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明德教育5感恩教育第三讲教案.doc
感恩德育活动课教案(精选7篇)
![感恩德育活动课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05d86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4.png)
感恩德育活动课教案(精选7篇)感恩德育活动课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恩德育活动课教案(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感恩德育活动课教案1一、活动名称:学会感恩二、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产生感恩的心理,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
2、让幼儿在感知体验中获得表达爱心的愿望。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让幼儿深切地感知情意,从而产生感恩的心理。
活动难点:让幼儿将自己的爱心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爱心展板一块、小礼物若干、音乐《感恩的心》四、活动过程:(一)感知活动:1、多媒体展现,让幼儿感受幼儿园的美。
2、说出美丽而干净的幼儿园是谁每天来帮我们打扫的?3、原来是您————门卫叔叔。
4、播放门卫叔叔工作情景,了解门卫叔叔的辛勤工作。
(二)体验活动:1、现在你想对门卫叔叔说些什么?让幼儿大胆用语言说出自己的心声。
2、用行动表达爱意,自选小礼物把它放到爱心板上,并对叔叔说一句感谢的话。
3、播放《感恩的心》音乐,用肢体表达爱心。
(三)活动延伸:幼儿园里除了要感谢门卫叔叔,还要感谢谁?为什么?教学反思: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让幼儿能够感知情意,懂得情感,并乐于表达情感。
我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想通过幼儿亲身体验、自主表达、主动参与的过程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与爱,在表达爱心的过程中让感恩内化为一种行动。
活动中幼儿通过观看录像,了解门卫叔叔工作的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让他们从小懂得对周围的每个人都要有感恩之心,知道知恩、感恩、报恩是一种美德,活动中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让温馨的话语贯穿整个活动。
感恩德育活动课教案2一、活动目标:1、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
2、了解爱妈妈,爱长辈的美好情操。
二、活动准备:小动物头饰、音乐CD。
三、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音乐响起)教师讲故事《小乌鸦爱妈妈》二、基本部分:1、有感情的复述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含义。
完整版《感恩教育》精品教案完整版
![完整版《感恩教育》精品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eabd5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1c.png)
完整版《感恩教育》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五单元“感恩的心”,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感恩的意义”,详细阐述感恩对于个人成长、社会和谐的重要性;第二章“身边的恩情”,引导学生发现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恩情;第三章“学会感恩”,通过实例教育学生如何表达感恩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意义,认识到感恩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发现身边恩情的能力,学会珍惜和回报。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感恩之情,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恩情,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重点: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意义,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感恩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感恩的氛围,引发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中关于感恩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遇到的恩情。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感恩的心2. 板书内容:(1)感恩的意义(2)身边的恩情(3)学会感恩七、作业设计2. 答案示例:(1)感恩的意义:个人成长、社会和谐(2)身边的恩情:家庭、学校、社会(3)学会感恩:表达感恩之情、珍惜和回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学生能否主动发现身边的恩情,并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
4. 作业设计及答案示例的指导性。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意义,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恩情,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感恩教育》教案
![《感恩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3a5ab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b.png)
《感恩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3. 提高学生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2. 亲情的珍贵3. 友情的价值4. 感恩的行动5.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恩的含义、意义及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亲情、友情的重要例子,引导学生感悟。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感恩行动及团队协作的意义。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体验感恩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纸张:用于学生写感恩卡片。
3. 感恩卡片:用于学生表达感恩之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感恩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讲解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分析案例,让学生感悟亲情的珍贵、友情的价值。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表达感恩,讨论团队协作的意义。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体验感恩的情感。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写感恩卡片,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感激之情。
6. 总结:强调感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行动起来,珍惜亲情友情。
7. 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感恩,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感恩概念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写的感恩卡片,分析他们表达感恩的具体内容和情感真挚程度。
4. 通过课后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看法和收获。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
2. 开展感恩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
3. 推荐阅读关于感恩的书籍或文章,加深学生对感恩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三讲三心明德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小溪流
![大学生三讲三心明德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小溪流](https://img.taocdn.com/s3/m/26d2ee2e4b35eefdc8d3330b.png)
大学生“三讲三心”明德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小溪流王洁(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成都611731)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
