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蛋白的复性

合集下载

重组包涵体蛋白的变性溶解及复性研究

重组包涵体蛋白的变性溶解及复性研究

表达重组包涵体蛋白的变性溶解及复性研究概述高应瑞(译)目前,由于基因组序列数据库的快速扩增,重组蛋白的规模化生产已经成为迫切需要。

因此,通过基因重组生产蛋白质,必须考虑其蛋白特性和活性构象,以确定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如果蛋白质的功能以及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未知,无论该蛋白质是在天然结构或在非天然结构,都不能通过生物活性评估来对其进行评估。

至今为止,有越来越多的异源重组蛋白成功得到表达。

其中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是最常使用的表达系统。

然而, 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外源基因往往会导致表达蛋白形成不溶性包涵体(IBS)。

包涵体必须经过变性溶解及复性过程后才会恢复其蛋白的生物活性。

包涵体复性过程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试验才能确定其复性工艺参数。

在无活性的包涵体到具有生物活性蛋白的过程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即包涵体的变性与复性。

包涵体蛋白的溶解必须使其蛋白肽链单分子进行分散并使最大程度减少蛋白质分子肽链内以及肽链之间的相互作用。

溶剂的选择,如尿素,盐酸胍,或洗涤剂等,在包涵体溶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蛋白质变性溶解之后进行复性。

包涵体蛋白溶解后,即可进行蛋白复性。

蛋白复性过程不是单一反应,而蛋白的正确折叠与错误折叠和蛋白聚集的竞争过程。

在蛋白复性的竞争过程中,蛋白的复性率主要取决于变性剂的最终浓度以及溶剂的条件。

本文主要讨论的重点是复性工艺中对变性剂去除方式、溶剂、小分子添加剂以及工艺条件。

小分子添加剂的作用来自其在体内的功能定位。

小分子添加剂能够在生物体缺水的情况下维持体内蛋白质的稳定性,因此被命名为渗透剂[1,2]。

在另一个实例中,基因突变,蛋白的错误折叠常常导致蛋白的失活,从而导致机体生长的异常或某些细胞功能的异常。

实验已证明在某些小分子添加剂的存在时,这些失活蛋白质能够恢复正常功能,而且细胞能够生长正常。

由于小分子能够帮助蛋白质正确折叠,因此他们也被称为化学伴侣。

许多小分子添加剂都是渗透剂和化学伴侣。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蛋白质相互作用与复合物分离
蛋白质变性
利用变性剂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复合物 中的各个组分,有助于研究蛋白质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复合物的组成。
蛋白质复性
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复合物分离 后,通过复性技术将蛋白质恢复其天 然状态,可用于进一步的功能和结构 研究。
蛋白质优化与改造
蛋白质变性
通过蛋白质变性技术可以去除非必需的氨基酸残基或引入突 变,从而优化蛋白质的稳定性、活性或选择性。
蛋白质复性
复性后的蛋白质可用于进一步的功能和结构研究,以验证优 化和改造的效果。
人工酶设计与合成
蛋白质变性
在人工酶设计与合成过程中,利用变性技术可以去除天然酶中的非必需部分,提 高酶的活性和选择性。
蛋白质复性
复性后的酶可用于催化特定化学反应,以验证人工酶的活性和效果。
生物制药与疫苗开发
蛋白质变性
医疗领域
改进蛋白质检测和诊断技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 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目录
CONTENTS
• 蛋白质变性 • 蛋白质复性 •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应用 •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研究进展 •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挑战与前景
01 蛋白质变性
定义
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 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 被破坏,导致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生 物学活性丧失的现象。
复性后的蛋白质溶解度增加,有利于其在溶液中的稳 定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应用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
蛋白质变性
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理化条件,使其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其生物学活性。 有助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深入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

