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课件

合集下载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PPT课件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PPT课件
15
科尔伯格理论的启示
16
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启示:
1.对儿童道德思维和行为水平的预期应符合儿童的年龄,
不应将道德原则直接交给儿童。儿童的道德认知变化是循 序渐进的,有顺序,分阶段进行,如儿童还没有进入阶段 4,他就不能跃进阶段5 中去,如要强行交给他阶段5、6 的原则,儿童是接受不了的,要善于利用每一个阶段的推 理促进儿童道德思维的发展。儿童必须通过自身的道德思 维发展,才会从自身中产生出原则
9
习俗的水平
• 年龄: 9岁~~15岁 • 特点: 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 接受并付诸实践
能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 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 考道德问题 • 两个阶段: (1) 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又称寻求认可的定向 阶段 按要求去做以得赞许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又称遵守法规或 秩序的定向阶段 服从团体规范 尊重法律权威 判断是非有了法制观念
5
代表性的道德两难故事是“海因茨偷药的故
事”: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
危在旦夕。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
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但该药价钱十
分昂贵,要卖到成本价的十倍。海因茨四处求人,尽全
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万般无奈之下,海
因茨只得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儿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
但药剂师坚决不答应他的请求,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
为了赚钱。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妻子
的生命,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但
海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
出了一系列问题,让被试参加讨论,如:海因茨该不该
偷药?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海因茨犯了法,从道义
上看,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通过大量的研究,科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优质ppt]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优质ppt]

(二)对科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吉里根(Carol Gilligan)对科尔伯格的修正 1.在道德判断和推理中存在公正和关怀两种典型
的道德取向。女性是典型的关怀取向;男性是典 型的公正取向。 2.男性更重视诸如公平和尊重他人权利这样的抽 象、理性的道德原则,而女性更加关注人类的幸 福。 3.女性关怀道德的发展一般要经过自我生存定向、 善良、非暴力道德三个发展水平。
2.各发展阶段具有质的差异和不变的顺序,不能跨越任 何一个发展阶段。
道德发展阶段论
3.道德发展与逻辑思维发展有关:即道德推理发展 阶段不能超越逻辑思维发展阶段。
4.道德发展与不同社会环境的刺激及儿童与社会环 境的交往有关。 柯尔伯格调查发现:生活在孤儿院的儿童到 了青少年阶段还不能达到第3阶段,而生活在适当 的集体农庄的青少年则能达到第4、第5阶段。他 通过跨文化研究发现:美国城市中产阶级儿童16 岁时25%达第5阶段,而墨西哥只有10%的15岁儿 童达第5阶段,土耳其则只有2%。
有快有慢。美国9岁儿童中94%处于第一水平;10岁儿 童中60%处于第一水平,38%处于第二水平,只有12%达到第三水平;16岁儿童中21%处于第一水平, 56%处于第二水平,23%达到第三水平。因此,柯尔 伯格认为:0-9岁大致属于前习俗水平;9-15岁大致属 于习俗水平;16岁以后部分人向后习俗水平发展。但 达到这一水平的人数并不会很多,即并非每个人都能 达到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秩序,遵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道德发展阶段论
3.后习俗水平(postconventional level) 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
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二个阶段: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他认为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

科尔伯格将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道德推理和行为特征。

1. 前习俗水平(9 岁以下):这个水平的儿童主要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是非善恶,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需要和利益,而不考虑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2. 习俗水平(9-15 岁):这个水平的青少年开始关注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期望,并根据这些规范来判断是非善恶。

他们开始理解到道德行为不仅要符合个人利益,还要符合社会的利益。

3. 后习俗水平(16 岁以上):这个水平的个体已经超越了社会规范的限制,开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原则来判断是非善恶。

他们能够理解到道德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原则,而不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规范。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和儿童道德发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醒我们,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认知能力,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原则。

