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总结篇)
古诗鉴赏答题模式总结
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
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18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 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 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
19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
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
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
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
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
6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
效果?
.
9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
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
斗纵横,分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
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
10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古诗词鉴赏答题规范
.
1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 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 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 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 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 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 缺一不可。
古代诗歌鉴赏应考策略与规范答题
古代诗歌鉴赏应考策略与规范答题策略一:如何回答“面”上设计的问题表现手法所涵盖的内容较为复杂,在一般情况下,命题不会笼统地要求“请鉴赏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而是问得比较详细,如“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色?”。
但如果遇到笼统的题目,同学们也不要大惊小怪,在熟记上述诗歌表现手法的基础上,选择重点进行评论就可以了。
行文先“盖帽”,然后条分缕析。
对问得比较具体的题目,只需就这个方面结合诗句内容简要作答即可。
策略二:如何回答“点”上设计的问题“点”上设计问题,有两种回答方式:一是“点”上作答,即回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即可;二是“面”上作答,即回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之后,再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规范答题模型1、古典诗歌表现手法鉴赏题文字表述基本流程:这首诗(或词或曲)采用何种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或修辞方法、或描写手法),写出了人物(或物象、或景象)的(什么)特征,表达了(突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2、古典诗歌鉴赏题基本题型解题思路点拨:简答题型:抓问号,有几问,就回答几问。
问什么,就答什么。
要什么,就给什么。
综合表述题型:若无角度,按“写了什么(主要对象)——怎么写的(抒情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手法)——什么感情(诗人)——什么效果”的思路来回答,若有分析角度,就按题目要求作答。
评价题型:针对题目中的评价语,首先要表明你的态度(同意与否),然后根据评论的角度,联系原文,具体阐释其原因,注意“点”和“面”的结合。
比较题型:通读给定的几段诗文,宏观把握各自的内容和写法,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异同比较。
注意:①要点全②条理清③层次明。
比较异同时,可从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委婉含蓄、抑扬、正侧、照应、象征、衬托、比兴、联想、想象、典故等角度入手;亦可从叙述、描写、抒情等角度入手;还可从修辞方法角度入手。
3、古典诗歌表现手法鉴赏题文字表述例析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总结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 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要求: 1.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 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 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 可,例如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 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 么而“感伤”。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 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意象: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 亲人。
意境:
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 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 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 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 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例】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 春雨初霁》)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 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 心境)。
请记住:任何鉴赏题的答案中应该有适 度的引号。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 (步骤一),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步 骤二),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步骤三)。
语文必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语文必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示例1:XXX的《春行即兴》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示例2:XXX的《游月陂》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营造了宁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3解答分析:语言特色是指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性,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
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见的语言特色。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诗歌的语言特色。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这种语言特色。
3)此语言特色有效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答题示例1:赋得古原草送别XXX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XXX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分析其效果。
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规则
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规则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规则(精选3篇)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语文”的语源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缩略为“语文”一词出现19世纪80年代。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规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规则(精选篇1)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答题示例: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
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
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
*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
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规则(精选篇2)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题目1:请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诗。
(4分)答题格式:1. 诗句内容理解(1分):这几句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大海中升起又落入大海,银河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大海中涌现出来的。
