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
构建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
和期望 。 任是相互的 , 信 教师信任学生 , 学生就会“ 亲其师 , 信其
增 强教 师 自身 的 学 习体 验 , 对 学 生获 取知 识 、 能 有 一 定 还 技 道” 。从 某 种 角度 来 看 , 某 是 为 笔 者 执 着 的 努 力 而 感 动 , 因 王 是 的 帮 助 。 本 文就 探 究型 教 学模 式在 高 中历 史课 堂教 学 中的 喜欢 教 英 语 的老 师 而 对英 语 学 习重 新 激 起 兴 趣 。 教 学方 法 ,以及 该 教 学思 维模 式在 课 堂 教 学 有 效 性 与 效 率 3 校 互 相 配合 共 同督 促 . 家 王某 的 问题 不 是 一 朝 一 夕 养 成 的 . 是经 过长 期 的 积 累 而 的 提 高 中的作 用讲 行 探 试 。 而 【 关键词 】 高中历 史; 堂教 学; 课 合作探 究 ; 学方法 教 形成 的 。 以在 教 育 转 化 过 程 巾 , 师 不 但 要 积极 引导 , 所 教 而且 要 _ 丰动联 系 家 长, 家 长共 同督 促 、 同 努 力 , 改善 学 生 的英 语 与 共 为 在高巾历史的课堂教学 巾, 帅应结合教学 内容 、 教 H标 学 习状 况 而 努 力 。 以 及 学 生 的 具 体 心 理 需 求 ,将 学 生 在 学 爿 过程 中 的 丰 体 地 坚持 一 学 期 后 某 每 天 的 默写 、 业 、 周 的背 诵 任 务都 王 作 每 完 成 得越 来 越 好 , 语 成 绩 稳 步 上 升 , 期 末 考 试 中 , 语取 得 位 、作用充分发挥 ,并鼓励 学生参与到课 程的合作探究 巾 英 在 英 以此 来 力l 学 生 对 知 识 点 的 感 悟 , 进 学 生 的 知 识 技 能 I 深 促 l3 的好 成 绩 ( 0分 总分 10分 ) 3 。至 此 , 家 长 的 配 合下 , 望 效 去 , 在 期 应 在 学 困 生 的转 化 中已 初 见 成效 。 的 生 产 化 。合 作 探 究 型 的教 学模 式 不 仅 满 足 课 堂 教 学
高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在长期的教学发展中,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干扰,致使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将“兴趣培养”这一模块忽略掉,并且对学生每一个主体间的个体差异性缺乏考虑,进而导致历史教学固步自封,观念落后。
为了实现高中历史课堂的多元化、开放化教育,优化学生学习效率,我校推出了以“自主、合作及探究”为目标的教学路径。
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从而使学生热心参与课堂及课外活动,最终实现自身交往能力、自学能力的提升。
以自主、合作及探究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具备如下几点特征。
第一,开放性。
主要指在课堂中,学生的心态比较平和、轻松,无压抑感,课堂比较开放。
另外,指的是课堂中涉及到的问题属于开放型,学生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参与性。
主要指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内,学生都是以“演员”的角色全程参与其中,属于主体,并非“观众”。
第三,主体性。
重视“学”为主体,学生是历史教学课堂中的主体。
第四,探究性。
主要指历史教学并非传统的死板灌输知识,而是一个探索知识、分析知识、自主研究及学习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探究性,旨在使学生通过集体探究或者小组探究以及个人探究的活动形式,解难释疑,使实际问题通过所学知识得到解决。
第五,互动性。
在开放式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是交互影响,并非单一讲授与被动接受的一个过程,历史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属于一种引导者与指导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定位是现代教学的要求,旨在使学生具备“会学习”的能力。
此种教学理念的寓意为“教”不再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师的主要职责为引导学生去“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学会”,而是让学生具备“会学”课本中的知识点的能力。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实施导学教育,做一个优秀的“导学者”,使学生可以发挥自身思维能力,善于学习,积极参与其中,进而使自身的“问题意识”、“求知欲望”、“思维品质”、“质疑意识”得到培养与提升。
素质教育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
既可 以解决 部分人 的就业 , 又改 善 了环 境 , 利于经 有 济恢 复。 还 有一个 同学 说 : 把企 业 全部 收归 国有 , ” “
实 行 国家统 一计划 , 样 就不 会 出现 生产 无 政府 状 这
态, 就不 会 出现经 济危 机 了 。这 一 发 言又 引 起 了 同 ” 学 们 的激烈争 论 , 这 是社 会 主 义 的计 划经 济。 我 说 又 因势 利导 提 出 了这 样 一 个 问 题 : 罗斯 福新 政 能 “
个 优秀 的历史教 师 要 在学 生 看 似无 疑 处设 疑 , 有
疑处 释疑 。在 无疑—— 有疑 ——无 疑 的过 程 中使学
生 由未 知到 已知 , 由浅 入 深 , 由表及 里 , 由此 及 彼地
掌握知识 , 增强能力 , 把问题引入课堂。例如, 在学 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 我就势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 :
究 的兴趣 , 引导 学 生独 立 思考 , 自主 学 习 , 大 限度 最
×页第 ××课 。 通 过 教 材让 学 生 们 确认 了 历史 上 ” 真 有其事 。接着 , 我用 几 幅典 型 图片 和动 画 展示 了
12 9 9年 一13 9 3年大危机 带来 的灾难 , 让学 生从 中受
素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育下的高中历史课堂
— —
探 究 式教 学模 式 实践
张 海珍
( 东省 乐陵 第二 中学 , 山 乐陵 山 东 2 3 0 ) 560
摘 要: 在全面推进 素质教 育的 中学教学改革中, 如何培养 学生的 自主学习、 自我探 索和创新 能力, 已成为 学校 教育的重 大
课题 。本 文从 “ 索——发现—— 归纳—— 迁移” 探 四个步骤来说明探 究式教 学模式在 高中历 史课堂 中的 实践。 关键词 : 史课 堂; 究教 学 ; 历 探 步骤准则
新教学标准下高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策略探究课题中期报告
新教学标准下高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策略
探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为配合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也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和改变。
本课题旨在探讨在学标准下,高中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分析了教学环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问答和课外延伸等。
