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
骨骼肌名词解释
![骨骼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57b26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b.png)
骨骼肌名词解释
骨骼肌是人体最常见的肌肉类型,也是最重要的肌肉类型之一。
它又被称为条纹肌肉,因为它的细胞具有明显的条纹状结构。
骨骼肌与骨骼系统相连,通过收缩产生力量,从而使人体能够移动和维持姿势。
骨骼肌是由肌纤维构成的,每个肌纤维又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长的细胞,大约10-
100微米直径,数厘米长。
肌原纤维内部有许多束状结构,称
为肌纤维。
肌纤维内含有许多紧密排列的肌兮光度片。
当肌原纤维收缩时,肌兮光度片会滑动,使肌原纤维变短。
骨骼肌由数百个肌纤维束组成,每个肌纤维束由数百到数千个肌纤维组成。
肌纤维束由肌腹、肌腱和连接组织组成。
肌腹是肌肉中最厚的部分,是由许多骨骼肌纤维组成的。
肌腱是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结缔组织,它能够传达肌肉的力量到骨骼上,使骨骼产生运动。
骨骼肌在运动中发挥重要的功能。
它能够产生力量和运动,使人体能够进行各种动作,如走路、跑步、跳跃、举重等。
骨骼肌还能够维持姿势,使身体保持直立或保持平衡。
此外,骨骼肌还参与调节体温,保护内脏器官和提供支持。
骨骼肌的收缩是通过神经系统控制的。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传递信息到肌肉,使肌肉收缩。
当神经系统传递电信号到肌肉时,肌纤维收缩,肌腹变短,产生力量。
神经系统还能够调节骨骼肌的收缩强度和速度,以适应不同的运动需求。
总之,骨骼肌是人体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肌肉类型之一。
它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并参与维持姿势、调节体温和提供支持等功能。
骨骼肌的收缩是通过神经系统控制的,并能够适应不同的运动需求。
骨骼肌
![骨骼肌](https://img.taocdn.com/s3/m/a358188edd88d0d233d46ac8.png)
上肢局部结构
• 腋窝:又称腋腔,是臂上部与胸侧壁之间 的四棱锥形深腔,内有血管、神经、脂肪、 淋巴结等。 • 肘窝:位于肘关节前面的三角形深窝。内 有血管、神经、肱二头肌腱等。 • 腕管
二、下肢肌
前群:髂腰肌、阔肌膜张肌 1、髋 肌
2、大腿肌
3、小腿肌
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等 前群:缝匠肌、股四头肌 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 后 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前 群 外侧群 后 群:小腿三头肌 足背肌 足底肌:内、中、外三群
第四节 四肢肌
一、上肢肌
三角肌
1、肩 肌
冈上、下肌,大、小圆肌,肩胛下肌 前群: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 2、臂 肌 均为屈肌 后群:肱三头肌,为伸肌 前群: 浅层6块,深层3块 3、前臂肌 后群:浅层5块,深层5块 外侧群:鱼际4块肌 4、手 肌 中间群:11块
内侧群:小鱼际3块肌
1、肩肌
三角肌 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点—锁骨的外侧段、肩峰
前臂前群肌名称
前臂前群桡向尺
掌长指浅尺屈腕
肱桡旋前桡腕屈
拇长指深深方居
3、前臂肌
(2)后群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 浅层5块 指伸肌、小指伸肌 尺侧腕伸肌
旋后肌
深层5块 拇长、短展肌, 拇长伸肌、示指伸肌
作用:伸腕、伸指、前臂旋后。
4、手肌(手和手指的精细、技巧性动作)
(1)外侧群:又称(大)鱼际
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
止于: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的前面。
全长被3—4条腱划分割成数个肌腹。
• • • • •
(2)、腹外斜肌: 位置:腹肌前外侧群的浅层。 起于:下8肋外面。 止于:白线、髂嵴。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下缘增厚附于髂前 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成。 • 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在耻骨结节外 上方,腱膜形成的一小三角形裂孔。
骨骼肌概述
![骨骼肌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5e39ff0b8f67c1cfad6b824.png)
八、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一)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衡量肌肉的发达程 度。 2、概念: 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的横断面之和。 它有别于“解剖横断面”,后者只是简单的沿 肌肉纵轴作垂直切面,而前者要横切每一条肌 纤维。
(二)肌肉的初长度
概念: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叫初长度。 生理范围内使肌肉的初长度拉长,除增加肌肉收缩 速度和幅度外,还能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 当肌肉发挥最大力量时的初长度称为最佳初长度
3 4.6 5 8
4.骨骼肌中的神经
骨骼肌中分布的神经有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内脏神 经三类。 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运动。一个运动神经元以及它 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构成一个运动单位。运动单位是 骨骼肌的基本机能单位。一般的运动单位约有100条 肌纤维,而较大的运动单位则有1000-2000条肌纤维, 运动单位愈大、收缩力愈强。大块肌肉由大运动单位 构成。 感觉神经起于肌梭和腱梭等本体感受器,向神经中枢 传导运动器官的痛、温等一般感觉外,主要负责将肌 肉张力状况传导至运动神经中枢。 肌肉中的内脏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其兴奋可开放毛 细血管,改善肌肉营养,又称营养性神经。
肌的形态
长肌
半羽肌
羽肌
多羽肌
多腹肌
扁肌
轮匝肌 二腹肌
二、骨骼肌的构造
骨骼肌由肌腹、肌腱、血管和神经构成。 1. 肌腹 肌腹主要由肌纤维构成,每条肌纤维长度在1毫 米到15厘米之间。 较长的肌肉,是由若干肌纤维 连接而成。每条肌纤维的外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 膜,称肌内膜 。由100-150条肌纤维集合在一起 形成肌束,外面包有肌束膜。由若干肌束组成整 块 肌腹,外面包有肌外膜。在肌内膜、肌束膜和 肌外膜中都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与肌肉的 营养 和神经支配有关。
什么是“骨骼肌”?