品德发展理论ppt课件

品德发展理论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27
前习俗水平特点
在第二阶段,个体持“对我有何益处” 的立场,将正确的行为定义为对自己最 有利的行为。第二阶段的道德推理,显 示对其他人的需要兴趣有限,而只关注 自己是否得到更多的利益,例如“你抓 了我的背,我也要抓你的”。
精选ppt课件
28
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是青春期和成人的 典型状态。用习俗推理的人对行为进行 道德判断时,会将这些行为与社会崇尚 的观点与期望相对照。习俗水平包括第 三和第四个道德发展阶段。
精选ppt课件
40
5.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行为有一定的关 系:即成熟的道德判断是成熟的道德行 为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精选ppt课件
41
柯尔伯格理论在学校教育上应用
1.加一法
所谓“加一法”是指在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时, 使每个学生都能面对比自己当前的道德认知发 展阶段高出一个阶段的观点,以引起认知矛盾, 激起学生进一步思索有关的信息,理解具有更 高一级的道德发展水平的学生的立场,从而提 升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
22
柯尔伯格理论
1958年,柯尔伯格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心 理学时,受到皮亚杰著作的启发,对儿 童面对伦理困境所作的反应产生了强烈 的兴趣,在写作的博士论文中,创立了 这一理论,概述了道德发展的阶段。
精选ppt课件
23
二 柯尔伯格的研究
➢ 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
➢ 道德发展6阶段的划分
➢ 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
16
自律阶段特点( 7~12)
第三,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 系,儿童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 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他人。
精选ppt课件
17
自律阶段特点( 7~12)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先来讲第一个阶段——“前习俗阶段”。

你可以理解成小孩子阶段。

孩子们做事的时候,完全是看有没有人惩罚或者有没有奖励。

比如说,小明如果偷了巧克力,他心里想的不是“这样做不对”或者“这样做会伤害别人”,而是“如果我被抓到,我会被骂!”你看,完全是为了避免惩罚而做决定,哪怕他自己也没搞明白偷东西其实是不对的。

很多小孩子做事,都是因为怕大人说他错,而不是觉得自己错了。

这种状态就像你小时候拿着零食偷偷藏着吃,心里想着“不能让爸妈看到,不然会挨骂”,不觉得自己不对,而是单纯怕被惩罚。

说白了,这就是“怕丢面子”的心态。

科尔伯格就是从这种行为模式中,发现了道德判断的起点。

接下来是“习俗阶段”,这时候你可以理解为青少年时期。

说白了,孩子长大了,开始有了一些社会规则意识,开始讲“对错”的时候就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惩罚了,而是因为他看到了别人的眼光,想要“融入群体”,想要做个“合格公民”。

比如说,小张现在已经不是为了避免爸妈打他才不敢偷东西了,而是他已经能理解,如果大家都开始偷东西,那社会就乱套了,大家都会变得不信任对方,那这个社会还能怎么玩?他开始会自觉遵守这些社会规则。

也就是说,青少年开始懂得,遵守规则不光是为了自己少挨打,而是为了让社会更和谐。

你看,开始有了“集体主义”的思想,讲的是集体利益多于个人的利益。

虽然说起来很复杂,但其实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做事开始想,“这样做合不合法,大家接受不接受”,慢慢地,原来的“只怕爸妈打”变成了“我得为集体考虑一下”。

然后就到了“后习俗阶段”,这是最酷的一个阶段,通常只有成年人或者特别成熟的人才能达到。

这个阶段的判断标准就不是单纯地看法律、规则、习惯了,而是看自己内心的良知。

他们能超越传统的道德观念,自己去判断什么是真正的对和错。

比如说,某人看到一个有需要的人,虽然他不认识他,也没有法律要求他去帮忙,但他还是愿意伸出援手。

因为他知道,人道主义精神和帮助别人本身才是社会应该倡导的,而不仅仅是遵守那些具体的规定。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ppt课件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ppt课件

(1)针对故事情节进行打分时比较主观的,可能会 导致错误的解释。
(2)道德发展的阶段并不像柯尔伯格理论所认为的 那样时领域一般性的。
(3)柯尔伯格发现人们的行为会出现倒退,说明思 维与行为实际上联系不是非常紧密(言行不一致)。
(4)该理论最初只在少数白人身上得到验证,而且
样本仅限于美国17岁以下的男性。虽然其他研究者找
阶段1:服从和惩罚定向
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 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阶段2: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
求和利益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5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后习俗水平(能摆脱外在因素,着重根据个人自愿 选择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即根据内心的一套标准
进行道德推理,它们可能与社会规则一致,也可能 不一致),在这一水平,社会规则成为大多数行为 的基础,当社会规则与内心的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 人们的内心准则往往占上风。很少人达到这一水平。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基本观点
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 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 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儿童的道德成 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
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
规律:三水平六阶段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推理水 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 坏是非)
到了一些跨文化的证据,但在一些人群(犹太人聚居