在强调学生参与的同时,研究还关注到了历史学科特点,如历史素养、学科认知、文化人格素养等,探索有效教学中这些特点的体现。
通过对比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并对适用于历史学科的方法进行深入讨论和总结,最终提供本学科的可行且高效的教学策略。
三、研究总结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来说,学生参与教学环节非常重要;
2. 正确合理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是高效教学的关键;
3. 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文化人格素养等;
4. 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差异性,通过分类、串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5.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延伸,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研究热情。
本次研究虽然还有待完善,但为高中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提供
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和教师
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高中历史课史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的开题报告
高中历史课史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在学术和文化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历史教学一直面临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兴趣的问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讲授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历史教学过程过于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丰富的历史史料,通过史料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在具体研究中,需要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史料教学模式,其特点和优点是什么?2.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3. 如何评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模式的效果?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总结各种史料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点,探讨史料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效果评价方法,以及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
四、预期结果和影响本研究所得出来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影响:1.对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改进。
通过研究史料教学模式,可以寻找一种新的历史教学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2.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水平。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使历史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史料,更好地教授历史知识以及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3.对社会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利于。
历史学科不仅具有学术研究的意义,也是引导学生了解和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质疑──思疑──解疑”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质疑──思疑──解疑”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开展已持续多年,但许多问题尚需深入探讨。
近年来,笔者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探究式教学,积极探索有效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对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形成了“质疑──思疑──解疑”反复循环的操作程序。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疑;思疑;解疑中图分类号:G6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3-0155-02探究式教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其目的不是要把少数学生培养成为科学精英,而是要使所有学生都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通过探究教学使学生能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探究能力。
在一些发达国家,探究式教学早已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育部颁发的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
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程教材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改变广大教师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高中历史“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
表 征 ,它 只 是 一 种 解 释 , 一种 假 设 ,也 不 是 问题 的最 终 答案 。相 反 ,它 会 随着人 类 的进步 而 不 断 的 被 “ 命 ” 掉 ,并 随 之 出 现新 的 假 革
设。知识也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在具 笔者在 日 常教学中就 勺 建这一模式进行了 体 问题 中 ,并不是拿 来就 用 ,一用就灵 ,而 粗浅 的思考 与尝 试 ,现从理论基础 、教学 目 是需要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另外 ,建构主
标 、实施步骤 、应用建 议 、模式 课例等方面 做一简单介绍 , 请行家批评指正 。
一
、
理 论 基 础
1 布 鲁 纳 的发 现 学 习 法 .