![什么是“骨骼肌”?](https://img.taocdn.com/s3/m/7d391cf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7.png)
什么是“骨骼肌”?骨骼肌是一类重要的肌肉,其在心脏、血管系统和其他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它的定义、结构、作用等3个方面对骨骼肌进行全面的探讨。
骨骼肌通常指的是受运动神经内分泌和间接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由其骨骼肌纤维组成的肌肉,可任意活动、收缩和增加身体部分的小幅度的移动。
它的细胞的内部结构是单一的,细胞外量可以分层,以形成一个能收缩的肌腱,连接骨骼肌细胞于特定的物体。
骨骼肌的结构主要是由肌房、神经细胞、血管和动脉构成的。
肌房:肌房是肌肉的最基本结构,是由多种肌肉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的排列结构几乎由中心至周界排列,以形成斜纹状结构,形成了肌肉本质上的骨骼肌纤维结构。
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在这种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们是神经传导的主要执行者,负责传导脑部感受到的信号,并通过这些信号来控制肌肉的收缩。
血管和动脉:血管主要负责将营养物质、氧气和其他必需成分输送到肌肉细胞,以帮助肌肉细胞的新陈代谢,动脉则负责将运动产生的热量和二氧化碳等废弃物输出至表皮。
骨骼肌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保持生命活动的稳定性:骨骼肌和骨头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旦骨骼肌受到刺激,它就会立即起作用,保证身体活动的稳定性,如活动活动中维持站立状态等。
- 提供动力:骨骼肌提供了身体运动和活动的动力,当骨骼肌受到神经激活时,会形成收缩并带来动力,使身体运动和活动。
- 保护骨骼结构:骨骼肌虽然只占体重约40%,但会向外施加收缩力,防止骨骼结构的破坏,也帮助保护骨骼的结构,起到支撑作用。
- 保持体温稳定:骨骼肌收缩会将血液从细胞中运出,促进热量的传递,以帮助体内维持正常温度。
骨骼肌训练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它有助于增强肌肉的力量与柔韧性,帮助肌肉的发育和调整,增加身体的协调性等。
主要的训练方式有拉力训练和推力训练,分别为协调性、耐力性和力量提升运动。
例如,拉力训练可以通过背部屈膝、火车撑这类拉伸运动来练习,推力训练可以通过深蹲、侧蹲等推力性形式进行。
骨骼肌—搜狗百科
![骨骼肌—搜狗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d278f70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63.png)
骨骼肌—搜狗百科肌节骨骼肌肌细胞呈纤维状,不分支,有明显横纹,核很多,且都位于细胞膜下方。
肌细胞内有许多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细丝状肌原纤维。
每一肌原纤维都有相间排列的明带(Ⅰ带)及暗带(A带)。
明带染色较浅,而暗带染色较深。
暗带中间有一条较明亮的线称H线。
H线的中部有一M线。
明带中间,有一条较暗的线称为Z线。
两个z 线之间的区段,叫做一个肌节,长约1.5~2.5微米。
随意肌相邻的各肌原纤维,明带均在一个平面上,暗带也在一个平面上,因而使肌纤维显出明暗相间的横纹。
骨骼肌细胞构成骨胳肌组织,每块骨骼肌主要由骨骼肌组织构成,外包结缔组织膜、内有神经血管分布。
骨骼肌收缩受意识支配,故又称“随意肌”。
收缩的特点是快而有力,但不持久。
横纹肌运动系统的肌肉muscle属于横纹肌,由于绝大部分附着于骨,故又名骨骼肌。
每块肌肉都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器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分布,在躯体神经支配下收缩或舒张,进行随意运动。
肌肉具有一定的弹性,被拉长后,当拉力解除时可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程度。
肌肉的弹性可以减缓外力对人体的冲击。
肌肉内还有感受本身体位和状态的感受器,不断将冲动传向中枢,反射性地保持肌肉的紧张度,以维持体姿和保障运动时的协调。
大多数骨骼肌(skeletal muscle)借肌健附着在骨骼上。
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每块肌肉均由许多平行排列的骨骼肌纤维组成,它们的周围包裹着结缔组织。
包在整块肌外面的结缔组织为肌外膜(epimysium),它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含有血管和神经。
肌外膜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和神经的分支伸入肌内,分隔和包围大小不等的肌束,形成肌束膜(perimysium)。
分布在每条肌纤维周围的少量结缔组织为肌内膜(endomysium),肌内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各层结缔组织膜除有支持、连接、营养和保护肌组织的作用外,对单条肌纤维的活动、乃至对肌束和整块肌肉的肌纤维群体活动也起着调整作用。
诺贝尔研究骨骼肌对血糖的利用机能骨骼肌是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由于其形状成幼长的纤维状,所以亦称作肌纤维)所组成。
骨骼肌的知识点总结大一
![骨骼肌的知识点总结大一](https://img.taocdn.com/s3/m/618b030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b.png)
骨骼肌的知识点总结大一骨骼肌的知识点总结一、骨骼肌的定义和功能骨骼肌是人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肌肉类型,也是最为重要的肌肉类型之一。
它主要附着在骨骼上,通过收缩和放松来产生力量,从而使身体的各种运动得以实现。
二、骨骼肌的组成骨骼肌由肌肉纤维、肌束、肌肉束、肌腱组成。
肌肉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单位,肌束是由多个肌肉纤维组成的,肌肉束是由多个肌束组成的,而肌腱则将肌肉束与骨骼相连接。
三、骨骼肌的收缩类型骨骼肌的收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离心收缩和同心收缩。
离心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长度增加,产生的力量小于阻力;同心收缩则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长度缩短,产生的力量大于阻力。
四、骨骼肌的运动过程骨骼肌的运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
起始阶段是指肌肉通过神经传导接受到运动指令并做出反应,中间阶段是指肌肉开始产生力量并进行收缩,结束阶段则是指肌肉恢复原始状态并放松。
五、骨骼肌的训练方法1. 强度训练:逐渐增加负荷和练习的难度,以提高肌肉的耐力和力量。
