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工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运输工程教学设计

运输工程教学设计

运输工程教学设计前言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运输工程的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运输工程专业素质和应用能力,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运输工程专业的教学设计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教学目标•掌握运输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运输工程专业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阶段:理论知识的讲解本阶段主要内容包括运输工程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运输工程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运输工程的基本构成和组成;•运输工程的运营与管理;•运输工程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第二阶段:实践环节本阶段是本教学设计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任务一:设计路网系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人;•根据给出的城市地图,设计出相应的路网系统;•注意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的合理分配。

任务二:运输组织设计•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根据给出的任务需求,设计符合农产品转运需要的运输组织;•需要考虑货物的种类和数量、运输时间和路线、运输装备等因素。

第三阶段:评估与总结本阶段主要是对前两阶段的任务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对学生的任务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总结任务执行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来讲解运输工程的理论知识,旨在让学生获得理论基础。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以达到更好的团队协作和创意思维能力的发挥。

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增强学生对运输工程实践的认识和理解。

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教学评估评估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评估方法:•课堂测试:通过小测试来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任务评估:根据学生完成的任务来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期末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运输工程的论文,用以检测学生对本学科的综合掌握程度。

关于运输的课程设计

关于运输的课程设计

关于运输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基本构成及特点;3.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场景;4. 学生能够掌握运输过程中的货物跟踪与管理系统。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作出合理选择;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运输路线和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货物跟踪与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和创新的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在运输活动中考虑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的习惯;3. 培养学生具备合作、分享、尊重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性与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运输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运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运输的定义、功能及作用- 运输的分类及各类运输的特点2.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 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与布局- 我国主要交通枢纽及其作用3. 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的特点及优缺点- 不同运输方式的适用场景及选择依据4. 运输路线与方案设计- 运输路线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运输方案的设计步骤与优化5. 货物跟踪与管理- 货物跟踪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现代信息技术在货物跟踪与管理中的应用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第X章“交通运输”的相关内容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课时:运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第2课时: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第3课时: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第4课时:运输路线与方案设计第5课时:货物跟踪与管理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课本内容,系统讲解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等理论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物流运输工程》教案

《物流运输工程》教案

《物流运输工程》教案一、教案概述1.1 课程背景物流运输工程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物流系统的设计、运输计划的制定、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成本的控制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物流运输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

1.2 教学目标了解物流运输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掌握物流运输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学会制定运输计划和控制运输成本。

能够应用物流运输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2.1 物流运输工程的基本概念物流与物流运输的定义物流运输工程的概念和特点物流运输工程的目标和原则2.2 物流运输系统的设计物流运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物流运输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方法物流运输系统的优化和调整2.3 运输计划的制定运输需求的预测和分析运输计划的制定和调整运输网络的设计和优化2.4 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工具的类型和特点运输工具的选择方法和原则运输工具的调度和优化2.5 运输成本的控制运输成本的构成和计算运输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方法运输成本分析和管理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物流运输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物流运输工程的实际应用和解决方案。

3.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操作物流运输系统的模拟软件,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和参考书《物流运输工程》教材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4.2 物流运输系统模拟软件-物流运输系统模拟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对物流运输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3 网络资源相关物流运输工程的网站和在线课程物流运输工程的新闻和报道五、教学评估5.1 平时成绩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5.2 期中考试通过期中考试来评估学生对物流运输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

5.3 课程报告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分配基本概念和术语:2课时物流运输系统设计:3课时运输计划制定:3课时运输工具选择:2课时运输成本控制:2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4课时实践操作:4课时6.2 教学进度计划第1-2周:基本概念和术语第3-5周:物流运输系统设计第6-8周:运输计划制定第9-10周:运输工具选择第11-12周:运输成本控制第13-14周:案例分析与讨论第15-16周:实践操作七、教学活动7.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演示和讲解,介绍物流运输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选题背景运输工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运输工程的需求不断增长,对运输工程的质量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如何设计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运输工程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运用所学的运输工程知识,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以解决当前运输工程存在的问题。

选题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选题为某运输公司的货物运输工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陈述该运输公司遇到了运输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运输成本过高:由于货物的运输距离较远,运输成本过高,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不大。

