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进入退出壁垒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第四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六、政策法律制度壁垒
• 如果政府认为一个产业中只适合少数几个企业 的生存,为避免过多企业进入引起的过度竞争,政 府就会限制新企业的进入。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策略性行为
• • • 策略性行为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 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者作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是位企业通过其策略性行 为设置的进入壁垒。 对策略性进入壁垒的分析是建立在非合作博弈理论和 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之上,进入和进入阻挠被看成是一个 原有企业和潜在进入企业的博弈过程。 由于原有企业拥有首先行动和信息上的优势,它可以 通过进行不可逆的投资或通过自己的行动向潜在进入企业 传递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使潜在进入者预期到进入后无法 获得经济利润,从而主动放弃进入。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 •
(三)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略)
• 主要有: 垂直一体化; 利用政府管制 ; 利用产品 的互补性和配件生产; 提高工资和其他投入品的价 格。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四)影响未来的需求结构
• 原有企业也可通过策略性行为增强消费者者对自己产 品的忠诚度,从而使未来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已,由此 可能锁定消费者偏好或市场需求,最终使进入者在寡 占市场中的需求处于不利地位。 1.产品扩散策略



2.提高转换成本
3.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第四节 退出壁垒

第四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第四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一、 资产的专用性
企业的退出决策也影响着企业的进入决策,企业 退出越是困难,企业的进入决策就越谨慎。
第四节 退出壁垒
二、退出的固定成本
企业退出现处行业时通常要支付给律师、会计师、 资产评估师等专业人员高额费用,要向职工支付安置 费用,要向毁约的一方支付违约金,要承担宣布决定 后客户退货、供应商取消优惠、职工生产率下降等损 失。
(一)过剩生产能力投资 (二)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
(三)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二、 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
原有企业也可通过策略性行为增强消费者者对自 己产品的忠诚度,从而使未来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已, 由此可能锁定消费者偏好或市场需求,最终使进入者 在寡占市场中的需求处于不利地位。原有企业影响未 来需求结构的策略性行为主要有三种:
第四节 退出壁垒
四、政府和社会壁垒
退出对工人而言意味着事业,对政府意味地方经 济的衰退、财政收入的减少和财政支出的增加以及社 会矛盾的加剧。因此,政府和社会(尤其是产业结构 单一的地区)会设法阻止企业退出所处行业。
谢 谢!
(一)产品扩散策略 (二)提高转换成本 (三)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三、 影响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
在寡占市场上,市场上总是存在企业难以准确 观察或预测的变量,而这些信息在原有企业和潜在 进入企业之间的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在这 些信息的基础上对进入后市场竞争的态势、进入后 的利润做出预期,进而决定是否进入市场。
五、退出壁垒形成的原因
形成退出壁垒的因素多种多样,如经济的、政 治的、法律的等。构成退出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 是资产的专用性,即沉淀成本。沉淀成本的存在增 加了原有企业对已占领市场的依赖性,也是努力阻 击进入的重要原因。构成退出壁垒的行为性因素主 要是管理者的行为。

第四讲 进入与退出壁垒

第四讲 进入与退出壁垒
施蒂格勒,1971年,《经济管制理论》 乔治.施蒂格勒回忆录: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家的自白,译者: 李淑萍, 中信出版社,2006 米尔顿.弗里德曼、罗丝.弗里德曼:《自由选择》 机械工业出版,2008
总结
不能仅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进入壁垒的问题, 还应该将政策、法律和技术等非经济因素包括 进来。
按照造成进入壁垒的主体因素将其划分为: 结构性进入壁垒 行为策略性进入壁垒 政策法律性进入壁垒
3、影响潜在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
信息不对称、现有企业管理者思维
四、政策法律性进入壁垒
以管制身份出现的政府为保护现有的市场结构或扶持特定产 业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如企业经营批准和执照,企业进出口 许可证,投融资限制,差别性的税收壁垒、专利制度等。
这些壁垒很难用降低成本或增加广告费等手段加以克 服)。 如对于电力、石油化工、钢铁等规模经济极其显著的行 业。对自来水、煤气、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国家对 企业进入也实行严格控制。
过剩生产能力投资。 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或称学习效应) 提高竞争对手成本:垂直一体化、利用政府管制、利用产 品的互补性和配件生产、提高工资和其他投入品的价格。 阻止进入定价
2、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
产品扩散策略(产品线深化或宽度增加)。 提高顾客的转换成本 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
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必要资本量越大,新
企业筹措资金越困难,其资本费用就比在位企业高。
新企业很难筹集到大量资本或者新企业的融资成本比 在位企业高的原因为:融资市场的不完全性、信息不对 称和风险 k Externality)是网络产业的显著特征,
它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 --某种产品的价值会随着购买这种 产品或其兼容产品的用户数量的增多而增大。 反映了需求方的规模经济性在现代网络产业中的地位,企

