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 教学实录.doc

合集下载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通用13篇)《三个儿子》教案设计篇1【教材简析】《三个儿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

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设计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学者宠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

要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促其在自主、自读、自悟中自得,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设计特色】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对话沟通,促进发展。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

(知识与能力)2、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过程与方法)3、欣赏课文的内容,体会妈妈的辛苦,懂得关心、孝敬父母。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情感,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6个新字、会写4个生字。

2、读通、读熟课文,感知大意。

二、教学过程1、巧设悬念,导入新课:⑴看到几个儿子?(出示课件:三个儿子)⑵出示老爷爷说的话:“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⑶设疑:明明三个儿子,老爷爷怎么说一个儿子呢?⑷揭题:23 三个儿子。

(齐读课题,指导轻声)设计意图:质疑问题是儿童的天性,它好像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word版)三个儿子教案三篇

(word版)三个儿子教案三篇

三个儿子教案三篇三个儿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复习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一个词语胳膊;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问题。

【教学重点】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并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要这样说。

【教学难点】懂得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桶满满的水。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小黑板出示课题)2、师:小朋友们,老师先要考考你们上节课生字学得怎么样?谁来接受考验!课件出示:既然嗓子拎着水桶晃荡走走停停胳膊沉甸甸师:大家真不错,把词语都记住了!二、自读自悟三位妈妈说自己孩子的话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井边,这一天三位妈妈一起去打水。

他们边打水边说话,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三位妈妈讨论的内容,划好后自己读一读。

2、学生浏览课文,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并读一读。

3、学生交流反馈。

可以一名学生也可以请三名学生说说妈妈谈论自己儿子的话。

师逐句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三位妈妈在谈论什么呀?生1:在谈论他们的儿子。

生2:他们在夸奖自己的儿子。

5、师:那就请你当当妈妈,来夸夸自己的儿子吧!(生自由读读三位妈妈说儿子的话)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师:谁来当当妈妈说说自己的儿子!1、出示: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⑴学生读到第一个妈妈说的话。

⑵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妈妈的话?(学生自由说说理由:很骄傲、很自豪)(师板书:第一个既聪明又有力气)⑶谁能读得更自豪些?(指2生读)⑷你觉得他们哪里读得好?(其余学生尝试评价,师做适当引导)⑸我们一起来当第一位妈妈夸夸自己的儿子吧!(齐读)过渡:第二位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呢?谁来夸夸。

课堂实录——三个儿子

课堂实录——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上课,同学们好!刚刚同学们表现真棒,下面老师奖励你们看一个故事,聪明的你肯定能围绕故事提一个问题来考考大家。

【看动画】师:孩子们,故事看完了,你能提个问题来考考大家吗?生: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板书:一个儿子?】还有没有?生1:为什么第三个孩子提着水桶走了呢?生2:为什么大人提不动的水桶,孩子却能提得动呢?师:对呀,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你们都是会思考的好孩子,能提这么多好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师指课题】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同学们,“儿子”是个轻声词,“个”能够读得更轻一点,跟着老师读。

(师范读,学生跟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词句【出示课件】师:看!这就是文中提到的三个儿子。

在妈妈的眼里,他们是怎样的孩子?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先看清楚这两个要求【课件,师读要求】看谁找得最快!(生自由读)师:老师要表扬这两个同学,他们最早画好,却能一直坐好,等待其他同学,不说话,这种学习习惯很值得大家学习。

好,找到的同学请举手!生1:一个儿子的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师:孩子别着急,我们注意别读错字,再来好吗?生1: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

师:孩子请坐,另一个妈妈是不是什么也没说?谁有补充?生2:另一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非常好!你真会发现!【出示课件】就是这三段话,孩子们看!【出示课件,师引读】师:在第一个妈妈的眼里,孩子是,读……【师走到一生面前】这位妈妈,自己的孩子不但聪明,而且有力气,这让你感到……?生1:很开心师:你觉得呢?生2:很快乐!生3:了不起!师:就是说,很骄傲,很自豪!所以,妈妈说话时的语气也是……生1:骄傲生2:很开心!师:对!那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来表扬一下自己的儿子。