2.运输时间过长:货物的运输需要经过多个地区,交通繁忙,道路交通拥堵等问题频繁出现,导致运输时间较长。

3.运输安全不足:货物运输途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货物和人员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现有情况该公司现有的运输工程方案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采用整车运输模式,虽然可以确保货物的安全性,但成本较高,时间较长,不能满足企业的快捷运输需求。

2.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导致安全事故较为频繁,影响货物的运输效率。

3.目前公司未采用现代化运输设施,无法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

设计方案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方案:1.采用多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海运和空运等,根据货物特性和目的地要求进行选择,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提高运输效率。

2.加强驾驶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确保货物和人员的安全。

3.采用现代化运输设施,包括GPS定位系统、智能照明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

实现方法为了保证该改进方案的实施效果,我们需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在运输方式的选择上,需要对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成本和效益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2.在驾驶员培训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在线培训、课堂培训和实地培训等,提高驾驶员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某市2010年度营业性货运企业调查分析报告院(部)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专业物流工程班级物流092学生姓名罗俊俊学号090512228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某市2010年度营业性货运企业调查报告院(部)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专业物流工程班级物流092学生姓名罗俊俊学号0905122282011年12 月12 日至12 月17 日共1 周指导教师姜华2011 年12 月9 日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得到了长足发展,货运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运输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公路交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但是,我国公路货物运输行业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运力结构性过剩以及单车经营生产方式、运输效益低的现象长期没有改善。

对此,本文通过建立某市货运生产率分析模型,以车辆运用效率指标(里程利用率、吨位利用率、实载率、平均车日行程等)及车辆生产率,结合我国公路货运发展的背景,探讨我国提高公路货运生产率的方向和途径。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措施。

物流过程的合理运输,就是从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按照货物流通规律,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劳动消耗,组织好货物的运输与配送。

关键词:货运企业、效率指标、车辆生产率、实载率目录1 我国公路快速货运企业发展现状。

(7)2案例分析 (8)2.1车辆运用效率指标的计算 (8)2.2提高车辆完好率的措施 (11)2.3提高实载率 (12)2.4提高其他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及车辆生产率的措施 (12)3 合理化运输..................................................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运输合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题目物流配送最优路线选择研究院(部)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专业物流工程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摘要近年来,我国物流总值在高速增长同时对物流配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但是,我国现代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的现代物流在功能和发展潜力上的瓶颈在于现代物流系统的不完善以及物流作业过程的不合理。

自然形成的物流系统由于缺乏前瞻性和系统规划在物流资源的配置、物流网络的结构等方面很难保证其可靠性、合理性、协调性和最优化。

而物流作业过程主要是运输过程和仓储过程仍以经验管理为主,基本上没有采用优化理论和方法,不合理现象随处可见难以产生“第三利润。

对车辆路线进行优化不仅可以帮助决策者迅速做出科学正确的决定,提高配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而且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路线选择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物流配送中的问题进行详细地阐述包括物流配送相关理论、国内外物流配送发展现状、物流配送路径优等。

在本文的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里程节约法的算法,其次对物流配送路径选择系统进行总体的分析与设计,最后实例实现了基于总路程最短的路径选择模型的求解算法并对主要模块进行设计和实现。

关键词:物理配送,最优路径,里程节约法目录摘要 (1)1物流配送的相关理论 (1)1.1物流配送的含义 (1)1.2物流配送的特点 (1)1.3物流配送的功能 (1)1.4物流配送的一般作业流程 (2)2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2.1国外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 (3)2.2我国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 (3)2.3我国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和对策 (4)3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 (5)3.1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的描述 (5)3.2物流配送合理的运行路线和时间安排原则 (5)3.3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约束 (5)3.4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目标 (6)3.5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意义 (6)4基于里程节约法的配送最优路线的选择研究 (7)4.1确定配送最优路线里程节约法的基本原理 (7)4.2里程节约法的适用条件及意义 (8)4.3里程节约法确定配送路径的实证分析 (8)总结 (11)参考文献 (12)1物流配送的相关理论1.1 物流配送的含义物流配送是现代流通业的一种经营方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课程设计简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是指在交通领域中,以系统理论和工程思想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科技和运输管理方法,开展对交通运输系统组成部分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整体效益、科技问题等全过程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一个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课程设计。

