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2019年教育文档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为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触发学生思维的一段话或几句话。
导语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准备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要教授的知识点,精心设计的开篇导语。
良好的导语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并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
第一,导语设计要符合课程目标。
导语设计需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直击核心,突出层次结构上的重点,总结和前瞻,要紧扣考纲要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导语既能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又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讲解一篇议论文时,可以通过导语设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议论文的兴趣。
第二,导语设计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生动性。
导语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重要环节,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生僻词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导语要生动有趣,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故事和实例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情趣。
导语设计要多样化。
导语设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差异性,灵活运用各种形式来设计导语。
可以采用问答式、问题导入式、小故事式、图片展示式等形式,使学生在开学之初能够迅速进入状态,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四,导语设计要与课堂教学环环相扣。
导语设计应与整个教学过程相一致,符合教学步骤和进度,能够顺畅过渡到教学的主体部分。
在设计导语时,要注意与之后的授课内容的衔接,引导学生将导语与后面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培养学生归纳、选择、提炼等思维能力。
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注意导语设计与课堂内容的紧密结合,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导语,尽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以便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文本、问题或话题引发学生思考的起点,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刺激。
导语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的激发。
下面我将从导语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技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导语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在认知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待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在导语设计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清晰简练的语言,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文本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尽量避免使用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以提高学生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和启发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导语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导语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故事、或者以学生关心的话题作为导语的素材,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运用感官形象的描写,使学生能够形象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设计要注重灵活多样。
导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问题导语、创设情境导语、递进导语等。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章节和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导语形式,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导语还可以设置多个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调整导语的难易程度和形式,以充分发挥导语的作用。
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通过合理设计和巧妙运用导语,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理解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导语设计的质量和效果,让导语成为引领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明灯。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导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设计精彩的导语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对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进行探讨。
导语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
学生是处在成长阶段的个体,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对自己的发展充满期待和自信。
在语文教学中,导语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针对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导语,让学生在导语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认同感和共鸣感。
