双线铁路连同两侧排水沟用地在内,每公里用地约70亩;4车道的高速公路每公里用地要105亩.。

时速250和350高铁修建标准

时速250和350高铁修建标准

时速250和350高铁修建标准高铁是一种高速铁路交通工具,以其高速度、高效率和高安全性而受到广大乘客的欢迎。

时速250公里和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是现代高速铁路系统中的两个重要标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标准的相关内容。

时速250公里的高铁,也被称为“时速代码C级高铁”。

其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轨道线路:时速250公里的高铁需要采用宽轨距(1435毫米)设计,以确保列车的稳定性和运行安全。

同时,线路需要使用高强度钢材,以提高抗弯和抗振性能。

此外,为了确保高铁列车的高速运行,线路的坡度应控制在较低范围内。

2. 车辆设计:时速250公里的高铁列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列车的速度和稳定性。

列车车体采用了轻量化的材料,车厢内部设置了更先进的减震设备。

为了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列车上还设置了最新的信号及通讯设备,包括故障自动诊断和蓝牙无线通讯系统。

3. 扩建规划: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乘客需求,时速250公里的高铁线路还需要进行扩建规划。

这包括增加站点数量,以便更好地服务更多城市和地区;并增加停留时间和列车数目,以提供更加频繁的列车班次和更好的出行体验。

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则更为先进和复杂,被称为“时速代码D 级高铁”。

其建设标准要求更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轨道线路: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需要采用更高的轨道标准。

线路需要使用更高强度的钢材,以提供更好的抗震能力。

同时,轨道平整度的要求更高,以确保列车的高速行驶平稳。

此外,线路上还需设置更多的信号设备,以提供更好的行车控制和安全保障。

2. 车辆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需要具备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高的性能。

列车的车体设计需要使用更轻的材料,以便提高列车的加速度和减少空气阻力。

此外,列车操纵系统和能源回收系统也需要更加先进和精确。

3. 安全性考虑: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需要更高的安全性考虑。

列车的维修和检测需要更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列车的无故障运营。

此外,高铁线路上还需设置更多的隧道和隔离设施,以减少列车与其他车辆或行人的冲突。

高速铁路桥梁技术标准(基础沉降、埋置深度、斜交、过渡段、填土厚度)

高速铁路桥梁技术标准(基础沉降、埋置深度、斜交、过渡段、填土厚度)
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2020226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2020226一墩台明挖基础和沉井基础基底埋置深度的要求二墩台桩基础和承台的埋置深度的要求三涵洞基础埋置深度的要求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2020226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202022610二墩台桩基础和承台的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条件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202022611三涵洞基础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条件
六、基 础 埋 深
2018/11/9
7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六、基 础 埋 深
(一)墩台明挖基础和沉井基础基底埋置深度的要求( 二)墩台桩基础和承台的埋置深度的要求
(三)涵洞基础埋置深度的要求
2018/11/9
8
五、基 础 埋 深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一)墩台明挖基础和沉井基础基底埋置深度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一)工后沉降
墩台基础工后均匀沉降量和相邻墩台沉降量差应满足
下表限值要求;对超静定结构除满足下表限值要求外,
且还应根据沉降差对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的影响确定。
2018/11/9
4
五、基 础 沉 降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墩台基础工后沉降量限值
沉降类型 墩台基础均匀沉降 相邻墩台基础沉降量差
2018/11/9
12
七、 斜交、过渡、填土厚度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1、桥梁结构斜交时,桥梁轴线与支承线夹角不宜小于 60°,斜交桥台的台尾边线应与线路中线垂直,否则应 有特殊措施与路基过渡。斜交涵洞的斜交角不宜大于 45°。
2018/11/9
13
七、 斜交、过渡、填土厚度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我国高速铁路隧道主要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

我国高速铁路隧道主要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

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的主要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如下:
隧道掘进技术:高速铁路隧道掘进技术是隧道工程的核心,关键技术包括盾构施工技术、地质预报和掘进监测技术、施工安全技术等。

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隧道掘进经验和技术,隧道掘进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

隧道支护技术:隧道支护技术是保证隧道安全稳定的关键技术之一,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制框架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岩锚支护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隧道支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隧道防水技术:隧道防水技术是保证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

高速铁路隧道防水技术主要包括灌浆防水、混凝土防水、防水涂层等。

防水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隧道的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

隧道通风技术:隧道通风技术是保证高速铁路隧道运营安全和舒适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风技术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应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条件和运营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和设备。

隧道安全监测技术:隧道安全监测技术是及时发现和预防隧道施工和运营中的安全隐患的重要技术之一。

监测技术包括地震监测、地质变形监测、温度湿度监测等。

需要注意的是,高速铁路隧道的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而不断更新和改进的,应及时跟进并应用新的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以提高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运营效益。