《三个儿子》教案优秀6篇

《三个儿子》教案优秀6篇

《三个儿子》教案优秀6篇《三个儿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⒈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⒈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⒈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预习要求:勾出生字,生词。

标出自然段。

读熟课文。

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爸爸妈妈都非常爱你们。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三个儿子的故事。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⒈检查预习情况。

① 分小组读课文,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通顺。

一小组读1—2自然段。

② 抽生说说你勾出了哪些生字,生词?⒈认记生字。

①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借拼音齐读。

② 自由读生字记住读音,自己觉得难记的多读几遍。

③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④ 给生字找朋友,组词。

抽生说,师将词板书。

生再齐读。

⑤ 记一记。

同桌互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⑥ 用考一考,读一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⒈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① 生字朋友能帮你把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

咱们一起试试吧!齐读课文。

② 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③ 自由读课文二,三,六自然段,用横线勾出三个妈妈说的话。

④ 抽生读,其他人评价,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前两位妈妈自豪的语气,第三位妈妈平稳的语气)⑤ 师引读,自由读。

⑥ 听课文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读,说一说,三个儿子在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样做的?读时语气应有什么区别?⑦ 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读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

⑧ 自由读,齐读。

⑨ 假如你就是那位老爷爷,你会怎样说?(练习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有意味深长的话)⑩ 四人小组里两人一组,互相评价,哪些句子读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进。

⒈齐读课文。

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⒈提出要求;倡议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二课时一复习生字。

1 抽生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 快速抢读生字。

3 齐读。

二学写生字。

1 齐读生字。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及反思(精选15篇)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及反思(精选15篇)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及反思(精选15篇)《三个儿子》及反思篇1一、教材分析和指导思想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单元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

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位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却能实实在在帮助妈妈拎水桶,他才是真正能够孝敬父母的儿子。

《三个儿子》语言十分浅显,但在浅显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因此在教学中无需逐字逐句地给学生讲课文的思想内涵,只要能正确巧妙地引导学生阅读,能让学生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并能从第三个儿子的身上发现他的闪光点影射到自己的身上。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与渔”,真正为学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真实的体验。

在这样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在镇青年教师比武大赛中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思考和大家交流探讨。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一)创设生活情境、以图设疑1、创设生活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在家里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呢?生:扫地、烧饭、洗碗……(生自由说)师:你们真能干!那还记得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生:夸我很懂事,很乖,已经长大了……(生自由说)2、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生自由表演)3、课件出示图片,导入新课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生:有三位妈妈,两个妈妈在吃力地提水。

生:还有三个儿子,一个在自顾自地展示歌喉(课件导入歌声);一个在翻跟头(课件出示动作翻跟头);最后一个在帮助妈妈提水。

三个儿子的教学实录 Word 文档

三个儿子的教学实录 Word 文档

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课堂教学实录黄市学校卓慧一、问题导入课前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师:喜欢老师带给你们的音乐吗?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首歌。

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小朋友,在平常的生活中,你们都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呢?生;我帮妈妈洗过衣服。

生;我帮妈妈扫过地。

师;你们可都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有关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故事,师:(板书课题:三个儿子)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互动合作1、初读课文,做“摘苹果”的生字游戏。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三个儿子和妈妈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认真地听一听这个故事吧!听完之后看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播放课文朗读磁带)生;听课文录音。

师;你们听得可真认真啊!谁可以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生:是三个儿子、三个妈妈还有一位老爷爷之间的事情。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有三个妈妈,一个妈妈表扬了自己的孩子力气大又聪明,一个妈妈表扬自己的孩子唱歌好听,可另一个妈妈却什么也没说?三个妈妈提着水桶去一个孩子翻着跟头,一个孩子唱着歌,另一个孩子跑去过帮妈妈提水,然后一个妈妈跟旁边的老爷爷说:这就是他们的三个儿子,可是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你们真棒!都说的很对,说明听得很认真啊!你们自己想不想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呢?生:想。