第3章(2)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第3章(2)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其他——反胶束萃取复性法
反胶束萃取复性与稀释复性相比较
提高复性率的策略
1、二硫键的形成 拥有多重二硫键的蛋白,需要更复杂的再折叠过程, 要求氧化剂和还原剂都在最佳的浓度下,以便于二硫 键的形成。 2、小分子添加物
降低蛋白聚集的策略是使用小分子添加剂,如丙酮、乙 酰、尿素、去污剂、蔗糖、短链醇、DMSO和PEG等。 最常用的是L-精氨酸、低浓度(1-2M)尿素或盐 酸胍以及去污剂(SDS)。
蛋白质复性时聚集反应的抑制
复性中最重要的是抑制复性过程的聚集反应。
最常用的是使用聚集反应的抑制剂,其原理:
• 稳定正确折叠蛋白质的天然结构, • 降低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稳定性, • 增加折叠复性中间体的溶解度, • 增加非折叠蛋白质的溶解度, • 减少复性中间体接触发生聚集反应。
蛋白质复性时聚集反应的抑制
第二节 蛋白质变性与 复性
Unfolding and Refolding
变性与复性
• 1931年吴宪教授提出蛋白质变性理论。 若溶液中存在变性剂(酸、碱、盐酸胍、 尿素、重金属、某些有机试剂等)能引起蛋白 质变性。 弱变性条件下,蛋白质部分变性,肽链保 持一定构型;强变性条件下,蛋白质完全变性 肽链伸展成无序随机状态。
包涵体
在E.coli细胞质内高水平表达的外源蛋白质, 尤其是来自真核生物的蛋白质聚集,会形成不溶 性、无生物活性的聚合物---包涵体。
E.coli包涵体
大肠杆菌中的胰乳酶原包含体电镜照片
包涵体
包涵体形成原因:
• 使用高计量基因和强启动子;
• 大肠杆菌细胞质环境条件,如pH、离子强度、高还原 电位,不同于外源蛋白质正确折叠为最终构象条件;
亲合色谱复性
分子伴侣亲合色谱,又称为“折叠色谱”。 为变性蛋白质提供一个中空环状的疏水腔,当 变性蛋白质进入空腔后,可部分避免或完全消 除变性蛋白质分子间的聚集作用,使蛋白质在 疏水环境中进行“结合-释放-再结合”的循环 过程,直到恢复其天然的构象状态。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复性: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如果不过于剧烈,则是一种可逆过程,变性蛋白质通常在除去变性因素后,可缓慢地重新自发折叠成原来的构象,恢复原有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这种现象成为复性2. 等电点(pI)当蛋白质溶液在某一定pH值时,使某特定蛋白质分子上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成为两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

3. 同工酶存在于同一种属或不同种属,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同一细胞,具有不同分子形式但却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的一组酶,称之为同工酶(isoenzyme)4. 诱导契合:诱导契合学说:酶的活性中心在结构上具柔性,底物接近活性中心时,可诱导酶蛋白构象发生变化,这样就使使酶活性中心有关基团正确排列和定向,使之与底物成互补形状有机的结合而催化反应进行。

5. 变构效应:有些酶分子表面除了具有活性中心外,还存在被称为调节位点(或变构位点)的调节物特异结合位点,调节物结合到调节位点上引起酶的构象发生变化,导致酶的活性提高或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别构效应6. 糖酵解: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

该途径也称作Embden-Meyet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

8. β-氧化脂肪酸在体内氧化时在羧基端的β-碳原子上进行氧化,碳链逐次断裂,每次断下一个二碳单位,即乙酰CoA,该过程称作β-氧化。

9.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两条链解开分别作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两条与模板链互补的新链,以组成新的DNA分子。

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

由于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10. 转录转录是在 DNA的指导下的RNA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以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一条与模板DNA互补的RNA 的过程。