在学习一篇描写大自然的课文时,可以通过导语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一次美妙经历,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在学习一篇描写友谊的课文时,可以通过导语让学生回忆自己和朋友之间的一次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珍视和感悟。
这样一来,导语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加对课文的共鸣和感悟。
导语的设计要注重文学性和艺术性。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学情操的过程,导语作为语文课的开端,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导语可以通过抒情、议论、叙事、描写等多种方式来展开,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现手段,让学生在导语中感受语言的美丽和魅力,引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可以通过一段婉转动人的诗歌、一则富有感染力的故事、一幅生动传神的画面或一段引人深思的议论来设计导语,让导语成为一场文学盛宴,滋养学生的心灵和思想,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通过这样的导语设计,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还能使学生在欣赏美丽语言的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的文学内涵,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的目的。
导语的设计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
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导语既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导向学生的学习。
在设计导语时,可以通过一个引发思考的问题、一个发人深省的比喻、一个反思当下的议论来引导学生思维,启发他们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深入思考。
教学文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教学文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教学文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文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
它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
“如果老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劳累。
〞可见,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新知识的教学。
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着着学生登堂入室。
因此,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含蓄的导语,要舍得在每堂新课的导语设计上下功夫。
在课堂教学中,导语设计和运用得好,不仅能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重点,甚至在导入的过程中就能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从而制造出融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师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
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不会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 选用哪一种方法,得依据不同类型的文体,不同风格、不同内容、不同基调的文章,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来精心设计不同的导语,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根底。
下面我结合一些教学实际,谈几种常见的导语设计方法。
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关注。
二创设情境课堂教学除去要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之外,还有课堂的具体情境也起着重要作用。
课堂情境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气氛、基调,它是由师生两个方面的情绪、精神状态等心理因素构成的。
导语,往往是以饱含感情、形象生动的言语,为课堂定下基调,制造气氛。
一堂课的导语究竟采取哪种基调,哪种感情色彩,从而制造什么样的课堂气氛,可因文而异,必须与教材的根本情调相一致。
导语创设课堂情境的作用,是由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令人鼓舞、令人愉悦的内容;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思想境地高尚、充满思辨色彩的内容;在悲伤、沉郁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思念烈士、继承遗志的内容;在高涨、昂扬的气氛中,便于学习那些富有战斗精神的内容,等等。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语设计

C h i n e E d u c a t i o n 一 P n n o v a : t : i o n H e r a : : l d : ● U :
语文课 堂教 学过程 中的导语 设计
金 桂 芬 ( 辽 宁省本 溪市 第二 十一 中学 辽 宁本溪 1 1 7 0 0 0 ) 摘 要: 一堂课 的效果 如何 同导语 设计有 密 切的 关 系。 本文分 别从 对 多媒 体 的使 用. 新 知 同 已学知识 的联 系, 家庭 生活 , 学校生 活 以及
学 生 的 心 理 等 方 面谈 导 语 的 设 计 。 关键 词 : 语文教 学 导语 设计 教 学过程 中 图分类 号 : G4 2 -9 7 9 5 ( 2 0 l 4 ) 0 2 ( c ) -0 0 9 7 -0 1 这种母爱惊天 动地的 力量, 激 励 我 们 摒 弃 自私 和怯 懦 , 用 爱 心 拥 抱真 善 美 的生 活 , 一 步 步 走 向成 熟 和 成 功 。 今天 , 就 让 我们 一 起 走 进《 我的母亲》 , 去认 识 胡 适 的 母 亲 , 共同 感 受 人 类 永恒 的 主 题 —— 母 爱 。
“ 好 的 开始是成 功的一 半 ” 。 一 堂 语 文 课的成 功与否 跟导语设计 密切相关 , 恰 到 好处的“ 开场 白 ” 能使 学 生 很 快 进 入 预 设 的 学 习情 境 , 并 易于 接 受 新 的 知 识 , 取 得 理想 的学习 效果 。 下 面 即 是 我 在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导 语 设 计 的 几 个 实例 。