第4章 S-C-P分析范式

第4章 S-C-P分析范式

(3)通过提供有关产品信息、改善售后服务和提供信用 消费等方式使消费者形成偏好。
(4)充分利用地理区位和营销网络优势,在供货时间、 运输成本、销售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制造”差别, 使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产生偏好。
4.产品差异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1)影响市场集中度
(2)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个行业撤退时所遇到的障碍。退出方式为转产或宣布 破产。 (2)形成退出壁垒的因素 资产专用性 沉没成本 解雇费用 政策限制
26
小结
本节主要介绍了: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一)集中度 (二)产品差异化 (三)进入和退出壁垒

至27下节
基尼系数= 均等分布线与罗伦兹曲 线围成的面积 均等分布线以下的三角 形面积
• 基尼系数指标:基尼系数的值在0到1之间变动。基 尼系数为0,表明洛伦兹曲线与均等分布线重合, 即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等;基尼系数趋于1,表明 企业的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可反映出某一特定行业市场 上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状况。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于完全竞争。 主要特征是: 产业集中度较低。 产品有差别,这是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之间的主 要区别。 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企业能自由进入退出市场。
7
8
3.贝恩市场结构分类
贝恩根据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四位(CR4)和前八 位(CR8)企业的集中度CR(concentration ratio) 值,对不同垄断程度的产业进行分类。
AD/SL≥3.5%或AD≥20亿日元——很高产品差别产业; 1%≤AD/SL<3.5%或10亿≤AD<20亿日元——高产品差

产业经济学之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之市场结构

5.不同产业市场的产品差异程度
⑴消费品产业 ⑵工业品产业
⑴消费品产业 ①耐用消费品 消费者购买决策较慎重,又
大多 不鉴别产品物理特性差异的知识和条件。这 类产品的差别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到高等水平之 间。
②非耐用消费品 广告作用更显著差别化程 度更高。
⑵工业品产业
所谓工业品,就是主要以企业为销售对象的用 于生产的商品。
这类产品比较标准化和规格化,物理差异性较 小,而且购买者多为企业,具备鉴别产品物理性能 的知识和测式手段,偏好不强,也不易受广告影响, 所以差异化程度小。
三、进入和退出壁垒 1、进入壁垒P162 2、退出壁垒(Barriers to exit)
2、退出壁垒(Barriers to exit)
40≤C8<45 C8<40
(三)植草益分类方法
粗分 寡占型 竞争型
市场结构 细分
极高寡占型 高中寡占型 低集中竞争型
分散竞争型
C8(%)
70<C8 40<C8<70 20<C8<40
C8<20
第二节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市场集中度 市场需求价格弹性 产品差别化 市场需求增长率 进入和退出壁垒 短期成本结构
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
(一)四种基本类型:市场结构
1.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产业集中度很低; 产品同一性很高; 不存在任何进入与退出壁垒; 完全信息
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⑴产业绝对集中度为100%,因为市场上只有一个
提供产品的企业; ⑵没有替代产品; ⑶进入壁垒非常高:资本壁垒(起始资本量很)
技术性壁垒(规模经济);法律壁垒
3.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⑴产业集中度高,产业市场被少数大企业控制; ⑵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存在两种情况: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所组合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和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规模不经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最大最佳规模:最小最佳规模:最小经济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适者生存法: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垂直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济.多元化: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第三章市场集中1、一般集中: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企业所占的比重。

2、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的规模结构,衡量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反映特定市场受到大型经济组织控制的状况.3、产业集中: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一个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如何,表明它在市场上的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

第四章进入与退出壁垒

第四章进入与退出壁垒

第一节
进入壁垒
二、 进入壁垒的种类 (一)结构性进入壁垒 (二)行为性进入壁垒 (三)政策法律制度壁垒
第一节
进入壁垒
(一)结构性进入壁垒
结构性进入壁垒又称经济性进入壁垒,通常 分为:绝对成本优势壁垒、规模经济壁垒、 产品差异化壁垒和必要的资本量壁垒等。
第一节
1.规模经济壁垒
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
因此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也就越大,这就是必要资本 量壁垒。 新企业很难筹集到大量资本或者新企业的融资成本 比在位企业高的原因为: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信息不
对称和风险 。
第一节
4.产品差异化壁垒
进入壁垒
产品差异: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厂商所生产的
产品之间替代程度的不完全性。产品差异主要来源
于市场中的消费者对有关企业的产品在长期中所形
第二节
退出壁垒
2
违约成本和企业 信誉损失
退出 壁垒种 类
沉淀成本
退出壁垒
3
政策法规
制度壁垒
市场发育不完 善造成的壁垒
4
第二节
三、 退出壁垒的度量
退出壁垒
对于退出壁垒的度量问题,至少可以从“生产能力 过剩度”和“亏损企业率”这两个指标来度量退出 壁垒。
第二节
1.生产能力过剩度
退出壁垒
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产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应该
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影响一个产业竞争程度和市场运行绩效的重
要因素,从长期看,如果不存在进入壁垒,在一个在位企业获取 超额利润的产业内,超额利润会吸引新企业的进入,从而使产业 的供给增加,在生产技术和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将导致产业内所 有企业的利润下降,使产业利润趋向于平均利润。但是一些企 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因素会限制新企业的进入。而原 有企业也会利用自己的在位优势,采取策略性行为阻止新企 业的进入,保护自己的垄断地位和利润。所以新企业进入某 些产业时会遇到很大的障碍,产业间的利润差异可能会长期 存在。