2. 柔韧性训练:通过伸展运动和拉伸来改善肌肉的柔韧性,预防肌肉拉伤和损伤。
3. 协调性训练:通过平衡器械、器械课程等训练方法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4. 忍受训练:通过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方法提高肌肉的忍受能力和爆发力。
六、骨骼肌的常见问题和保健方法1. 肌肉拉伤:保持适当的运动热身,避免运动时过度用力和突然停止运动。
2. 肌肉疲劳: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注意休息和恢复。
3. 肌肉萎缩:保持适量的运动,补充充足的营养,避免长时间卧床不起。
七、骨骼肌与其他肌肉类型的比较骨骼肌与其他肌肉类型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 数量丰富:在人体中分布广泛,占据肌肉总量的大部分。
2. 快速收缩:骨骼肌的收缩速度较快,能够迅速产生力量。
3. 自主控制:受到意识和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够根据需求实现高度的精确运动。
总结:骨骼肌是人体中最常见和重要的肌肉类型之一,它通过收缩和放松来产生力量,实现身体的各种运动。
《骨骼肌》课件
![《骨骼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42c88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e.png)
肌肉拉伤
在运动过程中,如果肌肉受到 过度拉伸或撕裂,可能导致肌 肉拉伤。
肌肉疲劳
长时间、高强度使用肌肉可能 导致肌肉疲劳,影响肌肉的功 能。
骨骼肌的练习和锻炼方法
通过适当的练习和锻炼,可以增强骨骼肌的力量、柔韧性和耐力。
力量训练
使用自己的体重或外加重量进行 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
伸展运动
进行适当的伸展运动,如瑜伽、 伸展操等,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 性。
肌肉的收缩方式
肌肉收缩是通过肌肉纤维中的蛋白质互相滑动来实现的,从而使肌肉变短并产生力量。
1
神经冲动传导
神经冲动从神经元传递到肌肉纤维。
横桥形成
2
肌肉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通过
横桥连接起来。
3
肌球蛋白滑动
横桥的收缩和释放使肌球蛋白和肌动蛋
肌肉收缩
4
白互相滑动。
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滑动导致肌肉的 收缩。
骨骼肌的分类
骨骼肌可以根据其功能和外观特征进行分类,下面是常见的分类方式。
红色肌肉纤维
红色肌肉纤维富含线粒体,耐力较好,适合长时间持续运动。
白色肌肉纤维
白色肌肉纤维缺乏线粒体,力量较大,适合短时间高强度运动。
中间型肌肉纤维
中间型肌肉纤维具有红色肌肉纤维和白色肌肉纤维的特点。
保持健康的肌肉
保持健康的肌肉对于身体的正常运动和功能至关重要。
有氧运动
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 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力和心肺功能。
肌肉由肌纤维组成,每个肌纤维又由肌原纤 维组成。
2 肌肉的功能
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来使身体产生运动,支 撑身体姿势,维持体温。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骨骼肌是肌肉系统中最大的一类肌肉,它负责使我们能够主动产生身体运动。
骨骼肌
![骨骼肌](https://img.taocdn.com/s3/m/7f0ca1d349649b6648d74789.png)
人体肌肉中,除部分止于皮肤的皮肌和止于关节囊的关节肌外,绝大部分肌肉均起于一骨,止于另一骨,中间跨过一个或几个关节。它们的排列规律是,以所跨越关节的运动轴为准,形成与该轴线相交叉的两群互相对抗的肌肉。如纵行跨越水平冠状轴前方的屈肌群和后方的伸肌群;分别从内侧和外侧与水平矢状轴交叉的内收肌群和具有外展功能的肌群;横行或斜行跨越垂直轴,从前方跨越的旋内(旋前)肌群和从后方跨越的旋外(旋后)肌群。一般讲几轴性关节就具有与几个运动轴相对应的对抗肌群,但也有个别关节,有的运动轴没有相应肌肉配布,如手的掌指关节,从关节面的形态看属于球窝关节,却只生有屈伸和收展两组对抗的肌肉,而没有与垂直轴交叉的回旋肌,所以该关节不能做主动的回旋运动,当然它有一定的被动的回旋能力。上述围绕某一个运动轴作用相反的两组肌肉叫做对抗肌,但在进行某一运动时,一组肌肉收缩的同时,与其对抗的肌群则适度放松并维持一定的紧张度,二者对立统一,相反相成。另外,在完成一个运动时,除了主要的运动肌(原动肌)收缩外,尚需其它肌肉配合共同完成,这些配合原动肌的肌肉叫协力肌。当然,肌肉彼此间的关系,往往由于运动轴的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互相转化的,在沿此一轴线运动时的两个对抗肌,到沿彼一轴线运动时则转化为协力肌。如尺侧伸腕肌和尺侧屈腕肌,在桡腕关节冠状轴屈伸运动中,二者是对抗肌,而在进行矢状轴的收展运动时,它们都从矢状轴的内侧跨过而共同起内收的作用,此时二者转化为协力肌。此外,还有一些运动,在原动肌收缩时,必须另一些肌肉固定附近的关节,如握紧拳的动作,需要伸腕肌将腕关节固定在伸的位置上,屈指肌才能使手指充分屈曲将拳握紧,这种不直接参与该动作而为该动作提供先决条件的肌肉叫做共济肌。
肌原纤维(myofibril)呈细丝状,直径1~2μm,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重复排列的横纹(cross striation)。由于各条肌原纤维的明暗横纹都相应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肌纤维呈现出规则的明暗交替的横纹。横纹由明带和暗带组成。在偏光显微镜下,明带(light band)呈单折光,为各向同性(isotropic),又称I带;暗带(dark band)呈双折光,为各向异性(anisotropic),又称A带。在电镜下,暗带中央有一条浅色窄带称H带,H带中央还有一条深M线。明带中央则有一条深色的细线称Z线。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sarcomere)。每个肌节都由1/2I带+A带+1/2I带所组成。肌节长约2~2.5μm,它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因此,肌原纤维就是由许多肌节连续排列构成的。
14.骨骼肌
![14.骨骼肌](https://img.taocdn.com/s3/m/433486b16529647d2728527f.png)
(三)肌拉力线与关节运动轴的方位关系
方位关系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运动。
1 额状轴:肌拉力线位于关节额状轴前面,则产生屈的运动 ,若肌拉 力线位于额状轴后方,则产生伸的运动。但膝、踝关节相反。
2 矢状轴:肌拉力线位于关节矢状轴外侧或上方,则产生外展,若肌 拉力线位于关节矢状轴内侧或下方,则产生内收。
4. 按机能命名: 屈肌、伸肌、展肌、收肌、旋前肌、旋后肌、括约肌、 开大肌、提肌等。
5. 按肌肉的起止点命名; 如肱桡肌、胸锁乳突肌等。 6. 根据肌肉跨过的关节分类; 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称为单关节肌;跨
