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羟基维生素临床意义
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观察
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观察引言25羟基维生素D,是指人体内由肝脏和肾脏合成的主要维生素D 代谢物质,是调节钙磷代谢和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物质。
最近的研究表明,25羟基维生素D还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抵抗病原体侵袭和维持免疫稳态方面。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容易反复发作。
有研究表明,25羟基维生素D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有一定联系。
缺乏维生素D的人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而维生素D的补充可能有助于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探索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与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可能关联性。
过去的研究表明,25羟基维生素D在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免疫系统的状态与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
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来揭示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通过探讨25羟基维生素D与免疫功能、25羟基维生素D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进一步研究25羟基维生素D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并最终为临床实践和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启示。
【2000字】2. 正文2.1 25羟基维生素D与免疫功能25羟基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在机体内通过阳光照射和食物摄入得到。
它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广泛认为是免疫调节剂。
最近的研究表明,25羟基维生素D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
25羟基维生素D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可以调节炎症反应,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25-羟基维生素d测定意义
25-羟基维生素D测定意义在于了解人体内维生素D的储存水平,维生素D缺乏与许多疾病有关,如小儿比较常见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骨软化症,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与骨外伤病人容易多发的成人骨质疏松症以及肾性骨病等。
25羟维生素D测定可用于上述疾病的诊断、鉴别与治疗效果的监测,25羟维生素D测定还可用于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的病症,如癌症、心血管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以及抑郁症的监测,还可用于维生素D过量或者维生素D中毒的诊断。
具体来说,对儿童来说,维生素D是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若是缺乏此物质,便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进而导致X型腿、O型腿、方颅等骨骼畸形,所以对儿童进行25-羟维生素D的检测,可用来预防维生素D缺乏,进而防止发生骨骼畸形;对妊娠期妇女来说,由于激素和代谢水平都较之前有所变化,可能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
对妊娠期妇女进行25-羟维生素D的检测,可以减小宫内胎儿患先天性佝偻病的几率,并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相应措施,防止流产等不良后果的发生;对老年人来说,维生素D也是需要定时补充的物质,因为它与骨骼的密度、肌肉强度有关。
若是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使老年人行走能力下降,容易发生骨折,所以对老年人进行25-羟维生素D 的检测,可以降低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风险。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意义作者:刘兴态杨怡张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22期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水平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方法:收治T2DM患者81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人-62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25-OHVitD、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0水平。
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Vit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2型糖尿病;维生素D;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是一种尿糖增多、血糖增高疾病,其原因是胰岛素功能障碍或胰岛素缺乏导致的糖脂等代谢紊乱。
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
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因居民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而不断增加。
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糖尿病密切相关。
维生素D具有多种生物作用,可以调节自身免疫,抑制炎性反应,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另外,维生素D受体相关基因具有多态性,这是维生素D参与糖尿病发病及控制血糖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25-0HVitD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2017年4-11月收治T2DM患者81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5例,女36例;平均年龄(513±10.2)岁。
所有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
排除肿瘤、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酮症、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及1型糖尿病患者。
