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高分子课程设计大图

高分子课程设计大图

高分子课程设计大图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原则;•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性质及用途;•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能运用高分子材料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运用科学方法对高分子材料进行鉴别和评价;•能运用实验技能进行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以及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高分子、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及命名原则;2.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复合高分子材料;3.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质:链结构、交联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4.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塑料、橡胶、纤维、涂料、胶粘剂等;5.高分子材料的鉴别与评价:方法、仪器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知识体系;2.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制品,让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3.实验法:进行高分子材料的鉴别和评价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4.讨论法:分组讨论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及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章节将配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高分子材料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高分子材料实验设备,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高分子材料制备课程设计

高分子材料制备课程设计

设计报告内容
1. 选题的背景 2. 方案的详细流程图 3. 实验方案 4. 药品清单 5. 仪器清单 6. 实验过程与记录 7. 结果与讨论 8.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思考 9. 安全与环保 10.实验感想(每人一份)
实验前预习的问题
1.画出该实验简易装置图,列出主要反应物的投料比, 相关 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践。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表征方面的基本实验知识,掌握一些高分 子材料所必需的制备技术,相关实验仪器 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学会正确地观察 实验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 问题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简单画出该实验流程图。
主要先修课程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合成工 艺学、高分子材料配方设计
实验基本要求
1.了解并掌握高分子制备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设 计能力; 2.初步掌握高分子合成、表征与配方的工艺流程、 设计、操作参数、设备等基本技能; 3.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与操作步骤
设计进程
第一周: 星期1:布置任务,分组,整理打扫实验室,熟悉实验
室。资料查询、确定方案。 星期2~3:资料查询、确定方案、仪器、药品,分组
与老师讨论方案 星期4~5:定购部分药品,搭建仪器,开始实验。
第二周: 星期1~5:进行实验和相关测试,撰写设计报告。 实验室开放时间:每天8:30~18:00
1. 从聚酰亚胺、环氧树脂以及聚苯胺等材料中选取 一种,作为实验内容。
2. 根据设计题目要求的指标,自行查阅有关资料并 与教师讨论,确定方案。包括材料的合成、固化、 表征以及性能测试等。
3. 画出工艺方框图; 4. 设计操作参数、确定仪器、设备等; 5. 通过实验验证、分析设计方案;

5.2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5.2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主题进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高分子材料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我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实物模型进行了讲解,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直观地理解高分子链的运动和材料性能的形成机制。为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学生演示、小组讨论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理解。
-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选择一个高分子材料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展示,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3.教学媒体使用
-实物模型:使用高分子材料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高分子材料的结构。
-动画演示:播放高分子材料制备和性能的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教学PPT:使用PPT呈现高分子材料的相关图片、图表和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可以采用图表、图片、符号等元素,增加板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堂上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每当课后静下心来回味课堂教学,总能发现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在高分子材料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探索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问题,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进行高分子材料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
板书设计
1.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
-定义:由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
-分类:线型高分子、支链高分子、网络高分子

化学初中高分子材料教案

化学初中高分子材料教案

化学初中高分子材料教案
主题:高分子材料
年级:初中
时间:40分钟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制备方法。

3. 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 高分子材料的概念和特点。

2.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制备方法。

3.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高分子材料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内容(25分钟)
(1)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特点。

教师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定义以及其与普通材料的区别,让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特点。

(2)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制备方法。

教师讲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如合成高分子、天然高分子等,并介绍几种典型的高分子材料制备方法,如聚合反应、缩聚反应等。

3. 拓展应用(5分钟)
教师与学生讨论高分子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医疗、建筑、农业等。

4.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高分子材料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制备方法,以及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高分子材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等方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

高分子材料科学导论课程设计

高分子材料科学导论课程设计

高分子材料科学导论课程设计
1. 概述
本次高分子材料科学导论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验和报告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表征和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和报告能力。