过两个关节的肌肉,叫双关节肌;跨过两个以上的关节,称为多关 节肌。
二、骨骼肌的构造
骨骼肌由肌腹、肌腱、血管和神经构成。 1. 肌腹 肌腹主要由肌纤维构成,每条肌纤维长度在1毫米到15
六、骨骼肌功能的解剖学分析法
(一)肌拉力线的概念
肌拉力线就是肌肉拉力的合力作 用线。肌拉力线是一个 矢量,它表示了肌拉力线的方向,其方向总是指向定点, 并与环节运 动的方向一致。
(二)肌拉力线的确定
从肌肉的动点中心到定点中心作一直线,此线即表示该 肌的拉力线。如果肌肉或肌腱在某一骨突或滑车处突然 转弯,则由肌肉动点中心向转弯处中心作一直线,就表 示肌肉的拉力线。 如三角肌、腓骨长肌等。
2. 伸展性与弹性
骨骼肌具有伸展性和弹性,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被拉长,当外力去 掉后又会恢复到原长度。适当的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对肌肉 工作很有利。因此,加强肌肉柔韧性训练和力量训练都是十分重要 的。
3. 粘滞性
肌肉的粘滞性是由肌肉内部胶状物所造成的,在肌肉收缩 时产生一种阻力。粘滞性与温度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温度 越低粘滞性越大;温度越高,粘滞性就越小,越灵活。 因 此准备活动也叫做热身运动,可提高肌肉温度,减少粘滞 性,对提高成绩,减少损伤有重要意义。冬季肌肉容易拉 伤,应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
正常人体解剖学第三节骨骼肌
![正常人体解剖学第三节骨骼肌](https://img.taocdn.com/s3/m/5187027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19.png)
正常人体解剖学第三节骨骼肌骨骼肌是人体最主要的肌肉类型,主要连接骨骼并控制骨骼的运动。
在正常人体解剖学中,骨骼肌被划分为多个部位,第三节则是关于骨盆及下肢骨骼肌的介绍。
骨盆及下肢骨骼肌骨盆是人体下半身的骨架,是大腿骨和骶骨连接的关键部位。
与骨盆相连的下肢骨骼肌主要控制着人体的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肌肉。
下肢骨骼肌可以分为前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和臀肌。
这些肌肉分别连接着大腿骨、膝盖、小腿骨和骨盆骨。
前股四头肌前股四头肌包括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膕肌。
这些肌肉主要负责大腿伸展,即将大腿向前抬起的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肌肉需要经常使用,例如上楼梯、爬坡等活动。
腘绳肌腘绳肌分为内侧头、外侧头和半腱肌。
这些肌肉负责屈曲膝盖和伸展髋关节,即将膝盖向臀部弯曲的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肌肉需要经常使用,例如下楼梯、蹲下等活动。
腓肠肌腓肠肌由腓骨和胫骨肌腹侧的羊膜腱组成,主要负责踮起脚尖和屈曲膝盖,即将脚尖抬起的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肌肉需要经常使用,例如行走、奔跑等活动。
臀肌臀肌包括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这些肌肉主要负责髋关节的伸展和外展,即将大腿向侧面抬起的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肌肉需要经常使用,例如走路、上下楼梯等活动。
正常人体解剖学中的骨盆及下肢骨骼肌是人体运动中最重要的部位之一。
前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和臀肌负责着人体日常运动中最常用的肌肉动作,如大腿抬起、膝盖弯曲、脚尖抬起、大腿向侧面抬起等。
了解这些肌肉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预防运动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
骨骼肌归纳总结
![骨骼肌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ca338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6.png)
骨骼肌归纳总结人体的骨骼肌是由肌纤维组成的,这些肌纤维可以通过收缩和放松来完成运动功能。
骨骼肌是我们进行日常活动和体育锻炼的主要肌肉类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骨骼肌进行归纳总结,以更好地了解它的结构和功能。
一、骨骼肌的结构骨骼肌是由肌纤维、肌束、肌肉和筋膜组成。
肌纤维是最基本的单位,它们是由细胞膜包裹的长而细的细胞。
肌束是由众多并排排列的肌纤维组成的束状结构。
肌肉是由肌束和肌腱构成的,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依赖于肌束的协同运动。
筋膜是将肌肉包裹起来并连接到骨骼的强韧组织。
二、骨骼肌的分类骨骼肌根据其外观和功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下所示:1. 慢肌纤维:这种肌纤维收缩速度较慢,但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慢肌纤维主要用于进行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如长跑和骑自行车。
2. 快肌纤维: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但无法持续很长时间。
快肌纤维常用于进行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如冲刺和举重。
3. 耐力肌纤维:耐力肌纤维是一种介于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之间的类型。
它们能够进行相对较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如长时间的游泳和划船。
三、骨骼肌的功能骨骼肌在人体的运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如下所述:1. 提供力量:骨骼肌通过收缩产生力量,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日常活动和体育锻炼。
2. 维持姿势:骨骼肌帮助我们维持正确的姿势和站立姿态,保持身体的平衡。
3. 支持骨骼:骨骼肌通过与骨骼连接,为骨骼提供支持和稳定。
4. 保护内脏器官:某些骨骼肌位于重要的内脏器官周围,如腹部和胸部,它们的收缩和放松可以提供保护和支持。
5. 代谢调节:骨骼肌消耗较多的能量,可以调节体内的新陈代谢和能量平衡。
四、骨骼肌的训练方法为了增强和维持骨骼肌的功能和健康,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训练方法进行锻炼:1. 负重训练:通过使用自由重量、器械和机械阻力来增加骨骼肌的负荷,促进肌肉的增长和力量的提高。
