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殷商、 巫师)Biblioteka 历史散文(记事) (记叙文)
历史散文
㈠编年体 孔子,鲁史《春秋》
《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春秋三传”释《春秋》。 《左传》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 志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㈡国别体 《国语》、《战国策》等
汉代散文
㈠史传文
①西汉 司马迁《史记》纪 传体通史。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②东汉 班固《汉书》中国 第一部断代史
古文运动
韩愈,柳宗元提倡实用先秦两汉 散文文体。
宋散文

(晚唐李商隐为代表骈文文风延至宋初。杜牧《阿 房宫赋》无堆砌,算新文赋)
北宋中叶 古文运动 欧阳修(《醉翁亭记》)北宋文坛盟主, 曾巩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苏洵(《六国论》), 苏轼(《赤壁赋》), 苏辙 发扬韩柳古文传统,散文平易自然,实用。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 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 地球则国雄于地 球。
魏晋南北朝散文
特征: ①题材拓展(山水景物), ②抒情色彩加强(抒情小赋), ③受赋排比对偶修辞影响,发展而成骈文,盛行。
代表作家: 魏 魏晋 东晋 南朝 曹氏父子 阮籍、嵇康 王羲之、陶渊明 鲍照(骈文)庾信(赋)
唐散文
①骈文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长天一色”
形式束缚,不切实用。
②中唐
汉代散文
㈡政论文 西汉 东汉
贾谊《过秦论》等 王充《论衡》
汉代散文 ㈢赋 “汉赋”
①产生:源本《诗经》《楚辞》,战国诸子文体。 (最早写“荀子”)

散文概述

散文概述


王安石
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後人称王荆公。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 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 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
曾巩
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年後,因文才出,备受当 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
《孟子》
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
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 观点(仁政、王霸之辨、 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 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 经典著作。
其进锐者,其退速

【原文】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 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 其退速。” 【译文】 孟子说:“对于不应该停止的却停 止了,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停止。对于应该 厚待的却薄待了,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薄待。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 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 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 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 不然…….
汉赋


引婴投江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 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哲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 不能靠先天的遗传。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 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 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 避患者何不为也?
文风方面
鲁迅评价: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
《论语》言简意赅 晚《周墨诸子》子讲莫究能逻辑先也。
《孟子》言辞雄辩 《庄子》想象奇特
《荀子》论证缜密 《韩非子》犀利峻峭
汉代散文
政论文 :贾谊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班固、张衡等 《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以 后一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魏晋南北朝散文
特征: ①在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 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赋) ②在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体裁愈益 多样化。(骈文)
代表作家: 魏 曹氏父子 魏晋 阮籍、嵇康 东晋 王羲之、Fra bibliotek渊明 南朝 鲍照
三峡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汉赋
赋的特点: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 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
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 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最 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玉也有赋体作品, 如《登徒子好色赋》等。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散文主要以齐民要术等科技专著为主,以实用性为重。

这些著作主要关注于农业生产和社会治理等实际问题,语言简洁明了,内容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同时,一些名家如孔子、荀子等也在他们的著作中运用了一些散文的写作技巧,令散文不再只是平实的记述,开始体现一些文学性的特点。

汉代,随着国家统一和文化繁荣,中国古代散文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散文的内容开始多元化,形式也更加多样。

著名的《世说新语》就是一本在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散文集,它收录了132个短篇散文,以言志德行为核心,以生动活泼的言语风格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些散文具有思想性、道德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割据的局面,散文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但是,这个时期的散文仍然具有一定特色。

著名的魏晋风骚文化就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的,它在短篇散文创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些散文以抒情为主题,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另一个巅峰时期。

唐代的散文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琐碎的笔记和志怪小说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体。

这些散文包含了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有不少描写山水的作品出现。

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刘禹锡等在他们的散文中成为了代表。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散文在发展中逐渐从实用性向文学性转变,从描述实际问题向抒发情感思想转变。

它不仅是人们思索人生、社会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通过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流派的发展和演变,中国古代散文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点,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1年整理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况

2021年整理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况

古代散文发展概况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那么,古代散文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呢?首先,我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不少完整的句子。

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的长达三、五百字,记录贵族事功、诉讼原委或赏赐情由等等,记叙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

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的雏形。

(一)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这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兼散文集。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

分为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主要是哲学家用以说理,历史散文主要是史学家用以记事。