变性蛋白的复性PPT课件

变性蛋白的复性PPT课件
供基础。
06 结论
变性蛋白复性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生物医学应用
变性蛋白的复性研究有助于理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 要意义。例如,某些蛋白质的异常折叠与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 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变性蛋白的复性,可以深入探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为药物研发
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复性机理的深入研究
目前对变性蛋白复性的机理仍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例如,研究不同变性条件对蛋白质 结构的影响、蛋白质复性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等,有助于深入理解变性蛋白的复性机理,为复性方法 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变性蛋白的复性效果较差。而在中性pH值条件下,变性 蛋白的复性效果最佳。这是因为蛋白质在等电点附近的pH值下,其分子间的静 电作用力最小,有利于蛋白质分子的重新折叠和复性。
离子强度
总结词
离子强度对变性蛋白的复性具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在低离子强度下,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相互作用较强,容易形成聚集物,不利于 复性。而在高离子强度下,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相互作用被屏蔽,蛋白质分子更 容易展开和复性。因此,选择适当的离子强度是变性蛋白复性的关键。
变性蛋白的复性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变性蛋白的形成 • 变性蛋白的复性方法 • 变性蛋白复性的影响因素 • 变性蛋白复性的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介绍变性蛋白复性的研究意义
蛋白质变性后,其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许多生物 过程紊乱。因此,研究变性蛋白的复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5、有机溶剂的影响 有机溶剂的影响
有机溶剂可以影响静电力,氢键和疏水作用, 有机溶剂可以影响静电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导 致蛋白质的构象变化,螺旋度增加。 致蛋白质的构象变化,螺旋度增加。 极性有机溶剂破坏蛋白质的氢键 极性有机溶剂破坏蛋白质的氢键 极性有机溶剂破坏蛋白质疏水作用 非极性有机溶剂破坏蛋白质疏水作用
(五)变性蛋白质经过的构象
1、经过盐酸胍变性的蛋白质,肽链完全伸展; 经过盐酸胍变性的蛋白质,肽链完全伸展; 2、经过酸、碱以及热变性的蛋白质,肽链不 经过酸、碱以及热变性的蛋白质, 完全伸展,还保留一部分紧密的构象; 完全伸展,还保留一部分紧密的构象; 3、由高浓度有机熔剂(脂肪醇,氯乙醇等) 由高浓度有机熔剂(脂肪醇,氯乙醇等) 变性的蛋白质,螺旋增加, 变性的蛋白质,螺旋增加,不存在疏水键
二、变性蛋白质的复性
(一)可逆变性和不可逆变性 一 不可逆变性: 不可逆变性: 除去变性因素后, 除去变性因素后,蛋白质构象不能由变性态 恢复到天然态的称不可逆变性。 恢复到天然态的称不可逆变性。
可逆变性
除去变性因素后,在适当的条件下, 除去变性因素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该变性蛋白尚能 恢复其天然构象和生物学活性, 恢复其天然构象和生物学活性,这一现象称为可逆 变性又称蛋白质的复性(renaturation) 变性又称蛋白质的复性( 蛋白质的复性
(三)蛋白质变性的鉴定方法
观察蛋白质的溶解性是否下降、凝集、 1、观察蛋白质的溶解性是否下降、凝集、 变性 ? 沉淀
以天然蛋白质作对照, 2、以天然蛋白质作对照,测定蛋白质物理性质的变化 旋光法和圆二色性、紫外差示光谱、 旋光法和圆二色性、紫外差示光谱、 粘度法、 粘度法、电泳法
3、测定蛋白质化学性质的变化 侧链基团与专一试剂的反应性, 侧链基团与专一试剂的反应性,蛋白酶对蛋 白质的水解速度 4、沉淀测定蛋白质(酶)的比活性 沉淀测定蛋白质( 5、测定蛋白质的抗原性是否改变,抗体能否 测定蛋白质的抗原性是否改变, 与抗原专一性结合

12 蛋白质复性

12 蛋白质复性

复性有关理论
两个理论都认同:蛋白质的折叠是蛋白质自身分 子内作用的结果,是由于暴露在溶液中的疏水侧链的 疏水作用而互相靠近,形成了具有特定三维空间结构 的蛋白质分子。 按拓扑学观点认为:虽然蛋白质内部基团相互作 用复杂,使得不同蛋白质的折叠复性过程不相同,但 不同蛋白质多肽链穿越空间的形式可能会是相同或类 似。实验中也发现,蛋白质拓扑结构的氨基酸序列不 改变对蛋白质的折叠速度等参数影响很很少。因此, 该理论认为,蛋白质的折叠过程的许多参数及其折叠 机理可能与蛋白质的拓扑结构有密切关系。
包涵体加工流程
机械破碎法
包涵体提 取