“三讲三心”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对学生进行的明德教育必修课,“三讲”指讲礼仪、讲诚信、讲感恩,“三心”即“对国家人民尽忠心”“对父母长辈尽孝心”“对同学同事尽爱心”。
这两个一大一小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联,本文分成三个部分来说明:第一、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三讲三心”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三、“三讲三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意义以及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通过这几个部分的阐述并结合学校实践效果与实例,来说明“三讲三心”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其在大学校园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一股可以汇流到核心价值体系大海的小溪流,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好方式,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构想输送人才的良好途径之一。
关键词:“三讲三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素养相信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体系,大家并不陌生,它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那么“三讲三心”又是什么?恐怕很多人都是有疑问的,“三讲三心”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所提出来的人才素养培养方向,下面会具体谈到各方面的内容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联。
一、“三讲三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包含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
完整版《感恩教育》教案完整版
![完整版《感恩教育》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76d9d7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d.png)
完整版《感恩教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七章《感恩与责任》的第1节“感恩的心”,主要内容包括:感恩的含义、感恩的重要性、如何培养感恩的心、感恩在生活中的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
难点:如何培养感恩的心,将感恩付诸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组与感恩相关的图片,如父母关爱、教师辅导、朋友帮助等,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图片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感恩。
2. 新课讲解:(1)讲解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
(2)举例说明如何培养感恩的心。
(3)介绍感恩在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情境:假设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遇到了困难,一位陌生人帮助你解决了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这个情境下,你应该怎么做?4. 例题讲解:(1)什么是感恩?(2)为什么我们要学会感恩?(3)如何将感恩融入日常生活?5. 随堂练习:让同学们列举一些自己生活中的感恩事例,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强调感恩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感恩。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感恩的心2. 板书内容:(1)感恩的含义(2)感恩的重要性(3)如何培养感恩的心(4)感恩在生活中的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谈谈对感恩的理解。
(2)列举三个你生活中的感恩事例,并说明如何将感恩付诸实践。
2. 答案:(1)感恩是对他人给予帮助和关爱表示感激的情感。
(2)示例:①感谢父母照顾我;②感谢老师教导我;③感谢朋友帮助我。
实践方法:及时表达感谢、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感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完整版《感恩教育》教案完整版
![完整版《感恩教育》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0ff5d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c.png)
完整版《感恩教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八章《感恩与回报》第一节“感恩的意义”。
教学内容详细阐述了感恩的重要性,培养感恩情怀,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感恩行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感恩的内涵,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感恩情怀,学会珍惜他人给予的帮助与关爱。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感恩,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感恩的意义,培养感恩情怀。
难点: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将感恩行动落到实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个关于感恩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短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表达感恩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教师详细讲解教材中关于感恩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呈现一个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该情景中表达感恩。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培养感恩情怀。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感恩的意义2. 培养感恩情怀3. 生活中的感恩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
(1)引言:简要介绍自己的感恩对象。
(2)具体描述感恩对象对自己的帮助,以及自己在感恩过程中的感悟。
(3)结尾:表达对感恩对象的感激之情,并表示要将感恩行动传承下去。
2. 课后拓展:开展一次“感恩行动计划”,为期一周,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实践感恩的行动,下周课上分享成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表达感恩。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感恩行动计划,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感恩教育教案(通用
![感恩教育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30d541b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b.png)
感恩教育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感恩教育》教材的第一章节“感恩的意义”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感恩的定义、感恩的重要性、感恩的心态培养、感恩的行为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感恩的定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感恩的心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 引导学生将感恩付诸实践,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感恩心态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感恩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感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感恩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第一章节内容,阐述感恩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感恩的心态培养。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感恩。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感恩事迹,并进行小组讨论。
