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合集下载

巩固练习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巩固练习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

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

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

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筐,骥奏止之。

寻坐.事免。

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

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

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

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

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

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

明旦,狼死于其所。

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

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

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

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

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

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

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

骥上章自辨,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

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

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

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

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

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

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

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

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

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

莅郡六年卒,年七十。

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举:中举B.寻坐.事免坐:因为C.奉敕以行.行:施行D.道不拾遗.遗:遗失,丢失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骥“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 )A.①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②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B.①招流亡,给以农具②骥上章自辨C.①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②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D.①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②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骥是郯城人,他仕途坎坷,任户科给事中和刑部郎中期间,皆因事获罪而被免职。

高三语文 知识讲解_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高三语文 知识讲解_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编稿:李静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知识讲解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结构等几类。

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本讲主要介绍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

【高清课堂:文言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开始】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

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加上判断词。

常见的文言判断句有以下几种:“……者,……也”式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例,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者也”式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以及一些常见的固定用法。

这是翻译文言文的重点,凡被翻译的文句中有这些句式和用法,根本上都是要作为得分点考查的,必须牢牢掌握。

不但要记住一定量的常见句式、用法,而且要死死记住它们的对照翻译。

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认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那么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那么〞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方:1.用“……,……者也〞表判断例如: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一)用“…….者,……也”来表示。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乃信所以去也。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文文言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文文言句式

《劝学》特殊句式(固定格式)(一)判断句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二)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三)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被动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五)省略句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②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六)固定用法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寡人之于国也》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是亦走也(……也,表判断)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二)宾语前置句①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②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三)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①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介宾结构)②树之以桑(“以桑”为介宾结构)③顿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介宾结构)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为介宾结构)⑤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为介宾结构)(四)省略句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不受饥饿之苦了)《鸿门宴》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此亡秦之续耳(二)被动句:1.若屑皆且为所虏2.晋属今为之虏矣(三)宾语前置句: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2.不然,籍何以至此3.客何为者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6.今日之事何如?7. 何辞为?(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 沛公欲王于关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长于臣。

”5. 得复见将军于此。

《过秦论》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知识讲解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结构等几类。

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本讲主要介绍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

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加上判断词。

常见的文言判断句有以下几种:“……者,……也”式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例,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者也”式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3.王曰:“何为者也?” ( 干什么 )
4.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能和谁一道呢 )
5.子将安之? ( 到哪里 )
.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标志性词 语:“以”、“于”、“乎” 等。
在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 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
什么是状语后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注 意什么?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于长勺战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 )
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于草庐之中三顾臣,以当世之事咨臣 )
.
主谓倒装(主语后说)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 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 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 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
6、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宾前 + 介词结构后置
.
1.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2.惟利是图
宾语前置
3.尝射于家圃
介词结构后置
4.今子是之不察
宾语前置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
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定语后置
7.韩告急于齐 介词结构后置
8.何以战
宾语前置
.
句子成分省略是古今汉语常见的现 象,只是古汉语中更为多见。文言 文中常见的省略有以下几种:
.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4、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 主语后说(主谓倒装) 5、固定句式
.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网课(特殊句式)

网课(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译成:什么是什么。

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文言文中的“是”大多情况下是指示代词(翻译成“这”或“这样”),个别情况下表判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一)采用“……者,……也”的方式1.“……者,……也”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是文言文判断句的典型结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这种结构有几种变式:2.“……者,……”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②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3.“……,……也”①鱼,我所欲也。

②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4.“……,……者也”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二)无标志的判断句。

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秦,虎狼之国。

(三)用判断词“是”或“为”表判断。

①不知木兰是女郎。

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用“即、乃、则、必、亦、诚、皆”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⑤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五)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巩固练习:1、请选出是判断句的一项()A.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B.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莫春者,春服既成。

2、请选出不是判断句的一项()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轩东故尝为厨。

C. 此亡秦之续耳。

D. 亚父者,范增也。

3、请选出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形式相同的判断句()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高考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几种类型。

现作如下介绍:一、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式。

这种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表示停顿,不译。

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3、“……,……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者”、“也”都不用,主谓直接连接。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5、用动词“为”表判断。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7、用“是”作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如:臣是凡人,偏在远郡。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面用“见”表示被动。

如: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3、“受……于”表被动如:无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4、在动词前加介词“为”表被动。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何也?《屈原列传》5、用“为”引进主动者,位于前再加“所”,表被动。

高一语文必修一4篇古文 特殊句式

高一语文必修一4篇古文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六种句式情况 1. 被动Βιβλιοθήκη 2. 判断句3. 省略句
4. 宾语前置句
5. 定语后置句
6.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被动句 1.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里不(正)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判断句 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 2. 是岁,元和四年也。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3.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我老师存在的地方。
宾语前置句 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懂得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2. 何为其然也? 为什么它是这样的呢? 3. 而今安在哉! 如今(又)在哪里呢!
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却比蓝草还要青。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3.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要早 4.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我与客人划着船,在赤壁下面(的长江)游玩。 5.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里不(正)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省略句 1.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千里马一次跳跃,不能(跃出)十步之外;(省谓语) 2.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如果从它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天地万物竟然不能在 一眨眼功夫(停止变化)。 (省谓语)
定语后置句 1.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劲的筋骨。 2. 客有吹洞箫者 有个吹洞箫的客人。 3.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自己)认为凡是这个州中有奇特形态的山水景 观,都是我拥有的。 4. 凌万顷之茫然。 越过浩荡渺远的万顷江面。