去除细胞碎片 ( 膜蛋白和脂类等)
如何对包涵体蛋白进行高效体外复性以获得活性产品是生物工程产业化 的一个难题
包涵体的洗涤
• 为除去包涵体上粘附的杂质,应用洗涤液洗涤包涵体沉淀 • 常用去污剂Triton X-l00或脱氧胆酸钠和低浓度变性剂(如 2mol/L尿素或盐酸胍等,注意:过高浓度的尿素或盐酸胍 会使包涵体溶解)洗涤以除去脂类和膜蛋白。 • 如:50mM Tris-HCl, pH7.0-8.5, 2M尿素,1mM EDTA
• 3)变性剂浓度和复性时间
• 在高浓度变性剂存在时,蛋白质主要以U存在(6mol/L 盐酸胍、 8mol/L Urea等);在中间浓度时(较低浓度的盐酸胍和 Urea),主要以I存在,即能抑制蛋白质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 用,又不会妨碍蛋白质分子内疏水相互作用的形成。
• 由于I向N转化是一个慢的过程,当蛋白质在此时放置较长的一 段时间,I就可以慢慢地向N转化
包涵体形成的几种可能性
研究发现:低表达时很少形成包涵体,表达量越高越易形成 包涵体。 1)少量蛋白产生时是可溶的,表达量过高,积聚量超过其 在细胞内溶解度时沉淀; 2)合成速度太快,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折叠,二硫 键不能正确配对; 3)蛋白产生量过多,所需其他成分(如折叠酶和一系列翻译 后修饰酶及分子伴侣等)不足; 4)重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一般说来含硫氨基酸越多、Pro 含量越高越容易形成包涵体。 5)重组蛋白所处的环境:发酵温度高时容易形成包涵体。 6)丰富的培养基有利于活性蛋白质的表达,当培养条件不 佳时,容易形成包涵体。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3、变性剂的影响
尿素、盐酸胍, 甲基乙酰胺、 尿素、盐酸胍,N-甲基乙酰胺、甲基胺等 蛋白质构象破坏(肽链伸展) 蛋白质构象破坏(肽链伸展) 蛋白质寡聚体解离成亚基(巯基乙醇) 蛋白质寡聚体解离成亚基(巯基乙醇) 有些蛋白质还发生凝集和沉淀 变性机制:破坏氢键??? 变性机制:破坏氢键??? 用途? 用途?
牛胰核糖核酸酶的变性与复性 (rancreatic ribonuclease)
不少蛋白质的变性之所以不可逆, 不少蛋白质的变性之所以不可逆,主要是所需 条件复杂. 条件复杂. 折叠所需的辅因子 解离与缔合条件的掌握 巯基的保护
(二)蛋白质变性和复性的动力学模型 二 蛋白质变性和复性的动力学模型
二态模型:天然态和变性态,之间有一个阀值, 二态模型:天然态和变性态,之间有一个阀值, 可逆体系, 可逆体系,存在平衡
(五)变性蛋白质经过的构象
1、经过盐酸胍变性的蛋白质,肽链完全伸展; 经过盐酸胍变性的蛋白质,肽链完全伸展; 2、经过酸、碱以及热变性的蛋白质,肽链不 经过酸、碱以及热变性的蛋白质, 完全伸展,还保留一部分紧密的构象; 完全伸展,还保留一部分紧密的构象; 3、由高浓度有机熔剂(脂肪醇,氯乙醇等) 由高浓度有机熔剂(脂肪醇,氯乙醇等) 变性的蛋白质,螺旋增加, 变性的蛋白质,螺旋增加,不存在疏水键
(二)变性概念
涉及构象变化, 涉及构象变化,二硫键的断裂及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 吴宪: 吴宪: 天然蛋白质分子从紧密有序的结构 松散无序结构的过程。 松散无序结构的过程。 缺点: 缺点:没有与生物活性的变化联系
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 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使天然蛋白质分子 构象发生了异常变化,从而导致生物活性 的构象发生了异常变化,从而导致生物活性 的丧失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异常变化 , 的丧失以及物理、 以及物理 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 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120 第十九章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120 第十九章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DTT 2-ME %
效价 x1000 0.1 0.2 0.5 1 2 5
8.5
9
10
5
3
3
粘稠剂对SCF复性的影响
尿素(M) 效价 x1000 0 7 0.5 8 1 8 1.5 10 2 10 2.5 9
PEG%
效价 X1000 环糊精 % 效价 X1000 甘油%
0.1
6
0.2
6
0.5
10
1
10
如果将还原剂和脲同时除去,并且 稀释还原的蛋白并将它于生理pH条件下 暴露在空气中,Rnase A会自发地获得 它的天然构象,恢复正确的二硫键和充 分的酶活性。实验表明正确的二硫键只 有当蛋白质折叠成它的天然构象后才能 形成。
疯牛病是由于蛋白变性引起的
一种名叫Prion(朊病毒 )的蛋白质 (28KD)已经被证实是疯牛病以及其它相关 疾病,如羊的搔痒症以及人类的海绵状脑病的 致病介质。
2
10
5
8
0.1
8 0.1
0.2
8.5 0.2
0.5
10 0.5
1
10 1
2
9 2
5
9 5
效价 X1000
8.5
8.5
10.
10
9
9
缓冲液浓度对SCF复性的影响
浓度 mmol/ L 效价 x1000
20
50
100
200
500
1000
10
10
10
9
5
3
复性时间和温度对SCF活性的影响
复性时间 (h) 效价 x1000 24 9 48 10 72 10
加脲和 巯基乙醇
核糖核酸酶A变性,酶的三级结 构和活性完全丧失,生成含有8 个巯基的多肽链。

蛋白的变性和复性

蛋白的变性和复性

蛋白的变性和复性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体现生物功能的基础,蛋白质折叠则是形成空间结构的过程。