师:那在读课文时,有没有对自己提些要求呢?生:我要读得有感情。

生:不读错字,不多读字,也不少读字。

生:我要把课文读地通顺。

师:你们真棒!那就带着对自己的要求,大声地读课文吧!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师:每篇课文都会有一些新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它们了吗?生:认识了。

师:那我们来做“摘苹果”的生字游戏好吗?生:好。

师:我们有请“学习组”的同学上台向我们展示。

“出示画有苹果树的小黑板”学习组六名成员:(齐说:我们的口号是:学习学习,永不停息。

)生6号:我喜欢“桶”这个苹果,请大家跟我读,“tǒng”组词“水桶”我是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它的,“勇敢”的“勇”,去掉“力”子底,加上左边的“木”字旁。

三个儿子教案(优秀5篇)

三个儿子教案(优秀5篇)

三个儿子教案(优秀5篇)《三个儿子》教案篇一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交流课前询问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主读通课文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学得难读的句子,作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择读:⑴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既是第四声)⑴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⑴ 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⑴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一声)三、自主识字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

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老师参与学生活动)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

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习)四、朗读课文1、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2、在小组内质凝、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

(随机通过说话练习感悟既又的意思)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五、指导写字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六、指导重点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

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

一、课前交流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来了一幅画,大家仔细看看,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你说.师:同学们,家中的父母长辈老了,做为儿孙的我们呀搀扶他们慢步行走,这就变成了中国的“孝”字。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儿子和妈妈之间的故事。

一起走进23课《三个儿子》,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块儿写课题。

(学生跟着书空写课题)师:注意,“儿子”是轻声词。

咱们一块儿读课题,23齐。

(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句师:告诉我,是几个儿子啊?(生再读课题,突出“三个”)师:关于这三个儿子,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呢。

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第104 页,借助拼音好好读读这个故事,没读正确没读通顺别停下来。

(生自由读文)(二)识字师:请大家找到课本第106页的“我会认”。

同桌两个小朋友把生字表里的生字读给对方听一听。

读对了,奖励他一个大拇指,读错了,请你帮帮他。

都读对了,就赶快坐端正。

好吗?(同桌检查读生字)(三)学词。

师:小朋友坐得真端正,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得到了同桌奖励的大拇指。

瞧!文中的生词宝宝也急着和你们交朋友呢。

谁会读这个词。

【点击课件,出现插图中的水桶,词语“水桶”覆在桶壁上】生:水桶。

师:(指图)对,这就是过去的——生:水桶。

师:这个词语宝宝很调皮,藏在水桶里了。

这个词你会读吗?拎,前鼻音,读,再读。

【点击课件,“拎”自桶内缓缓上升】(指导读准字音)师:来,咱们一起做一做“拎”的动作。

对,弯下腰去,使劲往上。

这个动作就叫“拎”,课文中还有一个字也表示这个动作,哪个小朋友发现了?生:是“提”。

师:一下子就找到了,课文读得很熟啊!提、拎都离不开人的手,所以这两个字都是——生:提手旁。

我们再读这个字。

拎。

【点击课件,“沉甸甸”从水桶里溢出随后慢慢落下来】你来读,你真了不起,课文中这个字读第四声,甸,这里是ABB形式,就改成读第一声,你真会学习。

(指导读好“甸”的变调,个别读,齐读)师:难度加大了,一下子来了3个词语宝宝,你们还会读吗?【点击课件,从桶里呈放射状迅速出现“嗓子胳膊晃荡”】读得真好,100分,(生读词语)师:非常好,三个词语都是轻声词,你们真会发现。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一直接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想一想这三个儿子是怎样的儿子3·孩子们你们读的非常认真,相信课文中的生字词一定会读啦。

