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合集下载

美军作战概念创新发展问题分析

美军作战概念创新发展问题分析

美军作战概念创新发展问题分析焦 亮 祁 祺美军的作战概念是关于未来战争和作战的前沿理论,主要是针对中长期安全挑战与威胁,围绕军事力量运用与建设而提出的系统性认识,目的是为准备与打赢战争提供军事优势、增强杀伤力的作战概念。

”历史脉络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应对苏军在欧洲地区的威胁,鹰直升机、爱国者导弹等武器装备,并写入1982年版《作战纲要》,以此指导美军作战与训练,为打赢海湾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空地一体战开创了美军作战思想和实践的深远应的开发制度机制,这类作战概念的数量没有前两类那么多,但依然是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1996年,美国退役军官哈伦·厄尔曼等7人组成研究小组,在研究报告《震慑:快速制敌之道》中提出快速主宰概念,得到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在内的政、军界人士认可。

2017年,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公布了马赛克战概念,目前正深入地进行评估论证。

地位作用海湾战争后,美军对作战代):以作战概念引领军事革命。

进入90年代,美军着眼提高联合作战能力,深入开展军事事务革命,逐渐构建起以“联合作战条令”和“联合作战概念”为两大载体的联合作战理论体系。

联合作战条令是新军事革命的阶段性成果,联合作战概念则为其探索了前进方向,两者各有侧重,相得益彰。

该阶段开发的精确打击、快速决定性作战、网络中心战等概念,预测了信息时代联合作战的特点趋势,加快了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和C4ISR等系《2010年联合构想》提出的作战概念军事战略等为根本遵循。

2010年之后,美国政府实施了名为“重返亚太”“转身亚太”“亚太再平衡”的战略调整,将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

在此背景下,作战概念开发开始突出在该地区与大国爆发的军事冲突,重点考虑所谓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

为此,参联会开发了联合作战进入概念,海空军联合开发了空海一体战概念,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联合开发了实现并维持进入概念,至今仍在完善之发展现状与美军作战条令类似,作战概念也是一个庞大精细的理论体系,对作战问题的阐述既有宏观的战略分析判断,也涉及具体的战术技术与程序。

让陆军飞——美军联合作战体制对我军的启示

让陆军飞——美军联合作战体制对我军的启示

让陆军飞——美军联合作战体制对我军的启示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集成应用,战争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美军为代表的军事强国依靠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联合作战体制,并随着战争的不断考验而不断修正,从而日臻成熟。

对我军而言,陆军作为三军我军的传统优势军种,在我军军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历次国内外军事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信息化条件下,随着作战空间的不断扩展,战争突发性、速决性的日趋突出,现有的陆军已显力不从心,在高技术集成、高度联通的战场上很难有再展昔日雄风的机会。

那么,结合美军联合作战体制,我军应如何打造一支新型陆军?传统陆军何以陷入泥淖?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改变战争形态的同时,也对军队作战力量提出了新要求。

现代战场,快、远、准、狠的制胜机理,使“笨重”的传统陆军步履艰难。

这种“难”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矛盾:一是沉重的兵力投送与空天威胁的加剧。

根据美军在历次军事演习中的经验,1个坦克或机步师兵力投送,大约需要铁路平板70—80列。

不难想象,这样大规模的陆地兵力投送,在几乎透明、发现即可摧毁的战场,怎会不招至毁灭性的打击。

美军在总结伊拉克战争时说:“陆军战略投送难是其与现代战争慢半拍的主要问题。

”二是地面爬行与立体交战的差距。

机械化战争,交战的重心在地表,所以坦克被冠以“陆战之王”的美誉,装甲机械化部队是无坚不克的铁甲洪流。

信息时代,战争的立体性、多维性日趋突出,陆地、海上、天空、电磁空间同时交织进行,使仅依靠地面机动的陆军难以全面融入战争,“上不去、干着急”,逼迫陆军建设发展另辟蹊径。

三是速度极限与作战空间的快速扩展。

尽管坦克、步兵战车等陆地作战平台的机动时速已高达百公里,但与快速扩展的作战空间相比几乎为“零”。

装备时速物理的极限性,使得陆军建设发展只有转变思路,才可能在广阔无垠的战场上有效遂行任务。

目前,直升机的机动时速可达500—600公里,是坦克、步兵战车时速的8-10倍。

美军作战概念演进及其逻辑

美军作战概念演进及其逻辑

美军作战概念演进及其逻辑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其军事作战概念的演进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变化。

从早期的传统陆海空作战到如今的综合作战概念,美军的作战理念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深化。

在二战时期,美军主要依靠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来取得胜利。

陆军主要负责地面战斗,海军主要负责海上封锁和支援作战,空军则主要进行空中打击和掩护任务。

这种传统的三军协同作战模式在二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成为美军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美国军事作战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1990年代初,美国军方开始提出了“联合作战”概念,即各军种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同作战。

这种作战模式强调了各军种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力求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军事目标。

2001年的“9.11”事件彻底改变了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军事作战模式。

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恐行动,以打击恐怖主义势力为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美军逐渐形成了“综合作战”概念,即将传统的陆海空三军打通,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面作战。

