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分析
CHARTS项目支持制定的我国艾滋病防治政策分析
![CHARTS项目支持制定的我国艾滋病防治政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f01962af1ffc4ffe47acd4.png)
a . / e Ch n s a t e vc a a e n . 1 / Th i e e He lh S r ie M n g me t
A s at O jcv os d ei un e f r et f H T nC ia oie f ISpeet n Me o s hns bt c r bet eT t yt n ec o c o AR o hn’pl i o D rvni . t d i e i u h f l op j C S S cs A o h C e n t nl n rv ca p l i f I Speet nw r tde yt ta aa s ,hc a ae itef a po c dt a oa a dpoi il o c so A D rvni ees idb x l n yi w i w sbsdO n rj t a - i n ie o u eu l s h lh i l e a
防治的千年发展 目标 。C A T H R S的 主要策 略是 与各 级政府 合 作, 进行广泛 的社会 动员 , 加强艾 滋病防控组织的建设 , 充分调 动现有的潜在资源 , 以期获得可持续发 展的成果 。C AR S不 H T 直接为受艾滋病影响人群 提供 服务 , 而致力 于加强个人 、 织/ 组 机构以及 国家与省级整体 的应对能力 , 而达 到改善艾滋病 防 从 治服务水 平 的 目的 。C A T 的 主要 合作 对象是 : 府领 导 、 H R S 政
我国艾滋病防治政策的演变及实施效果分析
![我国艾滋病防治政策的演变及实施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4b9e3f67ec102de2bd8927.png)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 o enB s e aeId s y d r ui sTrd ut ns n r
21 0 0年 第 7 期
我国艾滋病防治政策的演变及实施效 果分析
许 文 慧
( 南大学公共管理 学院, 南 长沙 408) 中 湖 1 0 3
的身份 , 大 部分是 国外打 工 者 、 务 输 出者 和一些 海 员 , 等行 为 , 绝 劳 防止 艾 滋 病 在 我 国 的 蔓 延 。并 要 求 在 “ 省 、 各 自治 那时候 , 个社会 , 括卫 生行政 部 门, 把 艾滋病 当做 ‘ 整 包 都 舶 区 、 辖 市 和 重 点 旅 游 、 放 城 市 建 立 艾 滋 病 监 测 点 ” 要 直 开 主 来 品 ” 。学 界 普 遍 认 为 这 四 年 为 “ 滋 病 在 中 国 的 传 人 对 重 点 人群 进 行 流 行 病 学 检 测 。 此 外 , 艾 滋 病 宣 传 教 育 ’ 艾 对 期” 。这 一 时 期 , 国 共 发 现 艾 滋 病 感 染 者 / 人 2 我 病 5例 。 工 作 也 提 出 了要 求 。 第 二 阶 段 , 散 期 ( 9 9 1 9 ) 18 扩 18 — 9 4 9 9年 在 云 南 边 境 在 组 织 机 构 上 , 对 我 国 部 分 地 区 重 新 出 现 性 病 流 行 针 的 吸毒 人 群 中 一 次 性 检 测 出 1 6名 艾 滋 病 感 染 者 , 4 自此 以 及 报 告 病 例 数 大 幅度 上 升 的情 况 , 9 6年 成 立 全 国 性 病 防 18 后艾滋 病通 过 静 脉 注 射 毒 品 的方 式 在 我 国大 范 围 传 播 。 治 中 心 , 监 测 性病 的 同 时 关 注 艾 滋 病 的 发 病 情 况 。 随 后 , 在 “ 18 从 9 9年 到 1 9 9 4年 , 年 都 会 统 计 发 现 几 百 例 的 HI 感 每 V 分别 于 1 8 9 6年 成 立 国家 艾 滋病 预 防 和 控 制 工 作 组 ,9 8年 18 染 者 , 国 国 内 的 艾 滋 病 形 势 , 入 扩 散 期 ” 扩 散 期 的 传 中 进 。 建 立 我 国 最早 的 防 艾 非 政 府 组 织 — — 中 国 预 防 性 病 艾 滋 病 播特点为 : 以共 用 注 射 器 具 为 主 要西 南边 境 的 吸 毒 人 群 ; 在 全 国其 它 地 区 性 病 患 者 、 但 暗 2 2 扩 散 期 的 防 治 政 策 . 娼 、 性 恋 以及 归 国人 员 中 也 部 分 发 现 感 染 者 。 同 随 着 艾 滋 病 在 我 国 的 快 速 扩 散 , 府 对 艾 滋 病 防 治 的 政 第 三 阶段 , 长 期 ( 9 5 2 0 ) 1 9 增 1 9 — 0 0 。 9 5年 一 年 新 增 感 工 作 重 点 和 目标 也 相 应 的 发 生转 移 。1 9 90年 卫 生 部 与 世 界 染 者 高 达 16 5 7例 , 这 之 前 每 年 仅 有 几 百 例 感 染 报 告 。 中 在 卫 生 组 织 共 同 制 定 了 《 国 预 防 和 控 制 艾 滋 病 中 期 规 划 中 部 地 区 由于 非 法 和不 规 范 采 血 造 成 的 大 范 围 的 艾 滋 病 感 染
禁毒与防艾政策的法律法规分析
![禁毒与防艾政策的法律法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f4fc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0.png)
禁毒与防艾政策的法律法规分析禁毒与防艾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针对毒品滥用和艾滋病传播的严重威胁,各国不断制定和完善禁毒与防艾政策,并将其纳入法律法规体系中,以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对禁毒与防艾政策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详细分析。
一、禁毒政策法律法规分析1. 毒品相关法律法规毒品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禁毒法》、《刑法》等。
禁毒法规定了毒品的定义、禁止贩卖、制造、走私、持有和使用毒品等行为,并明确了相应的刑事责任。
刑法中对于毒品犯罪也有明确的规定,如明确了贩卖毒品的刑罚、毒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等。
2. 预防毒品滥用的法律法规为了加强毒品滥用的预防工作,各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例如,美国制定了《毒品滥用预防和控制法》、《无烟草法案》等相关法律,加强了对毒品滥用的宣传教育和预防工作。
中国制定了《国家禁毒条例》、《学校禁毒条例》等,重点加强了对青少年的毒品滥用预防工作。
3. 国际禁毒合作的法律法规在国际层面上,各国通过签署合约和共同行动计划等形式,加强了禁毒合作。
例如,联合国制定了《单一公约》、《麻醉品公约》、《精神药物公约》等国际禁毒法律文件,要求各国加强对毒品的管制和打击跨国毒品犯罪。
二、防艾政策法律法规分析1. 艾滋病防治法律法规各国制定了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例如,中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艾滋病防治条例》,该条例规定了个人的艾滋病防治义务、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医疗机构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等内容。
2. 艾滋病疫苗的法律法规为了推广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例如,美国设立了《国家艾滋病信息和教育项目法案》,该法案旨在推广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并加强对艾滋病信息和教育的宣传。
3. 国际防艾合作的法律法规国际社会通过签署合约和共同行动计划等形式,加强了防艾合作。
例如,联合国制定了《全球艾滋病联合国政治宣言》、《全球艾滋病联合国行动宣言》等国际防艾法律文件,要求各国加强防艾教育、提高艾滋病防治的国际合作水平。
《2024版中国艾滋病防治新策略》新版特色
![《2024版中国艾滋病防治新策略》新版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f67ab74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6.png)
《2024版中国艾滋病防治新策略》新版特色1. 概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数据,全球约有3800万人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在中国,HIV/AIDS疫情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更有效地应对HIV/AIDS疫情,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了2024版《中国艾滋病防治新策略》。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新策略的主要特点和亮点。
2. 新版特色2.1 明确战略目标2024版《中国艾滋病防治新策略》明确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战略目标。
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预防措施,提高了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2 完善政策体系新版策略对相关政策体系进行了完善,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检测和监测体系、加大对药物和疫苗研发的支持力度等。
这些政策为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和政策支持。
2.3 强化干预措施新版策略重点强化了针对高风险人群的干预措施,如扩大艾滋病病毒检测、提高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加强关爱和支持政策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HIV感染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2.4 提高全民参与度新版策略强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推动企业和个人履行社会责任、鼓励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等。
这将有助于提高全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和关注,形成共同防治的良好氛围。
2.5 优化资源配置新版策略要求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防治工作经费得到合理分配。
这将有助于提高防治工作质量,促进艾滋病防治事业可持续发展。
2.6 加强国际合作新版策略强调加强与世界各国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艾滋病疫情。
