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适当的引用和发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学习杨修的聪明才智,启迪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的揭示。

3. 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讽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 将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主题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情节和氛围。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讨论作品中的亮点和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进行合作探讨,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2)各小组汇报探讨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困惑。

(2)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6.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快速抓住课文内容及主要事件。

2、学习抓住一些看似不经意的文字或者补充一些被省略的文字,理解人物的性格。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并学习辨证地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抓住关键字词,从细节多方面分析概括杨修的性格。

3、充分利用想像并描述有关情节。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杨修死因。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

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

三国有无数的智者,其中有被重用的幸运者,也有被埋没甚至被残杀的不幸者。

今天,让我们走进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共同来关注杨修的命运。

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ppt出示:《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走进文本,解说人物1、师:杨修才华横溢,连曹操的得力干将夏侯惇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文中有一句话,是夏侯惇对杨修的高度评价.。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注意圈点重点字词,并从文中找出这句话评价的话来。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师:请找出评价的话。

生找出:公真知魏王肺腑也!教师引导学生读出佩服之气。

杨修之死优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3篇

杨修之死优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3篇

杨修之死优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3篇导语: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杨修是恃才放旷招致杀身之祸,有人说是因为曹操忌才妒贤,处死杨修以除后患根据本文,你的看法是什么?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杨修之死优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3篇,欢迎阅读参考!杨修之死优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言字词。

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3、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4、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初步体验插叙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目标1、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厚底蕴,丰富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2、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杨修、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两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教法学法】1、阅读导读法:抓住题目“杨修之死”的“死”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

2、比较阅读法:寻找小说与史料的不同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

3、质疑释疑: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渲染氛围1、导语:由三国中的人物诸葛亮作为智者的化身进行导入2、作品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

作品主要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其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多英雄形象。

3、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无末明初小说家。

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_2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_2

18.《杨修之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 概括主要事件。

2.品析人物形象, 探讨杨修死因。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学会谦逊做人。

【教学重难点】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1.导入语:人们常说:三国看智, 水浒看勇。

《三国演义》中有无数的智者, 其中有被重用的幸运者, 也有被埋没甚至被残杀的不幸者。

今天, 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 关注杨修的命运。

2.教师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梳理情节, 概括主要事件。

2.分析概括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学会谦逊做人。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 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 完成自学任务。

二、先学环节(15分钟)(一)出示自学指导(提示: 不动笔墨不读书。

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

)1.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红笔标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查字典解决。

(朗读要求: 语速要适中, 句子停顿要准确, 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 要读出感情来。

)2.课文用哪几件事表现杨修“恃才放旷, 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以小标题的形式概述出每一件事, 曹操的反应用原文回答。

(二)自学检测反馈要求:1.自学完成后, 自主完成自学检测题。

2.完成后, 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

3.用红笔改错, 不明白的求助于小组其他成员。

自学检测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庖.官佯.惊问曹丕.大簏.伺.察恃.才放旷谮.害邺.城叱.退(三)质疑问难你在自学环节中还有什么困惑?学生提问, 师生共同解答自学环节遇到的问题。

三、后教环节(15分钟)过渡语: 我们理清了文章情节的基础上,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结合学案要求, 完成下列学习任务:请同学们速读课文, 结合学案要求, 在文中做好批注和勾画。

先小组交流, 再全班展示。

要求:展示同学交流的是本小组成果, 要运用普通话, 声音洪亮,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进行补充或评价。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杨修之死》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杨修之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修之死》教案 1学习目标:1、了解插叙及其作用。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

知识链接:1、作者及作品: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弊。

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

2、背景介绍:《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杨修,曹操手下一位素负才名的文士。

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庖官()恃才放旷()麾军()夏侯惇()谮害()绰刀()佯装()伺机()食讫( )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适庖官进鸡汤②数犯曹操之忌③人皆不晓其意④丕如其言⑤植然其言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二、合作探究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2、从全文看,课文采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有何作用?3、结合下列语句,分析句中人物性格①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10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训练学生概括事例的能力。

2、理解插叙在文章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思想水平。

教学方法:朗读、概括、比较、探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言:大家喜欢猜字谜吗?下面我们和三国时期的曹操一起来猜一则字谜。