综合作战概念强调了信息技术在作战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信息优势”和“网络中心”等新概念。

美军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信息化指挥系统,实现作战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指挥决策的迅速反应。

美军还加强了特种部队和情报部门的作战能力,通过精准打击和秘密行动来实现更高效的反恐作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美军作战概念也在不断演变。

美国国防部提出了“全域作战”理念,即将陆地、海洋、天空、太空和网络等不同领域进行无缝连接和整合。

这种作战模式旨在全面应对多样化的安全挑战,提高美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和灵活性。

美军作战概念的演进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

从传统的三军协同作战到现在的综合作战和全域作战,美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优化作战理念和战术战略。

在未来的作战中,美军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以应对国际安全环境的挑战,捍卫国家利益和安全。

美军海军作战条例心得体会

美军海军作战条例心得体会

美军海军作战条例心得体会美军海军作战条例是美国海军制定的关于作战原则和规范的指导文件。

通过学习这一条例,我对美军海军的作战思想和战斗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美军海军作战条例强调全面实施信息化作战。

在现代战争中,信息化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美军海军作战条例充分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单位和指挥员保持高度警惕,及时获取和共享情报信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同时,条例还强调了信息化作战的条件和要求,包括培养和拥有专门的信息化人才、建立与联合作战体系的信息系统等。

通过学习这些,我认识到信息化对于提升军事实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其次,美军海军作战条例注重联合作战和合同作战。

现代战争不再是单一武器、单一军种的对抗,而是多维度、多要素的综合战争。

作为一支重要的军种,美军海军在作战条例中强调与其他军种的协同作战,积极参与联合行动,形成合力。

这不仅要求海军与其他军种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协作,还需要军人具备跨军种合作的能力。

通过学习这一条例,我深刻认识到联合作战的重要性,决定加强与其他军种的学习和交流,提高自己的综合作战能力。

第三,美军海军作战条例强调提高打击效能和保障作战安全。

作为一支现代化的海军部队,提高打击效能和保障作战安全是重要任务。

美军海军作战条例明确了打击效能和保障作战安全的要求和措施。

它要求海军人员掌握先进的武器和装备,提高打击目标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同时,还要求加强舰艇和人员的防护和保障,提高部队的生存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

通过学习这一条例,我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危险性,更加看重自身的安全和防护,注重提高作战能力,保障自己和队友的安全。

最后,美军海军作战条例强调领导和指挥的重要性。

在战争中,领导和指挥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美军海军作战条例要求领导者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军事素养,能够指挥和协调各级单位的作战行动。

同时,条例还要求领导者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将每个成员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实现整体的战斗力提升。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展历程及启示导语:作为美国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斧”巡航导弹在美国军事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发展历程不仅展现了美国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卓越实力,也为其他国家的军事科研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就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进行探讨。

一、发展历程1. “战斧”巡航导弹的初期研发“战斧”巡航导弹最早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发,其研制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美国军方对一种能够精确打击敌方目标并能够远程打击的武器产生了需求。

在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测试后,通用动力公司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代“战斧”巡航导弹,并于1983年正式交付使用。

2. 技术改进与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美国军方对“战斧”巡航导弹也进行了多次改进与升级。

1980年代末,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开发了“战斧”导弹的改进型号,其精度和打击范围得到了大幅提升。

此后,“战斧”导弹陆续进行了多次升级改进,使其在机动性、隐蔽性和对抗干扰能力上得到了显著提升。

3. 广泛应用于军事行动“战斧”巡航导弹在美国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1991年的海湾战争开始,“战斧”导弹就被广泛应用于美军的远程打击行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此后,“战斧”导弹还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潜在的应用领域除了在常规的军事行动中应用外,“战斧”导弹还具有潜在的应用领域。

它可以用于打击恐怖主义组织的基地、核武器的发射基地、导弹发射基地等,对于打击恐怖主义、防范核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二、启示1. 技术与战略的结合“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技术与战略的结合。

在研发初期,美国军方明确了自己对远程打击武器的需求,并将这一需求传达给了相关的科研单位。

科研单位在技术水平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之后,军方将这一成果进行了广泛应用,并在实战中不断得到验证。

这种技术与战略的结合模式值得其他国家在军事科研领域借鉴。

2. 精准打击的重要性“战斧”巡航导弹凭借其超高的精准度在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国竞争时代美陆军作战理念分析

大国竞争时代美陆军作战理念分析

大国竞争时代美陆军作战理念分析张 伶2021年,美新任拜登政府上台即提醒美国正在面临大国竞争时代的挑战,并提出这一竞争始自2008年,于2014年基本确立,2017年全面铺开。

可以看到,2017年以来,美相继推出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国家军事战略》《联合部队2030》《2040联合作战环境》等顶层战略指导,提出当前全球形势进入大国竞争时代,美军要为大国竞争时代的军事竞争做好准备。

大国竞争时代军事竞争的表现形式从历史上看,大国间的交互是一个从合作到武装冲突的连续频谱,即从合作、协作、竞争、到对抗/冲突(危机),再到武装冲突,甚至大规模战争,极少从合作直接转向大规模战争,二者之间有着长长的灰色地带,以及矛盾尖锐时战争边缘地带的危机频发。