这将有助于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艾滋病防治水平。
3. 结论2024版《中国艾滋病防治新策略》充分体现了我国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创新和实践。
新版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实现全民健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防艾数据分析情况报告(3篇)
![防艾数据分析情况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15657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6.png)
第1篇一、报告概述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导致的慢性传染病。
自1981年首次在美国发现以来,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
本报告通过对我国防艾数据分析,旨在揭示当前艾滋病疫情的态势、防控措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相关省市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艾滋病疫情报告、监测数据和社会调查数据。
2. 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艾滋病疫情的基本情况、地区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2)时间序列分析:分析艾滋病疫情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3)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因素与艾滋病疫情之间的关系。
(4)风险因素分析:识别艾滋病疫情的主要风险因素。
三、数据分析结果(一)艾滋病疫情概况1. 新发病例数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我国艾滋病新发病例数逐年上升,截至2020年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约125万。
2. 地区分布我国艾滋病疫情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和内陆城市。
其中,广东、浙江、河南等省份疫情较为严重。
3. 年龄分布艾滋病疫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0-49岁年龄组新发病例数占比较高。
4. 性别分布男性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数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5:1。
(二)防艾措施效果1. 知识普及通过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了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
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 早期检测我国加大了艾滋病检测力度,提高了早期检测率。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约1.5亿次。
目前我国实行艾滋病的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艾滋病的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241855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a.png)
目前我国实行艾滋病的制度艾滋病是一种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给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挑战。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面临着艾滋病的防控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实行了多项制度,旨在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提供艾滋病相关服务以及保障艾滋病患者的权益。
下面将分别介绍我国实行的艾滋病预防制度、防控措施和保障政策。
一、艾滋病预防制度为了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我国建立了一系列预防制度。
首先,我国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媒体、互联网和社区等渠道向公众普及艾滋病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风险认知。
其次,我国积极开展艾滋病病毒的检测工作,鼓励高危人群主动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艾滋病防控设施的建设,提供无偿的安全注射器和安全性行为用品,以减少毒品使用者和高危人群的感染风险。
二、艾滋病防控措施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首先,我国加强了母婴传播的防控工作。
通过推广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实施垂直传播阻断项目,大大降低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风险。
其次,我国积极开展艾滋病的性传播防治工作。
通过推广安全性行为用品和宣传正确的性行为知识,鼓励人们采取安全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
此外,我国还加强毒品管理工作,通过开展替代治疗和康复服务,减少毒品使用者的感染风险。
三、艾滋病患者的权益保障我国致力于保障艾滋病患者的权益,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
首先,我国颁布了法律法规,明确了艾滋病患者的权益保护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行为。
其次,我国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了免费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并建立了艾滋病防治网络,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和支持。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和康复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结起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制度来应对艾滋病的挑战,包括预防制度、防控措施和保障政策。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病毒检测、防控设施建设和保障艾滋病患者权益等措施,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效减少了艾滋病的传播和歧视现象。
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制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制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b9d2cd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a.png)
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制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制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一、引言:我国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自1985年我国首例艾滋病病例被发现以来,艾滋病在我国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流动人口是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长期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众多,流动范围广泛,流动性强,这给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针对我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制现状、问题及策略进行研究,对于制定更加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制现状目前,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了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控宣传教育,提高了人们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
各级卫生部门加强了流动人口的艾滋病检测和治疗,提高了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感染控制水平。
此外,各类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也对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和服务支持。
然而,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制仍然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流动人口群体数量庞大,分布广泛,流动性强,艾滋病防控覆盖面难以达到100%。
其次,由于长期在外务工,流动人口的艾滋病检测和治疗存在难度,导致艾滋病感染者未及时得到治疗。
再次,流动人口普遍存在收入不稳定、低教育水平、信息获取难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全面的艾滋病防制策略。
