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系统集成技术
机电系统集成技术(1)
大的机电系统集成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小的机电系统集成
一台设备、一台仪器、片上系统 SoC (System-on-a-Chip)
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最早是美国人Harrington J.于1973年提出来的,强调
DCS的出现使系统的控制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是控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吸收了计算机技术 (Computer)、自动控制技术(Control)、数据通 信技术(Communication)、CRT(Cathode Ray Tube)显示技术的所谓“4C技术” 。
DCS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进入80年代中 后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也开始应用微处理器,而 且也是分布式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将其列 入DCS的范畴。
系统从广义上可以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 上事物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完 成某种特定功能或形成某种事物现象的一个 统一整体的总称。
1.2 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 · 系统 · 系统集成 · 系统集成的特点 · 系统集成的原则与方法 · 网络要求
· 递阶控制
系统集成
相互分离、彼此孤立的模块协 调组成有机整体。
解决以上矛盾的出路就是制定一种独立 于卖方的系统集成标准,标准化的总线网络 顺势而生。网络是开放式系统的关键要素, 因此进一步开发出具有互操作性的现场总线 (Fieldbus)。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Fieldbus Control System)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 专家们开发新技术作为标准的国际通行的现场 总线,以满足总线供电、安全运行、远距离通 信等方面的要求。标准化打击了垄断,激发了 竞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机电一体化中的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中的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系统、电气系统和控制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统一的设计与控制。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驱动控制和系统集成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机电一体化中的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
驱动控制是指将能量转换为机械运动的技术。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驱动控制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通过各种驱动技术将电能、气能、液压能等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各种机械运动。
常见的驱动控制技术包括电机驱动、气动驱动和液压驱动。
电机驱动是机电一体化中最常用的驱动控制技术。
电机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类型和规格,如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等。
电机驱动技术在工业生产线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汽车生产线上的焊接机器人、流水线上的传送带等。
通过准确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矩,可以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运动控制。
气动驱动是通过压缩空气产生动力并实现机械运动的驱动控制技术。
气动驱动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流水线上的气缸、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气动阀门等。
气动驱动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可靠性,可以适应不同工况和环境要求。
液压驱动是通过液体流动产生动力并实现机械运动的驱动控制技术。
液压驱动技术具有承载能力大、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各个领域。
例如在机床上的液压刀具换装系统、起重机械中的液压伸缩臂等。
液压驱动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高功率密度和可靠性,适用于需要承受大吨位或高压力的应用场景。
除了驱动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还需要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将不同的组件和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协同工作和统一控制。
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灵活性。
系统集成技术的核心是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现代的机电一体化系统通常采用计算机网络和工业以太网技术,实现多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联动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与融合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与融合摘要: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是机电一体化行业的一项重大技术创新。
机电一体化是指通过各种互联网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和融合,逐步发展壮大机电一体化。
这一创新不仅大大提高了机电一体化的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大大减少了原材料等资源的消耗,同时也降低了能源消耗,大大降低了机械行业的成本,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引言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态下,我国的很多领域都开始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例如机器生产、制造、数控机床、工程建设等都出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
使用的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应用不仅是韩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国际趋势。
以上符合现代社会市场的要求。
1.机电一体化现状分析1.1多种技术相结合、应用范围更广的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不是自主发展的结果,而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等各个领域融合的结果。
基于这种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传统的机械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现代新型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应用范围有了显着的发展,以物流行业为例,快件的拣选和分拣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快速提供快件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非常高。
然而,当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步允许机器人执行这些任务时,它们不仅会更有效率,而且还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多学科融合发展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大好机会,通过这种推动,可以不断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
1.2系统智能在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阶段,智能控制方案在生产环境的持续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创新,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的弊端,减少了投入人力。
目前机械设备的性能要求更高,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可以实现各个系统的智能化设计,提供智能化的体验。
