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产业政策争论

合集下载

产业骗补频现,谁在骗国家的钱

产业骗补频现,谁在骗国家的钱

产业骗补频现,谁在骗国家的钱作者:来源:《新传奇》2016年第40期新能源补贴:企业乐,产业伤新能源产业补贴,得到钱的是企业。

每制造、销售一辆车,企业便能得到相应的补助(这个补助说是给终端用户的,实际上是直接给到企业这里)。

匪夷所思的是,金额可能比造车的成本还要高。

比如说,一辆6-8米的电动客车从中央和地方大概能拿到60万元的补贴,比业内人士透露的造价要高上10-15万元。

于是一些企业便搞起了自产自买的把戏,而这个被买卖的车甚至都还没造出来,通过文书造假,补贴便到手了。

造假主要有四种方式,1.有牌照但是车并没生产出来(企业利用牌照申请补贴);2.车有是有,但是却没有或者少电池(这叫什么电动车呢?);3.车的标识上的性能和申请补贴的时候是不一致的;4.获得补贴的车辆并未投入使用,而是闲置状态(很可能是生产企业自己左手卖右手,又或者关联企业交易)。

而企业利用这些方式得到了大量的补贴,甚至比他们的利润都要多,例如,被曝光的苏州金龙2015年获得的补貼是5.19亿元,而它的净利润是4.81亿元。

那么,企业拿到了补贴之后,是不是大力地促进了产业发展了呢?答案是很悲观的。

在骗补中,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是,企业在拿到了补贴之后,又把车辆给重新进行了组装,改成传统燃油车,然后卖给农村。

有的媒体采访了业内人士,提到了“劣币驱逐良币”这个词语,浮躁的企业为补贴而努力,认真踏实的企业非常吃亏。

无序和不公平竞争带来的是混乱的市场。

的确,光看销量,中国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但是再看核心的技术和突破,却屈指可数。

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张鲁生博士在《电动乘用车产业发展及对策》论文里,悉数了中国和国外电动车在2015年的技术进展,我国仅有五项创新成果,其中两项电池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还是中科院团队与德国、英国等地的学者一起联合做出来的。

当然,那些骗补的公司根本不可能上榜。

产业补贴:在各种合力下跑偏一说到产业骗补,经常关注经济新闻的人并不陌生,可能脑海里一下子便蹦出光伏、动漫等词语。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公布日期】2016.09.30
•【字号】皖国土资函〔2016〕1568号
•【施行日期】2016.09.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资源其他规定
正文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皖国土资函〔2016〕1568号各市及广德、宿松县国土资源局:
现将《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33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执行。

一、各地要高度重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加大用地审查把关力度。

二、各地要严格落实《通知》要求,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用地报批审查中,对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用地严格审查把关,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办理。

三、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用地项目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

2016年9月30日。

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
INDUSTRY
071
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
市场化方向与狭义的产业政策是对立的,市场竞争政策实际上就是产业政策的退出
□平新乔
产业与产业结构
现在不少学者关于产业政策的讨 论都涉及具体的产业政策,比如讨论 哪些产业政策是应该的?哪些产业政 策是不应该的?哪些是成功的?哪些 是失败的?这些研究很重要,但笔者 认为,在产业政策上还有许多基本的 理论问题没有厘清。当下中国理论界 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实际上涉及到 一些大的方向性问题,关系到经济政 策的导向。
在研究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 的关系之前,需要定义产业结构。产
业结构是指产业之间的结构与产业内 子部门之间的结构。产业结构大体可 以分为两类。一种产业结构是产品之 间的结构,即不同产品在数量上呈现 出来的比例,这种水平层面的产品结 构由消费结构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基本由市场机制来决定。我们谈 及哪个部门或者产业过剩或短缺,直 接的表现形态就是产品数量结构不合 理。产业结构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生 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能力之间的结构。 产业结构比产品结构深刻之处在于, 产业结构强调要不断地能够再生产出 某种产品结构的能力结构。也就是说,
响资源配置 ;就算没有部门、协会的 组织形式,产业无形中也会形成一些 共识和规范,从而约束企业行为并影 响产业规模大小和产业结构。
有产业政策和没有产业政策对于 产业内的企业来说是有区分的。如果 没有产业政策,企业需要直接对市场 价格作出反映。有了产业政策,相当 于有了一个隔离墙,企业可以间接对 市场价格作出反应,有助于企业降低 风险。不能否认产业政策对于产业内 企业的保护作用,这是基本理论问题。
产业的基本元素是产品与生产产品的企业。CFP供图 2016年第12期 中国经济报告