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28例;平均年龄(48.6±9.3)岁。
所有患者及对照组近期无钙剂、维生素D类药物服用史。
方法:所有受试者空腹10~12h后采集肘静脉血,分别置于2支促凝管、1支EDTA抗凝管内。
促凝管内血样室温放置30min后,40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清后4h内完成检测INS、C-P、25-0HVitD及FBG。
新生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n e w b o nw r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 d i v i d e d t o d i f e r e n t g r o u p s b y g e n d e r ,a g e ,s e a s o n ,a nd d i s e a s e t h e y s u f e r i n g . t h e s e r u r n l e v e l o f 2 5 一 h y d r o x y v i t a mi n D 3[ 2 5
乏2 5 例 ,其构成 比分别 为2 3 . 5 9 %、1 9 . 8 2 %、5 3 . 4 5 %;和3 . 1 4 %。不 同疾病组间新 生儿维生素D 营养状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X = 2 5 . 4 0 8 , P = 0 . 0 0 1 ) 。结论 不 同性别 、不同年龄的新 生儿血清 [ 2 5( O H) D]水平不 同,差异 无统计 学意 义。不同季节、不 同疾病新 生儿血清 [ 2 5 ( O H) D] 水平及 营养状况不 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维生素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03
揭示其临床意义。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将为儿科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有 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儿童维生素D和维生素A 缺乏。
对于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研究还将推动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全面 认识,为进一步探讨维生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 影响提供科学依据象及分组
维生素A在儿童中的表达
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A在儿童中的表达水平也较低,这可能对儿童的视力和免疫功能产 生影响。
25-羟基维生素D和维生素A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25-羟基维生素D和维生素A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这提示它们可能 在体内存在相互影响。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该研究仅纳入了一定数量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可能无法代表更广泛
总结词
儿童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的表达水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
详细描述
在研究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25-羟基维生素D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6-12月龄的婴儿中,其 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此外,在冬季,25-羟基维生素D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夏季,这可能与紫外线 照射的缺乏和皮肤合成25-羟基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有关。
参考文献3
赵七, 刘八. 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9, 27(5): 453-456.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和维生素A表达与儿童疾病的发生有关。
详细描述
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表达与呼吸道感染、佝偻病等的发生有关,而低血清维生 素A表达则与夜盲症、干眼症等的发生有关。这些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维生素缺乏 导致的免疫力和视力下降有关。
25羟基维生素临床意义
血清25-羟维生素D测定在临床诊断上的重要意义1、血清25羟维生素D的生成及代谢维生素D既是一种维生素,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主要包括VD2(麦角钙化醇)及VD3(胆钙化醇)体内可由胆固醇变为7-脱氢胆固醇储存在皮下,经阳光及紫外线作用下再转化为VD3,因而称7-脱氢胆固醇为维生素D3原。
在酵母和植物油中有不能被人吸收的麦角固醇,在阳光及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为能被人吸收的VD2,所以称麦角固醇为D2原。
食物中维生素D在小肠中以乳糜微粒形式吸收,胆盐促进其吸收。
在血液与一种特异载脂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后转运,先在肝脏线粒体经25-羟化酶系统作用转变为25-(OH)2 VD3,随后转运至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线粒体内经1α-羟化酶作用生成1,25(OH)2VD3,它是活性最强的维生素D代谢衍生物。
25-(OH)2 VD3是肝内的储存及血液中运输的形式,在肝内可与葡萄醛酸或硫酸结合,随胆汁排出体外[1]。
维生素D在体内转化为活性的1, 25 (OH)2VD3,通过其细胞内维生素D受体(VDR)介导.才能发挥作用。
VDR分布在全身多种组织细胞中,与1, 25 (OH)2VD3激素信号分子结合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与靶基因特定DNA序列上的激素反应元件结合,对结构基因的表达产生调节, 从而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免疫功能等功能。
2、血清25羟维生素D在骨骼系统的临床意义存在于骨骼、肠道和肾脏的VDR发挥其经典的骨骼生物效应,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1, 25 (OH)2VD3调节甲状旁腺素(PTH)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分泌,对维持体内正常骨矿平衡和骨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典型的钙的吸收利用降低如:佝偻病、骨软化症、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等。
近年来还发现,维生素D新的骨骼效应为:增强肌力、减少跌倒,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5]。