话说曹操有一次出征,看到一块石碑,碑文写的很好,在碑文的后面著名的文学家蔡邕写下这样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曹操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就问随从的人,你们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一个人说:“我知道了”。

曹操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

”大家都猜一猜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大家猜出来了么?这样,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

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

”于是这个人就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辤’同‘辞’)字。

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可以用小黑板出示)曹操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他说:我的才能差你三十里!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杨修。

对这个人就是杨修!那么这样一位大才子,他的人生命运又会如何?大家可以想一想,(生可以七嘴八舌的说说)到底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修之死》板书课题作者。

二、先清大家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提出你的阅读疑问,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读课文,找生概括内容。

适当点评后明确:曹操借“鸡肋事件”为借口,杀了杨修。

三、深入理解既然是借“鸡肋事件”的话,那么杨修之死除了这个直接原因外,还应该有间接原因。

请大家再次速读文章的4——9节找出能点出杨修之死根本原因的一句话。

明确:原来,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点出“数”的读音,应是“屡次”的意思。

“数犯”,大家看一看共有几次?各是些什么事?曹操都有写什么反应?生找并明确几件,说各件事,师可以用如下两种方式指导。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导致其死亡的原因。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杨修是谁吗?他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边读边标注出生字词,查找词典了解词义。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如:修、智、谗、死等。

2.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聪明才智、机智过人,但过于自信,忽视曹操的感受。

(四)课堂讨论1.提问:杨修为什么会被曹操杀害?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五)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析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如曹操的性格、政治环境等。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点评,强调杨修聪明才智,但过于自信,忽视曹操感受,导致悲剧的发生。

(七)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名句。

2.写一篇关于杨修之死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引导要更加细致,避免学生走弯路。

2.提高课堂互动性,让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3.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杨修的性格特点及死亡原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言文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讨论氛围浓厚,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关于曹操的故事呢?”学生回答:“曹操与刘备的赤壁之战,曹操的《观沧海》……”教师引导:“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杨修之死》也是与曹操有关的故事,让我们一起看看杨修是如何因聪明反被聪明误的。

”(二)自主学习教师提示:“在阅读课文时,注意找出杨修与曹操之间的冲突点,以及杨修的性格特点。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识记杨修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故事;(2)能够分析并评价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3)能够概括并阐述杨修之死的原因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杨修的故事;(3)运用历史观念,联系现实生活,理解杨修之死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敬意,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3)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提高学生的人生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杨修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2. 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3. 杨修之死的原因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2. 联系现实生活,理解杨修之死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杨修的相关资料、历史背景、故事情节等;2. 学生准备:预习杨修的相关故事,了解杨修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杨修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杨修的故事,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杨修的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4.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杨修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命运,引导学生思考杨修之死的原因。

6. 联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杨修之死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人生素养。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8. 课后作业9.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0. 评价与反馈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杨修的具体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杨修和其他历史人物,模拟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小组讨论,分析杨修死因。

3、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分析语言,分析概括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性格。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要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资料助读,了解背景;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简要复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杨修的死因,明确人物的性格特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开拓延伸,借助网络了解《三国》;联系实际,反观自我,知得失、明方向,谱写人生新篇章。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欣赏下面这首诗:杨修之死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首诗评价了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杨修到底因何而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走进《杨修之死》。

二、出示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讨论、分析杨修死因。

3、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三、资料助读展示相关背景资料:(说一说)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

罗贯中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四、基础知识检测(考一考)1、解释加线的词:⑴适疱官进鸡汤适:恰巧⑵数犯曹操之忌忌:忌讳⑶人皆不晓其意晓:明白⑷丕如其意如:按照⑸植然其言然:认为……是对的⑹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但:只即:就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⑴鸡肋肋:(lèi)胸部的侧面⑵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号令:(hào lìng)处刑后示众⑶数犯曹操之忌数:(shuò)屡次⑷竟取匙与众食讫讫:(qì)完毕⑸操因疑修谮害曹丕谮:(zèn)诬陷、中伤⑹延弃弓绰刀绰:(chāo)抓取五、分析课文1、想一想:是什么原因直接导致杨修的死?杨修的死是一次偶然吗?2、试一试:“数犯曹操之忌”犯了几次?请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件事。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导言杨修(公元5年~公元18年),东汉末年名士,曾官拜幽陵令、始安太守。

