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文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语义的差别。中国文字和印欧语系文字语义上的差别,来自于语 音和语形的差别。中文汉字可以一音多义,多义词多势必造成表义的模 糊,但同时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能力。印欧语系的多义字相对少 一点,为什么呢?西方人在需要表达一个比较确切的含义时,可以新造 一个词,很精确,一个字就是一个含义,但相对说来,词的分类就会多 一些。这样一来造成一个什么效应呢?还是以诗词为例,中国文字的多 义性造成中国文化的概括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西方语言文字,定义 性的功能相对强一些,由于条分缕析的能力强,就会促使人们走到求真 的路上去,尽量模仿自然。因此,西方文字表意精确性比较高,这也造 成西方文化的精确性。
第六讲
中国语言文字
主讲人:江西师范大学谢宏维
主要讲述语言文字之间的不同如 何造成文化之间的不同,以及语言文 字的诱导和暗示作用。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在 人与现存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语言文字涵盖、包 容一切传统文化氛围。如果说,我们每一个人无 不生活在现存的传统文化氛围中,那么,在各种 现存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最根本、最核心并能够 贯穿人的始终的,只能是个人所使用的一定民族、 一定类型的语言文字。因此,在我们从人与现存 的传统文化氛围的对象性关系上,来比较中西文 化的差异时,很自然地就要对中西语言文字进行 比较,因为中西语言文字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语形的差别。语形就是文字的外形,甲骨文、金文、小篆, 形状不一。这些文字有一些什么因素打动了我们呢?我们注意到,汉 字的结构是方块型、建筑型,是立体的,笔划上下左右都可以通, 象形的味道非常浓,它诱导我们把字本身和外部自然界联系在一起。 所以,我们说汉字是自然界存在外貌的浓缩和简化的形式。
而印欧语系的文字则不同。举例来说,希腊字母,包括英语、 德语、拉丁语,都符号化了。它不是立体型结构,而是平面的、流 线型结构,没有象形的味道。这样一来产生一种什么效应呢?就是当 你看到这个文字以后,不可能立刻将之与自然界联系起来,失去了 人这个主体和自然界客体之间的联系。但是这种文字也强调了一些 因素,它强调了人的智力运行轨迹。符号化的像蚯蚓一样弯弯曲曲 的文字,实际上是一种逻辑联系,即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很强的人 文性,把人的轨迹打在文字上面。汉字的人文性不强,但是汉字的 自然性很强。中西两种文字的外形的差异,造成了不同文化的潜在
从艺术上加以比较,中国的语言是以“我”为主,西方 是以“物”为主,即使一整套词法结构也一定要找到一个 中性的因素。如果把这个因素延伸到科学技术上,就会发 现,中国没有科学的原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语言 文字的影响。中国的技术非常发达,但科学、理论性的东 西相对弱一些。理论性的东西逻辑性非常强,而西方语言 本身就具备很多的逻辑性,这也是西方科学发达而中国科 学相对落后的原因。
中西语言文字这种区别看起来很微小,但是它造成一种什么效应呢?这种效应 就是它影响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由于我们一天到晚一直在说一种语言,自 出生以来就要天天接受它,语言给予我们一套实践的模式和崭新的世界观, 我们不知不觉中便受其熏陶,并且不知不觉地以这种方式来看待外部的世界。 用这种语音效果来创造诗歌等文学作品时,押韵也跟语音相关。中国的诗歌 和外国的诗歌不一样,从语音上来说,西方诗歌在押韵的时候会有很多转韵 的地方,即多元韵式,前两行押韵,或者隔行押韵,例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的韵式是ababcdcdefefgg。多元韵式并不是西方语言文字(尤其是印欧语系) 的优点,而恰恰是它的天生缺陷。因为这种文字多音节多,能够押韵的词的 数量就少了,因此诗人便创造了转韵、间行韵等方法。而中国的诗人则不用 着急,一个音可以表达很多字。例如“jia”,可以是“家”,也可以是 “佳”、“嘉”、“加”,很容易押韵。在英语中不可能找到这么多同音词, 这必然造成英语文学中多元韵的形成。而中国语言文字押韵的得心应手使得 诗人可以写出一元诗,一韵到底,如四言、五言、七言,以及后来的词、曲 等。一元韵的艺术效果很强,而艺术效果要有感染性,就要使得韵脚是单一 的,不断变化的韵脚使人的印象不深,诗歌的音乐感也相对减弱。法国文学 家萨塞说,艺术作品的感染性取决于它的片面的强调性。