6. 课后实践: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感恩付诸实践。
六、板书设计1. 感恩教育2. 内容:感恩的定义感恩的重要性感恩的心态培养感恩的行为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感恩的心”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2. 答案示例:感恩的心我要感谢我的父母。
他们给予我生命,陪伴我成长,为我付出无尽的关爱。
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他们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给我信心和力量。
因此,我要用行动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我要感谢我的老师。
他们辛勤地教导我,传授我知识,为我打开智慧的大门。
在我迷茫时,他们给予我指引,让我找到前进的方向。
我要珍惜老师的教诲,努力学习,成为他们的骄傲。
我要感谢我的朋友。
他们陪伴我度过许多快乐的时光,让我感受到友谊的温暖。
在我遇到挫折时,他们给予我鼓励和支持,让我勇敢面对困难。
我要珍惜这份友谊,与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感恩的心,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完整版《感恩教育》教案完整版
![完整版《感恩教育》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d5744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7.png)
完整版《感恩教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八章《感恩与回报》第一节,内容包括:感恩的意义、感恩的心态、感恩的行动、回报社会的具体做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意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拥有感恩的心态,学会珍惜和回报他人。
3. 引导学生将感恩付诸行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感恩的意义、心态及行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感恩心态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回报社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感恩的短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感恩瞬间,引发学生对感恩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知识讲解:(1)讲解感恩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2)分析感恩的心态,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回报他人。
(3)介绍感恩的行动,让学生了解如何将感恩付诸实践。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如何将感恩心态转化为实际行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一个感恩的故事,并进行小组讨论。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感恩教育》2. 内容:(1)感恩的意义(2)感恩的心态(3)感恩的行动(4)回报社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
(2)列举三个你身边值得感恩的人或事,并说明原因。
2. 答案:(2)示例:父母、老师、同学。
原因: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落实感恩行动,还需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感恩行动带来的快乐。
(2)开展“感恩的心”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2024年完整版《感恩教育》优质教案
![2024年完整版《感恩教育》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ac2b3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2.png)
2024年完整版《感恩教育》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感恩教育》教材第四章“感恩社会,关爱他人”,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社会关爱的重要性,学习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具体行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关爱他人、感恩社会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堂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关爱他人的公益广告,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1)讲解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重要性。
(2)介绍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具体行动。
(3)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身边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榜样。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实践活动。
(2)每组汇报实践活动方案,全班投票选出最佳方案。
(3)全班同学参与实践活动,实践关爱他人、感恩社会。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大感恩社会,关爱他人2. 副学习关爱他人,践行感恩行动3. 主要内容:(1)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重要性(2)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具体行动(3)实践活动:关爱他人、感恩社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你身边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例子。
(2)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实践活动。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示例: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款、帮助孤寡老人、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中开展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实践活动。
2024年完整版《感恩教育》教案x
![2024年完整版《感恩教育》教案x](https://img.taocdn.com/s3/m/fa639d4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0.png)
2024年完整版《感恩教育》教案x 教案x:《感恩教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感恩教育》教材的第四章“感恩他人”。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意义,学会感恩他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具体内容包括: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感恩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社会的关爱之恩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意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他人,培养感恩之心。
3. 引导学生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做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意义,学会感恩他人。
难点:引导学生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感恩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
