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填空
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二、位移和速度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2.速度(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是矢量.(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3.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三、加速度1.定义式:a=;单位是m/s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考点一对质点模型的理解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考点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2.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2)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3)当a与v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物理思想——用极限法求瞬时物理量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1)公式v=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2)公式a=中当Δt→0时a是瞬时加速度.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at2.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2ax.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v=.2.位移差公式:Δx=x2-x1=x3-x2=…=xn-xn-1=aT2.可以推广到xm-xn=(m-n)aT2.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32∶…∶n2.(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1∶3∶5∶…∶(2n-1).(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1∶(-1)∶(-)∶…∶(-).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gt2.(3)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v0-gt.(2)位移公式:h=v0t-gt2.(3)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gh.(4)上升的最大高度:h=.(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速度时间公式v=v0+at、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位移速度公式v2-v=2ax,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0=0时,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3.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步骤→→→→4.应注意的问题①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②对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为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所用时间,再选择合适公式求解.③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1.推论公式主要是指:①=v=,②Δx=aT2,①②式都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注意v0与vt、Δx与a的方向关系.2.①式常与x=·t结合使用,而②式中T表示等时间隔,而不是运动时间.考点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1)对称性①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 =tBA.②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在涉及多体问题和不能视为质点的研究对象问题时,应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转换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就会使问题清晰、简捷.通常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转化形式:(1)将多体转化为单体:研究多物体在时间或空间上重复同样运动问题时,可用一个物体的运动取代多个物体的运动.(2)将线状物体的运动转化为质点运动:长度较大的物体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中可转化为质点的运动问题.如求列车通过某个路标的时间,可转化为车尾(质点)通过与列车等长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直线运动的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4).相同的图线在不同性质的运动图象中含义截然不同,下面我们做一全面比较(见下表).二、追及和相遇问题1.两类追及问题(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2.两类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A=vB时,xA+x0<xB,则能追上;若vA=vB时,xA+x0=xB,则恰好不相撞;若vA=vB时,xA+x0>xB,则不能追上.(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速度相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4.解题思路→→→(2)解题技巧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1)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并且两个加速度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果用公式法,运算量比较大,且过程不够直观,若应用v-t图象进行讨论,则会使问题简化.(2)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点等含义分别画出相应图象,以便直观地得到结论.巧解直线运动六法在解决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一般公式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角度入手,能够使问题得到快速、简捷解答.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的巧法.一、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0与末速度v的平均值,也等于物体在t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如果将这两个推论加以利用,可以使某些问题的求解更为简捷.二、逐差法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xn+1-xn =aT2,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Δx=aT2求解.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比例关系求解.四、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五、相对运动法以系统中的一个物体为参考系研究另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六、图象法应用v-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3.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三、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上图,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1、2、3、4、…5.6.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7.增减所挂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四、注意事项1.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一、数据处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若Δx=x2-x1=x3-x2=x4-x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aT2.(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t图象.若v-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n=.3.求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逐差法:即根据x4-x1=x5-x2=x6-x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a==×=,即为物体的加速度.(2)图象法: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利用vn=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描点得v-t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误差分析1.纸带上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故要多测几组数据,以尽量减小误差.2.纸带运动时摩擦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所以安装时纸带、细绳要与长木板平行,同时选择符合要求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3.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为此在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4.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6.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平滑曲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曲线上,落不到曲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第二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一、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二、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三、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2.表达式:F=kx.(1)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2)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四、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大小:滑动摩擦力Ff=μFN,静摩擦力:0≤Ff≤Ff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考点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状态法: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f=μF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无关.方法技巧:(1)在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分析.(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3)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考点三摩擦力突变问题的分析1.当物体受力或运动发生变化时,摩擦力常发生突变,摩擦力的突变,又会导致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质的突变,其突变点(时刻或位置)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对其突变点的分析与判断是物理问题的切入点.2.常见类型(1)静摩擦力因其他外力的突变而突变.(2)静摩擦力突变为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轻杆轻绳轻弹簧弹簧与橡皮筋的弹力特点:(1)弹簧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kx.(2)橡皮筋、弹簧的两端及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3)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弹簧轴线),而橡皮筋只能受拉力作用.(4)弹簧和橡皮筋中的弹力均不能突变,但当将弹簧或橡皮筋剪断时,其弹力立即消失.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一、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3.力的运算法则(1)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连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所示)(2)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二、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2.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分解的方法(1)按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2)正交分解.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考点一共点力的合成1.共点力合成的方法(1)作图法(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是解题的常用方法.2.重要结论(1)二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2)合力一定,二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二分力越大.