2016年8月9日(星期二)【阅读105之五(总1163】----让公共政策“行稳致远”①--④档

2016年8月9日(星期二)【阅读105之五(总1163】----让公共政策“行稳致远”①--④档

充分交流减少“信息逆差”——让公共政策“行稳致远”①本报评论部《人民日报》( 2016年08月03日05 版)公共政策,影响着公众的利益、大众的生活,也离不开民众的参与、群众的支持,这两方面,共同构成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现实中,一些政策的调整和出台,却经常受到质疑、遭遇阻力。

其实,很多引来“反弹”的政策,本身不一定有问题。

但政策的出台、实施、执行与反馈是一个全链条,任何一环都可能影响到其公共性。

这当中,既有公开与沟通的问题,也有“时、度、效”的问题;既有利益群体协调的问题,也有舆论误解误判的问题。

信息时代、转型社会,公共政策必须面对这些问题。

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从决策者、参与者、监督者和社会公众等多个侧面,探讨如何增强“公共性”,让公共政策能够“行稳致远”。

与公众情绪“交流”、与社会舆论“对话”、与利益群体“沟通”——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有目的性、有引导力、有对象感、有效果意识的“公开”“网约车合法了!”7月底,随着出租车改革方案与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围绕出租车改革这一“改革硬骨头”的众多争议和猜测基本尘埃落定。

与此前很多人担心的火爆场面不同,全球第一个国家层面的网约车监管法规亮相可谓波澜不惊。

我们总说,改革进入深水区。

深水区,顾名思义,“水很深”。

一个问题背后,会有过去种种情况的累积,会有现实种种利益的交叠,也会有未来种种路径的考量,就如同出租车改革,既需要革除传统出租汽车管理的历史积弊,又需要规范网络约车发展,还要平衡好乘客、驾驶员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格局之复杂令人头痛。

深水区因而也绝非一眼能看到底,很多事情如果不认真对待,不仅可能“难以说清”,而且可能“一说就错”。

如何实现信息公开的与时与充分,如何做到各方沟通的有序与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把关键的“过程信息”压在箱底,只摆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并非好的选择。

近年来,从多地抵制PX项目,到垃圾焚烧站引发“邻避效应”,再到围绕“禁摩限电”的争论、菜市场动迁激起的舆情,面对公众的疑问、诉求与焦虑,一些职能部门澄清的声音往往显得既微弱又迟缓。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有关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有关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做好建设项目用地
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法规类别】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土资厅发[2016]33号
【发布部门】国土资源部
【发布日期】2016.08.24
【实施日期】2016.08.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16]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钢铁、煤炭、石化行业过剩产能和促进煤电有序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严格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查工作,坚决遏制过剩产能行业用地,加大稳增长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力度,促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和稳定增长,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用地预审与审查
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5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我国煤电有序发展的通知》(发改能源[2016]565号)、《。

辩论二十载,林毅夫、张维迎到底在争什么?

辩论二十载,林毅夫、张维迎到底在争什么?

辩论二十载,林毅夫、张维迎到底在争什么?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44期或许林毅夫与张维迎的争论,还没有画上句号。

已经争论了20年的林毅夫与张维迎,均是中国一流的经济学家,同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创始教授,多年来是对手也是同事。

1952年生的林毅夫和1959年生的张维迎,他们此番关于产业政策旷日持久的争论,不仅是双方为自己坚持的立场辩解正名,更是一场关乎市场与政府命题的大讨论,是中国改革道路的选择问题。

从1995年至今数度交手在此次公开辩论之前,林毅夫和张维迎曾就学术观点数度交手。

1995年,林毅夫、张维迎就国有企业改革方向问题发生争论,被外界称为“北大交火事件”。

张维迎的论述从现代企业理论出发,强调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称安排的重要性。

国企改革的出路是民营化,将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变成债权、非国有资本变成股权。

林毅夫认为国有企业私有化后,所有者利用政策性负担为借口寻租的积极性会更高,效率会更低。

国企的主要问题是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负担和政策负担,改革的起点应在于剥离战略性政策负担和社会性政策负担,以硬化预算约束,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04年9月,林毅夫、张维迎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创办十周年活动上就中国经济发展预期发表截然相反的观点。

