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
-45
100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60 1
4
7
0 10月份
冬季温和少雨。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温/℃
3、温带季风气候
30 15
分布:35°N—50°N 0
大陆东部。
-15
-30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45
冬季寒冷干燥。
-60
1
4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降水量/mm 600
500
400
300 200
(三)重点气候类型极其特征分析
我们在描述气候特征的时候,要把气候的两 个最重要的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情况描述 清楚。在某一种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其 天气状况单一,其气候特征可用“全年怎么 样”来描述。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 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复杂,其气候特征可用 “夏季怎么样、冬季怎么样”来描述。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
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 转晴 夏季暴雨,冬季寒潮,春季沙尘暴
降水全在锋前
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100
7
10月0份
5、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形成的气候
(9)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0-600之间 的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6、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形成的气候
(10)极地气候(纬度较高的地区):终年受极地 气团控制;
7、地势高、地形起伏大形成的气候:高 原和高山气候。
考点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 影响和季风环流
地球表面不均匀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
一、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形成的影响
60°
副极地低气压带
30° 0°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压 副热带高压
高压
低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天气 • 短暂性降水,强度较•大持续性降水,强度小 • 过境后气温下降 • 过境后气温上升
• 过境后气压上升 • 过境后气压下降
天气图
锋面符号
冷锋
暖锋
气团位置
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雨区位置
过境前

气 特
过境时
征 过境后
天气实例
降水集中主要集中在锋后 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 晴朗
D
北极
北G极
D 赤道 G
G
南极
D
地球表面均匀 考虑地转偏向力 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探究二: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 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时大
气环流又将怎样变化? ③
高气压带

低气压带
——三圈环流 60°N

高气压带
30°N
低纬上空
低气压带

①低纬环流② 中纬环流③高纬B环ACK流
全球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7)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0-350之间大 陆的东岸);
(8)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50-550之间大陆 的东岸);
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温/℃
1、地中海气候
30 15
降水量/ 600
500
0
400
分布:南北纬30°~40° -15
300
大陆西部地区,地中海 -30
1.受单一的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0之间):赤道 低压带控制;
(2)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度之 间大陆内部或西岸):主要是受副高控制;
2、受单一的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3)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度至60度大陆 的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受单一的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锋面系统:冷锋
符号:
大风 / 雨 / 雪 / 沙尘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实例夏:季北方暴雨;冬春沙尘暴;冬季寒潮
冷 锋后
暖 锋前
锋面系统:暖锋
符号: 过境前:
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时:
过境后:
冷 锋前
暖 锋后
小结锋面系统
冷锋
暖锋
气流方向 符号
锋面坡度 云
暖气团后退

冷气团后退

• 雨带窄雨,带位总于在锋冷后气•团雨一带侧宽,位于锋前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 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 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
量多,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太阳高度角: 海拔高低: 天气状况: 大气透明度: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大气反射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地面
冷却
大气水平运动
注意:
1、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2、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 低压区;
3、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不同高度难比 较。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
高a
b低
低d
c高
地面
比较a b c d四点气压的大小
c>d>a>b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主要原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 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 沛,形成森林景观,植被 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也生机勃勃。
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 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 形成沙漠景观。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 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部向西北部 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 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 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一年2-3熟。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及西北地 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 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梁、大 豆、土豆等。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 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使东亚冬 季寒冷干燥。
东亚季风(夏季风—东南季风) 夏季—东亚
印度低压
盛行来自太平
东 亚
洋副热带高压 西太平洋 西北部的偏南
副高
风,温暖湿润,
使东亚夏季高
暖湿
温多雨。
东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
亚洲高压 南亚 东亚
10月份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3、受气候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
(4)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0-400之间的大陆的 西岸):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 (5)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 间):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4、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
(6)热带季风气候(100N-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 部);
赤道
东亚 南亚
赤道
暖干
暖湿
思考:亚洲南东亚部冬和季亚风洲是南源部于冬亚夏洲季高的压盛,行夏风季向的有西何南不风是 同来?源形于成印原度因洋是上什北么移?的东南信风。
南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
特点:有(选1择)性吸。收作用
例:对流层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平
高 流层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可见光吸收很少。