他的文学成就是东汉文化的一大亮点。

作为荀子的门生,他对荀子学派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所突破。

然而,他在公元18年被汉成帝所杀,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人物。

本文将探讨杨修之死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并从历史学和人文学两个方面分析杨修的价值和意义。

一、历史背景公元18年,汉成帝死后,其外戚王氏掌权,铲除反对势力,尤其是东海王刘衡一派。

杨修的岳父是刘衡旧部,他提出刘衡的儿子刘玄为皇帝,招揽左右,成为一个有力的反对势力。

此时,杨修已身处朝廷,担任尚书令,有着一定的权力地位。

王氏为了削弱反对势力,将其打入“营党自乱”的大营高地,欲借此机会弄死杨修。

杨修中计,来到一座被设置了机关的台阶,被推下而死。

二、杨修之死的原因1.政治原因杨修在朝中有着相当高的政治地位,且与反对势力有所牵连,王氏便借机除掉了他。

2.文化原因杨修是一个文学家,他主张“群经易传,道术分明”,反对经学教条主义。

然而,当时经学主导,文化界不容异己,对杨修的思想产生排斥。

3.人性原因虽然王氏是杨修的表姐,但她看重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而不顾表亲情分。

三、杨修之死的影响1.历史人物的遭遇杨修的遭遇反映了当时官场黑暗的一面,也象征了文化界对异己的排斥。

他的悲剧成为历史人物的经典代表。

2.思想的传承杨修倡导“以文为官”,主张人文主义和理性思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悲壮气氛的鼓舞杨修被害的悲壮外在鼓舞了后世人物的振奋,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杨修的价值与意义1.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杨修的遭遇令人唏嘘,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是东汉文化的一大亮点。

然而,他的政治立场和表达方式也备受批评,对他的人格和价值产生了备受争议的争议。

2.文学成就的突破杨修的文学成就得到了许多后世文学家和散文家的赞赏和推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篇【教学目标】1、通过复述等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作品的故事情节,体会小说叙述情节的巧妙技法。

2、结合事件,披文入意,引导学生把握并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1、体会插叙在小说情节安排上的妙处。

2、学会结合具体事件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了解历史上人物与小说中人物有所区别,学会客观评价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背一背曹操的诗歌,如《观沧海》、《龟虽寿》等等,从这些诗作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说说你所了解的曹操,要求学生说出具体的故事情节,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望梅止渴等等。

要求学生指出哪些是从史书记载中得到的,哪些是从《三国演义》中得到的。

3、要求学生介绍《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师:请同学们在初读课文时,首先疏通课文的字词障碍。

大家可以去查工具书,或者运用以往的文言积累,或者结合语言环境去猜测这个词的含义。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疏通文字障碍,教师巡回指导。

三、熟读课文,把握情节师:请同学们进一步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一共写了几件事?你能否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要求学生先自读课文,自己概括,同座完成后可以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明确:小说依次写了七件事:1、解鸡肋遭斩。

2、门中添活解操意。

3、分食一合酥遭操忌。

4、解梦中杀人遭操恶。

5、告发曹丕阴事。

6、教曹植斩门吏而出。

7、为曹植作《答教》。

师:请同学们再认真研读这几件事,能否对这些事情作一分类,或者说,这七件事情,触使曹操产生杀杨修之心的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明确:阔门事件、一盒酥事件、杀近侍事件属于杨修的小聪明,数犯曹操之忌;后三件事,杨修已经卷入曹丕、曹植的兄弟间的世子之争,属于政治活动的范畴。

杨修的存在,已成为曹操的身后大患,故杀之。

四、理清脉络,赏析技巧师:这篇课文以简要的语言叙述了七件事,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吗?为什么?学生交流后让学生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内容。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优秀14篇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优秀14篇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优秀14篇《杨修之死》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2.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培养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欣赏《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方法竞赛法、合作探究法、创设情景法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1.加强预习,布置同学在课前看《三国演义》七十二回。

课上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题进行自学,然后展开课文知识、口头表述及辩论比赛,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加强复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定好竞赛程序、形式和评分标准,以便检查学生回答问题的优劣,并分出胜负方,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4.评分标准:复述故事占20分,必答题和抢答题每个10分,辩论占40分。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疏通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在音乐中介绍《三国演义》。