智能化管理,节省人力,当系统设备本身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严重故障时,可通过提出具体的故障排除措施,起到预警和保护作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与研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与研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已成为现代工业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是将机械、电子、控制、软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以实现系统整体最优的一门综合技术。
它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提高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概念、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结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是将机械、电子、控制、软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技术。
它通过对多个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以实现系统整体的最优为目标,推动了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
目前,国内外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设计、模块组合、信息融合等方面。
其中,系统设计要求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模块组合则需要根据系统整体最优原则进行选型和搭配;信息融合则主要应用在提高系统智能化水平、减少对人工干预的依赖等方面。
在系统设计方面,研究者们致力于优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性能和降低成本。
例如,采用新型的传动机构、优化机械零部件的设计以提高系统的传动效率和减小体积。
在模块组合方面,研究者们于如何根据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进行搭配,以实现系统的最优性能。
同时,在信息融合方面,研究者们借助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对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和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目前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原理,而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则可用来进行具体的设计和优化。
具体来说,研究者们首先通过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便更好地了解系统的性能和特点;接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通过实验研究对系统进行实际测试,验证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通过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和研制,得出以下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是将机械、电子、控制、软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技术,具有实现系统整体最优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设计、模块组合、信息融合等方面,其中系统设计要求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模块组合则需要根据系统整体最优原则进行选型和搭配,信息融合则主要应用在提高系统智能化水平、减少对人工干预的依赖等方面;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目前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原理,而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则可用来进行具体的设计和优化;通过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和研制,可以为今后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1. 引言1.1 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机械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无缝集成在一起,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二者之间的高效互动和协同工作。
在传统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机械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往往是由不同的团队设计和独立运行,导致设备之间的互动和协同性较低。
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机械结构、电气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全面整合,实现智能化生产。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可以更加智能化地感知环境、进行决策和执行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机械、电气、控制和信息技术的跨学科技术,可以为智能制造提供强大的支持和推动力。
1.2 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智能制造是21世纪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制造正在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
智能制造通过将物理系统与信息系统无缝地结合起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柔性化和高效化。
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加剧,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产品品质、交付时间和个性化需求的要求,因此需要通过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三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促使制造业转向智能化、环保型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制造借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 正文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案例1. 工业机器人生产线: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可以实现更精准、高效的操作。
汽车制造厂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汽车的自动组装,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机电一体化中的系统集成与优化
机电一体化中的系统集成与优化机电一体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既包含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控制工程,也包括了材料科学、制造工艺和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系统集成是机电一体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涉及到如何将不同领域的技术和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可靠、智能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本文将从系统集成的角度探讨机电一体化中的优化问题,探讨如何实现系统集成的最佳效果。
一、机电一体化的意义机电一体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工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成本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机械制造已经逐渐向着智能化、柔性化、精密化和信息化等方向发展,成为一种集成了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等多种技术的新型工程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创新性和竞争力,还可以提升生产的效率和灵活性,让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
机电一体化的意义还在于它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机遇。
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新兴的制造业、服务业、互联网等行业涌现出来,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机电一体化也促进了制造业的生态转型,推动了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二、机电一体化中的系统集成机电一体化的系统集成是将多个不同领域的技术、设备和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高效、可靠、智能和创新性的系统。