诸子散文流派众多,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在当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比较著名的如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杂家的《吕氏春秋》等。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

先秦时期的历史散文以记言、记事为主。

内容更丰富,形式多样。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是一部大事记,《春秋》记事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一字一句都暗含褒贬之意,后人称之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

现存的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世称“春秋三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春秋》所作,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左传》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一般认为左丘明所写,文学性不如《左传》,但也有许多精彩的部分。

中国古典散文发展史

中国古典散文发展史

中国古典散文发展史外语二班陈紫珺 1421611033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一)先秦时期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2。

历史散文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3. 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说之士蜂起。

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写作了大量以说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为特点的论说散文,又称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各具特色:《论语》雍容和顺富有哲理性、《孟子》雄畅犀利富有鼓动性、《墨子》朴实谨严富有逻辑性、《荀子》淳厚富赡富有学术性、《韩非子》峻峭透辟富有政治性、《老子》玄妙精警富有思辨性、《庄子》汪洋谲怪富有浪漫性。

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当数《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

与诸子散文辉映一时的,是以记言记事为主的历史散文。

《左传》、《国语》和《战国策》,或以年为序,或以国为别,多出于各国史官之手。

其中许多优秀篇章,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剪裁得体,有很高的艺术性,如《左传》中的《鞍之战》、《郑伯克段于鄢》,或叙述激烈的战争进程,或表现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在叙事写人方面均很出色。

《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更有个性光彩,描写技巧愈加高明,是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部。

(二)两汉两汉崇文,大一统的鼎盛帝国,要求用文学来歌舞升平。

于是一种以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便应运而生。

赋是两汉最流行的文体,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其体式导源于荀子的《赋篇》,并吸收了楚辞的某些形式要素而形成的。

汉初贾谊、淮南小山的赋,尚未脱楚辞形迹,被称为骚体赋;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局;至汉武帝时代,献赋诵赋风气大盛,产生了一大批赋家。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个时期,散文的主要形式是令、诏、赐、封、书等官方文书。

这些文书主要用于国家事务和官方通信,内容相对单一且形式规范。

此外,先秦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思想性和文艺性较强的散文作品,如《易传》、《尚书》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形成了后世散文的基础。

随着先秦时期结束,进入到两汉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两汉时期的散文以鲁迅为代表的辞章和典故为基础,融入了文采和修辞的技巧。

这些作品主要写人、事、理,以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其中,司马迁的《史记》被视为中国历史散文的巅峰之作,通过编年体和历史记录的方式,将中国古代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到来,中国古代散文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个时期的散文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和情绪的表达,以及对人生境遇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这些作品主题更为丰富多样,不仅包括了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还涉及了文学、艺术、道德、哲学等领域。

代表作包括陆机的《刘备传》、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随着唐代的到来,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唐代的散文注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情世态的描绘。

此外,唐代的散文还融入了音乐和舞蹈的元素,使作品更加音乐化和舞蹈化。

代表作包括白居易的《东篱乐府》、杜牧的《秋夕》等。

宋代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一个更为成熟和稳定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散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官僚文、民间文、情怀文等多种类型。

这些作品的主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节俗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

代表作包括苏轼的《东坡乐府》、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进一步发展成熟。

这个时期的散文更加关注个体和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更加注重艺术性的追求。

明代的散文主要包括了科举作文和文人草台班等文体,清代则出现了小说笔记、游记和随笔等新形式。

这些作品的内容更加广泛,体现了时代变迁和社会风貌。

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可以从早期散文、骈文、世说新语、唐宋文和明清文五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早期散文在先秦时期开始发展。

它以散漫的形式,通过记叙、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思想感情。

《诗经》中的风、雅、颂,以及《楚辞》中的赋、东方朔的《杂说》等,都可以视为早期散文的代表作品。

骈文则是在古代散文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体形式。

它以双对句为基本单位,具有较严格的格律要求。

《左传》中的编年体史书,以及《楚辞》中的离骚、招魂、涉江辞等,都是骈文的代表作品。

骈文的出现,使得古代散文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散文中一部重要的作品,它由刘义庆编纂而成。

世说新语以短文故事的形式,以身边人们的言行举止为素材,展现了多样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

它在古代散文发展的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唐宋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代的散文以文人士大夫阶层为主要创作力量,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意境,同时也有很多政论和议论的作品。