人体肌肉组织有特定的维生素D受体,老年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高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减少跌倒发生。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572Chin J Lab D iagn,A pril,2020,Vol 24,No. 4文章编号:1007 — 4287(2020)04—0572 — 05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王玉起蒋兆年、刘利锋2,李莉2*(1•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北京100076;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100069)摘要:目的探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的在体水平及相关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确诊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95 例作为对照组。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中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浓度。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25-羟 基维生素D低于健康对照,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 01)。
根据25(O H)D3在体水平分为足量、不足、缺乏三类 构成,慢性乙型肝炎和健康体检人群二者在血清25-羟基维生素构成比上具有显著差异。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体25(O H)D3水平进行分层分析,以H beA g阳性及阴性分组的话,HBV-D N A载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而25(O H)D3在体 内的水平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以HBV-D N A载量的高低进行分组的话,高载量组的25(O H)D3的水平与低载量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〇. 05),并且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25(O H)D3水平的三种构成上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进一 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〇H)D3水平与生化指标及HBV-D N A载量的相关性发现:25(O H)D3水平与A ST、HBV-D N A载量呈负相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P L T呈正相关,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不与TBiL、A L T具有相关性。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正常对照相比具有差异,并与乙肝病毒复制相关,纠正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状态,可能利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25-oh-vd的正常值
25-oh-vd的正常值25-oh-vd是指25-羟基维生素D,它是一种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维生素。
25-oh-vd的正常值范围是指在健康人群中,血液中25-oh-vd的浓度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个范围可以作为参考标准,帮助医生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过多的情况。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它在人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D参与调节钙和磷的代谢,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肌肉的收缩和神经的传导等多种生理功能。
而25-oh-vd则是维生素D的主要代谢产物,其浓度可以反映人体维生素D的储备量。
在一般的血液检查中,医生会通过测量血液中25-oh-vd的浓度来评估一个人的维生素D状况。
根据目前的研究,25-oh-vd的正常值范围一般被设置为30-100ng/ml(纳克/毫升)。
这个范围是根据大规模人群的统计数据得出的,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过多的重要依据。
维生素D缺乏是很常见的一种营养不良状况。
如果一个人的血液中25-oh-vd的浓度低于30ng/ml,那么就可以被认为他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
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骨骼发育不良、骨质疏松、肌肉无力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因此,及时发现并纠正维生素D缺乏非常重要。
相反,维生素D过多也是存在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的血液中25-oh-vd的浓度超过100ng/ml,那么就可以被认为他存在维生素D 过多的问题。
维生素D过多可能导致高血钙、肾脏结石等健康问题。
因此,过量摄入维生素D也是需要警惕的。
要保持25-oh-vd的正常值,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阳光照射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少数食物中,如鱼肝油、鱼类、蛋黄和动物肝脏等。
此外,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来合成维生素D。
一般来说,每天15-30分钟的日光浴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一些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孕妇、乳幼儿和长期卧床患者等,更容易出现维生素D 缺乏的问题。
25羟基维生素标准范围
25羟基维生素标准范围
25-羟基维生素D正常值是成人30-100ng/mL,儿童20-100ng/mL。
25羟基维生素D,是维生素D在人体内储存的一种方式,维生素D 是一种常见的脂溶性维生素。
这种维生素在人体摄入之后,通过肝脏的转化可以转换成25羟基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是反映人体维生素D水平的一个指标,在临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低于20ng/mL,一般可以说明患者出现了维生素D缺乏症状。
如果血清25羟维生素D 的水平低于10ng/mL,则说明患者出现了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症状,这时需要补充体内维生素D含量,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海洋鱼类、动物肝脏进行补充,也可以直接遵照医嘱服用维生素D软胶囊、维生素AD滴剂来补充维生素D。
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意义汇编
25羟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意义一、维生素D——决定人体体质情况的重要指标,衡量体内钙吸收的重要标准。
人体内存在十多种维生素D主要存在维生素D2D3两种形式,在肝脏和肾脏转化成为有生物活性的25-羟基维生素D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