林毅夫认为,只要沿着当前的路子走下去,中国经济再增长二三十年没问题,到2030年经济总体规模一定赶超美国。

张维迎则担心在未来的20年里,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将发生根本性转变,这将会使中国企业面临很大的挑战。

如果企业制度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将非常令人担忧。

2014年7月,林毅夫、张维迎在复旦大学举办的杨小凯逝世10周年追思会上就“政府定位与后发优势”展开争论。

林毅夫与杨小凯有过著名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

张维迎认为,没有国家和政府参与,市场或变得更好,政府再不退出市场,后发优势就要转变为后发劣势了。

林毅夫则认为,后发国家需要政府发现和扶持企业的比较优势,不然就是无效市场。

新经济下的产业变革——2016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观点综述

新经济下的产业变革——2016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观点综述
大学、南京 大学、东南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南京审计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 、
安徽财经大学等高校及研 究、出版机构 的专家学者 2 0 0 多人参加 了会议。南京审计大学副校 长裴育教授 主持开幕式 ,中 国电子信 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子学,南京审计大学校
长 、党委副书记晏维龙致辞 。会议 由主题报告会和分组报告会两个板块构成 。主题报告会 由 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院长孙文远教授主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 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新经济下 的产业变革
2 0 1 6中国产业 经济研 究学术年会观 点综述
孙文远,李芳芳,廖利兵①
( 南京审计大 学经济 与贸易学 院,江苏 ,南京 2 1 1 8 1 5 )
[ 摘要] 本 文对 2 0 1 6 中国产业经济研 究学术年会 暨 “ 新经济下的产业变革”研 讨会 的主要学术观 点进行 了总结 ,参会专家学者分别从服务业 - 9产业升级、技术创 新与产业发展、技术进步 - 9 产 业政 策、全球 化与产业 “ 走 出去” 、资源环境 - 9 产业 转型等方 面的理论 与实证 问题进行 了报告 与讨论交流。 本次年会反映 了国内学者对 新经济下产业变革的最新研 究成果 。本 文对主要学术观 点进行 综述 。 [ 关键词] 新经济 ;产业发展 ;技术创新 ;产业转型 ;产业融合 [ 中图分类号] F 4 0 7 2[ 文献编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 7 5 7 2( 2 0 1 7 )O 1 - 0 l 1 3 - 8
2 0 1 6年 1 2月 1 O日至 1 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和 电子 工业 出版社联 合主办, 华信研 究院、 《 产业经济评论 》 编辑部 、 南京审计大学具体承办 的“ 2 0 1 6

2016~2019年广东茶叶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2016~2019年广东茶叶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李丹霞1,2 甘阳英1,2 洪建军1,2(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640;2 农业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640)[摘 要]广东茶叶种植面积与产量,近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广东揭阳市、湛江市新发展了茶叶种植,茶叶种植面积扩增迅猛。

广东茶叶产业发展呈现区域化、优势产品核心集聚的布局。

近三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较为重视茶叶产业,茶叶产业项目受资金扶持、项目数量与比例较其它产业高。

近五年,广东省茶叶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占历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2%~4%、主推技术4%~9.5%。

广东省涉及茶叶类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1家,仅占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07%。

广东茶叶加工多数为聚集在茶叶原产地的初级加工,广东茶叶加工品类发展了陈皮茶、青柑茶等果品茶类。

广东茶叶产业年总产值近百亿元,茶原料产品年消费市场规模在115亿元至200亿元区间,茶叶产业带动相关饮品年消费规模在200亿元至350亿元区间,产品消费空间庞大。

[关键词]广东 茶叶产业 发展趋势 政策扶持 科技概况 产业环节 消费市场2016~2019年广东茶叶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一 广东茶叶产业概况1、发展趋势广东茶叶种植面积与产量,近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2018年,广东茶叶种植面积达到6.34万公顷,比2010年面积增加24.59%,比2015年面积增加21.79%。

广东茶叶总产量达到9.99万吨,比2010年总产量增长85.69%,比2015年总产量增长23.79%。

2018年,广东茶叶生产品种包括:绿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其他茶,其中,以青茶(乌龙茶)产量最多,达4.39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43.94%,绿茶次之,达4.12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41.24%,广东最具优势的红茶产量仅为0.68万吨,仅占全省茶叶总产量6.81%[1、2、3]。