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教师完成)。

罗贯中(约一三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广泛搜集材料,以史实为根据,创作了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巨著中,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主张——仁政。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

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

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共3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共3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共3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杨修之死》教学设计《杨修之死》是中国古代小说《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杨修在拒绝登上剧们祭奠帝王而置身于大雾中迷失方向后遇害的故事。

故事中,杨修面对威权的权力体制,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个性品质和内在精神。

本篇文章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方面详细阐述《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成长中的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更需要拥有一种健康、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面对未来的挑战。

因此,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人格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杨修之死》这一故事,旨在使学生能够:1、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作,并理解其文化内涵;2、通过故事中的情节,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3、深入挖掘故事角色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和审美能力;4、了解求学路上的艰辛,通过故事塑造的人物形象认识个人的品格,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5、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人生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任务导向型教学:在学习《杨修之死》的故事中,设立分组任务,让学生们去发现杨修在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普世人文性格特点,或者是发掘故事中所含的某些难懂的生活哲学。

在小组中可以开展一些学习和讨论,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中的主旨、道德、技能和知识等要素。

在任务导向型教学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提升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

2、讨论型教学:在学习《杨修之死》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大班讨论等方式探讨故事中人物、地点、事件及其成因、发展与结束等方面的细节。

在讨论中,学生们要尽可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实践来思考问题,拥有自己的见解,让课堂成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学习和思考能力。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8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8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8篇)《杨修之死》是九年级人教版语文第17课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古代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

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

(师板书课题)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较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庖官主簿谮绰刀恃才放旷(给加粗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四、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1、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2、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明确:杨修:恃才放旷。

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杨修之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曹操的性格特点。

1.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成语。

1.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概括、分析、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体会文章中所表现的忠诚、正直、勇敢的品质。

3.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

1.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1.1分析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

1.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生字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杨修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杨修的形象。

1.2介绍杨修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课文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

4.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4.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

5.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5.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

5.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7.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7.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杨修之死的读后感。

7.2搜集与杨修、曹操相关的成语,进行积累。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对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巩固和拓展。

4.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概括、分析、评价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进行测试,以检验教学效果。

2.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3.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及建议。

2023年《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第五单元第二课,是一篇自读课文。

节选自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72回。

课文中曹操杀杨修之情节纯属虚构,只是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揭示曹操阴险奸诈、多疑,杨修恃才放旷。

【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杨修之死》这篇__的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2、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培养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熟悉古代口语语汇,学会用历史眼光观察小说中的人物。

3、欣赏《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方式】1、设疑激趣法;2、引导点拨法;3、创设情境法。

【学习方式】1、自主合作法;2、朗读理解法;3、情趣表演法。

【资源开发与手段运用】1、小黑板;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视频《三国演义》序幕,学生们面对着一张张鲜活的面容在大江中逝去,聆听着《滚滚长江东逝水》震撼人心的歌曲,学生们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视频的播放为课堂营造了浓浓的学习氛围。

之后我又紧扣教学重点展示课件1:关羽死因:为孙权所杀;性格:刚而自矜。

展示课件2:张飞死因:为部下所杀;性格:粗暴。

展示课件3:周瑜死因:被诸葛亮气死;性格:心胸狭窄。

从而引出新课《杨修之死》,导入新课教学。

二、设疑激趣,聚焦课文(25分钟)(一)、展示学习内容:(1)、重点字词;(2)、成果交流;(3)、辨析杨修死因;(4)、说一说曹操。

(二)、课堂活动1、重点字词学习(小黑板展示学习内容)(5分钟)●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篇一:《杨修之死》公开课教学设计《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二:《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营造情境 1、让生讲讲《三国演义》知道的人物及相关的故事。

导入:再来进一步了解其中另外一个人物的故事,它是——“杨修之死”(师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 1、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总结一下文中一共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并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学生速读文章)(有改门事件、分酥事件、曹操梦中杀人事件、揭露曹丕阴事、斩门吏事件、教曹植作答、鸡肋事件)杨修死因:鸡肋事件生活之事:园门阔—心甚忌之一盒酥——心恶之梦中杀人—愈恶之政治之事:藏吴质—愈恶之试才干——亦不喜植作答教——大怒,有杀修之心2、杨修因为哪件事才被杀的? 3、那么通过这些事情,大家认为杨修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很聪明,但是他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逞能,应该是爱卖弄自己的小聪明。

