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分析论述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集【名词解释】(1)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改变,导致该神经元对其它刺激的兴奋性增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EPSP.是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兴奋,可以发生总和。
EPSP产生的离子机制(突触后膜- Na+,K+内流- 去极化)(2)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改变,导致该神经元对其它刺激的兴奋性降低,这种电位变化称为IPSP。
IPSP 产生的离子机制(突触后膜- Cl- 内流- 超极化)(3)Decerebrate Rigidity去大脑强直(decerebrate rigidity),又称去脑强直,是因病变损害,使大脑与中脑和桥脑间的联系中断,影响了上部脑干的功能所致。
常见于重症脑出血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严重脑干损伤等。
其主要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上臂内收并旋内,前臂伸直并过分旋前,髋内收、内转,膝伸直,颈后仰呈角弓反张。
患者常呈深昏迷状态,伴有呼吸不规律及全身肌肉抽搐。
治疗宜查找引起去大脑强直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给予治疗。
(4)Decorticate rigidity去皮质强直(decorticate rigidity)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腕及手指屈曲,双下肢伸直,足屈曲。
多因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而导致的皮质功能减退或丧失,皮质下功能仍保存。
患者睁眼闭眼均无意识,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无自发言语及有目的动作,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去皮质强直姿势,常有病理征。
因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未受损,故保持觉醒-睡眠周期,可无意识的咀嚼和吞咽。
常见于缺氧性脑病、脑炎、中毒和严重颅脑外伤等导致的大脑皮质广泛损害。
也称去皮质综合征。
(5)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rm(ARAS)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脑干腹侧中心部分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相混杂的结构。
病理生理学必考期末简答论述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分)1.1.反常性碱性尿答:高钾血症时(1分),细胞外的钾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氢移向细胞外,血液变酸性。
(2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K+增加,K+-Na+交换增加,H+-Na+交换降低,肾排H+↓,尿呈碱性(2分)。
2.慢性缺氧红细胞增多的机制及利弊答:低氧血症→肾近球细胞→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造血干细胞→RBC、Hb↑(负反馈)(2分)有利:RBC、Hb↑,携氧能力↑;(2分)有害:过度↑,如红细胞压积﹥60%,血液粘滞性↑→血流变慢,促进微血栓形成。
(1分)3.肾性骨营养不良答:由于肾脏疾患引起的肾性佝偻病、骨软化、骨质疏松和骨硬化(1分),主要原因有:主要原因有:①钙磷代谢障碍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分)②维生素代谢障碍;(1分)③酸中毒(1分)4. CO2麻醉答:.高碳酸血症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功能抑制的现象. (1分)①CO2入脑↑,因为CO2为脂溶性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颅内压↑,(2分)②HCO3-为水溶性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而CO2源源不断的进入颅内→脑脊液的pH值降低比血浆更明显→颅内压↑↑。
(2分)五、论述题(每题10 分共20分)1.休克初期机体发生何种形式的代偿?说明其代偿机制。
1.(1)回心血量↑维持ABP:(2分)①自身输血: CA↑→B、V收缩→血管容量↓,尤其是容纳体循环血量70%V 收缩→回心血量↑,称为“自身输血”。
(1分)②自身输液:组织液返流入血是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二道防线”。
α受体(+)→微A收缩>微V→微循环灌<流→Cap中流体静压↓→组织液向Cap内移↑,(返流入血↑)称为“自身输液”。
(1分)③循环血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ADH分泌增多。
(1分)(2)血流重分布:在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下,机体为了缓解这样的应激而出现的皮肤、肌肉、内脏、血管收缩、血流量下降而心、脑血管不收缩甚至扩张,血流量增加。
《生理学》试卷试题及答案5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5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小题,共20分)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2.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A.迅速、短暂而准确B.快速、高效而固定C.缓慢、持久而弥散D.缓慢、低效而广泛3.人体内O2与CO2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A.单纯扩散B.经通道易化扩散C.继发性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4.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形成有关的离子主要是A.Na+B.Cl-C.K+D.Ca2+5.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A.EPOB.雌激素C.红细胞提取物D.孕激素6.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反应,此人血型为A.AB型B.A型C.B型D.O型7.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部位是A.树突B.胞体C.轴丘D.轴突始段8.与神经递质释放有关的耦联因子是A.Na+B.K+C.Ca2+D.Cl-9.下丘脑调节肽共有A.6种B.7种C.8种D.9种10.下列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中,不属于“促激素”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B.促黑激素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D.卵泡刺激素11.治疗呆小症应在出生后何时补充甲状腺激素才能奏效A.3个月左右B.6个月左右C.8个月左右D.10个月左右12.心室内压急剧降低的时期是A.等容舒张期B.快速充盈期C.减慢充盈期D.心房收缩期13.在体循环中,血流阻力最大,血压降落最显著的部位是A.主动脉B.大动脉C.微动脉D.中动脉14.二氧化碳分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组织液、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B.组织液、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C.呼出气、肺泡气、静脉血、组织液D.呼出气、肺泡气、组织液、静脉血15.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A.CO2 B.H+ C.O2D.OH-16.下列激素不属于胃肠激素的是A.促胃液素B.缩胆囊素C.肾上腺素D.促胰液素17.关于胆盐肠-肝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A.胆盐在回肠吸收B.经门静脉回到肝脏C.可被肝脏重新分泌出来D.每次循环将损失20%以上的胆盐18.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A.致密斑B.系膜细胞C.间质细胞D.颗粒细胞19.临床上对高热病人使用乙醇擦浴,此散热方式属于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20.视觉器官中,可调节折光力的折光体是A.角膜B.房水C.晶状体D.玻璃体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空,共30分)1.通常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三个水平,即、和。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一心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与诱因原因;1心脏舒缩功能障碍见于心肌病变心肌炎等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心肌缺血等 2 心脏负荷过重前容量负荷过重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压力负荷过重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狭窄等诱因1 感染;1 感染引起发热使机体代谢率增加加重心脏负荷2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心脏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血液灌流减少 3 感染毒素直接抑制心肌收缩4 呼吸道感染时肺血管阻力增加加重右心后负荷2 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心律失常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一方面抑制心肌收缩一方面诱发心律失常4 妊娠分娩;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静脉回流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加重心脏负荷二心功能不全时心外代偿方式有哪些1;增加血容量,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代偿方式2;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供血3;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加4;红细胞增加三诱发心力衰竭机制1;心肌收缩功能降低1 心肌收缩相关的蛋白改变2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3 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2;心肌舒缩功能障碍1 钙离子复位延缓2 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3 心室舒张势能减少4 