图1 广东茶叶种植面积与产量数据来源:2019年、2018年广东农村统计年鉴广东茶叶产业发展呈现区域化、优势产品核心集聚的布局。

财税[2016]49号 关于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6]49号    关于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6〕49号)【关于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2016-05-08 10:09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11号)和《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27号)规定,集成电路生产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软件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以下统称软件、集成电路企业)的税收优惠资格认定等非行政许可审批已经取消。

为做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7号)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享受财税〔2012〕27号文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软件、集成电路企业,每年汇算清缴时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6号)规定向税务机关备案,同时提交《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备案资料明细表》(见附件)规定的备案资料。

为切实加强优惠资格认定取消后的管理工作,在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后,税务部门转请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进行核查。

对经核查不符合软件、集成电路企业条件的,由税务部门追缴其已经享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并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财税〔2012〕27号文件所称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是指以单片集成电路、多芯片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制造为主营业务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一)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注册并在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备案的居民企业;(二)汇算清缴年度具有劳动合同关系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职工人数占企业月平均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40%,其中研究开发人员占企业月平均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三)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且汇算清缴年度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企业销售(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之和,下同)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金额占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四)汇算清缴年度集成电路制造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五)具有保证产品生产的手段和能力,并获得有关资质认证(包括ISO质量体系认证);(六)汇算清缴年度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产业政策转型时

产业政策转型时

35产业政策转型时朱恒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宋德铮: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朱恒源 宋德铮 | 文产业政策转型时经过去的2016年,来自中国的创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引起了海外媒体和机构的热议,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这是中国创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与此同时,国内学界掀起一波对产业政策的讨论热潮。

我们不妨把两者放在一起考虑,创新和产业政策有什么样的关系?这真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尤其对于经济转型中的中国。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某些产业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几乎所有的成功的经济体在自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使用过产业政策。

对产业政策的讨论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要历史地分析产业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随着产业政策的不断演化,国际学术界对产业政策认识的不断深入,真正需要探讨的问题不是我们要不要产业政策,而是需要什么样的产业政策,由什么主体,以怎样的组织形式实施产业政策。

中国的经济发展现在到达一个重要的历史时点,从高速发展迈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

中国经济驱动机制需要全方位深度调整,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建立完善的创新驱动机制成为当前国家战略的重要方向。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外部环境也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中,经济和技术的全球一体化日益深入。

在这双重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产业政策该如何转型,如何促进创新,如何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已政府选择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这样的产业政策后来又被称为“选择性的产业政策”,这是一种“选秀”型的产业政策。

毫无疑问,不论是日本、韩国二战后的高速发展,还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速发展,产业政策都在各自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扮演过积极的作用。

深入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研究,我们发现,传统的“选秀”型产业政策,之所以能够有效,至少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当技术的发展和变动不是那么激烈,后发国家发展特定产业,追赶发达国家,有较为清晰的路径可循,这时候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政府运用有形的手快速调配资源,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

产业政策思辨会——张维迎VS林毅夫

产业政策思辨会——张维迎VS林毅夫

三、为什么需要产业政策
新结构经济学核心观点之一: 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的产业结构实际上是由 他的要素结构决定的(低收入国家:传统的农业和低收入水平上,高收入 国家,资本密集产业,不同的产业就决定了劳动生产力水平不一样,收入 水平不一样)
影响机制: 要素结构
要素相对价格
优势成本
比较优势
资本禀赋提升
促 进
五、林毅夫理解产业政策的矛盾
产业政策一是迷糊了企业家的眼睛,如果要违反比较优势的话就需要产 业政策,这个意义上讲的经济学都是跟逻辑上一样的。所以我们举日本 的例子,日本的制定战略主要是收入弹性需求高的产业就支持,比如说 纺织业,虽然是比较优势,但是它不支持,它是支持汽车、钢铁。
林毅夫讲的比较优势战略的唯一矛盾就是林毅夫讲的比较优势是他自己 理论上的比较优势,不是实际上的比较优势。他的理论比较优势是由要 素禀赋决定的,但是他又说要素禀赋和决定要素是由市场表现出来的。 你既要政府引导市场,又要市场跟着政府走。
家的进口产品
避免政府犯错或被 利益集团的寻租行
为绑架
考虑到隐性 知识
第二步
看看是否有些本国的私人企业已经在 这些行业中(已存在或在萌芽状态)。 找出限制其提高竞争力的因素和新企
业进入的门槛 ,并采取措施解决。
20
七、怎么样的产业政策是得当的
第三步
对于那些没有本国企业或出口企业很 少的产业,可以从第一步中选取的国 家里寻求外商投资,或者启动新企业
二、林毅夫的观点总结
●有为的政府与有效的市场
●在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下面,其实采用新古典的方法,是假定每个人都 是理性的,所谓理性就是追求自己的目标。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框架,政 府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的时候,能够给国家、社会带来进步、繁荣。在这 种状况之下,他个人的利益跟国家的利益跟社会的利益跟大同的利益是 一致的,当然这个框架还是很初步的。

