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https://img.taocdn.com/s3/m/47be6b857f1922791788e804.png)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屈原《离骚》
奥地利作家让·阿梅里认为: “自杀是荒诞的,但并不 愚蠢,因为它以自己的荒 诞不再加剧生命的荒诞, 相反却减少了生命的荒 诞。”
提示:
齐读
诵读过程注意读音、节奏、情感的融合。
做到与诗人灵魂对话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课下作业
我 为 屈 原 画 像
再见
承德二中 张香娜
离骚
屈 原
课堂任务
品读诗中深沉的情感
初读:检查预习
• 提示:楚辞是古代楚国的民歌,楚辞的一 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多用“兮”。“兮” 有时候放在单句句中,有时放在单句句末。 《离骚》节选部分都放在句末,它是一个 语气助词,表示停顿、舒缓的语气,有抒 发感情的作用。
课文以七字句或者六字句居多,根据句 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一般每句读两拍或 者三拍。
精读
提示:品味表现诗人 情感的重点语句,进 一步体会诗人情感, 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诗歌是诗人内心 情感的外化形式,只 有将自己和文本近距 离对话,融入诗歌, 才能把握诗歌的内涵, 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 情感世界。
表现屈原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诗句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也!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
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质疑讨论
未悔? 悔? 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反省前行
对比赏析
屈原
陶渊明
对比赏析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划读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a9841b69eae009591bec04.png)
《离骚》导学案【教学目标】1、趣味读诗,寻找难诗简单读的方法。
2、个性化读诗,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古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阅读,体会楚辞的语言特点。
2、分析香草美人意象,把握楚物的比喻意义。
3、欣赏诗中的直抒胸臆的句子,理解屈原高贵的思想品质。
4、读出个性,提升评价能力。
【预习导读】1、作家屈原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而殉自己的政治理想。
2、骚体诗:亦称“楚辞体”,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基础知识过关检测】1、读准字音修姱()謇()谇()揽茝()谣诼()偭()侘()傺()溘()死鸷()鸟方圜()攘诟()2、理解词义修姱:谣诼:度:溘:侘傺:昭质:岌岌:相道:陆离:游目:惩:【探究生趣,简单读诗】(一)比较阅读,写出你的发现。
1、朗读课文,勾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2、将你所勾画的句子压缩,只留下最核心的字词。
你的发现:(二)课文描写花鸟禽虫的用意是什么?(三)试找出文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并解释其内容。
【个性读诗】我们也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思想见解。
读了《离骚》后,同学们是怎样看待屈原的呢?请联系个人经历,以“屈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屈原的认识,不少于80字。
《离骚》教案一等奖4篇
![《离骚》教案一等奖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a579c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7.png)
《离骚》教案篇1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
而今,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
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二、学习有关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
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教师明确: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
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
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
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
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2.参见教材第33页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解释就是“遭遇忧患”。
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3.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
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
(二)教师补充介绍:1.屈原一生中曾遭到两次罢官以及随之而来的两次被流放。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7)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7)](https://img.taocdn.com/s3/m/00dc16d484868762cbaed504.png)
背诵课文,填充句子:
1、在 《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 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 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5新课标全国卷)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
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
以媲于君。”
(汉 王逸《离骚》序)
小结:
君不圣相空贤 苦求美政感天地
信见疑忠被谤 高扬蛾眉观四荒
屈原简介: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开 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 形式。后人也因此将《诗经》里的《国风》, 与《离骚》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 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 源头。代表作有《九歌》、《天问》、《离骚》
风骚:①“风”指《诗经》里的《国风》, “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 文学。②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 叫“领风骚”。③现在常指妇女举止轻佻,行 为放荡。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起始句到“竞周容 以为度”内容
教学难点:①把握起始句到“竞周容以 为度”中诗人的形象和社会 现实 ②简单了解“移情法”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经历:屈原因出身贵族, 又明于治乱,故而早年深受 楚怀王的宠信。但由于上官 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 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 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顷襄 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 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 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 之志。
离骚教案一等奖优质
![离骚教案一等奖优质](https://img.taocdn.com/s3/m/2cfd6b8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b.png)
离骚教案一等奖优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及作者屈原的生平经历。
2.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艺术特色及主题思想。
3.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及作者屈原的生平经历。
2.难点: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艺术特色及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屈原的生平经历,引导学生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1)带领学生通读《离骚》,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结构特点。
(2)引导学生分析《离骚》的篇章结构,理解其内在逻辑关系。
3.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1)讲解《离骚》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引导学生欣赏《离骚》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分析《离骚》的主题思想(1)讲解《离骚》中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让学生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理解《离骚》中的忠诚、正直、廉洁等道德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5.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离骚》的理解和感悟。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加深对《离骚》的理解。