设计要求任务:本设计任务是利用工程方法,分析一个中心城区的交通状况,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交通建设方案和交通管理措施。

范围:设计范围为一个中心城区的区域。

需求:1.分析当前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情况,如道路、桥梁、隧道、地下通道、轨道交通等。

2.分析当前中心城区交通状况,如道路拥堵、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交通事故等。

3.按照城市发展规划,预测未来10年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变化。

4.提出交通建设方案,包括修建或拓宽道路、建设新的交通枢纽、优化公共交通线路等。

5.提出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交通信号灯、车辆限行、路权分配等。

设计过程第一步:收集资料收集中心城区的规划图纸、交通运输数据、交通事故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对中心城区的交通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第二步:分析基础设施情况对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情况进行分析,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下通道、轨道交通等,主要分析其现状、优缺点、改造难度和建设建议等。

第三步:分析交通状况对中心城区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包括交通流量、交通拥堵情况、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交通事故等,分析交通状况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确定改进措施的方向。

第四步:预测未来交通状况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对未来10年中心城区交通状况进行预测,预测中心城区交通流量、交通拥堵程度、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影响。

第五步:制定交通建设方案根据第二、三、四步的分析结果,制定交通建设方案,包括修建或拓宽道路、建设新的交通枢纽、优化公共交通线路等,制定建设计划、工程预算和施工方案。

第六步:制定交通管理措施根据第三、四步的分析结果,制定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交通信号灯、车辆限行、路权分配等,同时制定管理计划、预算和落实方案。

交通运输货运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货运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货运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货运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选择运输方式的原则。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主要的运输方式,并理解各自的运作原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并进行简单的物流规划;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使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货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介绍各种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其次,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让学生能够理性地评价和选择;接着,讲解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佳决策;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运输方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其次,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再次,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利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运输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首先,教材《交通运输货运》作为主要的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其次,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再次,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感受;最后,实验设备,如物流模型、运输工具等,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整合,我们将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货物运输课程设计

货物运输课程设计

货物运输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货物运输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货物性质、包装、运输方式、路线选择等基本知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货物运输的政策、法规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货物的性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2.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数学等知识,计算货物运输的成本和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分析货物运输的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货物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货物运输领域的创新和变革,培养创新意识。

3. 学生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在货物运输中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地理、数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货物运输的基本概念- 货物、货物运输的定义- 货物运输的分类和特点2. 货物性质与包装- 货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货物包装的作用、分类及要求3. 货物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的特点- 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依据4. 货物运输路线选择- 影响货物运输路线选择的因素- 货物运输路线选择的优化方法5. 货物运输成本与效率- 货物运输成本的计算方法- 提高货物运输效率的措施6. 我国货物运输政策与法规- 货物运输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货物运输政策的发展趋势7. 货物运输与环境保护- 货物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货物运输方式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货物与货物运输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第二课时:货物性质与包装第三课时:货物运输方式第四课时:货物运输路线选择第五课时:货物运输成本与效率第六课时:我国货物运输政策与法规第七课时:货物运输与环境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讲解货物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等理论知识。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教学设计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教学设计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教学设计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为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旨在为组织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以便建立高效、可靠和经济的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其将来从事该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常用的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工具和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基础本模块将介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运输系统规划、运输模式、交通运输环境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交通系统性能、确定交通运输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系统规划和设计工作。

2.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本模块将介绍如何制定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不同交通模式的优缺点,如何确定最佳交通模式,以及如何确定最佳路线和站点选择方案。

3.交通运输模式本模块将介绍各种交通运输模式的特点和应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不同的交通运输模式,并掌握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水运、空运等交通运输模式的工程设计方法。

4.交通运输环境本模块将介绍如何评估交通运输环境,包括交通流、道路状况、气象条件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交通工程软件和道路模拟工具,进行环境评估和交通优化。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授课:通过理论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点;•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工程设计方法和软件工具;•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实际案例和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评价方式学生的成绩将按以下方式计算:•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出勤率、作业成绩和小组讨论成绩;•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教材和参考资料•城市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刘建华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周国华、钱柳林、徐葆华等编著,机械工程出版社,2017年;•交通工程学,徐京伟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年。