文言特殊句式专题(高中语文)

文言特殊句式专题(高中语文)

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古代汉语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固定句式。

专题一:判断句1.用判断词表示判断例:乃、则、为、即、皆、耳等(1)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3)且相如素.贱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4)死生亦.大矣。

《兰亭集序》(5)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6)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2.采用“……者,……也”“……,……者也”“……者,……”“……,……也”的方式表判断(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有时:用“……,……”表判断(即无标志判断句)(1)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专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古代汉语中也有,但很少。

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1. “……为……所……”、“……为……”、“……为所……”(1)为.仲卿母所.遣。

《孔雀东南飞》(2)皆为.戮没。

《荆轲刺秦王》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3)若属皆且为所..虏。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成分省略句。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成分省略句。

湖北教师招聘语文学科指导:常见的文言句式湖北教师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提供湖北教师招聘笔试、面试资料。

湖北教师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提供湖北教师考试笔试、面试资料,希望广大考生都能取得良好成绩,能够进入自己理想的岗位!!!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成分省略句。

一、判断句判断句就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

句子可分为两个系列:“……者,……也”系列和“乃、为”系列。

1.“……者,……也”系列“……者,……也”是文言文判断句中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1)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

(4)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乃、为”系列文言判断句,又常用“乃”“为”“即”“是”“非”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翩翩两骑来是谁?二、被动句古代汉语中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如:王建禽于秦。

2.用“见”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出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如: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如: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受……于……”表示被动,“于”引出主动者“人”。

这种句式数量较少。

另外要注意一些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虽然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意思看,谓语和主语之间仍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所以还是被动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知识讲解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结构等几类。

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本讲主要介绍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

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加上判断词。

常见的文言判断句有以下几种:“……者,……也”式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例,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者也”式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例,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者,……”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

这样的判断句比较少。

例,5、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也”式“也”在此表达判断语气。

例,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式既没有“者”,也没有“也”,翻译的时候加上“是”。

例,9、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10、荀卿,赵人。

(《史记·孟荀列传》)用“乃、则、即、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例,11、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1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1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例,14、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1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用“是”做判断动词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1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17、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词的被动句;二是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类被动句通常被称为意念被动句。

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介词“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

例,3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介词“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

例,3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3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用“见”或“见……于……”表被动介词“见”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36、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3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用“被”表被动“被”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类似。

例,3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贾生列传》)39、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

例40、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4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例,4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莫之夭阏——莫夭阏之4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忌不信自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二是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例,44、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吾谁与归——吾与谁归45、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沛公安在——沛公在安46、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何以知燕王——以何知燕王47、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逍遥游》)彼且奚适也——彼且适奚也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例,48、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何厌之有——有何厌4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50、唯利是图——唯图利唯才是举——唯举才陈述句中为了强调宾语,宾语通常前置,这种情况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例,51、一言以蔽之——以一言蔽之52、夜以继日——以夜继日53、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54、是以记之——以是记之陈述句中方位词作介词宾语时,放在介词前例,55、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鸿门宴》)省略句省略句不是文言文中独有的语言现象,但是较现代汉语而言,它在古代汉语中出现的频率更高,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常常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省略主语文言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所以主语的省略在文言文中更为常见。

主语的省略可以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例,承前省18、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19、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武陵人)缘溪行,(武陵人)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蒙后省20、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21、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对话省22、问:“(您)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我)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23、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鸿门宴》)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谓语省略的情况都比较少。

文言文中,通常在并列句中,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中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

24、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25、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鸿门宴》)省略宾语文言文中省略宾语是常见的事,所省多为代词“之”,既可以作动词宾语,又可作介词宾语。

26、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27、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省略兼语“使、令、命”等类动词的宾语常兼做后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即被称作兼语。

兼语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但在文言文中常常被省略,多为代词“之”。

28、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陈涉世家》)29、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省略介词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以”等,这个词与后面的宾语构成介宾结构,作补语。

30、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31、今闻购将军之首,(以)金千斤,(以)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14分09秒)题型解读例1 与“为贼所围”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父母者,人之本也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微斯人,吾谁与归 D.竖子不足与谋【答案】B【解析】B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式。

A项为判断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省略句。

例2 下列各句中,与“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C.言于大府诛之 D.夫晋,何厌之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唯巫言是用”是宾语前置句,通过助词“是”提宾。

列举四项中,D句“何厌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通过助词“之”提宾。

A项为一般句式,B、C两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

例3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

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

于是扌豕崔杼之子,令之争后。

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告之。

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

”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

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

”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

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