《 藤 野先生 》 是 一 篇传统课 文 , 是 鲁 迅 对2 O 世纪 初 自 己在 日本 留学 时 的 一 段 经 历 的 回顾 , 重 点 叙 述 了与 藤 野先 生 的交 往 , 热 情 歌 颂 了藤 野 先 生 的 高 贵 品 格 , 洋 溢 着 作 者 的 一 腔 爱 国 之情 。 鉴 于这样 一个主 题 , 我 设 计 了下 面 的 导语 : 每 位 同 学 都 有 自己 一 生 难 忘 的 恩 师 , 伟人也不例外 。 鲁 迅 先生 作 为 中 国 现 代 文 学史上伟大 的文学 家, 在 成 名 后 仍 不 忘 记 当 他在 异 国 他 乡 , 在 失 望 中苦 苦 追 求 , 在 苦 苦 追 求 中常 遭 侮 辱 的 时 候 , 他 的 恩 师 给 予 他 的 无私 的 关 爱 和 真 诚 的 帮 助 。 今天 , 就 让 我 们通 过 对 《 藤野先生》 的学 习去 认 识 藤 野 先生的高贵 的品格 。 并 感 受 鲁 迅 先 生 的 深 现象背后所 隐藏的科学原理 。 么关 系 呢 ? 让 我 们 一 起 到 课 文 中去 寻 找 答 深 的 爱 国 之 情 。 在学 习 《 蜡烛 》 一课时 , 我 设 计 了这 样 案 吧 。 ( 同 时 板书 问题 、 作者) 5 关注 学 生 兴 趣 的 开场 白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法 西斯 强 多数的孩 子都喜 欢 故事 。 而 且 有 的 孩 盗肆意践踏人类文明, 在纷飞的炮火中, 一 3 联系 生活实 际 切有形 的东西都遭 到了前所 未有的毁 灭, 胡适 是五 . 四 时 期 著 名 但 有 争 议 的 作 子 还 能 讲 故 事 。 因此 , 在 学 习孙 犁 的 芦 花 但 不可 摧 毁 的 是 反 法 西斯 联 盟 钢铁 般 的意 家 , 他 的 散 文语 言 质 朴 自然 。 《 我 的母 亲 》 一 荡 》 时, 我 设计 了下 面 的 导 语 : 同学们, 大 家 志。 一 支 蜡 烛 照 亮 了战 争 的 一 角 , “ 它 将 永 文 很 好 地 表 现 了母 亲 那 无 比 真 挚的 爱子 之 定听过很 多故事吧 ? 有 谁 能 为 大 家 讲 一 有 的 学 生 站 远燃 着 , 正像 一个 母 亲 的 眼 泪 , 正 像 一 个 儿 情 , 也 表 现 了他 对 童 年 生 活 的 追念 和 惋 惜 段 和 抗 日战 争 有 关 的 故 事啊 ? 起来讲《 亮剑》 里李 云龙的故事 。 还 有 的 同 子的英 勇, 那样永垂不朽 ” 。 然 后 利 用 多 媒 之 情 。 在 进 入 新 课 学 习前 , 我 设 计 了如 下 几 学 讲 其他 的 英 雄 故 事 。 学 生们 讲 的真 不错 , 体 显示 这 样 一幅 画 面 : 一 直 蜡 烛 点燃 , 到 众 我 做 了适 时 的 表 扬 。 接着说道 : 今天 , 让 我 多蜡 烛 燃 亮——逐 渐 呈现 课 题 “ 蜡烛” 。 多媒 个 小 问 题 让 学 生 回答 : 们 大 家 一起 再 来 认 识 一 个 抗 日老 英雄 —— 体画面的加 入 , 使 学 生 更 快 的 进 入 了预 设 ( 1 ) 妈 妈 的 生 日是 几号 ? 老 头子 。 一 个 又 干 又 瘦 的老 头 , 为 了给 我 们 的 情境 。 ( 2 ) 妈 妈最 爱吃 的是 什 么? ( 3 ) 妈 妈 有 什 么 爱 好 和特 长 ? 受 了伤的 战 士 报 仇 , 孤 身 一人 , 在芦花荡 中 和 十 几个 鬼 子 周 旋 , 并 玩 他们 于 股 掌 之 中 , 2 借助 已学知 识巧妙 导入 ( 4 ) 妈 妈 穿 多大 码 的鞋 ? ( 5 ) 妈 妈 最 爱说 的一 句 话 是 什 么 ? 置他们于死地 , 可 谓 是 智 勇双 全 。 现在 , 让 在学 习说 明文《 生物入 侵者 》 之前 , 刚 好 学 习 过 诗 四 首 》 。 我 们 每 节 课 前 基 本 都 当大多数学 生都 说不知 道时 , 我随 即 我 们 一起 到 芦花荡》 中 去 见识 见识 这 位 神 要 复 习学 过 的知 识 , 因此 , 我在 设计 白板 课 说 道 : 从 大 家 的 回答 中看 出 , 我 们大 家 对 自 奇 的 老人 ( 同时板书课题) 。 件时 , 就先将四首诗的内容准备好 , 让学 生 己的 妈 妈并 不 了解——虽然 心 里也 有 爱 。 高 当然。 上 面 的 几 个 例 子 只 是 我 个 人 在 填空( 四 首 诗 分 别 是 《归 园 田居 《 使 至 塞 尔基 说 : “ 世界上的 一切光荣和骄傲 , 都 来 实 践 中的 粗 浅 的 尝 试 。 语 文 课 堂 中 的 导 语 没 有 一 层 不 变 的 固 定 模 上》 《 渡荆门送别》 Ⅸ 登岳 阳楼 》 ) 。 上课时, 先 自母 亲 。 ” 但 丁也 说 过 : “ 世界 上 有 一种 最 美 设 计 是 一 门 艺 术 , 那 便 是 母 亲 的呼 唤 。 ” 这 里 有 一 式 , 需要因文 、 因时 、 因地 、 因人 、 因 境 而 灵 指名 学 生 填 空 , 然后齐背四首诗。 学 生 背完 丽 的 声 音 , 相 信 在 今 后 的 教 学 实践 中 , 通 过 我 后, 我 紧接着就 问 : 刚才 背诵的四首诗 中, 个 耳 熟 能 详 的故 事 : 在 某 省 一 个旅 游 景 区 , 活 设计 。 部 满 载 游 客 的缆 车 突 然 从 高 空 坠 落 , 就 们 的 不懈 努 力 , 孜 孜 以 求 的 不 断 探索 , 再 加 有 没 有 与 战 争 有 关 的题 材 的 ? 大家说 : 有。 年 轻 的母 亲 和 父 上 其 他教 学 环 节 的 不 断 创 新 、 完善, 会 使 我 我又 问 : 哪一首啊? 大 家齐 声 回答 : 《 使 至 塞 在 转 瞬 即 至 的 生 死 关 头 , 奇 迹 般 的将 不 满 周 岁 的孩 子 高 高 们 的 语 文 课 堂 更 丰 富 多 彩 。 上》 。 我 说: 大 家说 的非 常 好 。 谁 能说 说诗 里 亲 一 起 , 结果 , 缆 车 内 三 十 余 名 游 客 全 部 遇 说 的是 什 么事 吗 ? 有的学生站起来说 : 是王 举起, 惟 有 这 个小 孩 存 活 下 来 … …漫 漫 人 生 维 作 为 监 察 御 史 出使 边 塞 时 所 作 。 因为 当 难, 正 是 无私 奉 献 的 母 爱 , 教 会我 们 用 心 时凉 州节度 使崔希逸 战胜吐 蕃 , 王 维 奉 命 旅 程 , 关 爱社 会 , 关爱世界 ; 也 正 是 出塞宣慰 , 察 访军情 。 我 又趁势说 : 人 类社 去 关 爱 他 人 ,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语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语设计一、教学导语的重要作用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应包括“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而导语因其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对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成功与否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什么叫导语?导语就是教学环节中由旧内容转入新内容或直接导入新章节的联接语、承接语, 说通俗些, 就是指上课开始的头几句话。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设计的导语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整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艺术的角度看, 导语就如同一篇小说的引子,一部交响乐的序曲,一幅油画的底色, 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构成部分。
但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重视导语的设计, 一上课就直接讲授课本内容, 如“今天我们学习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导语简单化了,甚至省略了。
这样的讲课方式, 对学生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 从教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是缺少科学性的。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导语的重要性。