交通运输方面的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方面的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方面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理解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政策法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3. 帮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线路、枢纽、工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交通运输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进行交通运输情况分析和预测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形式,展示对交通运输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投身相关领域的职业规划意识。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倡绿色出行。

3. 通过对交通运输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交通运输事业的推动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本课程旨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交通运输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交通运输概述:介绍交通运输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交通运输方式:讲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3.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相关政策法规。

4. 交通运输线路与枢纽:介绍交通运输线路的规划与设计,以及重要交通枢纽的功能和布局。

5. 交通运输工具:讲解各类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船舶)的技术特点、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6. 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探讨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措施。

7. 交通运输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科技创新、智慧交通等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影响,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运输课程设计ppt

运输课程设计ppt

运输课程设计ppt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学生能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3. 学生能掌握运输过程中的决策方法及优化策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运输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运输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运输项目的策划和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 学生能够关注运输领域的发展动态,培养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沟通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运输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运输领域的基本概念,掌握运输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设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运输基本概念与分类- 运输的定义、功能与要素- 运输的分类及各类运输的特点2.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交通运输总体布局- 各类运输方式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3. 运输过程中的决策方法与优化策略- 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运输路径选择与优化- 运输成本控制与节能减排4. 实践活动-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运输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小组合作:策划运输项目,实施并总结经验- 信息技术应用: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运输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运输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三课时:运输过程中的决策方法与优化策略第四课时: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与信息技术应用)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交通运输”章节相关,涵盖了运输基本概念、分类、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决策方法与优化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大学交通运输教案模板及范文

大学交通运输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工程二、授课班级:XX级XX班三、授课教师:XX四、授课时间:XX年XX月XX日五、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交通运输工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工程概述2.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3. 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4. 交通运输管理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4. 实践操作法八、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交通运输工程的重要性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工程概述- 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概念- 交通运输工程的发展历程- 交通运输工程在我国的应用2.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 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能指标- 交通运输系统的优化方法3. 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 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原则- 交通运输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交通运输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4. 交通运输管理- 交通运输管理的职能- 交通运输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交通运输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工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讨论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交通运输工程实践操作,如模拟交通运输系统优化等。

2. 各组展示实践成果,教师点评。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交通运输工程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交通运输工程相关知识。

教案范文:一、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工程二、授课班级:XX级XX班三、授课教师:XX四、授课时间:2021年9月10日五、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运 输 工 程 课 程 设 计

运 输 工 程 课 程 设 计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某市2010年度营业性货运企业调查分析报告院(部)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专业物流工程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摘要在对营业性货运企业认识的基础下,通过对营业性货运企业的调查,根据所得指标计算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包括里程利用率、吨位利用率、实载率、平均车日行程等,计算车辆生产率,并针对计算的指标从运输组织角度进行了分析,针对指标较低的提出了改善措施,着重解决了实载率较低的问题。

主要针对汽车这一运输方式,其余运输方式暂不讨论。

关键词:运输组织,车辆运用效率,车辆生产率目录1汽车运用程度评价的单项指标 (1)1.1车辆时间利用指标 (1)1.2车辆速度利用指标 (2)1.3车辆行程利用指标 (3)1.4车辆载质量利用指标 (4)2汽车运输生产率的计算 (5)2.1单车期产量指标 (5)2.2车吨位期产量指标 (5)2.3车公里产量指标 (6)3某市营业性货运企业案例分析 (6)4提高营运车辆运输生产率的途径 (8)4.1改善企业的运输的客观条件 (8)4.1.1提高营运车辆工作率 (8)4.1.2提高营运车辆的平均车日行程 (9)4.1.3提高营运车辆里程利用率 (9)4.1.4提高营运车辆吨位利用率 (10)4.2提高企业主观条件 (11)4.2.1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11)4.2.2改善车辆运行的外部环境 (11)实训体会与改进意见 (12)参考文献 (13)1汽车运用程度评价的单项指标汽车运用程度评价指标,按其评价范围可以分为综合指标和单项指标。

