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监管:美国与欧盟的制度比较
债券发行的区域差异美国欧洲和亚洲市场的比较
![债券发行的区域差异美国欧洲和亚洲市场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8b8feb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4.png)
债券发行的区域差异美国欧洲和亚洲市场的比较债券发行的区域差异:美国、欧洲和亚洲市场的比较债券是一种融资工具,它可以被政府、企业和其他实体发行以筹集资金。
债券发行在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差异,本文将着重比较美国、欧洲和亚洲这三个主要市场之间的区域差异。
一、债券市场规模与发行主体差异1.1 美国市场美国债券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其规模庞大且多元化。
美国政府债券(Treasury Bonds)、企业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Municipal Bonds)是美国市场上最常见的债券类型。
美国市场上的债券发行主体包括联邦政府、各个州和地方政府、以及各类型企业。
1.2 欧洲市场欧洲债券市场由欧洲各国主权债券和企业债券构成。
欧元区内的主权债券(例如德国国债、法国国债)由相应国家政府发行,而欧洲国际债券市场中的债券是由跨国机构、企业和国际金融机构发行。
此外,欧洲对外债市场也十分活跃,一些欧洲国家政府发行了美元债券和其他非本地货币的债券。
1.3 亚洲市场亚洲债券市场相对来说还相对年轻,不同国家的市场规模和类型差异较大。
主要的亚洲债券市场有中国、日本、香港和新加坡等。
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较大,发行主体包括中国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以及企业债券。
日本的债券市场以政府债券为主导,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债券和金融机构债券。
二、发行流程和监管机构差异2.1 美国市场在美国,债券的发行必须符合证券法规定,发行人需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注册文件进行审查,并向投资者提供充分的信息披露。
此外,美国市场上债券发行也需要通过承销商进行售卖。
2.2 欧洲市场欧洲市场上的债券发行相对来说较为复杂。
欧洲各国的发行机构和市场规定不尽相同,而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负责协调各国市场的一致性。
欧洲市场上的债券发行通常需要进行国内审查,并且可以通过公开发行或私募发行等方式进行。
2.3 亚洲市场亚洲不同国家的债券发行机制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中国债券市场,债券发行需要经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的审批,并且发行人需要满足一定的准入条件。
美国与欧盟反腐败法律制度对比
![美国与欧盟反腐败法律制度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e72765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0.png)
美国与欧盟反腐败法律制度对比近年来,反腐败成为了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在反腐败方面,美国与欧盟都是走在前沿的国家,在法律制度上都进行了一系列完善和更新。
本文将从反腐败法律制度的对比入手,探讨美国与欧盟的反腐败工作。
一、反腐败法律框架美国和欧盟在制定反腐败法律上各有特点。
美国主要通过制定《美国反海外贿赂法》和《商业犯罪管制法》等法律实现反腐败。
而欧盟则主要包括欧盟反腐败公约和反腐败指令以及各成员国制定的相关法律。
其中,欧盟反腐败公约于1997年签署,并于2003年起正式生效,是欧盟成立以来第一部重要的反腐败法律。
该公约主要针对贿赂行为进行规定并明确了各成员国应该进行的行动。
而欧盟反腐败指令是欧盟在公约基础上制定的法规,要求各成员国在经济领域内正式禁止贿赂。
相较于欧盟,美国在反腐败法律框架上更为完善。
除了上述的反海外贿赂法和商业犯罪管制法之外,还包括战争时期合约制定法、反洗钱法、证券交易法、会计准则法等多部相关法律。
这些法律都为美国的反腐败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总的来说,欧盟和美国的反腐败法律框架均非常重要,但在数量和完善程度上还是存在差距。
二、反腐败执法机构除了反腐败法律框架以外,反腐败执法机构也是反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国,主要的反腐败执法机构是联邦调查局和公证会计师协会等。
这些机构都有专业的反腐败团队,拥有强大的执法力量。
在欧盟,主要的反腐败执法机构是欧洲司法机构和欧盟反腐败局等。
这些机构在反腐败领域都拥有权威地位,能够维护欧盟反腐败法律的实施。
相比较而言,美国拥有更多的反腐败执法机构,并且这些机构的执法力量也更强。
而欧盟则主要依靠其司法机构和反腐败局进行反腐败工作。
不过,欧盟反腐败局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加,并且欧盟的反腐败执法团队也在不断增强,这也为欧盟的反腐败工作增添了信心。
三、反腐败制度的特点美国和欧盟在反腐败制度的特点上也有所不同。
在美国,反腐败工作的特点是高度依赖刑法手段和民事诉讼手段,对于贪污、受贿、商业犯罪等行为都给予了非常严厉的打击。
中国证券市场与美国证券市场交易制度的区别
![中国证券市场与美国证券市场交易制度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d143974f01dc281e53af0f6.png)
中国证券市场与美国证券市场交易制度的区别、美国1、法系在证券立法方面,一些国家将有关证券发行及交易等同的法令汇集而制成专门的证券法或证券交易法,而另一些国家只是在本国的公司法中附带说明,人们一般将世界各国证券法规体系分成三种:美国式,英国式,欧陆式三大法系。
美国属于美式法系的主要代表。
它历史最为悠久,完善。
由三个层次的众多法律组成。
美国式法系的显著特点是对证券管理制定有专门的法律,在立法中更注重公开原则。
美国各州会也有相当的自治权,这些组织的一些规章和条例也可视同立法实施。
美国的证券立法,由于其自身历史原因,对公开原则及立法层次更为重视,而民间自律也往往成为准立法。
2、立法原则与监管体制特征如前所述,在美国证券立法中,自律管制在监管体制中一直占重要地位。
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形成美国证券监管体制的基本特征,同时,美国又在立法过程中始终贯彻着一个基本原则:对竞争的绝对推崇。
基于此,美国的证券立法始终力图通过"信息公开"的间接管制来达到保护投资者和公正交易的目的。
但政府监管机构也曾经有过一段时期过分强调了对投资者的保护。
而使他们的权利及组织不断膨胀,以至逐渐威胁到了证券经营的稳定,进而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生存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监管机构又将重心转移到效率上,使证券业在政府监管的引导下,依靠行业自律,回到"竞争原则"上来。
这一原则,集中体现在70年代后的一系列证券制度改革,其中将在下文中提到的1975年佣金自由化改革是美国历史上最为彻底的改革。
因此,市场竞争原则和行业自律与政府管制相结合的监管特征贯穿半个多世纪来美国证券立法的整个历史。
3、券商管理众所周知,美国的券商不仅在本国有着强大的竞争力,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强烈的创新冲动,从而保持了全面的攻势,他们的这种活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有着内在的制度上的原因。
60年代后期,由于各种保险基金,养老基金众多的风险投资基金的出现,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日益活跃,逐渐成为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体系比较研究
![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体系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2eea87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0.png)
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体系比较研究金融监管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金融监管体系的分析及比较,可以判断各个国家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和风险防范能力,更好地促进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发展。