三、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制问题分析1.宣传教育不到位:目前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普遍较低,艾滋病预防知识普及不够,导致防控效果不佳;2.检测和治疗难度大:因为流动人口长期在外工作,时间不稳定,很难按时进行艾滋病检测和治疗;3.经济困难:流动人口普遍收入不稳定,经济压力大,艾滋病药物治疗费用较高,无法负担;4.社会歧视和排斥:流动人口往往面临着社会歧视和排斥,使得他们不愿意主动接受检测和治疗;5.信息获取难度大:由于流动人口大多来自农村,教育背景较低,信息获取渠道较为有限,艾滋病防控宣传信息很难传达给他们。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分析报告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aa18a26c1c708a1294a44bc.png)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分析报告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分析引言:2022年12月的第一个周末,普通的一天,太阳懒懒地晒着,但是走在街上的人们会发现许多“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的横幅迎风飘扬。
而就在不久前,由著名影星浦存昕担纲主演的一部电视剧在黄金时间播放,片中讲述的故事是一名商人在与一名妓女发生一夜情后感染上艾滋病。
几乎与此同时,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警告说,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正在逐渐从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敏感的《纽约时报》对一向“保守〞、“低调〞的中国能够这样公开地讨论艾滋病问题表示“惊讶〞。
但这从一个侧面明白无误地昭示我们,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和传播已经迫在眉睫,无可回避。
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全国艾滋病感染者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7.4%。
官方的统计数字是到2022年底,全国艾滋病感染者已到达60万,现在应该早已远远超过这一数字。
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沈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控制不力,到2022年,中国艾滋病病感染者将超过1000万人〞,如果控制有力呢?最乐观的估计是150万人。
但艾滋病专家警告说,这类数据远不能描述艾滋病蔓延的险恶,“这在流行病学上毫无意义,只能误导决策者,错失抵抗艾滋病之害的良机。
〞中科院院士、艾滋病研究专家曾毅测算,以我国官方认可的60万感染者的治疗、不能工作以及劳动力和生产力等因素丧失的价值,将给我国带来每年4000亿至500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而在另一次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曾毅表示,当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到达60至100万的时候,随之而来的经济损失每年可达人民币4600亿元到7700亿元。
这个数字曾让中国有关领导人担忧:艾滋病一旦流行会破坏改革开放以来的辛勤建设的成果。
如果控制不力,艾滋病将成为我们的国家灾难,以至于已经有专家惊呼这将是中华民族的“第三次鸦片战争〞。
毫无疑问,艾滋病问题已经构成我们社会的一个重大的公共问题,但这一问题的特殊性表现在它的严重性与它所应该引起的关注是不相称的。
2024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
![2024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a68fe0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e.png)
2024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一、引言截至____年底,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已经突破4000万人,艾滋病成为人类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在____年,我国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号召,持续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
本报告将对____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
二、工作总体情况____年,我国继续强化政策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经费投入,提高防治技术水平,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国内外合作,实施综合防治策略,努力将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1. 政策制定与法律法规完善____年,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法规,包括修订《艾滋病防治条例》,细化了政府、医院、学校和社区在艾滋病防治中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制定并推行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如推广安全套使用、促进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等。
2. 经费投入加大____年,艾滋病防治经费得到进一步增加,用于艾滋病病毒的筛查、治疗药物的研发与供应、宣传教育和高危人群的关爱等方面。
经费投入的增加极大地改善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3. 防治技术水平提高在____年,我国致力于提升艾滋病防治技术水平。
加强了艾滋病病毒筛查和诊断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了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加速技术的进步与交流。
4. 宣传教育工作有力____年,我国继续加大艾滋病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渠道,普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推广安全行为和性教育,降低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同时,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引导他们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5. 国际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____年,我国继续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艾滋病防治大会、研讨会和合作项目,分享我国的艾滋病防治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努力,为全球艾滋病防治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工作存在的问题在____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我国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1.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仍然高企。
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24
![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02e073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5.png)
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24一、背景分析艾滋病,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自20世纪8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以来,已造成数百万人的死亡。
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2023,累计报告病例已超过100万例。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二、目标设定1.降低新发感染人数:到2024年,将新发感染人数降低至目前的50%。
2.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率:到2024年,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率提高至90%。
3.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到2024年,将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提高至95%。
4.减少艾滋病相关死亡:到2024年,将艾滋病相关死亡率降低至目前的30%。
三、具体措施1.宣传教育(1)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2)针对重点人群,如青年学生、流动人口、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等,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3)加强与媒体合作,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平台,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2.疫苗研发与推广(1)加大疫苗研发投入,加快疫苗上市进程。
(2)开展疫苗临床试验,确保疫苗安全、有效。
(3)推广疫苗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
3.筛查与检测(1)扩大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范围,提高检测覆盖率。
(2)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筛查,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
(3)开展艾滋病病毒耐药检测,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4.抗病毒治疗(1)提高抗病毒治疗药物可及性,确保感染者得到及时治疗。
(2)加强抗病毒治疗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