心室顺应性降低3;心室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四简述酸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的机制1;抑制钙离子内流2;使肌浆网与钙离子亲和力增加而释放钙离子减少3;氢离子与钙离子竞争结合肌钙蛋白最终导致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障碍心肌收缩力减弱五心脏代偿机制1;心外代偿增加血容量血液重新分布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加红细胞增加2;心内代偿心率加快最早出现;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增加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肥大;六左心衰呼吸困难机制1;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患者入睡后常常滑向平卧位平卧后下半身静脉淋巴回流增加肺淤血严重(2)膈肌上移限制肺的扩张(3)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支气管收缩通气阻力增加(4)入睡后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各种反射的敏感性降低只有当肺淤血严重缺氧严重时才能刺激呼吸中枢引发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2;端坐呼吸平卧时下半身静脉淋巴回流增加肺淤血加重膈肌上移胸廓缩小限制肺的扩张3;劳动性呼吸衰竭最早产生(1)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2)心率加快心室舒张期缩短左心室充盈减少肺淤血加重(3)肺顺应性降低呼吸道阻力增加使患者感到呼吸费力(4)缺氧导致呼吸活动反射性增强一为什么弥散障碍只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1;CO2有脂溶性弥散速度比氧气大20倍2;动静脉血氧分压差远大于二氧化碳分压差值3;由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解离曲线特点导致二严重的慢性二型呼吸衰竭吸氧注意什么为什么原则是;持续低浓度(低于30%)、持续低流量(1~2L每分钟)吸氧,使动脉血氧分压达到60mmHg以求能供给必要的氧为主。
关于生理学的试题与参考答案
关于生理学的试题与参考答案导语:生理学是研究生物功能活动的生物学学科,包括,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整体水平层次的生理活动研究,以及实验生理学、分子生理学和系统生理学等。
以下是关于生理学的试题与答案。
以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30分)1. 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g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化,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A. 自身调节B. 神经调节C. 正反响调节D. 体液调节2.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B.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C.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D.增加了Ca2+内流3.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 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悬浮稳定性差 D.可塑性差5.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B.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C.抑制凝血酶活性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6.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A.血浆激活物B.组织激活物C.纤溶酶D.抗凝血酶7.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A.A型B.B型C.O型D.AB型8.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A. 呆小症B. 巨人症C. 侏儒症D. 肢端肥大症9.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D.胸内负压促进回流10.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心肌上部B.0期去极化速度快C.没有平台期D.4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11.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A.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B.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C.室性期前收缩时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很长D.窦房结的一次节律兴奋落在室性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12.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2024年下半年《生理学》全国自考试题含解析
2024年下半年《生理学》全国自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窦房结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动作电位时程短B.0期去极化速度快C.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小D.4期去极化速度快2、动物实验中将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切断,呼吸运动的变化会是______。
A.频率变快,幅度减小B.频率变慢,幅度变小C.频率变慢,幅度变大D.频率变快,幅度变大3、下列各种物质中,肾清除率最低的是______。
A.碘锐特B.菊粉C.对氨基马尿酸D.葡萄糖4、形成心室肌复极化3期的离子流是______。
A.Na+内流B.K+内流C.K+外流D.Na+外流5、对胆汁的分泌和排放刺激作用最强的是______。
A.高糖食物B.高蛋白食物C.高脂食物D.高纤维素食物6、促进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不包括______。
A.乙酰胆碱B.组胺C.盐酸D.促胃液素7、下列选项中,引起氧解离曲线由正常位置右移的是______。
A.2,3-DPG浓度降低B.温度降低C.pH升高D.CO2分压升高8、体重为60kg的正常成年人,细胞外液量约为______。
A.24LB.18LC.12LD.6L9、脊髓半离断后,离断面水平以下发生感觉障碍的是______。
A.同侧痛温觉和对侧本体感觉B.对侧痛温觉和同侧本体感觉C.同侧痛温觉和本体感觉D.对侧痛温觉和本体感觉10、半规管内感受细胞所接受的刺激是______。
A.直线加速度B.旋转匀速运动C.旋转变速运动D.直线匀速运动11、下列运动形式中,消化道各器官共有的是______。
A.蠕动B.容受性舒张C.分节运动D.袋状往返运动12、某成年人被判断为超重,其体质指数为______。
A.18B.22C.26D.3013、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被称为______。
A.外环境B.内环境C.细胞内液D.血浆14、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______。
A.延髓B.脑桥C.丘脑D.下丘脑15、下列属于神经纤维传递兴奋特征的是______。
植物生理学论述题,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一.简答题1、肉质果实成熟过程中内部有机物质发生哪些生理化变化?答:肉质果实成熟过程中内部得生理生化变化(1)呼吸跃变与乙烯得释放(2)有机物质得转化①碳水化合物变化α—淀粉E活性增加,淀粉→糖,果实变形变软②果胶得变化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使原果胶→可溶性果胶,酶使纤维长链→锻练③有机酸→糖有机酸+K+(Ca+)→盐有机酸为呼吸底物④单宁得变化:过氧化物酶使单宁→无涩味物质,单宁凝结成不溶性物质⑤色素得变化:叶绿素被破坏,呈现类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得颜色花色素形成⑥香味得产生酯类特殊得醛类与酮类⑦维生素含量增加(3)内源激素得变化,乙烯增加,IAA、GA、CIK下降2、什么就是水势?植物细胞相对体积变化与水势、渗透势与压力势之间得关系就是什么?答:水势:在植物生理学上,就就是每个偏摩尔体积水得化学势,就就是说,水溶液得化学势(μw)与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得纯净水得化学势(μw*)之差,除以水得偏摩尔体积(Vw)所得得商,称为水势。
Ψw=Ψπ+Ψp+Ψm一般情况下,压力势为正值: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零;剧烈蒸腾时,压力值为负值。
(1)达到初始质壁分离时,Ψp=0,Ψw=Ψs,细胞相对体积为1、0。
(2)充分膨胀时,V=1.5,Ψw=Ψs+Ψp=0随着细胞含水量得增加,细胞液浓度降低,Ψa增高,Ψw也随着升高,细胞吸水能力下降。
当细胞吸水达到紧张状态,细胞体积增大,Ψw=0,Ψp=—Ψs(3)剧烈沸腾时,Ψp〈0压力势为负值。
3、气孔运动得机理(1)淀粉一糖变学说淀粉在淀粉磷酸化E作用下,在pH5条件下生成nG—I-p,在白天CO 2下降,pH上升到7。
0,在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正向反应,淀粉水解成糖,引起保卫细胞渗透势下降,水势降低,保卫细胞吸水而膨胀,因而气孔张开。
黑暗中保卫细胞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仍进行CO2积累,pH上升到5、0淀粉磷酸化酶催化逆向反应,糖转化成淀粉,引起保卫细胞渗透势升高,水势升高,保卫细胞失水而膨压丧失,因而气孔关闭、(2)K+积累学说在光下,光合磷酸化产生ATP,活化H+-ATPE分解ATP,分泌H+到细胞壁得同时,把外面得K+吸收进保卫细胞,Cl也伴随进入与苹果酸根共同平衡K+得电性,Ψw下降吸水膨胀,气孔打开、(3)苹果酸代谢学说在阳光下,保卫细胞光合作用,[CO2]降低,pH升高,PEPC活性增强(HCO2-+PEP生成OAA与苹果酸)Ψw降低,气孔打开。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集【名词解释】(1)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改变,导致该神经元对其它刺激的兴奋性增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EPSP.是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兴奋,可以发生总和。
EPSP产生的离子机制(突触后膜- Na+,K+内流- 去极化)(2)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改变,导致该神经元对其它刺激的兴奋性降低,这种电位变化称为IPSP。
IPSP 产生的离子机制(突触后膜- Cl- 内流- 超极化)(3)Decerebrate Rigidity去大脑强直(decerebrate rigidity),又称去脑强直,是因病变损害,使大脑与中脑和桥脑间的联系中断,影响了上部脑干的功能所致。
常见于重症脑出血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严重脑干损伤等。