林毅夫、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争论的核心问题

林毅夫、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争论的核心问题

林毅夫、张维迎争论的核心问题林毅夫、张维迎,两个优秀的经济学家,同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今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初始创立者,20多年来亦敌亦友,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争锋相对的思考。

2016年11月9日,一场关于产业政策的思辨会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一辩论中二人各具见解。

两人关于产业政策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什么是产业政策?林毅夫认为,产业政策是指中央或地方政府为促进某种产业在该国或该地区发展而有意识地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关税和贸易保护政策、税收优惠、工业园和出口加工区、研发工作中的科研补贴、垄断和特许、政府采购及强制规定等。

在他看来,产业政策将帮助企业解决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

张维迎表示,“我理解的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出于经济发展或其他目的,对私人产品生产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其手段包括市场准入限制、投资规模控制、信贷资金配给、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进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土地价格优惠等。

”在他看来,政府在公共产品上的投资不属于产业政策,普遍性的政策也不属于产业政策。

2.产业政策是否该存在?林毅夫表示,“我没有见过不用产业政策而成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也没见过不用产业政策而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

”他认为,大多数成功的经济体正是因为积极有为的政府制定了产业政策,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不能因为产业政策大部分是失败的就放弃产业政策,而更应做到的是提高成功的概率、减少失败的概率。

张维迎认为“产业政策是披着马甲的计划经济”,坚决主张废除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成功的例子凤毛麟角,对此他表示,产业政策会误导企业家,使他们将资源投入不该投入的领域和不该投入的项目,所以中国企业家需要的是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而不是产业政策的扶植。

3.产业政策为什么会无效?林毅夫认为,除了政府的执行能力存在问题之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急于赶超,过度支持先进的产业;而发达国家的失败则是为了就业而去支持失掉比较优势的产业。

2016产业政策争论

2016产业政策争论
第21页,共30页。
张维迎的观点

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

政 策
创新是不可预见的 产业政策是豪赌
认知能力问题


不搞砸绝不罢手
激励机制问题


企业家要争取的是普遍的权利,而不是特权
第22页,共30页。
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
阻碍着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市场经济的发展
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计划
追赶型产业
领先型产业 退出型产业 “弯道超车型”产业
战略型产业
第14页,共30页。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汽车 追赶型产业 高端装备
高端材料
资金融通和外汇获取上支持 利用国外的高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 针对高端制造业招商引资
第15页,共30页。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白色家电
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
第3页,共30页。
第4页,共30页。
目录
1.林张二人的观点 2.针锋相对的九个要点 3.外界评论
第5页,共30页。
林毅夫关于产业政策的论证
第6页,共30页。
产业政策的定义(林毅夫)
产业政策是指中央或者地方政府为促进某种产业在该国或该地区发 展而有意识的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 ——关税和贸易保护政策 ——税收优惠
关于市场失灵 关于企业家精神
关于范式之争
第28页,共30页。
外界评论
国家发改委
外界将他们之间的交锋简化为“政 策派”与“市场派”的对垒。
坚决捍卫市场自由的张维迎被称之为“市场先生”,而强调“有为 政府”的林毅夫则被很多人指为“官方经济学家”。
换汤不换药的虚假争论

2016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

2016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

2016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D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

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

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

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

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

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

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

“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

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

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

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1]3、推动多边合作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各种机遇1、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

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

行业政策与产业政策

行业政策与产业政策

行业政策与产业政策介绍行业政策和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依据经济发展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行业政策主要围绕某个特定的行业展开,旨在促进该行业的发展;产业政策则侧重于整个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包含多个相关行业。