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其高级结构的著名学说, 认为蛋白质折叠是受热力学因素控制的. 天然蛋白质处于能量最低(即热力学最稳定)的状态. 一般来说, 天然蛋白质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结构的稳定性也是其保持生物个体功能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所要求的.蛋白质担负着复杂的生化反应, 同时在生物合成以后, 蛋白质本身也经历着繁杂的生理过程. 蛋白质自翻译以后, 还需进行一系列的翻译后过程, 包括跨膜转运、修饰加工、折叠复性、生化反应、生物降解等. 这些过程似乎都伴随着蛋白质的结构转换, 不但受蛋白质肽链自身的热力学稳定性所控制, 而且还受动力学过程控制.变性原因:蛋白质因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denaturation)。

变性作用并不引起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破坏,而是二级结构以上的高级结构的破坏,变性后的蛋白质称为变性蛋白。

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很多,物理因素有高温、紫外线、X-射线、超声波、高压、剧烈的搅拌、震荡等。

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尿素、胍盐、去污剂、重金属盐(如Hg2+、Ag+、Pb2+等)三氯乙酸,浓乙醇等。

不同蛋白质对各种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蛋白质变性后许多性质都发生了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生物活性丧失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是指蛋白质所具有的酶、激素、毒素、抗原与抗体、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等生物学功能。

生物活性丧失是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征。

有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只有轻微变化即可引起生物活性的丧失。

(二)某些理化性质的改变蛋白质变性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溶解度降低而产生沉淀,因为有些原来在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由于结构松散而暴露出来,分子的不对称性增加,因此粘度增加,扩散系数降低。

(三)生物化学性质的改变蛋白质变性后,分子结构松散,不能形成结晶,易被蛋白酶水解。

蛋白质复性

蛋白质复性

重组包涵体蛋白质复性邹平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掀开了人类生命科学研究的崭新篇章,开辟了现代生物工业发展的新纪元。

重组DNA技术为大规模生产目标蛋白质提供了可能,E.coli以其易于操作、遗传背景清楚、发酵成本低和蛋白表达水平高等优点,是生产重组蛋白的首选表达系统。

但外源基因在E.coli中的高表达常常导致包涵体的形成,如何高效地复性包涵体蛋白是基因工程技术面临的一个难题。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蛋白组计划的实施,人们将会更多地面临这一问题的挑战。

一、包涵体蛋白1、包涵体的形成包涵体主要是因为在重组蛋白的表达过程中缺乏某些蛋白质折叠的辅助因子,而无法形成正确的次级键等原因形成的;也可能是外源基因合成速度太快,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折叠、二硫键不能正确的配对、过多的蛋白间的非特异性结合、蛋白质无法达到足够的溶解度等;重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也与包涵体形成有关,一般说含硫氨基酸越多越易形成包涵体,而脯氨酸的含量明显与包涵体的形成呈正相关;重组蛋白所处的环境不适,发酵温度高或胞内pH接近蛋白的等电点时易形成包涵体。

2、减少包涵体形成的策略降低重组菌的生长温度,是减少包涵体形成的最常用的方法。

低生长温度降低了无活性聚集体形成的速率和疏水相互作用;细菌生长缓慢溶氧水平低,也可减少包涵体的形成。

在培养重组菌中供给丰富的培养基,创造最佳培养条件,如供氧充足、合适pH等,以减少包涵体的形成。

添加可促进重组蛋白质可溶性表达的生长添加剂,增加细胞的渗透压。

在低的诱导剂条件下培养重组菌,减少重组蛋白表达量,也可减少包涵体的形成。

利用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或与目标蛋白共表达,得到可溶性目的蛋白。

筛选合适的宿主菌,使表达的重组蛋白可溶。

3、包涵体破菌、分离、洗涤常用高压匀化或机械、化学和酶相结合的方法破碎含包涵体的宿主菌细胞 ,再将破碎液通过低速离心或过滤除去可溶蛋白后获得包涵体。

包涵体中除了目的蛋白外还含有脂类、脂多糖、核酸和杂蛋白等成分,而这些成分会影响包涵体蛋白的复性,故去折叠前应洗涤包涵体,以去除杂质。

蛋白质复性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蛋白质复性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蛋白质复性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蛋白前期准备(1)查阅目标蛋白相关文献,了解其等电点,标签等注意点。

(2)如果目标蛋白易降解,可在纯化时加1—2mMDTT,全程低温,及时处理。

(3)透析Buffer的选择可参考文献。

蛋白复性包涵体:在某些生长条件下,大肠杆菌能积累某种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它们致密地集聚在细胞内,或被膜包裹或形成无膜裸露结构,这种水不溶性的结构称为包涵体(Inclusion Bodies,IB)。