因此,大国军事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灰色地带和战争边缘地带的竞斗和积势。

针对中美之间的长期竞争态势,美国在2018年《国家军事战略》中明确美军的五项使命任务之一是“在涉及军事维度但低于武装冲突的情景下参与竞争”。

同时,美国防部重要智库兰德公司提出“大国持久战”概念。

所谓大国持久战是从竞争到武装冲突的大频谱内,综合运用美国的外交、信息、经济、军事实力,获得遏制、控局和打赢的优势。

2019年6月,美参联会发布《持续竞争》联合学说备忘录,详细说明了如何在大国持续竞争下运用武装力量。

2021年,美军旗舰期刊《联合部队季刊》第2期头篇文章即是《挫败竞争、控制危机、赢得冲突》,作者是美军北方司令部、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空军将军范荷克。

大国竞争并不是新鲜的概念,历史上几乎每个百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发生因大国竞争而导致的权力转移,离我们最近的是美苏冷战。

冷战期间,在如何应对大国军事竞争上,美军走过了一条曲折的探索之路。

冷战初期,在核垄断失效后,美提出“大规模报复战略”,即苏联一旦入侵西欧,美立即施以全面核报复。

同时,军队编成和装备研发为打核战争而转型,以陆军的“五群制原子陆军”最为典型。

特别策划:美军新作战理论浮出海面

特别策划:美军新作战理论浮出海面

特别策划:美军新作战理论浮出海面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美军根据新的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借助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成果,正进行着一场以信息化为主线的广泛而深刻的军事变革。

在这场军事变革中,作战理论及作战概念的创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的军事理论及作战概念牵引着美军体制编制的调整、武器装备的研发、演习训练的进行,并对未来作战样式的变化以及世界其它国家的军事变革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新作战理论及作战概念近几年,美军各层次提出了大大小小几十种作战理论及作战概念,其中已被美军普遍接受并正在实施的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在战争所依托的作战体系方面,提出了“网络中心战”理论。

“网络中心战”最早由美海军于1997年提出,经过几年的发展,该理论已经被美各军兵种所认可,并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实战检验。

所谓“网络中心战”,是将公布在不同地域的情报侦察系统、预警探测系统、电子对抗系统、通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武器系统和各种作战保障系统等作战要素通过网络形成一体,组成以网络为中心,以通信为基础,以计算机为重点,以武器系统充分发挥效能为目的的“综合作战平台”,协调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行动,从而大大提高作战效能。

在战争的组织与实施的重点方面,提出“效果为本”(也称“基于效果”)战役理论。

这一作战思想近几年来已融入美空军装备研发、部队训练及最近几次局部战争。

“效果为本”战役理论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个核心,三种战法”。

“一个核心”即“效果为本”。

“效果为本”指的是:围绕战役要达到的效果这一中心,制定军事行动方案,确定打击目标,合理配制兵力,运用部队的远程打击力量,对对敌方战争意志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军事及经济等战略重心实施快速大规模、高强度的精确打击,从而尽快达成战役目的。

这里所说的“效果”不是要彻底摧毁敌人,而是要能够有效地控制敌人,使敌人的军事力量不能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被迫服从于美方的意志。

由美国“空海一体战”引发的思考

由美国“空海一体战”引发的思考

在美国五角大楼看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跃升,尤其是军事实力的逐步增强,对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安全构成了挑战。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战略判断,美国抛出了“空海一体战”,企图遏制或击败潜在的区域性对手。

审视美军这一新的作战构想,可以看出美军军事战略的新变化。

美国继“空地一体战”、“空天一体战”之后,推出“空海一体战”构想随着军事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以及战争形态的不断演进,美军的军事理论不断创新发展,推陈出新,先后推出了“空地一体战”、“空天一体战”和“空海一体战”构想。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陆军和空军就联合制定了“空地一体战”的构想,并于上世纪80年代前期开始组织实施,目的在于应对北约在欧洲中央战线遇到的重大作战问题。

实践证明,美军运用“空地一体战”理论,先后赢得了巴拿马之战、海湾战争等。

“空天一体战”的概念,则首先源于美国空军司令部。

1982年至1993年,美国空军先后组建了航天司令部、航天作战中心,大力建设空天远征队,积极研发新的太空武器和信息武器。

进入21世纪后,美军又相继成立了三军联合航天司令部、空军太空作战中心等机构,明确提出了建立一支无缝连接的航空航天力量。

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美军成功地将“空天一体战”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现任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约最高盟军司令官的海军上将詹姆斯,于1992年5月就提出了联合海空作战的构想。

2009年9月,美国空军总参谋长诺顿·施瓦茨将军和海军作战部长加里·拉夫黑德签署了一份备忘录,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整合海空军战力,联合亚太地区盟友,共同遏制或击败潜在的区域性对手。

2010年5月,美国国防部部长盖茨在发表讲话时,正式提出了“空海一体战”的概念。

“空海一体战”构想是一种全维作战理念,其实质是强调美军要充分利用在航空航天、网络、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垄断优势,以关岛和日韩等盟国的作战和后勤基地为依托,以空海作战力量、太空及网络空间作战力量为主导,联合构成一个以天基系统为核心,由天基平台、空基平台和海基平台构成的多层次立体作战体系,在全维空间内加速实现其各种作战力量的有效融合,在西太平洋战区组织实施战役级别的作战行动,旨在摧毁作战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能力。