第四章 进入壁垒

第四章 进入壁垒

Industrial Economics
6
• 对进入壁垒的这种分类只是为了理论分 析上的便利 • 1、现实中的进入壁垒并不是由单一因素 构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 既包括结构性壁垒又包括策略性壁垒 • 2、在长期中,结构性壁垒与策略性壁垒 可以相互转化 • 练习:举例说明某一产业中的进入壁垒
Industrial Economics
24
第四节 退出壁垒
• 退出壁垒是在位企业在退出市场时遇 到的障碍 • 1、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 2、解雇费用 3、国家法规和政策 通常,进入障碍和退出障碍是对等的。
Industrial Economics 25
第五节 进入与推出的福利效应
• 一、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 • 二、退出壁垒的福利效应
13
• 四、产品差别化壁垒
• 1、产品差别化 • 消费者认为产品之间存在差异从而导致 同类产品之间不能完全替代 • (1)水平差别化:在给定价格的条件下 ,消费者对商品组合特性的偏好存在差 异 • (2)垂直差别化:所有消费者对商品不 同特征组合的偏好次序相同
Industrial Economics 14
Industrial Economics
26
20
• 一、过度生产能力的投资 • 过度投资是可置信的承诺,会形成沉没 成本
进入者的边际成本
在位者的边际成本
q1
q2
Industrial Economics
21
• 二、学习效应 • 随着企业生产的累计产量的增加使生产效 率提高,从而导致单位成本下降。
• 学习效应的大小取决于: • 1、学习曲线的形状 • 2、学习时间的长短
Industrial Economics