2. 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将涉及到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表征两个方面。

实验过程中将采用实验
室常用的化学合成、分离和表征技术,具体内容如下:
2.1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本次实验将选择聚丙烯酸丁酯(PBA)为研究对象进行合成实验。

具体实验步
骤如下:
1.将丁二酸酐和丙烯醇加入三口烧瓶中,在氮气气氛下反应4小时;
2.将反应液倒入乙醇中,过滤,洗涤至无色;
3.将滤渣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小时,得到PBA。

2.2 高分子材料的表征
本次实验将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合成的PBA进行表征。

FT-
IR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能够对化学物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准备PBA样品;
2.打开FT-IR仪器,设置参数;
1。

高分子综合课程设计

高分子综合课程设计

高分子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帮助学生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原理,掌握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工艺。

3. 使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能分析高分子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高分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高分子材料的简单设计和制备。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掌握高分子材料测试与表征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共同完成课程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高分子材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高分子材料领域发展的潜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课程,旨在通过高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对高分子材料有初步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研究和实践。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高分子材料基本概念与分类- 深入讲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结构与分类方法。

- 分析各类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应用领域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原理、方法及工艺流程。

- 指导学生进行高分子材料的实验室制备,包括聚合反应、加工成型等。

教学大纲:- 高分子合成原理- 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 高分子材料制备工艺3.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讲解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分析其影响规律。

高分子材料课程设计

高分子材料课程设计

高分子材料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分类和性质,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领域。

3.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2.能够运用高分子材料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的兴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分类、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介绍高分子材料的概念,分析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2.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介绍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3.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如聚合反应、缩聚反应等。

4.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分析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分类、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高分子材料性质和制备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高分子材料》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高分子材料知识。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高分子材料参考书,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高分子材料机械课程设计

高分子材料机械课程设计

高分子材料机械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性质、制备方法等基本知识;了解高分子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的概述、分类、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及发展趋势。

具体安排如下:1.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2.线型高分子和支链高分子的结构特点;3.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和物理性质;4.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合成、改性和加工;5.高分子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如塑料、橡胶、纤维等;6.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和环保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通过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选用《高分子材料机械》一书,系统地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参考书则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以便学生深入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内在联系;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等,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验设备包括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作业分为课后练习和实验报告,用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试分为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规定了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等。

高分子材料课程设计

高分子材料课程设计

高分子材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性,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2. 使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工程领域及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掌握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分子材料选择原则。

3. 引导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工艺特点,了解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高分子材料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并解决高分子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性能问题。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会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科学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高分子材料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3. 引导学生关注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高分子材料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高分子材料产业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 高分子定义、分类及特性-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2. 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 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工艺3.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 日常生活、工程领域及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案例4. 高分子材料的选择与设计- 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分子材料选择原则- 高分子材料的设计方法及原则5. 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6. 实践教学环节- 高分子材料制备实验- 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实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知识体系进行编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逐步推进,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并关注产业发展动态。

高分子课程设计

高分子课程设计

高分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2.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和性能关系;3. 了解高分子的应用领域及其对现代科技发展的贡献。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高分子材料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高分子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文献、网络资源等途径获取高分子领域相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高分子科学产生兴趣,激发探究高分子未知领域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高分子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2.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和性能关系;3.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科技等领域的应用;4.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高分子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分析实验结果;5.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高分子领域的前沿动态,提高科学素养;6. 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中,能够积极发言、互动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二章“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组织,具体安排如下:1.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高分子定义、特点,对比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分析其结构与性质的异同。

2.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讲解高分子链结构、聚集态结构,探讨结构与性能(如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之间的关系。

3.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介绍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常见高分子合成方法,以及相应聚合机理。

4.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分析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医疗、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以实例展示其重要作用。

5.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表征与测试方法:介绍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如力学性能、热分析、溶解度等。

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课程设计

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课程设计

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课程设计1. 概述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是指将高分子材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和成型过程,使其达到一定性能和外形尺寸的工艺过程。