2. 教材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讲解第四章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意义,学会感恩他人。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明白感恩之心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关于感恩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以检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感恩”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感恩的意义1.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2. 感恩老师的教导之恩3. 感恩朋友的帮助之恩4. 感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如何践行感恩1. 用心感受他人的付出2. 学会说“谢谢”3. 用实际行动回报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感恩之情》。
答案:我心中的感恩之情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人给予了我帮助和关爱,让我感受到了感恩的重要性。
我要感恩我的父母。
他们为我付出了无数的辛勤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都给予了我无尽的关怀和支持。
感恩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感恩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5c4fb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3.png)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感恩的内涵,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学会表达感恩之情,能够运用感恩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和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感恩的内涵,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学会表达感恩之情,能够运用感恩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感恩之情。
(2)培养学生运用感恩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感恩歌曲,营造感恩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感恩的内涵,激发学生兴趣。
2. 课堂活动(1)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感恩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感恩行为,总结感恩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你有哪些感恩的人或事?b. 你是如何表达感恩之情的?c.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感恩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3)角色扮演: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感恩情景剧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3.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4. 课后实践(1)学生撰写一篇感恩日记,记录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感恩的人和事。
(2)开展“感恩行动月”活动,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表达感恩之情。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课后实践:检查学生的感恩日记,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感恩表现。
3.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感恩德育实践课的看法,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感恩的重要性。
3. 学生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感恩意识。
版《感恩教育》教案
![版《感恩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e685a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f.png)
通用版《感恩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2. 身边的亲人、老师和朋友对我们的付出3. 如何表达感恩之情4. 感恩行动计划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恩的含义、意义及表达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身边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感恩。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
4. 实践法:制定感恩行动计划,并在日常生活中执行。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案例材料3. 感恩卡片4. 笔记本和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感恩的含义与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主体部分:a. 分析身边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感恩。
b. 分组讨论如何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
3. 实践环节:a. 发放感恩卡片,让学生写给身边的人表示感谢的话语。
b. 制定感恩行动计划,并在日常生活中执行。
5. 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执行感恩行动计划,并将感受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性。
2. 感恩卡片内容:检查学生写的感恩卡片,评估他们对感恩的理解和表达。
3. 行动计划执行:跟踪学生执行感恩行动计划的进展,了解他们的实际行动。
4. 课后日记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日记,了解他们对感恩行动计划的感受和反思。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校参与感恩教育活动,增进家校合作。
2. 组织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3. 建立长期的感恩教育机制: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中,形成长效机制。
八、教学注意事项1.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舒适和受到尊重。
2. 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3. 保护学生隐私:在讨论和分享环节,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版《感恩教育》教案
![版《感恩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57087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4.png)
通用版《感恩教育》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发现他人的恩惠,培养感恩的心态和行为。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感恩的意义,学会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发现他人恩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恩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恩惠。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四、教学内容1. 感恩的概念与重要性2. 发现生活中的恩惠3. 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4. 感恩的心態与行为5. 感恩的实际案例分析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感恩的概念与重要性。
2.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恩惠。
3. 第三课时:讲解如何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4. 第四课时:分析感恩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感恩的意义。
5. 第五课时:进行感恩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活动:发现生活中的恩惠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发现他人恩惠的能力。
2. 活动方式:小组讨论3. 活动内容:让学生分组,每组成员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恩惠,并讨论恩惠的意义。