导语设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导语是教学主体内容的基础和铺垫, 起着铺路架桥、穿针引线、循序渐进的作用有的导语由复习学过的知识引入新内容, 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 为讲授新知识打下基础, 这是铺路架桥的作用; 有的导语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或对比不同事物、事理之间的异同,使传授的知识连贯而不断裂,系统全面而又各有特色, 这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还有的导语先介绍一些人们熟悉的、容易理解的、形象的事物或知识,再导入陌生的、深奥的、抽象的新知识, 符合人们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这是循序渐进的作用。
2.导语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上课铃响,许多学生在刚落座的几分钟内, 思维和情绪还滞留在课外的一些事物上(或是路上的, 或是朋友来信,或是课间讨论的话题等), 注意力是分散的, 如果不及时而恰当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授课的内容上来, 他们的思维还将继续在“自由王国”里遨游, 而对老师的讲课心不在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引入课文教学,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
一堂语文课,学生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内容,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得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所以,这个“开场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步骤,也是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一句精辟独到的导语,蕴含丰富深刻的哲理,定能扣人心弦,发人深省。
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上得是否成功,导入新课效果是关键,我在语文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一、故事导入法教师抓住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巧妙导入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新型玻璃》一课,课伊始,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有一天深夜,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付出了急促的报警声。
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犯。
你们知道是谁报的警吗?要想知道报警人,请自读课文。
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二、插图导入法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第三册《秋天》,当学生打开课本时,一幅美丽的画面就体现在眼前“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天底下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的稻田,近处有一个池塘。
池塘附近有一棵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变黄了,天空中两只燕子好像在说话。
”这是,学生观察图画有了兴趣。
教师板书课题《秋天》,图画揭示了课文的内容,为新课的导入创设了美好的情境。
三、复习导入法通过复习已学过且与新课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导入新课。
如教学第五册《群鸟学艺》,先复习在第三册学过的《小马过河》的寓意。
《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说明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实行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27课《群鸟学艺》,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学本领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好不成的道理。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个过程。
好的导语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开端。
本文将从导语设计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给出一些实例供参考。
一、导语设计的目标导语设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导语设计,可以提前介绍教学内容,概述学习的目标和意义,为学生打开思维的窗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二、导语设计的原则1. 导语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导语设计应当反映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习的欲望。
2. 导语设计要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导语的表达方式要简练、明了,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导语的含义,把握导语的要点。
3. 导语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
导语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的知识,增加学习的可感性。
4. 导语设计要体现师生互动的特点。
导语不应仅仅是教师的讲述,而是一种可以与学生互动的方式。
可以通过提问、引发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参与进来,形成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
三、导语设计的方法1. 利用问题导入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和争议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教学《论语》中,导语可以如此设计:“大家都知道儒家经典《论语》,你们都听说过孔子吧?你们对孔子有什么印象?他是怎样教导学生的呢?”2. 利用故事导入法。
通过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吸引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
在教学《古诗十九首》中,导语可以如此设计:“在古代,人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的是用来歌颂美好的事物,有的是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人是怎样用诗歌来抒发情感的。
”3. 利用图片导入法。
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导语

导 语 : 同学们 , 人 向往繁华 的都 市生 活 , “ 有 而有人 却倾 心于淳美 的田园风光 。 啊 , 市的繁华 固然令人 向往 , 是 都
使学生处 于一种 良性 的情感准备状态 。 如在教诗歌 时可 以用这样 的话激起 学生 的情感 :诗 , 种子一 样 , “ 像 有一