行业政策与产业政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可以实现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就业增加、经济增长等目标。

同时,行业和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需要考虑国内外市场环境、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因素。

行业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行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对特定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以下是行业政策的一些重要意义和作用:1.促进经济增长:行业政策可以鼓励和支持新兴行业的发展,提高传统行业的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2.调整产业结构:行业政策可以帮助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向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

3.提高国家竞争力:行业政策可以培育壮大国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创造就业机会:行业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5.促进贸易平衡:通过行业政策的实施,可以调控出口和进口的比例,促进贸易平衡,提高国际竞争力。

6.提高环境保护水平:行业政策可以引导企业进行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产业政策的意义和作用产业政策是相对于行业政策而言,它更加广泛地涉及到一个产业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产业政策的一些重要意义和作用:1.增强核心竞争力:产业政策可以培育和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提高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2.促进技术创新:产业政策可以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升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

3.加强产业协同发展:产业政策可以促进不同领域的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4.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推动标准化、质量监管等措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5.引导资本投资:产业政策可以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资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助推产业的发展。

产业政策大辩论-林毅夫vs张维迎

产业政策大辩论-林毅夫vs张维迎

100%原汁原味:林毅夫、张维迎“产业政策大辩论”实录澎湃新闻见习记者韩声江【写在前面】11月9日,初冬的北京大学朗润园万众楼中,一场备受瞩目的辩论正在进行。

这场辩论在中国经济学界引起的震动,至今仍未平复。

辩论的内容是中国是否应施行产业政策。

辩论的双方是林毅夫和张维迎,他们现同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国发院的前身正是林、张等六位经济学家于1994年一起创立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辩论过程中,林毅夫不断地强调此前媒体对他观点的误读,“很多东西在网上我看到说是我讲的话我都不相信是我说的”、“我郑重地说我是既要有市场,也要有政府。

”他慢慢地铺陈着自己的“新结构经济学”、“六步增长甄别法”、“产业政策的五种分类”,试图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开出一剂追赶发达国家产业的药方。

“我还没有看到不用产业政策实现成功追赶的发展中国家,也没有看到不用产业政策还能够继续保持领先的发达国家!”张维迎则用自己略带陕北口音的普通话向林毅夫的理论体系发起进攻,“林毅夫‘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逻辑矛盾”、“林毅夫‘增长甄别法’的谬误”等PPT标题一经抛出就让人嗅到了一丝火药味。

“产业政策之所以失败,一是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二是因为激励机制的扭曲。

通俗地讲,一是由于人的无知,二是由于人的无耻!”面对张维迎的质疑,林毅夫一再重申,“张维迎反对的那些产业政策我也反对”。

在林毅夫看来,他的理论中除了国防安全产业没有一种是需要补贴的。

除了国防安全产业,也没有产业是由政府选择的,都是企业家主动进入的。

“我不知道你到底是在批我,还是在批我也在批评的产业政策”,“你老是批评我没说的事,把罪名加到我头上,我觉得我好冤枉。

”分歧的根源似乎在俩人对“产业政策”的不同定义,林毅夫一直强调政府按照比较优势因势利导帮助企业解决软硬基础设施以及基础科研,而张维迎则将范围限定在政府“对私人产品生产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

正如张维迎所说,他们二人此番争论的背后是新古典经济学与米塞斯-哈耶克经济学的范式之争。

专栏导语:如何走出讨论产业政策的窠臼?