[热点跟踪]美海军作战系统数字化的发展与启示

[热点跟踪]美海军作战系统数字化的发展与启示

[热点跟踪]美海军作战系统数字化的发展与启示1引言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革命,正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时代,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物理世界各类实体、行为映射到数字空间,借助数字空间数据高速流动、零成本试错等优势,通过“反复迭代、数字寻优”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体系赋能增效,已成为解决海量、实时、碎片化、多场景、多领域等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所涉及的作战系统是指水面舰艇或潜艇平台上执行警戒、跟踪、目标识别、信息处理、威胁估计及控制武器等任务,对敌作战的各要素及人员的综合体,是承载海上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核心,是海上联合作战体系各类信息要素纵向流转、作战活动横向贯通的重要纽带。

综合武器装备数字化的愿景和海上联合作战体系的特征来看,作战系统数字化将是重构海上联合作战体系发展和运用的新范式。

2美海军作战系统数字化起源美军将数字工程视为“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机遇,自20世纪90年代,美军在装备采办各阶段广泛应用建模仿真技术,由装备设计向使用保障延伸。

进入21世纪后,美军在装备采办中全面实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推进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同时,持续开展装备协同设计工具与开发平台(CREATA)、工程强韧系统(ERS)等系统建设,推进基于统一模型数据驱动的采办决策,加强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的数字化建设。

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反恐战争后,美军开始重新聚焦大国竞争,将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数字化转型从装备采办活动向装备实体领域推广应用,意图通过使用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实现更快速、更灵活的设计迭代,强化与军事任务需求的对接,缩短装备研制周期、大幅提升装备质量。

此外,美海军采用自动化测试与重新测试(ATRT)将复杂的数字化理念整合到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数字孪生、持续集成(CI)以及自动化测试和分析中,整合形成用于自动测试大型复杂系统的过程和方法,扩大测试范围,提高效率和质量,提升对新技术的识别和整合能力,以满足快速涌现的系统需求。

美军联合作战新构想蕴含的动员思想

美军联合作战新构想蕴含的动员思想
求蕴含其 中的战 争动 员思想。
关键词 : 合作 战 联
中 图分 类号 : 370 E /.
动 员 美军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1 44 (000 — 03 0 17 — 57 21 )3 0 8— 3
美军联合作 战新构想是指美 国参联会推出的《 联合作 战概念》 系列文件 , 主要包
美 合作战 想蕴 动员思 外军 了望 ■ 军联 新构 含的 想
美军联合作战 新构想蕴含 的动员思想
Th o gh s o e Th u t fMob l a i n an d i h is t i on Co t ie n t e
U.. w son o o n e a in S Ne Vii fJ itOp r t o
概念 的中心 思想 是 :取得 战斗 的决 定性 结 果并 “ 量动 员 。美军 认为 , 入2 世 纪之 际 , 国土面 进 l 其 临着广 泛 的威 胁 , 常规 的国家 安全 威胁 ( 弹 从 如 道导 弹 袭 击 ) 执 法威 胁 ( 毒 品走 私 ) 到 如 以及 令
为冲突取得决定性结果创造条件 ;运用一支相
土防御 、 民事支援和应急准备的能力 , 才能确保 其 国土的安全和完整。 战略威 慑联 合行 动 注重 坚强 有力 的政治 外 交动员。 美国的战争威慑 , 是指阻止威胁美国重 大 利益 和 ( ) 或 国家存 亡 的敌 对侵 略或 胁 迫 。战 略威慑“ 通过对敌人决策施加决定性影 响, 促使 其放弃危害性行动” 。为了达到这个 目的, 美国
通 过开 展强 有力 的 政治外 交 动员 ,巩 固扩 大 国
展到运用优势力量 ,在行动上从互不 冲突发展 到协 调一致 ,作 战行 动在 时间 上从 依次 展 开为

《构筑未来战争新格局:联合作战的机遇与挑战》

《构筑未来战争新格局:联合作战的机遇与挑战》

《构筑未来战争新格局:联合作战的机遇与挑战》在2023年11月19日,美国国防工业协会新兴技术研究所对外发布了其研究成果——《构筑未来战争新格局:联合作战的机遇与挑战》。

该报告是在2022年该研究所举办的四次聚焦于联合作战理念的研讨会基础上,对实现联合作战的四大战略支柱——联合全域指挥控制、联合火力、对抗性后勤和信息优势进行了深入剖析。

报告详细阐述了每个战略支柱所需达成的目标、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实现联合作战愿景的十项策略建议。

报告还强调,美国国防部必须克服现有的烟囱式系统架构和预算编制流程的障碍,以促进各军种间的跨域作战能力整合与技术适配。

面对大国竞争时代背景下各国不断提升的军事力量和现代化进程,美国积极转型其传统的作战模式,提出了划时代的“联合作战概念”。

该概念旨在为联合部队在所有作战域的协同作战提供一个全局性的方法论,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安全环境,推动美国国防部和各军种的现代化进程。