高分子材料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因此了解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学习,深入了解高分子材料成型的主要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及其对产物性质的影响,掌握高分子材料成型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

2. 实验目的1.了解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工艺参数。

2.通过实验,掌握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

3.分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参数对成型产物性质的影响。

4.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 实验内容3.1 实验材料本实验材料包括:聚乙烯(PE)粉末、聚丙烯(PP)颗粒、加工用蜡、润滑剂等。

3.2 实验仪器本实验仪器包括:成型模具、压力机、电热板等。

3.3 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材料预处理将聚乙烯(PE)粉末与聚丙烯(PP)颗粒分别于100℃条件下烘干2h,待其完全降温后加入适量的润滑剂,搅拌均匀,并再次密闭烘箱1h以保证润滑剂均匀附着于聚合物表面。

加工用蜡需要用搅拌器在60℃条件下均匀搅拌至成解胶状态,然后用专门的工具将加工用蜡均匀涂布于模具表面,并在室温下自然凝固。

第二步:成型试验制定不同的成型工艺方案,包括模具类型、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冷却方式等。

将预处理好的高分子材料均匀地放置于成型模具内,加入相应数量的加工用蜡,并用压力机施加一定的压力,使高分子材料充沛地填充到模具内并排除气泡和空穴。

待高分子材料在模具内凝固后,将制品从模具中取出,剪去多余的材料边缘并进行表面处理。

第三步:成品测定对成型产物进行外观、尺寸、密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

4.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到的高分子材料成型产品进行性能测试,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

通过实验结果,确定高分子材料成型参数的适宜范围,并对不同工艺参数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

《第五章 第二节 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五章 第二节 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定义,熟悉其分类和主要特点,掌握常见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等)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在平时生活、工业生产、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分类和主要特点,常见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高分子材料实物(如塑料袋、橡胶手套、棉纱等)。

2. 准备一些典型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展示高分子材料的用途和特点。

3. 准备一些实验器械和试剂,用于学生实验操作,加深对高分子材料性质的理解。

4. 设计一些讨论题,供学生在教室上进行讨论,加深对高分子材料应用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教室小结、作业安置。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特点和性质,从而引出高分子材料的观点和分类。

设计互动问题,例如:“这些材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低分子材料有什么区别?”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高分子材料的观点和分类。

2. 新课教学:a. 高分子结构:通过展示高分子链的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高分子链的结构特点,并讲解高分子链的柔顺性、构象、交联等观点。

b. 高分子物理性质:通过实验展示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如粘度、电性能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诠释实验现象,从而引出高分子的一般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粘度、弹性、强度等)。

c.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结合实例,讲解高分子材料在平时生活、工业生产、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及其性能特点。

《专题二 第三节 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

《专题二 第三节 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

《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2. 掌握常见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的特性及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特性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原理及工艺。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含图片、视频等素材。

2. 准备常见高分子材料样品,如塑料、橡胶、纤维等。

3. 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用于讲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4. 准备实验器械,进行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实验。

5.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前的预习和讨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高分子材料在平时生活、生产、科技、国防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强调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提出问题:什么是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有哪些种类?(二)新课教学1. 高分子材料的定义: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材料。

例如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等。

2. 高分子材料的种类:(1)塑料:讲解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区别和应用;(2)橡胶:讲解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特点和用途;(3)纤维:讲解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区别和特点;(4)涂料:讲解水性涂料和油性涂料的不同。

3.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聚合反应、缩聚反应、加聚反应等。

4.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点:强度、硬度、耐腐蚀性、耐磨性、绝缘性等。

5.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平时生活用品、建筑、交通运输、电子科技、医疗保健等。

(三)教室互动1.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高分子材料,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3.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讨论效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小结与作业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科技、国防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并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高分子建筑材料课程设计