2. 表现手法(1分):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 情感表达(1分):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宏伟气魄,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 艺术效果(1分):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大海包容天地的磅礴气势。
解析:首先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这是赏析的基础。
然后明确运用的夸张和想象手法,这种手法能拓展诗歌的意境。
从情感上看,曹操当时的心境和他的政治抱负在诗中有所体现,而这样描写的艺术效果就是让整首诗充满了雄浑壮阔之感。
题目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称为千古名句,请从修辞和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
(4分)答题格式:1. 修辞(1分):运用了拟人修辞。
“生”“入”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2. 哲理(2分):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3. 情感与效果(1分):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解析:从修辞角度看,拟人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哲理方面,通过描写自然景象的交替,暗示了新旧事物的交替规律。
这种描写在情感上体现了诗人积极的态度,在艺术效果上能给读者带来鼓舞。
题目3:请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分)答题格式:1. 内容(1分):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景象,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2. 炼字(1分):“争”和“啄”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
“争”字写出了黄莺争向暖树的活泼动态,“啄”字描写出燕子忙碌地衔泥筑巢的情景。
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目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迅速规范答题技巧技法点拨古代诗歌鉴赏旳迅速解题(一)诗歌主题旳迅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旳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旳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假如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旳经历,理解了他旳思想性格,理解了他生活旳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旳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旳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旳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旳情感。
例如,苏轼旳《念奴娇? 赤壁怀古》其目旳就是抒发情感,该诗旳主题是:壮志未酬旳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旳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假如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旳主题。
例如,白居易旳《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旳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旳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旳悲剧。
根据诗中旳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旳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旳才子之悲。
假如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旳哲理。
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把握这首诗旳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懂得,此诗明写登山旳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获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停进取。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方法总结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方法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方法总结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方法总结(精选3篇)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精品]诗歌鉴赏分类鉴赏及规范答题.doc
诗歌鉴赏分类鉴赏及规范答题1 菩萨蛮李白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①“空”是徒劳之义,((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增添了全词的“愁” 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何作用。
)2江亭夜月送别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诗笺注》中称赞此诗末句的“寒”字说“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
你同意吗?为什么?(1)同意。
(2)“寒”字明写江山此夜寒冷,更是诗人心理感受:寒冷、寂寞、孤独。
(3)一个“寒”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与友人离别后自己心情的沉重与冷寂。
3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不啬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古人评诗时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诗中最简练传神的一个字。
有人认为,诗中的“独”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此说法吗?为什么?答(1)同意,“独”字是诗歌的诗眼。
(2)“独”是孤独之意。
(3)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诗中的独夜舟、一沙鸥都是诗人命运的写照。
4除夜(局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第三句采用侧面虚写的写法。
(明手法)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
(阐运用)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析效果)5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本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整理)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整理)字词推敲【设问示例】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① 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② 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③明确答题方向: A 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 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答题范式】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考题直击】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颔联与颈联中的“ 直”和“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答案解读】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修辞手法【设问示例】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 X 句/X 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 +诗句内容,③ 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本诗(或第 X 句或第 X 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考题直击】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解读】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设问角度】描写手法【设问示例】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规范
答 题 示 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前人认为, 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吗?为什么? 为什么 答:同意。 同意。 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 令自己肝肠寸断。 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 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只一“ 步骤三) (步骤三)。
当然,“第一、二、三步”这几个字是不用写出来的。
此小题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但你的答案里全是自己 此小题要求“结合诗句分析” 的语言。所谓“结合” 更多的时候就是前面说的第二步: 的语言。所谓“结合”,更多的时候就是前面说的第二步: 翻译一下诗歌。这个是很容易的, 翻译一下诗歌。这个是很容易的,但是很多学生却不屑于去 以为“这不是照抄么” 其实这个环节很有猫腻的, 做,以为“这不是照抄么”。其实这个环节很有猫腻的,简 述诗意既是答题要求,也能让你的答案显得丰满,有依据。 述诗意既是答题要求,也能让你的答案显得丰满,有依据。