综合指标主要是指汽车运输生产率;单项指标包括车辆的时间利用指标、速度利用指标、行程利用指标、载质(客)量利用指标机动力利用指标等。

汽车运输生产率是指营运车辆在运输生产活动中的效率,它是车辆在时间、速度、里程、载质量和动力利用等方面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为了阐明汽车运输生产率的分析公式及各使用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必须首先分析评价车辆运用程度的各个单项指标。

大学交通运输课程设计

大学交通运输课程设计

大学交通运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学习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运输工具、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等。

3. 了解不同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状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运用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交通运输案例进行评价和改进的能力。

3. 提高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其为国家交通运输事业做贡献的意愿。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绿色出行、可持续发展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法规、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的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核心课程,旨在教授学生交通运输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对交通运输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概述- 交通运输的定义、功能与作用- 交通运输系统的分类及发展历程2. 交通运输系统构成- 运输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船舶等- 基础设施:道路、铁路、机场、港口等- 运营管理:运输组织、调度、安全、服务等方面3. 不同运输方式分析- 公路运输:特点、应用场景、优缺点- 铁路运输:特点、应用场景、优缺点- 航空运输:特点、应用场景、优缺点- 水运:特点、应用场景、优缺点4.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线路规划与设计- 运输企业运营管理5. 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 绿色出行与可持续发展- 环保政策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6. 交通运输案例分析与讨论- 国内外典型交通运输案例- 案例分析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交通运输概述第二周:交通运输系统构成第三周:不同运输方式分析第四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第五周: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第六周:交通运输案例分析与讨论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交通运输知识,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运输方案设计

课程设计运输方案设计

课程设计运输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运输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运输方案设计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掌握运输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运输方案的设计和分析,具备解决实际运输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运输方案设计对于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运输方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目标:介绍运输方案设计的定义、目标和原则,使学生了解运输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

2.运输方案设计的方法:讲解运输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如运筹学、优化算法、决策树等,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运用。

3.运输方案设计的步骤:介绍运输方案设计的具体步骤,包括问题定义、数据收集和处理、模型建立、方案生成和评价等,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熟悉这些步骤的实施。

4.运输方案设计的应用:介绍运输方案设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物流、交通、供应链等,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运输方案设计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运输方案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运输方案设计的应用和实施过程。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悉运输方案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软件工具等,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交通运输货运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货运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货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货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使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运输货运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政策法规;3. 引导学生掌握货物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环节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交通运输货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货物配载、线路优化、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及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物流、环保运输的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交通运输货运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货运基本概念:介绍交通运输、货运的含义、分类及特点;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我国交通运输货运现状及政策法规:分析我国交通运输货运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法规;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3. 货物包装、装卸与运输:讲解货物包装、装卸、运输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二章。

4. 货物配送与成本控制:介绍货物配送流程、线路优化、成本控制方法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5. 交通运输货运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交通运输货运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章节:第四章。

6. 绿色物流与环保运输:讲解绿色物流、环保运输的概念及实施方法;教材章节:第五章。

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教案

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教案

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教案第一部分:引言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个方面。

教授交通运输工程设计需要系统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套完整的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教学大纲,并介绍了适用于教学的教材资源。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理解交通运输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熟悉交通运输工程设计的各个领域,包括道路设计、铁路设计、水路设计和航空设计;3. 掌握交通运输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独立进行交通运输工程设计。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道路设计1.1 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1.2 不同道路类型的设计要求1.3 道路标志和交通信号灯的设置1.4 道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和美化措施2. 铁路设计2.1 铁路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2.2 铁路线路布置和轨道选择2.3 铁路车站和设备的设计要求2.4 铁路工程中的安全和防护措施3. 水路设计3.1 港口和码头的设计原则3.2 水道的布置和水深设计3.3 泊位和锚地的设计要求3.4 水上交通工具的停靠和出港设施4. 航空设计4.1 航空场的选址和布局4.2 航空跑道和跑道灯的设计要求4.3 航空场设施和起降机位的设计4.4 航空工程中的飞行安全和航空管制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系统性地讲解交通运输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案例分析或者实地考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个案研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完成一定的个案研究报告。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案例的分析能力等。

2. 考试评测:通过闭卷考试等形式,考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工程设计原理和实践的掌握程度。

3. 项目报告:学生根据自主研究的项目,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第六部分:教材资源1. 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教材:包括基础理论教材、案例分析教材和参考手册等。