高分子建筑材料课程设计

高分子建筑材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高分子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性。

2. 掌握高分子建筑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及其对建筑性能的影响。

3. 了解高分子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检测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高分子建筑材料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要求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高分子建筑材料解决实际建筑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高分子建筑材料及其在建筑领域应用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高分子建筑材料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高分子建筑材料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高分子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

通过课程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建筑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高分子建筑材料基本概念与分类- 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特性- 常见高分子建筑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2. 高分子建筑材料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在建筑功能材料中的应用3. 高分子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高分子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影响高分子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 高分子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标准4. 高分子建筑材料在建筑性能提升中的作用- 高分子材料对建筑保温、隔热性能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对建筑防水、防火性能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对建筑耐久性能的改善5. 高分子建筑材料的施工技术及要求- 高分子建筑材料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高分子建筑材料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高分子建筑材料施工后的验收及维护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安排合理,涵盖高分子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应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建筑性能提升及施工技术等方面,为学生全面掌握高分子建筑材料知识提供保障。

《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应用及制备方法,培养学生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安排
第一部分:高分子材料概述
- 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 高分子材料在工程和科学领域的重要性
- 高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第二部分: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测试方法
- 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 高分子材料的热学性能测试方法
第三部分: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 高分子材料在塑料、橡胶、纤维等方面的应用
- 高分子材料在医疗、电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四部分: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 高分子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 高分子材料的聚合方法和工艺
-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和成型技术
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实际的高分子材料制备和测试实验,以增强实践能力。

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将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等。

具体的考核比例将在课程开始时由授课教师详细说明。

参考教材
- 《高分子材料导论》王良新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 《高分子材料化学》陈信雄等著,科学出版社
以上为课程的大纲教学安排,具体内容和教学进度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敬请理解。

《专题二 第三节 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1加工制造类

《专题二 第三节 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1加工制造类

《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性。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并能够分析其应用领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倡导绿色高分子材料。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2. 教学难点: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原理和工艺。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图片和案例。

2. 准备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样品,如塑料、橡胶、纤维等。

3. 准备实验室器材,如高分子合成设备、显微镜等,用于实验演示和操作。

4. 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提前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医疗健康等方面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高分子材料的特点和性质,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1.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过程,掌握聚合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2.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通过讲解和展示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帮助学生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3. 典型高分子材料介绍:介绍几种常见的典型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等,以及它们的性能和应用。

4.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引导学生展望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高分子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课堂互动1.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高分子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应用的认知。

(四)教学小结1. 回顾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2. 总结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与性能以及典型应用。

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 (2)

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 (2)

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前言高分子材料是材料科学和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

因此,高校在本科教育中应该把高分子材料作为一门核心课程进行教学。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的探讨。

教学目标高分子材料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应用,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熟悉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2.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工艺;3.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4.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高分子材料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2.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制备方法;3.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4.高分子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高分子材料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讲授方面,应该采用清晰易懂的语言,注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重点突出,生动形象,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

在实验方面,应该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加深对高分子材料的认识和了解。

在案例分析方面,应该采用实际工程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来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课程考核高分子材料的课程考核应该采取多种形式,以全面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包括期中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等。

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的掌握程度。

实验报告主要考查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专注度、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期末考试应该覆盖全部教学内容,考查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的整体掌握程度。