第一个谁来读,课件出示带拼音的拎,请你来读。

生:师:真好,谁再来读生:师:有进步,非常棒。

生:师:声音真响亮。

师:我们一起读这个词怎么读(课件出示拎着)生:师:真好,你来读。

生:师:我们一起读。

拎着是什么意思,你来说。

提着说得真好,就是提着的意思,伸出小手做个拎着的动作,边做动作边读。

这个词语怎么读,出示水桶,指名读,齐读。

拎着什么呢,拎着水桶,指名读,齐读。

生活中还会拎着什么呢,生:拎着孩子,师:那是领着孩子,拎着是提着,想一想,你来说。

生:师让我们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这两个字谁会读,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聪,嗓。

平舌音读真准,指名读,齐读。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他们,你来说。

加一加是识字的好办法,你来说。

猜字谜也是识字的一个好办法。

组词也是识字的一个好办法。

你们都很聪明,聪明的孩子再读这两个字聪,嗓。

这两个词你会读吗,出示聪明,嗓子读的真好,非常棒。

谁会用聪明说一句话呢,生:师:说的真完整。

谁在来说生:师:聪明的孩子再读这两个词,聪明,嗓子。

下一个字,看准声调,谁会读,出示带拼音的甸。

生:师:四声读的真准。

你再来读。

我们一起读。

这个词怎么读,出示带拼音的沉甸甸。

指名读,齐读。

这个字单独读四声走到这个词语中就变调为一声,有很多这样的词,后面的两个字都读作一声,让我们记住这个词,一起读沉甸甸。

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呢。

生:师:一下说了两个。

你来说。

真棒,孩子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让我们也来记住这个词语,一起读沉甸甸。

这两个字怎么读,看准拼音,出示出示带拼音的荡,膊。

生:师:读的真准。

生:师:好极了。

再来看这两个字跑到词语当中有什么变化,谁发现了。

生:师:对读轻声,读的时候又短又轻,谁会读。

孩子们拍拍你的小胳膊再来读这个词胳膊,你发现了什么。

小学二年级课文《三个儿子》教学实录

小学二年级课文《三个儿子》教学实录

小学二年级课文《三个儿子》教学实录《三个儿子》教学实录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出示孝字图)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画,请大家看看,看见什么了?(请一个女生),小姑娘,你说说,看见了什么?生:我看见一个老奶奶拄着拐杖,还看见一个小男孩和老奶奶说话。

师:还有谁观察得特别仔细?(又请一个同学)生:老奶奶拿着一根拐杖,小男孩扶着她回家。

师:观察得真仔细。

这是拄着一根拐杖。

师:是啊,同学们,家中的父母长辈老了,作为儿孙的我们,搀扶着他们慢步行走,这便组成了中国的“孝”字。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儿子和妈妈之间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三个儿子》。

伸出你的小手,和我一块写课题。

(板书课题:三个儿子)师:注意“儿子”是一个轻声词,咱们一块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师:再来一次,注意不拖音拉调。

(学生再次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师:课文预习了吗?生:预习了。

师:好。

预习是学习课文的好方法,老师要来检查一下预习。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三个。

师:好,你们在家中读了几遍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

(学生做手势)哇,读了五遍课文。

放下你的手,熟读课文也是预习的好方法。

接下来请你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遇到难的字多读几遍。

开始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熟读课文,学习字词师:大部分孩子已经读完了。

听到你们琅琅的读书声,老师也想来读读课文。

现在你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好吗?眼睛看着你的课文纸,用耳朵听。

(老师读课文,学生听。

) 师:好,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把句子读通。

(学生齐读课文。

)师:轻轻地放下课文纸,课文里的词语都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交朋友了呢。

谁举手来读正确?(点一个同学),你来读读。

(这个学生读出示的词语,然后又点了几个其他的学生来读。

)师:同学们,咱们每个词语连读三遍,注意读准。

(学生齐读词语。

)师:来,咱们拍自己的小胳膊,在哪?肩膀的下方,这是胳膊。

23《三个儿子》教学实录

23《三个儿子》教学实录

23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忻城县实验小学蒙丽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巩固生字字音、字形,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学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的句式练习说话。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体验式教学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体贴、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在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孩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坐在石头上休息。