联合作战概念不仅为武装部队设定了统一作战目标,指引国防部的作战行动和投资决策,同时也为跨行业、跨机构的合作伙伴提供了支持联合作战工作的明确方向。

该概念源自美国国防部一系列前瞻性的战略构想,包括1996年提出的“联合愿景2010”、2005年的“联合作战顶层概念2.0”以及2012年的“联合部队2020”。

与以往的概念相比,联合作战概念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依托的新兴技术,例如美国国防部的混合云环境等。

这些先进技术的融入有望助力美国真正实现其联合目标,引领未来战争的变革。

在新时代的军事战略下,美国正致力于构建一支与盟友及合作伙伴紧密融合的军事力量。

这支力量需具备高效的指挥、控制与通信能力,能够在跨军种间实现火力整合,迅速将信息转化为决策优势,并在敌对环境中确保部队的持续补给。

由此,联合作战理念衍生出四大战略要务:联合全域指挥控制、联合火力、对抗性后勤、信息优势。

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将军曾精辟地提出联合作战的七项关键原则:综合性联合部队、战略机动拓展、脉冲式作战、综合指挥与灵活控制、全球火力部署、信息优势以及弹性后勤。

美国的战略发展趋势

美国的战略发展趋势

美国的战略发展趋势
1. 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崛起,美国不仅加强了与盟友的军事合作,也启动了军事“再平衡”战略,通过加强军事存在和合作,以维护地区稳定和美国的利益。

2. 对恐怖主义的打击:美国自9/11事件以来,一直致力于对恐怖分子和组织进行打击,包括在海外部署军事力量和实施无人机打击等,同时加强国内安全措施。

3. 加强能源和经济安全:美国通过发展页岩油、页岩气等新的能源,减少对其他国家的能源依赖,同时也加强了与盟友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发挥领导作用。

4. 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美国在国际组织和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致力于推动改革,包括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并推动国际法律和人权标准的普及和执行。

5. 加强军事现代化:美国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实施外交政策方面依赖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因此致力于保持军事现代化和技术创新,确保其在军事领域的优势。

美军军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美军军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美军军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美国军队是全球最庞大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扮演着全球安全的关键角色。

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军经历了广泛的变革和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威胁环境和技术进步。

本文将对美军军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当前的美军军方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装备现代化:美军在装备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不断优化现有装备并研发新一代武器系统。

例如,F-35战机作为目前最先进的多用途战机,展现了美国军方在航空技术方面的优势。

此外,美军还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新型战舰、无人机、人工智能和太空领域的研发。

2. 网络战和信息战能力:随着现代战争趋向于信息化,美军在网络和信息战能力上进行了重大投资。

网络安全和网络攻击已成为一个战略领域,美军不断进化其网络战能力,以确保自身网络的安全,并对敌人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攻击。

3. 多域作战:美军正在加强对全球各个作战领域的能力,包括陆地、海洋、空中和太空。

他们正在逐步提高跨领域作战能力,以在现代化战场上保持战略优势。

4. 合作与联盟:美军一直在寻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队建立更密切的合作与联盟。

这种合作包括共同军演、情报分享和军队培训,旨在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并遏制共同威胁。

未来,美军军方发展将面临一些重大趋势:1. 技术创新:美军将继续把技术创新作为提升战力的重要手段。

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无人系统和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将在未来成为重点发展领域,这些技术有望改变战争方式,提高作战效能。

2. 外太空战争:外太空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战场,美军将加大对太空的军事化投入。

这包括太空监视、太空通信和反卫星能力的加强,以维护其军事优势和遏制潜在对手。

3. 非对称战争:未来的战争将更多地体现非对称特征,美军将面临来自恐怖主义、网络攻击和混合战争等领域的威胁。

因此,美军需要不断调整自身战略,以应对这些非传统威胁。

4. 人员招募和培训:随着技术进步和作战环境的变化,美军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美国陆军未来作战理念与装备需求

美国陆军未来作战理念与装备需求

美国陆军未来作战理念与装备需求近年来,随着全球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美国陆军迫切需要适应未来战争的挑战。

为了确保美国陆军在未来的作战中保持领先地位,他们正在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作战理念与装备需求。

一、未来作战理念1. 多领域联合作战未来的战争将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不再仅限于传统的陆军作战。

美国陆军认识到需要与其他军种、特种部队、情报机构等进行更紧密的合作,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威胁。

2. 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战争的本质。

未来的作战将更加依赖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

美国陆军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发展信息技术、网络安全和通信系统,以确保优势情报的获取和快速指挥。

3. 高机动性和灵活性未来战争将更加注重机动性和灵活性,美国陆军需要发展新型的装备和战术,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战场环境。

例如,无人机、装甲车辆、便携式武器系统等将成为陆军主要的作战装备。

二、装备需求1. 智能化武器系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武器系统成为未来陆军的重要需求。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自主决策和自动化执行任务,提高作战效能和人员安全。

例如,自动化的无人机编队,可以在没有人类操控的情况下执行侦察、打击等任务。

2.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有助于提高士兵的训练效果和实战能力。

未来陆军需要更多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帮助士兵进行实战模拟、战术决策训练,并提供全方位的战场情报。