下面我将有针对性地分析比较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监管体系,包括美国、欧盟、中国等国家。
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是比较完善的,而且形式扁平化。
主要分为五类:1.国会和行政部门;2.金融监管机构;3.金融市场监管机构;4.州监管机构;5.专业机构。
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包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美国证券自律委员会(FINRA)、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美国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理事会(FHFA)等。
这些机构主要负责监管证券市场、期货交易、房地产信贷等领域,确保金融市场运行平稳、透明和公正。
此外,美国还设有独立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主要包括美国证券交易所(NYSE)、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等。
这些机构主要负责证券交易、监管股票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等方面。
欧洲金融监管体系:欧盟的金融监管体系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的改革,目前分为单监管机构和单解决机构两部分。
单监管机构主要负责监管银行、保险和证券市场等领域,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透明度,曾经是欧洲银行监管机构(EBA)、欧洲保险与职业退休金监管机构(EIOPA)和欧洲证券与市场监管机构(ESMA)。
单解决机构主要是负责解决金融机构无法承受的危机,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系统性。
目前欧盟的单解决机构是欧洲银行解决基金(SRF),SRF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资金,意味着金融机构最终承担解决问题的成本。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主要由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组成。
其中,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主管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等职能。
而银行监管、证券监管和保险监管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分别负责。
这三大监管机构分别监管银行业、证券市场、保险行业等领域。
《2024年中美两国证券监管制度比较研究》范文
![《2024年中美两国证券监管制度比较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101643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0.png)
《中美两国证券监管制度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证券市场作为重要的金融市场组成部分,其监管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投资者的权益保护。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两国证券监管制度的比较研究,分析两国在证券监管方面的异同,以期为完善我国证券监管制度提供参考。
二、中美证券监管制度概述(一)中国证券监管制度中国证券监管制度以政府监管为主导,以证券法为核心,包括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投资者等多方面的监管内容。
政府通过设立证监会等机构,对证券市场进行全面、严格的监管。
同时,中国还建立了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包括中央和地方两级监管、行业自律组织等。
(二)美国证券监管制度美国证券监管制度以市场自律和政府监管相结合为特点,以证券法及相关法规为基础,强调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
美国证券市场拥有较为完善的自律监管体系,包括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等组织的自我监管。
此外,政府机构如证监会、财政部等也发挥重要作用。
三、中美证券监管制度的比较分析(一)监管主体与职责中国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但也可能导致过度干预和市场反应迟钝。
相比之下,美国更注重市场自律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监管模式,政府机构在制定法规、监督执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鼓励市场主体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二)法律法规体系中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为证券市场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但还需进一步完善细节和配套措施。
美国则拥有较为完善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包括《证券法》、《投资公司法》等多部法律,对证券市场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三)信息披露与投资者保护中美两国都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
中国通过加强信息披露要求、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等措施,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信心。
美国则通过严格的法规和监管机制,确保上市公司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同时设立了专门的投资者保护机构,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论欧美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变革
![论欧美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924c234a336c1eb91a375d4d.png)
关 键词 t信 用评 级 ;监管 体制 ; 变革 中圈分 类号 l 9 :1 0 - 7 8 2 1 ) 2 0 5 - 7 0 9 4 6 (0 1 0 - 0 0 0
相 应 的分 析 和 评 价 机 制 ,对 发 行 人 又 抱 有 不 信 任 的想 法 ,对 投 资 活 动 表 现 得 “ 小 慎 微 ”,或 者 谨
不愿 投 资债 券 和 其 他 金 融 产 品 ,这 种 “ 向 选择 ”可 最 终 导致 金 融 市场 的 失败 。除 了建 立 强 制 性 逆 的信 息披 露制 度 以外 ,信 用 评 级 机 构 充 当 发 行 人 与 投 资 者 之 间 的 中介 角 色 ,通 过 独 立 、客 观 和 公 正 的信 用 评 级 服 务 , 为投 资者 提 供 投 资指 导 服 务 。
收疆 日期 ;2 1 - 1 1 1 - 00 3 作 者 简介 ;党 玺 ( 8 ,男 ,河 南南 阳人 ,博士 ,讲 师 ,主要 研 究方 向为 经济 法 、金 融法 。 1 7 一) 9
者 而 言 ,信 用 评 级 报 告具 有 较 强 的 指 导 作 用 ,可 以降 低 投 资 者 “ 寻 成 本 ”,提 高投 资 的 收 益 率 。 搜
标 准 普 尔 ( t n a d&P o )和 惠誉 ( i c ) Sadr or F t h ,在 这 场 金 融 危 机 中扮 演 了不 光 彩 的 角 色 。面 对 众 多 质 疑 与 谴 责 ,欧 盟 和 美 国对 金 融 监 管 体 制 进 行 改 革 ,尤 其 加 大 对 信 用 评 级 机 构 的监 管 力 度 。 经 过 一 年 多 的 改 革 ,这 场 声 势 巨 大 的 金 融 监 管 改 革 计 划 在 欧 盟 和 美 国基 本 上 完 成 了 ,也 给 我 们 留下 了 很 多值 得 学 习 之 处 。
欧盟与美国全面对比
![欧盟与美国全面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0d60121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9.png)
欧盟与美国全面对比一种观点认为世界要形成多极化,这样更安全,更有利于竞争和发展。
本文也赞同这种观点,但目前,在这个世界上仍只有美国的一极独大。
剩下的一极寄望于欧盟了,除此外的他国或组织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