(3)开展抗病毒治疗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治疗水平。
5.社会支持与关怀(1)加大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关怀力度,提高生活质量。
(2)消除社会歧视,营造包容、关爱的社会环境。
(3)加强艾滋病防治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四、组织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合力。
2.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中国防治艾滋病政策
![中国防治艾滋病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3f9a0a3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a.png)
一、血液制品除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以外,其他所有品种均系国家规定禁止进口的药物, 为此:
1.禁止国内任何单位进口; 2.禁止进入国境的旅客和国际航行运输工具服务人员携带入境;
3.禁止邮寄进口 。
《对外国留学生进行“艾滋病”检查》
鉴于目前国际上“艾滋病”不断蔓延,在来我国的外宾中已发现一例带入病例。每年大量外国留学生来华学 习,也给此病的传播带来很大的可能性。同时,历年来华的外国留学生中的性病患者也时有发现。为杜绝此类疾 病在我国传播,拟从今年起,对每年新来华的外国留学生进行“艾滋病”检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第九条血站对献血者必须免费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身体状况不符合献血条件的,血站应当向其说明情况, 不得采集血液。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条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 升,最多不得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严格禁止血站违反前款规定对献血者超量、频繁采 集血液。
02
《关于加强 预防和控制 艾滋病工作 的意见》
6)
06
《中国防控 艾滋病中长 期规划》 (1988)
03
《预防艾滋 病/性病宣 传教育提纲》
05
《中华人民 共和国献血 法》 (1997)
01
《预防艾滋 病性病宣传 教育原则》
艾滋病防治新政策解读ppt课件
![艾滋病防治新政策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51cbf5b14e852458fb57a0.png)
《通知》出台的重要意义
1、为我国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是指导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2、在深入分析艾滋病防治工作形势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我国艾 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 重要政策和举措。
3、指导“十二五”艾滋病防治相关规划内容的制定。
7
政府作出承诺
2003年9月,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作出五项庄严承 诺,即“四免一关怀”政策 免费为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艾滋病病人提供抗病 毒药物; 免费为自愿检测的人员提供初筛检测; 免费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母婴阻断药物 及婴儿检测试剂; 免收艾滋病致孤儿童上学费用。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 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 生活救济。
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感染者 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
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几率
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提高治疗水平和可及性 加强血液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18,维护感染者和 病人的合法权益
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1、社会歧视依然严重,感染者不知道或者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感染状况, 部分感染者尚未被发现; 2、既往报告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抗病毒治疗压力不断增加; 3、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男性行为传播上升明显,缺乏有效干 预手段;
4、血液安全受到艾滋病感染窗口期的威胁;
4、指导《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制 定。
14
五扩大七加强
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 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 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 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 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 加强血液管理 加强医疗保障 加强关怀救助 加强权益保护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防治队伍建设 加强国际合作
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调查报告
![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e653f1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5.png)
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调查报告一、引言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的疾病,世界各国纷纷制定防治策略,力图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为了解全国范围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进展,本报告对全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提供有关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的参考,并改进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全国31个省份的公共卫生部门参与,涵盖城市和农村地区。
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预防宣传、艾滋病病毒检测、治疗服务、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艾滋病预防宣传艾滋病预防宣传是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
调查显示,各省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电视广告、宣传手册、社区讲座等。
但是有部分地区在资金和人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2.艾滋病病毒检测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助于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调查发现,各省份普遍提供艾滋病病毒检测服务,并加强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追踪和管理工作。
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检测服务仍存在不足。
3.治疗服务艾滋病的治疗是保障艾滋病患者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调查显示,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药物,并提供多样化的治疗方法,如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等。
但是由于疫苗和药物的成本较高,部分地区的贫困人口仍面临接受治疗的困难。
4.教育和培训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是提高艾滋病防治水平的关键所在。
调查显示,各省份举办了多种培训班和研讨会,提高了医务人员和公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
但是仍有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和培训资源不够充分。
四、问题与建议1.加强宣传力度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中。
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和明星代言等方式,提高宣传效果。
2.优化病毒检测服务各地应该加强对病毒检测服务的投入,提高检测的覆盖率和准确性,特别是在偏远地区。
3.降低治疗成本疫苗和药物的高成本是困扰艾滋病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
政府可以考虑提供补贴和减免政策,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对我国艾滋病预防的政策建议
![对我国艾滋病预防的政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aec9195be1e650e53ea99c1.png)
对我国艾滋病预防的政策建议艾滋病不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还是社会问题,它的广泛流行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人口结构转化与期望寿命的降低,对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自杀率的升高,影响社会的稳定,对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等。