企业战略管理(第4章)3

企业战略管理(第4章)3
➢ 企业拥有很高的市场信誉度,过去的产品或服务 是成功的,这样可以吸引顾客对新产品的使用。
➢ 企业参与竞争的行业属于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 业,在产品方面进行的各种改进和创新都是有价 值的。
➢ 企业所处的行业高速增长,必须进行产品创新以 保持竞争力。反之,如果企业所处行业增长缓慢 或趋于稳定,则进行产品创新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集中开发市场给小零售商更多优惠管理层在重大经济决策上都以市场角度为依据开始实现财务报表计算机化财务管理交其他国有企业先进产品在质量信誉和价格上都有一定竞争优势和潜力拥有较具规模的产品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已被列入全国重点发展的100家企业之一获得政府在投资和税收上的大力支持企业发展过急有失控的可能对市场估计可能过于乐观企业组织机构庞大臃肿管理部门分工未尽合理缺乏完善的采购及财务体系和制度现有系统和程序未能发挥控制和监督作用销售渠道单一且未有对国内外不同市场作出相应的市场竞争战略缺乏系统的市场调研功能对市场走势较为迷茫未有实施过程全面质量管理控制影响产品的质量
➢ 可向几个不同的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分散经 营风险,追求收益的稳定性。
➢ 可充分利用公司资源,产生协同效应(范围经 济)。
➢ 可对公司内的各个经营单位进行平衡。 ➢ 迅速地利用各种市场机会向具有更优经济特征的
行业转移,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2.复合多样化发展战略的缺点
➢ 导致组织结构的膨胀,加大了管理上的难度。 ➢ 一味地追求多样化,企业有可能在各类市场中都
发展型战略又称为增长战略,是一种使 企业在现有战略基础上向更高一级的目 标发展战略。
以发展为导向,引导企业不断地开发新 产品,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 和管理方式,以便扩大企业的产销规模, 提高竞争地位,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企业战略管理第四章宏观环境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第四章宏观环境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第四章宏观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第四章宏观环境分析第一节:政治环境分析第二节:经济环境分析第三节:社会文化环境分析第四节:科技环境分析技术环境 Technological政府和工商界对科研的投资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技术转换的速度旧技术的淘汰社会文化环境 Social/ cultural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分布,收入分布,种族结构,教育程度人们对工作和消遣的态度,经济环境 Economic factors商业周期,国民生产趋势利率,货币供应,通胀,失业率,居民可支配收入,能源供应和价格政治与法律环境 Political/Legal专利权法,环保法税制,外贸政策法律,法规政府的稳定性一、政治环境分析一、国内政治环境分析<#004699'>1、政治形势分析(内容:政局是否稳定、中长期走势)2、政治体制分析3、法律环境分析法律规范国家立法、司法、执法机关企业的法律意识一、政治环境分析4、执政党路线方针与政策分析产业政策分析财政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分析外贸政策分析劳动工资政策分析5、政府职能与行为分析一、政治环境分析二、国际政治环境分析<#004699'>1、国际政治局势分析2、大国战略与国际关系分析3、国际法律环境分析4、目标国的国内政治环境分析5、国际政治风险评估二、经济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总体分析<#004699'>1、经济发展阶段分析2、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分析3、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率居民收入利率与汇率储蓄与信贷固定资产投资与存货二、经济环境分析二、社会经济结构分析<#004699'>1、产业结构分析2、所有制结构分析3、地区结构分析4、消费结构分析三、经济体制分析四、资本市场分析五、人力资源市场分析六、社会资源分析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一、人口环境分析<#004699'>1、人口总体分析2、人口结构分析二、文化环境分析<#004699'>1、宗教信仰2、价值观念3、生活方式、4、消费习俗5、消费流行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三、社会环境分析<#004699'>1、融资公众2、媒体公众3、社会团体4、社区公众5、一般公众四、科技环境分析一、社会科技水平分析<#004699'>1、科技研究领域分析2、科技成果结构与水平分析3、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分析4、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状况分析二、社会科技力量分析<#004699'>1、科研力量构成分析2、科研机构分布与水平分析四、科技环境分析三、国家科技体制与政策分析四、产业科技状况与发展动态分析<#004699'>1、基础科技理论2、核心关键技术开发3、应用技术与专利第五章行业与市场环境分析第一节:行业分析第二节:市场分析第三节:竞争者分析一、行业分析行业的界定:行业是一组生产的产品非常相近,可以相互替代的企业的集合。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一版所有复习题答案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一版所有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产业是如何界定的?答:(1)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2)通常将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2.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答: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行,也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

产业组织研究向完全竞争模型中加入现实世界的磨擦系数,如不完全信息、进入壁垒、交易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政府行为等,以便深入地分析市场中的企业如何组织以及它们如何在现实中进行竞争。

研究产业结构是为了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3.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内容?答:国际学术界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的分歧。

在国内,一般认为产业经济学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以及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研究。

其中,产业组织主要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者说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而产业结构研究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产业演化规律、产业间投入产出关联、产业区域布局等。

4.简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

答: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两大部分具有不同的理论渊源,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产业组织理论可追溯到亚当·斯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张伯伦、罗宾逊夫人等。

梅森及弟子贝恩等人完整地提出了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在哈佛学派名满天下的同时,芝加哥大学的一群学者形成了有别于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二十世纪70年代后,引入博弈论逐渐形成了旨在分析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IO)。

