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黑格尔的理论与实践辩证同一性思想概述

三、实践对于理论具有相对性,基于实践的理论具有反复 性
黑格尔认为,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同一性中,尽管实践高于理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它对于理论也有相对性的一面。这表现为:
第一,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外界的认识只是近似的,不是绝对同一的。黑格尔指出,人们对客观外界本质的认识,不只是简单的感觉直观,而且是一系列复杂的抽象过程,即通过在实践中获得的和客观外界相统一的概念来把握客观对象。但是,概念是存在与本质的统一〔13〕,人们运用它去把握客观对象时,是抛弃了客观外界杂多的感性材料,揭示出杂多现象内在的一般性。因此,概念所反映和规定的内容同客观事物不是绝对同一的,只是近似的。这证明实践对于理论认识有相对性。
第三,实践活动的无穷递进,决定了人们通过实践去把握真理的认识活动也是无限发展的。 黑格尔讲到:有限目的活动, 就其仅为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相对的全体而言,又陷入无穷的递进,由于这种活动即是一种矛盾,它使它在活动过程里所扬弃的主客对立,又重新产生出来。〔14〕这指明了每次实践活动所能达到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要达到客观真理,实践需要无穷地递进下去。实践推进了理论认识的无限发展,理论作为普遍的指导原则又推进了实践活动的无穷递进。两者互为前提、互相作用、互相补充,推动着相对真理的无限发展,日益靠近客观的绝对真理。这也体现了实践对于理论认识具有相对性。
其次,黑格尔指明了不能把理论和实践截然分开,二者也有相同点,是互相依赖的。他讲的理论认识活动接受了存在着的世界,使之进入自身内,就是指的理论认识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普遍性的内容。他讲的实践活动凭借主观的内在本性(这本性现在被当作真实存在的客观性)以规定并改造这聚集体,则指明了任何有效的、能满足主观目的并取得直接现实性的实践活动,总是符合客观规律性和因果制约性的,也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这又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是相互依赖的。如果实践同理论割裂开来,就会失败,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无法证实认识的真理性。所以,善的观念(实践的观念)只能在真理的观念中得到补充。〔2〕
评黑格尔的实践观

作者: 李长学
出版物刊名: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44-49页
主题词: 黑格尔哲学;实践观;实践品格;理论活动;批判继承;认识观念;不揣浅陋;《逻辑学》;
异化劳动;自在自为
摘要:<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就其内容来说是对人类社会实践观察的结果,而就其思想渊源来说,主要是对黑格尔的实践学说的直接批判继承.即使稍微偏离了哲学史,也不可能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学说有全面、透彻的分析.黑格尔的实践概念,他关于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学说,他的实践品格思想;他的劳动概念,以及他对实践是认识的标准的天才猜测等等,无疑都是非常深刻的和卓越的.但现行观点对黑格尔的实践观重视不够,似乎这样做是抬高了黑格尔,贬低了马克思.实际上,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学说,分析其局限,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独到和高明之处.本文不揣浅陋,拟对黑格尔的实践学说作一简略的评述,有悖于哲学界同志们的地方,望批评.。
浅论黑格尔的实践观(2)

浅论⿊格尔的实践观(2)浅论⿊格尔的实践观 第三,他的实践仅是在道德修养⽅⾯,如“意志或理念的实践活动”,其⽬标是“实现善”,⽽没意识到实践还具有世界观意义、价值观意义和认识论意义。
第四,虽然⿊格尔把实践引⼊到认识论,但他的认识过程却是:认识⼀实践—认识,他所说的认识和实践都是建⽴在绝对精神⾃我发展的基础上的,他仅把实践看成是认识的⼀个必然环节,没看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源泉,没看到⼈们是通过实践反映客观物质世界,从⽽获得逻辑范畴的。
他认为,是逻辑范畴通过实践⾃我认识,从⽽使客观与概念相符合。
因此,他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正像列宁所评价的,他的实践检验的是客观世界是否和概念相符合,即检验客观是否符合主观,所以归根结底也是唯⼼主义的。
因此,⿊格尔的实践观在其形式上带有浓重的神秘和唯⼼的⾊彩,这是他的根本缺陷。
⼆、⿊格尔实践观在哲学史中的地位和作⽤ ⿊格尔的实践观,是在对认识史上的有关实践思想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基础上⽽确⽴的,在其学说中居于显著地位。
同时这⼀实践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也产⽣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古希腊,实践已成为⼀个哲学范畴。
古希腊先哲们虽然也研究⽣产活动和科学活动,不过他们所讲的实践,都只是⼀种道德上的实践活动。
即把实践理解为伦理活动。
同时,⼜把理论活动看作是优于实践以⾄脱离实践的优秀活动。
亚⾥⼠多德曾为此作过论证:从知识的层次来看,理论知识属于智慧的最⾼层次,因为它掌握了原理和普遍原因,其他学科和技术则低于它。
从知识的⽬的来看,理论知识不以实⽤为⽬的,不为⽣活所必需,也不以⼈世快乐为⽬的,它出于惊异,为求知⽽研究。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亚⾥⼠多德有关实践的思想的两点论述:⼀是“离开了⾏动,真理与谬误和善与恶,就是同类的东西了”,乃含有在实践中才能明辨什么是真理和谬误的问题;⼆是他认为,在实践⽅⾯,不但⼈们理性认识起作⽤,⽽且⾮理性的东西,例如激情,也在起作⽤。
只有热情与理性发⽣了关系,并服从理性,使理性与⾮理性统⼀起来,这样的⾏为才是美德。
黑格尔美学中的实践观

2008年第2期辽宁行政学院学报No.2,2008 (第10卷第2期)J 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Vol.10.No.2)理论探讨黑格尔美学中的实践观王莹(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摘要]黑格尔在他美学的代表作5美学6中,已经明确的提出了实践的概念。
作为庞大精密的唯心主义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观却带有极其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