2. 柔韧性训练:进行拉伸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3. 有氧训练: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和骑车,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骨骼肌的耐力和跨肌群的协调性。
《骨骼肌概述》课件
![《骨骼肌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05eb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d.png)
骨骼肌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肌肉类型之一。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学习骨骼 肌的定义、结构和类型,以及它在身体中的重要功能。
骨骼肌的定义
骨骼肌是由肌纤维组成的肌肉,负责生物运动和肢体的控制。
骨骼肌的结构和类型
结构
骨骼肌由肌纤维束组成,这些肌纤维束由肌原纤维 组成。
类型
常见的骨骼肌类型包括红肌和白肌,它们具有不同 的收缩速度和耐力。
痉挛
因电解质不平衡或神经问题导致肌肉紧缩,可通 过热敷和药物缓解。
断裂
肌腱或肌肉纤维完全断裂,需要手术修复和康复 治疗。
结论和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件内容,我们深入了解了骨骼肌的定义、结构和类型,以及它 在人体中的功能和运作原理。同时,我们也了解了骨骼肌常见的问题和损伤。
骨骼肌的功能
生物运动
骨骼肌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生 物运动,如行走、跑步和举重。
姿势控制
骨骼肌帮助我们保持正确的姿 势,支撑和稳定身体。
力量和力量调节
骨骼肌让我们能够产生强大的 力量,并调节力量的大小和速 度。
骨骼肌与其他肌肉的对比
骨骼肌 由肌纤维束组成 可意识到和控制
平滑肌 没有横纹 无意识和自主控制
心肌 横纹肌肉,单核心 无意识,但有自主调节
骨骼肌的运作原理纤维缩
短。
3
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从大脑或脊髓发送到骨骼肌。
力量输出
肌纤维收缩创建力量,驱动身体运动。
骨骼肌的常见问题和损伤
拉伤
过度拉伸或撕裂肌肉纤维,需要休息和恢复时间。
抽筋
肌肉痉挛导致剧烈疼痛,通常需要按摩和伸展。
运动系统—骨骼肌(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运动系统—骨骼肌(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1f88b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f.png)
颞肌
翼外肌 翼内肌 咬肌
深筋膜
(二)滑膜囊(内有滑液)
(三)腱鞘
•纤维层 (腱纤维鞘 )
•滑膜层 (腱滑膜鞘
脏层 壁层
腱滑膜鞘壁层
) 腱滑膜鞘脏层
腱
腱纤维鞘
腱系膜 指骨
骨膜
第二节 骨骼肌
三、颈肌
1.颈肌浅群 胸锁乳突肌
位置:颈部外侧浅层
作用: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面部转向对侧;两 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第二节 骨骼肌
(2)后群 肱三头肌
作用:伸肘关节
(二)下肢肌
可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1.髋肌
后群 : 臀大肌 位置:位于臀部浅层。 作用:可使髋关节后伸 和旋外(注射位点)。
2.大腿肌
前群 (1)缝匠肌(最长) 作用:屈髋和屈膝关节,并使 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体积最大) 四个头:股直肌、股内侧肌、 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 作用: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 股直肌还可屈髋关节。
三个裂孔
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裂孔 腔静脉孔 主动脉裂孔
腹 外 斜 肌
(四)腹肌
腹直肌 腹内斜肌
腹横 肌
第二节 骨骼肌
五、四肢肌 (一)上肢肌
1.肩肌 三角肌 位置:位于肩关节周围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常用注射位点)。
2.臂肌
(1)前群: 肱二头肌 作用:主要为屈肘关节, 也可协助屈肩关节和使 前臂旋后。
第二节 骨骼肌
一、骨骼肌的形态结构
1.结构: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构成 2.形态: 长肌 为梭形 ,多见于四肢 短肌 小而短,收缩幅度小,多见于躯干深层 扁肌 扁宽,多见于胸、腹壁 轮匝肌 由环行肌纤维构成,位于孔裂的周围,收缩 时可关闭孔裂。
解剖学 运动系统-骨骼肌
![解剖学 运动系统-骨骼肌](https://img.taocdn.com/s3/m/56b214c0a58da0116c1749b2.png)
拇短屈肌 拇短展肌 拇收肌
屈肌支持带
小指短屈肌
小指展肌 蚓状肌
骨间背侧肌
小指对掌肌
骨间掌侧肌
拇对掌肌
下肢肌
1、髋肌
腰大肌 髂腰肌
屈、旋外髋
1)前群
髂肌 阔筋膜张肌 屈髋并紧张阔筋膜
72
2)后群 臀大肌 起于: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
止于: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作用:髋关节伸、旋外
臀中肌:位于臀大肌深面
(2)肋间内肌:居肋间隙肋间外肌的深面,起于下位肋骨上缘,止于上位 肋骨下缘,肌纤维走行方向与肋间外肌垂直,降肋助呼气;肋角内侧的肋间 隙内为肋间内膜。
内
呼 吸
41
外
3、 膈 Diaphrgam
呈穹隆状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分隔胸、腹腔 ,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以肌性部起于胸廓下口, 止于其中间的中心腱。分胸骨部、肋部和腰部3部分。 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 肋部:起自下6对肋 腰部:以左右膈脚起自上2~3腰椎前面
胸骨柄 锁骨胸骨端 下腹:肩胛骨上缘 上腹:舌骨 胸骨柄 第一肋软骨 甲状软骨
运动舌骨和喉
3、颈深肌群: (一)外侧群:均起自颈 椎横突 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止于第1肋 止于第2肋 前斜角肌 锁骨
后斜角肌 中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第1肋
作用:一侧收缩,颈侧屈;两侧收缩,上提第1、2肋助深呼吸
作用:髋关节外展、前部旋内、后部旋外
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面 作用:髋关节外展、旋内
梨状肌 起点:骨盆内骶前孔外侧 止点:股骨大转子 作用:髋关节旋外 临床:梨状肌下孔有坐骨神经
通过,若有占位性病变,易压迫 坐骨神经
5.闭孔肌 闭孔内肌起自闭孔膜内面及其周 围骨面,止于转子窝。 闭孔外肌起自闭孔膜外面及其周 围骨面,止于转子间窝。 作用:使髋关节旋外。
什么是骨骼肌?
