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历史观-易中天
易中天精彩演讲: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易中天精彩演讲: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易中天精彩演讲: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非常感谢骆新给我圆了场。
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的文明,但是,只有西方现代、伊斯兰和中华这三大文明是世界性的。
中华文明代表着第一代文明,伊斯兰文明代表着第二代文明,西方现代文明则代表着第三代文明。
现在最有影响力的是西方文明,比较弱势的是中华文明。
这让我想起《出师表》中所说的:“此诚危急危际存亡之秋也”。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人家有什么或者人家的优越性是什么;二是我们的问题或者不足是什么。
比较三大世界性文明,很清楚,西方现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都是有信仰的文明,当然西方现代文明不等于基督教文明。
我们知道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有一条特别重要的规定:国会不得立法建立国教。
但西方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基督教文明和新教文明的基础上的。
伊斯兰文明更不用说,这两个文明特点都是一神教,这和犹太教也是一样的。
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和犹太教文明是世界上三个最重要的一神教文明。
犹太人认为他们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正因为犹太教的这种信仰,导致即使犹太人失去了祖国,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反,很多失去国家的民族随着历史消亡了。
因此,我们可以把信仰算作是犹太教文明好的地方。
但不足之处是,它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只有我们犹太人才是上帝选民,其他人、其他民族很难成为上帝的选民,因此犹太教很难成为世界性宗教。
再来看伊斯兰教文明,它主要讲两个概念:一个是特慈,一个是普慈。
特慈是对一个群体,即穆斯林,独特的慈爱,而普慈则是对所有人慈爱。
现在看西方文明,西方文明讲“普世”,连“特”都没有了,而是普世的慈爱。
汉文明是没有信仰的文明。
中华文明或者准确地说汉文明是没有信仰、没有宗教的文明。
对话易中天历史就是让人说的玩意儿
拿破仑得痔疮和曹操说 OK
我 看 的 第 一 本 另 类 历史 解 读 的书, 是 2002 年 海南 出版 社 的 《西 方 文 明 的 另 类 历 史》 。该书开 篇第一篇文章 , 就 告诉 了我 们 一个 血淋淋的真实的 格林童话。然 后又 披 露了 拿破仑的痔疮间接导致了 滑铁卢的失 败, 从而改变 了人类历史的 真相 (不过茨威 格对 此有另外的见解) 。之 后, 我又 接触 到 各种 另类解读历史的书籍,其 中比较著名 的有吴思的 《潜规则》 和 《血 酬 定 律》 、 梅毅 的 《隐蔽的历史》 、 余世存的 《非常 道》 等等。 这些 书让我发现,中学时 代历史课 枯燥乏 味的 背后, 原 来隐藏着这样 精彩的真相。 易中天的 《品三国》 更是让发生 在几 百 年 前 的 历史 与 时 俱 进 , 他让 曹操 说 出 了 OK, 让袁 术去抢 注皇帝的 商标 。这样的 历 史, 和拿破仑 输给痔疮一样, 都是为 广大 人 民群 众所喜闻乐见的。 在这里,让我们回顾 一下最有 阅读 价 值的这些另类历史书 : 《西方文 明的 另类 历 史》 、 《潜规则》 、 《隐蔽 的 历史》 、 《非常 道》 、 《品三国》 (张京徽)
历史就是让人说的
新报: 您常说, 历史也是可以酿酒的, 这 代表你的历史观吗? 易中天: 不能代表。 这样一句话, 怎么可 能就代表了 历史观呢?但这话没错, 历史确 实可以酿酒 。 《三国演义》 就 是历史酿 的酒 。 不过也有酿成醋的。 而且, 酿成醋的还 不少, 能把人的牙 都酸掉。 酒也有好几种。 有甜酒, 有苦酒, 还有药酒, 也有只做 药不酿酒的。 总 之, 历史就是让人说 的东西。 说的过程 就是 发酵的过程 。 至于酿成什么, 一看目的, 二看 手艺, 三看运气。 新报: 您讲的 历史被 称作 “麻辣史 学 ” , 您认可吗? 易中天: 我不喜欢这个称呼。我的史 学 怎么会是麻辣火锅呢?明明 是生猛海鲜嘛。 我 宁可称之为 “生猛史学” 。 麻辣食品的 主料 不一定是新鲜的, 可以靠佐料来讨巧 。生猛 海鲜要求主料本 身鲜活。 而我要做的工作就 是 把历史从冰箱 里拿出来, 让它变 成 生猛海 鲜。 新报: 从冰箱里拿出来 , 怎 么快速解冻? 还 能变成生猛海鲜? 易中天: 把历史上的 英雄 人物 还 原成有 血 有肉、 有 七情六欲、 喜怒哀乐的 普通人 , 他 就有了生命, 就成了生猛海鲜。
(完整word版)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之易中天我读先秦诸子
阅读经典,铸就文化人生感悟经典,历练文化人格从“阎崇年现象”到“易中天现象"、“于丹现象”,以前仅仅能在高校的围墙之内,被少数人聆听的学者,突然间经由《百家讲坛》,走近了电视机前的寻常百姓,成了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朋友.《百家讲坛》的“粉丝"们被阎崇年的扎实严谨所吸引,被易中天的纵横捭阖所震撼,被于丹的华丽空灵所迷醉,被王立群的博学儒雅所折服……他们聚集互联网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大家共同追问着这样一个问题,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造就了这些他们所喜爱的学者们的今天?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有哪些书籍对他们影响深远?在对他们影响深远的书籍中,又有哪些国学经典与他们的人生轨迹紧紧相联……作为中央电视台将在今年5月隆重推出的《中国记忆—-文化遗产博览月》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百家讲坛》栏目将在5月18日推出的大型系列《我读经典》,将邀请这些最为观众所喜爱的主讲人做客《百家讲坛》,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一部对他们的人生轨迹影响深远的先秦经典,回答那些观众朋友们关心已久的问题,与电视机前的观众一道,共同感悟那些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先秦经典的魅力。
发现经典:讲述“我与经典,不得不说的故事”世界上有一种东西,要用人一生的时间和整个生命去读懂,这就是经典.在《我读经典》系列中,大家首先会看到易中天先生以他那纵横捭阖的气度,再一次带领我们穿越迷雾重重的历史时空,回到金戈铁马的春秋战国,进入我们这个民族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