由于25-羟基维生素D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储存形式,因此,通过检测25-羟基维生素D可以确定总体维生素D的情况,评价钙吸收水平,较好协助临床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并确定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方案。
二、随时监测人体内维生素D远离各种维D缺乏症现在大部分人室外活动少,缺乏阳光照射,维生素D缺乏尤显严重,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我们要随时监测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以便随时进行补充和治疗;并且,在开始治疗后,每3至6个月也需检测一次维生素D,那样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补充和治疗。
三、为什么要检测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怀孕期间,母亲腿抽筋、胎儿发育缓慢;婴幼儿成长期,骨骼发育不良,鸡胸、龟背;成年人,腿脚抽筋,代谢紊乱;老年人,手脚不灵活,关节疼痛;各种莫名的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突发等等,是缺乏什么致使我们如此不安?维生素D——一种常见却又常被我们忽略的元素!虽然,缺乏维生素D让我们承受如此多的痛楚,但是却不能随意无限制地补充。
原因有二:第一,应该补充维D2还是维D3;第二,补充维D并不是越多越好,过量反而有害,维生素D2中毒引起的高钙血症,可引起全身性血管钙化、肾钙质沉淀及其他软组织钙化,而致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
儿童可致生长停滞,中毒剂量可因个体差异而不同。
维生素D2中毒可因肾、心血管功能衰竭而致死。
有的患者在没有检测的情况下,自行服用钙和维生素D,不但没有起到效果,反而延误了病情;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服用维生素D药物,由于缺少有力的监测手段,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加重。
因此,我们需要检测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如果缺乏,就给以补充,如果不缺或者已充足,则不能盲目补充了。
四、维生素D检测的应用1、权威、详细而精确的监测体内维生素D的状态,以便决定饮食或综合补充,并帮助判断如何进行补钙。
维生素D检测的意义
维生素D检测的意义
现在维生素D检测主要测定体内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即25 (0H) D3和1, 25 ( OH)D3。
25(OH)D3是维生素D的主要循环形式。
所以现在主要测试 25-羟基维生素D.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血钙和磷的动态平衡,具有促进成骨作用,并有抗佝偻病及防龋齿的作用。
活性维生素D检测主要应用于婴幼儿佝偻病的辅助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和体内钙、磷代谢紊乱的鉴别诊断。
25-羟基维生素D检测的意义:
1.维生素D增高:常见于长期服用过多的维生素D导致的中毒,早期中毒症状有异常的口干舌燥、眼睛疼痛、皮肤瘙痒、疲倦乏力、恶心呕吐、消化紊乱、尿频、肌肉和骨骼疼痛等。
晚期中毒症状则有骨质疏松、体重下降、肌肉和软组织石灰化、肾衰竭等。
2.维生素D降低:常见于婴幼儿发生的佝偻病,成人特别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发生的骨质软化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川崎病患儿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川崎病患儿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急性血管炎性疾病,以发热、皮疹、眼结膜炎、唇舌溃疡、淋巴结肿大、手足红肿等为特征。
川崎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而25-羟基维生素D作为免疫调节因子,在川崎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川崎病患儿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发现,在川崎病的急性期,患儿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且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等炎症指标呈负相关。
这表明25-羟基维生素D在川崎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水平的下降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那么,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是否可以成为川崎病的辅助诊断指标呢?当前的研究尚未完全确定。
一些研究发现,在川崎病的早期阶段,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可能表现得过于明显,可能并不适合作为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但在川崎病的疾病进展过程中,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可能成为评估疾病进展情况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25-羟基维生素D的监测可能对于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川崎病患儿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可能反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明确25-羟基维生素D与川崎病发病机制、疾病进展以及预后的关系,为川崎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希望这方面的研究能够为改善川崎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手段,减少患儿的疾病损害和提高生存质量。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测定的临床意义
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J 。随着对肿瘤研究 的不断深 入 , 现肿瘤 发
产生的一些 因子及 内分 泌激素具有影响血维生素 D的作用 。
我们通过对消化道恶性肿 瘤患者外周血 2 . 5羟基维生素 D的测
定 , 以健 康志愿者为对照 , 讨其与消化 道恶性肿 瘤发生 、 并 探 发 展的关系及其 临床 意义 。
试验组外周 血 2 一 5羟基 维生 素 D水 平为 ( 9±1 ) m lL 2 1n o / 明显 低 于对 照组 的 (4± ) m lL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C = 4 9no , /
97 9, < . 5 。 见 表 1 .5 P 0 0 ) 。
表 1 4种不 同消化道肿瘤的外周血 2 一 5羟基维生素 D水平比较
5 9例 , 4 女 1例 ; 年龄 2 8 5~ O岁 , 中位年龄 5 8岁 ; 所有患 者均经
维生 素 D为固醇类衍 生物 , 阳光和饮食是维生素 D的主要
来源 。食物 中的维 生素 D在肠道被吸收 , 以及皮肤 中的 7脱氢 一 胆 固醇在紫外线 照射 下生成 维生 素 D, 们均进 入血 液循环 。 它 维生素 D通 过 血 浆 中 的蛋 白 结 合形 成 维 生 素 D结 合 蛋 白
年龄 5 6岁 。所 有 研 究 对 象 6个 月 内未 服 用 过 钙 及 其 调 节
剂等 。
12 样 品制备 .