![什么是骨骼肌?](https://img.taocdn.com/s3/m/bd2b25b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2.png)
什么是骨骼肌?骨骼肌是人类身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就介绍一下骨骼肌的相关知识。
一、骨骼肌的结构及其功能1. 骨骼肌的组成:骨骼肌主要由骨骼肌细胞、骨架蛋白和心肌蛋白组成。
骨骼肌细胞是一种特殊的有核细胞,能产生力量;骨架蛋白起着支撑、主持细胞结构的作用,而心肌蛋白对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具有催化作用。
2. 骨骼肌的功能: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往往体现在我们的细微动作上,而发放力量的肌肉则没有迅速的回复功能,不能再次收缩。
因此从这一点来说,骨骼肌的功能就是协助身体的运动,尤其是体育运动及其他一些机械运动,比如拉伸、伸展等。
二、骨骼肌的疾病1. 颈椎病: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和关节面之间褪色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多种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骨骼肌过度收缩,使得颈椎和关节面之间变得过紧。
2. 肌萎缩性脊髓侏儒症:肌萎缩性脊髓侏儒症是由遗传缺陷、病毒感染、吸毒或药物使用等引起的骨骼肌恶化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全身性肌肉萎缩、运动及感知功能受损。
三、预防及治疗骨骼肌疾病1. 通过运动减轻颈椎病:运动有利于减轻颈椎病的发展,因为长期轻度运动有助于改善颈部的循环,从而减少骨骼肌的收缩,延缓颈椎病的发展。
2. 合理饮食改善肌萎缩性脊髓侏儒症:合理饮食有效地促进营养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开发肌肉,从而改善肌萎缩性脊髓侏儒症的症状。
3.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严重运动及充足休息:适当的休息是唤醒骨骼肌的最佳方式,休息能够给肌肉恢复、使其获得更多的营养,也能促进能量和氧气的消耗,从而让骨骼肌更有效地恢复。
总之,由于骨骼肌是人类身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骨骼肌疾病对人体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注意饮食、合理运动和充足休息等方法来维护骨骼肌的健康,以达到预防及治疗肌肉疾病的目的。
运动系统骨骼肌介绍
![运动系统骨骼肌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6605e3979563c1ec4da710a.png)
胸锁乳突肌 颈 阔 肌
特点: 属于皮肌,位于颈部浅筋膜中, 侧,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内侧段,止 起至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止 于颞骨乳突。
于口角和面部皮肤。 颈肌 功能:单侧收缩,使头屈向同侧,面转
作用: 向对侧收缩时牵引口角向下,使颈部 ;两侧收缩,头向后仰。 皮肤出现皱褶。
Page 13
第二章 运动系统——骨骼肌
Page 2
一、骨骼肌概述
●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绝大多数附着于骨骼,少数 附着于皮肤的又被称为皮肌。全身共有600多块骨骼肌。 ● 骨骼肌细胞构成骨胳肌组织,每块骨骼肌主要由骨骼肌组织构 成,外包结缔组织膜、内有神经血管分布。骨骼肌收缩受意识支配, 故又称“随意肌”。 ● ●
②大腿肌
围。
肢带肌,分布于髋 关节周围,运动髋 后群伸肌 关节。 :臀大肌、臀中肌、
2.下肢肌
③小腿肌
特点:下肢肌适应 支撑和移动身体, 则强大有力,数目 较少。
后伸肌:股二头肌、半腱肌、 半膜肌、大收肌
和骨间膜的前面;外侧群 趾肌 附于腓骨的外侧;后群位 于胫骨腓骨和骨间膜的后 后群:屈膝、屈踝关节和屈趾肌 面。 特点:足背肌较薄弱,主 外侧群:足外翻肌 要起伸趾作用,足底肌配 布情况与手掌肌相似,主 足背肌、足底肌 要起运动足趾和维持足弓。
Page 3
一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 其收缩的特点是快而有力,但不持久。
(一)肌的分类
●
肌按外形可分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
短肌
长肌
Page 4
阔肌
轮匝肌
(二)骨骼肌的辅助结构
● 在肌肉周围有一些协助肌肉活动的结构,称为肌肉的辅助结构。主要的有筋膜、腱鞘、滑液囊、籽骨和滑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髋关节外展的作用肌 (二)、使髋关节外展的作用肌
1、臀中肌 2、臀小肌 3、臀大肌上部 4、阔筋膜张肌 5、犁状肌
位 置:臀中肌位于臀部外上方,大部 被臀大肌覆盖,扇形;臀小肌 位于臀中肌深层。 起 点:髂骨翼外面。 止 点:股骨大转子。 近固定:大腿在髋关节处外展 外展; 外展 两肌前部,使大腿屈、旋内; 两肌后部,使大腿伸、旋外。 远固定: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 双侧收缩前部纤维—骨盆前倾; 后部纤维—骨盆后倾。 训 练:侧控腿,侧踢腿;体侧屈。
9、肘肌 、