在这里,孔庆东、周思源、马瑞芳、孟宪实将为我们品读《论语》,让我们沐浴先秦儒家的“仁者爱人”;王立群、纪连海、徐放鸣将为我们讲述《孟子》,复活天地之中的浩然正气;隋丽娟将为我们讲述《墨子》,重温“兼爱、非攻”的侠义精神;孙立群、葛健雄将为我们细读《韩非》、《荀子》,遥望权术斗争中冷面法家的真谛;孙丹林、康震、李昌集将为我们解读“老庄”,启迪历史辩证法中的人生智慧;于丹将为我们带来“儒道相济”,讲述在成长中如何感悟《论语》、《庄子》,启发我们获取内心的幸福……在《我读经典》系列中,每一位主讲人都会讲述那些在他们成长经历中鲜为人知的故事,结合这些故事,为我们细品一部先秦经典,分享经典对他们生活智慧、学术人生的启迪。
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易中天现象“析
历史观不仅涉及品读三国历史的易中天, 也涉 及解读《 红楼梦》 的刘心武等《 百家讲坛》 的学者。 这是“ 易中天现象” 中最有意义的问题之一。在反 对易中天的声音中, 最尖锐的是反对他的历史观。 “ 易中天讲的历史, 许多并不是历史本来, 他把一些
野史、 传说、 民间故事, 都融会贯通到所谓的历史讲
他的学术大众化之路才走得气定神闲就在于体现了 “ 大众化” 的气度。其次, 从大众的角度来看, 虽然 有一些霸权话语, 但总体上则具有“ 海纳百川” 的接
王苏生 从“ 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 到“
51
纳姿态。这也是易中天火爆的根本原因之一。当 然, 我们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坚持 “ 大众 化” 的气度这一原则。“ 这个原则认为, 思想和言论 的自由是每个人都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 任何人都 不拥有思想和言论的裁判权, 都不能因为别人和自 己意见不同, 就声称或者实际上把对方打人地狱。 这是全人类在经过了多次灾难、 苦难和磨难后达成 的共识, 不容挑衅。总之, ” 阐释者“ 价值多元” 的导 向和大众“ 海纳百川” 的气度的统一则是学术大众
一层。然而, 大众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感到必须通 过历史来掌握现在。易中天的讲座不仅适应了大众 的这种现实诉求, 同时也满足了大众的这种诉求。
天、 地的事儿, 应该品一点中国人的国家观念、 忠义 观念, 更应该有反思, 有批判, 有褒扬” 否则就是 ,
“ 娱乐化”“ 、粗鄙化”“ 、庸俗化” 葛红兵博客) 等这 ( 样近乎“ 我的地盘我作主” 的霸气也能泰然处之。
化的根本保证。 易中天或许昙花一现, 或许历久弥新, 但由他而
是世界的本原和始基, 从对“ “ 到“ 水” 数” 原子” 一直 到“ 物质” 等这些“ 本原” 始基” 和“ 孜孜不倦的追求, 就是人的本体性思维和科学主义态度。 这种自 然思 维和科学态度运用到人类社会、 历史领域, 就形成了 “ 总体性” 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强调把握历史规
易中天中科大演讲:历史的底牌(可编辑修改word版)
易中天中科大演讲:历史的底牌(完整版)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为什么三国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人都爱三国这段历史?”讲座的开始,易中天先生即对同学抛出的这个问题作了回答,并引出本次演讲内容。
这场名为《历史的底牌》的演讲长达两个小时,易中天将其分成了三个部分:“中华梦、中华根和中华魂”,逻辑关系十分缜密。
演讲中还穿插了不少小故事和亲身经历,形象生动,金句频出,赢得现场一阵阵欢笑和掌声。
易中天认为,现在正是中华民族最关键的时刻,“在这个时刻,我们有必要反观自己,发现自己,因为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知道自己往哪里去,也才知道我们该怎么办。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决定以5到8年的时间,撰写出版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只回答一个问题,或者说只弄清楚一句话,就是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希望大家能陪我一起去揭开这张历史的底牌。
”
这个周末静下心来,一起来聆听这场精彩绝伦的演讲吧。
易中天:从帝国时代走向共和时代
易中天:从帝国时代走向共和时代2008年01月27日中国历史分为三大阶段:经济观察报:2007年年底,你出版了《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以研究美学为专业的学者,怎么想起要写这样一本书?易中天:说来话长。
我原来研究美学。
要把美学讲清楚,必须把美学史讲清楚。
我和武汉大学哲学教授邓晓芒有一个共同观点:美学就是美学史,美学史就是美学。
经济观察报:这是基于对现实判断还是学科定位?易中天:哲学学科的特点。
哲学就是人类对真理,对真实,包括对如何得到真理和真实的不断寻找和追问。
这个寻找和追问是没有止境的,不可能有公认的结论。
这样,寻找和追问的过程就构成了哲学学科的全部内容。
因此,哲学的历史就是其学科本身,这是它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自然科学可以把最终结论告诉大家,你可以不讲认识过程。
讲牛顿定理、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用讲是怎么来的,直接把结论告诉人们就行了。
但是哲学不一样,哲学必须从头开始,问题是永恒的。
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是永恒的问题。
哲学不停在问,不停在答,不是最后只有一句话。
美学是哲学一个分支,具有哲学学科的特点。
经济观察报: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史就是哲学。
易中天:所以我在研究美学的时候,就发现必须弄清楚美学史。
要弄清楚美学史,又必须弄清楚文化史。
你不弄清楚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就不知道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学思想。
因此,要研究美学,就要研究中国美学史;要研究中国美学史,就要研究中国文化史。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是颇为密切的,因此又必须研究中国政治史。
为了研究中国政治史就必须找参照系,这才有《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通过希腊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的政治反观中国政治。
此后,就有了《帝国的终结》这本书。
经济观察报:这就是说,你的思考已经延续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年。