布鲁 纳认 为 ,“ 现 是 教 育 儿 童 的主 要 手 发 段” 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 的行为 , 确切地说 , 它包括用 自己的头脑亲 自获 得 知识 的 一切 形式 。 生所 获得 的 知识 , ”学 尽管 都是人类已知晓的事物 ,但如果这些知识是依 靠 学生 自 己的力 量 引发 出来 的 ,那么对 学生 来 说就 是 一种 “ 发现 ” 。因此 ,“ 我们教 一 门科 目, 并不是 希望 学生 成为该 科 目的一 门小型 图书馆 , 而是 要他 们 参 与获 得 知识 的 过程 ” 成为 知识 的 , 发现 者 。 这 一过 程 中 , 生在 教师 的 帮助下 , 在 学 亲自 发现事物 的结构和规律 ,像数学家那样思 “ 考数学 , 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 为此 , 。 布 鲁纳提 出了有效进行发现教学的几个要点 :鼓 励 学 生积 极探 究 加 强新 旧知 识 间的联 系; 发展 学 生 的直觉 思维 。 ] [p 1 ’ 【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面的 实践层 面 , 究 以问题 为 中心 、 等对话 的 高 中历 史课 堂教 学的 开放 型模 式。 探 平 关键 词 : 平等对 话
中图分类 号 : 6 3 G 3
高中历 史 课 堂模 式
文献 标识 码 : A
问题
文 章编 号 :0 6 9 1 ( 0 8 0 — 0 3 0 10 — 4 0 2 0 )2 0 8 — 3
列再现 的历史 场景 、形 象有趣 的历史 问题 中独立
战后 日 本美化侵略历史的根源究竟何在? ( 让学生分 组讨论 , 气氛热烈 , 生的思维活跃 ) 学 学生 1 日本 歪 曲历史美 化侵 略深刻 的社会根 : 源在于它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神道教。鼓吹对外“ 圣 战”“ ,武运长久 ” 等侵略思想深入 日 本国民的骨髓。 学生 2 :战后 对 日本 法 西 斯没 有进 行 彻底 清 算, 美国单独 占领 日 , 本 虽然也惩处一些法西斯战 犯 ,对 日本进 行 民主改 革 ,但 出于冷 战 反共 的需
笑 的问题 , 做到有问必答 , 可通过讲解或指导读书
或 上 因特 网查 询找 到答 案 。 在 老师 的提 问方面 ,若 能合 理设 置 相关 的问
一
把书上的有关 内容念了一遍 。
这 样 的场面 是谁都 不 愿看 到 的 ,学 生 在这样
8 — 3
维普资讯
香 港问题举 行会谈 。撒切 尔夫 人 以强硬 的外交 风 格 被誉 为 “ 铁娘 子 ” 而邓 小平 也 曾被 毛泽 东 称 为 , “ 钢铁公 司 ”“ 、钢小 平”那 么钢 和铁碰 撞会 发生 什 , 么? 形象 的 比喻马上 会激发学 生 的兴趣 , 动思考 调 的积极性 。 接下 来师 生可 以进 行轻松 对话 , 一 系 在
以生为本,高效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以生为本,高效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然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主导,注重知识传授,缺乏互动和启发式教学等问题,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已成为当今历史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本论文旨在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等方面,探讨如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历史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和探讨,能为高中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历史课程的有效实施,服务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学生;中心;高中历史前言高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承载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和人类文明宝库传递的龙头科目。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内容的灌输,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学生的创新和思考,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深入探讨如何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一)知识点传递过于单一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通过课件、教材、PPT等简单形式传递知识点,缺少更多的思考、讨论和互动环节。
同时,这种单一的传递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使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存在偏差。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注重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在自主思考、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不足,难以全面掌握历史知识。
教材内容过于压缩,难以展开深入的讨论和探究,导致知识点容易被孤立地理解,难以整体把握。
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限制了知识的全面传递。
浅议高中历史新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
浅议高中历史新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进行得越来越顺利,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也为教师和学生们带来一片新的历史天地。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经验和心得,详细分析了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的特点和目标,为广大教师朋友们更加有效地实行新课改提供了实践参考和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与时俱进;选修模块;多媒体高中历史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在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运用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严肃又不失活泼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
在教学内容上,能够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多进行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高中历史课程要与时俱进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还要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对新事物的创造能力。
在高中历史的教育当中,我们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未来建设祖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在历史教材当中,历史和政治应该是不分家的,我们要鼓励学生旗帜鲜明地坚持历史事实,对多领域、多层次的问题表达不同的观点。
在当代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从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式、目标、内容、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进。
长期以来,我国的历史教育多为封闭、保守状,这样的教学现状不仅会令学生和老师产生疲劳,而且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萌动、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整体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已经不能单纯地从传统的历史教材中获得,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出改革。
不管对于学生还是祖国的下一代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社会改革的进程中,学生应当是先进文化、优秀思想的拥护者和传播者。
教师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可以列举在历史的进程中,那些为祖国带来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先进青年们,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感受历史、感受国家带给个人的自豪感。
2023高中历史教案:创新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
最新的高中历史教案已经在各大高中开始推广。
作为一项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教育改革,它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价值转化。
一、教学模式创新2024年的高中历史教案不仅然是教材的更新,更是教学模式的革命。
它取消了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方式,而是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以实践为基础。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不再只是依赖教科书,而是更多地引入了原始文献、历史资料等资源,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能结合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呈现历史事迹,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和记忆。