安禄山《慈恩寺塔》、韩愈《师说》等都是唐代散文的代表作品。

宋代的散文则更加注重审美意境的追求,出现了很多以山水田园为背景的作品。

苏轼的《东坡扇·送友人》、米芾的《黄州快哉亭记》等作品,都是宋代散文的代表作。

明清文是古代散文发展的后期阶段。

在明代,杨慎《世说新语》的再传以及儿童散文的创作有一定的发展。

清代则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散文家,如袁枚、纳兰性德、黄庭坚等。

他们的作品往往表现出较为成熟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意境。

总的来说,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从早期散文到骈文,再到世说新语、唐宋文和明清文,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这些散文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散文的发展历史简单概括

散文的发展历史简单概括

散文的发展历史简单概括
散文是一种以故事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简要概括为:
1. 古代典籍时期:散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典籍,比如《尚书》、《诗经》等,这些文献中包含了大量以散文形式记载的文字,如官方命令、祭文、编年纪事等。

2.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散文以《庄子》、《老子》、《孟子》等哲学家的著作为代表。

这段时期的散文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思想,追求言之有物、言简意赅的特点。

3. 汉魏六朝时期:这个时期的散文以《文选》、《齐民要术》等文集为代表,内容涵盖了议论、叙事、文艺批评等多个领域,形式多样化。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的散文达到了高峰,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散文家,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

他们的作品在表现力和文学价值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丰富了散文的形式和内容。

5. 明清时期:这个时期的散文以清代的《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小说为代表,开始出现了更多叙事性和小说化的特点。

在中国文学发展中,散文一直以其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刻的思想和广泛的内容而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古代到现代,散文都在不断演变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传统。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一】(一)散文概述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

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二)散文的古今概况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语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课件

[语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课件
唐代古文运动
韩愈的散文,论说、记叙、抒情,各种
体裁都擅长。他是语言巨匠。善于创造性地 使用古代词语,又善于吸收提炼当代口语成 为文学语言,词汇丰富,绝少陈词滥调,句 式结构也灵活多变。其散文闳中肆外,戛戛 独创。总体风貌是雄健深厚,汪洋纵恣,曲 折自如。
闳中肆外 :闳:博大;肆:奔放,淋漓尽致。指文章 内容丰富,文笔又能尽量发挥。
晚明的小品文是在反复古主义倾
向中产生的,也是对六朝以来一些篇幅 短小的笔记、杂文之类的继承和发展。 它有厚重不足和走向俚语肤浅的倾向, 但它摆脱“粉饰蹈袭”以及各种条条框 框的约束,自由抒写,注重生活实感, 表现个性,笔致清新,风趣放达,也确 实给文坛带来可喜的新气象,甚至影响 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曾巩
代表作:《墨池记》 特点:委屈周详,完整严谨
王安石
代表作:《游褒禅山记》 特点:识见高超,挺拔劲峭

苏洵
代表作:《六国论》 特点:纵横驰骤
苏辙
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 特点:汪洋醇厚
元明清散文
元明清三代,戏曲小说兴盛起来,而散 文的成就已不能和唐宋相比。
元代散文园地寂寞,缺少名家名篇。 明清两代,实行文化专制,妨碍文学的 发展。

文章结构:极具匠心。有 再现历史画面。 时单线发展,峰峦起伏; 人物描写与结
有时则用并列结构和网式 构艺术对后世影
结构。
响深远。
语言:精确生动,文气流畅 对唐宋古文运
疏朗,曲折自如。具有鲜 动及桐城派有巨
明的节奏感与气势。
大影响。
如:
《鸿门宴》《项羽之死》 《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书》
《汉书》的成就不如《史记》,但在 史传文学的发展上仍然有贡献。班固 笔法精密,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 有法;在塑造人物形像上,也有不少 优秀的篇章。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散文的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一、先秦散文诸子散文(说理)卜辞(殷商、巫师)——《尚书》(商周、史官)——历史散文(记事)诸子散文: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代表:儒家有《论语》、《孟子》、《荀子》;道家有《老子》、《庄子》法家有《韩非子》;墨家有《墨子》; 杂家有《吕氏春秋》等文风方面:《论语》言简意赅《墨子》讲究逻辑《孟子》言辞雄辩《庄子》想象奇特《荀子》论证缜密《韩非子》犀利峻峭历史散文:史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等《春秋》只是编年的大事记,写得比较简约。