(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3.几种特殊情况下力的合成(1)两分力F1、F2互相垂直时(如图甲所示):F合=,tan θ=.甲乙(2)两分力大小相等时,即F1=F2=F时(如图乙所示):F合=2Fcos .(3)两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时,可得F合=F.解答共点力的合成时应注意的问题(1)合成力时,要正确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要视情况而定,不能形成合力总大于分力的思维定势.(2)三个共点力合成时,其合力的最小值不一定等于两个较小力的和与第三个较大的力之差.考点二力的两种分解方法1.力的效果分解法(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2)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3)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和数学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2.正交分解法(1)定义: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2)建立坐标轴的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3)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F1、F2、F3…,求合力F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 轴、y轴分解.x轴上的合力:Fx=Fx1+Fx2+Fx3+…y轴上的合力:Fy=Fy1+Fy2+Fy3+…合力大小:F=合力方向:与x轴夹角为θ,则tan θ=.一般情况下,应用正交分解法建立坐标系时,应尽量使所求量(或未知量)“落”在坐标轴上,这样解方程较简单,但在本题中,由于两个未知量FAC和FBC与竖直方向夹角已知,所以坐标轴选取了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方法技巧——辅助图法巧解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对力分解的唯一性判断、分力最小值的计算以及合力与分力夹角最大值的计算,当力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时,通常采取作图法,优点是直观、简捷.第三节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一、受力分析1.概念把研究对象(指定物体)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然后按接触面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已知力.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F合=0或者三、平衡条件的几条重要推论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考点一物体的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分析受力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物体有哪些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3)画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一一画在受力示意图上,准确标出力的方向,标明各力的符号.2.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1)整体法和隔离法①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②研究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假设法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3.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1.动态平衡:是指平衡问题中的一部分力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所以叫动态平衡,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2.基本思路:化“动”为“静”,“静”中求“动”.3.基本方法:图解法和解析法.4.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的步骤(1)选某一状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概念梳理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关键一点](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x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基本概念1、质点2、参考系3、坐标系4、时刻和时间间隔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
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
(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二、运动某某某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某某某象(即位移某某某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某某某象(速度某某某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
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
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2、纸带分析;(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特定点的瞬时速度(3)、可计算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基本关系式v=v0+atx=v0t+1/2at2v2-vo2=2axv=x/t=(v0+v)/2二、推论1、vt/2=v=(v0+v)/22、vx/2=3、△x=at2 { xm-xn=(m-n)at2}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某某某。
第十五章光学(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归纳整理)完整版4
正弦之比,叫作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用符号
n表示。(n12是2相对1的折射率,叫相对折射率) 注意:
①不同的介质,折射率不同。n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
物理量。
②真空的折射率为1,空气的折射率近似为1。
③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光的折射
3.折射率的另一种定义: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
6.偏振光: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沿着
某个特定的方向振动的光叫作偏振光。
注意: ①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自然 光沿任意方向振动的强度都相同,偏振光 只沿特定的方向振动。 ②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变成了偏振光
七.光的偏振
ii r
n sin i sin r
i r 90
n
sin i cos i
四.全反射 2.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 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 叫作全反射,这时的入射角叫作临界角,用C表示。
光由介质射向真空:
n sin 90 1 sin C sin C
sin C 1 n
3.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①光密到光疏,②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
高中物理概念大全
高中物理概念大全高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基础阶段,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们将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物理概念,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包括力的概念、动量定理、能量守恒、电磁感应、光速等。
首先,力的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之一。
力是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受到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其次,动量定理是另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
动量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定理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受到的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动量的变化量。
这个定理可以用来解释许多日常现象,例如,一个以高速运动的小球撞击另一个静止的小球,会使两个小球都运动起来。
能量守恒是另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
能量是物体运动、位置、速度等状态的函数,能量守恒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概念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物理现象,例如,一个弹簧在振动时,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
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当一个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导线中会产生电动势,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这个现象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电磁设备的工作原理,例如发电机和电动机。
最后,光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常量。
光速是指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一个恒定不变的速度。
光速在许多物理学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时都需要用到光速。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包括力的概念、动量定理、能量守恒、电磁感应、光速等。
这些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对于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们应该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用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物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掌握公式,通往成功之路高中物理是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之一,其中公式的繁多和复杂程度更是让人头疼。
第七章动量(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归纳整理)完整版4
F合
p,这也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t
3.用动量定理结合微元法解决流体问题
三.动量定理 4.变力的冲量
①若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发生变化,则可用F-t图像下面的面积表示冲量 ②若力的大小不变,方向在变,或者大小方向都在变可用动量定理求变力的冲量。
5.生活中的应用
轮船边上为什么要绑旧轮胎?为什么钉木头要用铁锤敲钉子,而家里装修时工人敲地砖 用橡皮锤?为什么跳远要跳到沙坑里,跳高跳到海绵垫子上?而不是让他们直接跳到水 泥地上?鸡蛋为什么掉水泥地上易破而掉海绵垫上不易破?为什么跳伞运动员落地时要 下蹲?足球飞来时运动员会用头去顶球,如果飞过来的是铅球能顶吗?胸口碎大石为什 么人没事?高空作业的工人往往身上要绑一根弹性绳是为什么?运输物体为什么要包一 层泡沫?骑车为什么要带头盔?汽车为什么要有安全气囊……
4.解题步骤: ①确定把哪个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②分析系统内各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系统动量是否守恒 ③若动量守恒,确定系统初末状态的动量 ④规定正方向,列方程求解
五.碰撞
1.定义:在两个或多个物体相遇过程中,若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仅 持续极短的时间,这种现象叫碰撞。 注意:碰撞时一般内力远远大于外力,碰撞前后动量守恒。
六.反冲与火箭
4.火箭:
古代火箭:我国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在箭 支上扎个火药筒,火药筒的前端是封闭的,火 药点燃后生成的燃气以很大的速度向后喷出, 火箭由于反冲而向前运动。 现代火箭:现代火箭是指一种靠喷射高温高压 燃气获得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是实现 卫星上天和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故又称运载 火箭。
初矢量末端指向末矢量末端。
二.冲量
F合
ma m v t
mv'mv t
p' p t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概念、规律、公式)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必修)【物理学】1、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经历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科学。
2、物理学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存在的现象、形式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同时还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