产业结构理论可追溯到威廉·配第,逐渐形成了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共24张PPT)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共24张PPT)
(4)渠道差异化。 (5)促销差异化。 (6)服务差异化。
产品差别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对市场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 1.影响市场集中度。市场上规模较大的上位企业(即市场占有率领
先的企业)通过扩大产品差别化程度,可以保持或提高企业的市场占
有率,从而保持或提高市场集中度水平;市场上规模较小的下位企业 也可以通过产品差别化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从而降低市场的集中 度水平,或改变行业市场的规模分布结构。
第四章 市场
(一)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试分析每一种
主要因素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1.市场集中度; 2.产品差别化; 3.进入和退出壁垒; 4.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5.市场需求的增长率; 6.短期成本结构。
上述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当其中一个因素改变时,也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从 而使整个市场结构的特征发生改变。我们将主要讨论前三项因素。
第四章 市场
根据规模经济的规律,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只有在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才能获得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效益,在这之前,新企业的生产和 销售成本一定高于原有企业,从而处于竞争劣势。 产品差别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对市场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
现有企业的产品差异化2可.限以使制顾性客对定该价企业:的产品形成偏好甚至一定的忠诚度,这对于意图进入市场的新企业而言,无疑构成了一定程
完垄全断垄 竞断争的是市一场种1结比.资构较的接产特近专点现是实用:经性济(1)和状产况业沉的的没市绝场对成结集本构中,度。它为如介10于果0%完,企全因竞业为争市投和场完资上全只的垄有断资一之个间产提,专供且产偏用品向性的完企全很业竞强。争。,那么在企业 当然,从另退一个出角这度看个,行如果业企时业通,过这混合些兼巨并可额以资进入产一往个新往的很市场难,出并且售具和备承变担现短期。亏出损的售实价力,格这和无疑企有利业于投降低资该市场的集 中实程证度 研,究促也额进表竞明扣争,除。广告折活旧动是后竞的争企剩业余市场价份值额差之距间扩大的的差重要价原就因。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大,企业退 如果企业主出动或市被场迫要的退壁出某垒个也行业就市越场,高却。又难以退出,就表明这个市场上存在退出壁垒。 ((4)九减)少试资采产用经经营2济风.解学险的雇。方费法用对竞。争企性业市场在和退垄断出性某市场个的市创场新收时益,进行必比然较。会解雇员工。根据合同或国家劳动 企业采用限法制的性定规价定的直,接解目的雇是工阻人止新可企能业进必入须市场支,付但退实质职上金这是、一解种牺雇牲工部资分短,期企利润业以如追求果长需期利要润转最产大化,的就行为必,因此限制 性产从定品消价 差 极同别的掠化方须个夺主面培市性要看定是,训场价从兼他的一两并样个导们障,方致从碍都面的是对市事也企市场新就业场集工越长结中期构如作大定产果的。价生超的直过技策接一能略的定性影的,行响限培为:度训。,就费会用产生就垄此断势发力生,,并由这此些带来费垄用断的越低大效率,和企社业会总退福出利的某损失,因此 市场经济国家都3非.政常重策视法通律过适的当限的产制业。组织政政府策为来调了节一企定业的的兼目并标行为,,经使常其保通持过在制一个定适政度策的水和平法上规。 限制某些行

第四章 进入退出壁垒

第四章 进入退出壁垒

4、进入壁垒 、
• 竞争是市场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场竞争 竞争是市场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的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的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业经济学更为关注 的是厂商进入某一市场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的是厂商进入某一市场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即进入壁垒。 即进入壁垒。 • 进入壁垒在决定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分布中起着 中枢”作用, “中枢”作用,影响着在位厂商究竟能把价格定 在高于、等于还是低于边际成本的能力。 在高于、等于还是低于边际成本的能力。 • 如果不存在进入壁垒就不存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 构,正是进入壁垒才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存在 的根本条件。 的根本条件。
其他学者提出六种形成进入壁垒的原因: 其他学者提出六种形成进入壁垒的原因:在位厂商的 排他性定价(限制性定价)、研究与开发费用的累计支出、 )、研究与开发费用的累计支出 排他性定价(限制性定价)、研究与开发费用的累计支出、 在位厂商的生产能力储备、经验的积累、经营多样化、 在位厂商的生产能力储备、经验的积累、经营多样化、垂 直集中和销售网。 直集中和销售网。 经济壁垒的高低可以用行业价格与平均成本的差额来 衡量。差额越大, 从长期看, 衡量。差额越大,进入壁垒越—— ?从长期看,一旦价 格高得超过了进入壁垒和规模经济所能保护的水平, 格高得超过了进入壁垒和规模经济所能保护的水平,在位 厂商的超额利润高得诱人,进入就会发生。进入的结果— 厂商的超额利润高得诱人,进入就会发生。进入的结果 —? ?
新进入厂商数量 进入率 = × 100% 原在位厂商数量 + 新进入厂商数量
新进入厂商数量 - 退出厂商数量 净进入率 = × 100% 原在位厂商数量 + 新进入厂商数量
新进入厂商的销售额 进入的渗透率 = × 100% 整个市场的销售额

进入与退出壁垒

进入与退出壁垒

Part
04
进入与退出壁垒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行业的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的定义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逐渐降低的 现象。
规模经济对进入壁垒的影响
规模经济可能导致较高的进入壁垒,因为新进入者需要达 到一定的规模才能与现有企业竞争。
案例分析
钢铁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需要大规模投资才 能获得回报。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达到现有企业的规模, 因此面临较高的进入壁垒。
优化供应链管理
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和 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 力,降低潜在进入者的进入意愿。
针对退出壁垒的策略建议
合理规划企业战略 企业应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明确 发展目标和方向,避免盲目扩张 和过度投资,降低退出壁垒。
寻求合作伙伴或被收购 在面临退出壁垒时,企业可以考 虑与其他企业合作或寻求被收购, 以实现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降 低退出风险。
进入与退出壁垒
• 进入壁垒 • 退出壁垒 • 进入与退出壁垒对企业的影响 • 进入与退出壁垒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建议
目录
Part
01
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会降低, 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新进入市场的企业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获得经济性,否则将 面临成本劣势。
优化资产结构
企业应优化资产结构,降低固定 资产比重,提高流动资产比重, 以便在需要退出时能够快速变现 和转让。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提前 采取应对措施,避免陷入无法退 出的困境。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产业经济学4.2 退出壁垒