结语高分子材料教学的设计关乎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需要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的协调和衔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级高分子材料课程设计题目:羟丙基纤维素合成学院名称:材料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二零一四年六月一、绪论 (1)1.羟丙基纤维素发展简史 (1)2.羟丙基纤维素的特性和结构式 (1)3. 羟丙基纤维素的应用 (2)3.1 HPC在医药工业的应用 (3)3.2 HPC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4)3.3 HPC在聚氯乙烯(PVC)悬浮聚合中的应用¨ (4)3.4 HPC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5)3.5 其他应用 (5)二、羟丙基纤维素合成方法 (5)2.1 非均相法 (5)2.1.1 液相法 (5)2.1.2 气相法 (7)2.2 均相法 (7)三、原料 (8)四、有关设计参数 (8)五、物料衡算 (9)六、性能检测设计 (11)1.温度对HPC 溶液流变性的影响 (11)2. HPC 质量分数对HPC 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 (12)3. 醚化剂用量对HPC 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 (13)4. HPC 溶液的非牛顿指数 (14)七、参考文献 (17)一、绪论1.羟丙基纤维素发展简史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丰富的可更新资潭,自1973年世界上出现了石油涨价之后, 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纤维素衍生种类很多. 一般可分为纤维素醋和纤维素醚两大类, 纤维素醚又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轻丙基纤维索(H P C)是国外继乙墓纤维素( E C )、羚乙基纤维素( H E C )、经乙基甲基纤维素(H E M C )之后工业化生产较早的非离子型纤维索醚之一。

国外离子型纤维素醚的生产和用量都很大, 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石油开采、涂料、食品及食品包装. 高分子合成医药辅料等各个行业, 其生产量约占纤维素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离子型纤维素醚类.我国纤维素衍生物工业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史, 但除几种纤维素醋和纤维素醚中的玫甲基纤维素钠( 离子型. 年产量约3 万吨) 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外, 世界上用量越来越大的非离子型纤维素醚, 产盘甚徽。

因此, 我国的纤维素醚, 特别是非离子型纤维素醚的发展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人员的高度重视.2.羟丙基纤维素的特性和结构式羟丙基纤维素(HPC)是一种水溶性的非离子型纤维素醚,它是一种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经化学改性制得的半合成型高分子聚合物,HPC具有热塑性、胶结能力、乳化能力、发泡能力以及悬浮能力、增稠能力。

HPC的浓溶液可以形成液晶,具有良好的成膜性。

HPC由于取代比HEC(羟乙基纤维素)充分,所以它有更好的抗生物降解性能1、外观: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2、颗粒度;100目通过率大于98.5%;80目通过率大于100%。

3、炭化温度:280-300℃4、视密度:0.25-0.70/cm3(通常在0.5g/cm3左右),5、比重1.26-1.31。

6、变色温度:190-200℃7、表面张力:2%水溶液为42-56dyn/cm.。

3. 羟丙基纤维素的应用根据羟丙氧基含量的不同,HPC可分为低取代度羟丙氧基纤维素(L—HPC)和高取代度羟丙氧基纤维素(H—HPC)两大类。

羟丙氧基含量在20%以下的为L—HPC;羟丙氧基含量在20%~80%的为H—HPC。

3.1 HPC在医药工业的应用3.1.1 作为药物粘接剂大部分药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稳定,药物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制成成品后,仍含有少量的水分,因此药品会发生水解、氧化、还原、中和等变化,导致药效降低或完全丧失。

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常采用溶于有机溶剂的粘合剂。

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虽然增加了药片的稳定性,但却延长崩解时间,药效慢。

为消除上述现象,则要求粘接剂既溶于有机溶剂,又溶于水,这类粘接剂有HPC、HP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等,其中尤其以HPC最好。

HPC即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只有极微的吸湿性,化学惰性,不受酸碱的影响,又无毒。

日本曹达公司对用HPC作为粘接剂制成的药片进行测试后发现,长期放置后,药片的主成分降低幅度极小;而用其他物质作为粘接剂,主成分降低幅度较大。

3.1.2 作为药物的包衣剂和缓释剂由于HPC溶于水和乙醇,其溶液具有成膜性,HPC在溶液中具有增稠、乳化、分散、抗霉菌等作用,因此它可以作为药物的增稠剂、悬浮剂和稳定剂,并对药物有微粒包封作用。