3、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
教材【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质点: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突出物........,我们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体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称为质点。
3、参考系: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4、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有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
5、路程: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物体的位置变化用位移来表示。
我们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线段来表示位移,起始指...向终点...为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
7、矢量和标量:矢量是有大小和方向,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8、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单位是米/秒。
9、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t∆或一段位移x∆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用v表示,它只能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
瞬时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10、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够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计时仪...器.。
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一、力和物体的平衡:受力分析和力的基本运算1、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G=mg,g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量成正比。
F=k·x或ΔF=k·Δx。
4、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要受到另一物体对它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f=μN,其中μ是无单位且由接触面性质决定的物理量。
静摩擦力: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存在最大值f m,0≤f≤f m,用假设接触面光滑或平衡法和牛顿定律等方法进行分析。
关于静摩擦力的计算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难点。
假设光滑:在研究的某一问题中,如果相对静止的物体间接触面是光滑的时候会存在相对运动,则接触面粗糙时就会存在静摩擦力。
平衡法:在没有分析静摩擦力时,研究对象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则物体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受力分析的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将物体(或系统)从周围其它物体中隔离出来;③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它力的顺序);④作出受力分析图(用示意图)。
5、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几个力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一个力的分力。
合力与分力可以等效替代。
6: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已知力的合力时,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等四边形,则两已知力之间的对角线(有向线段)表示合力的大小与方向。
三角形定则或多边形定则: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已知力的合力时,将表示这些力的有向线段平移成首尾相连的图形(可以不按顺序),则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这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
高中物理主要概念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物理学】1、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经历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科学。
2、 物理学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存在的现象、形式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同时还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
3、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
教材【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 质点: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称为质点。
3、 参考系: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4、 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有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
5、 路程: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 位移:物体的位置变化用位移来表示。
我们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线段来表示位移,起始指...向终点...为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
7、 矢量和标量:矢量是有大小和方向,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8、 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单位是米/秒。
9、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t ∆或一段位移x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用v 表示,它只能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
瞬时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10、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够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计时..仪器..。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填空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填空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物体在空间位置的改变,称为________________。
运动2.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
速度=位移 / 时间3. 速度的大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径长度,称为________________。
速度4. 速度的方向称为_______________。
方向二、牛顿运动定律1. 第一定律又称为_______________。
惯性定律2. 第二定律表达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
F=ma3. 力的作用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物体速度增大,称为________________。
正向加速4. 力的作用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物体速度减小,称为________________。
负向加速三、能量与功1. 动能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
动能=1/2mv²2. 能量不受外力影响而发生改变的性质,称为______________性。
形态3. 功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
功=力×位移×c osθ4. 物体具有存储能量的能力,称为__________。
势能四、压强1. 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
帕斯卡2. 大气压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测量。
气压计3. 静水压力随深度增加而______________。
增大4. 物体受力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为______________。
压强五、热学1. 热量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单位是______________。
焦耳2. 热平衡状态下,热量流动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
为零3. 热传递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导热,______________传热,______________传热。
传导,对流,辐射4.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为______________。
热量和功的转化以上就是关于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填空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填空答案
第一章 描述运动物理量1.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 质量 的点叫做质点,研究 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 大小、形状 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2.参考系和坐标系(1)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 不动 的物体, 叫做参考系.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 不同 .通常以 地面 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中学物理中常用的坐标系有直线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分别用来研究物体沿直线的运动和在平面内 的运动.3.时刻和时间时隔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 点 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能等状态量.(2)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 线段 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功等过程量.4.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 位置 的变化,用从运动的 起点 指向 终点 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体运动 实际轨迹 的长度,是标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 速度 不变的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同向,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反向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三个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 V t = V 0 + a t 位移公式: 位移速度关系式: S = v o t +12a t 2 2.两个推论V t 2 -V 02 = 2as V t/ 2 =V V t 02+=s t(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12 ,还等于 中间时刻 的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公式:= V V t 02+=s t =T S S N N 21++ (2)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等于 a T 2,即s2-s1=s3-s2=…=sn-s(n-1)= a T 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 (1)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 1:2:3 . (2)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 s1∶s2∶s3∶……∶sn= 1:4:9 . (3)在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 s Ⅰ∶s Ⅱ∶s Ⅲ∶……∶sn= 1:3:5:7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 比为t1∶t2∶t3∶……∶tn=1:()21-:32-)……(n n --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 (1)特点:初速度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 匀加速直线 运动.(2)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at ,位移公式s= 1\2at2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1)特点: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 匀减速 运 动,下降阶段做 自由落体 运动. (2)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V t = V o -g t 位移公式:s= S = V o t -12g t 2 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go 22 一、直线运动的s-t 图象1.