股顽强 的爆 发力 。好 的诗歌破土 而出以后 , 的芳香会 它
语
语 ,将学生 带人课 文的那种 优美 的
意境 。清代 王 国维在 《 间词话》 人 中
说 :喜怒哀乐 , “ 亦人心 中一境界 。 故 能写 真景物 , 真感情者 , 谓之有境 界。” 导语是创 造情境
柳永, 词就是 《 望海潮 》 。他 是宋代最具 代表性 的婉约派 词人 , 而今 天我们 要学 习 的《 雨霖铃 》 , 是最能 代表 词 正 他风 格的作 品中的一首 。” 这样 的导语 , 很快就把学生 的
…
教学肘空
=
精 心 设如磁石 般吸引住 学生 , 且能有 人, 计 语 文 课 堂 而
广 西贺州 市 八步 区桂岭镇 第 1J 1 初级中学 一 效 地 消 除其他 课 程 的延 续思 维 , 为
新 课 的展 开 预设 良好 的教学 气 氛 , 开启学 生的心理 通道 ,给教 学定下 成 功的基调 。 在语文课堂实践 中 , 我 发现优 良的导语应具 有导控 、 向 、 指 新 颖和精炼 等特性 。教师要 根据导 语 的这 四个特性 ,去设计每 一堂课 的导语 ,引导学生 课堂学 习活动 的 顺 向心理定 势 ,形 成 良好 的教学准 备状态 ,从 而迅速 进入预定 的教学 轨道。 为了达 到这个 目的, 以用如 可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
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
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
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
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
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1、编写提纲法。
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
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
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关键词〕导语;过渡性;针对性;创造性导入是一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上好课的前奏曲。
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设计导语自然也是一门艺术了。
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为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笔者认为要设计好导语,有四点必须注意。
一、注意导语的过渡性导语的作用重在承上启下,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教师应从审题入手,采用类比、联系旧知识等方法导入新课。
比如,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向沙漠进军》一课的导语的:13世纪初叶的一天,时值初秋时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正率部驰骋疆场。
当他经过伊金霍洛地区时,被那里的草原奇景深深地吸引住了,勒马观赏,歆羡不已,当即插马鞭于地为记,令部下在他去世之后将他埋葬于此。
花开花落,日月轮回,悠悠七百多个春秋过去了。
如今,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故地时,夕阳残照里,风逐尘沙飞,沙漠吞噬了美丽的草原。
面对沙漠的肆虐,谁又能无动于衷?如何制止沙漠来势汹汹的进攻,还大地以新绿?就让我们共同聆听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向沙漠进军”那振聋发聩的战斗召唤吧!教师在设计导语时,新旧知识的联系要自然、流畅,巧妙地引导学生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使导入与新课浑然一体。
二、注意导语的针对性导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求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设计导语一是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要与课程内容和谐自然,要顺理成章,切忌故弄玄虚;二是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心理。
要以课文为中心向外辐射,或从作者、文章结构出发,或从内容说起,或就题目开始。
例如,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马说》一课的导语的:他首先悬挂了一幅八骏图,然后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生答:八骏图)。
对,画的是八匹奔驰的骏马。
那么什么样的马可谓之骏马呢?(日行千里的好马)。
怎样发现、饲养和使用千里马,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会告诉我们许多许多。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负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
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关于导语设计的建议:一、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导语设计之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
例如,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状况、价值观等等。
只有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为他们量身定制合适的导语。
二、结合教学内容导语和教学内容应相互呼应。
导语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引用一些《红楼梦》中的经典句子,通过引用经典语句来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课文的世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通过引用一些背景知识或者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结合学生的兴趣在导语设计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兴趣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学生的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也是他们最好的助手。
例如,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引用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古诗词,或者引用一些小动物或植物的形象,通过形象化的方法引入古诗词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师的风格与语气导语的设计不仅仅是内容的创作,还包括教师的语气、情绪的表达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摆脱生硬、呆板的语气,给学生传递积极、活泼的阳光能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融入学习中。
五、频率和重复导语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重要内容可以多次强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导语设计中,教师要注意频率和重复。