易中天:我们在研究美学史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不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就讲不清楚美学问题。
比如写中国美学史就碰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断代问题,当时史学界有“西周封建说”、“春秋封建说”、“魏晋封建说”等不同学说。
百家讲坛:易中天与小崔说事(文字稿)
•••••••••••••••••百家讲坛:易中天与小崔说事(文字稿)百家讲坛:易中天与小崔说事(文字稿)崔永元:各位朋友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百家讲坛》是一个特别受欢迎的节目。
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它这个没有固定的主持人,台里觉得这么好的一个节目,应该有一个固定的主持人,我可以告诉大家,固定的主持人出现了。
在固定的主持人出现之前,今天崔永元会客串一下《百家讲坛》的主持人。
《百家讲坛》造就了很多学术明星,它同时也是我们老百姓的朋友,是我们喜欢的专家、学者、教授,今天我要采访的这位可能大家比较“陌生”--易中天教授,让我们热烈的掌声欢迎他。
拥抱一下。
易中天:我吃亏了,你个儿高,我坐哪边儿?崔永元:坐这儿。
易中天:哎呀,不好意思,我这个可能来晚了一点,因为我突然想起我这本书忘了带出来,我去拿书去了。
崔永元:您排队买书去了?易中天:你看什么书?崔永元:《不过如此》。
是我写的啊?易中天:对对对,你写的,我今天也当一回粉丝,给我签个名。
崔永元:这个不能签,这个是盗版的。
盗版的非常多,可能易先生的书盗版的更多。
您特别熟悉这个环境吧?易中天:这个成咱家了都。
崔永元:但是平时是站着讲?易中天:对。
崔永元:这次是坐着谈。
易中天:今天比较人道。
崔永元:是第一次有水吗?易中天:平时也有。
崔永元:能喝吗,还是摆设?易中天:这个得鉴定一下。
崔永元:您接触过多少主持人了现在?易中天:中央台吗?崔永元:都算上,地球上的都算上。
易中天:二三十吧。
崔永元:二三十个吧?您觉得我在当中算什么样子的?易中天:你算最差的。
崔永元:我还没采访,就说我是最差的。
易中天:激励激励。
崔永元:其实我和其他的主持人还是有点区别的。
我特别尊重被采访者。
所以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什么问题不可以问,有什么问题不方便说,您现在就告诉我。
易中天:八卦问题别问,个人问题别问,家庭问题别问,这个我已经不堪其苦,最近有几家媒体不知道哪找来三流文人,写我的爱情、婚姻、什么教育啊,写得不靠谱。
易中天精彩演讲: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易中天精彩演讲: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易中天是历史学家、作家和学者。
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现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今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篇易中天的精彩演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中天精彩演讲: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非常感谢骆新给我圆了场。
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的文明,但是,只有西方现代、伊斯兰和中华这三大文明是世界性的。
中华文明代表着第一代文明,伊斯兰文明代表着第二代文明,西方现代文明则代表着第三代文明。
现在最有影响力的是西方文明,比较弱势的是中华文明。
这让我想起《出师表》中所说的:“此诚危急危际存亡之秋也”。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人家有什么或者人家的优越性是什么;二是我们的问题或者不足是什么。
比较三大世界性文明,很清楚,西方现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都是有信仰的文明,当然西方现代文明不等于__文明。
我们知道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有一条特别重要的规定:国会不得立法建立国教。
但西方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基督__和新教文明的基础上的。
伊斯兰文明更不用说,这两个文明特点都是一神教,这和犹太教也是一样的。
基督__、伊斯兰教文明和犹太教文明是世界上三个最重要的一神教文明。
犹太人认为他们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正因为犹太教的这种信仰,导致即使犹太人失去了祖国,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反,很多失去国家的民族随着历史消亡了。
因此,我们可以把信仰算作是犹太教文明好的地方。
但不足之处是,它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只有我们犹太人才是上帝选民,其他人、其他民族很难成为上帝的选民,因此犹太教很难成为世界性宗教。
再来看伊斯兰教文明,它主要讲两个概念:一个是特慈,一个是普慈。
特慈是对一个群体,即穆斯林,独特的慈爱,而普慈则是对所有人慈爱。
现在看西方文明,西方文明讲“普世”,连“特”都没有了,而是普世的慈爱。
汉文明是没有信仰的文明。
中华文明或者准确地说汉文明是没有信仰、没有宗教的文明。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的观后感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的观后感百家讲坛是大家熟知的一档历史类讲座节目,而易中天老师是该节目的主讲人之一,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风格和独到的历史见解而备受观众喜爱。
其中,易中天老师的《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更是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热议。
作为一名观众,我也深深被这个系列节目所吸引,下面就来谈谈我的观后感以及对于三国历史的一些思考。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是易中天老师深入剖析三国历史的一系列讲座。
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三国时期的背景、人物和事件,以及他对于这段历史的独到解读。
通过这个系列,我深刻体会到了易中天老师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出众的讲解能力。
首先,我要表扬易中天老师在《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中所展现出来的深厚的学术素养。