三个妈妈聊起了她们的三个儿子。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复习巩固质疑问难1、课文中的生字要来考考大家了。

(课件)在每个小桶的后面都藏着一个生词,当它出现时你就大声读出来!敢挑战吗?生:敢!课件出示:停既然嗓子拎着水桶聪明沉甸甸胳膊晃荡生齐读、开火车读2.师:你们读得真准确,同学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

学起于思,在这篇课文的最后一位老爷爷说了一句话,自己读一下。

课件:“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生齐读的。

师:一起读很有气势,自己读更有利于思考。

读了最后一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两位):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师:是呀,还有谁和他的问题一样?生纷纷举手(两位)师:真棒,孩子们,英雄所见略同啊!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一切学问的开始。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咱们就来看一看这三个儿子在妈妈的眼里是什么样的。

三、指导朗读读懂文本(一)板块一,学习2-6小节1、(1)师:自己读一读课文2-6自然段画出来,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生划师:一边读一边画,你画出的线呀就是你思考的痕迹。

画好之后把你画出来的自己先读一读吧.生自由投入地读师:听你们读书老师觉得真是一种享受。

那么谁来说说第一个妈妈是怎么夸她的儿子的,你来学着妈妈的样子夸一夸.一生读,比较平淡。

《三个儿子》课堂实录-word文档资料

《三个儿子》课堂实录-word文档资料

《三个儿子》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师:(出示小水桶卡片)瞧,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生:装水)对,在没有自来水的从前,人们都要用它去打水。

有三个妈妈提着水桶去打水,在井边聊起了家常,她们在聊些什么呢?师:<板书课题:三个儿子>是啊,字写得好的同学一定是善于观察别人写字的孩子。

让我们齐读课题。

师:对,三个妈妈聊起了自已的儿子,你们想去认识认识这三个儿子吗?(想)那让我们快快走进故事中去吧。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开动你的小脑筋,想办法去它。

二、认读生字,熟悉课文。

师:(出示水桶生字卡片)你们瞧,刘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多小水桶,有趣吗?想不想拎回去一个?(想)要知道,课文里边的生字都藏在这些小水桶里边,现在来考考咱们班的小朋友。

师:(出示“停”)谁来读?生:ting师:真好,你的后鼻音读得特别准,请你教大家读读。

(全班齐读)师:(出示“既”)请你读!生:ji师:嗯,第四声发得特别干脆。

教大家读。

师:(出示“嗓”),谁读?生:sang师:真好,平舌音。

小老师,教大家读读。

师:说说你是怎么记“嗓”字的?生:我是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的-----桑加上口字旁。

生:我给它编了个字谜“一口吃掉桑叶”。

师:(出示“拎”)谁会认?生:lin师:嗯,让我们一起来做做“拎水桶”动作。

师:(出示“桶”)请你读吧。

生:tong师:真好,你们瞧,老师手里拿着的正是小木桶的生字卡片。

一起读——“桶”。

师:(出示“聪”)谁来读?生:cong师:你可真聪明,谁来说说你怎么记这个字呢?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耳”加上“总”。

师:真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我编了个字谜——总司令的耳朵。

生:老师,我觉得“聪”字里有我们身上的好多器官:耳,口,心。

师: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你们瞧右边“总”的那两点多像——眼睛呀。

聪明的小朋友必须学会用耳朵听、眼睛看、嘴巴说、心里头想。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附反思推荐-word文档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附反思推荐-word文档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附反思推荐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个儿子教学实录附反思推荐,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教学目标: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生:表扬过。

师:怎样表扬的?当生举手的少时,师提示:当你考试考好的时候、当你听话的时候、当你帮妈妈做事情的时候……生:……师:你们真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1、师: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

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生自由读2、课件出示词语: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师:谁想读读?生流利的朗读词语当生读到“拎着水桶”时,师:能做个动作吗?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师:你来?生再读词语3、课件出示句子师: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桌互读师:找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当一生读第一句话时,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当生读第二句话时,师:读的好,你理解了。