其中的褒贬是通过一字一句来显示的。

后人称之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

其中的意义很不容易为读者所领会,后来就有解说、补充它的书出来。

现存的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世称“春秋三传”。

二、汉代散文政论文:贾谊、晁错史传文:司马迁、班固汉赋:司马相如、扬雄、枚乘、班固、张衡等《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以后一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

《汉书》的体制虽承袭《史记》,但它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至王莽四年(公元23)共229年的断代历史。

赋:赋的特点: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

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

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

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

宋玉也有赋体作品,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时代 1.三曹、嵇康、阮籍 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3.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笔记小说的 先驱)、郦道元的《水经注》(地理著作) 4.骈文: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5.辞赋:陶渊明《归去来辞》、江淹的 《恨赋》《别赋》、庾信的《哀江南赋》
四、元明清散文 1.刘基的《郁离子》(文集)、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2.李梦阳等“前七子”、李攀龙等“后 七子”、归有光等“唐宋派”、袁宏道等 “公安派”(以上为明代)、方苞、姚鼐 等的“桐城派”(清代) 3.归有光《项脊轩志》、张岱《陶庵梦 忆》、方苞《狱中杂记》、姚鼐《登泰山 记》、龚自珍《病梅馆记》、梁启超《少 年中国说》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一、先秦时代:开创了散文的基本形式: 议论文和记叙文 1.起源于甲骨文,成篇的最早的为《尚书》 2.史传文:《尚书》(记言)《春秋》 (记事)《国语》(国别史)《左传》 (编年史)《战国策》(国别史) 3.诸子散文:《老子》《论语》(语录体) 《庄子》《孟代散文 1.史传文: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通 史),班固的《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2.政论文:贾谊《过秦论等》、晁错《论 贵粟疏》等、王充《论衡》 3.赋:大赋如:枚乘《七发》、司马相如 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甘 泉》等 京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班固的 《两都赋》 抒情小赋
三、唐宋散文:散文发展的高峰 1.文学运动:(1)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2)欧阳 修的“诗文革新运动” 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两人为唐代)、欧阳修、苏轼、 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六人为宋代) 韩愈,被称为“一代文宗”“文起八代之衰”,有《师说》 《祭十二郎文》《杂说四》。 柳宗元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转》等 欧阳修,宋代散文文风的开创者,北宋文坛领袖,有《伶官传 序》《醉翁亭记》等。 苏轼,代表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有《石钟山记》《文与可画 筼筜偃竹记》《赤壁赋》等。 苏洵《六国论》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唐宋的骈文:王勃《滕王阁序》、欧阳修《醉翁亭记》 4.唐宋的赋: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 壁赋》(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课本为《前赤壁赋》)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1PPT课件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1PPT课件

如:
《鸿门宴》《项羽之死》 《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书》
《汉书》的成就不如《史记》,但在史 传文学的发展上仍然有贡献。班固笔法 精密,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在塑造人物形像上,也有不少优秀的篇 章。
如:《苏武传》
作 作品 者
《过秦
西 贾 论》《治

安策》
政 谊 《论积

贮疏》

晁错
东王 汉 充 《论衡》
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赋家是庚信。
唐宋散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期)
既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六
朝文学抒情写景、语言修辞方面的艺术经验,出现了
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除散句单行的古文外,骈文也
有一些优秀作品。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指美
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众人 韩愈《师说》 的称赞和喜爱。
骈体文在形式上过分束缚,使文章的抒情、叙事、 说理等多种功能受到很大的伤害,从政教需要来看, 骈体文显得不切实用。
中唐
中唐时期,伴随着政治变革,韩愈、柳宗元 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 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之为“古文”, 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 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几百年来骈文的 统治地位。这次文体革新被称为唐代古文运动。
绝唱,无韵之离
人物描写:准确到位,采 骚。
用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 我国第一部纪
写法,使人物形象鲜明。 传体通史。

以人物为中心

文章结构:极具匠心。有 再现历史画面。 时单线发展,峰峦起伏; 人物描写与结
有时则用并列结构和网式 构艺术对后世影
结构。
响深远。
语言:精确生动,文气流 对唐宋古文运 畅疏朗,曲折自如。具有 动及桐城派有巨 鲜明的节奏感与气势。 大影响。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一)先秦时期1.第一部散文集《尚书》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象征。