不过,我认为,欧盟难与美国抗衡,以下从各方面实力作分析对比:1、自然资源:美国领土面积963.1万平方公里(只包括50州及哥伦比亚特区,不含海外领地),欧盟25国397.6万(含马岛,不含海外领地),美国是欧盟的2.4倍。
美国的石油等能源几乎全靠进口,但实际上美国的储量并不低,只是战略考虑,暂不开采。
我想等波斯湾、俄罗斯等开得差不多了,美国再开采。
美国的其他各类资源也十分丰富,但基于同样的战略原因,美国未过多的开展矿业。
美国在太平洋上有夏威夷洲及其他小岛,按海洋法公约,拥有巨大的领海面积。
2、人口:截止2006年7月,美国人口2.98亿,欧盟人口4.57亿,欧盟是美国 1.5倍。
但人口多未必是优势,中国、印度的人口最多,任何一国比美、欧加起来还多,但有什么用呢?反而是拖累。
美国人口密度31人/平方公里,欧盟115人/平方公里。
美国的人口压力明显较小。
3、经济总量:2005年,按汇率计算,美国GDP12.49万亿,欧盟13.31万亿,欧盟稍多。
这有欧元汇率近年走强原因,若按购买力平价算,反而美国略多。
但双方的增长速度方面,近些年来,美国经济增长强劲,2005年高达3.5%(注:也许有人认为中国速度更高,但中美经济水平不在同一档次,没有可比性),欧盟仅1.7%,按此趋势,如果不考虑欧盟吸纳别国加入因素,美国不久就会把欧盟甩开。
目前,这项整体还算相当。
4、人民生活水平:2005年,美国人均GDP为4.3万,欧盟只有3.35万,美国是欧盟的1.3倍,美国高度发达,欧盟只能算中等发达。
欧美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分析与比较
![欧美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分析与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7ac17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c.png)
欧美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分析与比较引言国债市场是国家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提供了政府借贷的渠道,并且在金融市场中起到了稳定经济的作用。
欧美国债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国债市场之一,其做市商制度在市场运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欧美两个国家的角度,对欧美国债市场的做市商制度进行分析与比较。
一、欧洲国债市场的做市商制度欧洲国债市场的做市商制度主要由欧洲央行(ECB)和各国中央银行来管理。
欧洲央行在欧元区的国内和国际债券市场上充当做市商的角色,其目标是确保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运转。
1. 欧洲央行的做市商功能作为欧洲央行的核心职能之一,欧洲央行在欧洲国债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做市商角色。
欧洲央行通过参与国内和国际债券市场,提供流动性,同时也负责市场的稳定运转。
欧洲央行的做市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流动性支持:欧洲央行通过出售和购买债券来调节市场的流动性。
在市场缺乏流动性时,欧洲央行会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支持,以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
•市场监控与干预:欧洲央行会定期监控债券市场的运行情况,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
例如,在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或风险加剧时,欧洲央行可以通过购买或出售债券来平衡市场供需,以维持市场的稳定。
•提供定价参考:欧洲央行参与债券市场的交易活动,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定价的参考。
欧洲央行的交易行为可以作为市场参与者进行交易决策的依据。
2. 各国中央银行的角色除了欧洲央行,各个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也在本国的国债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做市商角色。
他们负责各自国家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管理和市场监控,以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转。
各国中央银行与欧洲央行保持密切的合作和协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债市场。
二、美国国债市场的做市商制度美国国债市场的做市商制度相对于欧洲国债市场来说更加多样化和市场化。
美国国债市场主要通过经纪商和投资银行来提供流动性和市场参与。
以下是美国国债市场的主要做市商制度:1. 经纪商的作用在美国国债市场中,经纪商是市场的中介机构,通过提供买卖双方的撮合交易来维持市场的流动性。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b4ad8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5.png)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公司治理是指为了保障股东利益,促进公司持续发展而采取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安排。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受到法律、文化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比较分析美国、欧洲和亚洲三个主要地区的公司治理模式。
一、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美国公司治理模式以股东权益保护为核心,注重市场监管和法律约束。
美国公司治理较为灵活,架构主要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及独立董事、内部审计和信息披露等制度。
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股东享有相对较大的话语权和参与权。
董事会负责公司的战略决策和监督,其中独立董事起到了重要的监管作用。
内部审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了公司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二、欧洲公司治理模式欧洲公司治理模式以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平衡为特点。
法国、德国等国家采用的是两级董事会制度,分别设立有执行董事会和监事会,两者共同管理公司。
这种模式注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平衡,董事会成员不仅代表股东,还包括劳工代表和其他重要利益相关者。
欧洲还倡导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和环境影响。
三、亚洲公司治理模式亚洲公司治理模式以家族控制和政府干预为特点。
在东亚地区(如韩国、日本)等国家,家族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由家族成员控制董事会和高管层。
家族企业注重长期发展、稳定性和家族荣誉,但也容易出现权力过度集中和缺乏透明度的问题。
政府干预在亚洲国家尤为突出,政府通过立法和监管机构等手段参与公司决策和经营。
总体而言,美国公司治理模式以市场力量为导向,重视股东利益保护和市场监管;欧洲公司治理模式注重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平衡,强调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亚洲公司治理模式以家族控制和政府干预为特点,家族企业和政府在公司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各个模式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模式是提高公司治理效果的关键。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模式是一种概括,实际上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公司治理模式。
此外,全球化趋势下,公司治理模式也在相互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演变。
不同国家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对比分析
![不同国家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0f83c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4.png)