一、中西语言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字的差异
具体可以从语音、语形、语义、语法四个 方面的差别来看。
第一,语音的差别。语言是语言,文字是文 字,不应该将二者合在一起说,但我们已经习惯 了这种说法,还是尊重习惯。
汉语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单音节,一个 音一个字,或者一个字一个音,而且大部分都是 开音节。什么叫开音节?例如“kai”就是开音节, 如果是“kait”就是闭音节了。如果是闭音节, 中国的拼音文字就不可能实现。另外,汉字每个 字有韵调,有“一二三四”声,很规则,而且声 音很响亮。西方的语言文字主要是单音节,同时 还有多音节的,这些多音节词成为与中国语言文 字区别的关键特征。此外,西方语言文字还有轻 音节或是重音节,用轻重音表示语调。
因素。 。
那么字形给文化带来一种什么效应呢?首先,在中国,汉字带来一种感 受力很强的效应,例如书法的产生,诗词中写景的特点非常突出,象形字 就是图画,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首诗。美国诗人庞德说,汉字一 看起来情不自禁就是诗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写景的诗 非常美,一念就会进入那种境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从逻辑 上推理是没有逻辑性的。“鸡声”,先从声音上吸引人的注意力,给人一 种空间感,由“鸡声”而牵连到“茅店”,然后是“茅店”上的月亮,把 空间一下打开,气氛一下子营造出来。接下来是“人迹板桥霜”,但作者 不先写“霜”而先写人,就像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的脚印(人迹)放大,然后 再镜头放大到“板桥”,最后说“霜”。这种把个人感受的顺序倒过来的 表现手段,类似电影中的蒙太奇。蒙太奇技巧大师爱森斯坦说,蒙太奇这 种技巧就是从中国诗词借鉴过来的,中国的诗词,就像一幅幅的特写镜头。 这样看来,汉字的优越性一下就体现出来了,而印欧语系的文字在这方面 则很逊色。
项中选择在现代汉语中通常可以用双音节词表达的正确义项。古文中字词的 语法功能更为灵活。比起现代用法, 一个字词往往能充当较多的语法成分。 比如说“雨”字, 按照现代语法规则只能充当名词, 而在文言中却可以充当名 词、不及物动词、甚至及物动词。在《上邪》(义为“天啊”, 韦利却将其误 译为人名) 一诗中,“夏雨雪”义为“If it should rain snow in summer ” (除非 夏天下雪) , 而不是“When it rains and snows in summer” (在夏天里下雨又 下雪——韦利译文)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错得更有趣。“钓”字在文言中可 以是及物动词, 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 而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作及物动词解。柳 宗元《江雪》一诗的末两行“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不妨被译为: “Single boat. Bamboo-leaved cape. An old man. /Fishing alone. Ice-river. Snow” ( 孤舟。蓑衣。老翁。/ 独钓。冰河。雪。———叶维廉译文) 。此处, 这个“钓”字无疑是个不及物动词, 但据说某海外华人学者却如是解读“An old man/ Alone fishing [for ] the snow on the cold river”(一老翁/ 独自在寒冷 的江上钓雪) , 并惊叹其措词之前卫! 显然, 他把“钓”字误解为现代意义的 及物动词了。或许这是中国古诗影响英语世界现代诗人的方式之一吧。
最后把中西语言文字的特点综合一下。