智能运输工程课程设计

智能运输工程课程设计

智能运输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智能运输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智能车辆、智能交通系统、车联网等;能够分析智能运输工程的应用场景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了解智能运输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机遇,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道德素养。

具体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智能运输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掌握智能车辆的感知、决策和控制技术;•理解车联网的架构、原理和应用;•熟悉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智能运输工程的问题和需求,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使用相关工具进行智能运输工程的设计和仿真;•能够进行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撰写技术报告和 presentations。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智能运输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智能运输工程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注重团队合作,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智能运输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智能运输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智能车辆的感知、决策和控制技术;车联网的架构、原理和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第二课时:智能运输工程的问题和需求分析,解决方案的提出和评估;智能运输工程的编程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相关工具的使用和操作。

3.第三课时: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技巧;技术报告的撰写和presentations;智能运输工程的应用案例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智能运输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智能运输工程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挑战;3.实验法:通过实验室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编程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城市公交最佳平均站距的计算与分析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城市公交最佳平均站距的计算与分析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城市公交最佳平均站距的计算与分析运输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城市公交最佳平均站距的计算与分析院(部)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专业物流工程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摘要近年来,城市劳动要素的流动性逐渐增强,城市人口的高密度决定了公交需求的重要性。

公交站点作为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的子系统,承担着客流集散的功能,对于公共交通服务的方便度与舒适度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公交站点的优化设计不仅关系到公共交通运输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影响道路交通的运行质量和城市环境。

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城市公交站距及站址优化设置的研究比较少,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

本文从乘客角度出发,以确定最优站距、选择合理站址为目标,在社会总成本最低的约束下,通过对现有乘客出行模式的分析,结合街道长度、公交线网密度及最佳平均站距等因素,对乘客出行成本进行量化,从宏观上针对整片区域建立最优平均站距模型,最后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从理论上为改进现实状况提供依据。

关键字:街道长度,公交线网密度,平均站距目录1绪论 (1)2 城市公交的线路网规划 (2)2.1 基本概念 (2)2.2 线路网的主要形式 (2)2.3公共交通线路网布局的原则 (3)2.4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布局 (3)2.4.1 线路网密度 (3)2.4.2 运营线路长度 (3)2.4.3 站距 (3)2.5 涉及线路网布局有关技术指标 (4)2.5.1 线路总长度 (4)2.5.2 运营线路网长度 (4)2.5.3 线路重复系数 (4)3 公交站距的设计与计算 (5)3.1 影响整个系统通行能力的公交站点设计要素 (5)3.2城市公交车平均站距的确定 (5)3.2.1 公交车停靠站的最优平均站距模型 (5)3.2.2 实证分析 (7)4 城市公交发展对策 (9)4.1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道路交通容量 (9)4.2 制定并动态管理城市交通规划 (9)4.3 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10)4.4 提高城市交通用地利用率 (10)4.5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10)5 总结 (11)6设计体会及今后改进意见 (12)参考文献 (13)1绪论公交站点虽然只占城市道路中很短的一段,却是公交和道路包括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某市2010年度营业性货运企业调查分析报告院 (部)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专业物流工程班级物流092学生姓名罗俊俊学号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某市2010年度营业性货运企业调查报告院 (部)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专业物流工程班级物流092学生姓名罗俊俊学号2011年12 月 12 日至 12 月 17 日共 1 周指导教师姜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得到了长足发展,货运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运输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公路交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但是,我国公路货物运输行业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运力结构性过剩以及单车经营生产方式、运输效益低的现象长期没有改善。

对此,本文通过建立某市货运生产率分析模型,以车辆运用效率指标(里程利用率、吨位利用率、实载率、平均车日行程等)及车辆生产率,结合我国公路货运发展的背景,探讨我国提高公路货运生产率的方向和途径。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措施。

物流过程的合理运输,就是从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按照货物流通规律,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劳动消耗,组织好货物的运输与配送。