在他的演讲中,他不仅涉及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还深入分析了当时各个势力的政治格局、文化风貌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他以独到的历史观点和丰富的历史案例,将观众带入到三国的世界中,让人对这个历史时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同时,易中天老师还加入了一些幽默和趣味元素,使得讲座更加生动有趣,不枯燥。
其次,易中天老师的讲解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以平实而不失深度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概念讲解得浅显易懂。
他运用恰当的比喻以及生动具体的例子,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他还通过引用古人的诗词和故事,将历史与文学相结合,展现出历史的艺术魅力。
在他的演讲中,我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还领略到了历史的文化内涵。
此外,在观看《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了一些关于三国历史的问题。
三国时期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剧烈动荡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时期之一。
每一个历史角色都充满着个性和魅力,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然而,历史又有多种解读,每个人对于三国历史的看法都有所侧重。
在我的了解中,三国时期确实充满了战乱和矛盾,但也孕育了许多英雄和传世佳话。
通过《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的观看,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三国时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易中天祖先这么牛我不感到惊讶
易中天祖先这么⽜我不感到惊讶⼀经常看⼀些谈国民性的⽂章,很多学者说中国⼈没有信仰,各种⼈间怪象,道德滑坡,做恶没底线,统统因为这⼀点。
据说没信仰,思考就不深邃,不⼼怀宇宙苍⽣,⼈类前途,脑⼦⾥永远只有⼀粥⼀饭。
⽤哲学话语说,叫缺乏“终极关怀”。
在哲学界,这种批评很厉害,基本等同于骂⼈蝇营狗苟。
对这类批评,我⼀向很不以为然。
没错,⼤部分中国⼈确实世俗,可是只要⾜够诚实,你会看到,中国⼈世俗,这不意味着他们活着就是纵欲,⽼了⽆所畏惧,⽆恶不作。
中国⼈的总体道德⽔平,还是跟着经济发展⾛,和信仰不信仰,真没什么关系。
说到“终极关怀”,这个词太抽象。
就说中国⼈的眼界,仅限于此⽣此世吗?事实上,并⾮如此。
⼤部分中国⼈,他们也追求“超出此⽣的价值”。
他们会把⾃⼰的形象,和祖先、后代连续在⼀起。
对⼈⽣的评价⾼低,差不多就是建功⽴业,名垂青史。
中国历史上,满满写着⽆数⼈对于“不朽”的渴望。
所谓不朽,就是“与天地同在,与⽇⽉同辉”。
这也是在追求⼀种终极价值。
投笔从戎,讲的就是⼀个⽂书⼩吏,不⽢被历史浪潮淹没,想要有所有作为的故事。
这个故事⽤来教育中国⼈,不能庸碌度⽇,要⼼有⼤志,才能名垂青史。
⼆很多学者因此说,中国⼈真正在意的东西,不是⿁神,⽽是⾃⼰在历史上的存在。
中国⼈是⼀个信仰历史的民族,除极少数的穷凶极恶者,⼤部分⼈都希望能在历史上能刷出⼀个好声名,为的就是光宗耀祖,垂范⼦孙。
林语堂说,中国⼈有祖先崇拜的情结。
中国⼈敬奉祖先,并且会想象⾃⼰成为祖先的样⼦。
凡是认真⽣活的中国⼈,⽆不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要。
祖先崇拜不同于宗教信仰。
中国⼈会把祖先视为往⽣⼈类,⽽不是神灵;他们恳求祖先庇佑,却很少寻求帮助。
逢年过节祭拜,感念祖先恩德,最重要的功能,还是宗族邻⾥团聚,凝聚共同体。
祖先崇拜的内容,还是相当世俗的。
这种看起来没什么“终极追求”的活动,何以成为中国⼈的价值底⾊?它们的价值⼜在哪⾥?这些很值得重新阐释和发扬。
中国⽂化对世界的关注,并不始于造世的神,⽽是从⽗母向上追溯。
易中天演讲稿
易中天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易中天的演讲稿。
易中天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评论家,他的演讲以其深入的思考、独到的见解和生动的表达而备受瞩目。
易中天先生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他认为了解历史是理解现实的关键。
通过对过去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社会和我们自身的处境。
他的演讲常常以讲述历史故事的形式展开,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精确的细节,将历史重塑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使观众们能够与历史产生共鸣。
易中天先生的演讲风格独特而又富有感染力。
他善于以幽默的方式诠释复杂的问题,并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场景,使观众们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他的观点。
在他的演讲中,人们常常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历史的魅力。
易中天先生的演讲内容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历史、文化、人性等等。
无论是古代的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各国的历史,易中天都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了解进行讲解。
他的观点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更多地是从深层次的角度去剖析和思考问题。
在易中天的演讲中,他常常鼓励人们对历史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他认为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启示。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为我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易中天强调了对历史的客观理解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他鼓励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历史,用自己的独立思维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盲目地接受他人的观点。