不同国家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对比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已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重要渠道,不同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机制也成为了国际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
本文将对比分析美国和中国两个具代表性的国家的金融市场监管机制,探讨其特点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美国金融市场监管机制美国金融市场监管机制是世界最为成熟的金融监管体系之一,主要包括联邦储备系统、证券交易委员会、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等监管机构,其中联邦储备系统是最重要的金融监管机构。
美国金融监管的主要特点:1.强调市场自律。
美国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中,政府职能主要是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而市场自己是对金融市场的首要监管力量。
2.监管机构分权。
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中,不同监管机构各司其职,彼此协调,分权运作。
3.市场信息透明度高。
美国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对市场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保障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公开数据信息,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
美国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监管机构监管不力,引发金融市场动荡,这也促使美国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
二、中国金融市场监管机制中国金融市场监管机制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逐步建立的,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机构,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是最为重要的金融监管机构。
中国金融监管的主要特点:1.政府监管力度强。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主要依赖国家政府的监管力度,政府介入金融市场的干预力度较大。
2.监管力度集中。
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数量相对较少,监管力度集中,避免了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问题。
3.金融市场信息透明度较低。
中国金融市场信息公开程度相对较低,一些重要信息不太容易获取,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
中国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存在一些问题,监管措施不够完善,用人不当等问题仍然存在。
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中国也在不断探索建立更加适合自身的金融监管体系。
三、对比分析从美国和中国的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可以看出,近年来两国在监管方面的趋势逐步趋同。
美国股票市场和欧洲股票市场的对比
![美国股票市场和欧洲股票市场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5c5c54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c.png)
美国股票市场和欧洲股票市场的对比篇一:美国股票市场和欧洲股票市场的对比一、介绍美国和欧洲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股票市场,两地的股票市场在很多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其中,美国股票市场和欧洲股票市场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市场,很多投资者都希望比较这两个市场的情况,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二、市场容量从市场容量的角度来看,美国股票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而欧洲股票市场则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二。
美国股票市场拥有众多的公司股票,包括了很多著名的公司,如苹果、微软、谷歌等。
而欧洲股票市场则涵盖了很多不同国家的股票市场,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等。
三、市场发展美国股票市场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而欧洲股票市场则是在二战结束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美国股票市场经过了很多的变革,如证券交易所的建立、股票电子化交易、股票期货上市等等。
这些变革为美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而欧洲股票市场则在近几十年来缓慢地发展起来,近年来也经历了很多的变革,如建立统一的欧洲证券交易所、推动市场监管和透明化等等。
四、市场运作美国股票市场和欧洲股票市场在运作模式上有很大的差异。
美国股票市场以证券交易所为核心,透过证券经纪商来协助客户进行股票交易。
而欧洲股票市场则是以证券经纪商为主,通过欧洲证券交易所来协助客户进行股票交易。
在交易系统上,美国股票市场以电子交易为主,欧洲股票市场则用的是多重交易系统。
五、市场运作时间美国股票市场的交易时间是周一至周五,每天开盘时间是上午09:30,收盘时间是下午16:00。
欧洲股票市场的交易时间也是周一至周五,但每个国家的交易时间都不同。
一般来说,开盘时间是上午09:00,收盘时间也是下午16:00,但有的国家的交易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六、市场监管和透明化美国和欧洲在市场监管和透明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股票市场的监管相对更为严格和透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监督证券市场的运行。
中外证券市场制度对比
![中外证券市场制度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ec03743336c1eb91a375db0.png)
(六)澳大利亚证券市场监管制度.................................... 4
(七)韩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 ........................................... 5
(八)香港证券市场监管制度 ........................................... 5
(二) 英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
英国证券市场经过 300 多年的发展,已相当完善,成为 世界三大证券管理体制之一,其主要特点是鼓励证券交易所 及其会员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主、自律管理和发展。其主 要管理形式有两种——自律机制和立法管制,且以自律管理 为主。
自律管理机构分为两级:一级由“证券交易商协会”、
(六)台湾证券发行制度................................................. 12
1
(七)与我国证券发行制度的对比.................................. 14 四、 证券市场交易制度的国际对比…………………………15