产业经济学4.2  退出壁垒

第二节 退出壁垒
2.亏损企业率 由于各种退出壁垒的存在,企业即使亏损,也不 能退出产业。我们可以用亏损企业率来度量产业 的退出壁垒,即某一产业的亏损企业率越高,该 产业的退出壁垒也就越高。
第二节 退出壁垒
二、 退出壁垒的种类及影响因素
1.沉淀成本(sunk cost) 许多资产具有专用性,用以生产特定的产品,一旦 当企业退出时,就会产生沉淀成本,企业要退出原 有产业,很难将这些资产转为他用,生产其它的产 品,也难以将这些资产以公平的价格卖给其它生产
同类产品的企业,这就构成企业的沉淀成本。
第二节 退出壁垒
2.违约成本和企业信誉损失 如果企业退出原有产业,就不能履行原先签订的购销
合同,企业就必须承担违约成本。同时,企业退出 产业往往被视为竞争能力不足,这会造成企业信誉 损失,其它企业可能因此不愿与这家企业签订新的 购销合同,也会增加企业融资的难度,提高融资成 本。这些因素都会阻碍企业退出原有产业。
第二节 退出壁垒
3.政策法律壁垒 在电力、煤气和自来水供应等基础设施产业中,由于
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政 府不允许企业随意退出产业。
第二节 退出壁垒
4.市场发育不完善而造成的退出壁垒 企业退出原有产业通常需要生产要素转卖和产权交易,
但在缺乏生产要素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正常运行机制 的情况下,企业就难以寻找生产要素和产权交易伙伴 以实现交易,从而阻碍企业退出产业。
退出
壁垒种 类
第二节 退出壁垒
违约成本和企业
2
信誉损失
沉淀成本
退出壁垒
市场发育不完 度壁垒
第二节 退出壁垒
三、 退出壁垒的度量
对于退出壁垒的度量问题,至少可以从“生产能力 过剩度”和“亏损企业率”这两个指标来度量退出 壁垒。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笔记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笔记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一、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 战略管理的起源- 古代军事战略:战略一词最初源于军事领域,指的是军事指挥官在战争中为实现胜利目标而进行的计划和行动。

- 企业管理应用: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战略管理的概念开始被引入到企业管理中。

2. 战略管理的发展阶段- 古典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管理,如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等。

-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大规模生产模式。

- 现代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 关注点: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竞争战略的制定。

- 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企业目标理论,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力模型和竞争战略理论。

- 战略管理整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关注点:战略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强调内部资源和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匹配。

- 代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 RBV),核心能力理论(Core Competence)。

二、战略的内涵1. 战略的定义- 战略是一系列决策和行动,旨在通过配置资源和调整活动,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和愿景。

2. 战略的特点- 全局性:战略涉及企业的整体方向和所有业务领域,要求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

- 长期性:战略规划通常跨越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

- 导向性:战略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提供明确的方向,引导企业资源向既定目标集中。

- 动态性:战略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发展进行适时调整。

三、战略管理的内涵与构成要素1. 战略管理的内涵- 战略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战略的分析、制定、实施和评价,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环境变化。

产业作业题

产业作业题
3、资金供给状况 ①数量与投向
4、技术进步 ①形成新的产业;②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部分产业比重上升; ③部分产业的衰退
5、商品供给状况(能源、原材料、零部件、各类服务等)
7.简述主导产业选择的赫希曼基准以及筱原基准。
(一)赫希曼基准
以后向关联效应的大小确定主导产业的准则
(二)筱原基准
1、收入弹性基准
将具有较高需求收入弹性的产品所处的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
2、生产率上升基准
其具体体现为技术进步基准
将技术进步率较高的产业部门确定为主导产业。
8.简述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的表现。
①形成新的产业;②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部分产业比重上升; ③部分产业的衰退
③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转变。
11.简述主导产业的含义特征,及其与支柱产业的区别。
1)概念: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起着较强的带动作用和广泛影响的产业部门。(一般是几个产业部门组成的主导产业群)
2)主导产业的特征
? aij表示数值大小体现第j部门与第i部门联系的密切性。
2)完全消耗系数
? 完全消耗系数就是将直接消耗系数与所有间接消耗系数求和得到的。
? 社会生产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生产联系,因此完全消耗系数的测定比较复杂。
? 公式为:bij=aij+cij
bij完全消耗系数,aij直接消耗系数,cij间接消耗系数。
? 依据中间需求能较准确地把握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中间投入率:某产业的中间投入率,是指该产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退出壁垒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退出壁垒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退出壁垒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对内外环境的不断分析和评估,以确定组织长期目标并制定适当战略的过程。