他认为历史是一个多元的领域,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历史。
易中天的演讲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思考。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历史和人性的问题,引发了观众们的共鸣。
他的演讲不仅仅是为了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发人们对于历史和人性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升人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结一下,易中天的演讲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入的思考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通过他的演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思考人性,并且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优秀的百家讲坛观后感
优秀的百家讲坛观后感《百家讲坛》栏目走红、系列图书畅销、主讲人成名引发了极其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出版现象和社会现象。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百家讲坛观后感,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百家讲坛观后感1暑假的一天,我在电视里看到了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讲的《我的历史观》,他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比如:人的本性都是恶的,善是后天形成的,一个人如果想作恶,能作恶,会作恶,也敢作恶,但是他就是不作恶,这就叫善。
易中天在讲《我的历史观》时眉飞色舞,手不断地比划着,语气抑扬顿挫。
我听得津津有味,节目放完了,我还意犹未尽。
于是,我记住了栏目名称:《百家讲坛》;播出时间:12:45至13:28;频道:CCTV10。
以后每天一到那个时间我就会坐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
但是,问题出现了:开学了。
怎么办呢?我想了个办法:上网看。
于是我就上网搜,终于在土豆网上搜到了几集《品三国》,我欣喜若狂。
但是由于网速的限制,那些视频总是放一会儿,停一会儿,非常不爽。
怎么办呢?一天,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想给我买些文学类的书。
但是,我一进门就看见了几本《百家讲坛》的书,我如获至宝,脚像生了根一样,再也无法挪动。
我捧起一本《品三国》,贪婪地看了起来。
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才极不情愿地来到了文学类书的区域,可这时的我哪里还有心思看这些书?我站在这些书中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只走马观花匆匆转了一圈,就迫不及待回到了《百家讲坛》的书旁。
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妈妈终于同意我买《百家讲坛》的书了。
我一口气买了《玄奘西游记》、《品三国》、《唐高宗的真相》和《康熙大帝》这4本书,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一到家,我就埋头看了起来。
《百家讲坛》为我展示了一个精彩而新奇的世界。
看了钱文忠教授的《玄奘西游记》,我知道了玄奘法师是个勇敢坚强、充满大智慧的人物,与《西游记》中窝囊的唐僧大相径庭;看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我知道了汉末三国的一些历史真相,与小说《三国演义》描写的大不一样;看了赵晓岚教授的《李煜》,我知道了南唐后主李煜虽然在政治上是个庸才,但是在词坛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称为“词中之帝”,我还把他的一些词放到了我的QQ空间里……《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这酒甘甜醇厚,而且富有营养;《百家讲坛》是我的老师,用知识的甘泉滋润着我的心田;《百家讲坛》还是我的朋友,陪我度过许多快乐的时光。
易中天品三国
[百家易中天品三国全集]品三国易中天百家讲坛
[百家易中天品三国全集]品三国易中天百家讲坛第一篇品三国易中天百家讲坛:《百家讲坛》观后感《百家讲坛》观后感一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
有时间会常看的。
这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主要讲的是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
当时汉高祖时期,皇帝李渊治国有方,当时全国上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这时,李世民就起了夺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齐王开刀,他设计计谋在玄武门把太子和齐王杀了。
这就是所谓的玄武门政变。
为什么当时皇帝不处罚李世民呢是因为他的声望太高了,杀了他天下就会暴-乱。
杀了齐王和太子后,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员大将去找皇帝要兵权。
当时,皇帝和几个大臣在划船,看见一名全副武装的将士来到他的面前,就被吓着了,明白了此人的来意,但皇帝还是故作镇静地问他:你来干什么此人就说外面有人生乱,请你把兵权交给秦王,让他来统一安排,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旁边两位大臣也帮李世民说好话,皇帝没有办法,也只有交了兵权。
从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让了,因为当时兵权就等于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他篡位,有的又说是继位。
史书是史书,说法归说法,我认为李世民的做法是错的。
因为他不就应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兄囚父。
虽然他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却失去了手足、父子亲情。
百家讲坛一向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