并合理精辟的解释了美学原理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本文集中梳理了5美学6中实践观的内容,论述了实践观对黑格尔美学的影响,并认为黑格尔的实践观在美学史上不应被忽视。
[关键词]实践观;对象化;主客统一[中图分类号]B81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08)02)0063)02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在美学方面,他也矗立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顶峰。
黑格尔的美学博大精深,庞杂繁复,无比精彩的真知灼见层出不穷,俯仰皆是。
虽然在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中,美学是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黑格尔的美学体系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有自身的完整体系。
他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5美学6一书中。
5美学6是黑格尔后期美学思想的结晶,恩格斯曾经夸奖5美学6起了/划时代的作用0。
从总体来看,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从美的理念出发而衍化出不同层次的美的感性存在,是十分明显的唯心主义。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0是黑格尔的5美学6的中心概念,从这个总概念出发衍化生发出包括基本原理、艺术史、艺术分类等在内的严密完整的体系。
而且为了构建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不得不把大量极其精湛深刻的美学见解梳理成有内在联系的理论系统,纳入他那理念发展的唯心的构架中。
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些结构仅仅是他的建筑物的骨架和脚手架,人们只要不是无谓的停留在它们面前,而是深入到大厦里面去,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这些珍宝就是在今天也还有充分的价值。
0[1]在黑格尔美学大厦里,时常会有突破唯心主义体系的天才观点迸发出来,突破他精心构建的唯心主义体系。
黑格尔实践哲学的现实性

样。同时 , 将他们历史实现的问题主题化。 (1)黑 格 尔 的 法 哲 学 包 含 一 个 政 治 的 概 1 I
中,我将论述三个命题 : (I)黑格 尔 向我 们 展 示 了一 种 社 会 异 化理
论 ,或 者更确 切 的说 ,是一 种并 不 简单 放弃 “ 实 践哲学”作为规范科学主张的 “ 完全异化”理论 。
(I 在一个 包 含基 本 法 所 有 “ 成 层 面 ” I) 生
的统一 的法 的概 念 中 ,黑格 尔 区别 了这一 统一 概
一些人将黑格尔实践哲学看做是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争论的先兆另一些人将它解释为从社群自由的规范角度出发对社会所作的批判性的诊断赫内斯而另一些人则将它看做试图在真?与正义相关标准中发展出某种集体自我反思的尝试宾卡特布兰登
黑格 尔 实 践 哲 学 的现 实 性
[ ]L d i S p 著 德 u wg i / e 陈 晰/ 译
基本法所有 “ 生成层面”的统一的法的概念 中,黑格尔区别 了这一统一概念 的不同层次——就如同她们最近被称之 的 那样。同时 ,将他们历史 实现 的问题主题化 ;( 1 n )黑格尔 的法哲学包含 一个政治 的概念 ,这个概念对 于现在追 问国
家 任务 的现 实 问 题 具 有 重 大 的批 判 意 义 。
包含 的 内在逻 辑会 随之有 所变 化 。例如 ,生 活的 概 念 和现实决定 有机 自然 的方 式 ,具 体 的确定 和 展 示它 的 内在结 构 以及 发展 ,和 自由在社 会 中的 变 现方式 或是绝 对精 神在宗 教 以及哲 学领 域 的实 现 方式有所 区别 。 多样性 同样适 用 于社 会领 域 中的 系统 和结构
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实践观

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实践观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论马克思对康德实践观的超越1、实践主体:人的理性与现实的人马克思与与康德在实践观上的第一个重大分歧体现在实践的主体上:康德的实践主体是人的理性,马克思实践的主体是现实的人。
康德的实践哲学是西方近代第一个具有典型性和转折意义的实践哲学。
首先,康德突出了实践的主体性原则。
他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即从客体论思维方式到主体论思维方式的重要转变,凸显了主体性原则在实践中的地位。
其次,康德实践哲学的主体指的是人的理性。
康德把哲学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的,叫做自然哲学,和实践的,叫做道德哲学(因为理性按照自由概念对实践的立法是这样命名的)。
与此相对应,康德区分了理性的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思辨理性”,它关涉到自然必然性,其中起立法作用的是知性;另一种是“实践理性”,它关涉到自由,其中起立法作用的是善良意志。
从而,人的实践活动分为两种类型,遵循自然概念的实践和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康德在比较严格的意义上,把后一种活动看作是实践活动。
康德认为这两种活动对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前者的作用在于提供现象界的理论知识,而后者才会依据道德律对人的行为提供积极的指导。
从整体思路上说,他是在精神范围内讨论实践概念,从而把实践归结为一种意志的活动,而不是现实的人的生动具体的现实活动。
康德的“道德”是先验的道德,康德的“自由”是以先验的道德法则为基础的自由,康德的“实践”是道德的实践,是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
由此可见,康德以唯心主义的方式突出了实践的主体,但其“人的理性”的主体是虚幻空洞的抽象概念。
真正把实践的主体从理性王国拉回到现实世界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完整的意义上解决了实践的主体问题,即“现实的人”概念的提出。
2、实践客体:道德律令与感性世界康德在确立了人的实践理性在其实践哲学中的地位后,提出了实践哲学的对象一心中的道德律令。