二、活跃课堂氛围高中历史教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搭建起一个自由、活跃的学习氛围。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讨论话题,或是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让课堂不再是单调枯燥的听讲和笔记,而是变得生动有趣。
在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比如分组研究课题、辩论会、模拟演练等等。
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实现价值转化高中历史教案更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实际应用。
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考试而设计的,更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成为有用之人。
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和分析能力,针对不同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办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沟通交流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的高中历史教案是一场革命性的教育改革,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实现了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革新。
它不仅仅是为了传递历史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让教育真正成为创造性与生产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6+1高效课堂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6+1高效课堂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历史学科教学的效果,许多教师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其中6+1高效课堂模式备受关注。
这一模式通过创设“六个环节+一种评价”的教学框架,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6+1高效课堂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历史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6+1高效课堂模式的基本原理我们需要了解一下6+1高效课堂模式的基本原理。
这一模式是由教育专家总结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六个环节和一种评价。
六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提出问题、展示、练习、讨论和笔记,而一种评价则是终结性评价。
这一模式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互动式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理解。
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将6+1高效课堂模式灵活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1. 导入环节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入环节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兴趣。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让学生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和重要性,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2. 提出问题环节历史学科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分析的学科,在提出问题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可以提问:“为什么秦始皇要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谁是你认为最伟大的历史人物?”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深层原因和历史人物的重要性。
3. 展示环节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展示环节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文物。
可以通过图片展示一些古代建筑、器物等,让学生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4. 练习环节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练习环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文献阅读、历史考古等方式,让学生锻炼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古代战争的策略和影响。
这样的练习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并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近年来,新课改已然走进高中课堂。
高中历史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科目,如何解决高中课堂错在的问题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法方法和教学策略,通报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有效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教学质量。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脱节,乏味无趣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由此可见,学习历史是为了服务于现实生活的。
而我们很多老师鉴于我们的学生“国语差”、“底子薄”、“理解能力低”等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只讲述史实,大量的采用教材中的材料或观点来串讲历史,缺乏新的材料和举例,缺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使历史变得枯燥乏味、支离破碎,学生“不愿听”,老师“干着急”。
(二)教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鉴于以往的教学经验,也可能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或是为了减轻备课的压力。
许多老师依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授课,发挥书本和教师的主体作用,依旧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书千秋”,“老师以领导者的身份掌控间课堂的实施” [1]。
而学生上课“一双眼睛,两只耳,挺直腰板记满篇”,被动的听课,下课死记硬背。
这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最终会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大大折扣,不利于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历史素养和创新维能力难以提高,也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理念,无法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辨力。
(三)教材总量偏大,课文较为浓缩,知识密度较大,内容覆盖面较广我们选用的统编版教材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教材总量偏大,课文较为浓缩,难以完成教学进度,《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有10个单元29课,加活动课1节,按照1节课2课时来算,共需要60课时;《中外历史纲要(下)》,共8单元,按照1节课2课时来算,按照高一课时/周,共需要34周完成。
且高一年级要进行学业水平考试,所以想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是有难度的。
二是单元跨度大,知识密度较大,内容覆盖面较广,教学内容难以取舍。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新一轮课改正在进行,每位教师都面临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创新新的教学模式。
尤其是探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高效课堂,在课堂中充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现在高中各科学习任务都比较重,尤其是语、数、外三门主课,学生几乎把课外时间全部用在这些科目上,而作为小科目的历史学科,学生所能给予历史学科的时间真是杯水车薪,我们历史教师所能做的恐怕只有提高历史学科的课堂效率,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因此,在一节课中如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历史教学计划,完成历史学科的课标要求,最终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学习历史能力提升的最大化,是这节历史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依据。