当一组生读完时,师:咱们一起读读吧!生齐读句子4、师:怎样能把课文读的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师:谢谢大家!象老师这样读读吧!生再读文5、师:小朋友练习的很认真,下面我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

生认真的听,认真的划。

三、自悟,品读语言1、师:都找到哪几句话?生分别读三句话师:下面自己练一练,看谁能读出三个妈妈不同的语气。

2、交流一: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的很好师:哎呀,我听出来了,你的儿子真是谁也比不过他。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生齐读4、交流二: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生读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三个儿子》 课程教学实录

《三个儿子》 课程教学实录

《三个儿子》课程教学实录1、采纳多种方式引起同学朗读的爱好,从而达到熟读的目的。

2、引导同学总结背诵的方法,并让同学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背诵和积累语言。

【教学预备】背诵材料、课件、书签。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我们上个星期学了第六单元《三个儿子》、《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等几篇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课文后,我从网上找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也是我们二班级的一位小作家来写的。

大家想不想来观赏一下?生:想。

2、课件出示诗歌《爸爸、妈妈和我》:(扫除诗歌中生字的障碍)师:先请大家悄悄地将这首诗歌观赏两遍,看看诗歌中有没有你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假如有,请举起小手来,一会我们大家一起来帮你解决困难,好吗?生:第一小节中,最末一个词语怎么读?师:飞行,请大家和我一起把这个词语读两遍。

生:第二小节中,我在岸边?师:栖息,就是休息的意思,大家一起把这个词语读两遍。

生:第三小节中,妈妈是什么?我就是那一丝小小的什么?师:妈妈是叶柄,我就是那一丝小小的叶脉,大家来一起再把这两个词语读一遍。

老师随机讲解叶柄、叶脉的意思。

3、老师范读诗歌,激起同学朗读爱好:师:这首诗歌写的很美,老师还给这首诗歌配上了好看的画面和好听的音乐,我想把这首诗歌读给大家观赏一下,大家情愿当我的听众吗?生:情愿!师:这首诗歌美不美?大家要不要来亲自体验一下它的美?生:美!要啊!4、生自由读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下面请同学自由地读诗歌两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啊!5、名同学分别读诗歌地一、二、三小节。

其他同学评价:师:刚才同学们读地很仔细。

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起来分别读一、二、三小节。

其他同学当当小老师,评评谁读地最好?你有什么建议想送给这三个同学?生:我认为A同学读地很好,她字音读地很准,句子也读地很通顺。

生:我觉得B同学爸爸是天读地很好,她读地天很大很大。

我就是那一只小小鸟她也读地很好,她读地小鸟很可爱很活泼。

师:你真会评价!真是一位合格地小老师!生:我觉得C同学第三小节中妈妈是叶柄,她的柄后鼻韵母读地不好。

2019《三个儿子》教学实录精品教育.doc

2019《三个儿子》教学实录精品教育.doc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会认6个字,书写4个生字,理解并运用“沉甸甸”“既……又……”等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及理解运用词句。

教学难点:感知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我说你做师分别说:面带微笑认真倾听积极举手夸夸同桌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抓耳挠腮学生做对应的动作。

师:上课前,老师带了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图上有个小男孩。

师:小男孩在干什么?生:老奶奶拿着一枝拐杖,小男孩在扶她。

师:这里应该用“拄”着拐杖。

家中的长辈老了,我们搀扶他,这便组成了我们的“孝”字。

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

生齐读:三个儿子。

师: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预习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老师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怎么样,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我。

生做出“13”的手势。

师:熟读课文也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

师:看到大家读课文,老师也想读了,听老师读读,好吗?(师范读课文)师:同学们齐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齐读课文)出示词语1:嗓子晃荡胳膊师:每个词语读3遍,注意读准字音,哪个孩子发现了,藏在“胳膊”这个词里的秘密?生:都是月字旁。

师: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字?生:脑、脸……出示词语2:拎桶既师:这几个字藏在下面的句子里。