浅析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浅析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浅析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黑格尔是十九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由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哲学流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人们也常常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当做是十九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标志。
以下是“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一、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一)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由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受到柏拉图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深刻影响,在对这些优秀的哲学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2]。
黑格尔在其整个的哲学体系中始终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在这一世界观中,他认为“绝对精神”是唯一的永恒存在之物,外界事物的一切变化都与我无关。
这种客观唯心主义是与因我的存在而存在,因我的变化而变化的主观唯心主义是不一样的,认为理性是这个世界的唯一主宰。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思想体系中最具价值,同时也是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部分内容。
正是在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下,马克思等人才开拓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道路,为我们今天的生产、生活和实践指出了前进方向。
黑格尔的辩证法观念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需要一个参照物来为我们的发展提供参照,也真是因为有了这个参照,我们才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自己。
辩证法理论框架的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处于第一阶段的,即人在整个社会现实中占据完全主导的通知地位,科学等技术是受制于人的。
(三)美学思想黑格尔将辩证法的思想贯穿到了他的美学思想当中去,他认为艺术中既包含感性因素,又包含了理性因素,二者之间的完美契合构成了美的艺术。
而黑格尔这里所说的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也就发展为我们现在所说的主观与客观。
黑格尔除了上述这些哲学思想之外,他的思想中还包含法学、自然哲学、逻辑学等重要的思想,这些哲学思想又被相应的领域所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为众多哲学分支奠定了思想基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试论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

试论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一、引言-对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进行概述,并引入本文的主题二、认识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分析什么是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说明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的特点和本质三、黑格尔行动的理性的问题-阐述黑格尔行动的理性存在的问题-讲解黑格尔行动的理性的矛盾和局限四、批判论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分析黑格尔行动的理性的局限和验证其是否正确-破除黑格尔行动的理性具有完美性的假设五、黑格尔行动的理性的启示-阐述黑格尔行动的理性为现代社会的启示,分析黑格尔行动的理性的社会价值-指示黑格尔行动的理性所具备的方法和技巧六、结论-总结黑格尔行动的理性的主要论点-提出黑格尔行动的理性在今天的意义和价值。
七、参考文献-列出引用过的文献第一章:引言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是其哲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弥补我们日常行动中的错误和不足有着显著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寻找其固有的局限以及提出其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引言、认识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黑格尔行动的理性的问题、批判论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黑格尔行动的理性的启示、结论和参考文献。
本章节将从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入手,描述其本质特征,并引导本文的主题。
第二章:认识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是指通过个人直觉和判断做出适当的行动,以达成个人目的的行为。
黑格尔认为每个人都会理性地考虑自己的行为方式,调整自己的行动,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种理性表现为人们通过对不同行为选项进行分析和比较,选择最有利于实现目标的行动。
但这样的理性不仅存在局限,而且容易导致偏颇的结果。
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有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它是基于自由意志的自我选择和个体意志的选择。
其次,它是从具体和个人的行动需求和目标出发思考的。
最后,它是以实现固有的求生和个人目的为出发点的。
黑格尔认为,行动的理性是人生的本质活动。
对于个人行动中的错误和不足,人们的主要反应是挑战行动理性的局限,进行改进。
论青年黑格尔的“实证性”概念

论青年黑格尔的“实证性”概念
青年黑格尔的“实证性”概念是指他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研究方法以及他对真理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年黑格尔是指黑格尔在创作《精神现象学》之前的时期,他为了了解现实世界的变化和发展,采用了一种实证的研究方法。