七、教学活动:感恩案例分析1. 活动目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感恩的意义。
2. 活动方式:小组讨论3. 活动内容:提供几个感恩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感恩行为及其意义。
八、教学活动:感恩心态培养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
2. 活动方式:讲解、分享3. 活动内容:讲解感恩心态的重要性,分享一些培养感恩心态的方法和技巧。
九、教学活动:感恩行动实践1. 活动目的:让学生学会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2. 活动方式:实践活动3. 活动内容:让学生制定感恩行动计划,如为家人做一顿饭、给朋友写一封感谢信等,并将行动计划付诸实践。
十、教学总结与反馈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版《感恩教育》教案
![版《感恩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9d4c7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1f.png)
通用版《感恩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2. 身边值得感恩的人和事3. 学会关爱他人,回报社会5. 实践演练与感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恩的含义、意义及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身边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
4.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感恩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享身边的感恩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和感悟。
4.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关爱弱势群体、志愿服务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感悟:通过课后作业、心得体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感恩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成果: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观看感恩视频:挑选一部感人的感恩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体会到感恩的力量。
2. 写一封感谢信:让学生给自己感激的人写一封感谢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3. 制作感恩卡片:让学生制作一张感恩卡片,送给感激的人,传递感恩之心。
4. 分享感恩故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七、教学资源1. 感恩视频:收集一部感人的感恩视频,用于课堂观看。
2. 感谢信模板:准备一份感谢信模板,供学生参考。
3. 感恩卡片素材:提供一些感恩卡片的素材,供学生制作。
4. 感恩故事素材:收集一些感恩故事,供学生分享。
八、教学建议1. 注重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
版《感恩教育》教案
![版《感恩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4df5a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d.png)
通用版《感恩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4. 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回报父母、老师和他人。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2. 亲情的珍贵与回报3. 友情的价值与维护4. 师生关系的理解与尊重5. 社会责任与奉献精神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和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恩的重要性。
3. 情景剧表演:让学生自编自演感恩情景剧,增强实践体验。
4. 小组互动法:开展小组间的互动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感人至深的感恩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介绍感恩的定义与意义,分析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3.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回报父母、朋友、老师的关爱,以及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
5. 情景剧表演:分组编排情景剧,展示感恩的情感与行为。
6. 小组互动:开展小组间的感恩实践活动,如互助、关爱、馈赠等。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感恩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去实际行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感恩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情景剧表演的积极性。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4. 学生在与同学、家人、老师相处时的行为变化。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感恩亲情活动:邀请学生分享与家人间的感人故事,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2. 感恩友情活动:组织学生写一封感谢信给好朋友,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3. 感恩师生活动:鼓励学生向老师表达感谢之情,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4. 社会感恩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体验奉献社会的快乐。
七、教学资源准备1. 感人至深的感恩故事素材。
2. 真实案例关于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等。
形势政策与明德教育5感恩教育
![形势政策与明德教育5感恩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80f3abea58da0116c174981.png)
参考书目和资料
1.《感恩》陈智、陈竞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07 2.《感恩的心》唐晓龙 人民出版社,2007 3.《学会感恩,学会施恩》崔雪娇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6 4.《人民日报》、《时事报告》、《半月谈》 5.省委教育工委宣教处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部
的时事VCD 6.学院党委宣传部编辑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参考
(1)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 (2)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 (3)感恩是一种生存境界 (4)感恩是一种穿透人生的智慧
(1)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
“感恩”在中国有史可考 “百孝善为先”:“孝悌” “忠君爱国” 知恩必图报,图报必图强,图强必有为
(2)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
我感激,因为我有饭吃,而且食物的种类丰富多彩 我感激,因为我有健康的身体和正常的智力 我感激,感激天,感激地,感谢雨的温柔、雪的苍
茫 我感激,感激山,感激海,感谢树木的葱茏、花草
的芬芳 我感激,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的养育 我感激,感激老师,感激老师给予我们知识,提高
我们能力 我感激,感激他人,感激他人关心帮助我们
感恩春季之美,美在萌动,美在生机, 美在舒展,美在春花,生如春花之烂漫, 是许多人对生命的美好期望,也是对春花 之赞美。
感恩夏季的热情激越,太阳的威力在这 一季得以最大的体现,骄阳似火,使树叶 由春季的鹅黄嫩绿转变为夏季的葱郁茂盛, 洒下片片绿荫,留下缕缕凉爽。
秋高气爽,秋月静美,层林尽染,色彩 斑斓,丹桂飘香,金黄是秋季最亮眼的色彩, 因而常称秋天为金秋,金秋是金灿灿的、沉 甸甸的收获的季节,感恩收获的金秋。
寒冷的冬天里更能体会暖阳的可贵,而 寒日里腊梅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似乎总在 提醒人们,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 鼻香?
资料等
《感恩教育》教案
![《感恩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8b9af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c.png)