(一)证券市场交易场所制度 ......................................... 15 (二)证券交易方式 ........................................................ 20 (三)交易费用(佣金、税金)制度.............................. 24 (四)做市商制度 ............................................................ 26 (五)对投资者限制的规定............................................. 27 (六)对证券抵押再融资的规定...................................... 28 五、 证券商制度的国际对比…………………………………29 (一)证券机构与证券交易所会员制度........................... 29 (二)证券业与银行业的关系 ......................................... 30 六、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发展的趋势与建议………………..32 (一)中国证券市场法规体系将更加完备....................... 32 (二)市场结构体系将更加健全...................................... 32 (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品种不断创新............... 33 (四)证券业不断壮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33 (五)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将在行业自律管理方面发
证券市场中的全球资本市场对比
![证券市场中的全球资本市场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ea6a8ae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5.png)
证券市场中的全球资本市场对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证券市场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核心平台之一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同国家的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监管体系和市场规模存在差异,因此进行全球资本市场对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市场的特点和趋势。
一、美国证券市场美国证券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交易所。
美国证券交易所以其规范的市场秩序和高效的交易系统而闻名于世,吸引了全球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涌入。
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也相当严格,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为核心,负责制定和监管证券市场的规则和制度。
同时,美国证券市场还注重保护投资者权益,推行信息透明度和披露制度,让投资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情况和财务状况。
二、欧洲证券市场欧洲证券市场由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交易所组成,其中以伦敦证券交易所最为著名。
欧洲证券市场的特点是高度分散,由于欧洲联盟的成员国众多,各个国家拥有相对独立的证券市场和监管机构。
欧洲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市场规模因国家而异,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证券市场相对较为成熟,交易量和市值较高。
欧洲的监管机构主要由各国国家机构分别负责,存在着监管标准和制度的差异。
三、亚洲证券市场亚洲地区的证券市场发展迅速,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亚洲拥有众多的证券交易所,如东京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等。
亚洲证券市场的发展受到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的推动。
随着亚洲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资涌入,加大了亚洲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亚洲的监管机构也在不断加强,以确保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权益。
四、全球资本市场对比全球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交叉关联和相互影响。
美国证券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对全球其他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
许多国际化的大型企业也选择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市,吸引了大量全球投资者的关注。
欧洲证券市场则因为成员国众多,各国经济和政治环境的不同,市场规模和投资机会也存在较大差异。
证券行业全球市场比较
![证券行业全球市场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056cb8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b.png)
证券行业全球市场比较证券行业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运行模式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繁荣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证券行业在全球市场中的比较来探讨各国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美国证券市场美国证券市场是全球最大和最活跃的证券市场之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层次市场:美国证券市场分为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包括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主要吸引大型企业上市交易;创业板市场则注重初创企业的融资与成长。
2. 自由流通性:美国证券市场对市场参与者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有利于提高证券的流动性和价格发现的效率。
3. 严格监管:美国证券市场设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于市场的运行和证券交易进行监管,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和市场的公平公正。
4. 创新金融工具:美国证券市场一直致力于金融创新,推出了众多金融衍生品和结构性金融产品,如股指期货、期权等,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和避险工具。
二、英国证券市场英国证券市场也是全球重要的证券交易场所之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伦敦证券交易所(LSE):伦敦证券交易所是英国最主要的证券交易所,也是欧洲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拥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
2. 高度开放:英国证券市场对外国投资者较为开放,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其中。
3. FCA监管: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负责对英国证券市场进行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稳定和公平。
4. 金融创新:英国证券市场以金融创新而著称,引领了欧洲的金融技术发展,如交易所贷款、高频交易等。
三、中国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之一,在近年来发展迅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大型A股市场:中国A股市场规模巨大,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
2. 资本市场改革:中国证券市场不断进行改革,推出了股权分置改革、科创板等举措,提高了市场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3. 严格监管:中国证券市场设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对市场行为和资本运作进行监管,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美国和欧洲的分权制度和政治体系有何不同?
