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朝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宋朝的故事

宋朝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而且在当时政府的促进与推广,以及民间医家经验总结下,共同形成了宋朝医学的繁荣局面。那你知道关于宋朝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宋朝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宋朝的故事:义社十兄弟宋立国不久,赵匡胤因为担心大臣拥兵自重,会导致“陈桥兵变”的历史重演,于是将他们的兵权都收了回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此后赵匡胤又用同样的方法权一一收归中央。

在被赵匡胤猜忌的众人当中,石守信是在赵匡胤为首的“义社十兄弟”中继李继勋、赵匡胤之后第三个成为节度使的。他长期与赵匡胤在殿前共事,是赵匡胤的部属、亲信,后周末期成为赵匡胤的副手。两人关系最为密切。宋朝的建立,石守信列在功臣之首,升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并改兼归德军节度使。自建隆元年(960年)四月起,石守信参与平定反宋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之乱,为赵匡胤平定了天下。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这是在翻滚的历史浪潮中很常见的。就在建隆二年(961年),即北宋建立的第二年,石守信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并于同年七月被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改任天平军节度使。此后多年,石守信一直没有统军,直到979

年才随赵光义出征范阳,因为在前军督战不力受到指责,被任命为崇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不久被封为卫国公。五年后去世,终年五十责,被任命为崇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不久被封为卫国公。五年后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义社十兄弟”,除赵匡胤、石守信外,尚有杨光义、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杨光义、刘庆义二人,史载不详。据说杨光义官终保静军节度使。刘庆义的官衔可能是安远军节度观察留后。李继勋一直活到宋太宗时,以太子太师致仕。王审琦官至忠武军节度使,但不能饮酒,赵匡胤每宴必强令饮之,终因酒后突然患病,不能说话,不久即病逝,终年五十岁。刘守忠一直活到宋真宗时,以左骁卫上致仕。刘廷让原名刘光义,因与宋太宗重名,而改为廷让。后因事被削官,刘廷让在贬官途中绝食而死,年五十九岁。韩重赟官至殿前都指挥使,受猜忌而被贬官,开宝七年(974年)去世。王政忠以解州刺史权知晋州,兼兵马钤辖。曾于山西太原打败北汉军队。

关于宋朝的故事: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没有哪一部书可以让人一辈子受益,可以靠它安身立命?答案有肯定的。北宋初期的赵普,就声称只靠半部《论语》来辅佐宋太祖治国平天下!

赵普,字则平,是宋初著名的宰相。他早年效命于赵匡胤的父亲,和赵匡胤感情深厚,以兄弟相称,是赵匡胤的幕僚之一。他参与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赵匡胤建国称帝后,赵普成了他的左右手。

宋太祖立国之初,多次微服私访功臣。赵普知之,每次退朝后仍不改穿便服,随时恭候皇帝的光临。终于在一雪夜,他听到了敲门声,开门出来一看,正是皇帝立在风雪之中。赵普赶紧叩拜迎接。太祖说:“我还约了晋王一起来。”随后晋王来到,三人席地而坐,一边烤肉吃,一边策划攻打太原之事。这就是“雪夜访赵普”的故事。

赵普为皇帝收兵权、平割据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直率而固执,对皇帝忠心耿耿。宋太祖凡事多会听他的意见。

在用人方面,赵普和皇帝经常意见相左。宋太祖曾想让自己很信任的前朝名将符彦卿掌管军队。赵普不同意,说他名气、官职已很大,不能再让他掌管军队。太祖不听,赵普仍劝阻不已。太祖干脆避开他把委任状发下去,赵普知道后又中途拦截了下来。太祖说:“你何必怀疑彦卿呢?我对他十分信任,他肯定不会辜负我的。”赵普反驳道:“周世宗对陛下也最好,为什么陛下会辜负他呢?”一语惊醒梦中人,太祖愣住了,默默地收回了成命。