经常重复听到的话语可以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在学生中形成共识,进而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
最后,导语是启发学生学习的基石,好的导语不仅能引导学生,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更高效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班级情况,设计出更加富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即课文教学的开场白。
教学伊始,教师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导入教学就像拉开一场好戏的序幕。
课伊始,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却是一致的。
新颖、迷人的起始能立刻抓住学生的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像一股伴随美妙音乐的涓涓细流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一句精辟独到的导语,蕴涵丰富深刻的哲理,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因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导语方式,仅供大家参考。
一、开门见山式这种导语干脆利落,可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较快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
接着,教师叙述课文内容梗概,讲清课堂要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设置疑问式疑,往往使人感到新奇。
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及课题特点故意设置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绿色的办公室》时,我先设“疑”:同学们,你们去过我或者父母的办公室吗?办公室里都有些什么?这些办公室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接着揭题:世界上就曾有过一个非常特别的办公室,它叫“绿色的办公室”。
这种巧设疑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障碍但又并非不可逾越的境界,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解释课题式这种方式常用于古诗及较难理解的课题,如教学《惠崇春江晚景》时,我先向学生讲解了惠崇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宋朝一个非常有名的和尚,而“春江晚景”是他的一幅画。
这首诗是大诗人苏轼为这幅画做的题画诗。
此时,不但消除了学生对课题的疑问,还顺利引入正文教学。
四、温故知新式巴普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
”也就是说,各种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而来的。
所以,“温故知新”的过渡式导语,就成了教师最常用的导课方式。
例如,教学《春》时,一开始上课教师就充满感情地说:“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联想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描绘春天,比如杜甫的《绝句》,你们还记得吗?”学生齐背后进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
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浅谈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而导语的设计离不开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无论设计何种类型的导语,都要针对教学目标,都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文学修养的提高,有利于审美观的养成等。
一堂语文课,学生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内容,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得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若能在导入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畅然步入状态,则是一门成功的艺术,也是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语文教学的导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创设情境,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
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
例如学习《祝福》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大雪漫天,狂风吼吼,张灯结彩,爆竹声声,焰火五光十色。
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上下的女人。
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只空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支下端开裂的长竹竿。
这就是祥林嫂——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今天我们就从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认识她。
二、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兴趣是求知欲产生的原动力,被人们称之为“最好的老师”。
教师一上课就紧扣课题布阵设疑,提出问题,“制造”悬念,最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思索、想像,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导入时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导语是指引学生进入学习内容的过渡性语言材料,具有激发兴趣、准备思维、引导回归文本等多种功能。
好的导语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增强学习效果。
下面就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进行探讨。
一、导语设计原则导语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起学生的兴趣,具体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开放性原则。
导语要具有吸引人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和思考。
2.导入性原则。
导语要紧密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对文本主题进行思考,并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情感性原则。