高速铁路主要技术特征

高速铁路主要技术特征

3.4 宽大、独行的线路空间
列车沿地面高速运行时,将带动列车周围的空气随之运动,形成一 种特定的非定常流场,称为“列车绕流”,俗称“列车风”。这种列车 风形成的列车气动力将威胁沿线工作人员和站台旅客的安全,对沿线建 筑物也有破坏作用。列车风卷起的杂物也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相邻线路 两列车相向高速运行交会时,产生的空气压力冲击波易震碎车窗玻璃, 使旅客耳朵感到不适,甚至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所以高速铁路要求 有一个宽大的行车空间,即增大两线间的距离和加宽站台上旅客的安全 退避距离。在有高速列车通过的车站站台上,除加宽临近站台的安全退 避距离外,还需在安全线上设置手扶安全护栏,留出可供旅客上下车的 活门。
高稳定性特征反映在桥梁上,表现为对桥梁结构要求有足够大 的刚度。因为高速列车对桥梁的动力作用远大于普速列车对桥梁的 作用。桥梁出现较大挠度会直接影响桥上轨道的平顺性,造成结构 物承受很大的冲击力,旅客舒适度受到严重影响,轨道状态不能保 持稳定,甚至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
此外,为保证轨道的平顺性,还必须限制桥梁预应 力徐变上拱和不均匀温差引起的结构变形。这些都对高 速铁路桥梁结构刚度和整体性提出很高的要求,对桥梁 挠度、梁端转角、扭转变形、横向变形、结构自振频率 和车辆竖向加速度方面作出严格的限定。所以,高速铁 路桥梁设计主要由刚度控制。尽管高速铁路桥梁活载小 于普通铁路,但实际应用的高速铁路桥梁,在梁高、梁 重上,均超过普速铁路桥梁。
此外,还应重视减少列车振动以及防止电磁干扰等措施。
法国环保措施
3.6 开通运营之日,列车即以设计速度运行
目前世界上所建成的高速铁路,除日本东海道新干线 外,其后修建的所有高速铁路,均在通车之日列车即按 设计最高速度运营。东海道新干线因是第一条高速铁路, 没有修建经验,开通运营第一年因路基问题列车未能达 到设计速度目标值,经过一年多的整修后,最高运营速 度才达到210km/h。法国高速铁路在铺轨完成后,一般 经过5~6个月的调试后验交,列车即以最高速度运行。

高速铁路主要技术

高速铁路主要技术

高速铁路概论1.引言武广客运专线是目前国内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地质环境最复杂、管理模式最新的高速铁路线。

高速铁路项目的投产,极大地改善运需矛盾,提升铁路形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最显著的区别是科技含量高、管理标准高。

我们必须掌握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了解关键技术,提高技术管理和运营管理的能力,为高速铁路的管理探索规律、积累经验。

2.通信系统GSM-R高速铁路通信系统采用成熟的2G 通信技术,GSM—R,全称是铁路无线通信系统。

它在GSM 蜂窝系统上增加了调度通信功能,使其适合高速运行环境,能满足高速铁路专用调度通信的要求。

该通信系统以传输、接入、电话交换、数据网、GSM—R 专用移动通信等设备为基础,建立调度、会议电视、救援指挥、动力环境监控和同步时钟分配等通信系统,将有线和无线通信有机结合,实现话音、数据、图像、列控的多种功能。

它担负着铁路列车指挥和控制系统、紧急救灾抢险等通信功能。

3.信号系统CTCS-3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由CTCS—3 级列车运行控制子系统、车站联锁KSB 子系统、调度集中CTC 子系统及集中监测子系统等构成。

与传统的信号系统相比,它利用GSM—R 无线网络来实现车—地连续、双向、大容量的信息传输;利用无线闭塞中心(RBC)接收列车位置、速度、进路状况、轨道区段占用情况等信息,结合线路参数、临时限速等信息,最终生成列车行车许可;通过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来实现列车运行中的临时限速管理;通过车载设备生成的连续速度控制曲线来监控列车的运行速度;由地面的应答器来完成列车的定位,在TCTS-3 系统的控制下,能实现列车安全、高速地运行。

4.电力、电气化系统电力系统是确保速铁路调度指挥、信号、通信、旅客服务系统等重要负荷安全、可靠、不间断运行的基础设施。

与行车相关的一级负荷或重要负荷至少能从供电网络接取两回10kV 独立电源,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设两路电源外,还设置应急电源。

高速铁路技术课程标准

高速铁路技术课程标准

高速铁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次:高速铁路技术适用专业:铁道工程技术开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学时:32学分:2学分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高速铁路技术》课程是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桥涵工程常用养护维修大修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桥涵工程能力。

在铁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建设领域中,工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都是本课程涉及的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应用高等数学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铁路施工安全、隧道工程等课程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毕业综合实践二、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根据交通土建行业的发展和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区情况,由学校专业教师、铁路工务段桥梁专家共同研究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大修维修建设岗位能力要求与素质、知识结构关系,重新构建了《高速铁路技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原有分散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情境化,实现了所学知识与技能与职业岗位技能相对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按“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桥梁维修大修加固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成为以桥梁维修大修加固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铁道部桥梁工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桥涵大修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1-高速铁路桥梁主要技术标准