所有 人选患者 ( 包括志愿者 ) 于空腹抽取 静脉
骨化三醇 , 又称为活性维 生素 D或激 素型 维生素 D, 是一种 具
有生物活性 的类 固醇激 素 。维 生素 D 的活 性形式 有 2 ( H) 5O D、 ,5 O 2 32 ,5 O D 12 ( H)D 、1 2 ( H) 3等 , 中 以 12 ( H) D 其 ,5 O 2 3为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了解25羟基维生素D与儿童临床疾病的关系,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 防相关疾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促进公共卫生
对儿童25羟基维生素D的研究可以为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依据,促进 儿童营养健康和生长发育。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25-羟基维生素D是反映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通过对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 平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维生素D缺乏等营养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儿童健康 成长。
年龄分布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25 羟基维生素D水平逐渐升 高,但各年龄段均存在不 同程度的缺乏现象。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
饮食结构
饮食中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特别 是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 黄等摄入不足。
日照时间
日照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 ,日照时间短或防晒措施不当都会影 响维生素D的合成。
研究表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儿童往往身高较低。适当补充25羟基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骼生长,提高身 高。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骨骼发育
25羟基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缺乏可能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等骨骼问题。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力
25羟基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缺乏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研究目的
评估儿童25羟基维生 素D水平的现状。
为儿童健康提供参考 和建议。
分析25羟基维生素D 水平与骨骼健康和免 疫功能的关系。
02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现状
01
02
03
全球范围内
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 普遍偏低,缺乏现象较为 普遍。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测定及临床意义
我们的研究发现乳腺癌组外周血 25 羟基维生素 D 水平明显低于乳腺良性病组和健康志愿者组(均 P < 0.05)。 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25 羟基维生素 D 水平 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在 Basal-like 组:三阴性乳腺癌中最低,各类
关 键 词 乳 腺 肿 瘤 ; 外 周 血 25 羟 基 维 生 素 D;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测 定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进一步探讨乳腺 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 而在肿瘤免疫应答中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调节因 子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关注。 其中血清钙近年来被重视,其可能如环核苷 酸一样 ,发 挥 第 二 信 使 作 用 [1]。 血 清 钙 可 分 为 扩 散 性 钙和非扩散性钙二部分。 在扩散性钙中,呈游离状态 的钙为游离钙,血清钙中只有游离钙才直接起生理作 用,25 羟基维生素 D 几乎全部存在于血清中。 临床上 钙测定一般用于甲状旁腺功能、骨骼及其他一些代谢 性疾病的诊断,而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肿瘤研究的不断 深入,发现肿瘤产生的一些因子及内分泌激素具有影 响 血 清 钙 的 作 用 [2]。 25 二 羟 维 生 素 D 属 于 类 固 醇 类 化合物,在包括乳腺肿瘤、白血病以及前列腺肿瘤的 治疗方面也发挥 了 极 为 重 要 的 作 用 。 [3-4] 其 作 用 机 制 主要是通过靶基因上游的维生素 D 反应元件(vitamin D response elements, VDRE) 来 调 控 下 游 靶 基 因 的 表 达,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 我们通过对乳腺 癌 、 乳 腺 良 性 病 患 者 外 周 血 25 羟 基 维 生 素 D 的 测 定, 并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 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 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乳 腺 癌 患 者 ( 乳 腺 癌 组 ) 86 例 , 女 性,年龄 32 ~93 岁, 平均 53 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 理证实且术前未经过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按照 2004 年 WHO 乳 腺 癌 临 床 分 期 法 : Ⅰ期 25 例 , Ⅱ期 45 例, Ⅲ期 16 例。 乳腺良性病患者( 乳腺良性病组) 55 例, 年龄 18 ~ 66 岁, 平均 42 岁。 对照组:健康志 愿者 50 例, 年龄 20 ~ 45 岁 , 平 均 39 岁 。 所 有 研 究 对象近半年内未服用过钙调节剂。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意义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糖尿病是一种尿糖增多、血糖增高疾病,其原因是胰岛素功能障碍或胰岛素缺乏导致的糖脂等代谢紊乱。
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
维生素D 缺乏的人群因居民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而不断增加。
研究发现维生素D 与糖尿病密切相关。
维生素D 具有多种生物作用,可以调节自身免疫,抑制炎性反应,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另外,维生素D 受体相关基因具有多态性[1],这是维生素D 参与糖尿病发病及控制血糖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25-OH VitD 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2017年4-11月收治T2DM 患者81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5例,女36例;平均年龄(51.3±10.2)岁。