导语要注重情感渗透,既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又要引导他们对文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
4.启发性原则。
导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可以通过提问、设置问题、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
5.回归性原则。
导语要与课文内容相呼应,在内容上保持一致性,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文本学习环节。
二、导语设计策略1.提问题引导思考。
导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学习《孟子》的内容时,可以问:“什么是仁义道德?”、“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等问题。
2.讲故事引起兴趣。
导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
在学习《红楼梦》的内容时,可以讲述一些与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3.引用名言警句。
导语中可以引用名言警句,突出文本的重要主题或思想,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在学习《骆驼祥子》的内容时,可以引用老舍先生的名言:“灵魂与肉体的抉择,是人生最重要的问题。
”4.设计情境材料。
导语中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材料,使学生能够通过情境感受学习的内容,增加学习的体验感。
在学习《荷塘月色》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幅描绘夏夜荷塘月色的图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来想象课文中的情景。
5.以问题引导回归文本。
巧用单元导语 提高教学效率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巧用单元导语提高教学效率“单元导语”是人教版课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编者对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
对一组教材而言,有着统领全组,目标定位、学习导航等重要功能。
因此,解读单元导语,把握编者意图,对于一组教材的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是一块重要的课程资源。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呢?一、巧用导语“导学”导语行文生动活泼,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领着学生步入美丽的知识殿堂。
每个单元的导语还都配有表现主题内容的情境图,画面生动,充满童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读导语,是发挥导语“导学”功能的最有效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新一组课文前,让学生读导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二年级上册第二组,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主题――学校生活。
教师在教学课文前先让学生读读单元导语:“同学之间、课堂内外发生过许多难忘的事。
”师:“这一组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校生活丰富多彩,是多么有趣。
读了这些故事,我们一定会从这些学生身上感受到爱老师、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以及珍惜时间的教育。
”学生读到这里,着急想知道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带领学生浏览整组课文。
.2.提取学习信息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
如,在上五年级上册第四组单元导语课时,我安排学生多次读导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力图从整体上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先是自由读,提出阅读要求:字通句顺,正确流利,然后检查朗读,接着又让学生默读,进行批注,指导学生将自己获得的信息用序号标出,经过多次阅读,大部分学生都能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加以引导,从而提炼出本单元的主题“亲近名著”,训练重点“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阅读原著中与课文相关的部分。
”这样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初步了解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初步感知主题的情感意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使单元学习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般明晰。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导入方法-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xx教学活动的导入方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富有教育学经验的教师一定会认同:导入作为教学的起点,犹如一支乐曲的引子,一出戏剧的序幕,一篇演讲的开场白。
有效的导入不仅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唤起求知的欲望,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灵感和创造力,帮助教师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它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
但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学导入存在以下问题:1. “没有导入”的导入。
“没有导入”的导入是无效频次最高的“导入”。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使用这种没有导入的“开门见山”是欠缺妥当的,它在激发幼儿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沟通师幼情感等方面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2.错位的导入。
错位的导入即指教师设计的导入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幼儿掌握的已有实际经验不符或是导入内容与教学基本环节缺乏联系,从而发生脱节的现象。
在一节名为“妈妈喜欢什么”的中班讲述导入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六一儿童节是谁的节日吗?”(小朋友的)“六一儿童节,妈妈都给小朋友们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啊?”此时幼儿畅所欲言,气氛十分活跃。