又有一次,赵普推荐一个人做官。太祖不喜欢此人,不同意。第二天,赵普又上奏请求,仍被驳回。第三天,他又来了,还是坚持推荐那人做官。太祖被激怒了,把赵普的奏疏撕碎扔到地上。赵普面不改色地拾起奏章,拿回去粘好又上同一奏折。太祖不耐烦了,就同意了他的请求。这个人上任后果然很称职,立了大功,太祖十分佩服赵普的知人远见。

还有一次,有一个人立了功,皇帝因为平时很讨厌他而没有给他升官。赵普坚称应该提升他。太祖气愤地说:“我就是不给他升官,

看你怎么办。”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恶,官爵用来赏功,古今皆如此。且刑罚赏赐是天下的权利,并不是陛下个人的权利,怎么能凭自己的喜怒来行使呢?”皇帝大怒,拂袖而去。赵普也站起跟在后面,皇帝进宫,他就站在宫门边,久久也不肯离去。皇帝见状,方才醒悟,同意了他的请求。

不过赵普的私心也很重。他猜忌部下,为了争权夺利暗害了不少人。而且他贪财,生活奢华。曾有人向太祖告发赵普,太祖对赵普的行为也很清楚,但是要用他,故对处罚赵普总显得犹犹豫豫。太祖到洛阳去,看到赵普的府第,外面看起来简陋,只有柴门和篱笆,里面却是富丽堂皇的高楼和别致的花园。太祖嘲笑道:“这老头儿的为人就和这房子一样,总归不纯。”

赵普读书不多,有其浅薄的一面。太祖改年号时,想要找前代没用过的,后定为“乾德”,赵普只顾在旁吹捧说这年号改得好。过了几年,有大臣告诉太祖,这年号前蜀用过,太祖大惊失色,叫人一查,确实如此。太祖很生气,用毛笔在赵普脸上涂了几下说:“宰相还是要用读书人。”赵普满脸羞愧,回去也不敢洗脸,第二天上朝时那墨迹还赫然在目。皇帝见状忍不住笑出来,命令他洗干净并嘱咐他以后要多读书。从此以后,赵普还真开始读书了。只要一回家他就关上门,从箱子里拿出书来,一读就是一整天。到第二天上朝时,他总是出口成章,言之有理。他去世后,他的家人整理他的遗物,打开那个箱子一看,发现里面只有半本《论语》。就凭着这半部《论语》,他就能学以致用,也是挺让人佩服的。

关于宋朝的故事:铁血仁心曹彬乾德二年(964年)冬天,北宋为了统一全国,开始对后蜀用兵。宋军很快就拿下了许多城池,之后,很多将领下令屠城,只有归州行营都监曹彬下令其部队所到之处不许伤害百姓。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后周太祖郭威的贵妃张氏是曹彬的姨母。后周太祖受禅即皇帝位,召曹彬回京城,隶属后周世宗柴荣军中。曹彬虽然是皇亲国戚,但是为人特别宽厚,从不仗势欺人。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他一定引车回避。他不称呼手下官吏的名字,每次手下官吏找他谈政事,他一定先整理好衣冠才接见。他把做官的俸禄都分给宗族,自己没有余积。他对下属也特别宽和。有一次,一名部下犯了罪,按律应该施以杖刑,但是曹彬当时没有行刑,而是一年之后才施刑。人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我听说这个人刚娶媳妇,如果杖责他,他的父母必定认为是媳妇克夫,那他媳妇就没有好日子过了。我延缓执行,既不枉法,又可以保全他家庭和睦。”正因为曹彬有这样的品行,后蜀的军队与百姓才感念他的仁厚,纷纷归附于他。

在北宋攻灭后蜀的过程中,战功最大的是王全斌。

王全斌,山西人,曾在后唐、后晋、后周为将。北宋时任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率军伐蜀。他带领三万人马攻打兴州(今陕西略阳),乘胜连拔二十余寨。蜀军为了阻止他进兵,烧毁了栈道。他采纳部将建议,修复栈道,与副将崔彦进分兵合击,大败蜀军,攻克利州(今四川广元),获粮八十万斛。蜀兵仓皇逃过桔柏江,烧毁桥梁,依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