所有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
排除肿瘤、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酮症、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及1型糖尿病患者。
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28例;平均年龄(48.6±9.3)岁。
所有患者及对照组近期无钙剂、维生素D 类药物服用史。
方法:所有受试者空腹10~12h 后采集肘静脉血,分别置于2支促凝管、1支EDTA 抗凝管内。
促凝管内血样室温放置30min 后,4000r/min 离心5min,分离血清后4h 内完成检测INS、C-P、25-OH VitD 及FBG。
FBG 检测使用奥林巴斯AU2700生化分析仪和检测试剂盒(宁波美康);INS、C-P、25-OH VitD 检测使用罗氏公司CobasE411型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EDTA 抗凝管内血样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伯乐D10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HbA 1c 。
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公式HOMA-IR 及HOMA-β估测:HOMA-β=20×INS/(FBG-3.5);HOMA-IR=FBG×INS/22.5。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EIASA测定前列腺癌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含量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P>0.05 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前列腺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为前列腺癌的防治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关键词: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18例,年龄64 ~89岁,平均73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且术前未经过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按照2002年AJCC前列腺癌临床分期法Ⅰ期 5例,Ⅱ期9例,Ⅲ期4例。
前列腺增生患者组25例,年龄48~76岁,平均62岁。
对照组(健康志愿者)20例年龄20~45岁平均39岁,所有研究对象近半年内未服用过钙调节剂。
1.2 标本采集患者入院后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抗凝、离心,收集血清后置-70℃冰箱。
健康对照组采集标本与其相同。
1.3 测定方法 EIASA 测定血清25 羟基维生素D水平25 羟基维生素D酶联免疫试剂盒(购于大连宝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4 统计学处理检测结果以均值±s 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间比较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T值为2.930 P<0.008;前列腺癌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T值为2.694 P<0.01;前列腺增生组和对照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相比没有差异(P>0.05),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性。
见表13 讨论25 羟基维生素D是维生素D代谢产物,目前研究认为 25 羟血清25 羟基维生素D是维生素D的主要循环形式,其半衰期较长,血中浓度较稳定,用于定量测定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
25—羟基维生素D3检测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25—羟基维生素D3检测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抚顺市中心医院产检及就诊的子痫前期孕妇14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n=47)和重度子痫前期组(n=96)。
另外,选取同期本院产检的正常孕妇800例作为对照组。
使用液相串联质谱法测定三组孕妇孕早、晚期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以及观察血清钙水平。
结果:重、轻度子痫前期两组的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00 5、5.490 2,P<0.05)。
轻、重度子痫前期两组的血清钙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44 6、21.211 2,P<0.01);且重度子痫前期组明显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2 3,P<0.05)。
孕早期,重度子痫前期组的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2 7,P<0.01);但轻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16 4,P>0.05)。
孕晚期,重、轻度子痫前期两组的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00 5、5.490 2,P<0.05)。
结论: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发生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我国发病率为5%~12%,全球因其造成的孕产妇死亡数约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10%~16%[1-2]。
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二位原因[3]。
目前认为,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核心,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来自美、德等国的大样本研究资料支持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发病间呈负相关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25-羟维生素D测定在临床诊断上的重要意义
1、血清25羟维生素D的生成及代谢
维生素D既是一种维生素,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主要包括VD2(麦角钙化醇)及VD3(胆钙化醇)体内可由胆固醇变为7-脱氢胆固醇储存在皮下,经阳光及紫外线作用下再转化为VD3,因而称7-脱氢胆固醇为维生素D3原。
在酵母和植物油中有不能被人吸收的麦角固醇,在阳光及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为能被人吸收的VD2,所以称麦角固醇为D2原。
食物中维生素D在小肠中以乳糜微粒形式吸收,胆盐促进其吸收。