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实证性是指以实证和实际为基础的观察和研究方法。
青年黑格尔通过对社会、历史和思想的观察和分析,试图揭示它们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他将现实世界看作是一个连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通过观察和理解这种变化和发展,他试图找到一种普遍适用的真理。
在青年黑格尔的研究方法中,他强调实证性观察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一种“观念”的概念,即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本身的现象和表象,我们可以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他认为观念的本质是通过实证性观察和分析来获得的,而不是通过纯粹的推理和形式逻辑。
青年黑格尔还关注真理的表达方式。
他认为,真理是通过语言和符号来表达的,但语言和符号只能暂时地表达真理,因为真理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他试图用一种更具体的、更深入的方式来表达真理,通过使用具体的事例和观察结果来说明他的观点和理论。
青年黑格尔的“实证性”概念是他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研究方法以及他对真理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他通过实证性观察和分析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并试图以更具体、更深入的方式来表达真理。
这种实证性的方法和观点对于后来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实证性观察的重要性,并试图用更具体的方式来表达真理。
试析黑格尔的实践观

作者: 王静[1]
作者机构: [1]中共唐山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河北唐山063000
出版物刊名: 学术论坛
页码: 48-51页
主题词: 黑格尔;实践观;价值;缺陷
摘要:黑格尔的实践观提出了劳动是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的思想,指出了实践具有目的性、中介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征,并把理论同实践统一起来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养料。
但他的实践观带有浓重的神秘与唯心主义的色彩,这是它的根本缺陷。
浅析黑格尔的“实践”概念

浅析黑格尔的“实践”概念说起近代的几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俨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若谈起马克思主义的前身,就要讲起那个曾经影响了无数伟大哲学家,尤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的伟大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许多学者认为,黑格尔的思想对于后来的存在主义以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前身。
因此,今天来谈谈黑格尔的“实践”概念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一、什么是“实践”概念在浅谈黑格尔的“实践”概念之前,我们先要理清楚一个逻辑,“实践”概念的形成在中西方都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笼统划分的话,就是从形式的实践概念演变到道德的实践概念,最后才衍生出近现代中经验的实践概念。
“实践”概念本身是西方哲学圈子里一个十分基本但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不过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实践”这个词汇已经在中国传播开来,逐渐被所有国人所接受,所运用。
而黑格尔曾在一段时期内认为:动物合乎目的性行为便是一种实践。
他也将这种“实践”概念称之为“本能”。
除了“本能”的提出之外,黑格尔还认为,人与动物一样,都是生命,而作为生命,都有能动性。
我们若通俗点来理解,就是指生命体除了内在,还需要有外在。
比如说人除了有灵魂,还必须拥有肉体。
如果一个生命体仅仅只有内在,那么就无法通过外在来实现内在,如果一个只有灵魂,那么那个人无法通过肉体来表现出自己的灵魂。
二、人类的“实践”与动物的“实践”的差异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知道人是可以拥有思维的高级动物,但倘若以黑格尔的角度来说,人类则是拥有灵魂的高级生物,也就意味着人与动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得出的结论便是:人对于外在的实践关系,是不可能完全的像动物一样去依靠本能。
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论黑格尔的实践观黑格尔认为,实践是人类从虚无中创造出具有意义的现实的过程,是人类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体现。
他认为,实践不仅仅是人类的生产和经济活动,还包括人类的文化、教育、政治和社会活动,以及个人的自我认知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
实践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黑格尔看来,实践和思维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
任何一种思想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且都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
同时,实践也需要思维的指导和支配,才能得到正确的方向和发挥最大的作用。
因此,实践和思想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黑格尔的实践观表明,实践是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的过程,是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和重塑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自我认知和个人性格塑造的过程。