6.作业布置(1)让学生熟读并背诵《离骚》的部分篇章。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度是否较高?2.学生对《离骚》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深入?3.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离骚》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被誉为“楚辞之祖”。
全诗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屈原被贬谪的原因,第二部分写屈原在流放过程中的遭遇,第三部分写屈原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在第一部分中,屈原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开篇,介绍了自己的家世背景。
接着,屈原叙述了自己被贬谪的原因,是因为他敢于直言,揭露了楚国的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
在第二部分中,屈原描绘了自己在流放过程中的遭遇。
他身处困境,但仍坚守忠诚、正直、廉洁的品质,不屈不挠地与邪恶势力抗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2)](https://img.taocdn.com/s3/m/98e269b6e009581b6ad9eb04.png)
❖ 1、路漫漫以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 3、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昭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4、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 脩吾初服。製芰荷以為衣兮, 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 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 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 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亲近经典 《离骚》赏读
一、《离骚》的诵读
❖顿挫莫善于离骚。自一篇以 至一章,及一两句,皆有之, 此所谓“反复致意”者。
❖——(清)刘熙载《艺概》
二、《离骚》的象征 ❖一言以蔽之:香草美人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 以配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东汉 王逸
三、《离骚》的情感
❖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 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 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 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 索藑茅以筳篿兮,命靈氛為余占之。曰: 「兩美其必合兮,孰信脩而慕之?思九 州之博大兮,豈唯是其有女?」曰: 「勉遠逝而無狐疑兮,孰求美而釋女? 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世幽 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惡。民好惡 其不同兮,惟此黨人其獨異。戶服艾以 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覽察草木其 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蘇糞壤以充 幃兮,謂申椒其不芳!」
❖谢谢大家
离骚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离骚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1ba42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e.png)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 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7
听读-品味诗境 同学们请听朗诵,感受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1?.“离骚”解释:
13
探读-回味诗风 屈原已离开世界两千多年,但他那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 炎黄子孙,我们绍兴的鲁迅就是其中之一.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14
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兵背诵全诗。 2. 你最喜欢《离骚》中哪两句诗,哪句或哪几句诗引起了你的 共鸣,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 400 字 左右的短文,只要能抓住一点即可。
5
初读-感受诗韵 同学们请自由朗诵,感受这首诗在形式上的特点。 1 . 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 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 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 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 下句补充。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 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
屈原代表作《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4
《楚辞》简介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4)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4)](https://img.taocdn.com/s3/m/8058e51f69dc5022abea0054.png)
学习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1.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 的理想而奋斗。
2.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 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3.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 爱祖国。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 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 【试题】 •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明确:
•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 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 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 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 忘我的诗人形象。
导 长太息—— (以)掩涕(兮),
哀——民生—— (之)多艰。 “兮”字应拉长语气,使句子婉转 动人。
我的朗读我做主
1、速读文段,找出第一段中表现诗人 心理状态的诗句?试分析其原因。
2、默读第一段,面对不公,诗人是否 一直哀怨?那他又是什么态度呢?
方法指导:刻画人物形象抓 直接描写(语言、动作、外 貌、心理、细节描写等)与 侧面描写(环境烘托
gòu miǎn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 意思
• 既替余以蕙镶兮,又申之以揽茝
•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诵 《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 读 四、五、八、九言,多用楚地口语 指 “兮”字。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
础上,把握好它的节奏特点。例如:
离骚
屈原
屈
离
原
骚
学习目标 :
1.学习关于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初步鉴赏、评 价古诗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8)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8)](https://img.taocdn.com/s3/m/29ad69696137ee06eef91854.png)
1、读准字音 修姱(kuā ) 谣诼(zhuó) 溘死(kè )
鞿羁( jījī ) 侘傺(chàchì) 芰荷( j ì )
2、解释词语 修姱: 修洁而美好。 相道: 观察、选择道路。
二、探究生趣,简单读诗
(一)比较阅读,体楚语。
1、朗读课文,勾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东汉王逸
二、探究生趣,简单读诗
(三)找关键字词,识楚人。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直抒 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
直抒胸臆,表白心志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垢; 4、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5、民生各有所乐兮,予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将你所勾画的句子压缩,只留下最核 心的字词。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压缩为:长太掩涕 民生多艰
楚语
1、易于抒情; 2、自纱,明楚物。
1、找出文中带有花草的句子。 香草——精神高尚 美人——我 楚怀王
楚物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分组讨论,找出以上句子中最能表 达情感的字,并解释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
简单读诗的方法
1、通过吟咏体会楚辞的语言特点; 2、把握比的运用、理解作者对现实
的曲折表达; 3、通过文中关键字词,知人论世,
体会诗中的情感变化。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bc9e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8.png)
《离骚》语言有什么特色?