![美国和欧洲的分权制度和政治体系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b1af0b2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2.png)
美国和欧洲的分权制度和政治体系有何不同?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然而各国的政治制度和体系依然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美国和欧洲都是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二者的分权制度和政治体系却存在一些不同。
一、美国的联邦制度与欧洲的议会制度1. 美国的联邦制度美国的政治体系采用联邦制度,由联邦政府和50个州政府组成。
联邦政府掌控着对全国性的政策,同时每个州政府也有自己的州宪法和法规。
在美国的选举中,由于联邦制度的存在,总统选举颇受关注。
同时,每个州都有自己的议会和州长,并且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2. 欧洲的议会制度欧洲在政治体系上相对比较分散,不存在类似美国这样的联邦制度。
欧洲国家一般采用议会制度,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代表人民的立场,处理议题并指派政府组成人员。
欧洲与美国的政治体系相比较而言,欧洲的议会制度更为集中,政府的权力也相对较大。
二、美国的三权分立与欧洲的半总统制1. 美国的三权分立美国的政治体系采用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即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
行政权由总统和其内阁成员管理,立法权由国会行使,而最高法院则担任司法权。
这种制度旨在确保法律和政策相互制衡,避免任何一个政治势力过度集中权利。
2. 欧洲的半总统制欧洲的政治体系中不具备美国式的三权分立。
欧洲的半总统制度产生于法国,代表着总统的权力更为显著。
选举的总统拥有强大的权力,可以任命政府的成员以及决定国家政策,并且拥有权力审查立法程序。
相比之下,欧洲政治体系中总统的权力更为重要。
三、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欧洲的福利经济制度1. 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美国的经济体系采用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即旨在获得利润的自由市场体系。
这种制度非常强调市场的自由度,强调私有财产,并且支持企业家和高管对公司和产业的创新和掌控。
自由市场的关键在于价格发现、竞争和需求供给等市场力量的作用。
2. 欧洲的福利经济制度欧洲则主要采用福利经济制度,旨在确保社会公平和平等。
相比美国的资本主义体系,欧洲更加重视政府干预市场,对于企业和个人的贡献也较高。
美国次贷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异同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异同及对中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06ecb05f78a6529647d53a1.png)
美国次贷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异同及对中国的启示一、美国次贷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异同1、相同之处:(1)危机的爆发受前期的宏观政策影响较大。
在危机爆发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美国与欧洲五国都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美国放松了房地产个人信用政策,美联储甚至将利率降到了1%,与此同时,配套了减税政策来刺激经济。
欧洲各国在危机之前都曾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而产生了高额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这毫无疑问会增加财政风险。
(2)房地产市场都是重要风险聚集地。
美国次贷危机起源于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将资金大量贷给没有稳定收入证明的次级贷款者,从而积聚了巨大的违约风险。
爱尔兰、西班牙等国政府的房地产刺激计划,使得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在信用审查中放低门槛,产生了大量不良债务,直接导致了债务危机的爆发。
(3)从影响上来说,都对中国产生了不利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股市震荡,美元贬值,进口需求乏力。
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价值下跌,股市也经过传导直接下滑,没有强力的需求出口自然乏力。
在美国次贷危机后,中国政府调整了外汇储备,增加了欧洲资产,但是欧洲也爆发债务危机,令中国再次遭受损失。
2、不同之处(1)直接主体不同。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政府以主权担保,获得对外借款,主体是各国政府,债务性质是对外债务,危机发生后,主要在国家间传导。
美国次贷危机主体繁多,次级贷款者、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都卷入其中,主要是在金融行业中震荡。
(2)导致危机的原因不同。
欧洲:高支出、高福利政策和庞大的政府机构已经成为政府的负担;希腊等国家的经济缺乏生产性,例如,希腊的主要产业为农业、旅游业、海运业,极易受到外部经济活动的冲击;欧盟内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一致,各国经济发展也不均衡。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发放了大量的次级贷款聚集了巨大的风险,又将不良贷款证券化卖给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风险虽然转移了,但是规模也变得更大。
投资银行又将证券化后的产品进行复杂的包装,包装成高收益和低风险的产品,同时转卖给保险公司等,风险变得更加庞大,最终房地产价格下跌后,引发连锁反应。
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研究
![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b5fc24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1.png)
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研究章节一:引言金融监管是保障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各国之间的金融监管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因此,开展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各国实践经验、制度安排和政策变化,有助于借鉴先进经验、优化本国监管制度、提升金融监管效能。