为能更好提高课堂效率,依据我们学校的教改思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及永威中学的教学经验并通过本人的努力探索实践,形成了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即(四段法教学模式)我将一节45分钟的课分四段:第一段,课初5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记忆;第二段,课中25分钟的教师创设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检测;第三段,课中10分钟的教师引导,重难点突破;第四段,课末5分钟学生当堂巩固训练。
首先,学生紧抓课初5分钟的朗读记忆。
历史是一门以识记为基础的学科它大量知识的消化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反复阅读是深化记忆的有效途径。
课初5分钟的朗读记忆既可消除学生上一节课的疲劳,尽快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提高本节课的学习质量。
重要的是它至少可以使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或者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为达此目的,教师可在上课预备铃响了以后,组织学生迅速进教室,拿出书本,由科代表按教师提前做的重难点计划让同学翻到前一课并读这一课的重点历史内容。
从上课准备的3分钟开始着手读书至上课后2~3分钟,一般的学生至少可读完上一课的重点内容,成绩好的学生甚至可以把本节课的预习一遍。
下一节课,接着读另一课的内容。
6+1高效课堂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6+1高效课堂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本文探讨了六大高效课堂模式,即讲解、示范、练习、任务、讨论、研究,以及“+1”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讲解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之一。
教师通过讲授知识和重点内容,导引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和思想。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口头讲解和书面材料来完成知识的传递与展示。
示范是让学生了解如何实践操作的方式。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应用。
在历史学科中,教师可以示范学生如何分析历史事件、使用史料、制作历史图表等。
练习是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进行知识实践和运用的方式。
在历史学科中,教师可以布置大量的历史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任务是指安排学生去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
通过任务,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某个历史事件和人物,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思想。
在历史学科中,任务可结合实地考察、课外调研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任务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讨论是让学生围绕某个话题进行辩论和交流。
在历史学科中,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不同见解,开拓学生的思路和拓展学生的视野。
讨论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含义。
研究是让学生自主或协作开展实践性探究活动的方式。
在历史学科中,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或团队研究,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史料等方式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掌握。
+1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的教学方式。
在历史学科中,教师可以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个性化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六大高效课堂模式和个性化学习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采用不同模式的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切实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的困惑和实验探索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的困惑和实验探索摘要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将进一步的深化完善。
高中历史新课程是伴随着基础教育变革而展开的教学,但新课程的实行与普及进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障碍与问题。
本篇就新课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与探讨作出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困惑实践探究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变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同样也遭遇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新课程教学是现今中国高中历史教育所遇到的最新问题,而怎样更有效地利用当前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内容,已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育的新任务。
为此,本章针对当前高中历史教育中新课程的问题与探索作出了简单的讨论和剖析,并希望为提升当前高中历史新课标教育效果做借鉴。
关于新课程高中历史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为什么新授课高中历史的课程总量并不能适应新课堂教学内容的问题。
中国的高中在历史教学改革后,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便是逐步由历史教学教材向教材过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样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提升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能力。
而这个改革理念最直接的便是历史课堂的教学容量日益扩大,但是各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却未有实际的改变,根本无法适应历史课堂教学的需要。
一、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的困惑(一)新课程的教材内容的难度由于教学深度、教学评价方法的变化,使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焦虑和压力,这直接导致了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之间的严重失衡。
以高中一年级为例,新课程共分为十个单元。
同时,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均有所提高,因为历史内容中包括了很多的专业性知识点,涵盖范围也非常广泛。
这就需要学习者在熟悉的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需要对各科内容都有全面的深入理解,才能适应新历史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新课程的高中教育历史教学模式缺乏科学的实施指导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对中国历史老师也确实进行过短暂的培训,可是这些培训都只有纯理论的教育,并缺乏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实际辅导。
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贯彻落实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
(一)研究教材,整合资源,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众所周知,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备课,假如没有提前备好课,那么就无法上好每一堂历史课。
在备课时,许多教师只是关注教材本身,他们把目光局限在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上,却没有注意到其在教学中的“面”。
事实上,编写教材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教材设计时,是从整个单元整本教材来看的,所以说,教师在备课时,不能仅仅把备课的内容局限在本堂课上,而是应当从宏观的角度来备课。
譬如,我曾经参加过一节研讨课——辛亥革命,在教学中要做到把握课程目标,做好全局规划,统筹安排到位。
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评价,从这堂课中,教师学到了怎样摆脱以往就事论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辛亥革命的作用、意义。
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是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探究具体问题时,没有提前定性下结论,而是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历史问题。