对艾滋病流行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不仅有生物原因,还有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并对我国艾滋病防治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标签:艾滋病;社会问题;社会经济;防治1 艾滋病引起的社会问题及成因(1)人口结构转化与期望寿命的降低。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直接关系到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关系到健康、福利和安全等众多的人口问题,也将直接关系到人口发展战略的政策取向。
(2)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支出不断上升。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驻乌干达的代表托马斯·巴巴塔德说,乌干达已经由于艾滋病的流行而丧失了5年的经济发展,其他艾滋病流行严重的国家则平均丧失了1.3年。
有关南非的一个最新估计认为,由于约1/4的劳动力将被艾滋病感染,南非的经济增长将由此放慢1%。
其主要破坏性影响作用主要有:(3)自杀比率的不断升高。
自杀是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导致自杀的原因相当复杂,其中因疾病而绝望是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对美国纽约地区所作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口中,年自杀率是18.75/10万人,而20——59岁的男性艾滋病患者的年自杀率是680.56/10万人,相当同年龄组自杀率的36.3倍;10岁以上被诊断患有艾滋病的人口中的年自杀率是614.5/10万人,是同年龄组自杀率的66.15倍。
(4)影响社会的稳定。
艾滋病患者受歧视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方面是社会成员对艾滋病的认知度不高,认为“艾滋病人不是人,是鬼”,另一方面是社会和某些社会机构拒绝为艾滋病人提供治疗、读书、就业。
据报道,越南劳动部规定艾滋病感染者不能从事7种职业,如理发、儿童保育员等。
因此,艾滋病人群中酝酿着不安定的最大原因. 既被社会抛弃的感觉,从而萌生仇视、报复社会的念头,尤其是面对社会和家人把自己抛弃时,他们能够做的往往是对社会深入骨髓的仇恨,或者万般无奈的自杀,或者设法爆发压抑于内心的仇恨去报复社会,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
我国预防控制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政策变迁及趋势分析
![我国预防控制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政策变迁及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fd5db41a37f111f1855b9b.png)
t r a ns mi s s i o n . Du in r g t he p a s t 2 0 y e a r s.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s e x u a l t r a n s mi t t e d HI V/AI DS h a s ma i n l y i nc l u d e d f o u r s t a — g e s :mo r a l p r o p a g a n d a a n d b o r d e r q u a r a n t i ne,a c t i v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g o v e m me n t l e a d i n g a n d na t i o n a l mo b i l i z a t i o n,d i v e r s e a n d s c i e n t i f i c p r e v e n t i v e me t h o d s f r e e ro f m i d e o l o g y .I n e a c h s t a g e,d i f f e r e n t p r e v e n t i o n s t r a t e — g i e s we r e a d o pt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s e v e it r y o f t he e p i d e mi c,p u b l i c a wa r e n e s s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s t r a t e g i e s .On t h e b a s i s o f a c o mp r e h e ns i v e l y a n a l y s i s o f e p i d e mi c mo d e s ,i n t e r v e n t i o n,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s t r a t e g i e s a n d t e c h no l o g i e s ., t h i s pa p e r h a s p r o p o s e d s o me s t r a t e g i e s,wh i c h ma i n l y i n c l u d e s i mp r o v i n g HI V/AI DS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d e v i s i n g i n — n o v a t i v e i n t e ve r n t i o n me t ho d s, ,r e d u c i ng d o me s t i c t r a n s mi s s i o n,s e a r c h i n g f o r HI V i n f e c t e d pe r s o n s o n a l a r g e s c a l e, a n e mph a s i s o n t h e f a c t o r o f g e n d e r ,a n d c o n c e r n or f t h e b id r g e r o l e o f mi g r a n t p o p u l a t i o n s a nd t h e e l i mi na t i o n o f S O —
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行动与政策
![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行动与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4ac4a06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8.png)
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行动与政策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社会行动和政策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行动与政策,并分析其在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宣传教育预防艾滋病的第一步是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和利用社交媒体等方式,向公众普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感染方式和预防方法等知识。
此外,还可以设立艾滋病热线和咨询服务,提供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咨询的渠道,帮助人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和答疑解惑。
二、普及安全性行为知识安全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社会行动与政策需要重点普及安全性行为知识和技能,如正确使用避孕套、卫生注射器和无创采血设备等。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免费避孕套和安全性行为培训等方式,促使人们采取正确的安全性行为,减少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三、提供易得的检测与治疗手段为了及早发现和治疗艾滋病,社会行动与政策需要确保易得的检测与治疗手段。
政府可以建立艾滋病检测服务点和医疗机构,并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艾滋病检测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等服务。
此外,还需要加强医生、护士和卫生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四、研发艾滋病疫苗研发艾滋病疫苗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方向之一。
社会行动与政策需要积极支持和推动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工作。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支持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和试验。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疫苗研发和信息共享。
五、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预防艾滋病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社会行动与政策应当鼓励并规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权益保护,禁止歧视和排斥行为,保障他们的平等就业、医疗和教育权利。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艾滋病防治,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
结论预防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社会行动与政策在预防艾滋病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宣传教育、普及安全性行为知识、提供易得的检测与治疗手段、研发艾滋病疫苗以及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努力,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论政策工具的选择——结合艾滋病防治政策分析