章节二: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相对完善,包括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两级监管。
联邦层面主要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等机构负责监管。
这些机构既具有法定职责,也承担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功能,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州层面的监管分别由各州银行监管机构、保险监管机构、证券监管机构、财务监管机构等负责,主要承担某些行业、区域的监督管理职能。
章节三:欧盟的金融监管体系欧盟的金融监管体系主要由欧洲央行、欧洲银行监管局、欧洲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和欧洲保险和企业退休金监管机构等组成。
欧洲央行负责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同时还负责协调欧盟成员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欧洲银行监管局是欧盟金融监管的核心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欧洲银行业的监管规则和标准。
欧洲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和欧洲保险和企业退休金监管机构分别负责证券市场和保险业的监管。
章节四:香港的金融监管体系香港的金融监管体系主要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银行业监管局和保险监管局等机构负责。
香港金融管理局是香港金融政策的主管机构,同时也是香港的央行和外汇管理机构。
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是独立的行政机构,负责监管香港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
银行业监管局和保险监管局分别负责银行业和保险业的监管,包括制定监管政策、颁布监管规则和标准等。
章节五: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分析从以上对美国、欧盟和香港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制度设计和监管重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美国的金融监管制度相对独立、职能分明,欧盟的监管机构相对统一、权威性强,香港的监管机构则较为中央集权、灵活应变。
私募基金监管法规
![私募基金监管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0f5c38d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2.png)
私募基金监管法规私募基金监管法规私募基金是指不向公众募集资金,而是通过邀请特定投资者参与的一种基金。
由于私募基金的投资门槛较高,其投资者往往为高净值人士或机构投资者。
为了保护这些特定投资者的权益,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私募基金监管法规。
一、美国私募基金监管法规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市场,其监管法规也相对完善。
1.《证券法》《证券法》是美国最重要的证券监管法规之一,其中包含了对私募基金的监管条款。
根据该法规,私募基金必须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并遵守SEC所制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2.《1940年投资公司法案》《1940年投资公司法案》主要针对注册型投资公司进行监管,但其中也包含了对未注册型私募基金的监管要求。
根据该法案,未注册型私募基金必须遵守以下要求:(1)不得向超过100名非家庭成员投资者发行股票;(2)只能向符合特定净值和收入要求的投资者发行股票;(3)不得在公开市场上交易股票。
二、欧洲私募基金监管法规欧洲的私募基金市场相对于美国来说较小,但其监管法规同样重要。
1.《欧盟备忘录》《欧盟备忘录》是欧洲私募基金监管的主要依据之一。
根据该备忘录,私募基金必须向当地的监管机构进行注册,并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要求。
此外,备忘录还规定了私募基金应当披露哪些信息以及如何披露这些信息。
2.《ALFI指导原则》ALFI(卢森堡投资基金协会)是欧洲最大的投资基金协会之一,其制定了《ALFI指导原则》来帮助私募基金管理人遵守相关法规和要求。
该指导原则包括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如何披露信息以及如何履行投资者权利等方面的内容。
三、中国私募基金监管法规中国的私募基金市场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
为了保护投资者权益,中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法规。
1.《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是中国私募基金监管的主要依据之一。
根据该办法,私募基金必须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进行备案,并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要求。
美欧模式的好坏比较
![美欧模式的好坏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86f16a8cf84b9d529ea7a5f.png)
美欧模式的好坏比较21世纪国际竞争专门大程度上是经济体制和市场模式的竞争。
对美欧模式进行全面、客观的比较和评估,并从中汲取有利的体会,关于成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一、美欧模式的整体不同在发达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结合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模式。
通常人们把以美国为主,也包括英国等国的模式称为美国模式,把以德国为主,必然程度上也包括法国等其它欧洲国家的模式称为德国模式。
两种模式的不同突出表现为,美国模式强调崇尚本位主义和市场竞争,企业、政府、银行和家庭之间是比较纯粹的市场关系,独立性强,对对方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较小。
德国模式那么要求个人自由与社会义务相结合,形成较弱的市场机制环境,个人对社会和政府依托性较强,企业在自主同时也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各利益集团间增强和谐。
这两种模式不同第一来源于历史传统的不同。
美国模式与它具有的自由放任传统相关。
美国极少有封建的历史束缚;移民国家,种族多,具有多元文化;幅员辽阔,充满机遇,政府难以管制。
德国资本主义进展较晚但国力迅速膨胀,为从头分割世界领土,踊跃向外扩张,经济进展带有为此效劳的浓厚色彩,表现为国家集中干与力量较强。
模式不同也与理论基础不同相关。
美国政府同意自由放任理论。