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位移 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 (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 速度大小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二、直线运动的v-t图象1.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大小.(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方向.3.两种特殊的v-t图象(1)若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4.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1)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2)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向.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到达相同的位置,即两物体追及或相遇.2.追和被追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之间的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1)在两个物体的追及过程中,当追者的速度小于被追者的速度时,两者的距离在拉远;(2)当追者的速度大于被追者的速度时,两者的距离在靠近;(3)当两者的速度相等时,两者的间距有极值, 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视实际情况而定.特别提醒1.在追及、相遇问题中,速度相等往往是临界条件,也往往会成为解题的突破口.2.在追及、相遇问题中常有三类物理方程:(1)位移关系方程;(2)时间关系方程;(3)临界关系方程.一、力二、重力 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大小:(1)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成正比. (2)重力在数值上等于静止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者对悬挂物的拉力.3.方向: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但不一定指向地心. (1)重力的方向总是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不同地方水平面不同,其垂直水平面向下的方向也就不同.(2)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三、弹力1.产生: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1)接触;(2)挤压形变.3.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选填“相同”或“相反”);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选填“相同”或“相反”).4.胡克定律:(1)内容: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2)公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决定.一、滑动摩擦力1.概念: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力.2.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相互的作用.3.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且有弹力;②有相对运动; ③粗糙.4.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成正比,即:f=5.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二、静摩擦力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2.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作用.3.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②有弹力; ③相对运动趋势.4.大小:随引起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即只与外力有关,而与正压力无关.5.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6.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与接触面的压力成正比,还与接触面有关系.一、受力分析概念把研究对象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的力的受力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受力分析一般顺序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然后分析弹力,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是否有弹力作用;最后分析摩擦力,对凡有弹力作用的地方逐一进行分析受力分析的重要依据①寻找对它的施力物体;②寻找产生的原因;③寻找是否改变(即是否产生加速度)或改变二、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2)逻辑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2.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相交于一点的力.3.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4.力的运算法则:(1)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2)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1所示).名师点拨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2.合力与它的分力是力的效果上的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三、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2.遵循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分解的方法:(1)按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2)正交分解.第4课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的平衡共点力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叫做共点力.能简化成质点的物体受到的力可以视为共点力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叫做平衡状态.(该状态下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平衡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即F合= 0N 或不受外力2.平衡条件的推论(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2)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第三章力与运动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为止2.意义: (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的原因.(2)指出了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3.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的物体惯性大, 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二、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第2课时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考点自清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相同.2.表达式: F=ma .3.适用范围(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参考系).二、两类动力学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名师点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加速度的“桥梁”作用,将运动学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寻找加速度和未知量的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方向.三、单位制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共同组成.2.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有米, 秒,千克.3.导出单位有牛, 帕, 特斯拉等.特别提醒在计算的时候,如果所有的已知量都用同一种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那么,只要正确地应用物理公式,计算的结果就总是用这个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而在计算过程中不必所有的物理量都带单位.第3课时超重与失重瞬时问题考点自清一、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 为零的情况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 .名师点拨1.物体超重或失重时,仅是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水平支持物的压力的变化,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2.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与物体的速度没有关系,仅由加速度决定.二、瞬时问题研究某一时刻物体的受力和加速度突变的关系称为力和运动的瞬时问题,简称“瞬时问题”.“瞬时问题”常常伴随着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瞬时”、“突然”、“猛地”、“刚刚”等.第4课时二力合成法与正交分解法连接体问题考点自清一、二力合成法与正交分解法 1.二力合成法运用牛顿定律解题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若已知其中一个力和另一个力的方向,又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就可以由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大小,另一分力的以及物体的大小和方向.若已知物体的加速度,由牛顿定律求出物体的合力,又已知其中一个分力,可求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2.正交分解法所谓正交分解法是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互相把力分解在垂直的坐标轴上的方法.正交分解法是一种常用的矢量运算方法,也是解牛顿第二定律题目最基本的方法.物体在受到三个或是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作用时一般都采用正交分解法.二、整体法与隔离法解连接体问题1.整体法 (1)整体法是指系统内(即连接体内)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具有相同加速度),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对整体列方程求解. (2)整体法可以求系统的加速度或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力.2.隔离法 (1)隔离法是指当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力,从研究方便出发,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再列方程求解.(2)隔离法适合求物体系统内各物体的相互作用力或各个物体的加速度.第四章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第1课时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曲线运动1.速度的方向: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2.运动的性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3.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瞬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它的加度方向与瞬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特别提醒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但速度大小不一定改变,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一定改变.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基本概念(1)运动的合成: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2)运动的分解: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2.分解原则:根据运动的运动效果分解,也可采用正交分解.3.遵循的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故它们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4.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1)等时性合运动和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同,即同时开始, 同时进行,同时停止. (2)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相互独立, 不受其他运动的影响. (3)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规律有矢量合成的效果.