在E.coli中累积的重组蛋白会迅速地以包涵体形式被沉淀出来,这些包涵体蛋白是丧失生物活性的不可溶的错误折叠蛋白的聚集体。

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包涵体的洗涤、溶解、纯化及复性。

如果过表达蛋白在包涵体中,那么通常有两个选择可以考虑:(1)退一步,优化表达条件;(2)接受包涵体并采取策略来将蛋白溶解以及复性。

这里主要考虑第二种方案。

包涵体的洗涤破碎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蛋白酶抑制剂等,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洗涤Buffer:50mM Tris-HCl(pH8。

0), 2mM EDTA,2mM DTT,150mM NaCl,1%Triton X—100,1mg/ml Leupeptin,1mg/ml Pepstatin,1mM TCEP。

超声时用40-60ml裂解液,因为我们的超声仪很适合用100ml小烧杯,装40-60ml裂解液,这样能让超声头离液面不高不低,不会洒出来。

菌多就延长超声时间(全程冰浴)。

包涵体的溶解1、对于尿素和盐酸胍的选择:尿素和盐酸胍属中强度变性剂,易经透析和超滤除去。

它们对包涵体氢键有较强的可逆性变性作用,所需浓度尿素8—10M,盐酸胍6—8M。

尿素溶解包涵体较盐酸胍慢而弱,溶解度为70-90%,尿素在作用时间较长或温度较高时会裂解形成氰酸盐,对重组蛋白质的氨基进行共价修饰,但用尿素溶解具有不电离,呈中性,成本低,蛋白质复性后除去不会造成大量蛋白质沉淀以及溶解的包涵体可选用多种色谱法纯化等优点,故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变性蛋白的复性