出示: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师:谁能做做拎水桶的动作?咱们一边拎水桶,一边读课文。

谁发现“拎”字有什么秘密?生:是提手旁。

师:为什么是提手旁?生:因为用手才能拎。

师:像这样一部分表示字义,一部分表示字音的字就叫形声字,谁会换个偏旁?生:领,领导的领;王字旁,玲……师出示“聆”,猜猜读是?可以组成什么词?生:读líng,聆听。

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这个儿子有哪两个优点?她用“既……又……”把这两个优点串起来,读一读。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doc(教学实录试讲稿)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doc(教学实录试讲稿)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6 个生字,规范书写9 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学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的句型练习说话。

3、理解老爷爷说的“一个儿子”的含义,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体会老爷爷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儿子和妈妈之间的故事。

一起走进23 课《三个儿子》。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后,生齐读课题。

(师:注意,“儿子”是轻声词。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圈出来,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并标出自然段。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1)第一组:嗓子晃荡胳膊指名读,指导读好轻声。

在读“胳膊”一词时,学生可以指指或抬起自己的胳膊,从而认识这个词,了解词义,明白带月字旁的字都是表示身体的一部分。

你还知道月字旁的字吗?生交流。

(脑、肝、腰、背、胃)观察这两个字,说说我们在写时,应注意什么?(左窄右宽)膊右上方是横折,没有钩。

教师范写,生书空后练习书写。

(2)第二组:拎水桶沉甸甸指名读,读准“甸”,单独读时第四声,在ABB型词语中读一声。

我们还可以说沉甸甸的()。

3、课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13 个)指名开火车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听一听有没有读错的字音,一会儿帮他纠正;二是画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4、学生读完后正音,质疑。

(生: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师: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三、朗读感悟。

(一)、学习1-6 自然段。

1、师:我们先来看看,三个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找出妈妈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出示句子: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三个儿子_人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三个儿子_人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三个儿子_人教版《三个儿子》课堂实录【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学习生字(课前生背诵《游子吟》)师:小朋友,请看老师写的是(板书:儿子。

生齐读)儿子,这两个字在每一位妈妈的心里都是那么的神圣。

可是,妈妈这两个字,在做儿子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很有趣故事《三个儿子》(板书:三个)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师:小朋友请打开书,轻声读读这个故事,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读完故事后再把生字连词多读几遍。

(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生字词。

)师:我要表扬一位小朋友,刚才他告诉老师,他看了故事下面的注释,知道这个故事是外国的一位女作家写的。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会读书!小朋友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大家来展示一下:谁是识字大王,生字读得最好!(师出示生字卡片)生:既、嗓、拎、桶、晃、甸。

师:“嗓”字应该是平舌音,“拎”字是前鼻故事,想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听清楚,老师读前面,你们接着往下读。

好,现在开始。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妈妈们在说什么?请大家轻声读2~6自然段。

妈妈们在说什么?生:她们在说自己的儿子。

生:两个妈妈在夸儿子,一个妈妈说自己的儿子没有特别的地方。

师:(引读)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后面,看见了什么?请大家接着自由读7~13自然段。

(生自由读7~13自然段。

)老爷爷看见了什么?生:老爷爷看见一个孩子在帮妈妈提水。

生:老爷爷看见一个孩子翻跟头,一个孩子唱着歌,只有一个孩子帮妈妈提水。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我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三个妈妈在打水,水很重,老爷爷看见只有一个孩子帮妈妈提水。

生:故事说在打水的时候,有两个妈妈夸自己的儿子,另一个妈妈说自己的儿子没有特别的地方。

当妈妈们拎着很重的水桶时,只有一个孩子帮妈妈提水。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

课文就是讲了这样一件事。

这个故事不仅有趣,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呢。

三个儿子教案四篇

三个儿子教案四篇

三个儿子教案四篇三个儿子教案篇1【课前交流】1、请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学校有什么好的地方。

2、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能在这样好的学校里学习!不过,你们忘记了,你们也是学校的精彩,是学校的骄傲,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初读感知。