其主要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上臂内收并旋内,前臂伸直并过分旋前,髋内收、内转,膝伸直,颈后仰呈角弓反张。
患者常呈深昏迷状态,伴有呼吸不规律及全身肌肉抽搐。
治疗宜查找引起去大脑强直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给予治疗。
(4)Decorticate rigidity去皮质强直(decorticate rigidity)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腕及手指屈曲,双下肢伸直,足屈曲。
多因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而导致的皮质功能减退或丧失,皮质下功能仍保存。
患者睁眼闭眼均无意识,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无自发言语及有目的动作,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去皮质强直姿势,常有病理征。
因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未受损,故保持觉醒-睡眠周期,可无意识的咀嚼和吞咽。
常见于缺氧性脑病、脑炎、中毒和严重颅脑外伤等导致的大脑皮质广泛损害。
也称去皮质综合征。
(5)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rm(ARAS)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脑干腹侧中心部分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相混杂的结构。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2、为什么说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答:首先器官是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他的功能相适应;骨由骨组织,骨髓和骨膜构成,有一定的性状,在骨髓中存在血管和神经,有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的功能,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
3、比较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反射中枢内兴奋传导的异同答:神经和肌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两者之间并无原生质的直接相通,神经冲动从神经末梢传向肌纤维是通过他们之间的特殊部位来完成的,即神经肌肉接头,当运动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入神经末梢内,这时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将Ach释放入接头间隙形成量子释放,Ach与终板膜的化学门控通道偶联的受体nAchR结合,使受体构型发生改变,使Na和K在终板膜上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极电位形成兴奋突触后电位,这时多个终板电位引起肌膜的动作电位。
完成一次神经-——肌肉间的传递。
特点:突出延迟、突出疲劳、单向传导4、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对躯体运动的控制特点答:(1)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是双侧的,下部面肌和舌肌仍受对侧支配。
(2)机能定位精确。
躯体运动在皮层运动区的投影与支配部位呈倒影,但头面部是正立的。
(3)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肌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皮层的代表区愈大。
(4)刺激皮层运动区所引起的肌肉运动主要是个别肌肉的收缩,不发生肌肉群的协同性收缩。
5、什么是脊休克原因答:脊休克是指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原因: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6、比较躯体浅感觉与深部感觉传导路不同点:相同点:1、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位于脊神经内,第二级位于脊髓后角或躯干内,第二级位于丘脑外侧核2、各种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质的相应区域,进行感觉的分析和综合。
生理学论述题简答题
大学生资料墙唯一QQ1667577348更多学科期末复习资料已整理论述题:1、试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决定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有效滤过压,另一个是滤过系数(kf)指在有效滤过压的驱动下,单位时间内经过滤过膜的滤过液量。
kf是k和s的乘积(k是滤过膜的有效通透系数,s为滤过膜的面积)。
有效滤过压是滤过作用的动力,它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这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就会使有效滤过压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正常情况下,当血压在80-180mmHg变动时,通过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作用,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不会有大的变化,只有在大失血等情况下,动脉血压降至80mmHg 以下,毛细血管血压才会明显降低,导致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出现少尿。
血浆胶体渗透压在生理情况下变动不大。
但当蛋白质摄取不足或因蛋白尿造成血浆蛋白大量减少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升高,滤过率增加,出现多尿。
另外,在输尿管或肾盂结石的情况下,囊内压会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率减少,出现少尿。
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大的改变,但在某些肾脏疾病的情况下,滤过膜面积减少,滤过率降低出现少尿,或滤过膜受损,其通透性增加,将会出现蛋白尿甚至血尿。
2、中枢兴奋传播有哪些特征?答:1. 单向传递兴奋只能由突触前神经元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而不能反向传递。
因为只有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信息传递作用。
2. 中枢延搁兴奋通过突触时,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突触后电位等一系列过程,因而与兴奋在相应长度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相比,耗时较长,这种现象称为中枢延搁(central delay)。
3. 总和总和包括空间性总和及时间性总和。
4. 兴奋节律的改变在反射活动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冲动频率往往不同。
5. 后发放(后放)在反射活动中,当对传入神经的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在一定时间内仍继续发放神经冲动,使反射效应持续一段时间,这个现象称为后发放。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四)论述题(2020年)
病理⽣理学试题及答案--(四)论述题(2020年)《病理⽣理学》试题及答案——论述题第⼀章绪论1.病理⽣理学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病理⽣理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题要点]病理⽣理学研究的范畴很⼴,包括:①病理⽣理学总论;②典型病理过程;③各系统的病理⽣理学;④各疾病的病理⽣理学和⑤分⼦病理学。
我国病理⽣理学⽬前的教学内容是研究疾病共性的规律,仅包括病理⽣理学总论、病理过程及主要系统的病理⽣理学。
2.为什么说医学研究单靠临床观察和形态学研究是有局限性的?试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①临床观察与研究以不损害病⼈健康为前提,故有局限性;②形态学研究⼀般以病理标本和⼫体解剖为主,难以研究功能和代谢变化。
举例:休克的微循环学说、肿瘤癌基因研究、酸碱失衡的⾎⽓分析等。
3.为什么说病理⽣理学的发展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答题要点]①19世纪已有实验病理学的诞⽣,已认识到研究疾病功能和代谢变化的重要性;②20世纪病理⽣理学的研究推动了医学研究;③21世纪是⽣命科学的世纪,随着⼈类基因谱的破译,必将进⼀步研究疾病的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这⼀任务也必然会落在病⽣⼯作者⾝上。
第⼆章疾病概论1.试从糖尿病合并局部感染阐明疾病发⽣原因和条件的关系[答题要点]糖尿病引起机体抵抗⼒的降低可以成为感染性疾病如疖、败⾎症、结核病、肾盂肾炎等发⽣的条件,⽽感染是病因。
2.举例阐明疾病过程中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表现。
它们的相互关系在疾病发⽣发展中有何意义?[答题要点]在疾病的代谢、功能、形态学变化中可分为两⼤类:1.对机体有利抗损伤,防御代偿性反应;2.对机体不利损伤,损伤障碍性反应:(1)两者同时存在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2)两者⼒量对⽐决定预后发展的⽅向;(3)两者⽆明显界限,⼀定条件下可互相变化。
举例:烧伤。
3.举例阐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交替,它对疾病发展过程有何影响[答题要点]原始病因引起结果成为新的原因(称为发病学原因),以此延续下去不断发展;因果转化链愈来愈向好的⽅向发展称为良性循环,导致康复;因果转化链愈来愈向不好的⽅向发展称恶性循环,导致死亡。
生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生理学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相对稳定的主要调节方式是()A、适应性过程B、体液体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性调节E、负反馈性调节2、降低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将使()A、静息电压不变B、静息电压绝对值加大C、静息电压绝对值减小而针电位降D、静息电压绝对值减少而锋电压幅值加大E、静息电压不变而动作电位超射值增大3、面浆最主要的缓冲对是()A、磷酸氢二纳/磷酸二氢纳B、碳酸氢钾/碳酸C、碳酸氢钠/碳酸D、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E、钾氧血戏蛋白/氢氧血戏蛋白4、能通过血—脑屏障的物质是()A、青毒素B、乙醇C、胆盐D、碳酸氢根E、氢离子5、夜盲症出现的原因是()A、视紫红质过多B、视紫红质缺乏C、顺型视黄醛过多D、视紫蓝质不足E、视紫蓝质过多。