《离骚》是我国最早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利 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 鲜明,富有感染力。
首先,大量利用了比喻象征手法。如:①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 比喻自己美德)②怨灵 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 善淫。(“灵修”,神圣,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 “蛾眉” 喻指高尚德行)③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认为度。 (“绳墨” 喻指准绳、准则)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当 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鸷鸟不群,方圜不 能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⑤进不入以离尤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比喻原先志向)⑥制芰荷认为衣 兮,集芙蓉认为裳。(“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 持芳洁与美好 )
⑦忳 ·( tún ) ⑧鸷鸟·(zhì ) ⑨延·伫( zhù )
⑩兰·皋(ɡāo ) ⑪椒·丘( jiāo ) ⑫芰荷·(jì )
⑬岌 (jí ) ⑭杂糅( róu )
·
·
·
·
·
第8页
诵读指导 《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 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朗诵时,要在了解基础上, 掌握好它节奏特点。以第一节为例:
《楚辞》:继《诗经》之后又一部诗歌总集,是 西汉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诗作而成集。
第5页
《离骚》代表了“楚辞”最高 成就。它不但是屈原代表作,同 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一 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第6页
《离骚》是屈原最主要代表作。
全诗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余
字。
离
《离骚》题旨,司马迁解释为
骚
“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语文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离骚》微型课比赛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语文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离骚》微型课比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dc40e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f.png)
小游戏 填空时间
蓝墨水的上游是
汨罗江
。
“那浅浅的一湾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 在歌里,风里,水里。”
——余光中
任务活动三 结合注释自主梳理第一段
请概括本段的内容。
自叙族源出生。
任务活动三 重点讲解
“皇考”:皇,大;考,对已故的父亲的称 呼。 “考妣”:古代称已故的父母,父亲去世后 称“考”,母亲去世后称“妣”。 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悲伤和着急 (含贬义)
作用:强调自己与楚王同宗共祖,意在表 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责任,同时也为 他至死不能离开楚国埋下了伏笔。
任务活动四 结合注释自主梳理第2段
任务活动五 深入解读第2段
问题一
如果用第2段中的一个词去概括第 一段的内容,你会选择哪个?
尝试给第2段划分层次,并说明理 问题二 由。
问题三
勾画出本段中出现的香草,总结概 括它们的特点,并分析它们的表达 效果。
③“固时俗之工巧兮”“竟周容以为度”——整 个社会
13.朝谇.(suì) 16.偭.(miǎn) 19.溘.死(kè) 22.延伫.(zhù) 25.芰.荷(jì)
14.揽茝.(chǎi) 17.忳.(tún) 20.鸷.鸟(zhì) 23.兰皋.(gāo) 26.岌.(jí)
15.谣诼.(zhuó) 18.侘.傺.(chà)(chì) 21.方圜.(yuán) 24.椒.丘(jiāo) 27.杂糅.(róu)
讨论1:作者为何要自述身世,并且强调自己使颛顼的远代子孙?
颛顼为中国远古部落联盟首领,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是华夏 文化的源头。 表明了屈原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 孟春即是春季的首月(一月) • 我国古人将农历的一年划分为春、夏、
《离骚》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课件
![《离骚》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0a18b7e009581b6bd9ebae.png)
雄鹰和凡鸟不能同群啊,从古时候以来本来 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方:方枘 圜:通“圆”,圆凿,形作名 周:合
孰:何 异道:不同道 相安:相处,相容
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 能够相处的?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屈:动词使动,使…受委屈 抑:动词使动,使…受压抑 尤:责骂 攘:忍受 诟:侮辱
怨恨君王的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我的忠/苦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众女:喻指许多小人。 蛾眉:高尚德行 谣诼:造谣、诽谤 淫:淫荡的事,形容词作名词
许多小人嫉妒我的高尚德行啊,诽谤我好做 淫荡的事。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固:本来
时俗:世俗 工巧:善于取巧,古今异义 偭:违背
而:表承接。 错:通“措”,措施 改错,古今异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太息:叹息 以:表修饰 掩涕:掩面拭泪 兮:楚地方言土语,为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 “啊”。 哀:为……悲伤,形容词为动用法 民生:百姓的生活。 之:主谓之间,取独 多: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艰:形容词作名词,灾难。
我长声地叹息,掩面拭泪啊,为百姓 的生活有很多灾难而悲伤。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体制 ,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 ,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意 味和浪漫色彩。
诵读课文,注意诵读节奏
骚体诗与《诗经》相比有所不同。《诗经》 以四字句为典型句式,句中节奏为“二二”; 骚体诗的典型句式则有六字与五字两种(语气 词“兮”除外),一般是每句诗两至四个节拍, 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 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 替。“兮”为语助词,它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 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时 应拉长语气,体现出整个句子的似断实连,若 连若断。
离骚优质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离骚优质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aff79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6.png)
新课导入
由《屈原颂》视频导入。这位伟大爱国诗人 即使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作品及其高尚品格将 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宝贵遗产,永照后人 。
第5页
新课讲授
1.课文中大量利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兮”是有浓厚楚国地方色彩语气词,它在诗句中 位置不一样,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延 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 ,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 示语意未完,等候下句补充。
第17页
课堂检测
杂诗 曹植 南国有佳人①,容华若桃李②。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③。 时俗薄朱颜④,谁为发皓齿⑤? 俯仰岁将暮⑥,荣耀难久持⑦。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情感?