答 题 示 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古代诗歌的规范答题及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的答题规范一、答题的要求1.符合题目的要求: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如03年全国高考题:过香积寺王堆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有一考生这样作答:我认为“咽”和“冷”,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写出了泉水从石头上流过的声音,给人一种清幽恬静的感觉,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路过香积寺所领悟到的这股自然美景的喜悦的心情。
解题的要求是:“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但是,此答案只分析了“咽”,将“冷”置于不顾,又没有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
这一解答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2.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诗歌鉴赏虽说是开放型试题,但也要求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同样是03年全国高考题,请看下面的答案:答案一:分别是“危”和“青”字。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说明了香积寺的偏僻,无人知,快没人继承这所寺庙,突出了“危”字。
而“薄暮空潭曲,安禅制屠龙”体现了“青”字,在此环境下,来制“毒龙”,突出了“青”字。
此答案与文本不符。
诗眼错,分析错,无意境。
答案二:分别是“咽”和“冷”。
作者经过香积寺写了所看到的一派景象,尤其突出第三联中的描写景物的凄惨、阴凉,从中写出了当时一种对世俗欲念的不满情绪,突出世态阴凉、冷漠与无情。
分析欠准确,意境不准确。
答案三:分别是“咽”和“冷”。
本诗写出了诗人经过香积寺的所见、所闻、所感,“泉声咽危石”,一个“咽”字,突出了香积寺的静,泉声动听;“月色冷青松”,“冷”字用得精妙,显得青松的苍劲、挺拔,从而更突出寺的冷峻。
无意境,分析欠准确。
答案四: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古代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完美整理版)
古代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诗歌鉴赏指导1217 2101:古代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一)答题的要求1.符合题目的要求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就2003年全国高考古诗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我认为“咽”和“冷”,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写出了泉水从石头上流过的声音,给人一种清幽恬静的感觉,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路过香积寺所领悟到的这股自然美景的喜悦的心情。
解题的要求是:“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但是,此答案只分析了“咽”,将“冷”置于不顾,又没有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
这一解答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2.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诗歌鉴赏虽说是开放型试题,但也要求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请看下面的答案答案一:分别是“危”和“青”字。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说明了香积寺的偏僻,无人知,快没人继承这所寺庙,突出了“危”字。
而“薄暮空潭曲,安禅制屠龙”体现了“青”字,在此环境下,来制“毒龙”,突出了“青”字。
此答案与文本不符。
诗眼错,分析错,无意境。
答案二:分别是“咽”和“冷”。
经过香积寺写了所看到的一派景象,尤其突出第三联中的描写景物的凄惨、阴凉,从中写出了当时一种对世俗欲念的不满情绪,突出世态阴凉、冷漠与无情。
分析欠准确,意境不准确。
答案三:分别是“咽”和“冷”。
本诗写出了诗人经过香积寺的所见、所闻、所感,“泉声咽危石”,一个“咽”字,突出了香积寺的静,泉声动听;“月色冷青松”,“冷”字用得精妙,显得青松的苍劲、挺拔,从而更突出寺的冷峻。
无意境,分析欠准确。
答案四: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作为山水田园诗派,其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本诗则向世人描绘一幅幽静恬然过香积寺的游景,全诗突出一个静字,而咽冷将泉声月色动静结合,同时照应前后联。
诗歌鉴赏,应结合原诗的语言,不能架空分析。
此答案没有结合原诗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五:分别是“咽”和“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篇古代诗歌鉴赏之规范答题古诗鉴赏的各种题型及答题技巧(模式)一、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要求:1.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步骤一),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步骤二),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要求: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的艺术手法。
答: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1)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步骤2)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步骤3)。
三、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要求: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清新。
(步骤1);如“堂上燕”“水中鸥”,意象浅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步骤2)。
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闲适心境(步骤3)。
四、炼字型●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或: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要求:1.解释该字含义(准确,结合诗句);2.结合诗句描述景象(具体,展开联想);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步骤2);“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步骤2),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步骤3)。
五、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要求:1.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2.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
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③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
狎(xiá):戏耍,玩弄。
◆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步骤1);在结构上,“议”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步骤2)。
六、判断观点型●提问方式:●一般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我认为(),原因是()(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答:同意。
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不同意。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七、对比鉴赏型●提问方式:●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题眼);2.对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分析,分条做答。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木芙蓉吕本中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答:描述了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严寒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耐寒(1分)拟人(1分)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答:《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人格形象)。
八、分析主旨型●提问方式:●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
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解答提示:诗言志,即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
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词句子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社会意义相联系。
●答题要点(步骤):①分析诗句具体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采桑子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
答: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美景,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步骤1)。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步骤2)。
九、分析句意型●提问方式:●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步骤):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1.绿绮:古代名琴。
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濬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