在血液与一种特异载脂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后转运,先在肝脏线粒体经25-羟化酶系统作用转变为25-(OH)2 VD3,随后转运至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线粒体内经1α-羟化酶作用生成1,25(OH)2VD3,它是活性最强的维生素D代谢衍生物。
25-(OH)2 VD3是肝内的储存及血液中运输的形式,在肝内可与葡萄醛酸或硫酸结合,随胆汁排出体外[1]。
维生素D在体内转化为活性的1, 25 (OH)2VD3,通过其细胞内维生素D受体(VDR)介导.才能发挥作用。
VDR分布在全身多种组织细胞中,与1, 25 (OH)2VD3激素信号分子结合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与靶基因特定DNA序列上的激素反应元件结合,对结构基因的表达产生调节, 从而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免疫功能等功能。
2、血清25羟维生素D在骨骼系统的临床意义
存在于骨骼、肠道和肾脏的VDR发挥其经典的骨骼生物效应,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1, 25 (OH)2VD3调节甲状旁腺素(PTH)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分泌,对维持体内正常骨矿平衡和骨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典型的钙的吸收利用降低如:佝偻病、骨软化症、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等。
近年来还发现,维生素D新的骨骼效应为:增强肌力、减少跌倒,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5]。
人体肌肉组织有特定的维生素D受体,老年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高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减少跌倒发生。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也可作为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客观指标,维生素D与健康的定量关系研究发展迅速。
目前判断成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标准为:维生素D缺乏为血清25-(OH) D水平<50nmol/L(1 nmol/L = 0.4 ng/ml)、不足为50~75nmol/L、充足
为>75nmol/L。
3、血清25羟维生素D在调节激素分泌、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等方面的临床意义
3.1调节激素分泌:胰腺的β细胞内存在VDR和调节胞内钙浓度的钙结合蛋白-D28K,1,25(OH)2D与VDR结合可调节胰岛素分泌。
2006年Targher等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
低下(血清25-(OH)D≤ 37.5 nmol/L)的糖尿病发生率34.0%高于正常对照组发生率16.4%(P <0.001)。
2007年专家荟萃分析表明:(1)维生素D水平低下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2)与低血清25-(OH)D水平者相比,高血清25-(OH)D水平者2型糖尿病发病率低;(3)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降低高危人群(葡萄糖耐量减低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2]。
3.2调节免疫功能
3.2.1 获得性免疫:维生素D对获得性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
1, 25 (OH)2VD3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延缓B淋巴细胞活化成浆细胞的过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益处。
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和/或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居民与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和克隆氏病的发病相关。
补充1, 25 (OH)2VD3对炎症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及炎性肠病等具有预防或治疗作用[2]。
3.2.2先天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统全身分布广泛,不仅通过淋巴细胞系统发挥作用,同时在直接面对外环境的上皮细胞中为机体提供防护外源性病原体侵袭的屏障。
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均具有羟化合成1, 25 (OH)2VD3的能力, 1, 25 (OH)2VD3能诱导抗菌肽表达,杀伤病原微生物[2]。
维生素D缺乏会伴随各种感染性疾病如分枝杆菌感染的肺结核发生。
3.3表皮和毛囊:表皮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不仅可以合成维生素D,同时能在同一个细胞里将维生素D转化成1, 25 (OH)2VD3并产生其生物效应。
1, 25 (OH)2VD3可维持角质化细胞的先天性免疫并抑制自身免疫机制,减少角质化细胞的增生,一定程度上对银屑病的治疗有益。
毛发核心细胞的VDR在毛囊周期性循环中对这些部位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起到调控作用,VDR突变的动物和人会产生秃头症状[2]。
3.4肿瘤:1, 25 (OH)2VD3对大多数细胞具有抗增殖和促分化作用,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特别是1, 25 (OH)2VD3刺激细胞周期抑制子p21和p27及细胞粘附分子E-钙粘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β-连环蛋白的转录活性。
1, 25 (OH)2VD3在角质化细胞中可修复由于紫外线照射造成的DNA损伤,在增加细胞存活率的同时减少细胞凋亡和增加
p53表达[3]。
流行病学研究支持充足的维生素D营养状态(包括日光照射)可以预防一系列癌症发生。
目前大多数研究最关注的是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等[6]。
3.5.血清25羟维生素D可以作为免疫调节剂用于肾移植,血清25羟维生素D在肾移植中具有保护移植肾的功能[4]。
综上所述,维生素D除了对钙磷代谢的经典作用外,与免疫系统、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和其他内分泌器官之间等都有重要关系。
而其受体在体内器官中的广泛分布,说明25-羟维生素D对机体基本生命活动有广泛影响。
其临床应用和类似物的研究也显著扩展。
25-羟维生素D作为B环开放的类固醇激素,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上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周爱儒、查锡良《生物化学》第五版387~388.
[2]周学瀛. 维生素D研究进展. 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8,18:415~418
[3]李晶.朱筠维生素D与肿瘤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学报2009年第32卷2期,222~224页。
[4]滕东海、刘志刚、卢一平1α,25-二羟维生素D3及其类似物在肾移植中应用的研究现
状与前景《四川医学》2003年第24卷11期。
[5]张克勤王竹兰吴国梁等血清25—羟维生素D测定在代谢性骨病研究中的初步应用[J], 天津医药,1991年09期:
[6]庄志刚、余剑敏、蒋蓓琦等乳腺癌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测定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