关键词:货运企业、效率指标、车辆生产率、实载率目录1 我国公路快速货运企业发展现状。

(7)2案例分析 (7)2.1车辆运用效率指标的计算 (8)2.2提高车辆完好率的措施 (11)2.3提高实载率 (12)2.4提高其他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及车辆生产率的措施 (12)3 合理化运输 (12)3.1运输合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3)3.2合理化运输的主要形式 (13)4、设计体会及今后改进的建议 (15)5、结论 (16)参考文献 (17)1 我国公路快速货运企业发展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公路快速货物运输已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公路快速货运企业。

这些快运公司的出现,拓展了道路运输发展的空间,促进了道路运输结构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生产和生活对快速货运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运输品质参数——“速度”明显提高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建成、车辆性能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公路快速货运企业的货物运输速度有了明显提高,与之相关的“安全”、“方便”、“及时”、“周到”等运输特征得到显著改善。

部分公路快运企业已经实现了400 km以内当日往返,800 km以内当日到达,800~l 600 km 48 h送达。

如湖北捷龙快速货运股份有限公司的服务承诺是武汉一上海之间快运货物16 h送达、武汉一广州36 h送达。

(2)网络形式逐渐由线路型向网络型转变。

目前,我国快运企业的网络形式逐渐由线路型向网状型转变,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较大发展。

网络形式已由最初的只能够到达线路上的经济发达城市和省会城市发展到区域范围内或以经济圈快运为主,网络服务范围也由东部沿海省份向中西部地区辐射。

但在现阶段,线路型的公路快运企业仍占有较大比例,这类快运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拥有车辆数少,线路途径城市屈指可数。

(3)专业型快速货运企业已出现以前的公路快运企业大都在原传统运输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快运业务,由于受企业运力、组织能力的影响,很难提供专业化的快运服务。

随着快运需求的“专一化”、“专业化”要求越来越强烈,专门提供快速货运服务的新型运输企业已经出现。

业务内容包括向快运需求用户的小单位个别配送、混合装载、广范围的网络运输等快运服务,典型的企业如北京双臣一城快运有限公司,开展了以宅急送为基础的快运服务。

2 案例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得到了长足发展,货运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运输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公路交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但是,我国公路货物运输行业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运力结构性过剩以及单车经营生产方式、运输效益低的现象长期没有改善.对此,本文通过建立某市货运生产率分析模型,以车辆运用效率指标(里程利用率、吨位利用率、实载率、平均车日行程等)及车辆生产率,结合我国公路货运发展的背景, 探讨我国提高公路货运生产率的方向和途径。

指标(里程利用率、吨位利用率、实载率、平均车日行程等)及车辆生产率,根据计算出的指标对该市运输业的发展提出改善措施。

2.1 车辆运用效率指标的计算(1)完好率 完好率是指统计期内企业营运车辆的完好车日与总车日的百分比。

是一种车辆技术管理指标,表示车辆的技术完好状况和维修工作水平。

如下式:(2-1)%03.87%10014821491289939%100=⨯=⨯=U U a a α (2-2)(2)工作率 工作率是指统计期内工作车日与总车日的百分比,反映企业总车日的实际利用程度,故又称工作车率或出车率。

如下式:aαdα%100%100⨯--=⨯=U U U U U U w n d d α (2-3)%53.68%10014821491015774%100=⨯=⨯=U U d d α (2-4)(3)平均车日行程平均车日行程是指统计期内,全部营运车辆平均每个工作车日内行驶的里程,是以车日作为时间单位计算的综合性速度指标,计量单位为km 。

平均车日行程指标是一个反映营运车辆在时间和速度两方面利用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如下式:,(2-5)式中 L ——车辆在统计期工作车日内的总行程(km );)km (53.1001015774101933313d ===d U L L (2-6)(4)里程利用率β里程利用率(β),是指统计期内车辆的重车行程与总行程的百分比,用以表示车辆总行程的有效利用程度。

计算公式为(2-7)式中 L —统计期内车辆总行程(km ); —统计期内车辆的重车行程(km );—统计期内车辆的空车行程(km )。

%05.57%10010193331358148315%100=⨯=⨯=L L lβ (2-8)(5)吨位利用率γ是按全部营运车辆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运次,综合考察其载重能力利用程度。