实践是人类创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类对现实的积极作为,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因此,实践应该被看作是人类认识论和哲学的核心问题。
黑格尔的实践观影响了很多后来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列斯 ·卢曼在社会学研究中,认为“双向互动”是社会现实和个人行为在通常情况下的特点,表明社会现实和个体行为是相互依赖的。
巴特新认为,实践是人类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和理解的途径,是社会现实的动态创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当今社会的背景下,黑格尔的实践观提醒我们,应该将人类的实践活动和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照应、相互协调,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需要重视人类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每个人的个性潜力,培养人们的创造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重构社会和自我认知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此外,黑格尔的实践观也提醒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性,保护人类的主体性和尊严。
实践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福利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追求虚无或无意义的目的而存在的。
在实践中应该表现出人类的主人翁精神和人文关怀,尊重人类的权利和尊严,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黑格尔绝对精神论域中的历史实践观

探 寻 , 此 第 一 次 提 出 了劳 动 实 践 的 概 念 。 由 黑 格 尔 在 批 判 康 德 的 基 础 上 对 其 伦
理实践进 行 了积极 改造 , 实践不 仅仅停 使 留在主观 领域 , 时也 是 对 客体 的 改造 , 同
为 实 践 开 辟 出 一 条 新 的途 径 。 与康 德 一 样 , 格 尔 黑
一
尔 的 实 践 观 意 欲 克 服 前 人 实 践 观 上 的 经 验 性 、 验 先
性 以 及 实 践 领 域 里 理 论 与具 体 生 产 实 践 的 分 裂 , 在 继 承 、 弃 前 人 思 想 的 基 础 上 他 的 实 践 观 呈 现 出 一 扬
个 鲜 明 的 特 色 , 就 是 以历 史 的视 角 展 开 对 实 践 的 那
郭 增 花
( 吉林 财经 大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 林 长 春 10 1 ) 吉 3 17
摘
要: 黑格 尔在 继 承 、 弃 前 人 思 想 的基 础上 以历 史 的视 角 展 开 对 实 践 的探 寻 , 扬 由此 第 一 次提 出 了劳 动 实 践 的概
念 。 对 生 产 实践 的深 入 挖 掘 , 黑格 尔看 到 了其 内在 的 中介 性 与 目的性 、 会 性 与 普 遍 性 及 其 内蕴 的 经 济 关 系 , 使 社 但
合人 类 的 目的与需 要 , 这种 造 型加 工 使 手段 具有 “
价值 和实用 ” 。个 体 的需 要 要得 到 满 足 , 主 从
观 性 达 到 客 观 性 只 有 通 过 外 物 的 手 段 , 过 劳 动 活 通
基金项 目: 吉林 省教 育厅 社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0 8 3 ) 20 2 9 。
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姓名:郑玉明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中国语言文学、文艺学指导教师:王元骧20040501内容摘要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艺术认识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方式之一,它以感性形式的方式区别于宗教和哲学,所以艺术哲学构成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格尔认为,人之所以要进行艺术表现是因为人是自由理性主体,他需要通过艺术表现认识自己的理性本质,那么这种认识的性质是怎样的?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人在绝对精神中认识绝对理念的活动,不过是在思维领域所进行的自由的意志立法活动,所以处于绝对精神层面的艺术认识不过是艺术主体以艺术想象的方式所进行的实践理性思维活动或者说是实践目的性认识活动。
这样,黑格尔的艺术认识范畴从性质上说,就不是仅仅以艺术形象给人提供科学知识的,而是以抽象的精神实践方式对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揭示,从而艺术认识范畴是具有实践性内涵的。
黑格尔哲学、美学的历史命运告诉我们,在对黑格尔艺术哲学的研究中应当超越认识论哲学的视界,认真揭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
黑格尔强调艺术认识范畴对有限知性认识和有限意志活动的超越,其实是在强调艺术认识作为实践理性思维方式的自由性:黑格尔的艺术认识范畴也没有否定和排斥艺术情感,相反黑格尔把艺术认识看成是艺术主体的实践理性思维赋予了艺术情感深厚的实践理性内涵。
从德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发展史中看,黑格尔对艺术认识范畴实践性内涵的强调是必然的。
研究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黑格尔认为在艺术认识中艺术主体只有在不断扬弃有限意志自由的历史发展中才能实现自由的接践理性立法,这一看法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正确认识艺术家}{勺价值评价与人的感’|生实践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艺术实践性内涵的研究必须吸收西方人本主义美学的有益经验,而黑格尔对艺术认识范畴历史理性内涵的强调在这一问题上也同样具有理论启发意义。
黑格尔的理论与实践辩证同一性思想概述

。 ,
一 种扬弃 客观 世 界 的 片 面 性 的 现实 力 量 它能
够 改造 客观 对 象 以 符 合概 念 的 本 质要 求 使 概念 获 得 客观 的 现 实性 因 此 实践 这 个 理念
”
,
则 指 明 了 任 何 有 效 的 能满足 主观 目的
, ,
、
性 现 在被 当作真 实存 在着 的 客观性 ) 以 规定 并 改造 这 聚 集体
。
并取 得 直接 现实性 的 实践 活 动 总 是符 合客观 规 律 性 和 因 果 制 约性 的 也 具 有 普 遍 性 的 特
.