![论政策工具的选择——结合艾滋病防治政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e5997fa417866fb84a8ed6.png)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 。政策 目标为政策工具规定
了方 向 ,为判 断 政策 工具 的有效 性提 供 了评判 标 准 。因此 ,在 进 行 工具 选 择 时 ,要 明确 政策 的 目标 , 目标 不 明确 会 带来工 具 选择 的失 误 。如把 禁 止捕 杀 珍 稀动 物政 策 的 目标 看 成是 “ 止 捕杀 ”,就会 导致 规 制型工具 的较 多 使用 ,而 这 一政 策 的最 终 目的 是 “ 到 禁 达
建构主义认为,工具代表了一种社会地建构了的实践形式 ,其意义 和合法性被不断 地加以建构和再建构。也就是说 ,政策工具的选择会形成一种路径依赖 ,先前的政策工 具会阻碍新 的工具的选择 。因为积 累了相关经验 ,并且 目 标团体信任它 。因此要使用新
的工具必须付 出额外的努力和代价 。从纵向看 ,该项工具已内化为组织 的执行路线 ,可 选择的其他政策工具根本不做考虑 ,限制了新工具的尝试;从横向看 ,它和其他工具或 执行活动交织在一起。旧工具的根深蒂固,使得新工具难以推行,难 以在短时问内有实 质性的改变 。苏州古城的修缮和保护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一直 以来 ,我国对 于古建筑
・
政策 工具应用的背景是指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环境因素,包括政策子系统 、 目标 团
5 4
维普资讯
论 政策工具 的选择
体 、其他工具 以及政治、社会或经济环境。1 、政策子系统是指政策行为者 ,由解决 某
个 公共 问 题 的行 为者组 成 。其 构成 十 分 复 杂 ,包 括 官员 、执行 和 研究 机 构 、利 益 集 团 、
支持市场或 自 愿工具的使用 ,因为他们能够处理多重利益关系和角色 ,反之则用命令或 混合工具 ” 、目标团体是指政策直接作用 、影 响的对象。这里有两点 : ( )政策工 。2 1 具的实施对 目 标团体有直接影响,不 同的政策工具会对 目标团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目 标 团体会选择对其有利的政策工具 ,同时抵制那些对其不利的工具 。政策主体在进行政策 工具选择时 ,迫于目标团体的压力 ,往往会考虑工具的可视性和可接收性 ,选 择具有较 少可视性和较高接收性 的工具。 ( ) 目标团体的规模和性质会影 响政策工具 的选择 。 2 Ho od认为 “ 标团体的规模很重要 ,因为所要影 响的团体越大 ,政府越有可能使用消 目 极的 ( 自愿 的)而不是积极的 ( 强迫的)工具” 对于 目标团体的性质 ,不 同的工具 ;“ 有不 同的效用 ,如果存在大规模和组织好的社会 团体 ,政府将运用规劝和消费的工具。 ” 3 、其他政策工具。正如我们前 面所提到的 ,每个政策都有其优缺点 ,因此政 策主体会 进行工具的组合使用 ,以达到优势互补 。在选择新的政策工具时 ,要考虑 到工具之问的
禁毒防艾政策的效果分析与优化建议
![禁毒防艾政策的效果分析与优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5b6d44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f.png)
禁毒防艾政策的效果分析与优化建议一、引言禁毒防艾政策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全而制定的重要政策。
随着毒品和艾滋病问题的不断加剧,相关政策的效果分析和优化建议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禁毒防艾政策的实施效果、影响因素以及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政策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二、禁毒防艾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禁毒防艾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方面,通过刑事打击、社区戒毒、康复治疗等手段,遏制了毒品的滥用趋势,减少了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预防措施等手段,有效地降低了艾滋病的传播风险,保障了公民的健康权益。
然而,禁毒防艾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毒品和艾滋病问题仍然十分严峻,禁毒防艾政策还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由于政策执行的不完善,一些地区和人群易受毒品和艾滋病的侵害,这与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有关。
因此,需要对禁毒防艾政策进行优化和改进。
三、禁毒防艾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禁毒防艾政策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的科学性、执行力度、资源配置以及社会环境等。
1.科学性:禁毒防艾政策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注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因此,政策的科学性对其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2.执行力度:政府部门在政策执行中的力度决定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必须加强执法力度,打击毒品生产、流通和滥用犯罪活动,同时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宣传、防护和治疗。
3.资源配置: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需求合理配置资源,重点支持毒品和艾滋病防治重点地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良好与否对禁毒防艾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建立和谐社会关系、促进公民道德提升、鼓励媒体宣传正能量等措施都将有助于禁毒防艾政策的顺利实施。
四、优化禁毒防艾政策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发挥禁毒防艾政策的作用,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毒品和艾滋病的预防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应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多种渠道传递科学、准确的信息。
我国艾滋病防治政策的演变及实施效果分析
![我国艾滋病防治政策的演变及实施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bf3b9ecf84b9d529ea7a78.png)
我国艾滋病防治政策的演变及实施效果分析艾滋病疫情在我国的传播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随着疫情的变化、对艾滋病认识的加深,我国艾滋病防治政策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上述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从三个方面完善和落实我国的艾滋病防治政策。
标签:艾滋病;防治政策;演变1 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历程1981年6月5日美国首次、同时也是全球首次报告艾滋病例。
此后这一“世纪瘟疫”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198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报告的艾滋病例意味着艾滋病进入中国,此后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入期(1985~1988)。
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1985年在北京救治无效身亡的美籍阿根廷人被确认为艾滋病病人,这是我国境内确认的首例艾滋病病例。
次年浙江省的4名中国血友病患者被发现已感染艾滋病病毒,中国官方首次报告本国公民感染艾滋病。
“那些感染者的身份,绝大部分是国外打工者、劳务输出者和一些海员,那时候,整个社会,包括卫生行政部门,都把艾滋病当做‘舶来品’”。
学界普遍认为这四年为“艾滋病在中国的传入期”。
这一时期,我国共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病人25例。
第二阶段,扩散期(1989-1994)。
1989年在云南边境的吸毒人群中一次性检测出146名艾滋病感染者,自此以后艾滋病通过静脉注射毒品的方式在我国大范围传播。
“从1989年到1994年,每年都会统计发现几百例的HIV感染者,中国国内的艾滋病形势,进入扩散期”。
扩散期的传播特点为:以共用注射器具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者主要集中在西南边境的吸毒人群;但在全国其它地区性病患者、暗娼、同性恋以及归国人员中也部分发现感染者。
第三阶段,增长期(1995-2000)。
1995年一年新增感染者高达1567例,在这之前每年仅有几百例感染报告。
中部地区由于非法和不规范采血造成的大范围的艾滋病感染是感染报告数急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艾滋病防治条例》与领导干部的责任
![《艾滋病防治条例》与领导干部的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d7c2ac6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d.png)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04
成功案例介绍
01
成功案例一
某市领导干部积极推动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通过在社区、学校和企事
业单位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02
成功案例二
某县领导干部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了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和干预,
有效控制了艾滋病的传播。
03
成功案例三
某省级领导干部积极推动艾滋病防治政策创新,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合作领域
加强技术交流,提高防治 艾滋病的能力和水平。
定期举办国际会议,分享 防治艾滋病的工作经验和
成果。
共同开展防治艾滋病的研 究,分享研究成果。
交流机制
加强信息共享,及时通报 疫情动态和防治政策。
THANKS.