名师点拨合运动一定是物体参与的实际运动.处理复杂的曲线运动的常用方法是把曲线运动按实际效果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第2课时平抛运动考点自清一、平抛运动(1)定义:水平方向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2)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 的匀变速 曲线运 动,其运动轨迹是 抛物线 . (3)平抛运动的条件:①v0≠0,沿 水平方向;②只受 重力作用.二、平抛运动的实验探究 (1)如图1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C,金属片 C 把A 球沿 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 球松开,自由下落,A 、B 两球 同理开始运动.观察到两球 同时落地, 多次改变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打击力度,重复实验, 观察到两球 同时 落地,这说明了小球A 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 自由落体 运动.(2)如图2所示,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吻接,则将观察到的现象是A 、B 两个小球在水平面上 相碰 ,改变释放点的高度和上面滑道对地的高度,重复实验,A 、B 两球仍会在水平面上 相碰,这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三、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以把平抛运动分解为 水平方向的 匀速直线 运动和竖直方向的 自由落体 运 动,然后研究两分运动的规律,必要时可以再用合 成方法进行合成.四、平抛运动规律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初速度v0方向为x 轴正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3所示的坐标系,则平抛运动规律如下表.水平方向vx=v0 x= 竖直方向 vy= y=合运动名师点拨1.应用平抛运动的上述规律时,零时刻对应的位 置一定是抛出点.2.当平抛物体落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在空中运动 的时间由高度h 决定,与初速度v0无关,而物体的水 平射程由高度h 及初速度v0两者共同决定.五、斜抛运动 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速度为v0cos θ的 匀速直线和竖直方向初速度为v0sin θ、加速度为g 的 竖直上抛 ,其中v0为抛出时的速度,θ为v0与水 平方向的夹角.第3课时 圆周运动 考点自清 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物理量 物理意义 定义和公式 方向和单位22222022::y x s t g v v v v y x t +=+=+=合位移合速度0002tan tan v gt x y v gt v v y ====θα角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合速度与水平方面的夹线速度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物体沿圆周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v=S/t方向:沿圆弧切线方向.单位:m/s角速度描述物体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弧度运动物体与圆心连线扫过的角的弧度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值,ω=单位:rad/s周期和转速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物体沿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转速n: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周期单位:s转速单位:r/s或r/min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与线速度方向垂直.单位:m/s2v、ω、T、an间的关系二、向心力1.作用效果: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不改变速度的大小.2.大小:Fn=man= =mω2r= .3.方向:总是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时刻在改变, 即向心力是一个变力.4.来源:向心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多个力的合力提供,甚至可以由一个力的分力提供, 因此向心力的来源要根据物体受力的实际情况判定.特别提示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受力分析时,切不可在物体的相互作用力以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三、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1.离心运动(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外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2)本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总有沿着飞出去的倾向.(3)受力特点:当F= 0N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当F=0时,物体沿飞出;当F< F向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F为实际提供的向心力.如图1所示.2.向心运动当提供向心力的合外力大于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时,即F>mrω2,物体渐渐向圆心运动.如图1所示. 特别提示物体做离心运动不是物体受到所谓离心力作用,而是物体惯性的表现,物体做离心运动时,并非沿半径方向飞出,而是运动半径越来越大或沿切线方向飞出. 第4课时万有引力与航天考点自清一.万有引力定律 1.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成正比, 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2.公式: 其中G=6.67×10-11 N·m2/kg2, 它是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年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的.3.适用条件: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也可适用.r为两球心间的距离.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 1.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2.天体质量M、密度ρ的估算:若测出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周期T.由其中r0为天体的半径,当卫星沿天体表面绕天体 运动时,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在赤道 面运动 ,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的 角速度 ,相对地面静止,其环绕的高度是 固定 的.4.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 7.9 km/s,是人造地球卫星的 最小 发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 最大 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 11.2 km/s,是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 最小 发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 度)v3= 16.7 km/s,是使物体挣脱太阳束缚的 发射速度.第五章 机械能和能源第1课时 功 功率 考点自清一、功 1.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力和物体在 上发生的位移.2.功的公式:W=FScosa ,其中F 为恒力,α为F 的方 向与位移s 的方向夹角;功的单位: (J);功是(矢、标)量.3.正功和负功:根据W=Fscos α可知:名师点拨1.功的公式可有两种理解:一是力“F”乘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s cos α”;二是在位移s 方向上的力“F cos α”乘以位移s.2.功是标量,正功表示对物体做功的为动力,负功表示对物体做功的为阻力,功的正负不表示功的大小.二、功率1.定义:功与完成功所用时间的 乘积 .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 位移积累 .3.公式 (1) P 为时间t 内的功率 .(2)P =Fvcos α(α为F 与v 的夹角) ①v 为平均速度,则P 为平均功率 ;②v 为瞬时速度,则P 为 瞬时功率.4.额定功率:机械 长时间正常工作 时输出的最大功率.5.实际功率:机械实际工作时输出的功率.要求 小于额定功率.第2课时 动能和动能定理 考点自清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 运动 而具有的能.2.公式:EK= .3.矢标性:动能是标量 ,只有正值.4.动能是状态量.而动能的变化量是 矢量 .二、动能定理1.内容: 合力 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运动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变化量 .2.表达式:W= .3.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指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 功与物体 之间的关系,即合力的功是物 体 动能变化的量度.4.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 (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 变力做功 .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 也可以 不同时分阶段运动.名师点拨 能具有相对性,其数值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第3课时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考点自清一、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 重力与 高度 的乘积.2.公式:Ep= mgh .,π3π34,π4330230322r r GT r M V M r GT M ====ρ得3.矢标性: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其意义是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比它在参考面上大还是小,这与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不同.4.特点(1)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2)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面的选取有关.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做多少正(负)功,重力势能就减小多少,即WG= m g△h .二、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2.大小: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及劲度系数有关, 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劲度系数大,弹簧的弹性势能越大.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即弹簧恢复原长过程中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形变量变大的过程中弹力做负功, 弹性势能增加.名师点拨物体弹性形变为零时,对应弹性势能为零,而重力势能的零位置与所选的参考平面有关,具有任意性.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 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机械能的总量守恒第4课时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考点自清一、功能关系1.内容(1)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即做了多少功就有能量发生了转化.(2)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转化,而且能量转化必通过做功来实现.名师点拨每一种形式的能量的变化均对应一定力的功.。
高中物理: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知识点
高中物理: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知识点知识点一质点和参考系1.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四性:①标准性: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假定不动,被研究的物体都以参考系为标准。
②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③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取同一参考系。
④差异性:对于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一般不同。
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考法指导]1.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一般选大地作为参考系。
2.在同一个问题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则必须选取同一个参考系。
3.对于复杂运动的物体,应选取能最简单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物体为参考系。
知识点二路程和位移知识点三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3.平均速率物体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小于其平均速率,只有当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时,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4.注意事项(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但平均速率并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知识点四加速度1.定义: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单位:m/s2。