大 影响因Leabharlann Baidu: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尘埃、
气 平
云雾的多少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红外线



(2)反射作用
特点: 无选择性 影响因素: 云层 越厚
阿留申低压
600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冬季因陆地气温低, 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切断了副 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副极地低压 副热带高压
低压
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1、成因 地表不均,海陆相间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00
沿岸最为典型。
-45
100
-60
0
1 4 7 10月份
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 西风带控制。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南北纬10°~回归 线大陆西部地区
特点:全年高温,分干 湿两季
成因: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 信风带控制。
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
0° 低纬环流
30° 中纬环流
60°
高纬环流 90°
地球表面均匀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 偏向力,再考虑地球的公转
(1)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 动引起的。
(2)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夏至— 冬至 : 气压带、风带大致南移 冬至-次年夏至 :气压带、风带大致北移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S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60°S
极地高气压带
(二)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其影响
1、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降水少; 低气压控制的地方降水多。
2、东风带控制的地区——一般降水少 西风带控制的地区——一般降水多 信风带控制的地区总体特征——一般降水少 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处于信风的迎风坡); 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岸——降水少(处于信风的背风坡);
1、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10°N—25°N大陆东 部,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 亚。
特点:终年高温,旱雨季 明显。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 动
气温/℃
2、亚热带季风气候 30 15
降水量/m 600
500
分布:南北纬25°— 0
400
35°大陆东部,主要 -15
300
分布在东亚地区
-30
撒哈拉地区最典型 特点:终年炎热干燥
成因: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受单一的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1、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温/℃ 30
15
分布:南北纬40°~ 0
60°大陆西部,典型地-15
区是西欧
-30
-45
特点:终年湿润,夏 -60
凉冬温
14 7
降水量/m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反射越强 尘埃 越多
例:夏季,多云的白天, 气温不会 太高。
(3)散射作用
特点: 有选择性
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在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 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空 气分子所散射,所以晴朗 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 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冰岛
低压大副 西

极蒙古地--西低伯利气亚高压压 太带
亚欧大陆 平

6阿0N留申 低压
一月
30°N
2、形成 过程
切断
一月:陆地T低→冷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切断
七月:陆地T高→热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
亚欧大陆

亚副速热尔 带 高 气 亚压洲带(印度)低压 高压
总结
读图思考完成下表。
南亚
东亚
分布 季节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我国东部、日本、
我国西南
朝鲜半岛
1月(冬季) 7月(夏季) 1月(冬季) 7月(夏季)
风向 东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性质
冬:寒冷干燥,风力强劲
夏:温暖湿润,多降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
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的差异
三、常见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
B 冷却
A 受热
C 冷却
低气压
高气压 B 冷却
高气压
低气压 A
受热
低气压
等 压 线
高气压 C
冷却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冷气却压 B
低受气热压 A
高冷气却压 C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小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 原




大气垂直运动

A
冷却

B
受热

C
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 气压越低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引起大气运动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地球表面均匀 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探究一:只 考虑高低纬 间热量差异 的时大气环 流是怎样的 状态?
G 赤道 D
单圈环流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10°N~10°S
气温/℃ 30 15
降水量/m 600 500
0
400
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15 -30
300 200
-45
100
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 -60 1
4
7
0 10月份
带控制
2、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南北回归线到30°大陆 西部,即23°26′N ~ 30°N,23°26′S ~30°S
60N


七月

夏威夷30°N 高压
3、 分布 规律
亚洲 大陆
太平洋
北美 大陆
大西洋
一月 七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 低压)
夏威夷高压
高压 低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4、季风环流——东亚最典型
⑴东亚季风(冬季风—西北季风)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冷干 太 平 洋

大气上界
地 大气吸收 大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二、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根本原因
1、引 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热力环流是怎样形成的?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
等 压 面
B
A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