配合,形成了防治艾滋病的合力。
典型问题分析
问题一
部分领导干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 和干预措施,导致艾滋病传播风险加大。
问题二
部分地区存在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和排斥现象,影响了防治工作 的有效开展。
问题三
部分领导干部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导致 资源浪费和工作效率低下。
政策实施
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确保各级领导干部了解和掌握政策要求,推动政策的有 效实施。
宣传教育与培训
宣传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领导干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培训工作
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参加艾滋病防治培训,提高其防治意识和能力,确保其在工作 中能够积极履行防治责任。
《艾滋病防治条例》
02
治中的责任
领导重视与组织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k = X ki(k = J + 1,… ,J + K)
应该说,这一分类方法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理论上这一简单的划分有利于进行 理论分析,减轻了分析的难度;现实中,公与私的划分关系到物品的供给制度安排,如私益 物品的供给利用市场的制度安排,公益物品的供给则可能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了。
1、私益物品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分析
张建川 提要:艾滋病的危害也是人所皆知,然而艾滋病的防治却不尽如人意,这是 尤其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学的根源的。在实际中,人们往往把艾滋病和道德的高低 等同起来,但是本文觉得应该首先把其当作是一种病,否则丝毫不利于其防治。 其次,艾滋病之所以不同于其他一般的病是因为他有外在性。对艾滋病来说,它 不是纯粹的私益或者公益物品,而是混合物品,从而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因此在 防治中应该有政府介入。但是政府由于财力或者其他方面的限制使其不能很好地 解决它,因此有必要让一个非政府组织来经营艾滋病的防治,这也是本文的一个 核心的政策建议:多中心的解决方式,即让非政府的组织参与到艾滋病的防治中 来。
首先,探索有关物品和服务的性质。对物品和服务的属性的分析将把任何物品或者服 务都看作是复合的,并且可以进行细分,而不是笼统地分为私益物品或公益物品 。比如,气 象服务具有公益物品和私益物品服务双重性,基础设施服务具有私益物品、公益物品、集体 物品的三重性质等。
其次,认为不同的物品或服务的不同的融资、生产、 供给、提供 、消费政策选择可能
合计
500 万
成人
430 万
妇女
180 万
小于 15 岁的儿童 800,000
2001 年艾滋病死亡数
合计
300 万
成人 妇女
240 万 110 万
小于 15 岁的儿童 580,000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把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定义为“一个人由于自己的行为方式而可能感 染艾滋病的概率”。因此,所谓高危行为,也就是感染艾滋病的概率极高的行为方式。从中 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吸毒和不安全性行为,例如从报告的 HIV 感染者的情况来看,前
二 分析框架概述
本文对政策问题采用的是制度分析的方法。制度分析的旨趣在于人类选择的制度基础, 包括市场选择和非市场选择两个层面。制度分析有两个传统,即以康芒斯和凡伯伦为代表的 老的制度分析传统和二战后发展起来的新制度主义。制度分析之所以有了所谓“新”的称谓, 是因为后者更多地采用了公共选择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概念,二者在逻辑起点、方法论和价值 理念上多有重合。而公共选择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把适用于市场选择的经济分析方法运用于非 市场选择。根据思维脉络我们将按以下顺序来揭示这一问题:
三 艾滋病流行及传播机制概述
艾滋病,是英文“ AIDS”的音译,直译应是后天免疫力缺乏症。 艾滋病是指受艾滋病 病毒感染人士免疫力受到严重破坏以至产生了并发症的阶段。这些并发症包括伺机性感染及 恶性肿瘤。感染艾滋病的罪魁祸首是艾滋病病毒,即“HIV”。HIV 直译为“人类免疫力缺 乏病毒”,由于艾滋病这个病症及其命名,比起艾滋病源的发现,要早了好几年,所以公众 也倾向称 HIV 为艾滋病病毒。当我们使用 HIV/AIDS 时,一般泛指所有与艾滋病病毒或艾 滋病有关的人、事项、工作或活动。从公众健康计划及控制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目标在于 预防艾滋病毒的传播,然而所有相关的个人及社会冲击,则是由许多各种人类对艾滋病病毒 感染的反应所引起的。
一般认为私益物品具有如下特征:(1) 使用上的排他性。排他性意味着我使用了一种 物品和服务,就排除了别的人使用的可能性。比如,我买的苹果,未经我的允许,他人无权 享用,这时我就对我买的苹果拥有了排他性消费权。2)消费上的竞争性。竞争性意味着如 果总量保持不变,那么 A 的消费每增加一个单位,非 A 的消费要减少一个单位,二者是此 消彼长的关系。一般说来只要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不存在任何垄断,那么理性的人通过价格 的信号,来对自己的成本-收益进行衡量,进而决定自己买和卖的行动 ,由此形成供给、需 求曲线,资源配置能达到最优。但实际上市场的运作并没有达到这么完美的状况。这时就需 要有一些其他的势力来进行调整,比如政府的干预。
(二)不安全性行为 不安全性行为是指一个人在不了解对方 HIV感染状况的情况下进行无保护性交的行为。 这包括嫖娼行为和非商业性的多性伴(主要为同性恋者)行为。
1、嫖娼行为 自 80 年代开始,娼妓现象在某些沿海城市和大城市重新出现并不断延伸到内陆的小城 镇。全国 1996 年共抓获卖淫嫖娼人员 42 万人。公安部门估计,实际上从事卖淫嫖娼的人员 数量可能达到 300 至 400 万,约为报告数量的 10 倍。而潘绥铭先生通过实地的调查,在 1993 年就估计达到了约 400 万。 暗娼可以分为许多类,从包娼(我们熟悉的“包二奶”)到在建筑工棚和路边小店卖淫 的妇女。她们性行为增加的次数与收入和安全性行为知识的减少呈负相关。此人群中同伴关 系融洽,交流良好,交流的内容包括如何避孕,如何和嫖客讨价还价,如何吸引嫖客等。这 显示出有关性病艾滋病预防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同样的途径在同伴之间传播。 2、性传播疾病 (STD) 自 70 年代后期起,中国性病报告数字逐渐增长。1995 年报告的性病病例数为 36.2 万, 专家估计实际患病人数可能是报告病例的 10 倍。同时亦有估计认为到 2000 年报告的性病数 字可能占 35 种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 50%以上。来自性病监测哨点的监测资料表明某些性 活跃人群如暗娼中性病感染率很高。上述事实对于我们了解艾滋病目前流行形势及将来的发 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性病患者处在 HIV 感染的更高危险之中。这样说有两个 理由:其一是性病患者经常有高危行为如卖淫嫖娼,其二是从生理角度考虑,性病患者对 HIV 的易感性增高,这是因为由性病引起的生殖器溃疡更有利于艾滋病病毒和性病病原体侵 入机体。