6心室肌的后负荷是()A、舒张末期容积B、大动脉血压C、右心房压力D、射血期心室内压7、在特殊传导系统中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A、窦房结B、房室肌C、房室交界D、清肯野氏细胞8、肺的总容量等于()A、肺活量+功能残气量B、潮气量+肺活量C、肺活量+残气量D、补吸气量+潮量+补呼气量9、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A、气体的溶解度B、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C、气体分子量的大小D、气体的分压差10、胆法中与消化有关的最主要的物质是()A、胆盐B、消化酶C、胆绿素D、脂肪酸11、对机体能量代谢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肌肉活动B、食物特殊动力学效应C、环境温度D、性别12、关于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错误的是()A、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可出现蛋白尿B、囊内压增高可使滤过率减小C、动脉血压在80mmHg以下时,肾小球滤过率仍可基本保持不变D、肾血浆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13、肾外髓渗透梯度的形式主要是由于()A、Nacl的重吸收B、尿素的再循环C、Nacl的重吸收和尿素的再循环D、抗利尿激素作用1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突触后膜对哪些离子通透性增加而起的()A、K+、CL-,尤其是CL-B、CL-Na+尤其是Na+C、Ca2+、CL-尤其是Ca2+D、CL-Na+尤其是CL-15、突触传递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相比较特点是()A、双向性B、单向传布C、相对不疲劳D、绝缘性16、非特异投射系统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点是()A、点对点投射特定感觉区B、点对点投身广泛区域C、弥散投射特定感觉区D、弥散投射广泛区域17、不属于快反应自律细胞的是()A、窦房细胞B、心房肌传导细胞]C、房室来传导细胞D、心室肌传导细胞E、以上均不足18、胆盐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十二指肠B、空肠C、回肠D、升结肠E、胃19、交感神经节属纤维的递质是()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5—HPD、多巴胺E、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20、下列哪项不属于生长激素的作用()A、加速脂肪分解B、促进脑的发育C、加速蛋白质的合成D、促进软骨的生长发育E、增加钙、磷的摄取与利用21、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大致相当于()A、钠平衡电位B、钾平衡电位C、氯平衡电位D、以上都不是22、关于动作电位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全或无现象,不发生总和B、有全或无现象,不发生总和C、无全或无现象,发生总和D、有全或无现象,发生总和23、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A、前负荷B、后负荷C、收缩总和D、收缩时程24、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A、血细胞比容B、血量C、血细胞比重D、以上都不是25、将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联系在一起的一种重要凝血因子是()A、XIB、IXC、XD、V26、A型血的父亲与B型血的母亲的后代()A、只能是A AB型B、只能是B AB型C、只能是A B AB型D、可以是A B ABO型27、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A、房室节B、房室束C、窦房结D、浦肯野细胞28、平静呼吸时关于呼吸肌群说法正确的是()A、吸气是由吸气肌收缩实现的B、吸气是由呼气肌收缩实现的C、呼气是由吸气肌收缩实现的D、呼气是由呼气肌收缩实现的29、下列食物在胃内排空最快的是()A、糖B、蛋白质C、脂类D、以上都不是30、消化器官中小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是()A、蠕动B、袋状往返C、集团运动D、分节运动31、下列哪项不是胃酸的作用()A、激活胃蛋白酶原B、使蛋白质分解为多肽C、杀死胃内细菌D、促进铁钙的吸收32、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A、心脏脂肪B、肾脏骨骼肌C、肝脏骨骼肌D、肾脏脂肪33、呋噻米通对抑制下列哪种转运体来产生利尿作用()A、Na+-K+-2CL-同向转运体B、Na+-CL-同向转运体C、Na+-H+逆向转运体D、Na+泵34、饮用大量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A、渗透利尿B、稀释C、水利尿D、以上都不是35、下列交叉配血的结果哪项是配血相合,可进行输血()A、主侧凝集,次侧不凝B、主侧不凝,次侧凝集C、两侧都凝集D、两侧都不凝36、下列哪项是姿势反射的基础()A、肌紧张B、腱反射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37、由下丘脑促垂体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称()A、丘脑调节肽B、下丘脑调节肽C、促垂体激素D、以上都不是38、下列胰岛素作用哪项正确()A、促血钾升高B、促血糖升高C、抑制脂肪酸合成D、促蛋白质合成39、下列生长激素的作用哪项正确()A、降血糖B、抑制脂肪分解C、抑制蛋白质合成D、促进生长40、下列哪项是成熟女性最基本的生殖功能()A、卵巢的分泌功能B、卵巢的调节功能C、卵巢的生卵作用D、以上都不是二、名词解释:1、基因表达学说2、肺泡通气量3、减压反射4、快反映细胞5、残气量6、胆盐的肝肠循环7、不感蒸发8、球管平衡9、神经的营养性作用10、稳态11、主动转运12、血沉13、潮气量14、消化三、简答题1、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生理学分析论述题
1.血管受什么神经支配?有什么生理作用?答:支配血管的神经是:(1)缩血管神经纤维,作用:缩血管神经纤维只有交感缩血管纤维,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可与血管平滑肌上的a受体结合,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的口径变小,引起外围阻力增加,动脉血压上升。
(2)舒血管神经纤维,作用:a.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其兴奋时,可释放乙酰胆碱,使骨骼肌微动脉舒张,肌肉血流量增加b.副交感输血管神经纤维,兴奋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肝、脑、舌、唾液腺素)器官血流量增加。
c.脊髓背根输血管神经纤维:皮肤受伤害性刺激时会发生红晕现象。
d.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兴奋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血管活性肠肽分泌增加,血管舒张,局部血流量增加。
2.试述心脏内兴奋传播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答:窦房结是正常心跳的起搏点,其P细胞产生自律性兴奋,并传入心房肌细胞,在心房传导速度快,使左右心房几乎同时兴奋收缩。
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慢,即出现房室延搁,使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保证了血液充盈时间。
浦肯野细胞构成心室内传导兴奋系统,其传导速度最快,以保证心室肌同步收缩。
影响心肌传导性因素有:a.细胞直径:直径大,传导兴奋速度快。
b.动作电位0期去级的速度和幅度:速度和幅度越大,兴奋传导速度越快。
c.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兴奋性高,兴奋传导速度就快。
3.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原因,并分析外周阻力增加对血压的影响。
答:动脉血脉形成的前提是心血管系统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动脉血压源自心室收缩。
心室收缩使血液具有动能,与血液在血管中流动遇到外周阻力作用形成对血管壁的压力。
外周阻力增加时,在心舒期内导致舒张压升高,在心缩期内收缩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减小。
4.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有效?答: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它是反应肺通气效率的重要指标。
如潮气量减半,呼吸频率增加一倍(浅快呼吸)或者潮气量增加一倍,呼吸频率减半(深慢呼吸)时,每分肺通气量不变,但肺泡通气量却明显变化,深而慢的呼吸时,肺泡通气量明显增多,所以效率高。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A. 心脏B. 肝脏C. 皮肤D. 肺答案:C2. 人体中负责调节体温的激素是:A. 胰岛素B. 甲状腺激素C. 肾上腺素D. 促性腺激素答案:B二、填空题1. 人体消化系统中,主要负责消化蛋白质的酶是________。
答案:胃蛋白酶2. 人体循环系统中,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的细胞的是________。
答案:红细胞三、简答题1. 简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答案: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其主要功能是清洁、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通过肺泡与血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两大主要功能。
答案:神经系统的两大主要功能是感知和反应。
感知功能通过感觉神经接收外部或内部环境的信息,反应功能则通过运动神经控制肌肉和腺体的活动,以适应环境变化。
四、论述题1. 论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其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答案:人体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功能。
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目标器官或组织,发挥调节作用,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五、案例分析题1. 某患者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请分析可能的生理原因。
答案:患者的症状可能与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高血糖。
多饮是由于高血糖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引起口渴;多尿是由于高血糖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尿中糖含量增加;体重下降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有关,导致葡萄糖不能有效利用,身体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以供能。
六、计算题1. 如果某人的心率是每分钟75次,计算其每分钟心脏泵血量,假设每次心跳的血量为70毫升。
答案:每分钟心脏泵血量 = 心率× 每次心跳的血量 = 75次/分钟× 70毫升/次 = 5250毫升/分钟。
【生理学】血液循环论述题
【生理学】血液循环论述题一,试述影响心脏电生理特征的因素。
1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①4期自动除极的速率:速率越快,达阈电位所需时间越短,发生兴奋频率增快,自律性增高,反之则自律性降低。