它已经成功地用作药物的载体、药片的薄膜包衣和微胶囊包衣材料,能改造药物剂型、改善给药方式和提高疗效。

由于L—HPC为亲水性的高分子,遇水后膨胀醪化,溶解的药物通过醪液在人体的特定部位缓缓释放,起到持续的治疗作用;改变不同粘度的H —HPC的混合比例,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3.2 H—HPC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在食品工业中,HPC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汉堡包、皮萨饼、鸡肉等食品未烹制之前,在其表面喷洒薄层的HPC有利于保鲜,在烹制时,它可以在3min之内迅速崩散。

添加在口香糖或食品饮料中,使在水里不溶的物质分散成一相;在冰激凌、冰冻牛奶饮料中加入HPC作为稳定剂,可延长储存期和提高溢流性;使用HPC 作为巧克力小粒的涂层,当冷冻储存的时候,可以避免软化,防止氧化及发霉;HPC作为组织疏松制品的稳定剂,起泡优良,与植物脂肪一起制作起泡的补充物时,效果甚佳;利用HPC的成膜性,在制作口香糖、速食咖啡、速食茶粉制品中使用,可促进香油更加均匀和充分地释香。

3.3 H—HPC在聚氯乙烯(PVC)悬浮聚合中的应用¨PVC生产的工艺条件和添加剂影响PVC的分子量、粒度分布、松散度、松密度等性能。

PVC树脂的这些性能最佳组合取决于PVC 悬浮体系,而悬浮聚合体系取决于悬浮剂。

用HPC作为悬浮剂生产PVC时,产品有以下优点:①颗粒尺寸分布均匀;②加工性能良好;③增塑剂吸附性能好。

这些性能是其他的纤维素醚无法达到的,现在许多PVC生产厂家都已经改用HPC作为悬浮剂。

3.4 H—HPC在建筑行业的应用HPC用于水泥灰浆中,能保持水分,提高强度和防止水溶性盐类风化,也可以用于配制具有强粘接力、可涂层涂布、易于流动而又不易于坍塌的喷涂用灰浆;还可配制水泥等组分中,用于粘贴瓷砖、瓷瓦等,具有施料少、粘贴牢固等特点;它与酒石酸钾还可组成水泥缓凝剂。

3.5 其他应用由于H—HPC的浓溶液还可以形成液晶,使它在液晶方面应用广泛。

另外,HPC还可以用在农药、粘接、护发素、洗发香波、香水、空气清新剂、厕所除臭剂、硅胶、乳胶漆、油墨、二氯甲烷或甲醇基除漆剂、烟草等。

二.羟丙基纤维素合成方法HPC的制备方法分为均相制备和非均相制备两种,非均相制备又分液相法和气相法。

以木浆纤维素或棉短绒为原料,经NaOH 碱化、压榨后,采用环氧丙烷或氯代丙醇为醚化剂,进行醚化反应,制得HPC。

2.1 非均相法2.1.1 液相法液相法是在稀释剂的存在下进行的反应,常用的稀释剂有甲苯、丙酮、异丙醇、叔丁醇或其混合溶剂.产品在稀释剂中可以保持不溶解。

采用液相法制备羟丙基纤维素时,惰性溶剂的存在大大减小了碱、水和醚化剂的消耗量,并且有利于传热和抑制碱纤维素的水解,从而使产品的均匀性得到改善;但该方法增加了溶剂回收工艺,工序较多。

山东泰安瑞泰纤维素有限公司采用一步淤浆法生产工艺,经碱化、醚化、中和等处理,制备得羟丙氧基含量50%~80%的高取代度羟丙基纤维素,产品既溶于水又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具有很好的抗生物降解性。

其生产工艺如下:NaOH的主要作用是使纤维素充分溶胀, 加速醚化剂的渗入, 从而得到醚化较为均一的产品. 此反应也能在酸性介质, 如盐酸介质中进行, 不过它不能使纤维素充分溶胀而导致反应缓慢和不均匀。