还有专家认为,整堂课的教学节奏紧凑得当,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课堂上的互动性极强,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有效落实了三维目标,顺利达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最后,评委们都给出了较高的分数,认为本堂课开展得十分顺利,合理整合了历史资源,是一堂高效的历史课。
因此,从种种实践结果来看,教师应当在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研读新课标的要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便为学生打造高效的历史课。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优化课堂教学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我在暑假期间大量观看网络上的优质课程,同时也回顾了自己在教学期间使用过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认真记录下每堂课的心得体会。
在学习期间,我发现当学生在课堂上分析、探究、学习、思考、训练的同时,教师也在不断地改进、总结、提高。
在历史课堂上,往往会有许多突发情况,这些都有可能会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的固有程序,可能学生突发奇想,提出一些偏题怪题,教师提前并没有准备,这就对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使高中历史教材出现了根本性变化。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笔者经过几年实践研究,通过实行分组教学、精心编制导学案和建立系统评价机制等方式,初步建立了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新课程改革是想通过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推动课堂模式变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的运用,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原来“满堂灌、唱独角戏”的课堂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这种形势下,笔者我进行了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模式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实行分组教学为核心的自主课堂模式。
一、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尊重和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群体动力学原理,通过分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潜能,打造活力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减负与高效、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学生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郭思乐提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生本理念”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提出的。
该模式以信息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信息论强调人类对信息的掌握要通过建立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才能完成,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先学后教、反思总结。
浅谈高中历史大单元整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高中历史大单元整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发布时间:2023-02-15T06:42:46.23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56卷18期作者:翟达金[导读] 创建全新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将单元作为环节,分层开展课堂教学,从自学案例到集体讨论,再到单元巩固,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综合评价,充分展现素质教育的优点,不断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从而对学生的创新和实际能力进行培养。
翟达金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444200摘要:创建全新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将单元作为环节,分层开展课堂教学,从自学案例到集体讨论,再到单元巩固,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综合评价,充分展现素质教育的优点,不断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从而对学生的创新和实际能力进行培养。
高中历史教师有必要创新教学模式,实现高中历史大单元整体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大单元整体化;教学模式引言:现代教育下,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历史教师有必要高度重视基于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改革。
针对这一问题,高中大单元整体化历史课堂教学逐渐应运而生。
如果在讲解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时太过分散,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认识的碎片化,从而对学生的整体认知造成严重的干扰。
教师应对目前每节课上对全部教材内容详细讲解这一模式进行改进,有必要建立一种以大单元为单位的整体化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整体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一、提前预习、准确梳理在课堂教学中,导学是贯穿于整个过程的教学理念,具有抛砖引玉的效用,导学的内涵、外延以及导学的学案,都包含在导学的范围中。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注重对细节进行掌握,其中主要就包含了导学的导语,一堂课能否获得成功,很多程度上都依赖于导语,导语主要是注重对学生的内在动力进行激发。
所谓万事开头难,作为学生学习的开端,必须有导学的介入。
然而有些学生本来就对历史课程缺乏兴趣,对于课堂的预习要求充耳不闻,因此加大了历史教学的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
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历史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课程的重要内容。
一、解读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教育部出版的《历史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
人教版的高中必修三册教材中每个单元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每一课导入框又设置“探究的主要问题”作为同学们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课后学习延伸中又为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同学设计的课外探究学习活动可以自由选择,……处处洋溢的探究气氛足见其突出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予以坚决贯彻。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在自觉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的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道德,促成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从而张扬个性、健全人格的学习。
它不是培养“小科学家”,也不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而是所有中学生都能经历的一种学习活动。
正因为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能力,显然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通过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实现。
教师如何承受这“改变”之重,不仅是对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更是对教师学科教研能力的鞭策。
二、探索新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历史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增进对历史学的情感,
高中历史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
◆孙亚青
理解历史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历史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研究意识,学会研究方法,形成研究能力,养成平等态度,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
研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价值取向不是向外的,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提高和发展自己,是为终身学习奠基。
那么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呢?