3.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由合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
第六章机械能(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归纳整理)完整版
类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关系
WF EP1 EP2 EP EP减
EP
1 2
kl 2
四.动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用Ek表示。
2.表达式:
Ek
1 2
mv2
,单位:J
Wf Q摩 (Q摩 fs相) W安 Q焦 W合 Ek (动能定理) W除G E(功能原理)
E减 E增(能量守恒)
七.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O
A
B
C
h1 h2 h3
v2
2
gh画 v2 2
h图像
v2 2gh画v2 h图像
mgh
1 2
mv2
h
1 2g
v 2画h
v 2图像
h
1 g
v2 2
E1 E2 E3 0
E增 E减
EA EB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
8.功能原理:除重力(或弹簧弹力)外的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
改变量。W除重力 Ek EP E
9.功能关系:
功与能
能与能
W重 EP重 EP减 W弹 EP弹 EP减 W电 EP电 EP减
EP减 Ek增 (机械能守恒)
零势能面的选取是任意的,可以取地面,桌面甚至天花板(一般取地面为零势能面),但 是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确定的,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
三.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
7.重力势能的系统性:
势能也叫位能,是由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量,也就是说势能是系 统共有的,单个物体讲势能没有意义(比如,如果没有地球,物体就没有重力,也就不 存力重力势能了)。
物理的基本概念高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物理的基本概念高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引言: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一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物理的基本概念,通过清晰的指导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建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一、物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介绍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二、物理量与单位(介绍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理量的测量及单位的转换)三、基本量和导出量(区分基本量和导出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分辨基本量和导出量的关系)四、物理量的测量与误差(引导学生学习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误差的产生及处理方式)第二章: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一、运动和静止(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二、位移和位移公式(引导学生了解位移概念的形成和位移公式的运用)三、速度和速度公式(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和速度公式的应用)四、加速度与加速度公式(帮助学生认识加速度的含义以及加速度公式的使用)第三章:力学的基本概念一、力的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二、牛顿三定律(引导学生学习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帮助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三、摩擦力和弹力(帮助学生认识摩擦力和弹力的产生原因及其作用)四、力的合成与分解(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能量的基本概念一、能量的定义和分类(介绍能量的概念和不同形式的能量)二、能量转化和守恒(帮助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并进行案例分析)三、功和功率(引导学生学习功和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对能量转化的影响)四、机械能的转化(帮助学生学习机械能的转化过程,加深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模型小砖块填空
高中物理知识点填空一、直线运动的核心运动学规律 一般以 的方向为正方向, 、 、 都需要考虑物理量的正负。
1、速度与加速度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 。
2、知三求二的基本模型方程为: 、 。
3、匀变速直线的两个核心推论为:含时 、不含时 。
4、计时器速度与加速度的基本求法: 、 。
5、判断加速与减速的基本条件 。
6、初速度为0(包含竖直上抛、匀减速到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为: 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连续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二、动力学的核心规律1)常见的力及其描述:✧ 弹簧的弹力F= ,方向为 。
✧ 动摩擦力f k = ,一般认为静摩擦力 ≤f s ≤ ,摩擦力方向判断的三个步骤为。
✧ 重力G= ,方向为竖直向下。
万有引力F= ,方向为沿着二者的 并 对方。
✧ 库仑力F= ,方向为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静电场力F= ,负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与 方向相反。
✧ 安培力F= ,洛伦兹力F= 。
二者方向用 判断。
2)牛顿运动定律的含义:➢ 物体受0个力(或者合外力为0)做 运动或者 。
➢ 物体受1个力必会获得 ,其大小为 。
➢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必定是大小 ,方向 ,性质 ,同时产生同时 ,处于同一条作用线上,作用于相互之间。
3)笛卡尔坐标系在矢量加法中的基本应用: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可以按如下做法解决● 选定两个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将所有的力正交分解到两个坐标轴上● 分别求助X 轴和Y 轴上合力● 列下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式求得分加速度: , 。
● 利用勾股定理还可以求得合力F= ,合力与X 坐标轴的夹角正切为XY F F =θtan 4)常见的动力学模型:⏹ 超重:F N G ,加速度向 ,包括 和 两种运动形式。
失重:F N G ,加速度向 ,包括 和 两种运动形式。
⏹斜面模型:物体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为a= ,上= 。
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a下⏹传送带模型:先加速后匀速模型,对应的草图为:先加速再以较小的加速度加速,对应的草图为:⏹长木板木块模型:小物块掉下长木板意味着:,恰好掉下还意味着:。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汇总
源的正、负极时,这些做无规则运动的自由电荷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 电流。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很少,一般情况下即使将绝缘体接在电源的两极之 间,也不能形成电流。但是,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当条件 改变时,绝缘体就可能导电,例如玻璃是绝缘体,但把玻璃加热到红炽 状态时,它就成了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9.物体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是指导体内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 通过电荷传导能量。带电是指物体因得失电子,使原子核所带正电的数 量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的数量不相等,形成带正、负电荷的物体。带电 的物体不一定导电,如毛皮、橡胶等绝缘物体能带电,不容易导电。能 导电的物体不一定能带电,如手持金属棒与其他物体摩擦,结果金属棒 不带电,因为电荷已通过金属棒和人体传给大地。 电阻与滑动变阻器 ①、知道电阻及单位;②、会用控制变量法探 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条件;③、知道滑动的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①、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条件; 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①、正确理解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电学基本概念 1.自然界的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上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 等量异种电荷,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用绸子 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绸子带负电。毛皮与橡胶棒,绸子与玻璃棒, 它们所带的电量分别相等。(2)接触起电。让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电 的物体,则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上了与带电物体相同的电荷,如把带负电 的橡胶棒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验电器就带上了负电,且金属 箔片会张开。*(3)感应起电。让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绝缘导体(不接 触)时,用手摸一下不带电的导体后,移开带电体后,原来不带电的导 体就带上了与带电体相异的电荷。 3.电量及电的中和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物体所带的电荷越 多,它的电量就越大。所呈现的电性就越强。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 库,符号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描述运动物理量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的点叫做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和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2.参考系和坐标系(1)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的物体, 叫做参考系.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通常以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中学物理中常用的坐标系有直线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分别用来研究物体沿直线的运动和在平面内的运动.3.时刻和时间时隔(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能等状态量.(2)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功等过程量.4.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的变化,用从运动的指向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体运动的长度,是标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不变的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三个基本公式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位移速度关系式: 2.两个推论(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还等于的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公式:= = (2)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等于,即s2-s1=s3-s2=……=sn-s(n-1)=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在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 . (2)在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n= . (3)在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 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n= .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1)特点:初速度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运动.(2)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位移公式s=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1)特点: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运动,下降阶段做运动. (2)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位移公式:s= 上升的最大高度:H=一、直线运动的s-t图象1.