机电一体化的系统集成包括三个方面:1.电子化电子化是机电一体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用计算机、电子技术、传感器等相关技术实现对机械系统的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
电子化可以提高机械系统的控制精度,降低能耗和损耗,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周期。
2.智能化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智能化系统涉及到软件、算法、专家系统、处理器和传感器等多种技术。
它能够对机械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保护和自我学习等功能。
智能化系统一方面可以提高机械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人工管理成本和人为失误的风险。
3.网络化网络化也是机电一体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机电一体化专业优质课机电系统设计与集成应用
机电一体化专业优质课机电系统设计与集成应用机电一体化专业优质课——机电系统设计与集成应用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目前工程领域中的一个热门专业,其主要研究机械、电子、自动化等领域的融合与应用。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关键支撑。
本文将以机电系统设计与集成应用为主题,探讨该领域的优质课程内容及其价值。
一、机电系统设计课程1.1 课程概述机电系统设计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与电子技术的深入理解与应用能力。
该课程通常包括机电系统基础知识、机械力学、电子电路、传感器与执行器、控制技术等方面内容。
1.2 课程特点机电系统设计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与实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机电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课程目标通过机电系统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熟悉机电系统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掌握常用的机械与电子工具与软件,具备机电系统设计与改进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机电一体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机电系统集成应用课程2.1 课程概述机电系统集成应用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拓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电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理解与开发能力。
该课程通常包括先进机电设备与控制技术、工业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等方面内容。
2.2 课程特点机电系统集成应用课程强调实际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学习到行业内的最新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培养其独立开发机电系统的能力,如设计自动化生产线、开发智能机器人等。
2.3 课程目标通过机电系统集成应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了解机电系统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需求与解决方案,具备系统集成与创新设计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机电一体化工程项目提供解决方案。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重要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动作用。
在工程实践中,机电系统的设计与集成应用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机电系统集成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机电系统集成机电系统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集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环境舒适性和智能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式,以其快速、高效、环保等特点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而机电系统作为现代建筑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机电系统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集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机电系统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性1. 提升整体工程质量机电系统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负责供水、供暖、通风、空调等功能。
传统施工方式下,机电系统通常需要在现场进行安装和调试,容易出现协调困难、施工周期长等问题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
而采用装配式建筑模式,可以将机电设备预先安装到模块化构件上,在出厂时完成联调测试,保证了整体工程质量。
2. 加快项目进度传统建筑施工方式下,机电系统安装需要在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而在装配式建筑中,机电设备和管道可以与模块一起制作和运输到工地,并在现场进行简单的连接即可。
这样可以明显缩短项目周期,节约成本。
3. 降低施工风险装配式建筑中的机电设备在工厂环境下进行制造和测试,避免了现场施工因条件不完善或人为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事故隐患。
尤其是对于高危、复杂的机电系统来说,集成化的制造可以极大提高施工安全性。
二、机电系统集成方面的挑战1. 建筑单元一致性问题装配式建筑中常常采用模块化构件相互拼接组合成整体。
然而,在不同供应商生产的模块上,机电设备接口标准、管道布局等存在差异。
这就给机电系统集成带来了困难,需要对各个模块之间进行统一设计、定位和连接。
2. 系统协调问题在传统建筑施工中,机电系统通常由多个分包商负责设计和施工,因此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和沟通缺乏统一权威机构进行整合处理。
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需要通过设计确认、预制生产和现场安装等环节来确保机电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加大了难度。
三、机电系统集成的解决方案1. 强化设计阶段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应充分重视机电系统集成所涉及的各种专业设计,确保符合现行标准和规范。
机电集成系统的先进技术与应用探索
机电集成系统的先进技术与应用探索摘要:本文介绍了机电集成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以及先进技术在机电集成系统中的应用。
机电集成系统是一种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综合性技术,通过对各个子系统的协同工作,实现高效控制、降低成本并实现智能化。
文章还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物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等先进技术在机电集成系统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典型应用案例,如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汽车和能源管理与优化等领域。
关键词:机电集成系统;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电集成系统在现代工程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将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综合性技术,机电集成系统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实现智能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机电集成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技术,并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机电集成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对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汽车和能源管理等典型应用案例的分析,我们将展示这些先进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机电集成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机电集成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技术机电集成系统(Mechatronics System)是一种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综合性技术。