从纪连海的《正说和第二篇品三国易中天百家讲坛:百家讲坛观后感范文百家讲坛观后感范文一我每天看电视最爱看什么呢?最喜欢什么呢?说出来可能大家也是喜欢的,音乐、小品、相声、电视剧......可是,近一年多时间以来,我却非常喜欢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的电视了,如“百家讲坛”、“探索发现”、“走近科学”、“人物”......最让我期盼的还是“百家讲坛”了,差不多天天关注。
易中天的品三国、王立群的读史记、纪连海的正说鳌拜、孙立群讲李斯、阎崇年谈清史、马瑞芳说聊斋、刘心武新解《红楼梦》、于丹的《论语》心得、隋丽娟的说慈嬉.....太多太多了,真的是无法一一列举。
美学的问题与历史(易中天)笔记
继看完周宪的《美学是什么》以后,寒假在家细读了《破门而入----易中天谈美学》一书。
此前原不知把三国故事讲得活色生香的易中天对美学居然也颇有研究,在导师列出的书单上,赫然看见易中天的名字,多少有些亲切。
此公向来争议不断,于我内心,是颇为赞同他的讲述方法的。
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将散发着霉味的历史事件一件件铺陈开来,用一种饶有兴味又悬念迭起的讲述方法在你面前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历史事件。
至于讲述方法,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在这本书里,易中天一如既往地用他生动诙谐的语言,将艰深晦涩的美学稀释成了人人可吃的“大锅饭”,调侃嬉笑之余,不觉拉近了受者与美学的距离。
用低姿态和大众语言,将严肃的学术底盘放低,让更多的人能够登上美学之舟,领略美学,我认为这是易中天的一大贡献。
第一讲开宗明义,指明美学作为一门元艺术学,并不提供通用门票,而它虽“通而不用”,却又是无用之用,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启迪智慧。
他引言道:哲学的本义在于“爱智慧”,对于哲学来说,最重要的是一颗爱心,一腔对世界,对人生,对真理,对智慧的爱。
他进而说道:“那些既没有智慧也不爱智慧的人,是不够资格讲哲学的。
”对此我颇为赞同,常常看见一些学者动辄长篇大论却又不知言何,看了半天教人云里雾里,对于这样的一些人,我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具备哲学所需要的智慧,又是否真的爱智慧。
《西方哲学十五讲》的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志伟曾说过:“把哲学弄得人人谈虎色变,是哲学研究者的责任。
当然,哲学本身有其学科的复杂性。
”我想,这样的复杂性应该就是易文接下来所阐述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区别。
并不存在标准答案的美学由一系列的提问和解答来构成,这等于说美学就是美学史,是思想的思想,它所要研究的,是“问题的问题”,“标准的标准”。
易中天进而提出“顺藤摸瓜”和“反攻倒算”两种不同路径的美学研究方法,并运用了“呆气和灵气”这一颇为精到的描述,认为美学研究须讲究“得法”,须“下苯工夫而不做死学问”。
我的历史观(原著-可直接交)
我的历史观历史是什么?对于我这样一个学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我很少去考虑这样的问题。
有时候我只简单的认为,历史就是过去的东西。
早些时候,我甚至还没有形成自已的历史观,因为我是一个不了解历史的人,对于一个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说,就谈不上什么历史观了。
我读中学时,历史成绩也不尽如人意,我可以认定自己对于认识历史上的肤浅。
幼年时候,我在接受别人讲的故事情景时,总是自觉地在脑海里呈现出了二面观,总在想某某人是好人,而某某人是坏人,好人该得到好处,而坏人得不到好报。
历史是什么?这是个极为广泛而且又有深度的重大历史概念悬案。
但我知道其答案亦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而对于我这么一个历史盲而言,其根本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
我在成长的历程中,我逐渐的意识到,应该知道自已国家的历史,不论他是一个光明正大的斗争史,还是一个尔虞我诈的阴暗史,或许不应该这么定义,但我或多或少应了解自已国家的历史。
今天,我面临了这样的题目——我的历史观,对于这个题目,可借鉴的文献多如牛毛,各衷其是,各有千秋。
在这里,我也说说我的微薄之辞。
对于研究历史的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要有一颗历史的同情心,以同情心去看待历史,看到的才是真正的历史。
学历史真是不同于学自然科学,他不是去计效对与错,也许他本身就没有对与错可言。
我作为一个当代人,我很难以非当代人的眼光对看待当代的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但我却对中国古代的权力政治的历史存在偏见,我不喜欢中国古代的避讳文化,不喜欢京剧,不喜欢庄子的天道无为,不喜欢苏轼的名字,不喜欢王阳明的看竹哲学……某些不知名的原因使我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历史学习者,但以对历史的同情心,这些又是多么的卑微,我的所有的不喜欢与喜欢都成了多余。
正如人类看古生物一样,该出现自会出现,该灭绝的自会灭绝,人类没必要对古生物的生存方式存在偏见。
在地史的时间轴里,人类的历史只占到百万分之一,多么微小的比例,人的年龄在人类的文明史里占的又是多么的小,人类对自已仅有的几千年文明视如掌上的明珠,对他倍加呵护,但在宇宙的时间里,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又算得上什么,当人类不存在时,他的历史文明便停止,等待人类的是别的生物或者是上帝来考证他的文明。
易中天胡乱评论三纲五常
今天看到易中天:中国儒家“三纲五常”有没有存在的合理性一文,觉得易先生简直是胡乱评论。
“三纲五常”是孔子面对春秋末期社会秩序的混乱,而提出的一套自己理想化的治世学说。
但是,孔子的学说不管是在当初还是在后世,都没有完全被认同。
所以,三纲五常一说,即便在整个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尽管它受到自上而下的推崇,但是,也只是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而很少被人们百分百地执行过。
为什么几千年来人们还是对于这个学说推崇有加呢?因为每个人在其中都可以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君为臣纲,对此所有可以被称为“君”的人,都一定会非常赞同。
即便如果易先生当了“君”,保险他也不会免俗。
父为子纲,对于这一点,所有人在他当了“父”以后都不会有意见。
不知道易先生在子女面前是不是也想当“纲”呢?我想那是一定的。
夫为妻纲,所有丈夫对此应该是抱赞同态度的吧。
不知道易先生家谁是“纲”?鉴于易先生这么大的知名度,这个问题就不需要易先生回答了。
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是五种美德,相信易先生都具有。