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二、直线运动的v-t图象1.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3.两种特殊的v-t图象(1)若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物体做. (2)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4.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1)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2)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到达相同的,即两物体追及或相遇.2.追和被追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之间的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1)在两个物体的追及过程中,当追者的速度小于被追者的速度时,两者的距离在;(2)当追者的速度大于被追者的速度时,两者的距离在;(3)当两者的相等时,两者的间距有极值, 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视实际情况而定.特别提醒1.在追及、相遇问题中,速度相等往往是临界条件,也往往会成为解题的突破口.2.在追及、相遇问题中常有三类物理方程:(1)位移关系方程;(2)时间关系方程;(3)临界关系方程.一、力二、重力 1.产生:重力是由于的吸引而产生的.2.大小:(1)重力和质量的关系.(2)重力在数值上等于静止时物体对的压力或者对的拉力.3.方向:重力的方向,但不一定指向地心. (1)重力的方向总是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不同地方水平面不同,其垂直水平面向下的方向也就不同.(2)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三、弹力 1.产生: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1);(2).3.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的方向(选填“相同”或“相反”);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选填“相同”或“相反”).4.胡克定律:(1)内容: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2)公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决定.一、滑动摩擦力 1.概念: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2.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的作用.3.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且;②有; ③.4.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成正比,即:f=5.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相反.二、静摩擦力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时产生的摩擦力.2.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的作用.3.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且;②有; ③.4.大小:随引起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即只与外力有关,而与正压力无关.5.方向:总是与物体的方向相反.6.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与接触面的压力成,还与接触面有关系.一、受力分析概念把研究对象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的力的,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受力分析一般顺序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然后分析弹力,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是否有弹力作用;最后分析摩擦力,对凡有弹力作用的地方逐一进行分析受力分析的重要依据①寻找对它的物体;②寻找产生的原因;③寻找是否改变(即是否产生加速度)或改变二、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原来的几个力叫做. (2)逻辑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关系.2.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或作用线的交于一点的力.3.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的过程.4.力的运算法则:(1)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和.(2)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1所示).名师点拨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2.合力与它的分力是力的效果上的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三、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力的的过程.2.遵循原则:定则或定则.3.分解的方法:(1)按力产生的进行分解. (2)分解.第4课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的平衡共点力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或力的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叫做共点力.能简化成质点的物体受到的力可以视为共点力平衡状态物体处于状态或状态,叫做平衡状态.(该状态下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平衡条件物体受到的为零,即F合= 或2.平衡条件的推论(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方向,为一对.(2)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方向.(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大小,方向.第三章力与运动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为止。
2.意义: (1)指出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的原因.(2)指出了一切物体,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3.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状态或状态的性质.(2)量度: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的物体惯性大, 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二、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 第2课时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考点自清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跟物体的质量成.加速度的方向与相同.2.表达式: .3.适用范围(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运动的参考系).二、两类动力学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名师点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加速度的“桥梁”作用,将运动学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寻找加速度和未知量的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方向.三、单位制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共同组成.2.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有, ,.3.导出单位有, , 等.特别提醒在计算的时候,如果所有的已知量都用同一种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那么,只要正确地应用物理公式,计算的结果就总是用这个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而在计算过程中不必所有的物理量都带单位.第3课时超重与失重瞬时问题考点自清一、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 的情况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 .名师点拨1.物体超重或失重时,仅是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水平支持物的压力的变化,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2.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与物体的速度没有关系,仅由加速度决定.二、瞬时问题研究某一时刻物体的和突变的关系称为力和运动的瞬时问题,简称“瞬时问题”.“瞬时问题”常常伴随着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瞬时”、“突然”、“猛地”、“刚刚”等.第4课时二力合成法与正交分解法连接体问题考点自清一、二力合成法与正交分解法 1.二力合成法运用牛顿定律解题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若已知其中一个力和另一个力的方向,又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就可以由二力合成的法则,求出的大小,另一分力的以及物体的.若已知物体的加速度,由牛顿定律求出物体的,又已知其中一个分力,可求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2.正交分解法所谓正交分解法是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互相的坐标轴上的方法.正交分解法是一种常用的矢量运算方法,也是解牛顿第二定律题目最基本的方法.物体在受到三个或是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作用时一般都采用正交分解法.二、整体法与隔离法解连接体问题1.整体法 (1)整体法是指系统内(即连接体内)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具有相同加速度),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对整体列方程求解. (2)整体法可以求系统的或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力.2.隔离法 (1)隔离法是指当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力,从研究方便出发,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再列方程求解.(2)隔离法适合求物体系统内各的相互作用力或各个物体的加速度.第四章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第1课时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曲线运动1.速度的方向: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2.运动的性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运动.3.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它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特别提醒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但速度大小不一定改变,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一定改变.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基本概念(1)运动的合成:已知求合运动.(2)运动的分解:已知求分运动.2.分解原则:根据运动的分解,也可采用.3.遵循的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故它们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4.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1)等时性合运动和分运动经历的,即同时开始, 同时进行,同时停止. (2)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 不受其他运动的影响. (3)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规律有的效果.名师点拨合运动一定是物体参与的实际运动.处理复杂的曲线运动的常用方法是把曲线运动按实际效果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第2课时平抛运动考点自清一、平抛运动(1)定义:水平方向抛出的物体只在作用下的运动.(2)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曲线运动,其运动轨迹是. (3)平抛运动的条件:①v0≠0,沿;②只受作用.二、平抛运动的实验探究(1)如图1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C,金属片C把A球沿方向抛出,同时B球松开,自由下落,A、B两球开始运动.观察到两球落地, 多次改变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打击力度,重复实验, 观察到两球落地,这说明了小球A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运动.(2)如图2所示,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吻接,则将观察到的现象是A、B两个小球在水平面上,改变释放点的高度和上面滑道对地的高度,重复实验,A、B两球仍会在水平面上,这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运动.