前者 就是认 知真 理的 冲力 亦
,
5
点 这 又 决定 了 它们 之 间 必 然 是 相 互 依 赖 的
, ,
,
。
于 这 种 活 动本 身 客观 对象仍 然外在 于 表 现 理 论 的 概 念 概 念 尚未 将 自身 规 定 为 对 象 的 本
, ,
,
如 果 实 践 同理 论割 裂 开 来 就会 失 败 就 不 可
能 达 到 预 期 目的 无 法 证 实认 识 的真 理性
吉林 师 范 学 院 学报
19 96
年第 4 期
一 黑格 理论 思想 的 践辩 证同 性 述 尔 与 实 概
怪剑秋
:
张 林学
【 内容提 要】 只 格 尔阐 明 了理论 与 实践 的 辫证 同 一 性 理论是作 为 普追 性 的 主 观概念 与 客观
世界相对 立 实戏是按 照 主 体意志 去 规 定 和 改 造客观现 实 的 一 种 活 动 方 式 二者相 区 别 ; 理 论和 实 践都 具 有一 般性 的 特 点 可 以 相 互 依 赖 相 互 转 化 理 论 只 是认 识 活 动 实践 是 改 造性 活 动 实践 高
黑格尔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来理解人

黑格尔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来理解人黑格尔(1770—1831)是谢林的同时代人,而且是大学里的同学。
最初他们是同一哲学主张的战友,一起鼓吹“绝对同一”的客观唯心主义。
但后来黑格尔不满于谢林的神秘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便与谢林分道扬镳了。
他认为谢林用神秘的艺术直观来代替逻辑上严密的分析是不能接受的,是理性无能的表现;理性应该具有把一切存在的事物全部都纳入自身的范围加以统摄的力量,这种力量就体现在他的《逻辑学》中。
1.哲学:“逻辑学”和“应用逻辑学”黑格尔的哲学简单说来,就是“逻辑学”,以及这种逻辑学在一切方面的应用。
他把逻辑学看作上帝,他的《逻辑学》一书就是描述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前是怎么想的、怎么设计的。
而整个世界都是按照上帝的这一蓝图创造出来的,所以任何事物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逻辑范畴在支配着它的运动发展和本质规定,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还是人的精神生活,都只是上帝的“绝对精神”在某一个阶段上的反映,也是绝对精神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的一种体现。
所以他的“应用逻辑学”就包括:研究由逻辑学本身“外化”出来的自然界的“自然哲学”;研究由自然界中发展出来的人类精神生活的“精神哲学”;而在“精神哲学”中又包括“主观精神”(人类学、精神现象学、心理学),“客观精神”(法哲学和历史哲学),“绝对精神”(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哲学本身即哲学史),这个庞大的、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黑格尔自豪地称之为“哲学百科全书”。
在这个体系中,一切都处于历史性的发展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从前一环节发展而来,又将过渡到下一环节,直到最后的“绝对精神”,其中经过艺术、宗教和哲学的发展,最终达到了上帝自身的复归。
所以黑格尔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精神发展的终点,是自身把握到了自身的绝对精神,是上帝的绝对真理。
这是一个封闭的哲学体系,它在黑格尔逝世后,不久就被他的弟子们打破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扬弃了他的体系,却从其中吸取了这个哲学的合理内核,即在这种历史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动的辩证法。
【推荐下载】试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键入文字]
试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黑格尔实践观的基本思想,主要散见于《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历史哲学》《法哲学原理》等着作中。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试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第一,黑格尔揭示了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并分析了实践要素的内容。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流露出许多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劳动的思想。
他认为:实践是一个由目的手段或目的的实现他物或被创造出来的现实三个环节组成的过程。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以纯思辨的逻辑方式把这一过程表述为行动的推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推论,所以在黑格尔看来,实践活动本身是观念实现自己的活动,客观不过是精神的异化。
概念发展同时具有合目的性,实践过程实际上是实现目的即自由的过程。
人类的一切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
实践要素包括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和实践客体;实践因素包括实践目的、实践手段和实践结果。
这就是黑格尔对实践概念的基本分析。
第二,黑格尔论述了实践的特性包括目的性、中介性和直接现实性。
首先,实践具有目的性。
黑格尔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理性和思想,而动物则没有。
动物虽然也有出自本能活动的实践,但这种所谓实践与人所独有的实践根本不同。
动物所进行的活动不论多么精巧,均无目的性,都是不自觉的,是在本能的驱使下消极地适应自然界;而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是在意识、愿望支配下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表现了特有的目的性。
黑格尔说:人类自身具有目的,就是因为他自身中具有神圣的东西一那便是从开始就称作理性的东西,又从它的活动和自决的力
1。
评黑格尔《逻辑学》中的实践概念

作者: 贺庆华
出版物刊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95-100页
主题词: 黑格尔;《逻辑学》;实践概念;客观世界;绝对理念;列宁;理论活动;检验真理标准;实践活动;逻辑的格