《感恩教育》教案【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
2.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培养他们的孝心。
3.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1.邀请家长参加活动。
2.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3.准备一些小礼品作为奖品。
【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1.播放歌曲《感恩的心》,让学生谈谈对感恩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感恩?应该如何感恩?二、基本环节1.感恩父母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内容是关于父母为孩子付出的辛劳和牺牲的情景。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伟大和辛劳,从而培养他们的孝心和感恩的心态。
2.感恩老师和学校播放一段教师为学生付出的视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老师和学校为自己成长付出的努力。
让学生认识到老师和学校的辛勤付出,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和学校的感激之情。
3.感恩同学和朋友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与同学和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和关心的故事。
引导学生认识到同学和朋友间的友谊和帮助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心态。
三、活动延伸1.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小事情,例如:帮助父母做家务,与朋友分享自己的东西等,让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2.在班级里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和感恩。
例如:每个小组照顾一棵树或者一只宠物,让学生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的同时,也让他们对大自然产生感恩之心。
3.在期末时举行一次“感恩”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这一学期中的成长和收获,以及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
同时,也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值得感恩的人或事情,让全班同学一起学会感恩他人。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父母的辛劳,培养了他们的孝心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将感恩的心态带入日常生活中,让自己成长的更加健康、快乐!。
《感恩》思品课教案讲解
![《感恩》思品课教案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927340e6c175f0e7cd137cc.png)
《感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感恩是中华民族上千年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图报”等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曾经为培养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情操起到很好的作用。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感恩已被不少麻木而浮躁的现代人所疏远和淡漠了。
不懂感恩、不会感恩的现象十分普遍。
而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过渡阶段,他们很容易接受和模仿发生在他们周围的现象和新生事物,这将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感恩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做为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充分理解感恩教育的伟大时代意义,才能使得广大德育工作者在感恩教育中做到高屋建瓴、有的放矢。
因此我设计这个主题,意在让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
我的设计理念是遵循教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二、学情分析: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为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日渐在许多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被遗忘和丢失。
现代教育虽然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
故感恩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三、教学目标:通过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祖国等几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周围的各种爱,学会关心父母和老师,关心同学和朋友,更要爱集体和祖国。
从而让爱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四、设计思路整节课按学生认知和接受的逐步深入设计以下四个环节:(一)故事导入,激发情感(识恩)(二)启发联想,深化认识(知恩)(三)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感恩)(四)深化拓展,升华情感(报恩)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认识上课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讲故事《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明德教育5感恩教育第三讲教案1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明德教育5感恩教育第三讲教案
——感恩学校老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我院基本信息:办学理念、“三讲三心”、“三创三练”等,知道我院所获得的荣誉,产生集团荣誉感和集体感;
2、知道如何用行动感恩母校;
3、学生明白感恩老师的内涵;
4、知道如何用行动感恩老师。
二、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
2、案例分析法
3、情景模拟法
三、教学内容:
(一)分组讨论:请谈谈学校的变化和对学校的感受
(二)感恩学校:
1、了解我院:
锦城学院知多少:
(1)学院成立于__ 年___月___日(2)校训是什么?
(3)学院的三大教育是什么?
(4)学院有哪些常规特色学生活动?
2.遵守学校制度
《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一、志存高远,坚定信念。
二、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三、勤奋学习,自强不息。
四、遵纪守法,弘扬正气。
五、诚实守信,严于律己。
六、明礼修身,团结友爱。
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八、强健体魄,热爱生活。
学院内的“三不准”
不准喝酒
不准抽烟
不准打牌
学院对学生的“三不支持”
不支持烫染头发
不支持奇装异服
不支持谈恋爱
锦城文明习惯“八要八不要”
要遵守公共秩序,不斗殴吵架,不插队抢座,不在公众场合高声喧哗;
要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不要骄、娇二气;
要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穿戴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要尊老爱幼,礼貌待人,会说话,会鞠躬,会让座,会道歉;不要粗暴无礼要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热心公益事业;不要自私自利;
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在非人行道横穿马路;
要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要学会民主做事,平等待人,不要盛气凌人,恃强欺弱。
3.维护学校名誉
建校以来,学院获得哪些荣誉?
2006 年度教育总评榜综合实力20 强独立学院
全国十大特色学校
2006-2007 公众满意中国十大名牌独立学校
2006 年度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
《中国青年报》报道我院创业教育。
央视一套《朝闻天下》报道我院创业教育。
维护学校名誉
视频1:中央电视台报道我院农场教育
视频2:央电视台报道我院志愿者抢险救灾
视频3:2010年3月26日,成都新闻综合频道《新闻18点》播出我院计科系06电子商务专业昝琳宝同学的魔术新闻专题。
视频4:中央电视台一套、十二套报道我院05级钟颖同学割肝救母的感人事迹。
4.爱护学校公物
“课桌文化”,教室里的课桌上用铅笔、中性笔写上各种各样的言语,画上图画。
“厕所文化”,在卫生间的门上刻画文字……
寝室的门已经被踢变形,寝室的墙壁更是斑驳。
5、如何感恩母校:
分组讨论:
我们应怎样感恩母校?