交感神经兴奋,使Na+和Ca2+内流增多,4期自动除极速率加快,自律性增高。
迷走神经兴奋,导致4期膜K+外流衰减减慢,4期自动除极速率减慢,自律性降低。
②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水平:最大复极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同阈电位之间的差距减小,4期自动除极达阈电位所需的时间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则自律性降低。
阈电位水平下移,同最大复极电位的差距减小,则自律性增高,反之则自律性降低。
2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①静息电位和阈电位水平: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同阈电位的差距增大,引起心肌兴奋的刺激阈值增大,兴奋性降低;反之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则兴奋性增高。
阈电位水平下移,静息电位与之差距减少,兴奋性增高,反之兴奋性降低。
②Na+通道状态:Na+通道具有激活、失活、备用三种状态。
当膜电位处于-90mV时,膜上Na+通道处于备用状态,此时心肌受到阈刺激,膜发生除极达阈电位水平,Na+通道被大量激活而开放,随后失活关闭,在失活关闭状态下,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能使之再次激活。
3 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①心肌细胞的直径:细胞直径小,电阻大,传导速度慢,反之则传导速度快。
②0期除极的速度和幅度: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率越快,局部电流形成越快,除极达到阈电位水平所需的时间缩短,兴奋的传导速度加快,反之传导速度减慢。
③邻近未兴奋细胞膜的兴奋性:当邻近未兴奋部位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负值增大和(或)阈电位水平上移时,两者的差距加大,膜除极达阈电位水平所需的时间延长,兴奋性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反之兴奋传导速度则加快。
二,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答:1.影响搏出量的因素①前负荷即舒张末期充盈的血量,心室充盈量是静脉回心血量和心射血后存在于心室内的余血量之和。
《生理学》试卷及答案1
《生理学》试卷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小题,共30分)1.物质在特殊细胞膜蛋白质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2.人工地增加细胞浸浴液中Na+的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A.先减小后增大B.减小C.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3.长期月经过多引起的贫血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4.凝血过程中,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在于A.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因子不同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D.因Ca2+是否起作用而不同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A.存在1期快速复极初期B.存在2期平台期C.3期复极时程长D.4期时程长6.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A.增强心肌收缩力B.使心房和心室不同时收缩C.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D.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7.降压反射的最终效应是A.降压B.减弱心血管活动C.升压D.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8.有关肺表面活性物质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增加肺泡表面张力B.降低肺顺应性C.阻止血管内水分滤入肺泡D.降低胸膜腔内压9.氧解离曲线右移是因为降低 D.H+浓度下A.体温升高 B.血液pH值升高 C.血液Pco2降10.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值为0.48B.比值减小表示肺泡无效腔增大与C.比值增大表示功能性动-静脉短路增加 D.比值增大或减小都可导致缺O2潴留CO211.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A.Na+B.Cl-C.K+D.HCl12.关于头期胃液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食物直接刺激口腔才能引起B.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C.不包括条件反射D.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很少13.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A.唾液B.胃液C.胰液D.胆汁14.有关肾的内分泌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分泌前列腺素B.分泌肾素C.分泌肾上腺素D.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15.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A.1~1.5小时B.2~3小时C.4~6小时D.7~8小时16.胆汁中与脂肪消化密切相关的是A.胆固醇B.胆汁酸C.胆色素D.胆盐17.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A.葡萄糖B.肪脂酸C.磷酸肌酸D.三磷酸腺苷18.高热病人敷冰袋、戴冰帽是利用A.传导散热B.辐射散热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19.对人体的能量代谢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环境温度B.肌肉活动C.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D.精神活动20.损毁视上核,尿量和尿浓缩将各出现什么变化A.增加,稀释B.增加,浓缩C.减少,稀释D.减少,浓缩21.形成内髓部渗透压的主要溶质是A.NaClB.NaCl和KClC.KCl和尿素D.NaCl和尿素22.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B.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C.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D.突触前轴突末梢处于有效不应期23.关于视近物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视觉信号到达视觉中枢B.反射弧包括中脑C.睫状肌收缩D.悬韧带紧张24.对丘脑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投射至皮质特定区域,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B.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神经冲动C.引起特定感觉D.切断特异传导通路的动物将出现昏睡25.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的是A.睫状肌B.竖毛肌C.肾上腺髓质D.多数汗腺26.中枢神经系统内,化学传递的特征不包括A.单向传递B.中枢延搁C.兴奋节律不变D.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27.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使A.梭内肌收缩B.梭外肌收缩C.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D.肌梭传入冲动增加28.血中激素浓度极低,但生理作用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A.细胞内存在高效能的生物放大系统B.激素的半衰期非常长C.激素分泌的持续时间非常长D.激素的特异性很高29.治疗呆小症应在出生后何时补充甲状腺激素才能奏效A.3个月左右B.6个月左右C.8个月左右D.10个月左右30.临床上长期服用强的松,对腺垂体的影响是A.促进生长激素分泌B.促进ACTH分泌C.抑制ACTH分泌D.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共20分)1.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是、、、。
生理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第一章绪论选择题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2.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应选择的生理学研究水平是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D器官和系统水平E整体水平3.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A条件反射B肌丝滑行C心脏射血D防御反射E基础代谢4.下列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5.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的正确观点是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B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C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D器官水平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整体活动规律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6.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E组织液7.内环境中最活跃的分子是A组织液B血浆C细胞外液D脑脊液E房水8.内环境的稳态A是指细胞内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B是指细胞内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C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D是保持细胞正常理功能的必要条件E依靠体内少数器官的活动即能维持9.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A迅速扩充循环血量B导致尿量明显增加C稀释胃肠道消化液D稀释血浆蛋白浓度E破坏内环境的稳态10.酸中毒时肺通气量增加,其意义在于A 保持内环境稳定B克服呼吸困难 C 缓解机体缺氧D适应心功能改变 E 适应外环境改变11.