可按下述公式计算:(2-9)式中 —统计期内所有营运车辆实际完成的周转量之和((t·km)或(人·km)); —重车行程载质量(吨位公里或客位公里)。

(6)实载率ε实载率又称载质(客)量利用率,是按全部营运车辆一定时期内的总行程计算的载重能力利用指标,是指汽车实际完成的周转量占其总行程载质(客)量的百分d L l L v L %100)()(%10000⨯∑∑=⨯∑∑=l l L q qL P P γP ∑比,用以反映总行程载质(客)量的利用程度。

实载率的计算公式如下:(2-10) %53.56%10059.15781629.89209%100'0=⨯=⨯=∑∑P P ε (2-11)(7)车辆生产率①工作生产率载货汽车的运输工作通常是以运次为基本运输过程加以组织,在一个运次当中:货运量 Q c =q 0γ 周转量 P c =q 0γL l 工作时间 t c =t t + t lu (2-12) (2-13) β =L l / L =L/ v t + t lu =L l / βv t + t lu②总生产率平均每一总车时内车辆在线路上的工作车时为如下式:ραd d d d d dT U U U T U T ===2424' (2-14) 则总生产率为,如下式:(2-15) (2-16)——以货运量表示的总生产率;——以货物周转量表示的总生产率。

2.2提高车辆完好率的措施如何提高车辆完好率,使之最大发挥效益,我们认为最佳途径是压缩车辆非完好日,挖掘潜力,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这也是衡量车辆管理人员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

(1)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要提高车辆完好率,必须要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

要对车辆管理人员和驾驶员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并把车辆更新报废、年检年审、交通事故处理、安全出行、车辆调度和考勤等工作一一进行细化量化,做到每一项任务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有整改,围绕完好率建设中心工作,形成层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u l t l c c q t L q t Q W +==βυγ0u l t l l c c P t L L q t P W +==βυγ0q W 'p W '(2)要狠抓细节,具体到事。

抓好细节管理往往是提高车辆完好率的突破口。

车辆管理工作涉及技术、安全、服务、经济等方方面面,例如要做到安全文明出行,时刻保持车辆行驶良好技术性能等。

为此,在抓好车辆完好率建设中,要力求做到全、细、实,要求每位驾驶人员做到脚勤、眼勤、耳勤、嘴勤、手勤、脑勤、心勤,及时发现问题,不放过每一个疑问,善于发现事故苗头。

车管人员要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工作中不怕暴露问题,不怕揭短,把隐患排除在出发之前,充分认清严格管理是推进车辆完好率建设主要途径,才能在提高车辆完好率建设中出成效,建业绩。

(3)要建全机制,考评入心。

检查是车辆管理部门及时、准确掌握车辆驾驶员对车辆养护情况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驾驶员落实责任、提高完好率的有效手段。

按照车辆养护要求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有时利用每月初油耗统计时进行车辆性能情况检查,有时作为专项活动进行全面普查,并把定期检查与年检相结合,不定期检查与车辆交接等工作相结合。

同时,认真做好车辆年检、交通事故、停用、车辆使用交接、交通违章等情况登记,及时通报相关情况,对落实责任好的人员给予表彰,树立典型;对落实执行差的人员,区分主要责任、次要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依据制度进行处罚,并作为年度考核、技师评聘依据和临聘工作人员合同签订、辞退依据。

2.3 提高实载率提高实载率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车船空驶和不满载行驶的时间,减少浪费,从而求得运输的合理化。

我国曾在铁路运输上提倡“满载超轴”,其中;满载”的含义就是充分利用货车的容积和载重量,多载货,不空驶,从而达到合理化之目的。

这个做法对推动当时运输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前,国内外开展的“配送”形式,优势之一就是将多家需要的货和一家需要的多种货实行配装,以达到容积和载重的充分合理运用,比起以往自家提货或一家送货车辆大部空驶的状况,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进展。

采用整车运输、合装整车、整车分卸及整车零卸等具体措施,都是提高实载率的有效措施。

配载运输,是充分利用运输工具载重量和容积,合理安排装载的货物及载运方法以求得合理化的一种运输方式。

配载运输也是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的一种有效形式。

2.4提高其他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及车辆生产率的措施提高里程利用率的措施有做好货源的调查,组织好车辆回程货源,仔细编制运输作业计划,选择合理的行驶路线及合理调度车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