对于“五常”,大概易先生也仅仅是对于董仲舒把“信”列在孟子原来提倡的“仁义礼智”后面,觉得有些不妥而已。
其实,说到“三纲”,孔子的原意,还是对于社会秩序回归和谐的一种渴望。
对于汤武革命,孔子也没有痛斥商汤、周武犯上作乱,有违“君为臣纲”。
再说,孔子的时代,甚至到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处于一个农业文明几千年的社会,大家对于秩序是很看重的。
三纲五常,可以看做中国人对于秩序、和平、美德的变相追求吧。
而遇到昏君的年代,真正死抱“君为臣纲”而完全凭昏君摆布的几乎没有。
朝代的更迭,新势力肯定打着“顺天应人”的旗号,践踏原来的“君”。
父为子纲,那么母是不是也为子“纲”呢?我觉得一般是这样的。
尽管后面“夫为妻纲”似乎把母亲排在父亲的后面,女性真正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三从”的,也不是很完全。
比如《红楼梦》上的贾母,夫早就死了,但是,她就是贾家的“君”“父”“夫”的总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历史观(2006-07-27 11:36:55)有一家媒体问我:你常说,历史也是可以酿酒的,这代表你的历史观吗?我回答说,不能代表。
这样一句话,怎么可能就代表了历史观呢?但这话没错,历史确实可以酿酒。
《三国演义》就是历史酿的酒。
不过也有酿成醋的。
而且,酿成醋的还不少,能把人的牙都酸掉。
酒也有好几种。
有甜酒,有苦酒,还有药酒,也有只做药不酿酒的。
总之,历史就是让人说的东西。
说的过程就是发酵的过程。
至于酿成什么,一看目的,二看手艺,三看运气。
媒体喜欢的是直截了当。
所以这个问题也就只能这样回答。
但他们也提醒了我,是得找机会谈谈历史观的问题。
正好,也是这家媒体,连续发表了一些批评我的文章。
事实上,自从我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在《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尤其是今年开讲《品三国》以后,受到了很多观众朋友们的支持,也遭遇了一些批评。
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其实我一直渴望着批评,尤其是那些有份量、能够击中要害、让我深思的公开的批评。
人是要有支持的,也是要有批评的。
支持让人振奋,批评使人进步,它们对于每个人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借此机会,我向所有支持和批评我的观众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但是,我也要做一点说明。
第一,我没有义务,也没有可能回应所有的批评。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所有的批评都必须回应,那就太难为人了。
第二,我希望批判者能够公开亮相,使用真名实姓或者常用笔名,这样比较公平,也显得光明磊落。
起码,你不能明枪暗箭一起来,打一枪换一个名字,那就变成骚扰了。
第三,我希望这种批评是与人为善、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至少也是负责任的。
当然,一个电视节目播出之后,就变成了公共产品,观众也就有权来批评,来讨论,来品头论足说三道四。
这是他们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你不能要求所有的批评都有道理,也不能要求所有的批评都负责任。
而且,当他们的这个权利受到损害时,我们还应该出来帮助他。
这就是西哲所谓“我坚决反对你的意见,但我宁愿牺牲生命也要捍卫你说出这意见的权利”。
不过,作为个人,作为公民,权利都是对等的。
你有说(包括说和不说)的权利,我也有听(包括听和不听)的权利。
我不能要求你说的都对,都有道理,都负责任,你也不能要求我都听,都同意,都接受,甚至不能要求我都回应。
就说前面提到的那家媒体,发表了一篇批评我的文章,署名“老牛”。
老牛先生认为,我的《品三国》不像是“平民立场,现代视角”,毋宁说是“曹操立场,古代视角”。
因为我在讲曹操杀吕伯奢家人一案时,对曹操进行了“曲意回护”。
这个批评,我倒是作了回应的。
我说,我不否认在讲此案时确有为曹操辩护的意思。
但我之所作,并非“无罪辩护”,而是认为《三国演义》夸大其词,后世评价“量刑不当”。
这难道违背“现代精神”吗?我在节目里说得很清楚:“凄怆这两个字很重要”。
凄怆这两个字,就是曹操“还保留了一部分善心”的证据。
这怎么是“无耻小人”呢?这是“有耻小人”!这样一种心情,和《三国演义》里面那种理直气壮的态度难道就没有区别?难道当时曹操应该到官府去自首,而衙役们则会对他说“你有权保持沉默”?不过,好在老牛先生是赞成现代观念的。
那么,面对诸如此类的批评,我总有权保持沉默。
这就是我对老牛先生批评的回答。
但是,这位先生提出来另一个问题,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应该回答的,就不行使沉默权了。
什么问题呢?就是我说了曹操是“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这句话,老牛先生不同意。
他说,这个常常流行于礼崩乐坏、道德失范时代的判断,其实未必。
伪君子至少还对某些社会规范怀有畏惧之心,廉耻之心尚存,所以行事多少还有些顾忌或底线。
真小人呢,那就无所顾忌的胡来了。
这话说得好,很有分量,而且不容回避。
的确,如果“真小人”确实比“伪君子”更坏,那么,我的说法就不仅“误人子弟”,而且近乎“祸国殃民”。
这可是不能不讲清楚的。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选择题。
也就是说,当我们进行人生选择时,是“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呢,还是“宁做伪君子,不做真小人”?当然大家可以自由选择,因为选择都是自己的事情。
但是,我请你不要匆忙选择,因为这个选项是不完全的,题目也是有问题的。
比方说,我们怎么就不能选择做“真君子”呢?所以我们还得把这个问题都说透了。
实际上这是一个排列组合的选项,逻辑性是很强的。
怎么样的排列组合呢?就是这里有一组概念──君子、小人,那里也有一组概念──真的、假的。
然后真的、假的这一组,和君子、小人这一组,两个选择我们进行搭配,我们看看能搭配出几个结果来。
大家可能马上就会说四个,那我们看是不是四个?第一个,真正的君子,真君子。
第二个,虚伪的君子,伪君子。
第三种真正的小人,真小人。
第四个,虚伪的小人,有吗?没有。
所以,这个题目不是四个选项,只有三个。
四个东西或者项目搭配下来,怎么只有三个结果呢?这不合逻辑呀!但事实就是如此──世界上只有伪君子,没有伪小人。
为什么呢?因为恶是不需要作伪的,也没有谁会假装恶,假装小人。
如果一个人让人觉得恶,被认为恶,那他一定是真恶。
这里说的“让人觉得”和“被认为”,都不是指表面现象。
比方说一个人看起来“凶神恶煞”,实际上“心地善良”,就不能说是“伪恶人”,只能说是“真好人”。
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出于特殊原因,也可能有人必须假装恶人,或假装小人,比方说为了破案而潜入犯罪集团。
但那也不能说他是“伪恶人”或者“伪小人”,只能说他是“真君子”,甚至是“真英雄”。