当氧化丙烯与碱纤维素作用时, 在进行轻丙基化反应的同时, 还有生成多缩醇等副反应, 使氧化丙烯的消耗增加,而且也增加了后处理净化的困难, 尤其是当反应温度过高时,更加剧了副反应的发生.在碱处理和醚化反哎中, 加入表面活性剂, 如聚氧化乙烯月桂基醚磺酸钠聚氧化乙烯壬基酚磺皎钠、聚氧化乙烯辛墓苯基醚等, 可使碱与纤维素, 以及诚纤维素与醚化剂、稀释剂之间的相互渗透性提高, 反应得以更好地进行, 并使所得产品的水溶液透明度提高。

2.1.2 气相法气相法在反应过程中不添加稀释剂或添加剂,碱纤维素和醚化剂直接进行气一固反应。

气相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缺点是醚化剂的消耗量很大。

日本信越化学株式会社利用气相法制备了低取代度的HPC,其羟丙氧基含量为5.0%~16.0%。

2.2 均相法均相法在非水溶剂中进行。

近年来开发的纤维素非水溶剂体系很多,例如:肼(单组分体系)、多聚甲醛一二甲基亚砜(双组分体系)和SO,+NH +甲酰胺(三组分体系)等。

科学家们提出纤维素在非水溶剂体系里形成电子给体一电子受体络合物(EDA络合物)的假设和EDA作用模型来解释纤维素在这些溶剂里的溶解。

认为在适当的空间和一定的范围内,纤维素羟基和溶剂组分之间EDA作用强度大到足以克服联接羟基的氢键键合能力,氢键被打开,和EDA作用进一步加强,就可以形成足够稳定的加和物;然后该加和物在过量极性有机介质中发生溶剂化作用,导致纤维素溶解,然后在溶液中再与醚化剂反应。

均相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容易控制,反应取代较均匀。

但是目前,纤维素的非水溶剂体系的均相反应由于溶剂回收和循环使用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还没有实现工业化。

三、原料原料为木浆纤维素或棉短绒为原料,经NaOH碱化、压榨后,采用环氧丙烷或氯代丙醇为醚化剂,进行醚化反应,制得HPC。

以环氧丙烷为醚化剂,制备HPC的反应方程式如下:RcellOH’NaOH+n CH3—CH—O—CH2 Rcell(OCH2—C—C H3—CH)nOH+NaOH三氯异氰尿酸的生产工艺较为成熟,有多套工业化生产装置正常运行。

其生产工艺条件较为温和,不存在高温、高压、深冷、负压、易燃等危险因素,副产物三氯化氮极易爆炸,但若通过控制原材料质量及工艺指标,即控制三氯化氮产量,从根本上确保生产安全。

开发三氯异氰尿酸,可以平衡氯气,并带动以尿素为原料的精细化工项目发展,因而引起了国内许多氯碱企业、化肥企业的极大关注。

该产品在国内市场潜力很大,相信随着应用推广力度的加大,市场会得到进一步的开拓。

四、有关设计参数1. 炭化温度:280-300℃、视密度:0.25-0.70/cm3(通常在0.5g/cm3左右),2.比重1.26-1.31。

6、变色温度:190-200℃3.溶解性: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高于38 ºC时不溶于水。

4.上游原料:环氧丙烷、烧碱、脱脂棉、盐酸五、物料衡算将1份精制棉投入到盛有0.4份碱、0.8份水、l4份甲苯的反应釜中,在30摄氏度下碱化1 h,抽真空后,加入1份环氧丙烷,搅拌均匀,然后升温到60 摄氏度左右,反应3 h后,降温到30摄氏度以下,再加入2.5份的环氧丙烷,升温到85摄氏度左右反应4 h,冷却到60摄氏度以下,用醋酸中和到pH值为7左右,然后升温,进行惰性溶剂的蒸馏回收,用70~90摄氏度水进行洗涤,而后分离、干燥后即得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