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大规模介入经济生活;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政府放松规制和减少干与,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德国力图在高度集中的打算经济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之间走“中间道路”,其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要紧来源于以W·欧根为代表的“弗莱堡学派”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二、美欧模式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不同第一,利用国有企业进行宏观调控的程度不同。
德、法等国有企业比重高于英美。
政府对国企和公共部门的治理,德国采取集权方式,由财政部统管;美国采取分权方式,实行“出租制度”。
第二,实行经济打算的方式不同。
美国只有部门和企业中长期打算;德国等制定国民经济指导性打算,打算目标与市场走势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券监管:美国与欧盟的制度比较
全球金融市场正面临一场特殊的变革。
新产品、新技术不断产生,跨国金融活动大量涌现,这些变革共同改变了传统的资金融通方式。
当今的资本市场无疑为那些借贷者、投资家和投机商进行各种交易活动提供了一种更为高效的机制。
然而,就是这个金融市场,也同样高效地在世界范围内传递震荡或带来更大范围金融混乱。
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对金融监管的挑战问题上,这个问题是金融市场飞速发展所必然要提出的,其最主要的重点是放在证券业务的监管上.由于交易制度、模式不同,各国的证券监管也不同。
本文尝试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欧盟(EU)在监管模式上作一比较。
首先应该强调一点:SEC的规定和欧洲的规定之间的一些不同可能是因为在美国,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严格限制银行从事证券活动;而在欧洲,监管模式体现在投资服务业(ISD)规定和资本充足性规定(CAD)中,银行业和证券业在统一的银行业构架下可以自由合并。
由于一般认为银行比非银行投资公司更容易受蔓延的混乱所损害,因而在合并的银行业制度下,监管者们更关心如何防范银行中投资机构的倒闭。
也就是说,比起在银行业和证券业在法律上分离的制度下(如在美国),在合并的银行业制度下,投资公司的倒闭暗示着更严峻的系统问题。
结果,欧洲的监管者可能会强调那些能够维持机构继续经营的资本形式(主要是
股本)的重要性。
这一点又可以帮助解释欧洲和美国关于将附属债务作为监管资本的规定上的不同。
客户资产的分离和投资者补偿
欧盟的那些规定中没有与SEC的客户保护细则相当的具体条款。
但ISD(投资服务业规定)的第10条(Article 10)确实要求各成员国为客户的证券和现金采取充分的措施以保护投资者的权利及防止投资公司挪用客户的保证金为自己谋利。
关于这一笼统规定的具体实施留给了各国监管当局处理,至于各国如何适用第10条还有待了解。
资本定义
SEC和欧盟(EU)在资本定义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附属债务算作资本的标准和对待变观能力差的资产。
就附属债务而言,欧盟的标准明显比净资本细则中的要严格。
更重要的不同如下:
1.最短到期日:CAD(资本充足性)规定,符合条件的附属债务必须有最少两年的到期日。
与此对比,SEC的规定中,最少到期日为一年。
但SEC对认购证券也允许更短的到期日,而对于循环附属贷款协议,偿还期为一年以内是允许的。
2.现金对证券:在CAD下,附属贷款必须以现金形式提供才能按监管范围内的资本对待,而SEC将有抵押的本票(“有担保的即期票据”)作为符合条件的附属债务。
3.对偿还的限制:无论是CAD还是SEC都对附属债务的偿还规定了一定的限制,因为偿还附属债务后会导致投资公司的资本降至CAD最低要求或SEC的警戒水平以下。
但在SEC的净资本细则下,附属债务协议中要规定如果债务的还本付息被搁置满六个月刚要对证券商进行有序清算。
4.数量限额:在CAD下,流动性差的资产从资本中扣除之后,符合条件的附属债务不能超过股本资本的250%,即总资本的71%。
这一限制与SEC的70%的附属债务限额相似(负债/股本+负债)。
但由于SEC允许将最低初始到期日为三年的“内部”附属债务当作股本对待,因而在美国制度下,对附属债务的使用没有绝对限额。
因此,从资本充足性角度看,SEC对附属债务的规定比CAD的规定更宽松。
这一点与SEC传统上对投资者保护的关注和欧洲监管者对与投资公司倒闭有关的系统风险的关注是一致的。
资本定义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对待流动性差的资产。
SEC 要求从总资本中扣除流动性差的资产,而CAD对于这项扣除允许选择(尽管如果不进行扣除的话;对将附属债务做为资本)。
还有另外的条件限制:SEC对流动性差的资产的定义比CAD的定义外延要广,前者的定义包括大部分无担保应收帐款,而CAD将到期日为三个月以内的存款和贷款视为流动资产,这与CAD设定的投资公司清理整顿的期限为三个月是相对应的。
另外,SEC的净资本细则对非投资级债券和外国股票是否拥有“即期市场”的条款规
定比CAD中的有关规定更加严格,CAD的流动资产定义中没有包含是否拥有即期市场的检验。
头寸风险规定
SEC和CAD的资本规定中有关防范市场风险或称头寸风险的内容在若干方面上有所不同。
这些不同之处反映在资本充足衡量方法、资本要求的水平、对多样化投资和头寸抵消的承认以及对待垃圾债券问题上。
1.衡量方法CAD关于头寸风险的规定分成单独两部分,包括对“特定风险”的资本要求(特定风险即与发行者有关的因素导致价格变动的风险)和对“一般风险”的资本要求(一般风险即利率水平变动导致债券价格变动的风险,或是股票市场的大范围变动导致股票价格变动的风险)。
另一方面,SEC的扣除规定将特定风险和一般风险合并为一种资本要求。
对于SEC的“综合”方法,曾有人严厉批评它过于粗糙而CAD的“成本结构模块”法试图通过允许多头寸和空头寸互相抵消而将资本要求与投资公司征券组合的风险性联系起来。
2.资本要求的水平对于股票,SEC对“无对价”的头寸(没有套期保值的头寸)资本要求总是要高一些(SEC规定为15%,而CAD对未加分散风险的~t券业务规定的资本要求为12%)。
另外,CAD对于加以很好分散的股票头寸也考虑在内,这一点与SEC的规定不同。
最后一点,SEC对于多头与空头抵消比
CAD允许的要少,其结果是,对于全部有对价的业务组合,SEC的资本要求在13%以上,而CAD的要求只有2%。
对于政府债券中没有经过套期保值的头寸,SEC和CAD的资本要求大体相同,尽管美国主要一些政府债券的交易商由于净资本细则规定的25%的资本要求扣除而享有较低的资本要求。
对于投资级债券,SEC的资本要求一般比CAD下对特定风险和一般市场风险规定的资本要求要高——例外之处主要在SEC对诸如商业票据之类的高质量的货币市场工具实行更宽松的规定。
SEC 对垃圾债券的资本要求比CAD的相关规定要高得多(SEC15%对CAD8%-14%),这反映了SEC的观点,即相对于与债券的关系而言,这类工具的价格与股票的联系更紧。
最后一点,象对待股票一样,SEC对经过套期保值的头寸接受起来不象CAD那样宽容。
对套期保值头寸的接受性决定着不同时间段、不同种类的证券的多头与空头可以互相抵消的程度。
SEC不允许垃圾债券的头寸与其他种类证券的头寸互相抵消,这一点与CAD的规定不同。
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见,美国SEC和欧盟在监管投资公司的方法上存在一些重要的不同。
首先,SEC对受监管的资本的定义要比CAD 的定义宽松,但有一点例外,即SEC关于流动性差的资产的扣减规定比较严格。
其次,两种制度下,受监管的资本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SEC的规定是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