3. 高效能能源系统作为现代化军队的核心需求之一,高效能能源系统将大大延长装备的持续作战时间和战场适应性。

美国陆军需要更加便携、高效能的能源系统,以支持各种电子设备和装备的运行。

4. 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在信息化战争的时代,保护军事网络和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美国陆军需要更加先进的网络安全设备和技术,以防止敌方对军事网络进行攻击和破坏。

总结:未来的作战将是一场高科技战争,信息化、智能化和机动化将是美国陆军的重点发展方向。

大数据技术在美军中的应用及启示

大数据技术在美军中的应用及启示

大数据技术在美军中的应用及启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逐渐成为各个领域的关键工具,其中也包括美军。

美军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自然也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上走在了前沿。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技术在美军中的应用及对我们的启示。

1. 战略决策支持大数据技术在美军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战略决策支持。

美军通过收集和分析海量的数据,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战场情况、敌方实力和行动意图,从而在战场上制定更加精准的作战计划。

美军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情报分析,可以及时识别敌方军事动向,为军事行动提供准确的情报支持。

2. 武器系统优化大数据技术在美军中还应用于武器系统的优化。

通过收集和分析武器系统的运行数据,美军可以发现武器系统的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大数据技术,美军可以实现对武器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维护,从而提高了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作战效能。

3. 人员管理和训练大数据技术在美军中还应用于人员管理和训练。

通过对士兵训练和作战表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士兵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用于人员管理,包括对军事人员的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保障军事人员的身心健康。

4. 物资支持和后勤保障大数据技术在美军中还应用于物资支持和后勤保障。

通过对物资运输、仓储、消耗等数据进行分析,美军可以实现对物资的精准调配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了物资的利用率和后勤保障能力。

二、大数据技术在美军中的启示1. 整合多源数据美军的大数据技术应用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整合多源数据。

在现代战争中,情报来源多样化,包括卫星侦察、无人机监视、情报网收集等多种渠道。

我们需要充分整合这些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军事情报的获取和利用效率。

2. 提高决策精准度美军的大数据技术应用还告诉我们,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决策的精准度。

在现代战争中,信息量巨大,而且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决策的影响巨大。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战场情况和敌情,为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持。

美国战略打击力量体系发展及其影响与启示

美国战略打击力量体系发展及其影响与启示
前 沿部署 的航母 战斗 群 ” 。战略 打击 的 目标包括 “ 规模 杀伤 武器 ( 大 摧毁 力量 、 库存 和生 产设 施 ) 领 导层 、 、 其 它资 产 ( 指挥 、 制和 空 、 军基 地 ) 特殊 目标 ( 如 控 海 、 如快 速移 动 目标 、 化 战剂 ) 已知对 领 导层 有重 大 价 生 、
入/ 区域拒止能力” 。为达到这一 目的, 美国不断调整装备体系的发展策略 , 大力发展常规远程打击武器 。 21 00年, 奥巴马政府在《 核态势评估报告》 中明确地指出, 将大幅削减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 , 同时为 保持美 国及 其盟友 的安 全 , 发 展非 核 全 球快 速 打击 能 力 。 同年 , 削减 战 略性 进 攻武 器 》 约 颁 将 《 条 布实施 , 巴马政府 加快 推进构 建常规 型 战略力量 , 奥 特别 是提 出建 立和 发展 “ 常规 快速 全球 打 击 ” C G ) ( P S 能力 。
目的作 战能 力 的装 备 系统 和人员 的综合 集 成 。 “ 略 打击 是在 相 对 集 中 的 时 间周 期 内 , 战 决定 性 地 改 变 对
手行为过程的军事行动”】 0 1 L 。2 0 年美国《 ] 核态势评估报告》 指出, 战略打击力量体系包括“ 前沿部署 的地对地弹道导弹和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的战略核潜艇 、 洲际弹道导弹、 空军远征力量( 即远程轰炸机 ) 和
二是 升级 延寿传 统 非核 打 击力量 和发 展过 渡性 装备 以满足 当前 和近 期 战略 需求 , 少对 核力 量 的依赖 ; 减 三
是加强新型常规打击力量的研发 , 弥补战略打击力量能力的缺 陷。美国战略打 击力量的发展将进一步影 响世界军事平衡, 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战争面貌 , 并反 向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美军新型作战概念发展分析与启示

美军新型作战概念发展分析与启示
Abstract: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Cold War,the US military combined emerging technologies
with new operational concepts to create disruptive strategies that sustained US military superiority against adver⁃
进 入/区 域 拒 止 ”挑 战),期 望 把 先 进 的 科 学 技 术 应 用
在作战区域内限制美军的行动自由)。
[1]
到军事领域,成为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 。
1.2
收稿日期:2020‒08‒21;2020‒09‒29 修回。
作 者 简 介 : 邓 连 印 (1980- ),男 ,助 理 研 究 员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军
事 技 术 和 作 战 概 念 以“ 改 变 游 戏 规 则 和 未 来 战 局 ”,使
了 以“ 创 新 驱 动 ”为 核 心 、
“改变未来战局的颠覆性技
美军在未来几十年内与主要对手的新一轮军事竞争
术 群 ”为 重 点 的 第 三 次“ 抵 消 战 略 ”;在 作 战 理 念 和 作
中 保 持 绝 对 优 势 ,主 要 针 对 中 俄 等 国 日 益 提 升 的 军 事
the US army
Deng Lianyin,Hou Yukui,Shen Zhiqiang
(Qian Xuesen Laboratory of Space Technology In China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Beijing 100094,
China)