而退出壁垒则是战略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本文将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1. 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企业战略管理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它帮助企业理解市场趋势、竞争对手、自身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战略管理不仅仅是一种规划,更是一种方法论,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

2. 退出壁垒的定义退出壁垒是指企业放弃某一行业或市场,或者放弃某一种产品线,以集中资源在其他更具竞争力的领域。

这种战略性的决定需要深思熟虑,因为一旦决定退出某一领域,就意味着放弃了相应的市场份额和潜在利润。

3. 从简到繁,探讨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企业需要对内外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市场的需求、竞争格局等。

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找准自己的定位。

接下来,企业需要制定战略目标,并通过战略规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企业需要不断地监测和调整自己的战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4. 退出壁垒的战略意义退出壁垒并不等同于失败,相反,它是一种战略性的选择。

有时,企业可能会发现某一业务或产品线并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或者不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此时,退出壁垒就可以释放资源,让企业更好地集中精力在核心业务上,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而退出壁垒则是战略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

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战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而退出壁垒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选择。

企业在做出退出壁垒的决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竞争、自身资源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结回顾:企业战略管理在不断探索市场和定位自身的过程中,需要面对诸多选择和挑战。

退出壁垒作为其中之一,需要企业在决策时慎之又慎。

然而,当企业做出退出壁垒的战略决策时,它同样也意味着企业正在重新分配自身的资源,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市场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进入退出壁垒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了进入和退出壁垒这两个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进入障碍和退出障碍的含义,掌握进入障碍的类型和退出障碍的因素,以及进退无障碍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进入壁垒和退出障碍的构成因素、退出壁垒的度量指标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节进入壁垒
一、进入壁垒的含义
进入壁垒是指阻止外部企业进入并与原有的企业进行竞争的各种障碍因素。

产业经济学理论中对进入壁垒含义的理解存在分歧,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

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

施蒂格勒(G.stigler)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在某些或每个产出水平上),这种成本是打算进入这一产业的新厂商必须负担,而已在该产业内的厂商无须负担的。

¡±换句话说,是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成本。

简单地说,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进入特定产业(或市场)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

进入壁垒的高低,既反映了市场内已有企业优势的大小,也反映了新进入企业所遇障碍的大小。

进入壁垒的高低是影响该行业市场垄断和竞争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对市场结构的直观反映。

二、进入壁垒的种类
(一)结构性进入壁垒
结构性进入壁垒又称经济性进入壁垒,通常分为: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对必要的资本量等。

1.绝对成本优势
根据贝恩的观点,绝对成本优势是指在特定的产量水平上,行业内原有企业(established firm)比潜在的或新进入的企业(Prospective entrant)通常具有的低成本生产能力。

斯蒂格勒认为,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按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现有企业通过专利申请,而垄断工艺技术或产业标准。

第二,原有企业拥有高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具有的人力资本优势。

第三,原有企业通过与供应商订立长期原材料等要素供应而具有的优势。

专利技术是产生绝对成本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专利限制了新企业取得最新技术的机会,专利保护的有效性,决定了新企业进入产业或市场的难易程度。

2.规模经济
根据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要求,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必须具有与原有企业一样的规模经济产量或市场销售份额,才能与原有企业竞争,才能在进入后在行业中立足。

而对新进入的企业而言,一般受市场容量和筹资规模的限制,在生产开始时很难使自己的规模达到原有企业的规模,从而使新企业与老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3.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的存在使原有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形象和声誉,他们只要维持和发展即可,该厂商具有”先动优势”.但新企业要从头开始,付出较大代价使顾客相信自己产品优于老企业.这势必增加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成本,这样现有厂商的存在提高了新厂商进入的成本。

但当新企业拥有独有的先进技术时,产品差别化有利于进入,并可能使新企业得以发展。

4.必要的资本量
必要的资本量是指进入某一市场所必需的资本投资。

不同行业必要资本量不同,必要资本量越大,筹资越困难,进入也越困难,这就是必要资本量进入壁垒。

必要资本量壁垒与规模经济壁垒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筹资难易,后者强调厂商可能获得的市场份额与降低成本之间的矛盾。

(二)行为性进入壁垒
行为性进入壁垒也称策略性进入壁垒,是指原有厂商为阻止新厂商的进入而主动采取的相应的策略行为。

1.驱逐对手行为(掠夺性定价)
是指原有厂商为了消灭竞争对手而暂时降低产品价格,忍受亏损,等目的达到以后再重新占据垄断地位。

这种策略不仅可以挤掉原有的竞争对手,同时也可以阻止其他企业的进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阻止进入行为
(1)阻止进入定价行为
在卖方程度较高的寡头垄断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原有厂商很容易相互协调,制定统一的行业价格,把行业利润率降低到既能获得经济利润,又能对其他厂商构成进入壁垒的程度。