汉语言文字是一种立体的建筑型的因素,而西方的文字是单维 的流线型的因素多一些;汉语象形性因素比较多,而西方是符 号化因素比较重;汉语的自然性比较强,且是多向综合性的, 而西方是单向推理性的;同时由于语言文字跟自然界是贯通的, 汉语言文字很容易与自然界沟通,是情感性的文化,而西方语 言文字所诱导出来的往往是理智性的因素;汉语言文字更容易 诱导出空间思维逻辑,印欧语系语言文字则容易诱导出时间思 维逻辑。中国文化的科学性比较弱,而西方比较强,造成西方 人思维的轨迹感很强;中国的文化实际上是视觉型的文化,西 方的则是精确型的文化;中国的文化以语形为主,西方的文化 则以语法为主,因此中国几千年来文字学特别发达,而西方的 语法学特别发达;中国文化的灵活性强,西方文化比较死板, 容易走到极端;中国的文化是文字导向型文化,西方的文化是 语言导向型文化。这就是中西语言文化的基本差异。
从另外一个层面讲,我们对语言文字的功能还能有所阐 述。第一,语言文字本身有思维模式的功能。由中国的文 字可以摸索出一种阴阳互补的思维模式,不断变化;西方 的文字讲究二元对立,二者必居其一。因为西方的语言成 分过多强调语法,所以不能像中国一样,将对立的东西联 合起来。
结合到具体文化层面上,例如哲学。一个哲学家进行思 考的时候,所需第一要素肯定是语言,有什么样的语言文 字就会有什么样的写作方式。例如,中国汉字本身是“天 人合一”的,因此自然而然就让人感觉到天和人之间的存 在;而西方人则一定要分出哪个是第一,哪个是第二,因 为他们的思维模式就是这样。
中国的诗词很整齐,像豆腐干,西方的诗词则长长短短不很整
齐。整齐暗示着诗本身的哲理性、规则性很强,暗示这首诗不是一 般的东西,不是随便发挥的,而是有非常严格制约的诗。另外从排 列上来看,汉字排列起来非常容易,印刷也非常容易。
西方很多语言学家认为,汉字或汉语是一种描述性、艺术性的
东西。因此,中西两种文字系统的差别表现在诗词上是一目了然的。 诗主情,诗应该是真挚的,是一种心地流露的感情,汉字便诱导诗 人去写景、写情,情景交融而忘我。莎士比亚的诗是伟大的诗,很 美的诗,但是与中国的诗相比,莎士比亚的诗简直不叫诗,且枯燥 无味,其中原因就是西方语言文字的先天性缺陷。这也是中西语言 文字之间的鸿沟造成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Tian Jing Sha :Qiu Si by Ma Zhi-yuan Dried vine (s) , (an) old tree , evening crow(s) ; (A) small bridge ,flowing water ,menps home(s) ; (An) ancient road ,west wind(s), (a) lean horse ; Sun slants west ; A heart-torn man at sky's end. (叶维廉 译)
第四,语法的差别。语法差别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词法差别和句法 差别。在词法方面,汉语言文字没有性、数、格、时态、前缀、后缀 等,这既是优点,又是缺点。优点是使得汉字的定位功能相对灵活, 甚至可以有“回文诗”,正念、倒念都可以,这也造成汉字的创造性 很高。而印欧语系有严格的性、数、格、时态、前缀、后缀,以及主 谓宾定补状,虽然看似定位功能很强,但是也意味着比较机械。例如 拉丁语,每一个词后面都要跟一个符号来表示这个词的词性和词态。 中国的汉字是绝对自由的,爱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因此,印欧语系 限制性太大。这样一来,中西两种语言文字势必把两种文化引向不同 的方向。汉语的缺陷在于其词法结构、语法结构不太发达,介词相对 来说少一些,但是汉语靠什么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呢?即靠语形和语 音。例如“山”字,看起来像一座山,表达的含义非常生动。任何事 物如果在一个方面有缺陷,它就可以找出另外一种因素来弥补;反之 亦然。所以,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自协调、自组织、自构序的,中 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在最初发展的时候,也一定会受这些规律的制 约。
二、中国古诗的英译
援引一些译本加以仔细考察, 以讨论中国古诗英译中的措词、句法、韵 律、体式、典故等几大方面问题。
在汉语里, 语义和语音的基本单位是一致的。换句话说, 所有的汉字都是 单音节的。现代汉语的口语或书面语偏好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而古汉语文 学中更普遍使用精简的单音节词。当然, 不同单音节词可以多种方式组合,多 音节词的词义则由各个组成部分分担, 因而受到限定, 所以相比之下, 单音节 词往往比多音节词多义。因此, 译者翻译单音节词时须依照上下文, 从诸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