美国军队现代化与武器装备发展

美国军队现代化与武器装备发展

美国军队现代化与武器装备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军事领域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作为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美国军队一直致力于现代化和武器装备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美国军队现代化的背景、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美国军队现代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

在这一时期,美国与苏联展开了长期的军备竞赛,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全球霸权地位,美国军队不断加大军事投入,推动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

这一时期的军事技术突飞猛进,导致美国军队在陆、海、空三军中均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其次,美国军队现代化的核心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各种作战要素进行高效、精确、快速地整合,以实现战争的精确打击和信息优势。

美国军队在信息化战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致力于提升作战效能和战场指挥能力。

例如,美国陆军的网络中心和指挥系统可以实现实时信息共享和指挥调度,使作战指挥更加精准和迅速。

另外,美国军队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无人化战争。

无人化战争是指利用无人系统进行作战,减少人员伤亡和提高作战效能。

美国军队在无人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无人侦察机、无人潜艇和无人地面车辆等无人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美国军队在侦察、打击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具备了强大的能力。

此外,美国军队现代化还涉及到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武器装备不断涌现,为军事行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例如,激光武器、高超声速导弹和电磁炮等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发,使得美国军队在未来战争中具备了更强大的杀伤力和打击能力。

然而,美国军队现代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现代化所需的巨额资金投入是一个难题。

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美国政府在面临财政困难和其他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在各个领域之间进行平衡。

其次,现代化也面临技术壁垒和国际竞争的压力。

其他国家也在不断发展自己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使得美国军队在保持技术优势和战略地位方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新型作战力量是适应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以满足新的军事需求、发展新的军事能力为目标,以新技术、新装备为重要支撑的新军事力量。

新型作战力量是提升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军事竞争和现代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和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强国不断增加新型作战力量的国防预算,积极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力图通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来争取战略主动。

一、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发展动向近年来,美国秉承其一贯“数步领先于对手”的做法,在空间对抗、网电空间、无人作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军事和科技的前沿领域,集中资源发展新型作战力量。

美国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建设,将使其作战力量构成发生重大改变,整体作战能力得到新的补充和提高。

1. 空间对抗能力逐渐发展成熟美国将空间视为国家的“高边疆”,围绕“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能力要求,大力发展空间对抗作战力量。

美国已基本具备自由进出空间、利用空间、夺取空间优势和信息优势的能力。

空间对抗平台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2010年和2011年3月,X-37B成功进行飞行演示验证试验。

面向空天防御的反导反卫能力向光电手段发展。

地面激光反卫能力已开展了射击实验。

固体激光武器系统关键技术日趋成熟,输出功率突破武器级激光器功率阈值。

空间电子战技术已具备实战能力,美已公开部署用于干扰卫星通信链路的“反卫星通信系统”。

2. 无人作战力量发展领先全球美国在初步尝到无人作战力量在减低人员伤亡、降低战争成本的“甜头”后,继续通过加强建设扩大无人作战力量建设规模。

目前,美国已形成具备多种功能的无人机谱系,“全球鹰”等无人机已在战场上广泛应用。

2011年2月,美可搭载于航母的X-47B 无人作战飞机成功进行首飞。

地面无人系统技术、无人潜航器和无人艇成为当前无人系统的发展重点。

例如,美Demo-III全自主无人车已具备越野自主驾驶和多车协调控制能力,“瑞慕斯”(REMUS)600型大型反水雷无人潜航器已成功进行了测试。

3. 网络电磁空间优势正在形成美国将网络电磁空间视为新型战略空间,相继组建网络电磁空间作战部队,网电装备成为威慑和实战兼备的新的“杀手锏”。

网络电磁空间攻击技术发展迅速,已成功应用于实战。

例如,美“舒特”网络攻击系统、“震网”超级病毒在叙利亚、伊朗等的应用引起巨大影响。

目前,正在发展“网络电磁飞行器”技术。

网络电磁空间防御技术快速发展,美已实施“爱因斯坦-3”网络感知系统、“网络电磁防护盾”等网络电磁防御能力建设。

2010年美国DARPA又启动“网络基因”计划,开发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特性分析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

4. 全球快速精确打击加速发展美国为进一步扩大战略威慑和战略打击优势,加速发展可实现一小时全球到达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尽管HTV-2A和HTV-2B连续失败,美国仍在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方面狠下赌注,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美完成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和10马赫自由飞行试验,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自由飞行试验。

高超声速巡航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2010年5月,美国X-51A成功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创造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时间143秒,飞行速度5马赫的新纪录。

二、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主要特点美国在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上体现了世界军事和科技发展的前沿,在进度上也取得较快的进展。

美国在研发新型装备、组建新型部队和研究作战理论等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上,形成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借鉴的特点。