1、直接导入师:今天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关于妈妈和儿子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三个儿子》。

儿子是妈妈的骄傲,思考一下,竖起你的大姆指,谁能用骄傲的语气读!(指名读:神气活现的,真像一位骄傲的妈妈,让我们一起读读。

)2、出示贴图师:你们看,我把这三个儿子请来了,有礼貌的孩子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问:仔细看,有几个儿子呀?(三个儿子)接:三个儿子?不对吧!一位老爷爷说:“我可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导:这是怎么回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吧!你会知道得更多!3、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生字认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开始自读,教师检查)二、朗读交流,体验阅读1、检查字词师:生字学会了吗?(学会了)考考你们,看屏幕!(出示生字词)(借助班级资源通过演示、举例等方式理解“好嗓子”“既聪明又有力气”等词语。

)2、入情读句(1)默读:师:老师呀平时经常夸奖你们,课文中的三个妈妈也在谈论他们的孩子,她们又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儿子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妈妈评价儿子的话。

(默读课文的要求:不能出声、不用手指、不动嘴唇。

)(2)大声读: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展示(1)“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板书:有力气)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大家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夸奖儿子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心情好,“好”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开心、骄傲、自豪、美滋滋的,对,把这些感觉都带着,再加上动作,同学们,你们都来练一练。

)师:再请几个“妈妈”来夸夸自己的儿子!(2)“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儿子- 教学实录-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

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故事内容生生动有趣,教学中应极力避免灌输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说教式做法,也不应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在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引领学生与课文进行真实的对话。

在阅读中思考、发现,进而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启发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或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请你试试着描述或表演一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文中同样描写了母亲夸奖儿子的故事。

(相机板题)
2、按图叙述: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三个儿子》这个故事吗?(出示图片,教师或学生按图简要叙述故事)。

启思:图中的老爷爷为什么中看见一个儿子而不是三个儿子呢?(板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重点的词句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重点练读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

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如: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等。

4、游戏巩固识字。

如:开火车认读、听读举卡片等。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重点字的识字方法。

5、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

组织学生正音评价。

6、讨论:
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你没有读懂?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拎、聪、甸、桶、停五个单字。

2、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
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字。

如:拎字的右边不要写成今。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展示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语。

2、分段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3、你们还记得文中的三个妈妈是如何夸奖她们的孩子的吗?你能试着复述下来吗?
二、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找出相关语句认真朗读。

2、启发想像,指导感情朗读:想像妈妈在夸你进的情形和语气。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

3、组内赛读:比一比,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间读书评议。

4、汇报读书。

结合课件和插图引导学生对照着场景,汇报有感情朗读的练习成果。

师生评议。

三、研读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7----11自然节。

思考:读了这几自然段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学生可能发现水很重和三个孩子不同的表现。

教师相机点拨。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比如:为什么写水非常重这段内容?看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你有什么体会?你想说些什么吗?
3、讨论
(1)、结合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引发学生思考:老爷爷为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2)、组织学生讨论,明确文章中心。

四、写字
出示我会写中的胳膊、晃荡两个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自主书写,同桌评议。

五、课外拓展
1、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交流。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另两个儿子听了老爷爷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你想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说些什么吗?
2、组内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的相关资料。

3、课后自己的父母交流,听听他们的想法。

相关链接:
1、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前苏联马卡连柯)
2、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

-------(古希腊伊索克拉底)
阅读在线: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黄香孝亲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

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天气寒冷。

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

教学反思:
三个儿子,是一篇让人深受启发的文章。

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妈妈的不同夸奖,是形成本课学习的两个板块。

而文章结尾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却不能忽视。

孩子们其实都懂老爷爷为什么会这么说,讲道理都会。

但对于现在的孩子,他们不能将这种理解延伸到生活中去。

感受第三个儿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的行动,是一个重点,老师再补充材料阅读,既是阅读积累,也是为了让孩子更深入地感悟这篇课文所带给大家的启发。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三个儿子,三个儿子- 教学实录,三个儿子-教案,三个儿子-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