酸中毒时,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的改变是A 水重吸收增多B Na+-H+交换增多C Na+-K+交换增多D NH3分泌增多E HCO3-重吸收减少12 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A 神经调节B 神经—体液调节C 局部体液调节D 旁分泌调节E 自身调节13 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A 神经调节B 激素远距调节C 局部体液调节C 旁分泌调节 E 自分泌调节14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A 快速而精确B 固定而持久C缓慢而弥散D 灵敏而短暂E 广泛而高效15 大量饮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开始增多,这一调节属于A 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 C 旁分泌调节D 自分泌调节E 自身调节16 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A迅速,短暂而准确B 快速,高效而固定C缓慢持久而弥散D缓慢低效而广泛E灵敏短暂而局限17 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动脉血压与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A 神经调节B 激素远距调节C 神经分泌调节D 旁分泌调节E 自身调节18 非自动控制见于A 排尿反射B 应激反应C体温调节D分娩过程 E 血液凝固19 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可靠体内的A非自动控制调控B负反馈控制调控 C 正反馈控制系统D前馈控制系统 E 自主神经调节20 手术切除动物肾上腺皮质后出现血中ACTH浓度升高,说明糖皮质激素对腺垂体促激素分泌具有下列哪一种调节或控制作用?A 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正反馈控制D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21 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内的A非自动控制 B 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D前馈控制系统 E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22 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A非条件反射B非自动控制 C 正反馈控制D 负反馈控制E 前馈控制23 与反馈相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A 快速生效B产生震荡C无预见性D适应性差E不会失误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参与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并几乎全部分布在膜的胞质侧?A磷脂酰肌醇 B 磷脂酰胆碱 C 磷脂酰乙醇胺D磷脂酰丝氨酸E鞘脂2 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决定于A膜蛋白的多少 B 膜蛋白的种类C膜上的水通道D脂质分子层E糖类3 与产生第二信使DG和IP3有关的膜脂质是A磷脂酰胆碱B磷脂酰肌醇C磷脂酰丝氨酸D 磷脂酰乙醇胺E鞘脂4 葡萄糖通过一般细胞膜的方式是A单纯扩散 B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C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运输 E 继发性主动运输5 细胞膜内外保持Na+和K+的不均匀分布是由于A 膜在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较大B 膜在兴奋时对Na+的通透性较大C Na+易化扩散的结果D K+易化扩散的结果E膜上Na+-K+泵的作用6 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A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B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C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D 易化扩散和受体介导式入胞E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7 细胞膜上实现原发性主动转运功能的蛋白是A 载体蛋白B 通道蛋白C 泵蛋白D 酶蛋白E 受体蛋白8 Ca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主要是A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B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C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D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E易化扩散和受体介导式入胞9 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能将其他蛋白质分子有效并选择性地转运到细胞内的物质转运方式是A 原发性主动运输B 继发性主动运输C 载体介导的易化运输D 受体介导式入胞E 液相入胞10 允许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在细胞间通行的结构是A 化学性突触B 紧密连接C 缝隙连接D 桥粒E 曲张体11 将上皮细胞膜分为顶端膜和基侧膜两个含不同转运体系区域的结构是A缝隙连接B紧密连接C中间连接 D 桥粒 E 相嵌连接12 在心肌,平滑肌的同步收缩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A化学性突触B紧密连接C缝隙连接D桥粒E曲张体13 下列跨膜转运方式中,不出现饱和现象的是A 单纯扩散B经载体进行的易化扩散C原发性主动运输D 继发性主动运输E Na+-Ca2+交换14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共同特点是A 要消耗能量B顺浓度梯度C需要膜蛋白帮助D转运物质主要是小分子 E 有饱和性15 膜受体的化学本质是A 糖类B 脂类C蛋白质D胺类 E 核糖核酸16 在骨骼肌终板膜上,Ach通过下列何种结构实现其跨膜信号转导A化学门控通道B电压门控通道C机械门控通道D M型Ach受体E G-蛋白偶联受体17 终板膜上Ach受体的两个结合位点是A两个α亚单位上B 两个β亚单位上 C 一个α亚单位和一个β亚单位上D一个α亚单位和一个γ亚单位上E一个γ亚单位和一个δ亚单位上18 由一条肽链组成且具有7个跨膜α-螺旋的膜蛋白是A G-蛋白B 腺苷酸环化酶C 配体门控通道D酪氨酸激酶受体E G-蛋白偶联受体19 以下物质中,属于第一信使是A cAMPB IP3C Ca2+D AchE DG20.光子的吸收引起视杆细胞外段出现超极化感受器电位,其产生的机制是A Cl-内流增加B K+外流增加C Na+内流减少D Ca2+内流减少E 胞内cAMP减少21.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的配体是A心房钠尿肽 B 乙酰胆碱 C 肾上腺素D 去甲肾上腺素E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2 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配体是A 心房钠尿肽B 乙酰胆碱C 肾上腺素D去甲肾上腺素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3 即早基因的表达产物可A 激活蛋白激酶B 作为通道蛋白发挥作用C 作为膜受体发挥作用D 作为膜受体的配体发挥作用E 诱导其他基因的表达24 静息电位条件下,电化学驱动力较小的离子是A K+和Na+B K+和Cl-C Na+和Cl-D Na+和Ca2+E K+和Ca2+25 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电化学驱动力最小的离子是A Na+B K+C Cl-D Ca2+E Mg2+26 在神经轴突的膜两侧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A 等于K+的平衡电位B 等于Na+的平衡电位C 略小于K+的平衡电位D略大于K+的平衡电位 E 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27 细胞膜外液K+的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A 膜电位负值减小B K+电导加大C Na+内流的驱动力增加D平衡电位的负值减小 E Na+-K+泵向胞外转运Na+增多28 增加细胞外液的K+浓度后,静息电位将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先增大后变小E 先减小后增大29 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浴液中的Na+浓度后,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先增大后变小E 先减小后增大30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时,静息电位将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先增大后变小E 先减小后增大31 神经纤维电压门控Na+通道与通道的共同特点中,错误的是A 都有开放状态B 都有关闭状态C 都有激活状态D 都有失活状态E 都有静息状态32 人体内的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包括A神经和内分泌腺 B 神经,肌肉和上皮组织C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D 神经,血液和部分肌肉E神经,肌肉和部分腺体33 骨骼肌细胞和腺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的共同特点是A膜电位变化B囊泡释放 C 收缩 D 分泌E产生第二信使34把一对刺激电极置于神经轴突外表面,当同一直流刺激时,兴奋将在A 刺激电极正极处B 刺激电极负极处C 两个刺激电极处同时发生D两处均不发生 E 正极处向发生,负极处后发生35 细胞膜内负电位由静息电位水平进一步加大的过程称为A 去极化B 超极化C 复极化D超射 E 极化36 细胞膜内负电位从静息电位水平减小的过程称为A 去极化B 超极化C 复极化D超射 E 极化37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值由+30mV变为-70mV的过程称为A 去极化B 超极化C 负极化D超射 E 极化38 可兴奋动作电位去极化相中膜内电位超过0mV的部分称为A 去极化B 超极化C 负极化D超射 E 极化39细胞静息时膜两侧电位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A 去极化B 超极化C 负极化D超射 E 极化40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形成有关的离子主要是A Na+B Cl-C K+D Ca2+E Mg2+41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相形成有关的离子主要是A Na+B Cl-C K+D Ca2+E Mg2+42 将神经纤维膜电位由静息水平突然上升并固定到0mV水平时A 先出现内流电流,而后逐渐变为外向电流B先出现外向电流,而后逐渐变为内向电流C 仅出现内向电流D 仅出现外向电流E 因膜两侧没有电位差而不出现跨膜电位43 实验中用相同数目的葡萄糖分子代替浸浴液中的Na+,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基本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 E 先减小后增大44 