它通过对各种工程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实现了对复杂系统的高效控制和优化。
机电集成系统的核心理念是将各个子系统协同工作,以提高整体性能、降低成本并实现智能化。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是机电集成系统的基础,涉及到机械结构设计、运动控制和力学分析等方面。
在机电集成系统中,机械部件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系统的运动和力学功能。
电子工程:电子工程在机电集成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等方面。
电子工程技术使得机电集成系统能够实现精确的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为系统的控制和优化提供了基础。
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在机电集成系统中主要涉及到嵌入式系统、控制算法和通信技术等方面。
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优质课掌握机电系统集成与控制的基本原理
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优质课掌握机电系统集成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在现代社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作为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专业,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机电系统集成与控制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从机电系统集成的概念、机电系统控制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使读者对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优质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机电系统集成是指将机械和电子技术相结合,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实现机械、电子、控制等多个领域之间的协同工作。
机电系统集成的核心是设计考虑和处理机械、电气、电子、通信、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
在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优质课中,学生需要学习机电系统集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机电系统集成的流程和关键技术,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电系统控制是指通过控制系统对机械、电气和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使其按照预定的要求工作。
机电系统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检测、信号处理、信号传输、控制算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在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优质课中,学生需要学习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传感器的选择和使用,掌握控制算法的设计和调试等技能,以便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机电系统集成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造业中,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离不开机电一体化的技术,通过机电系统的集成和控制,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在交通运输领域,智能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系统等都离不开机电系统的集成和控制,使得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和智能化。
在能源领域,利用机电系统的集成和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学生掌握机电系统集成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优质课主要包括机电系统集成与控制的基本原理。
学生通过学习机电系统集成和控制的相关知识,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已经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趋势。
而在这个过程中,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包括其定义、特点、应用和挑战等方面。
一、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的概述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是指将建筑物所需的电气、通信、暖通空调及自动控制系统等机电设备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实现单元模块或构件在工厂内进行预先加工和组装,最终以整体形式安装于现场。
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还能有效减少材料浪费和人力投入。
与传统施工相比,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1 现场外移:通过提前在生产线上完成大部分组装工作,减少了现场作业人员数量和时间,缩短了施工周期。
1.2 工业化生产:采用标准化零部件和模块化设计,实现机电设备的工程化、规模化生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1.3 信息化管理:通过数字化建模、远程监控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2.1 安全性增强:装配式建筑要求所有预先加工的零部件在工厂组装后进行整体运输。
由于采用了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可以更好地保障构件之间的连接安全性。
与传统施工方式不同,这种方法减少了临时设备搭建、拆除产生的危险因素。
2.2 施工速度加快:采用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后,在现场只需进行简单拼装即可完成整体建筑结构的安装。
相比于传统施工方式,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并节省人力资源。
2.3 节能环保: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将暖通空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和安装,减少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合理规划和优化系统配置,可以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减排目标。
三、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面临的挑战3.1 技术难题: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需要多学科的协同配合,包括结构设计、电气工程、通信工程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因此,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相关人才缺乏和技术研发不足等问题。
装配式建筑的机电系统集成与优化
装配式建筑的机电系统集成与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装配式建筑在当今建筑行业中变得日益重要。
传统工地施工速度慢、资源消耗大的问题逐渐凸显,而装配式建筑能够提供快速、高效、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其中,机电系统是装配式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集成和优化对于确保建筑物正常运行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一、机电系统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性1. 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机电系统涵盖了诸多领域,包括供水、排水、暖通空调等基本设施。
这些设施保证了住宅、商业和办公等各类建筑物的正常运行。
在传统施工方式下,安装这些系统往往需要现场浇注混凝土和敷设管道等繁琐工作,并且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而在装配式建筑中,可以将这些系统预先集成好后一体化安装,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质量问题。
2. 保障舒适度和安全性机电系统不仅影响着建筑物内环境的舒适度,如温度、湿度等,还关系到居住者和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在装配式建筑中,机电系统的集成能够更好地确保这些要求的满足。