书中的文章结构越来越完整,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功夫在生活和意图规划中的运用一直受到关注。

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繁荣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秦汉以后,专利书、诏书、章回都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刘勰的《文心雕龙》在讨论“赵策”、“西夷”、“张彪”、“左旗”、“一队”、“书记”等文体时,也追溯到《尚书》的起源。

《尚书》中的某些章节具有一定的文采和情态。

例如,潘庚的第三章告诫潘庚动员臣民向阴迁移。

语气坚定果断,展现了潘庚的远见卓识。

2.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

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

《左传》是春秋时期《左传》的简称,又称《左传春秋》。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学家左秋明所著,共18万字。

它记录了春秋时期240年间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祸、吉兆和占卜。

这本书充满戏剧性的叙述,紧凑的情节,优秀的战争描写,精炼的语言和形象。

《国语》是一部民族史,记载了周朝和诸侯国(公元前1000-00年)的事件。

它记录的文字多于事件,主要是当时更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文字。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周礼》、《尚书》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已经出现了诸如宣扬道德、品德的散文。

到了汉代,《汉书》、《史记》等官方史册被视为散文的经典,其中的文章长短不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随着唐代的到来,散文进入了黄金时期。

唐代出现了一批以韦应物、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优秀散文家。

他们对社会风俗、自然风光、人生哲理等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表述方式。

唐代的散文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即文学随笔。

这种散文的特点是自由、流畅、随心所欲,一种自由散漫的写作风格,代表文学家有鱼玄机、白居易、杨炎等。

随着宋代的到来,散文逐渐转向了注重文字的精益求精。

宋代散文以苏轼、苏辙、文天祥、张耒等为代表,他们擅长用细致入微的笔触、细致入微的刻画等手法来提高文字的表现力,其作品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及自然主义的观点。

明代的散文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出现了以修辞手法为主的文赋、以细腻的特点为主的笔记等多种类型。

明朝散文家茅盾、林语堂、丰子恺等人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表现出极强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复杂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

清代散文则强调实用性、清新自然,以提高百姓能力为目的。

清末已经出现了以革命文学为代表的新写作方向,这种方向强调的是社会变革、反对封建思想等方面的散文。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散文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经历了各种文学派别和时代变革的影响,其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不言可喻,是中华文化珍贵的遗产。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古代散文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古代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

《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的报告辞,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等比喻,至今仍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

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

前者有《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

这些书,虽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XXX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

《论语》是记录XXX言论的语录体散文,精炼简洁,含义深刻。

所记XXX言论,,如“逝者XXX,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大都带有格言的意味。

书中不仅XXX的音容笑貌,就连XXX、XXX、XXX等人的性格,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侍坐》一章,已能给人以真实具体的感受。

《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是XXX晚年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编篡的。

它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

XXX讲究养气,文章有充沛的气势,但又往往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

《孟子》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对后代散文,特别是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地展示。

XXX总能为他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确切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

《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及其XXX恣肆、变化莫测、挥洒自如的风格,对后世文章多有沾溉。

XXX评《XXX.》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其他诸子百家,如《墨子》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行文流畅;《荀子》朴实深挚,说理透辟,取XXX审;《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对后代都有相当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古代散文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古代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

《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的报告辞,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等比喻,至今仍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

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

前者有《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

这些书,虽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精炼简洁,含义深刻。

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大都带有格言的意味。

书中不仅孔子的音容笑貌,就连子路、颜渊、子贡等人的性格,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侍坐》一章,已能给人以真实具体的感受。

《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是孟轲晚年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编篡的。

它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

孟子讲究养气,文章有充沛的气势,但又往往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

《孟子》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对后代散文,特别是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地展示。

庄子总能为他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确切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

《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汪洋恣肆、变化莫测、挥洒自如的风格,对后世文章多有沾溉。

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其他诸子百家,如《墨子》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行文流畅;《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辟,取譬精审;《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对后代都有相当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史传文以记言、记事为主。

《尚书》以记言为主,而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春秋》则是一部大事记,记述十分简括。

相传为鲁太史左丘明所著的《左传》是为阐释《春秋》而写的,它详细叙述了事情的本末,以及有关的轶闻琐事。

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使历史事件故事化,引人入胜。

如《郑伯克段与鄢》从头到尾,常常出人意料,波澜迭起,精彩地刻画了几个人物的性格。

《晋公子重耳出亡》中能够见出人物个性的情节更多,而且写出重耳性格发展变化的历程。

《左传》出色记述了当时的许多外交辞令,描写了复杂的战争场面。

《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都能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头绪纷繁、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与过程。