专题七:道德认知的发展与培养PPT课件

专题七:道德认知的发展与培养PPT课件

不总是错误,也并非都会到惩罚,儿童在判断他人行为
时考虑到他们的情感和观点。
2021/7/24
5
儿童对撒谎和说真话的认识 ----对偶故事
儿童对过失行为的判断 故事1:15个杯被打破 故事2:偷果酱打破1个杯子
儿童对说谎的反应
2021/7/24
6
儿童的公正观念
7岁、10岁和13岁是公正观念发展的三个 主要时期。
2525二动之以情培养道德情感二动之以情培养道德情感情感感染以情育情情感感染以情育情情境引发因境育情情境引发因境育情引导理解以知育情引导理解以知育情舆论强化以群促情舆论强化以群促情2626三导之以行促进道德行为三导之以行促进道德行为激发愿望激发愿望组织训练组织训练自我强化自我强化适当奖惩适当奖惩树立榜样树立榜样2727四矫正品德不良行为的心四矫正品德不良行为的心理学方法理学方法2828一行为矫正法一行为矫正法强化法强化法模仿法模仿法厌恶法厌恶法代币制代币制2929给予给予取消取消正强化物正强化物正强化考试正强化考试优秀当众表优秀当众表惩罚上课捣惩罚上课捣乱没收昨天乱没收昨天发的小红花发的小红花厌恶刺激厌恶刺激惩罚考试不惩罚考试不及格罚抄书及格罚抄书负强化罪犯负强化罪犯表现好给予表现好给予减刑减刑3030消费性强化物
14
(一)晓之以理,提高道德认识
运用说服模型,提高说服效果 小组道德讨论 价值澄清
2021/7/24
15
态度改变的说服过程
2021/7/24
16
威信转移:一个领域的专家能否将影响 转移到另一领域?
睡眠者效应:低可信性对态度的影响是 暂时的,信息本身的价值是影响态度变 化的主要因素。
恐惧唤起及其回返效应
2021/7/24
33
小华的代币制内容表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欢迎点评,谢谢观赏!
•赞成:他只不过是做了好丈夫应该 做的事。 •反对:他这样做会给家庭带来苦恼 和丧失名誉。
•赞成:不这么做,他要为妻子的死 负责。 •反对:他要救妻子的命是自然的, 但偷东西是犯法。
三、后习俗水平(能摆脱外在因素 ,着重根据个人自愿选择的标准进 行道德判断)(15岁以后)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 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 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 。 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定向 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 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 人一贯依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去 做就是正确的。
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 反对:不论情况多么危险,总不能 采取偷的手段 赞成:尊重生命,保存生命的原则 高于一切。 反对:别人是否也想他妻子一样据 需这药,考虑所有人生命的价值。Fra bibliotek阶段顺序
第一级水平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命名
前习俗水平 服从与惩罚定向 工具性利己定向
基本特征
由外在要求判断道德价值 服从规则以及避免惩罚 遵从习惯以获得奖赏
• • • •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 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 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 重要?为什么? • 5、 汉斯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 为什么? •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 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
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三水平与六阶段
•一、前习俗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 后果和资深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 非)(9岁以前) •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定向 •儿童评定行为好坏重于行为的结果 ,认为受到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 到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第二阶段:工具性的利己主义定向 •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 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 • 儿童对偷药故事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后习俗水平(能摆脱外在因素,着重根据个人自愿 选择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即根据内心的一套标准 进行道德推理,它们可能与社会规则一致,也可能 不一致),在这一水平,社会规则成为大多数行为 的基础,当社会规则与内心的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 人们的内心准则往往占上风。很少人达到这一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
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 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
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
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第一句自己选定的道德原
则去做就是正确的
4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对柯尔伯格理论的简評:
(1)针对故事情节进行打分时比较主观的,可能会 导致错误的解释。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基本观点 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
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 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儿童的道德成 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 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 规律:三水平六阶段
1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Biblioteka 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推理水 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 坏是非)
5
道德推理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问题1:究竟什么是道德(不同文化背景 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问题2:教师对不同年级的水平的学生应 如何进行道德教育
6
(2)道德发展的阶段并不像柯尔伯格理论所认为的 那样时领域一般性的。
(3)柯尔伯格发现人们的行为会出现倒退,说明思 维与行为实际上联系不是非常紧密(言行不一致)。
(4)该理论最初只在少数白人身上得到验证,而且 样本仅限于美国17岁以下的男性。虽然其他研究者找 到了一些跨文化的证据,但在一些人群(犹太人聚居 区)发现存在不同于柯尔伯格所说的价值体系的更高 的道德水平。
阶段3:好孩子定向
儿童认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 望的行为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他们的推理受众 人的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见决定)
阶段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
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 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错误的(他们已经意 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的重要性)
3
阶段1:服从和惩罚定向
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 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阶段2: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 求和利益
2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水平二:习俗水平:内化了社会规则(依据行为是 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道 德判断,他们遵守那些他们认为正确的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