例如,在预制构件中预留出合适位置,方便机电设备和管道的集成;在工厂环境下进行质量控制,避免施工现场出现质量问题。
二、机电系统集成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空间限制与布线设计装配式建筑往往面对着空间有限的挑战,因为各种机电设备和管线需要协调安排。
在设计阶段,需要合理规划设备布局、选择适当材料以及考虑排风通风等因素。
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提前测量系统尺寸并进行精确设计,在工厂环境下进行整体布线,并确保后续组装时无需二次加工。
2. 整合与联动控制一个完整的装配式建筑通常包含多个模块化单元,不同单元之间的机电系统如何协同工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集成不同设备,实现整体供能与互联控制,可以通过智能系统进行实现。
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可以监测建筑物各个区域的温度、湿度等信息,并根据需求自动调节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
这种优化的控制方式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机电系统集成与优化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机电系统集成与优化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快速、环保、节能等优势。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机电系统的集成与优化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机电系统集成与优化的相关内容。
一、机电系统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性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机电系统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尤为重要。
它包括了供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各项设备和设施。
这些功能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还涉及到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二、机电系统集成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实现机电系统集成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首先,由于装配式建筑多采用模块化构件,导致管线嵌入困难;其次,不同机电设备的接口标准不统一,造成集成困难;再次,系统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
为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设计优化:在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初期,应充分考虑机电系统的集成问题。
通过对建筑结构、管线设计、设备选型等多方面进行综合优化,提前解决集成难题。
2. 标准化接口:建立统一的机电设备接口标准,并加强与各相关领域的沟通与协调,降低集成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
3. 智能控制系统: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机电设备之间的高效协同工作。
通过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提高整体性能。
三、机电系统优化的重要性和方法除了集成外,优化机电系统也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一个关键环节。
通过对机电设备运行进行综合分析和改进,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运维成本,并提供舒适且可靠的室内环境。
为实现机电系统优化,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能源管理:合理规划和管理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监控和控制,实现对机电设备的精确调节、定时开启和关闭。
2. 传感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准确监测和反馈,使机电系统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3. 节能设备:选择节能型设备和器件,并结合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使用。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机电技术系统集成性能预测与优化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机电技术系统集成性能预测与优化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分析在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机电技术系统作为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集成性能的预测和优化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探讨机电技术系统集成性能的预测与优化。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机电技术系统;集成性能预测与优化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数据的涌现,机电技术系统集成性能预测与优化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机电技术系统集成性能预测和优化的目标是通过分析大数据,建立模型,预测系统整体的性能,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机电技术系统集成性能预测与优化的方法和策略。
二、机电技术系统集成性能的概述机电技术系统是指通过机械、电气、电子等技术相互配合,实现一定功能的综合系统。
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传统的性能评估方法往往基于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但这种方法在复杂系统中往往难以准确反映实际工作情况。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机电技术系统的集成性能。
同时,大数据分析还能发现系统中的潜在问题和优化空间,为后续的性能优化提供依据[1]。
机电技术系统集成性能的特点,机电技术系统集成性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变量多目标性能指标:机电技术系统往往具有多个性能指标,同时这些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影响;复杂性:机电技术系统通常是由多个子系统和相互关联的部件组成的,系统的运行和性能检测过程复杂;数据量大:机电技术系统通常生成海量的运行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系统的运行状态、性能指标以及各个部件的工作参数等信息。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机电技术系统集成性能预测,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机电技术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实现对系统性能的预测。
大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洗、特征提取和建模分析等步骤。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机电工程与系统集成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机电工程与系统集成技术随着人们对建筑品质和环境可持续性的要求日益提高,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绿色的建造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装配式建筑不仅在结构上具有优势,同时也需要依靠机电工程与系统集成技术来实现高效的运行和舒适的使用体验。
本文将探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机电工程以及系统集成技术所扮演的角色,并介绍相关的应用案例。
一、机电工程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1. 自动化生产设备在装配式建筑生产制造过程中,自动化生产设备是关键因素之一。
利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模块化零部件精确加工和快速组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利用数控加工设备进行钢结构零部件的加工,可以大大缩短生产周期并降低人为错误。
2. 建筑物理系统设计机电工程在装配式建筑中承担着设计、安装和维护建筑物理系统的重要任务。
这包括供水、排水、电力、照明、空调等系统的设计和集成。
在装配式建筑中,这些系统需要更灵活的设计和布局,以适应模块化构件的安装和组合,并满足建筑使用者对舒适性、节能和环境友好性的需求。
3. 节能与环保技术装配式建筑在节能与环保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机电工程与系统集成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例如,利用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供暖、通风和照明等设备的精确控制,减少能源浪费。