我们这样搭配下来,或者这样推论下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就是“恶没有伪”,对不对?比方说我们说“伪善”,有这个词。
有“伪恶”吗?没有。
恶没有伪,小人没有假的。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恶是一种真实的东西,而善则是对恶的改造。
这也是古已有之的观点。
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有两位思想家,一个孟子,一个荀子,争论过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问题。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
孟子说,人性之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水,没有不往低处流的(水无有不下);人,也没有不向善的(人无有不善)。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都是一样的,就连尧舜也没有什么两样(尧舜与人同)。
为什么呢?因为人性本善。
一个人,刚生下来的时候,他是干干净净的,叫做“赤子”。
赤子的心灵,是很天真,很纯朴的。
所以,但凡天真纯朴的心灵,就可以叫做“赤子之心”。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词啊?就因为赤子的纯洁是很可贵的。
所谓“君子”,就是保留了这种纯朴天真心灵的人,叫做“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问题是,大家既然生下来都是赤子,为什么有的人最后变成小人了呢?那是学坏了。
所以我们要加强道德的修养,不让我们变成一个坏人,不要学坏。
只要大家保住赤子之心,那就“人皆可以为尧舜”。
这基本上是孟子的观点。
荀子的观点是什么呢?人性本恶。
人生下来都是恶的,所以你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才可能变成一个好人,叫做“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伪是什么?伪就是人为。
如果没有后天的修养和改造──伪,那么,天生的那个“性”(人性),是不可能自动变好、变善、变美的。
也就是说,只有不断改造自己,你才有可能变成一个好人。
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而这样一个问题其实是没有答案的。
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刚刚生下来,还没有接触社会、接受教育的时候,他还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也就是说,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他是人科动物当中的一个;而人恰恰不单是自然的存在物,更是社会的存在物。
人是社会的。
只有加入社会,才是真正的人,也才有人性;而一旦接触社会,就很难讲他的本性是善是恶了。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人类社会是善恶并存的。
没有纯粹只有善的社会,也没有纯粹只有的恶的社会。
人的社会就是这样的矛盾体。
西方人甚至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也就是说,人的身上,既有神性,又有兽性。
神性就是善,兽性就是恶,人是神与兽、善与恶的对立统一。
当然,话不一定这么说。
但可以肯定,真善美是和假恶丑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没有假恶丑,也就无所谓真善美。
而我们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的是善。
何以证明人类是追求善的呢?只有“伪善”没有“伪恶”就是证明。
什么是伪?就是伪装、假冒。
为什么要伪装、假冒呢?当然是因为人类认同善。
善,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
但我们不要忘记,恶可能也是一种本性,一种真实的存在。
其实,“追求”二字,本身就意味着“善”这个东西,或者本来没有,或者容易丧失,否则就不必追求了。
主张人性本善的,认为它容易丧失;主张人性本恶的,认为它原本没有。
所以他们都主张追求,也就是都认为人应该善。
那么,认为人应该恶的,有没有呢?没有。
就连恶人,也不主张人就应该恶。
问题是,没有人主张恶,恶却依然存在,这又是为什么?有人说是学坏了。
于是我们就要问:第一,跟谁学的?跟动物么?第二,为什么一学就会?第三,为什么学坏那么容易,学好就那么难,要一再提倡?凡此种种,都说明人性中有恶的成分,而且还很顽固。
这就又回到原来那个话题了:人性究竟原本是善还是恶。
可惜这个问题是说不清的,也离本题太远,那就先搁置起来。
反正,恶是一种存在,一种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存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如何努力向善而防止作恶?这是我们不能不想的问题。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认为老牛先生对我的批评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他说,“伪君子”至少还对某些社会规范怀有畏惧之心,廉耻之心尚存,而行事多少还有些顾忌和底线。
在这里,他提出了三个问题,三个概念,三个关键词。
一个是顾忌,一个是底线,还有一个是社会规范。
也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个好人,不做坏人,我们要行善不作恶,靠什么呢?靠社会规范,另外每个人都要有底线和顾忌。
这个意见我觉得非常正确。
虽然他是批评我的,我还是认为他的意见很有道理。
但问题是,我们不能抽象地讲要有顾忌、底线和社会规范。
我们还要问:什么底线?什么顾忌?什么社会规范?也就是说,你的底线指的是什么?你的顾忌指的是什么?那个社会规范又是什么?这正是我和许多批评我的人意见分歧所在,也正是我要和老牛先生、和大家讨论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底线和顾忌这两个概念。
底线是属于什么的呢?底线是属于内心的。
就是我不作恶,决不作恶。
我做事情再怎么样,哪怕做一些不好的事,也要有一条底线,不能突破。
比方说,我偷东西,但我不杀人。
就算被人看见了,也不能杀人灭口。
或者说,我偷东西,但我不奸淫。
就算女主人国色天香,也不能见色起心。
再比方说,我偷东西,但我只偷富人的,不偷穷人的,或者决不偷人家的活命钱,救命钱等等。
这叫做“盗亦有道”。
这个底线从哪里来?从自己来,只能来自每个人自己的道德观和道德感。
所以底线是由道德来负责的,我们也称之为道德底线。
那么顾忌是什么呢?顾忌是外加的。
就是说,不是我不想作恶,不是我不想干坏事,也不是我不会干坏事,也不是我不能干坏事,是我害怕。
害怕什么呢?恐怕是老牛先生说的“社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