专栏导语:如何走出讨论产业政策的窠臼?
特别是三位作者的分析,不同于林、张各据一般理论,恣意援引事例,动 辄普世通则,难以给出具体政策指导(耿曙,2017)。本专栏的各篇文章,在具 体政策的启发上,都更加细致与务实,超越现有的“政府- 市场”二元对立立 场。例如首先,根据陈玮老师的提示,产业政策探讨的重心,是否仍应局限于 “政府是否介入” “政策是否可行”?是否应该转而考察“政府介入的时机” “产 业政策的类型”?并因此,究竟是在“技术追赶阶段” (重在产业规模扩张), 必须仰赖政府介入;而在“技术领先阶段” (关键在鼓励技术创新),期待政府 逐步退隐(陈玮、耿曙,2017 ,a 2017b)?还是不论发展阶段、背景条件,或如 林毅夫所言,政府自始至终都须担当有为?或如张维迎所见,政府从头到尾都 应袖手旁观?
比较有趣的是本专栏论文多次提及2016 年下半年林毅夫与张维迎两位老师 的“产业政策” 辩论。几位作者都认为该场辩论确有其不可忽视的时代意义, 但同时,几位作者也难掩对林、张之辩的部分失望,认为其深陷传统“产业政 策”讨论的窠臼,对于国家发展方略的设计规划,并无明显实质的贡献。因为, 在那场涉及“产业政策是否有效” 的辩论中,林毅夫坚持发展需要产业政策引 导,张维迎则否定产业政策能够发挥任何成效(张维迎、林毅夫,2017)。双方 不但流于老生常谈,缺乏理论新意;也忽视了如下事实:无论是基于历史经验, 还是参考案例研究,产业政策的成效都有优有劣,发展的结果也有成有败,无 法一概而论(聂辉华,2016;耿曙,2017)。
其次,若基于郭年顺博士的论述,传统的产业政策研究———无论林毅夫的 “有为政府”或张维迎的“自律市场”———都严重忽略对于企业行为的考察,或 者将企业视为生产函数或契约关系的抽象集合,或者将企业看作政府政策回应 或政府管制顺民。但是根据郭文所见,企业才是真正的生产者、经营者、创新 者,或者经济活动的“能动者”。因此,针对产业政策的研究,首先必须“找回 企业”,以其为分析标的,考察政府政策如何影响其决策与行为,才能发展出完 整的产业政策研究。此外,根据程聪慧和郭俊华两位老师文章的建议,针对发 展引导与产业扶持的手段为何?国家经常面临一个两难———既需要政府参与缓 解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等问题,又得避免政府介入带来寻租浪费、配置低效 等问题———在考察国外近年的发展后,两位所建议的策略似乎是设立“引导基 金”,政府间接扶持。如此既能收政府扶持产业之效,又能避免政府凡事做主 之弊。

有效产业政策的条件

有效产业政策的条件

有效产业政策的条件
黄益平
是最佳的政策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瓶颈在 电池,一是成本,二是寿命,三是安全性。中国的 新能源汽车能不能形成国际竞争力?关键还是 看电池技术能否获得突破性进展。国家应该把
第一,顺应市场。产业政策应该顺势而为,
而不应逆水行舟。如果新兴产业不能符合比较 优势或者不能解决市场的痛点,即便把产业建立 起来了,也无法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建立 的重工业,就不符合当时的比较优势。但是,这 可能是很多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的一个通病,既 然是发展新兴产业,都想一步迈到世界前列去。
■栩—黼——一——一一一。#——-■《■■*目∞g■■■qⅫ《■dⅫ■■ⅫⅫ《■■《目《■*■■■《《《日一
…∞Ⅻ嘲
锯钎硒宪孝考2016年第66期(总第2770期)