此外,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光伏发电也可以与装配式建筑结合起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二、机电工程施工中面临的挑战1. 模块化设计与协调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机电工程需要与其他专业进行密切协作,确保各个模块之间机电设备数量和布置合理,并且不影响整体施工进度。
该协调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到模块化构件的尺寸、连接方式以及设备安装和维修的可访问性。
2. 设备选型与供应链管理机电工程需要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设备,并确保供应链管理高效稳定。
在模块化施工中,供应链的密切协调至关重要,确保所需设备按时到达施工现场并满足施工进度。
3. 集成测试与调试在装配式建筑中,各个系统之间需要进行集成测试和调试,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机电与智能化系统集成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机电与智能化系统集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装配式建筑逐渐成为现代建筑领域的重要趋势。
其中,机电与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是实现装配式建筑高效、智能化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从机电系统和智能化系统两个方面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机电与智能化系统集成进行探讨。
一、机电系统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性1. 机电系统的定义及功能机电系统是指包括供水、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和管道网络在内的一系列物理设施,它们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在装配式建筑中,机电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装配式建筑对机电系统的要求由于装配式建筑具有快速搭建、可移动性强等特点,对机电系统也提出了新需求。
首先,机电设备需要经过预制加工,并且可以随着模块一同运输到施工现场;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各个模块之间以及整个建筑的机电系统互联互通,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装配式建筑需要具备可扩展性,随着使用需求的变化可以灵活增删设备。
二、机电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1. 模块化设计与制造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模块化是实现快速搭建和易于移动的基础。
在机电系统集成中,模块化设计可以将各个功能单元分割为独立的组件,并通过标准接口进行连接。
利用现代制造技术,可以提前完成大部分机电设备的预制加工和装配工作,降低施工成本和时间。
2. 数据信息管理与传输在装配式建筑中,各个模块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因此,在机电系统集成中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对供水、供暖、通风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控。
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网络等手段,实现数据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存储。
3. 智能化控制与管理智能化系统对于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舒适度、安全性和节能性非常重要。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机电设备的智能监测和自动调节,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同时,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维护。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机电与智能化系统集成案例以某办公楼为例,通过机电与智能化系统集成实现了高效、智能的运行。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机电系统集成与调试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机电系统集成与调试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现场施工方式虽然可以实现建筑项目,但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装配式建筑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机电系统集成与调试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整个建筑的性能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机电系统集成与调试的相关内容。
一、机电系统集成1.1定义和概述机电系统是指由各种设备、仪器以及相应的空气、水、电等介质组成的综合性系统,在建筑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机电系统集成功能各异且复杂多样,涉及到安全、节能等多个方面。
1.2智能化与自动化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需求变化,机电系统逐渐呈现出智能化与自动化特点。
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使建筑物能够更加智能地响应环境变化、实现自动控制,提高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1.3需求分析在进行机电系统集成之前,需要对建筑的功能需求进行详细分析。
包括建筑用途、人员流量、安全要求以及特殊需求等各个方面因素的考虑。
只有充分了解这些需求,才能在集成过程中做出合理设计与选择。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机电系统集成2.1施工流程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机电系统集成从整体上相对传统建筑施工更为高效快捷。
其主要流程包括:设计阶段,确定机电系统设计方案;制造阶段,在模块工厂生产预制模块;运输和安装阶段,将模块运送到现场并进行组装;接入调试阶段,连接各个模块的机电系统并进行调试。
2.2协同作业与管理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机电系统集成需要进行协同作业与管理。
多个专业团队需要紧密配合,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衔接无缝,并避免在集成过程中出现冲突和错误。
2.3数据信息交流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机电系统的集成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信息交流。
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监控与管理需要统一规划,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三、机电系统调试3.1调试目标机电系统调试是为了确保各个子系统正常运转,实现性能和功能要求。
机电系统集成优化及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机电系统集成优化及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机电系统集成优化是指通过整合机械、电气和控制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在系统层面上对机电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实现更高效、更可靠运行的目标。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机电系统集成优化的应用广泛,不仅可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首先,机电系统集成优化在工业自动化中能够提升生产效率。
通过将机械、电气、控制等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起,可以实现生产线上的协同工作,减少因信息流、物流等因素的不顺畅而导致的生产线停机和生产效率低下的情况。
同时,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快速响应,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其次,机电系统集成优化在工业自动化中能够降低成本。
通过集成各个子系统,可以实现对冗余设备的优化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
同时,优化的控制算法和节能设备的应用,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设备运行成本。
另外,集成化还能够简化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减少人力成本。