用河豚毒处理神经轴突后,可引起A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加大B静息电位值加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C静息电位值不变,动作电位幅度减小D静息电位值加大,动作电位幅度加大E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不变45 在电压钳实验中,直接纪录的是A 离子电流B 离子电流的镜像电流C 离子电导D 膜电位E 动作电位46 记录单通道离子电流,须采用的是A膜电位细胞内纪录 B 电压钳技术C电压钳结合通道阻断剂D膜片钳技术E膜片钳全细胞纪录47 正后电位是指A 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缓慢去极化电位B 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缓慢超极化电位C 峰电位后缓慢的去极化电位D 峰电位后缓慢的复极化电位E 峰电位后缓慢的超极化电位48 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反应是A 动作电位B 静息电位C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49 能以不衰减形式细胞膜传播的电活动是A 动作电位B 静息电位C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50 神经-肌肉头后膜上产生的能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的电反应是A 动作电位B 静息电位C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51 细胞兴奋过程中,Na+内流和K+外流的量决定于A各自的平衡电位B细胞的阈电位CNa+-K+泵的活动程度D绝对不应期的长短 E 刺激的强度52 需要直接消耗能量的过程是A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K+外流 B 动作电位升支的Na+内流C复极化K+外流D复极化完毕后的Na+外流和K+内流E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极少量的Na+内流53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剂影响细胞的Na+-K+泵活动时,将导致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C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D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E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均不受影响54 采用两个细胞外电极记录完整神经干的电活动时,可记录到A 动作电位幅度B 组织反应强度C 动作电位频率D阈值 E 刺激持续时间55 通常用于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 动作电位幅度B组织反应强度 C 动作电位频率D阈值 E 刺激持续时间56 神经纤维的阈电位是引起A Na+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临界值B Na+通道大量关闭的膜电位临界值C K+通道大量关闭的膜电位临界值D K+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临界值E Na+通道少量开放的膜电位值57 在一般细胞膜中,阈电位较其静息电位(均指绝对值)A 小10-15mVB 大10-15mV C小10-15mVD 大30-50mVE 小,但两者几乎相等58 在同一神经纤维上相邻的两个峰电位,其中后一个峰电位最早见于前一个峰电位引起的A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兴奋性恢复正常后59 如果某种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是2ms,则理论上每秒内所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数最多不超过A 5 次B 50 次C 400 次D 100 次E 500次60细胞在一次兴奋后,阈值最低的时期是A 绝对不应期B 相对不应期C 超常期D 低常期E 兴奋性恢复后61 实验中,如果同时刺激神经纤维两端,产生的两个动作电位A将各自通过中点后传到另一端 B 将在中点相遇,然后传回到起始点C 将在中间相遇后停止传导D 只有较强的动作电位通过中点到达另一端E 到达中点后将复合成一个更大的动作电位62 局部电位的时间性总和是指A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B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C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D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E 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63 局部电位的空间性总和是指A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B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C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D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E 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64 神经末梢兴奋引起囊泡释放递质时,起主要媒介作用并直接导致递质释放的是A 神经末梢Na+的内流B 神经末梢K+的内流C 神经末梢Cl-的内流D 神经末梢的Na+-K+交换E 神经末梢Ca2+的内流65 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主要媒介作用的离子是A Na+B Cl-C K+D Ca2+E Mg2+66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胞质中的Ca2+来自于A 横管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引起的外Ca2+内流B 细胞膜上NMDA受体通道开放引起的外Ca2+内流C 肌质网上Ca2+通道开放引起的释放D 肌质网上Ca2+泵的主动转运E 线粒体内Ca2+的释放67 有机磷中毒时,可使A 乙酰胆碱与其受体亲和力增高B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C 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D 乙酰胆碱水解加速E 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68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骨骼肌对运动神经动作电位的反应降低是由于A 递质含量减少B 递质释放量减少C胆碱酯酶活性增高D乙酰胆碱水解加速 E 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69 下列物质中,能阻断终板膜上胆碱能受体的物质是A 河豚毒B 阿托品C 美洲箭毒D 心得安E四乙胺70 骨骼肌细胞膜中横管的主要作用是A Ca2+进出肌细胞的通道B将动作电位引向肌细胞处C 乙酰胆碱进出细胞的通道D Ca2+的储存库E 产生终板电位71 微终板电位是A 神经末梢连续兴奋引起B 神经末梢一次兴奋引起C 数百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引起D 个别突触小泡释放引起的ACH引起的E 个别Ach分子引起的72 在神经-肌接头处,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 ATP酶B胆碱酯酶 C 腺苷酸环化酶D Na+-K+依赖式ATP酶E 单胺氧化酶73 肌丝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肌肉收缩时A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B暗带长度不变,明带缩短,而H带不变C 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D明带和暗带长度均缩短E明带和暗带长度均不变74 骨骼肌发生等张收缩时,下列那一项的长度不变?A 明带B 暗带C H带D 肌小节E 肌原纤维75 牵拉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使之伸长,此时其A H带长度不变B 暗带长度不变C 明带长度增加D不完全强直收缩 E 完全强直收缩76 生理状态下,整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几乎属于A单收缩 B 单纯的等长收缩 C 单纯的等张收缩D 不完全强直收缩E 完全强直收缩77 使骨骼肌产生完全收缩的刺激条件是A足够强度的单刺激 B 足够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单刺激C 足够强度和时间变化率的单刺激D 间隔小于单收缩收缩期的连续阈刺激E 间隔大于单收缩收缩期的连续阈刺激78 回收骨骼肌胞质中Ca2+的Ca2+泵主要分布在A肌膜B肌质网膜 C 横管膜 D 溶酶体膜 E 线粒体膜79 肌肉收缩中的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A兴奋性和传导性B初长度和缩短长度 C 被动张力和主动张力D 主动张力和缩短长度E 输出功率和收缩能力80 骨骼肌收缩时,在肌肉收缩所能产生的最大张力范围内增大后负荷,则A肌肉收缩的速度加快B肌肉收缩的长度增加C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加大D开始出现收缩的时间缩短E肌肉的初长度增加81 各种平滑肌都有A 自律性B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C 细胞间的电耦联D 内在神经丛E时间性收缩和紧张性收缩82 与骨骼肌收缩相比,平滑肌收缩A不需要胞质内Ca2+浓度升高B没有粗肌丝的滑行C 横桥激活的机制不同D有赖于Ca2+与骨钙蛋白的结合 E 都具有自律性名词解释1liposome脂质分子在水溶液中受到激烈扰动时形成的含水且含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人工膜囊。
病理生理学 分析题
1. 某工人,在工作中不慎触电,约10分钟后被人发现,立即予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紧急抢救,15分钟后自主呼吸和心跳均未恢复。
请问该工人是否为临床死亡?并请说明理由。
1. 该工人是临床死亡。
因为在他复苏之前已有大约10分钟的完全缺氧时间,而大脑在缺氧5-8分钟后即可出现不可逆性损伤,且经15分钟抢救后自主心跳、呼吸仍未恢复,已处于脑死亡状态,属临床死亡。
2. 某青年人,身体没有疾患,但嗜好赌博并为此负债累累,请问他是否符合WHO对于健康的定义?2. 不符合。
因为WHO对健康的定义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患和病痛,并且强调后两者对于人类尤其重要。
该青年虽然身体上没有疾病,但是由于他有嗜赌的恶习,因此他在心理上是不健康的,不符合健康的定义。
3. 某男,35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是否需要治疗?3. 处于亚健康状态。
因为他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的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1.王××,男,18个月,因腹泻、呕吐3天入院。
起病以来,每天腹泻6~7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肛),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检验:血清Na+128mmol/L,血清K+3.2mmol/L。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血管受什么神经支配?有什么生理作用?