一一
产业经济
如现在支持新能源汽车,政府的选择是撒胡椒面 式地补贴后端的消费者。这当然可以让生产商
有利可图,继续投入研发活动。但是,这可能不
林毅夫、鞠建东和王勇在最近的研究中提出,发
展新兴产业也必须顺应比较优势,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政策思想。支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政策 为什么成功?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它符合当时的 比较优势。当然,如何适当超前地选择符合比较 优势的产业作为扶持对象,仍然是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第二,不限制竞争。国家扶持的是特定的产 业,而不应是特定的企业,政府补贴某一个创新 环节,应该让任何做得好的企业都有机会获得。 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仍然应该在同一个市场上 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过去国家采取产业政策支 持家电和汽车等行业的发展,不但选定重点支持
资金和科研力量集中起来支持前端的电池研发,
也许这比分散地支持所有的汽车企业各自为政 搞开发更加有效。 第四,要有退出机制。中国支持劳动密集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白色家电
领先型产业 高铁 造船 自主研发
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
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所需 “基础科研的突破”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丧失比较优 势的产业
退出型产业 产能有富余 的产业
产业升级
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所需 “基础科研的突破”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任何特权都是对他人的歧视,会扭曲企业家精神
针锋相对的九个要点
产业政策的定义 产业政策的成效 政府是否应当给予补贴鼓励? 比较优势如何发挥?
推动技术进步的是企业 家还是政府?
关于创新发展
关于市场失灵
关于企业家精神 关于范式之争
外界评论
国家发改委 外界将他们之间的交锋简化为“政 策派”与“市场派”的对垒。
2016年产业政策之争
XX学院 XX
事件回顾
8月25日,西安,张维迎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6年夏 季峰会上发表演讲,主张废除一切形式的产业政策。张维 迎教授认为,产业政策仍遗留着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甚 至会扼杀企业家精神,滋生寻租土壤,于创新并无益处并 终将失败;实现创新的唯一途径是经济试验的自由,政府 不应该给任何企业、任何行业任何特殊的政策。产业政策 注定会失败。
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计划
市场经济的发展
创新是不可预见的(认知能力的限制)
没有办法对新产业、对创新做任何规 划,实现创新的唯一途径是经济试验 的自由,而不是通过所谓的产业政策 将自己锁定在预定的路径上。
需要企业家的警觉、想象力、判断力 需要企业家不断试错
不确定性
没有规定好的路径
产业政策是豪赌(认知能力的限制)
目 录
1.林张二人的观点
2.针锋相对的九个要点
3.外界评论
林毅夫关于产业政策的论证
产业政策的定义(林毅夫)
产业政策是指中央或者地方政府为促进某种产业在该国或 该地区发展而有意识的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 ——关税和贸易保护政策 ——税收优惠 ——各种补贴 ——工业园、出口加工区 ——R&D中的科研补助 ——垄断、特许 ——政府采购 ——强制规定
劳 动 生 产 率 水 平 的 提 高
国 有效的市场 技术创新 民 经 济 发 展 的 本 产业升级 有为的政府 质 人 均 收 入 的 不 断 增 加
为何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
成本低
附加价值更高
有效的市场
最有竞争力 比较优势
合适的技术和产业
为何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
结构变迁过程 怎么吃螃蟹 必要的激励
政府官员对未来技术和 产业的判断不够敏锐 专家可能有硬知识,但没有创新所必 须的企业家的敏锐性和软知识
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创新通常 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创业者
不搞砸绝不罢手(激励方面的问题)
政府官员的激励问题 企业家的激励问题
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
企业家要争取的是普遍的权利,而不是特权
企业家需要的是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有为的政府产业环境基础科学的发展
对资源有效的配置
为何多数产业政策失败?
执行能力问题
违反比较优势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追赶型产业 领先型产业
退出型产业 “弯道超车型”产业
战略型产业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汽车
追赶型产业 高端装备 高端材料
资金融通和外汇获取上支持 利用国外的高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 针对高端制造业招商引资
事件回顾
9月13日,林毅夫教授发表文章,观点鲜明针锋相对,认为, 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有为的政府”也必不可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采用 产业政策时经常失败,除了执行能力的问题之外,究其原 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容易出于赶超的目的,而去支持违 反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果这些产业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 市场中缺乏自生能力,只能靠政府永无止境的保护补贴来 生存。
提供孵化基地
人力资本需 求高
弯道超车型 产业 研发周期短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鼓励风险投资 制定优惠的人才和税收政策 支持国内和国外的创新性人才创业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资本密集
补贴机制改革 战略型产业 研发周期长 促进军民融合
投入巨大
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的论证
产业政策的定义(张维迎)
对产业政策定义较为狭窄和具体。 产业政策是指处于经济发展或有其他的目的政府在私人产 品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私人产品和选择 性干预是主要方面。政府在公共产品上的投资不属于产业 政策,普遍性的政策也不属于产业政策,统一的所得税不 是产业政策。但是如果在某些企业进行税收优惠以扶植就 是产业政策。专利保护是知识产权问题,不属于产业政策, 地区政策也不属于产业政策。
林毅夫的观点
产 业 政 策 必 不 可 少
新 结 构 经 济 学
为何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
为何多数产业政策失败?
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为何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
1.企业生存环境的协调需要政府来做。
2.资源是有限的,需要政府进行有效配置。
为何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
坚决捍卫市场自由的张维迎被称之为“市场先生”,而强调 “有为政府”的林毅夫则被很多人指为“官方经济学家”。 换汤不换药的虚假争论
结束,谢谢!
张维迎的观点
产 业 政 策 注 定 失 败
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
创新是不可预见的 认知能力问题 产业政策是豪赌 不搞砸绝不罢手 激励机制问题
企业家要争取的是普遍的权利,而不是特权
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
钢铁 船舶 汽车 石化 纺织 轻工 有色金属 装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 物流业
阻碍着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