这些方面的优化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
此外,机电系统集成优化也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集成各个子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产品设计与生产的协同工作,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同时,借助先进的控制技术,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前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确保产品质量。
此外,集成化还能够提高生产线的安全性,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危险环境、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的自动监测和控制,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最后,机电系统集成优化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案例有很多。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机电系统集成优化能够提高装配线的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人工错误和缺陷产品的产生。
在制药业,机电系统集成优化能够实现对药物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合规性。
在食品加工业,机电系统集成优化能够实现对食品生产线的自动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机电系统集成优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既能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又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集成的关键技术研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集成的关键技术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集成的关键技术。
首先,强调了系统设计阶段的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和接口设计的重要性。
随后,深入研究了控制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包括控制算法选择和控制策略优化。
传感器与执行器集成方面重点关注传感器选择和优化、以及执行器的设计与优化。
此外,文章强调了数据通信与网络集成的重要性,包括数据通信协议和网络安全方面的技术。
最后,阐述了模块集成和系统测试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这些关键技术,可以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推动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设计与集成;关键技术;研究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电一体化系统在现代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指的是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实现高效、智能、可靠的工程设备运行。
本文将就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集成的关键技术展开探讨。
一、系统设计(一)系统需求分析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系统需求分析,包括功能、性能和安全三个关键方面。
功能需求确立系统所需实现的具体功能和特性,性能需求明确系统运行的速度、准确度和响应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安全需求涵盖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应对策略。
这些需求通过深入分析和多方沟通确保了系统设计能够贴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后续的功能模块划分和接口设计奠定了基础。
系统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石,其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确保最终系统能够成功地满足用户需求至关重要。
(二)功能模块划分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合理划分系统的功能模块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每个功能模块应当承担特定的任务和功能,确保模块内部的逻辑清晰、功能单一。
模块划分应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使得模块之间的依赖性尽可能低,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使得后续的集成和维护工作更加便捷高效。
同时,良好的模块划分也为团队协作提供了基础,不同的团队可以分别负责不同模块的开发与优化,最终共同完成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和集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频调速能够应用在大部分的电机拖动场合,由于 它能提供精确的速度控制,因此可以方便地控制机 械传动的上升、下降和变速运行。变频应用可以大 大地提高工艺的高效性(变速不依赖于机械部分), 同时可以比原来的定速运行电机更加节能。下面例 举使用变频调速的10个理由,来说明变频器应用日 趋普及的基本认识:
调压调速
转子串电阻调速
变频调速
交流异步电动机 交流同步电动机
晚
变频调速原理:n=60 f(1-s)/p 调压调速:通过异步电动机的三相交流电压大小来调节转子转速的方法。
2 变频器的作用和功能
变频器集成了高压大功率晶体管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得到 广泛应用。变频器的作用是改变交流电机供电的频率和幅值, 因而改变其运动磁场的周期,达到平滑控制电动机转速的目 的。变频器的出现,使得复杂的调速控制简单化,用变频器+ 交流鼠笼式感应电动机组合替代了大部分原先只能用直流电 机完成的工作,缩小了体积,降低了维修率,使传动技术发 展到新阶段。 变频器可以优化电机运行,所以也能够起 到增效节能的作用。根据全球著名变频器生产企业ABB的测 算,单单该集团全球范围内已经生产并且安装的变频器每年 就能够节省1150亿千瓦时电力,相应减少9,700万吨二氧化碳 排放,这已经超过芬兰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发展的核心是单芯片化的发展。
专用性
嵌入式系统
三个基本 要素
嵌入性 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按形态可分为设备级(工控机)、板级(单板、 模块)和芯片级(MCU、SoC)。
微型计算机的体积、价位、可靠性无法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
嵌入式系统将计算机做在一个芯片上,走上芯片化道路,开创了 嵌入式系统的单片机时代。
(4) 可控的加速功能。 变频调速能在零速启动并按照用户的需 要进行均匀地加速,而且其加速曲线也可以选择(直线加速、S 形加速或者自动加速)。而通过工频启动时对电机或相连的机 械部分轴或齿轮都会产生剧烈的振动。这种振动将进一步加 剧机械磨损和损耗,降低机械部件和电机的寿命。另外,变 频启动还能应用在类似灌装线上,以防止瓶子倒翻或损坏。 (5) 可调的运行速度。 运用变频调速能优化工艺过程,并能根 据工艺过程迅速改变,还能通过远控PLC或其他控制器来实现 速度变化。
PROFIBUS模块
外形尺寸为A~F MM440变频器电动机和电源的接线
第二章
MM440的调试
MM440 变频器的DIP开关
用状态显示屏SDP 进行调试
• 采用SDP 进行操作时变频器的预设定必须与 以下的电动机数据兼容: • (1)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 (2)电动机电压 • (3)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 (4)电动机的额定频率
变频调速的优势(与其它交流电机调速方式对比)
调速方式名称 变极调速 控制对象 特点 有级调速,系统简单,最多4段速 交流异步电动机 无级调速,调速范围窄 电机最大出力能力下降,效率低 系统简单,性能较差 真正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宽 电机最大出力能力不变,效率高 系统复杂,性能好 可以和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 早 发 展 时 间
分类
• 变频器分为 :
• 1 交---交型 输入是交流,输出也是交流 将工频交流电直接转换成频率、电压均可控制的交流 (又称直接式变频器)
• 2 交—直---交型 输入是交流,变成直流 再变成交流输出 将工频交流电通过整流变成直流电,然后再把直流电变 成频率、电压、均可控的交流电 (又称为间接变频器)
工作原理:交—直—交
交流低压交直交通用变频器系统框图
~
整流部分 交流 直流
直流中间电路 直流 控制系统
逆变部分
交流
M
•整流电路: 交流直流
•直流中间电路:滤波\(平滑电流\斩波\制动\输助电路)
•逆变电路:直流交流 •控制电路:实现主电路与控制电路隔离\检测\接口
核心部分!
实现主电路各开关器件的通断控制
件平台甚至数据库的选择,这样才有利于系统
的扩充和联网。 开发工具要有与高级语言的接口,有结构优良 的数据字典,使各分立产品容易集成; 要考虑开发工具制造厂商的技术支持、售后服 务和厂商本身的稳定性等因素。
第二部分:通用变频器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
什么是变频器?