肘关节后面外侧,三角形小肌。 位 置:肘关节后面外侧,三角形小肌。 肱骨外上髁。 起 点:肱骨外上髁。 止 点:鹰嘴外侧缘,尺骨背面上 。 鹰嘴外侧缘,尺骨背面上1/4。 近固定:前臂伸,加固肘关节。 近固定:前臂伸,加固肘关节。 远固定:助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远固定:助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8、肱三头肌 、
整个上臂后面, 羽状肌。 位 置: 整个上臂后面, 羽状肌。 三个头:长头、内侧头、外侧头。 三个头:长头、内侧头、外侧头。 肩胛骨盂下结节; 起 点:长 头—肩胛骨盂下结节; 肩胛骨盂下结节 外侧头—桡神经沟外侧骨面 桡神经沟外侧骨面; 外侧头 桡神经沟外侧骨面; 内侧头—桡神经沟内下方骨面 桡神经沟内下方骨面。 内侧头 桡神经沟内下方骨面。 止 点: 尺骨鹰嘴 近固定:三头收缩,前臂在肘关节处伸 近固定:三头收缩,前臂在肘关节处伸。 远固定: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远固定: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负重上举,俯卧撑; 训 练:负重上举,俯卧撑;“毛巾擦 背”。
有人研究发现:预先拉长小腿三头肌,使足背屈 60°后再作跖屈,小腿三头肌力量能从384kg增大 到598kg。
九、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单关节肌: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 单关节肌 多关节肌: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 多关节肌 1、多关节肌功能性“主动不足” 多关节肌在某一环节运动时已经缩短,在另 一个环节运动时再继续缩短就有困难的现象。
6、喙肱肌 、
上臂上1/2的前内侧 的前内侧, 位 置:上臂上 的前内侧,为一较 小的长梭形肌。 小的长梭形肌。 起 点: 肩胛骨喙突 止 点: 肱骨中部内侧 近固定:上臂在肩关节处屈 内收、 近固定: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内收、 水平屈
7、肱肌 、
肱二头肌下半的深层, 位 置:肱二头肌下半的深层, 梭形、扁平、羽状肌。 梭形、扁平、羽状肌。 起 点:肱骨下半段前面 止 点:尺骨粗隆 近固定: 近固定:肘关节屈 远固定:上臂向前臂靠拢。 远固定:上臂向前臂靠拢。 负重弯举; 训 练:负重弯举;双杠支撑摆动
第五章
骨骼肌
第一节 概 述 一、肌肉的构造 (一)肌肉的基本结构 每块肌肉都可分为 中部的肌腹 肌腹和两端 肌腹 的肌腱 肌腱两部分。 肌腱 阔肌的肌腱呈薄膜 腱膜。 状,称腱膜 腱膜
二、肌肉的辅助结构
1、筋 膜:包在肌肉外面的结缔组织, 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浅筋膜(皮下筋膜) 深筋膜(固有筋膜) 2、腱 鞘: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鞘管, 内层能分泌滑液,减少摩擦。 3、滑膜囊:位于肌腱与骨面接触处, 是密闭的结缔组织囊,有滑液, 减少肌腱与骨面的摩擦。 4、籽 骨:由肌腱骨化而成,位于腱与骨之间, 改变肌腱附着于骨处的角度, 提高 力的作用效果。
1、臀大肌 、
2、股二头肌
位 置:大腿后面外侧,菱形。 有长、短两个头。 起 点:长头—坐骨结节;短头—股骨粗线。 止 点:腓骨头。 近固定:长头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 长、短头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 屈膝时使小腿旋外。 远固定:一侧收缩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 双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训 练:后踢腿跑;肋木压腿。
前锯肌下部肌束;斜方肌上、 肩胛骨上回旋 前锯肌下部肌束;斜方肌上、下部肌束 菱形肌;肩胛提肌; 肩胛骨下回旋 菱形肌;肩胛提肌;胸小肌
作业: 1、列表总结运动肩关节的主要肌肉。 2、列表总结运动肘关节的主要肌肉。
第三节 运动下肢的作用肌 一、运动髋关节的作用肌
(一)、使髋关节屈的作用肌
1、髂腰肌 2、股直肌 3、缝匠肌 4、阔筋膜张肌
五、肌肉的物理特性
1、伸展性与弹性 肌肉在外力作用下,可被拉长这种特性 叫做伸展性。 当外力解除后,被拉长的肌肉又可恢复 原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2、粘滞性 、 肌肉收缩或被拉长时,由于肌肉内部结 构所组成的胶体分子之间及肌纤维之间摩 擦所产生的阻力,而改变收缩或舒张状态 时必须克服阻力,这种特性称粘滞性。
2、缝匠肌 、
位 置:大腿前面及内侧皮下。 是人体中最长的肌肉,扁带状。 起 点: 髂前上棘。 止 点:胫骨上端内侧。 近固定:大腿在髋关节处屈、旋外、外展; 屈 屈小腿,使已屈小腿旋内。 远固定:骨盆前倾。用力伸膝时,可增强膝 关节的稳定性。
(二)、使髋关节伸的作用肌
1、臀大肌 2、股二头肌长头 3、半腱肌 4、半膜肌 5、大收肌 6、臀中肌和臀小肌后部
1、臀中肌和臀小肌
、使髋关节内收的作用肌 (三)、使髋关节内收的作用肌 1、长收肌 2、大收肌 3、股薄肌
1、长收肌
位 置:大腿内侧上部。 起 点:耻骨结节。 止 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近固定:大腿内收、屈。 远固定: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 双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位 置:大腿内侧最深层,三角形, 为最大的内收肌。 起 点:坐骨结节、坐骨下支、 耻骨下支。 止 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处及 2/3 股骨内上髁上方的收肌结节。 近固定:大腿内收、伸; 远固定:双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训 练:大腿拉橡皮筋内收;横劈腿。