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

“数”应该读shuò,是屡次、多次的意思。

) 4、接下来大家能不能抓住文章中的有关事例来深入地谈一谈他是如何“恃才放旷”的呢?★在“一合酥”事件上表现得很明显,杨修的聪明之处在于:把“合”字拆开来读,他能用他的才吃到东西;不过他胆子也太大了,竟然把塞北送来的酥给吃完。

通过“竟”和“讫”两字,说明他也太放肆了。

5、试想:假如曹操当时质问杨修,杨修应该是什么样的神情来应对呢?(他表面上应是一副“委屈”的神态。

因为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自己并没有过错。

但他内心里应该是洋洋得意。

)★在揭露曹丕阴事这件事上,一个“径”字是最好的说明。

“径去告操”表现了杨修鲁莽、冲动、草率的性格。

★不仅仅是他的鲁莽,更主要的还有他的“放旷”性格。

杨修只是一个主薄,而曹丕是曹操的儿子,对他来说,谁也得罪不起,更不应该参与进来,反而是自以为聪明,能够“拿下”曹丕,异想天开。

所以说他这种对自己行为的不加约束就是一种放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修之死》的教学设计
关于《杨修之死》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古白话的能力。

2、分析杨修的死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培养学生阅读古白话的能力。

⑵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

2、难点: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法学法】
1、创境激情:
创设民主和谐互动的氛围,师生情感沟通交流。

2、质疑释疑:
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自读课文把握文意理清情节
第二课时:探究课文发现问题体味反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5分钟)
由歌曲《临江仙》引出《三国演义》话题,让学生介绍罗贯中及《三国演义》。

以此引入课文《杨修之死》(让学生结合注释介绍,老师补充)。

二、自读引导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5分钟)
⑴学生复述课文。

(考查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的效果。

)
⑵解释下列加粗字并注音:
①杨修以鸡肋之意对
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③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④与众分食讫()
⑤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⑥操疑修谮()害曹丕
⑦操方麾()军回战马超
⑧延弃弓绰()刀
(考查白话字词的理解与积累。

)
注意:学生自主完成以上练习,教师督促指导。

2、跳读课文、把握情节(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其体会应该怎样读书)。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归纳并完成训练题(二)。

⑴全文共有8个小故事,请你给每个小故事定小标题(6分钟)。

答: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督促学生深入课文,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小标题,意在把握小说的情节。

)
⑵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细读课文,抓关键词)?在矛盾的冲突过程中可以看出杨修与曹操各有什么性格特
征?(12分钟)
答:曹操心理反应:。

性格特征:杨修。

曹操。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

)
三、课堂小结(1分钟)
四、课后拓展(2分钟)
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

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并尝试写出你的看法。

你认为杨修死因是什么?
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分钟)
上节课,我们通过自学课文把握了文意,理清了情节,分析了人物形象。

这节课请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探讨你们心中的疑惑。

二、研读导航
1、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10分钟)
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

你持何种观点?请细读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先写出你的看法,再告诉大家。

杨修的死因:。

(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
2、探究发现(6分钟)
引言:大家学到这里,相信你们心中还有些疑惑,那就请你把你心中的疑惑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激发学生质疑释疑,探索和解决问题。

)
三、训练拓展(3分钟)
在本文中提到了曹植和曹丕,同为曹操的儿子他为什么由喜欢曹植改为喜欢曹丕?结合课文内容,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的看法。

四、知识运用(20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适庖官进鸡汤
②数犯曹操之忌
③人皆不晓其意
④丕如其言
⑤植然其言
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确: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A、顺叙B、倒叙C、插叙D、补叙本文属于哪一种?()
(明确:C、插叙)
3、本课的主要意图是()
A、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
B、表现曹操难容贤良,滥杀无辜
C、表现曹操借除杨修以消除隐患
D、表现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学生抢答后明确:D)
第三部分:体验写作
话题:
曹操为什么不杀负主要责任的夏侯惇,却偏杀杨修呢?
曹操明明有退兵之意,为什么在杀了杨修后却下令来日进兵呢?
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因其才被杀害。

我们青年从杨修身上应该明白些什么?
请你任选其一明确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写成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