变频器 变频器是将交流工频电源转换成电压、频率均可 变的适合交流电机调速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英文 简称VVVF ( Variable Voltage Variable Frequency) 变频器的控制对象 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和三相交流同步电机,标准适配 电机极数是2/4极
第一部分:课程导入(30分钟)
1 系统集成技术的提出和发展
2 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 3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1 系统集成的提出和发展
1975年美国Honeywell公司首先推出 了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TDC-2000型总体 分布式控制系统(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简称为TDC),实现集中管理 、分散控制,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
(6) 受控的停止方式。 如同可控的加速一样, 在变频调速 中, 停止方式可以受控,并且有不同的停止方式可以选择(减 速停车、自由停车、减速停车+直流制动),同样它能减少 对机械部件和电机的冲击,从而使整个系统更加可靠,寿 命也会相应增加。 (7) 节能 离心风机或水泵采用变频器后都能大幅度地降低能 耗,这在十几年的工程经验中已经得到体现。由于最终的 能耗是与电机的转速成立方比,所以采用变频后投资回报 就更快。 (8) 可逆运行控制 在变频器控制中,要实现可逆运行控制无 须额外的可逆控制装置,只需要改变输出电压的相即可, 这样就能降低维护成本和节省安装空间。
机电系统集成技术
课程内容
理论部分: 第一部分:系统集成概述 第二部分:通用变频器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 实践部分: 任务1:变频器的面板操作与运行 任务2:变频器的外部运行操作 任务3:变频器的模拟信号操作控制
为什么学习系统集成
• 1、市场职位需求,就业压力是必须面对 的问题。 • 2、硬件模块化,软件可定制的设计方法 适合采用系统集成。如:山寨手机 • 3、高可靠性、稳定性特殊应用场合,必 须采用成熟的技术。如:工厂生产线。 • 4、新产品推出周期越来越短,不可能每 个部件都重新设计。
交流变频算法, 需要高性能的CPU,如DSP
第一章 MICROMASTER440(MM440) 变频器概述
一、认识MM440通用型变频器
电 路 结 构
变频器控制电路输入输出电路简图
M M 44 0 变 频 器 的 接 线 端 子
用SDP进行基本操作
基本操作板(BOP)
高级操作板(AOP)
3) 启动时需要的功率更低。 电机功率与电流和电压的乘积成 正比, 那么通过工频直接启动的电机消耗的功率将大大高于变 频启动所需要的功率。在一些工况下其配电系统已经达到了 最高极限,其直接工频启动电机所产生的电涌就会对同网上 的其他用户产生严重的影响, 从而将受到电网运行商的警 告, 甚至罚款。如果采用变频器进行电机起停, 就不会产生类 似的问题。
问题:
·不同厂家的产品由于协议不同而缺乏互
操作性。由于协议的不同,造成了现场仪表 不能与系统集成而进一步发挥仪表的智能。
·有些大的产业集团着大力开发出专有
大系统,为了保持系统的集成,用户不得不 从该厂家购买不一定是最好又很昂贵的部件, 形成垄断。
解决以上矛盾的出路就是制定一种独立 于卖方的系统集成标准,标准化的总线网络 顺势而生。网络是开放式系统的关键要素, 因此进一步开发出具有互操作性的现场总线 (Fieldbus)。
技术上具有先进性 实现上具有可行性 使用上具有灵活性 发展上具有可扩性 投资上具有受益性
硬件集成
系统集成 软件集成
工具集成
硬件集成
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硬件平台设备的选型; 对已产品化的部件模块进行产品测试、验收; 提供对其他设备、网络结构、数据库之间的连接技术; 要求大量、广泛地掌握和积累各种产品特性,了解国内 外有关的规范和标准; 准备各厂商有关的产品的检测验收及工程安装施工标准。
1016 J / 次
2 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
系 统 《中国大百科全书· 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 对系统的定义为:由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一些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从广义上可以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 上事物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完 成某种特定功能或形成某种事物现象的一个 统一整体的总称。
系统集成
相互分离、彼此孤立的模块协 调组成有机整体。
集成能使组成整体的各部分彼此有机协调地工作,以发 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集成不是各个分离部分简单捏合在一起组成的“拼盘”, 而应理解为经过了充分的相互融合,形成了优化的统一
整体。
系统集成可以减少数据冗余、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便 于对数据的合理规划和分布,便于组成部件的协调规划, 有利于并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软件集成
以操作系统为核心构建软件平台;
已有应用软件和将要开发的应用软件的集成;
对应用软件开发商进行约束,使集成时可取得对应用软 件系统的控制权和维护权;
通过预留接口对应用子系统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实现各
个应用子系统的可互联、可互操作、可运行。
工具集成
使用开发工具进行系统开发,建立系统原型, 使系统的可维护性增强,提高系统开发的质量; 开发工具要尽可能开放,独立于硬件平台、软
(1) 控制电机的启动电流。 当电机通过工频直接启动时,它将 会产生7到8倍的电机额定电流。这个电流值将大大增加电机 绕组的电应力并产生热量,从而降低电机的寿命。而变频调 速则可以在零速零电压启动(也可适当加转矩提升)。一旦频率 和电压的关系建立,变频器就可以按照V/F或矢量控制方式带 动负载进行工作。使用变频调速能充分降低启动电流,提高 绕组承受力,用户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电机的维护成本将进一 步降低、电机的寿命则相应增加。 (2) 降低电力线路电压波动。 在电机工频启动时,电流剧增的 同时,电压也会大幅度波动,电压下降的幅度将取决于启动 电机的功率大小和配电网的容量。电压下降将会导致同一供 电网络中的电压敏感设备故障跳闸或工作异常,如PC机、传 感器、接近开关和接触器等均会动作出错。而采用变频调速 后,由于能在零频零压时逐步启动,则能最大程度上消除电 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