如:伸小腿后再屈大腿感到费力的一个原因是 股直肌出现多关节肌功能性“主动不足”。
2、多关节肌功能性“被动不足” 多关节肌在某一环节运动时已被拉长,在 另一个环节运动时就不能再被拉长的现象。
如:伸小腿后再屈大腿感到费力的另一个原因是 股后肌群出现多关节肌功能性“被动不足”。
一、三角肌 起点: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 止点:肱骨的三角肌粗隆。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前部肌束收缩可使肩关节屈 曲和旋内,而后部肌束收缩则可使肩关节伸 和旋外。
三、肌肉的分类
(一)按外形分: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 (二)根据肌束方向与肌长轴的关系: 梭形肌,羽肌,半羽肌,多羽肌 (三)长肌根据头数分: 二头肌,三头肌,四头肌 (四)按功能分: 屈肌,伸肌, 收肌,展肌, 旋内肌,旋外肌, 上提肌,下降肌, 扩张肌,括约肌, 咀嚼肌
四、肌肉的命名
1、形状—斜方肌、菱形肌、三角肌 2、位置—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 3、位置、形状—肱二头肌、小腿三头肌 股四头肌 4、位置、大小—胸大肌、臀大肌、臀中肌 5、起、止点—胸锁乳突肌、肱桡肌 6、位置、肌束方向—腹直肌、腹外斜肌
冈上肌(使肩关节外展) 冈上肌(使肩关节外展)
• 位置:位于肩胛冈上窝内,部分位于斜 方肌和三角肌深面。 • 起点:肩胛骨的冈上窝。 • 止点:肱骨大结节。 • 功能:使肩关节外展。
使肩关节内收的肌群 冈下肌小圆肌
• • • • • • 冈下肌位于肩胛骨背面的冈下窝内。 起点: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中部。 小圆肌位于冈下肌的下方。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背面。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下部。
位 置:大腿后面内侧,肌腱细而长, 几乎占肌长的1/2。 起 点:坐骨结节。 止 点:胫骨上端内侧。 近固定:大腿在髋关节处伸; 小腿在膝关节处屈,旋内。 远固定:一侧收缩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 双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训 练:后踢腿跑;肋木压腿。
3、半腱肌
4、半膜肌
位 置:半腱肌深层。 起 点:坐骨结节。 止 点:胫骨内侧髁后面。 近固定:大腿在髋关节处伸; 小腿在膝关节处屈,旋内。 远固定:一侧收缩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 双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训 练:同股二头肌。
前臂肌前群浅层
肱桡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的上方。 止点:桡骨茎突。 作用:屈肘关节。
前臂肌前群浅层
掌长肌
起点:肱骨内上髁前臂深筋膜。 止点:掌腱膜。 作用:屈桡腕关节和紧张掌腱膜。
前臂肌前群浅层
桡侧腕屈肌 起点:肱骨内上髁前臂深筋膜。 止点:第2掌骨底掌侧。 作用:屈肘关节和桡腕关节,并使后者外展。
2、大收肌
一、运动膝关节的作用肌
(一)、使膝关节屈的作用肌
1、半腱肌 2、半膜肌 3、股二头肌 4、股薄肌 5、缝匠肌 6、腓肠肌
(二)、使膝关节伸的作用肌
股四头肌
位 置:大腿前面外侧,羽状肌, 为人体中体积最大的肌肉之一。 有四个头 : 股直肌—位于大腿前面皮下; 股中肌—位于股直肌深面; 股外肌—位于大腿前外侧; 股内肌—位于大腿前内侧。
起 点:股直肌—起于髂前下棘; 股中肌—起于股骨体前面; 股外肌—起于股骨粗线外侧唇; 股内肌—起于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 点:股骨粗隆 近固定:股直肌收缩,大腿在髋关节处 屈;股四头肌收缩,膝关节伸。 伸 远固定:大腿在膝关节处伸;维持人体 直立姿势。 训 练:负重深蹲起; 俯卧反弓伸展。
1、髂腰肌 、
位 置:骨盆内侧面,包括腰大肌和髂肌。 起 点:腰大肌—腰椎体侧面和横突; 髂 肌—髂窝。 止 点:股骨小转子。 近固定:大腿在髋关节处屈、旋外。 屈 远固定: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骨盆前倾; 一侧收缩使脊柱同侧屈。 训 练:悬垂举腿;负重高抬腿跑;仰卧 起坐(力量);跪撑后倒(伸展性)
八、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
(一)、生理横断面 横切一块肌肉中所有肌纤维的横断面的总和。
生理横断面面积大小=横切所有肌纤维线段的总和 ×肌肉平均厚度 肌肉生理横断面说明: 1 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 2 肌纤维的粗细
(二)、肌肉的初长度 肌肉在收缩之前的长度叫肌肉的初长度。 在生理范围内使肌肉的初长度拉长,除能增加 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幅度外,还能增加肌肉的收缩 力量。 实践证明:肌肉预先稍许拉长或拉长到最大 限度时,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都不大,只有肌 肉处于适宜的初长度(感到便于用力时),肌肉 收缩才能产生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