1.自觉参与是探究性学习的保证
心理学家肯・韦尔伯认为真正的学习是获得、理解或通过切身体验、研究而掌握和创造知识的过程。
历史探究性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
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让学生尝试每步探究 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过程。
这样才能体现当代教育的核心——人的发展,即人作为主体的全方位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如果教师只从单方面按教材逻辑和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时常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涣散,最后导致思维惰化。
只有把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非一个认知体,才能使学生产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保证研究性学习正常有序地开展。
2.自主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
有了前一阶段的铺垫与积累,同学们对历史学习的参与已趋向自觉。
由此,我们更高的目标是希望同学们能在主动学习、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去体验、去思考、去学习。
历史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就教材设置的探究问题而言,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探究的结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己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
建构主义心理学也认
◆教学研究◆
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
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自主钻研的熟情,洞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作为主体的创造,在研究性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这时,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设计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获取知识的渠道。
3.教师要做探究学习的引导者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
他认为学生具有先天的学习潜能,一切教学工作都应围绕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进行。
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选取材料,生动和趣味的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以趣引思,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
历史上很多事件或人物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与争论,只要设计出好问题,是较容易引导学生思考的,如“李鸿章是19世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是中国近代化舞台上的代表人物,可同时又是多
项卖国条约的谈判者与签字者,梁启超把李鸿章当成悲剧人物的中国知识分子。
他叹道:‘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你该如何评价他呢?”、“有一些史学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而且,又一次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这样说,是不是应该感谢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呢?”等等。
学生在这种情景下,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贮存和对概念的理解。
兴趣是成就学业的沃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巨大动力。
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向活跃状态,挖掘教材中趣味点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历史探究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历史课堂会重新焕发了生机。
(作者:孙亚青 海安县实验中学)
[2] [唐]吴兢,《贞观政要・求谏第四》,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8月,第66页。
[3] [唐]吴兢,《贞观政要・安边第三十六》,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8月,第307页。
[4] [后晋]沈等,《旧唐书・本纪第三・太宗下》卷三。
[5]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第五》,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8月,第73页。
[6] [唐]吴兢,《贞观政要・辨兴亡第三十四》,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8月,第294页。
[7]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三・马周传》,卷一百一十一。
【跟踪演练】
l、【徐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是古代中国历史上三位杰出封建帝王。
回答下列问题:
(1)“百代皆行秦政法”,列举秦始皇在制度创新方面的主要贡献。
(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则是另一历史人物的典型。
他开创了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为唐朝全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更以其优秀的个人品质,成为古代封建帝王的楷模和典范。
简述唐太宗在改善民生、和谐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唐太宗为后人所称道的优秀的个人品质。
(3)康熙在位60年(一说61年),最主要的贡献是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试以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高中历史2008年临考复习・四川教育出版社】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着对“盛世”的渴望和向往,中国古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的“和谐”。
(1)简要概括中国古代“盛世”的基本特征。
(2)以“贞观之治”为例,说明唐太宗在缓和统治阶级与人民之间的矛盾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等问题上是如何体现“和谐”理念的。
(3)“贞观之治”的出现有多种因素,其中唐太宗的个人品格和作用不可忽视,试举例说明。
你认为唐太宗作为专制时代的君主,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
(作者:李子超 )
(上接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