摘要: <正> 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逻辑学》则是黑格尔哲学的代表作,在“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⑤—第253页)人们对它的辩证法思想作了深入地挖掘,给予了充分地重视;然而对其中的认识论思想,却挖掘的还不深,重视的还不够.其实,在《逻辑学》这部语言晦涩、内容丰富、思想精深的理论巨著中,认识论特别是实践观思想,黑格尔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研究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识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逻辑学》一书中有关实践概念的论述作一肤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黑格尔;实践观;价值;缺陷[论文摘要]黑格尔的实践现提出了劳动是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的思想,指出了实践具有目的性、中介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征,并把理论同实践统一起来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养料。
但他的实践观带有浓重的神秘与唯心主义的色彩,这是它的根本缺陷。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以“绝对理念”为基础构建了其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在此体系中他提出了有关辩证法及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比较正确的看法,如他对实践的观点就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同时,由于黑格尔的资产阶级立场和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因而在其体系中也出现了一些糟粕和谬误。
深入细致地分析黑格尔的实践观,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黑格尔实践观的基本思想黑格尔实践观的基本思想,主要散见于《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历史哲学》《法哲学原理》等著作中。
概括起来,黑格尔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实践的:第一,黑格尔揭示了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并分析了实践要素的内容。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流露出许多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劳动的思想。
他认为:实践是一个由目的—手段或“目的的实现”—他物或被“创造出来的现实”三个环节组成的过程。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以纯思辨的逻辑方式把这一过程表述为“行动的推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推论”,所以在黑格尔看来,实践活动本身是观念实现自己的活动,客观不过是精神的异化。
概念发展同时具有合目的性,实践过程实际上是实现目的即自由的过程。
人类的一切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
实践要素包括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和实践客体;实践因素包括实践目的、实践手段和实践结果。
这就是黑格尔对实践概念的基本分析。
第二,黑格尔论述了实践的特性包括目的性、中介性和直接现实性。
首先,实践具有目的性。
黑格尔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理性和思想,而动物则没有。
动物虽然也有出自本能活动的“实践”,但这种所谓“实践”与人所独有的实践根本不同。
动物所进行的活动不论多么精巧,均无目的性,都是不自觉的,是在本能的驱使下消极地适应自然界;而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是在意识、愿望支配下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表现了特有的目的性。
黑格尔说:“人类自身具有目的,就是因为他自身中具有‘神圣’的东西一那便是从开始就称作‘理性’的东西,又从它的活动和自决的力量,称作‘自由’。
”即是说,人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人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化,而且表现在按照事物本质的认识进行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正如他所说的作为实践的“善趋向于决定当前的世界,使之符合于自己的目的”。
黑格尔认为,实践是由主体的目的达到客观现实。
他说:“行为的必然性在于:目的本来就是与现实联系着的,而且目的与现实的这个统一性就是行动的概念;行为之所以发生,乃是因为行动自在自为地即是客观现实的本质。
”其次,实践具有中介性。
黑格尔提及的目的性实现所需要的手段。
就体现了实践的中介性。
他说:“目的通过手段与客观性相结合,并且在客观性中与自身相结合。
手段是推论的中项。
”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手段,黑格尔批判了抛开手段的主观性和空想。
他指出:“当有限概念的主观性轻蔑地抛掉手段时,它在它的目的中便不会达到[比手段]更好的东西。
”即是说抛弃手段,目的就是只能停滞在主观性中,显然黑格尔关于实践手段的地位和作用的论述,在他关于人类实践活动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再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黑格尔论述认识和实践关系的时候,表述了实践高于理论的思想,提示了实践的现实性品格。
黑格尔指出:“理智的工作仅在于认识这世界是如此,反之,意志的努力即在于使得这世界成为如此。
”理论与实践相比,“这种观念(指实践观念)比上述认识的观念更高级,因为这种观念不仅具有普适东西的品格,而且具有单纯现实东西的品格”。
这是因为,理论认识虽然是从客观世界为自己取得规定的内容,揭示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具有一般性的特点,但对于这种活动本身,客观对象仍然外在于表现理论的概念,概念尚未将自身规定为对象的本质,仅限于主观性方面。
它所包含的实践的意向和因素,只是一种潜在的设想,还不是现实的东西。
而实践这一具有普适性的活动,则是扬弃客观世界的片面性的现实力量,它能改造客观对象,以符合概念的本质要求,使概念获得客观的现实性。
从理论和实践的比较中,黑格尔指出了实践的特征: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资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资格”。
[!--empirenews.page--][1][2][3]下一页第三,黑格尔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把实践看成是认识的必然环节,并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
在黑格尔看来,理念自身的辩证过程即认识。
他说:“理念作为过程,它自身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理念的第一个形式为生命……理念的第二个形式……就是作为认识的理念,这种认识又表现为理论的理念与实践的理念这双重形态,认识的过程以恢复那经过区别而丰富了的唯一为其结果。
由此得出理念的第三个形式,即绝对理念。