1. 重视新型作战力量的概念创新美军认为当前作战力量正面临着战争形态渐变、作战样式变革、安全威胁多样等一系列挑战,更加需要概念的创新,促进新型作战力量发展。

从军事力量建设层面的“隐形部队”、“导弹防御部队”、“网军”和“无人部队”,到作战和装备能力层面的“空海一体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充分体现了美军善于通过军事理论和技术的概念创新,引领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

美军通过概念创新牵引军事思想、军事体制、武器装备、战略战术等领域发生重大变革,成为当前美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特色。

2. 善于通过战略设计推动发展美军认为新型作战力量是最新科学技术的军事运用,其能力的发挥受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军事人才、体制编制和作战训练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都将影响整体作战力量的建设。

因此,美军注重在战略管理层进行战略规划和发展路线图设计,对新型作战力量各要素的发展路径进行统筹。

美军在空间对抗、无人作战和网络电磁空间等领域先后制定了《空间领域综合技术路线图》、《无人作战系统发展路线图》和《网络电磁空间行动战略》等。

美军这些做法明确了其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近、中、远期目标、任务和步骤,以工程化建设思路,从顶层设计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

3. 注重开发装备和储备人才并进美军认为高技术装备与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新型作战力量的基本构成要素。

提高新型作战力量,必须从以上两个要素入手,齐头并进。

美军在发展军事航天、网络电磁空间等新型作战力量时,尤其注重促进科学研究、装备研制、人才培养、作战训练等要素的紧密结合。

例如,在网络电磁空间方面,美国空军通过“大游猎队”计划成立40余架战斗机组成的联合试验部队,在联合试验靶场实战化演练条件下进行“舒特”系列、“网络中心协调定位”等网络电磁装备的研制和试验,汇集培养网络电磁空间作战人才,推动了网络战部队实战能力的形成,使美国空军网络战部队建设率先走在前列。

4. 积极开展实验推演和实战演练美军通过“作战实验”、“作战计划”和“战争实践”三个环节对新型作战力量的运用进行检验,并根据反映出来的新情况和暴露出来的新问题,将作为酝酿新的军事概念和部队建设的起点。

1996年至1997年,美国空军陆续组建了6个作战实验室,即空军远征部队、指挥控制、部队防护、信息作战、空间作战、无人驾驶飞行器作战实验室,并从1998年开始实施“远征部队实验计划”,探索与“空军航空航天部队”作战有关的作战概念和技术。

美军还每两年开展“施里弗”空间作战演习,组织作战部队、科研部门、军工企业参加,通过作战实验推演验证装备能力、提炼科技需求促进新型力量的形成和发展。

三、认识与思考胡主席指出,“要把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作为军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

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关乎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影响和决定着军队战斗力。

当前,战略预警等是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重点。

1. 加强军事与技术融合,推进新型作战力量理论创新在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中,军事理论与科学技术将在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

应高度重视军事与技术的融合,用军事技术的进步不断推进新型作战力量理论的创新发展。

着眼维护国家安全,突出理论研究重点,加强一体化联合作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等理论创新研究,用理论创新成果引领新型作战力量发展。

不断探索新型作战力量的军事思想、军事体制、武器装备、战略战术等,大力创新,为解决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提供指导。

2. 坚持统筹协调,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发展顶层设计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是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军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关键,应把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摆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位置。

坚持战斗力标准,以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提升为核心,突出建设质量与效益,从战略的高度抓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顶层设计。

应结合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实现需求与可能、长远与急需的紧密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有机统一,科学合理地确定不同时期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目标、建设重点、建设规模。

3. 突出自主创新,推动新型作战力量装备跨越式发展在新型作战力量中,武器装备的有无和其性能直接决定着新型作战力量的形成及其能力的强弱。

我军装备与美国等西方军事强国还有差距,应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眼夺取未来战争中的制天权和制信息权,牢牢把握新型作战力量装备发展的正确方向。

着眼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准确把握军事技术发展趋势,紧紧围绕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信息攻防等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技术研究,努力解决制约新型作战力量发展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和瓶颈技术问题,不断创新发展新概念装备,力争形成“不对称”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推进支撑新型作战力量装备研制步伐。

4. 以创新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加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人始终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建设是构建新型作战力量体系、提升新型作战能力的重要基础。

新型作战力量科技密集,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程度更高,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更为紧密,这就对新型作战力量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加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就是要培养一支满足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发展需求,能不断推动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提升的人才队伍。

应以科技创新素质为核心,全面优化人才素质结构,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贯穿到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全过程。

加强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培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复合知识结构,以通识教育拓展“知识宽度”,以专业教育实现“学术深度”。

把人才培养融入装备研制、演习、演练等实践过程,提高新型作战力量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

5. 加强协同创新,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难度大,涉及领域、部门众多,必须把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加强协同创新,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从而进一步汇聚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力量。

总结吸纳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军民结合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军民融合机制,不断拓宽军民融合领域,不断创新军民融合方法,实现战略性突破。

加强军工集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作战部队、训练基地等多方联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探索多方合作、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实现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军队人才与地方人才的协调兼容发展,形成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合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