《左传》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记言多于记事,文学性不如《左传》,但也有许多精彩的部分。

《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以记言为主,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

如苏秦、张仪、冯谖、鲁仲连等人,莫不情态毕现。

其中有许多出于虚构想象的文学性描写。

《战国策》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是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

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

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不可掩饰。

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汉代史传文作家,西汉有司马迁,东汉有班固。

司马迁的《史记》,既是伟大的史学著作,又有极高的文学性,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创立了纪传体通史,其中的“纪”“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通过展现人物活动,再现丰富复杂的历史画面。

《史记》创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

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所涉及人物四千多个,重要人物数百名。

司马迁能准确地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和细节描写,采取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写法,使人物形象鲜明地凸现出来。

在结构上,这些人物传记也极具匠心,有的是一条主线,贯穿许多事件,形成单线发展、峰峦起伏状态;有的则是用并列结构和网式结构。

司马迁还是语言艺术巨匠,他的语言精确,善于描摹客观事物。

《项羽本纪》中垓下之战一节,项羽或是喑哑叱咤,或是言语呕呕,或是仰天悲叹,无不真切生动,合乎他的性格与为人。

司马迁不喜欢用偶句,常常避免对称的句法,文气疏朗流畅,曲折自如,有时还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气势。

这为唐代古文运动所提倡的单行散句文学语言提供了范本。

汉书的成就不如《史记》,但在史传文学的发展上仍然有贡献。

班固笔法精密,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也有不少优秀篇章。

汉代的政论文,以西汉的贾谊、晁错最为杰出。

贾谊的代表作是《治安策》《论积贮疏》《过秦论》,晁错的代表作是《论贵粟疏》。

《过秦论》援史实以为据,逐层推进,行文波澜起伏,淋漓酣畅,其锋不可犯。

《过秦论》在思想内容和语言上体现出对《战国策》和先秦诸子的继承和发展。

东汉的政论文继承了西汉的传统,但文章气势不如西汉,著名的作品有王充的《论衡》。

先秦西汉的论说文和史传文,还没有从哲学、史学的依附关系中独立出来。

散文走出应用文的尝试是从赋体开始的。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以致后世有“汉赋”之称,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

最早写赋的是战国后期赵国的荀子,战国后期另一个赋家是楚国的宋玉,现存题名宋玉的赋作共十篇,其中《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比较可信。

西汉赋家有司马相如、杨雄和枚乘等人,东汉赋家有班固、张衡等人。

赋以铺叙、描写较多为其特色,这在长篇大赋里表现得最明显。

大赋大都以回答为骨架,铺陈名物、排比词藻、好用古文奇字和双声叠韵词,铺陈多用整齐对称的韵语,叙述多用散文句。

枚乘的《七发》是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司马相如是西汉最有代表性的赋家,他的《子虚》《上林.》两赋铺陈天子上林苑的壮丽和天子游猎的盛举,表明诸侯不能与天子相提并论的态度。

最后说了一番要提倡节俭的道理。

作者借写游猎场面,用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出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呈现出文学中前所未见的宏伟壮阔的气势。

这实际上是西汉时期繁荣强盛的时代气息和统治阶级自豪骄傲的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家是杨雄,《甘泉》《河东》《长杨》,《羽猎》四赋是他的代表作。

他模拟司马相如,而仍能具有《子虚》《上林》二赋的规模气概。

从杨雄开始到东汉,辞赋中出现了新的题材,即“京都赋”。

代表作是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还有后来西晋左思的《三都赋》。

班固的《两都赋》以都市为中心,更为广泛地反映了山水、城市……的情况,它模仿司马相如和杨雄,但真实的成分增加了,虚夸的成分减少了。

张衡的《二京赋》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对世俗生活和有关人物等都有具体的描写。

东汉中后期,传统的大赋缺少创新,小赋兴起。

这些小赋以抒情为中心,往往带有尖锐的批判性。

代表作有张衡的《归田赋》、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

这些赋短小精悍,不再是主客对话的形式,而是作者的直接描写,这种转变为魏晋以后的
辞赋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创作的个性化使文学出现了新的变化。

散文的题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