第18页
谢谢观看
第19页
第7页
3.《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抒情主人 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外部形象特征。“高余 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认为衣兮 ,集芙蓉认为裳。”很多屈原画像即使不写上“屈 原”二字,人们也能够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 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含有特征性描写。
第11页
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⑤进不入以 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比喻原先志 向)⑥制芰荷认为衣兮,集芙蓉认为裳。(“制芰 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
第12页
其次,利用了对偶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 “制芰荷认为衣兮,集芙蓉认为裳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认为度”“高余冠之岌 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 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第2页
学习目标
1.鉴赏主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人格美。 2.观赏诗中香草美人意象,移情手法利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762450844769eae109ed04.png)
离骚教案【教学目标】①有感情朗读课文②疏通起始句到“竞周容以为度”的课文大意【教学重点】背诵课文起始句到“竞周容以为度”的内容【教学难点】①把握起始句到“竞周容以为度”中诗人的形象和社会现实②简单了解“移情法”【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文言文基础薄弱,《离骚》又太长,高考将背诵作为考点。
因此此节课仅为粗浅理解并让学生尝试背诵。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工具】视频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演示法【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视频烘托气氛一、导语请同学观察有关节日的四张图片,得出该节日为端午节。
引出端午节纪念的文化名人是屈原。
请同学畅所欲言有关屈原的文化常识,引出课题“离骚”。
二、解题文题中的“离”通“罹”字,译为“遭遇”;“骚”译为“忧愁”。
合起来译为“遭忧”。
下面我们就细致去感知其魅力。
介绍作者——屈原及其经历屈原简介: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
后人也因此将《诗经》里的《国风》,与《离骚》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代表作有《九歌》、《天问》、《离骚》风骚:①“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②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③现在常指妇女举止轻佻,行为放荡。
经历: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
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三、诵读——初感诗韵由老师范读,请学生注意字音,断句以及感情。
学生自由出声朗读。
找单个学生范读。
四、听读——品味诗境让学生根据书下注释出声翻译起始句到“竞周容以为度”的内容,并标识出有疑问的地方。
同学互相解决,并由老师点评。
找同学逐句翻译。
同学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同桌之间结成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因为“蕙纕”、“揽茝”作者遭逢被贬,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实?2、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状态的词,分析原因,概括诗人形象?同学尝试着自由背诵老师检查:学生齐背五、训练——高考原题背诵课文,填充句子: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80a37e26fff705cd170a54.png)
请你欣赏
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办纪念屈原音乐会
请你思考
历史上如此长久(前278年——未来)、如此广泛(有华人的地方)、 如此隆重(端午节,形式多样)地纪念一个人(非神非佛非上帝),只 此一人。
为什么
研读文本
课文节选部分表现了屈原怎样的形象?请你结合 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课前德育誓词
( 谦谦君子 佼佼淑女 团结进取 高一6班)
男:我们是谦谦君子。所谓谦谦君子,必能谦虚谨慎,严于律己,胸怀 坦荡,自强不息;
女:我们是佼佼淑女。所谓佼佼淑女,定是温柔和顺,通情达理,贤淑 善良,美好出众;
男:君子的反面,就是小人,为我们所不齿。
女:淑女若沦落,必为悍妇,为我们所鄙弃。
思考并回答:请你就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合:我们要 自律 、拼搏、 团结 、超越
我们要 学会做人,学会思考,日精月进,走向成功。
离骚
屈原
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 1、探究两千多年来屈原为中华民族爱戴和纪念的原因。 2、体会屈原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奋斗,为此至死不渝的勇气和深情。 3、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4、激发学生为了实现“中国梦”,把个人奋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勇于展示
请你为“感动华精神有什么现实价值意义?