而一旦潜在的进入可能性消失,再将价格提高。

这种行为称为“阻止进入定价策略”。

它主要是针对行业利润率较高造成的诱发因素而言的。

(2)阻止进入投资行为
在需求增长率较高的行业中,尽管存在着各种进入壁垒,但因为需求增长很快,也会对其他厂商形成诱惑。

因此原有厂商根据对行业需求的预测,适当多增加一些生产能力的投资,经常保持一定的过剩的生产能力,这样也可成功阻止进入。

(三)政策法律形成的壁垒
政府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政策法律制度是构成行业外潜在进入者进入壁垒的一个重要方面。

德姆塞茨等人认为,在某些产业中,企业经营需要获得批准和执照,企业进出口需要获得有关许可证,资金筹措也要受到政府限制,还有差别性的税收壁垒、专利制度。

都将成为阻碍新企业进入的壁垒。

并且这些壁垒很难用降低成本或增加广告费等手段加以克服。

三、进入壁垒与市场集中度及利润率的相互关系
贝恩(Bain)与曼恩(Mann)认为进入壁垒、利润率与市场集中度呈正相关关系。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则市场集中度越高,说明进入行业越困难,说明进入壁垒越高。

而另一方面如果进入壁垒越高,则行业内企业越容易通过垄断定价或结成某种形式的卡特尔提高市场价格,获取超额垄断利润。

因此,进入壁垒越高,则行业内原有企业的利润率越高,反之,利润率越低。

第二节退出壁垒
一、退出壁垒的含义
(一)退出的含义
退出是指某个(或某些)企业停止作为卖方而从某个行业撤退的行为,
退出方式转产
宣布破产
从理论上讲,当某个(或某些)企业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不能正常生产经营时,即应该转产或破产。

但实际上,这样的企业由于受种种限制而很难从该产业中退出。

这些企业在退出时面临的障碍即是退出壁垒。

二、退出壁垒的种类及影响因素
1.沉淀成本(sunk cost)
许多资产具有专用性,用以生产特定的产品,一旦当企业退出时,就会产生沉淀成本,企业要退出原有产业,很难将这些资产转为他用,生产其它的产品,也难以将这些资产以公平的价格卖给其它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这就构成企业的沉淀成本。

2.违约成本和企业信誉损失
如果企业退出原有产业,就不能履行原先签订的购销合同,企业就必须承担违约成本。

同时,企业退出产业往往被视为竞争能力不足,这会造成企业信誉损失,其它企业可能因此不愿与这家企业签订新的购销合同,也会增加企业融资的难度,提高融资成本。

这些因素都会阻碍
企业退出原有产业。

3.政策法律壁垒
在电力、煤气和自来水供应等基础设施产业中,由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政府不允许企业随意退出产业。

4.市场发育不完善而造成的退出壁垒
企业退出原有产业通常需要生产要素转卖和产权交易,但在缺乏生产要素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正常运行机制的情况下,企业就难以寻找生产要素和产权交易伙伴以实现交易,从而阻碍企业退出产业。

三、退出壁垒的度量
对于退出壁垒的度量问题,至少可以从¡°生产能力过剩度¡±和¡°亏损企业率¡±这两个指标来度量退出壁垒。

1.生产能力过剩度
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产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应该在70%-80%以上,即生产能力过剩度应在20%-30%以下,我们可以通过生产能力过剩度这一指标来衡量退出壁垒,即生产能力过剩度越高,退出壁垒也越高。

2.亏损企业率
由于各种退出壁垒的存在,企业即使亏损,也不能退出产业。

我们可以用亏损企业率来度量产业的退出壁垒,即某一产业的亏损企业率越高,该产业的退出壁垒也就越高。

第三节进退无障碍理论
一、进退无障碍理论的主要内容
进退无障碍理论是指厂商可以自由地、无任何损失地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

进退无障碍理论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潜在进入者能够随时地自由进入和退出,而且退出时不需要承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

政策含义:积极研究能够降低沉淀成本的新工艺、新技术;排除一切不必要的人为的进入退出壁垒。

二、进退无障碍市场的绩效特征
1.不存在配置过高的价格或过高利润
2.不存在配置无效率或浪费现象
3.不存在交叉补贴或驱逐对手定价
4.一般可做到帕累托最优定价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进入障碍?构成进入障碍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退出障碍?构成退出障碍的因素有哪些?
3.进退无障碍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4. 进入壁垒高的产业退出壁垒一定很高吗?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