一 概述
首先要感谢天则所给我这一个机会来和大家商讨艾滋病这个问题。艾滋病现在已 经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破坏因素了。卫生部部长张文康曾经警告说,艾滋病在我国的传 播正在逐渐从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这从一个侧面明白无误地昭示我们,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和传播已经迫在眉睫,无可回避。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全国艾 滋病感染者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67.4%。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沈洁在接受 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控制不力,到 2010 年,中国艾滋病病感染者将超过 1000 万人”, 如果控制有力呢?最乐观的估计是 150 万人。但艾滋病专家警告说,这类数据远不能描 述艾滋病蔓延的险恶,“这在流行病学上毫无意义,只能误导决策者,错失抵抗艾滋病 之害的良机。”中科院院士、艾滋病研究专家曾毅测算,以我国官方认可的 60 万感染者 的治疗、不能工作以及劳动力和生产力等因素丧失的价值,将给我国带来每年 4000 亿 至 5000 亿元人民币的损失。因此艾滋病一旦流行会破坏改革开放以来的辛勤建设的成 果。如果控制不力,艾滋病将成为我们的国家灾难,以至于已经有专家惊呼这将是中华 民族的“第三次鸦片战争”。毫无疑问,艾滋病问题已经构成我们社会的一个重大的公 共问题,但这一问题的特殊性表现在它的严重性与它所应该引起的关注是不相称的,大 部分人对这一问题的态度还是暧昧的、讳莫如深。
四 艾滋病问题的属性分析
3
(一)对市场选择的经典经济学分析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利用数学表达式,给两种物品下了定义。他认为,某种私益 物品的总消费量等于全部消费者对私益物品消费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
X
j
=
Σ
x
i j
(j = 0,…
,J)
i∈[1,n]
而公益物品的消费总量则等于任何一位消费者的消费量,用公式表示即:
4
都是相对可变的,因此,对于公益物品与私益物品性质和边界的认识,不能只满足于理论上 的定义,而必须从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特定情境中去把握。
(二)政府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公共经济学理由
我们首先假设, 对艾滋病实行市场化的解决之道,交由市场自行解决。这种情况下, 每个面临感染危险的人都会为了降低其面临的危险而付出相应的费用。但是,由于一个肺结 核感染者在决定是否支付治疗费用的时候,可能只会考虑他个人的利益,那么当治疗的费用 足够高,或者由于其它的一些原因,例如当事人自己对尽快地治愈并没有什么急迫性,那么 肺结核患者经过治疗痊愈的例子可能就不会像人们所希望的合意水平那样多。也即产生了外 部效应,如果其影响很大的话,就构成了强有力的政府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理由。
1
导致不同的问题。 第三是分析框架主要着眼于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在分析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
以下三个层次上分析各方面的政策选择:(1)操作层次:公民个人 、社会组织、政府和国家 会采取不同的政策,并导致不同的结果。(2)集体选择层次:为了使有关方面采取有利于公 共服务的政策选择,制定特定的集体选择的规则,在特定的基础上,有关方面才有积极性采 取适当的政策。(3)立宪层次:正如个体的理性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一样,聪明的人未必 就能选择合适的制度,这时有关选择制度的立宪规则就非常重要。
3、同性恋人群的健康 中国的同性恋者到底有多少,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中国的同性恋人群估计有三千 万至四千万之多。有多少人感染了艾滋病尚不得而知。一个人爱同性还是爱异性,与艾滋病 完全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女性间的性活动与男性间的情况正相反,是不易感染艾滋病的。但 是,问题的关键在于,由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的同性恋者通常选择与异性结婚的 形式,来掩盖他们真实的性取向;同性活动大多也因此采取地下的方式,处于混乱无序的状 态。这就为艾滋病在男同性恋人群中大流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有关公益物品和政府干预的分析
第一个失灵属于被称为“外部性”的一般范畴之中。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 者福利的影响。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有利的,就成为“正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不利 的,就被成为“负外部性”。
第二个失灵就是“搭便车”。即得到一种物品的收益但回避了为此而支付。 第三个失灵是非对称信息, 在很多情况下 ,卖者知道的信息买者不一定知道 ,或者买 者知道的没有卖者那么多;有时则相反。当信息不对称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就有可能导致市 场功能的无法发挥,极端情况下,甚至会使整个市场都不存在。1970 年,阿克罗夫发表了 一篇有关信息经济学的开创性的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与市场机制》,正式提出了 关于市场的信息问题并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他在文中说,在旧车市场上,卖车的人比买车的 人更清楚自己的车的质量,买车的人不知道,则只能按照预期的平均质量支付价格,这样卖 好车的人就会觉得划不来,不愿卖他的车,最后只有卖坏车的人留下来卖车。当然买车的人 也知道愿意卖的一定是坏车,因此他不会按前面的价格出价,他将按留下来的车的预期平均 质量支付价格。如此继续,就导致市场的完全崩溃或是收缩为劣质品充斥的市场。 应该说,上述的三个失灵是与公益物品的特性分不开的。公益物品正好与私益物品相 反,具有如下二个特点: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公益物品每增加一个单 位的消费,其边际成本为零。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现实生活中 ,物品的属性是公益物品还 是私益物品的性质和边界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事实上,所有公益物品的“公益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