1-高速铁路桥梁主要技术标准

”n e‹]Q›>ª1高速铁路桥梁主要技术标准9'f 0〇¢〇›¢e目录1.1 设计荷载 (1)(一)恒 载 (1)(二)活 载 (2)(三)列车横向摇摆力 (3)(四)制动力或牵引力 (3)(五)长钢轨纵向力和长钢轨断轨力 (4)(六)铁路机车车辆脱轨荷载 (4)(七)动压力及动吸力荷载 (4)(八)侧向土压力 (5)(九)汽车撞击力 (6)(十)地震力 (6)(十一)其它荷载 (6)1.2 梁体刚度与变形控制 (16)1.3 高性能混凝土 (21)1.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21)2.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 (23)1.4 桥梁结构耐久性 (28)1. 提高桥梁耐久性的必要性 (28)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9)3. 提高客运专线桥梁耐久性措施 (32)第一部分高速铁路桥梁主要技术标准1.1 设计荷载设计荷载可分为主要荷载、附加荷载及特殊荷载三种。

桥梁结构设计应根据结构的特性和检算内容,按表1-1所列的荷载就其最不利组合荷载进行设计。

表1- 1桥涵荷载荷载分类荷载名称恒载结构构件及附属设备自重预加力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影响基础变位的影响土压力水浮力及静水压力主力活载列车活载公路活载(需要时考虑)列车竖向动力作用长钢轨纵向水平力横向摇摆力离心力列车活载所产生的土压力人行道及栏杆荷载气动力附加力制动力或牵引力风力流水压力冰压力温度变化的影响特殊荷载列车脱轨荷载船只或排筏的撞击力汽车撞击力施工临时荷载地震力长钢轨断轨力注: 1.如杆件的主要用途为承受某种附加力,则在计算此杆件时,该附加力应按主力考虑;2. 长钢轨纵向力及其与制动力或牵引力的组合,按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有关规定办理;3.流水压力不与冰压力组合,两者也不与制动力或牵引力组合;4.列车脱轨荷载、船只或排筏的撞击力、汽车撞击力以及长钢轨断轨力,只计算其中的一种荷载,且不与其它附加力组合;5.地震力与其它荷载的组合见《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应根据其在铁路网中的作用、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输送能力和运输需求等,在设计中按系统优化的原则经综合比选确定。

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包括设计速度、正线数目、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到发线有效长度、调度指挥方式、最小行车间隔、机车类型、机车交路、列车运行控制方式和牵引质量等。

这些技术标准是确定铁路能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一条铁路选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对设计线的工程造价和运营质量有重大影响,同时它们又是确定设计线的工程标准和设备类型的依据。

1.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应根据项目在铁路网中的作用、运输需求、工程条件,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符合旅行时间目标值的要求。

2.正线数目
正线数目是指连接并贯穿车站线路的数目。

高速铁路应按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正线应按双方向行车设计。

3.限制坡度
限制坡度是设计线单机牵引时限制列车牵引质量的最大坡度。

它不仅影响线路走向、线路长度和车站分布,而且直接影响行车安全、行车速度、运输能力、工程投资、运营支出和经济效益,是铁路全局性技术标准。

4.最小曲线半径
最小曲线半径是设计线采用的曲线半径最小值。

最小曲线半径不仅影响行车安全、旅客舒适等行车质量指标,而且影响行车速度、运行时间等运营技术指标和工程投资、运营支出、经济效益等经济指标。

最小曲线半径应根据铁路等级、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和工程条件比选确定,且不得小于《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的规定值。

5.到发线有效长度
到发线有效长度是车站到发线能停放货物列车而不影响相邻股道作业的最
大长度。

到发线有效长度应采用650 m。

尽端式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可按列车编组长度和列控系统要求计算确定。

6.调度指挥方式和最小行车间隔
调度指挥方式应采用调度集中。

最小行车间隔应按照运输需求研究确定,宜采用3 min。

7.机车类型
机车类型是指同一牵引种类中机车的不同型号。

机车类型应根据牵引种类、牵引质量、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运输需求,按照与线路平面、纵断面技术标准相协调的原则,结合车站分布和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8.机车交路
铁路上运转的机车都在一定区段内往返行驶。

机车往返行驶的区段称为机车交路,其长度称为机车交路距离。

机车交路两端的车站称为区段站。

区段站都设置一定的机务设备。

机车交路的距离会影响列车的运行时间和直达速度。

9.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高速铁路设计速度为300 km/h及以上时应采用CTCS-3级列控系统,设计速度为250 km/h时宜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

10.牵引质量
牵引质量应根据运输需求、限制坡度及机车类型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并宜与相邻线牵引质量相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