答:支配血管的神经是:(1)缩血管神经纤维,作用:缩血管神经纤维只有交感缩血管纤维,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可与血管平滑肌上的a受体结合,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的口径变小,引起外围阻力增加,动脉血压上升。
(2)舒血管神经纤维,作用:a.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其兴奋时,可释放乙酰胆碱,使骨骼肌微动脉舒张,肌肉血流量增加b.副交感输血管神经纤维,兴奋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肝、脑、舌、唾液腺素)器官血流量增加。
c.脊髓背根输血管神经纤维:皮肤受伤害性刺激时会发生红晕现象。
d.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兴奋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血管活性肠肽分泌增加,血管舒张,局部血流量增加。
2.试述心脏内兴奋传播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答:窦房结是正常心跳的起搏点,其P细胞产生自律性兴奋,并传入心房肌细胞,在心房传导速度快,使左右心房几乎同时兴奋收缩。
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慢,即出现房室延搁,使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保证了血液充盈时间。
浦肯野细胞构成心室内传导兴奋系统,其传导速度最快,以保证心室肌同步收缩。
影响心肌传导性因素有:a.细胞直径:直径大,传导兴奋速度快。
b.动作电位0期去级的速度和幅度:速度和幅度越大,兴奋传导速度越快。
c.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兴奋性高,兴奋传导速度就快。
3.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原因,并分析外周阻力增加对血压的影响。
答:动脉血脉形成的前提是心血管系统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动脉血压源自心室收缩。
心室收缩使血液具有动能,与血液在血管中流动遇到外周阻力作用形成对血管壁的压力。
外周阻力增加时,在心舒期内导致舒张压升高,在心缩期内收缩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减小。
4.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有效?
答: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它是反应肺通气效率的重要指标。
如潮气量减半,呼吸频率增加一倍(浅快呼吸)或者潮气量增加一倍,呼吸频率减半(深慢呼吸)时,每分肺通气量不变,但肺泡通气量却明显变化,深而慢的呼吸时,肺泡通气量明显增多,所以效率高。
5.试分析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答:氧解离曲线是表示PO2和Hb氧饱和度之间关系的曲线,曲线呈“S”形。
(1)曲线上段:该段曲线较平坦,表明PO2在此范围内变化时,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
(2)曲线中段:有利于组织细胞从血液中摄取O2,曲线坡度较陡。
(3)曲线下段:曲线坡度最陡,代表O2贮备,有利于活动组织细胞从血液中摄取O2.
6.简述碳酸酐酶(CA)在呼吸、消化、泌尿等器官系统生理活动中的重要生理作用
答:碳酸酐酶(CA)存在于红细胞、胃内壁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小管液或脑脊液等处,CA可使H2CO3←→H2O+CO2,在呼吸、消化、泌尿等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中,CA起着不同作用。
当静脉血流经肺泡时,红细胞内的CA使H2O+CO2→H2CO3←→H+ +HCO3-,HCO3-和H+生成H2CO3,H2CO3分解成CO2和H2O,CO2从红细胞扩散入血浆,再进入肺泡,排出体外。
在呼吸调控中,CO2很容易透过血脑屏障,但不能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然而,H+却是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有效的刺激物,但H+又不易透过血脑屏障,CO2需要产生H+,起作用的是脑脊液中的CA,它可使:H2O+CO2→H2CO3→H+ +HCO3-。
在胃内壁细胞中合成HCl(胃酸)是需要CA的。
H2O→H+ +OH-,在CA的作用下OH-和CO2生成HCO3-,HCO3-与细胞外的Cl-交换,H+和Cl-形成胃酸。
肾小管具有分泌H+的功能,原因是:肾小管上皮细胞(远曲小管、近曲小管和集合管)、小管液中存在CA,可将细胞代谢产生的H2O和CO2结合生成
H2CO3,H2CO3→H+ +HCO3-
7.试分析动物机体失去10%血量后血压和尿量的变化及相关机制
答:血压降低后缓慢上升,尿量减少。
失血过多导致循环血量下降,外围阻力下降,静脉回心血量下降,心输出量减少,从而使血压下降;刺激容量感受器及牵张感受器,传入中枢使血压回升,贮存血转变为循环血,从而使血压升高。
另外,肾血液供应不足,肾素分泌增加,启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升高血压,同时刺激醛固酮的产生,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尿量减少,循环血量下降,抗利尿激素可因容量感受器所受刺激减弱而释放增加,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因而减少,有助于尿量的恢复,同时使血压上升。
8.简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的特点
是一个电化学电流过程,即神经元兴奋→接头前膜释放递质→与受体结合→接头后膜产生动作电位;⑤有时间延搁,因为递质释放、接头间隙的扩散、受体的结合均需要一定时间;⑥单向传递;⑦容易疲劳,递质易被耗竭;⑧易受药物影响,即能与N2受体结合的筒箭毒、肌松剂可使肌肉麻痹
9.简述阈上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的过程
整个过程是通过阈上刺激坐骨神经后,动作电位产生并传播的(电活动)→神经末梢Ach释放(化学传递)→肌膜上N2受体→产生终板电位→Ach总和肌膜产生动作电位→终(末)池Ca2+释放→兴奋收缩-藕联(电传递)提供Ca2+和ATP→肌钙蛋白接受Ca2+→肌钙蛋白伴随原肌球蛋白构型发生变化→暴露肌动蛋白与横桥的结合位点→与接受了ATP的肌球蛋白横桥进行滑行(机械变化)→完成肌肉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