然而,紧接着教师又立刻问道:“那你们知不知道三月八日是谁的节日啊?”由于话题的立刻转变,许多幼儿都没有反应过来,教学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3.喧宾夺主的导入。
喧宾夺主的导入是指教师过分注重导入环节,采用了不恰当的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开始环节中,以致在接下来的教学基本活动环节中,幼儿的兴趣点都无法转移到学习中来。
在一节名为“迎春花”的中班美术活动中,教师采用实物导入,为每一组幼儿都准备了迎春花,让幼儿实际观察。
活动中,当教师分发迎春花时,幼儿显得异常兴奋,幼儿拿到花后便热烈地讨论开了,场面变得很难控制。
导入环节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虽然十分重要,但它仅仅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是为了确保教学主要环节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
如果这个“砖”被装饰得太过显眼和华丽,必然会掩盖“美玉”的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美的散文,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语文课堂的导语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笔者认为,导语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知识型激趣法。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知识型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教学郦道元的《三峡》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同学们,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散文《三峡》中曾有这样一段话:‘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怪异的。
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些冲撞。
他们都有点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丽而惊人。
他们都不以家乡为终点,就像三峡的水拼着全力流注四方。
’三峡人杰地灵,承载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
酒入豪肠的李白曾迎着清晨的寒风,一袭白衣,在绚丽的朝霞中抒发着自己的狂喜:“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满身傲骨的屈原曾长剑佩腰,满脑
奇想,纵横中原,问天索地,最终满怀悲愤投身汨罗江,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
还有顾盼生风、绝世艳丽却甘心远嫁草原的王昭君;浑身异香,帮大禹治水的神女,无不引起人们翩跹的联想。
所以,每当有外国友人问起中国最值得去的地方时,余秋雨先生总是脱口而出“三峡”。
其实,三峡与我们近在咫尺,却常常被我们忽略。
今天,就让我们静下心来,随着郦道元老人去细细地品一品三峡的芳香吧。
”
在这节新课的导语中引古博今,教师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也就能很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环节了。
二、形象直观法。
就是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幻灯、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MTV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科普文章《生物入侵者》时,我们利用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同学们,我们来看这样一幅图片(展示热带雨林的图片)。
这是一片茂密的热带雨林,其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遵循着生物界的规律,一直相安无事。
不过,最近这里出现了一些新的物种,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所以我们要对它们发出缉捕令,迅速将这些生物入侵者缉拿归案。
那么,让我们来充实一下自己
的大脑,浏览课文,了解相关知识,做一回小侦探,去发现这些罪犯的踪迹吧。
”(后面随着学生的讲述,展示相关生物入侵者的图片及简要文字介绍)
三、前后知识联系法。
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例如导入新课《阿长与〈山海经〉》,就可以这样开头:“我们曾经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曾经有一个保姆给他讲过美女蛇的故事,让他的儿童时代充满了神奇和幻想。
这个人物就是阿长,长妈妈。
这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可鲁迅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却对她念念不忘。
究竟这个保姆具有怎样的魔力呢?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篇《阿长与〈山海经〉》,解开我们心中的这个谜底吧。
”
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
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曾经学过的课文入手导入新课,可以使两篇课文形成有机的联系,更全面地看待阿长这样一个人物,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四、情感感染法。
就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导入新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时,就可以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从一开始就渲染
出相应的气氛:“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疼爱我们,关心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我们茁壮成长。
可是,当你们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撒娇时,还在为爸爸妈妈不理解自己生气时,可曾知道有些孩子已经永远丧失了这样的权力?1945年10月21日,在克拉库耶伐次,纳粹分子一天之内杀害了七千多人,其中有三百个五年级的孩子。
他们站在刑场上,面对德国兵的枪口,发出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凄风。
苦雨。
天昏。
地暗。
这是怎样的一种哀痛!让我们随着文字的缓缓流淌,在沉思中体味这一声最纯真又最撕心裂肺的呼唤吧!”
教师以沉痛的语调,缓慢的速度,悼念的口气叙述,目的是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一开始就向文章的情感靠拢。
开始讲述他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爱,然后话锋一转,提到文章中这三百个可怜的孩子,与他们的生活及情感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使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从而在情感上对法西斯的凶残行径有了更深的体会,可以迅速沉浸到文章营造的氛围当中去。
单位:湖北襄樊市襄阳区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