三、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以把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然后研究两分运动的规律,必要时可以再用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四、平抛运动规律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初速度v0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如图3所示的坐标系,则平抛运动规律如下表.水平方向vx=v0 x=竖直方向vy= y=合运动名师点拨1.应用平抛运动的上述规律时,零时刻对应的位置一定是抛出点.2.当平抛物体落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由高度h决定,与初速度v0无关,而物体的水平射程由高度h及初速度v0两者共同决定.五、斜抛运动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速度为v0cos θ的和竖直方向初速度为v0sin θ、加速度为g的,其中v0为抛出时的速度,θ为v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第3课时圆周运动考点自清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物理量物理意义定义和公式方向和单位线速度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沿圆周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v=方向:沿圆弧切线方向.单位:m/s角速度描述物体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运动物体与圆心连线扫过的角的弧度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值,ω=单位:rad/s2222222::yxstgvvvvyxt+=+=+=合位移合速度2tantanvgtxyvgtvvy====θα角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合速度与水平方面的夹周期和转速 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 周期T:物体沿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转速n: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周期单位:s 转速单位:r/s 或r/min 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 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与线速度方向垂直.单位:m/s2 v 、ω、T 、an 间的关系二、向心力 1.作用效果: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 , 不改变速度的 .2.大小:Fn=man= =m ω2r= .3.方向:总是沿半径方向指向 ,时刻在改变, 即向心力是一个变力. 4.来源:向心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 提供,甚至可以由 提供, 因此向心力的来源要根据物体受力的实际情况判定.特别提示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受力分析时,切不可在物体的相互作用力以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三、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1.离心运动(1)定义:做 的物体,在所受合外力突然 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 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2)本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总有 沿着飞出去的倾向.(3)受力特点:当F= 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当F=0时,物体沿 飞出;当F< 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F 为实际提供的向心力.如图1所示.2.向心运动当提供向心力的合外力大于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时,即F>mr ω2,物体渐渐向 .如图1所示. 特别提示物体做离心运动不是物体受到所谓离心力作用,而是物体惯性的表现,物体做离心运动时,并非沿半径方向飞出,而是运动半径越来越大或沿切线方向飞出.第4课时 万有引力与航天 考点自清一.万有引力定律 1.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 成正比, 跟它们的 成反比. 2.公式: 其中G=6.67×10-11 N ·m2/kg2,它是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年后英国物理学 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的.3.适用条件: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也可适用.r 为两球心间的距离.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 1.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2.天体质量M 、密度ρ的估算:若测出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和周期T.由其中r0为天体的半径,当卫星沿天体表面绕天体 运动时,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在赤,π3π34,π4330230322r r GT r M V M r GT M ====ρ得道,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的,相对地面静止,其环绕的高度是的. 4.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 km/s,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 km/s,是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发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 km/s,是使物体挣脱太阳束缚的发射速度.第五章机械能和能源第1课时功功率考点自清一、功1.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力和物体在上发生的位移.2.功的公式:W= ,其中F为恒力,α为F的方向与位移s的方向夹角;功的单位: (J);功是(矢、标)量.3.正功和负功:根据W=Fscos α可知:名师点拨1.功的公式可有两种理解:一是力“F”乘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s cos α”;二是在位移s方向上的力“F cos α”乘以位移s.2.功是标量,正功表示对物体做功的为动力,负功表示对物体做功的为阻力,功的正负不表示功的大小.二、功率1.定义:功与完成功所用时间的.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3.公式(1) P为时间t内的.(2)P=Fvcosα(α为F与v的夹角) ①v为平均速度,则P为;②v为瞬时速度,则P为.4.额定功率:机械时输出的功率.5.实际功率:机械时输出的功率.要求额定功率.第2课时动能和动能定理考点自清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2.公式:EK= .3.矢标性:动能是,只有正值.4.动能是状态量.而动能的变化量是.二、动能定理 1.内容: 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2.表达式:W= .3.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指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即合力的功是物体的量度.4.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 也可以.名师点拨能具有相对性,其数值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第3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考点自清一、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与的乘积.2.公式:Ep= .3.矢标性:重力势能是,但有正、负,其意义是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比它在上大还是小,这与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不同.4.特点(1)系统性:重力势能是和共有的.(2)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的选取有关.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的,与参考平面的选取.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重力做多少正(负)功,重力势能就多少,即WG= .二、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2.大小: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及有关, 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劲度系数,弹簧的弹性势能.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即弹簧恢复原长过程中弹力做,弹性势能,形变量变大的过程中弹力做, 弹性势能.名师点拨物体弹性形变为零时,对应弹性势能为零,而重力势能的零位置与所选的参考平面有关,具有任意性.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或做功的物体系统内, 和可以相互转化,而机械能的总量.第4课时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考点自清一、功能关系1.内容(1)功是的量度,即做了多少功就有发生了转化.(2)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而且必通过做功来实现.名师点拨每一种形式的能量的变化均对应一定力的功.二、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2.表达式:ΔE减= .名师点拨ΔE增为末状态的能量减去初状态的能量,而ΔE减为初状态的能量减去末状态的能量第六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1课时动量守恒定律考点自清一、动量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通常用p来表示.2.表达式:p=.3.单位:kg·m/s.4.标矢性: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和方向相同.二、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或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就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2.表达式(1)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2)m1v1+m2v2=m1v1′+m2v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和.(3)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的增量等大反向.第2课时碰撞爆炸与反冲考点自清一、碰撞现象1.碰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相遇的极短时间内产生非常大的相互作用力,而其他的相互作用力相对来说显得微不足道的过程.2.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3.非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4.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物体的形变完全不能恢复,以致两物体合为一体一起运动,即两物体在非弹性碰撞后以同一速度运动,系统有机械能损失.二、爆炸现象的特点1.动量守恒:由于爆炸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爆炸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受到的,所以在爆炸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2.动能增加:在爆炸过程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转化为动能,所以爆炸前后系统的总动能.3.位置不变:爆炸和碰撞的时间极短,因而作用过程中,物体产生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认为爆炸或碰撞后仍然从爆炸或碰撞前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三、反冲现象1.物体的不同部分在内力作用下向方向运动.2.反冲运动中,相互作用力一般较大,通常可以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3.反冲运动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机械能,所以系统的总动能.第3课时动力学三大定律的综合应用考点自清一、三大力学定律1.力的观点(1)运动学公式①速度公式:vt=②位移公式:s=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t-v20=(2)牛顿运动定律①牛顿第一定律②牛顿第二定律:F合=③牛顿第三定律2.动量的观点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3.能量的观点(1)动能定理总=(2)机械能守恒定律:Ek1+Ep1=(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第七章电场第1课时电场力的性质考点自清一、元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1.元电荷:科学家发现最小的电荷量,质子、正负电子电荷量与它相同,用e表示,e=.2.电荷守恒定律(1)起电方式:、、感应起电.(2)带电实质:物体带电的实质是.(3)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二、点电荷及库仑定律1.点电荷:有一定的电荷量,忽略的一种理想化模型.2.库仑定律(1)内容: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成正比,与它们的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2)表达式:,式中k=N·m2/C2,叫静电力常量.(3)适用条件:中的.三、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1.电场(1)定义:存在于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的一种特殊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