变性蛋白的复性

• 3、重组蛋白所处的环境:发酵温度高或胞内pH 接近蛋白的等电点时容易形成包涵体。
• 4、重组蛋白是大肠杆菌的异源蛋白,由于缺乏真 核生物中翻译后修饰所需酶类,致使中间体大量 积累,容易形成包涵体沉淀。因此有人采用共表 达分子伴侣的方法以增加可溶蛋白的比例。
பைடு நூலகம்
包含体的分离溶解
• 分离:高压匀浆 • 溶解:脲、盐酸胍或硫氰酸盐。
变性蛋白的复性
• 1、表达量过高,研究发现在低表达时很少形成包 涵体,表达量越高越容易形成包涵体。原因可能 是合成速度太快,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折 叠,二硫键不能正确的配对,过多的蛋白间的非 特异性结合,蛋白质无法达到足够的溶解度等。
• 2、重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一般说含硫氨基酸越 多越易形成包涵体,而脯氨酸的含量明显与包涵 体的形成呈正相关。
包含体复性方法
• 稀释透析复性 • 含二硫键蛋白的复性 • 凝胶过滤层析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含有二硫键的蛋白的复性
复性时涉及正确二硫键(分子内或 者分子间)的重建。
①空气氧化法②加入氧化剂-还原转 换试剂 ③加入氧化型谷胱甘肽④使用 还原剂保护巯基⑤加入二硫苏糖醇。
3、封闭蛋白的疏水簇促进复性
对蛋白质结构和序列的分析,确定 出在蛋白中可能引起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疏水簇。用特异性结合疏水簇的单克隆 抗体来封闭疏水簇,减少分子间结合引 起的聚集。
包含体的组成与特性: 一般含有50%以上的重组蛋白,其余为
核糖体元件、RNA聚合酶、外膜蛋白 ompC、ompF和ompA等,环状或缺口的 质粒DNA,以及脂体、脂多糖等,大小为 0.5-1um,无定形,难溶与水,只溶于变 性剂如尿素、盐酸胍等。
二、包含体的分离和溶解
1、包含体的分离 收集重组菌,破碎细胞;离心除上清;使
⒈ 液态保存 (1)低温保存:液态蛋白质样品在-10到-20°C
以下冰冻保存。
(2)在稳定pH条件下保存:蛋白质较稳定的pH 一般在等电点,且多数蛋白质只有在很窄的pH 范围 内才稳定。因此对保存液态蛋白质样品时小心调到 其稳定的pH 范围内。
⒈ 液态保存
(3)高浓度保存:一般蛋白质在高浓度时 比较稳定,因为液态蛋白质容易受水化作用 的影响,浓度太低易引起亚基解离和表面变 性。
在重复生产发酵中,工程菌表达稳定; 始终能排除外源微生物污染。
生产用细胞库:生产基因工程产品应有种子批系 统,并证明种子批不含有致癌因子,无细菌、病 毒、真菌和支原体等污染,并由原始种子批建立 生产用工作细胞库。
原始种子批须确证克隆基因DNA序列,详细叙 述种子批来源、方式、保存及预计使用期,保存 与复苏时宿主载体表达系统的稳定性。
复性缓冲液的pH要远离等电点; 离子强度不易过高,10-50mmol/L, 离子强度太高蛋白质易发生沉淀,也不 利于离子交换层析的分离;复性液温度 不易过高在4℃-10℃较合适,对于耐热 蛋白也可以室温复性;复性时间,以天 然表达的重组蛋白复性应在6hr以上。
蛋白质的复性是重组蛋白纯化中最 关键和最复杂的问题。蛋白质的性质不 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使其复性条件大 不相同。任何一个蛋白质都有一个最佳 的复性条件,只有选择到了合适的复性 缓冲液,使蛋白得以正确折叠,才能使 进一步的层析分离得以顺利完成。
宿主细胞蛋白
免疫分析、SD-PAGE、CE
其他蛋白杂质(如培养基)
SDS-PAGE、HPLC、CE、免疫分析
残余DNA
DNA杂交、紫外光谱、蛋白结合
蛋白变异
肽谱、HPLC、IEF、CE
甲酰基甲硫氨酸
肽谱、HPLC、IEF、CE
甲硫氨酸氧化
肽谱、氨基酸分析、HPLC、质谱、Edman分析
产物变性或聚合脱氨基
ELISA,Immunoblotting • 受体结合实验( Receptor Binding) • 各种高效液相分析法(HPLC) • 肽图分析法 • Edman N 末端序列分析法 • 圆二色谱(CD) • NMR
1.生物活性测定:需要动物体内实验和通过细 胞培养进行体外效价测定。 体内生物学活性的测定要根据目的产物的生 物学特性建立适合的生物学模型,体外生物 活性测定有细胞计数法等。 重组蛋白质是一种抗原,可用放射免疫分析 法或酶标法测定其免疫学活性。
重组蛋白质的浓度测定:凯氏定氮法、双缩脲 法、染料结合比色法、福林-酚法和紫外光 谱法。
相对分子量测定:凝பைடு நூலகம்过滤法(完整)和 SDS-PAGE法(亚基)。
杂质检验:包括蛋白质和非蛋白质杂质。 蛋白类:宿主细胞蛋白,采用免疫方法和 电泳相结合; 非蛋白类: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热源质、 内毒素、致敏原及DNA。利用微生物学方 法检测无菌。热源质检测用家兔注射。
对生产种子,应详细叙述细胞生长与 产品生成的方法和材料,并控制微生物 污染;提供培养生产浓度与产量恒定性 数据,依据宿主细胞-载体系统稳定性, 确定最高允许传种代数;
培养过程:在培养过程中,应测定被表达基因分 子的完整性及宿主细胞长期培养后的基因型特征; 宿主细胞-载体稳定性与产品恒定性,规定持续培 养时间,并定期评价细胞系统和产品。
稳定性考察:是评价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重要指标,也是确定药品储藏条件和使用期 限的主要依据。对温度、氧化、光照、离子 浓度和机械剪切等环境因素都很敏感。
产品一致性保证:生产周期长,影响因素多, 必须对每一步都进行严格的控制。
基因工程产物中常见杂质和污染物及其检测方法
杂质和污染物
检测方法
内毒素
鲎试剂、家兔热源法
6.加20%PEG4000至终浓度为0.2%,加50mM的 氧化型谷胱甘肽至终浓度为1mM,加100mM的还原 型谷胱甘肽至终浓度为2mM,静置30min至2h(亦 可4℃复性过夜)。 7. 以PBS(pH8.0)或TE(pH8.0)透析,取出-20℃保 存备用。
8 .检验复性是否成功。 Buffer A配方:
培养周期结束时,应监测宿主细胞-载体系统的特 性,如质粒拷贝数、宿主细胞中表达载体存留程度, 含插入基因载体的酶切图谱等。