“美政”理想
振兴楚国
修明法度
以民为本
举贤授能
为“美政”的理想而献身
延伸训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是: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1)](https://img.taocdn.com/s3/m/4b7c7f45227916888586d704.png)
(节选)
哀郢矢孤忠, 三百篇中,独宗变 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 二千年后,唯有滩 声似旧时。
屈子行吟图 [明]陈洪绶 绘
学习目标
1.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 的高尚节操。
2.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爱 国主义思想感情。
根据语境,背诵诗句
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思想者, 又是一位诗人。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他深沉 的爱国情怀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和人文品格,那么今天的我们应当怎样 传承这种精神基因和人文品格呢?请谈 谈在新时期,你应当怎样爱国。
课后作业:
写一篇纪念屈原的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表现作者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句子: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表现作者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句子: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表现作者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句子: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中,遇 到了相当多的困难,请结合背景,联系 实际,对屈原为实现理想,至死不渝的 行为谈谈自己的看法。
成功之处
一、开展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四个层次的德 育渗透。
1. 屈原在《离骚》里面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 热爱祖国、坚持真理、献身理想、刚正不阿、一身 正气、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自我完 善的美德。
2. 屈原坚持正义、追求理想的责任、担当与勇 气的屈子精神所体现出来的生命的意义已经超越了 生命本身,生命的意义要远远大于生命本身。
3.由屈原对故国深沉不渝的热爱而转化的爱国 主义精神。
《离骚》优质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离骚》优质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cf8dff71fe910ef02df820.png)
《离骚》的思想内容
1、展示了诗人的“美政”理想。希望楚王效法历 代圣君,不要重蹈那些昏君、暴君的覆辙;希望楚王 “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便治国。
2、深刻揭露了楚国混浊的社会现实。诗人批评了 楚王的反复无常、听信谗言,更以激愤的心情揭露了 楚国朝廷中的一批小人的丑恶嘴脸。
3、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炽热的爱国激情、对 美好情操的执着追求、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强意志、 为理想至死不渝的斗争精神等等。
朗读课文,注意诵读节奏,音节的划分。
骚体诗与《诗经》相比有所不同。《诗经》 以四字句为典型句式,句中节奏为“二二”;骚体 诗的典型句式则有六字与五字两种(语气词“兮” 除外),一般是每句诗两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 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关于“风骚”】
1)(今)妇女言行举止轻浮、不庄重。 如:她就会卖弄~。
2)(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 3) (古)“风”,《诗经》中的“国风”(民
歌),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 统;“骚”,指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 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风骚”并称,指中 国诗歌的两大传统,后泛指文学才能,如: 各领~数百年;唐宗宋祖,稍逊~。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拔取
大山
去皮不死,经冬不枯, 坚贞芳香,木如其人。
流年似水我好像赶不上啊,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薄暮去采江边的紫苏香 草。
3.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 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诗人深 感努力向前,还怕追赶不上,于是 就勤奋不懈: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 兰啊,黄昏去拔经冬不凋的草。即 勤勉修行,自强不息。
了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 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 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 也有人解释为“牢骚”。 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屈原
名平,字原 ,自名正则 ,字灵均。战国楚人。初 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 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 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 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 屈原列传》)
教学目标:
感受到文本内容展现出的情感美 体会到文本的音乐美 背诵选文
“悦耳悦目”——诵读、体验音韵之美
选文28个“兮”字作为句末语气助词,隔 句句末出现,读时应拉长语气。
第二节:自修美德的决心:退隐——展望— —决心
自述政治理想、遭遇:
长……哀……。 余……蹇……。既……又……。 亦……虽……。 长…… 余……既……… 亦……
原因(灵修不查、众女嫉妒、时俗 工巧、洁身自好)
怨……,终……。 众……,谣……。 固……,偭……。背……,竞……。 忳……,吾……。宁……,余……!鸷……, 怨自…………。何……?夫……? 众…… 固……,背……, 忳……,宁……,鸷……,何……?
选文运用对偶修辞,感受参差而又整齐的韵 律美。
“悦心悦意”——感知、感悟情感美
1、吟诵相关诗句,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比 喻来表达政治理想。
2、诵读闪光名句,结合诗文说说对屈原的 印象。
逐层诵读——美记美诵
第一节:追求与现实的矛盾:自述政治遭 遇——原因(灵修不查、众女嫉妒、时俗工 巧、洁身自好)——态度
态度
屈……,忍……。伏……,固……。
屈……,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