05级毕业生用行动将感恩母校传承下去:
锦城校友基金会于母校成立五周年之际诞生,并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
她是锦城学院2005级毕业校友发起成立,是凝聚校友关爱母校的平台,是校友与母校联系的纽带。
校友基金会
(1)宗旨
加强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激励校友发扬母校“三讲三心”明德教育的传统,争取校友对母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和关心,引导并促进校友为母校捐教助学。
(2)理念
献一点爱——感恩母校
做一家人——关爱母校
花一小时——心系母校
出一份力——奉献母校
捐一元钱——回馈母校
(3)校友们的倡议:
游子思慈母,学子恋故园。
尽管我们和年轻的母校一样,正在成长、发展,但我们可以作为一家人,献一点爱、花一小时、出一份力、捐一元钱,涓流成河、聚沙成塔,形成一种锦城学院校友捐赠母校的传统,养成一个校友回馈母校的习惯。
捐赠非目的,金额不攀比,重要的是凝聚更多校友对母校的关心。
(4)我们应该做的:
尽管我们还未毕业,但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关心母校,把我们对母校的爱化作感恩行动。
校友们像一家人一样团结起来,让我们的感恩之心、捐献之举能成为承载母校走向辉煌明天的桥梁!
让感恩成为习惯,与母校共同成长。
(三)感恩老师
案例分析:
前日,民歌手汤灿在博客中称,自己为答谢音乐学院冯老师对自己孜孜不倦的教育,相送奔驰车一辆。
人们对这个事情褒贬不一。
分组讨论:你的看法是什么?
在博客中,歌手汤灿称,武汉音乐学院冯姓老师是她音乐之路上的恩师,日前两人在北京会面,汤灿说:“她还是像从前一样,关心我的音乐,更关心我的生活,于是我也跟从前一样,把我最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事无巨细地全都做了…汇报‟。
在她的面前,我好像又回到了当初那个扎着羊角辫子的小姑娘……”汤灿透露:“我知道他们现在的车子需要换,我正好有一辆奔驰没怎么开,我说给
他们送过去。
冯老师却坚决不收,但这个拒绝在我这里是没有用的!”
1、感恩老师:
老师的心,和父母一样。
父母给了你生命,老师给了你灵魂。
父母给了你肉体,老师给了你思想。
愿天下的孩子孝顺父母,
愿天下的学子爱戴老师。
世界最纯洁的爱——师爱
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叫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芽。
是谁,把调皮的我们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您的关怀好似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视频:感恩老师
10月的阳光如此灿烂,10月的校园如此深情。
似滴滴雨露滋润着我们求知的欲望;似缕缕阳光温暖着我们心中的希望。
让我们一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起大声高呼:我爱你,敬爱的老师!我们的每一点知识,我们的每一个进步,都渗透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
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感情,把最动人的诗篇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
事师之犹事父也。
——《吕氏春秋·劝学》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吕氏春秋·劝学》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晋·葛洪《勤求》
1.感谢老师将我们引入知识的殿堂
2.感恩老师帮我们把握人生的航向
3.感恩老师为我们的成长默默无闻的奉献
(四)用实际行动感恩老师
分组讨论:如何用行动感恩老师?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明德教育5感恩教育第四讲教案1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明德教育5感恩教育第四讲教案
——感恩朋友感恩对手
一、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本期感恩朋友的内涵
2、学生明白感恩对手的原因
3、学生知道如何感恩朋友
4、学生知道如何感恩对手
二、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
2、案例分析法
3、情景模拟法
三、教学内容:
(一)感恩朋友:
1、什么是感恩朋友:
落叶在空中盘旋
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
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
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
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因为感恩才会有这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
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感恩谁?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感恩的人有很多,首先我们想到的是生命、亲人、生活……可是,是谁陪伴着我们走过生命中的每一天呢?他们是朋友
友谊叉像一条小溪,波澜不惊却有自己的方向,悄悄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遇到巨石,它会绕过去,继续向前。
遇到小石块,它会化刚为柔,把石块打磨成鹅卵的样子。
朋友是一种相遇。
朋友是一种相知。
朋友是一种相契。
朋友是一种相伴。
朋友是一种相助。
朋友是一种相思。
朋友是一种相辉。
分组讨论:
1、朋友让自己最感动的一件事?
2、如何正确地帮助朋友?
(二)感恩对手
案例分析:世界级拳王泰森曾说:“假如没有昔日的对手,就不会有今天的拳王!”感谢对手
1、感恩对手,认清自己
(1)认清自己的短处
(2)看到自己的长处
2、感恩对手,不断成长
(1)感恩对手,自我取长补短(2)感恩对手,提高自我抗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