四、纯化过程的质量控制
产品要有足够的生理和生物学试验数据, 确证提纯物分子批间保持一致性;外源蛋白 质、DNA与热源质控制在规定限度以下。
在精制过程中能清除宿主细胞蛋白质、核 酸、糖类、病毒、培养基成分及精制工序本 身引入的化学物质,并有检测方法。
用变性剂洗涤沉淀。 2、包含体的溶解
打断包含体蛋白分子内和分子间的各种化 学键,使多肽链伸展。
溶解采用强的变性剂,如脲、盐酸胍 或硫氰酸盐,SDS,各种溶解方法都各 有利弊。
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质,需要加入还 原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等。
加入金属螯合剂EDTA去除金属离子。
三、包含体蛋白复性方法
几个 要求: ➢活性蛋白的回收率高 ➢正确的复性的产物易于与错误的折叠
1.PBS或生理盐水洗涤菌体,Buffer A重悬菌体, 超声波破碎至清亮。 2.4℃ ,10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 3.用PBS或生理盐水洗涤沉淀2-3次。 4.往沉淀中加 Buffer A及20%的SKL(十二烷基 肌氨酸钠)贮存液,剧烈搅动,使其缓慢溶解,室 温静置30min至2h。 5.4℃,10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
3、对宿主毒性小:生产那些处于天然 构象对宿主细胞有毒害的蛋白有优势。
一、包含体形成的原因
➢主要是高水平表达的结果。 ➢在高水平表达时,新生肽链的聚集速率超过
蛋白的正确折叠的速率就会导致包含体的形 成。 ➢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缺乏一些蛋 白折叠过程中需要的酶和辅助因子,如折叠 酶和分子伴侣等。
一、医药生物技术产品质量保证的 一般性要点
1、产品安全性评价 2、产品本身的结构 3、严格控制条件
二、生物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编码药品的 DNA序列的正确性,重组微生物来自单一 克隆,所用质粒纯而稳定,以保证产品质 量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包括对目的基因、 表达载体、宿主细胞的检查。
主要内容: ➢ 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过程。 ➢ 目的基因的获得及基因的表达。 ➢ 基因工程菌的生长代谢特点,其质粒不稳定产生的
原因及提高质粒稳定性的方法。 ➢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方式,发酵工艺及培养设备。 ➢ 高密度发酵 ➢ 基因工程药物的分离纯化。 ➢ 变性蛋白的复性 ➢ 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
五、目标产品的质量控制
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 项要求:产品的鉴别、纯度、活性、安全性、 稳定性和一致性。
它需要利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 术所建立的鉴定方法。
• • 重组蛋白质药物产品常用的鉴别方法 • 电泳方法: SDS-PAGE,等电聚焦, 免疫电泳 • 免疫学方法:RIA, RID,
• 效价测定必须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测 定结果须用国际或国家标准品进行校正, 以国际单位表示或折算成国际单位标准。
• 蛋白的比活性是每毫克蛋白质的生物学活 性,是重组蛋白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 是含量指标,也是纯度指标。
2.理化性质鉴定
肽图分析:用酶法和化学方法降解目的蛋白, 对生成的肽段进行分离分析,是检测蛋白质 一级结构中细微变化的最有效方法。灵敏、 高效。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 氨基酸成分分析:小于50个氨基酸分析结果 较可靠。 部分氨基酸序列分析:氨基端15个氨基酸。
SDS-PAGE、凝胶排阻色谱、IEF、HPLC、CE
Edman分析、CE
单克隆抗体(亲和配基脱落) SDS-PAGE、免疫分析
氨基酸取代
氨基酸分析、肽谱、CE、Edman分析、质谱
微生物(细菌、酵母、真菌) 微生物学检查
支原体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
微生物学检查
六、产品的保存
防止变性,降解,保护其活性中心。
⒋须阐明载体引入宿主细胞的方法及载体在 宿主细胞与载体结合后的遗传稳定性;
⒌提供插入基因与表达载体两侧端控制区内 的核苷酸序列,详细叙述在生产过程中启 动与控制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的方法及 水平等。
三、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工程菌的贮存中,要求种子克隆纯而稳 定;
在培养过程中,要求工程菌所含的质粒稳 定,始终无突变;
Tris-base 50mM,EDTA 0.5mM,NaCl 50mM, 甘油5% ,DTT 5mM
第十二节 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
是利用活细胞作为表达系统,产 物的分子量较大,并有复杂的结构, 还参与生理功能的调节,用量极微, 任何质和量的偏差都可贻误病情造成 严重危害。
宿主细胞中表达的外源基因,在转 录翻译精制工艺放大过程中都可能发 生变化,故从原料以及制备全过程都 必须严格控制条件和鉴定质量。
根据质量控制要求应了解以下特性:
⒈目的基因:明确目的基因的来源、克 隆经过,并以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 和核苷酸序列予以确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