”并且他认为,在认识过程的单一活动里,主客观还未实现真正的完全的统一,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应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前者的特点是从客体到主体,接受客观世界的内容于主体之内,以消除主体的片面性、抽象性,认知这世界是如何;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从主体到客体,把客观世界当作不符合“应当”的一堆偶然的事实、虚幻的形态的聚集,当作有待改造的东西,凭借主体的内在本性改造客体,把世界做成“应如何”。
黑格尔所说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整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的活动,他所指的客观世界是由概念建立起来的,而由概念建立起来的客观世界,最初并不与概念相符合,实践活动则以主观必然性来整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使之与概念相符合,从而扬弃了客观世界的客观性的片面性。
黑格尔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在他看来,不论是理论活动,还是实践活动,就其自身来说,都还是片面的。
理智停留在“是如此”上,意志停留在世界“应如此”上。
他认为理念必然不会停留在主观性里面,而是要扬弃它的主观性并表现自身为客观的东西。
那么,理念就必须通过一个中介使客观世界同自己相符合,这个中介就是实践。
黑格尔认为,事实上,世界为“绝对理念”所主宰,“它的是如此与它的应如此是相符合的”。
因此,他主张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真理乃是“理论和实践的理念的统一”。
黑格尔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猜测到了人类认识世界、获得真理的实际过程,猜测到了把实践和认识结合起来的必要性,把二者都看成是认识过程的必然环节,克服了康德哲学的缺陷;并且突出了认识主体的能动方面,提出了主体不仅要认识客体,而且应当凭借主体能动地规定并改造这个世界,也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消极直观的缺陷。
第四,黑格尔在一定程度上猜测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首先,他在关于实践的目的性的论述中,指出实践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自由,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就暗示了真理标准的问题。
也就是说,关于主体与客体统一的过程,就包含了主观的东西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理论与实践是否统一的问题。
从黑格尔对逻辑范畴发展的安排上,也可以看出他接近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
黑格尔在“客观性”向“观念”的推演过程中,提出了目的性这一范畴作为中间环节。
他认为,合目的性的活动即是实践活动,要实现目的,就要通过手段。
他把人的有目的活动看作是一种推理,在目的、手段(工具)、对象三项中,工具作为中项,从属于目的而与对象直接发生关系,他把这种有目的地利用工具的活动叫做“理性的技巧”。
他说:“理性的技巧一般讲来,具体表现在一种利用工具的活动里,这种理性的活动一方面让事物按照它们自己的本性,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削弱,而它自己并不直接干预其过程,但同时却正好实现了它自己的目的。
”他认为目的通过手段即实践与客观性相结合,得以实现后,就达到了主客观的统一,也就是达到了绝对理念,即真理。
[!--empirenews.page--] 其次,在黑格尔看来,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把实践和认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主客观的绝对同一,达到客观的绝对的真理,而达到客观的绝对的真理,也就是以实践检验了认识的真理性。
他认为,“行动的结果是对主观认识的检验和真实存在着的客观性的标准”,列宁对黑格尔关于人通过“改变外部现实”的活动,消灭假象,达到真理的思想评价很高。
黑格尔认为,理论的认识活动不能达到对事物全面的内在联系的认识,而要认识事物的本质,须进一步认识构成客观外部世界的概念自身。
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达到对客观事物内部概念自身的认识,达到对整个理念体系的认识。
他认为客观世界符合概念才是真理,由概念建立起来的客观外部世界最初并不与概念相符合,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世界,使其发生变化,从而扬弃了其中的不与概念相符合的特性方面,深入到客观外部世界的本质,使它成为与概念相符合的现实,达到了主客观的绝对统一,即绝对真理。
黑格尔实践观中虽然有不少天才的合理的猜想,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缺陷:第一,虽然黑格尔运用了科学的实践活动概念,但却把实践活动归结为绝对理念的精神性活动,把人的实践看成是概念的外化,而不是真正的感性物质活动。
认识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自身运动的过程,实现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达到绝对理念的过程。
所以,黑格尔的实践观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第二,他看到了实践的基本构成,却错误地规定了各要素的含义。
在其实践要素中,也包括主体、客体和中介,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相似,但其主体却是“绝对理念”的自我认识;客体虽指的是客观世界,内容虽然也是客观的,但却不是指客观的物质世界,而是指作为客观物质世界本质的客观概念和思想。
第三,他的实践仅是在道德修养方面,如“意志或理念的实践活动”,其目标是“实现善”,而没意识到实践还具有世界观意义、价值观意义和认识论意义。
上一页[1][2][3]下一页第四,虽然黑格尔把实践引入到认识论,但他的认识过程却是:认识一实践—认识,他所说的认识和实践都是建立在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的,他仅把实践看成是认识的一个必然环节,没看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源泉,没看到人们是通过实践反映客观物质世界,从而获得逻辑范畴的。
他认为,是逻辑范畴通过实践自我认识,从而使客观与概念相符合。
因此,他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正像列宁所评价的,他的实践检验的是客观世界是否和概念相符合,即检验客观是否符合主观,所以归根结底也是唯心主义的。
因此,黑格尔的实践观在其形式上带有浓重的神秘和唯心的色彩,这是他的根本缺陷。
二、黑格尔实践观在哲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黑格尔的实践观,是在对认识史上的有关实践思想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基础上而确立的,在其学说中居于显著地位。
同时这一实践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