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朝的故事
宋朝有趣的历史故事
![宋朝有趣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464755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f.png)
宋朝有趣的历史故事1、卢多逊,后周进士,北宋开宝元年为翰林学士,后为北宋宰相,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
开宝七年,卢多逊牵连秦王赵廷美结党营私案,被判诛九族,宋太宗念其“久事朝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改为全家发配崖州(今三亚)。
开封知府李符得知消息,对宰相赵普说,崖州虽然在海外,但水土等各方面条件还可以,发配到那里的人,基本上无伤大雅,春州虽然在内地,但那里穷山恶水,听说被贬到春州的官员,后来都无一生还,卢多逊应改发春州,赵普听了,微微点头。
没想到仅仅过了月余,李符就犯了事,被贬为宣州司马,皇上余怒未消,打算再把他贬到岭外。
赵普就把之前李符说的那番话,对皇上讲了,皇上哈哈大笑,既然如此,那就请他到春州去吧。
到春州后,李符不到十天就一命呜呼了。
感悟:做人要厚道,别想搬石头砸人,不然最终砸死的,是自己!2、呼延赞,北宋开国名将。
这人以勇武著称,打起仗不要命,立过不少战功,常常对人说他愿意死在战场上。
呼延赞为卫士直长时,自言受国恩太深,与契丹势不两立,在身上到处刺上“赤心杀契丹”字样,还把这些字涂黑。
除了身上,他在唇内也刺上这些字,兵器上就更不用说了。
他把善黥之卒叫来,对妻妾们说:“你们受了重碌,无法用别的方式报恩,就应该在脸上刺字,以表感恩之意。
”也就是说,他还想在妻妾们脸上,也刺上那些字,若有人不干,“立断其首”,弄得全家人呼天抢地。
妻妾们说:“我们是女人,脸上刺上字实在不好看,能不能改为胳膊。
”呼延赞许之。
除了妻妾,他的几个儿子和全体仆人,也必须接受这种“酷刑”。
最小的儿子刚满百日,他就把他抱到城楼上,然后往下面摔,但没摔死,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想试试儿子的命硬不硬。
每当来到直舍(官员在禁中当值办事之处),其他人都饶有兴趣地围绕在他身边,想看他今天又有什么精彩表演。
而他在单位最爱做的,是取出佩刀“刺胸出血”,“召从吏濡墨为书”,弄成奏章请求让他捍边杀敌。
有人便跟他开玩笑,为什么不把心挖出来以明忠?他说:“我并不是怕死,但契丹未灭,我是不能死的,不然就白死了”。
宋朝的历史小故事
![宋朝的历史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e518cd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c.png)
宋朝的历史⼩故事 中华⽂明五千年的历史,从上古的⼥娲传说到现代的改⾰建设,每⼀个故事记录了⼀个国家历史性的成败与荣辱。
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宋朝的历史⼩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宋朝的历史⼩故事篇⼀:赵匡胤以愚治巧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挥师征杀,统⼀了中国北⽅,吓得盘踞在东南⽅的南唐俯⾸称⾂,岁岁纳贡。
这年,南唐遣吏部尚书徐铉作为进贡使,前来进贡。
别看那时南唐弱⼩,却因连年太平,⽂化事业没遭摧残,⽂化⽔准较长久混战的中原⼀带⾼得多。
每年南唐进贡,宋朝都要派⼀⼈前去作押伴使。
押伴使和进贡使⼆⼈⼀路上两宿同住,海阔天空地闲谈,实际上是在⽐较才学,为各⾃的国家争光。
这年徐铉亲作进贡使,可使宋朝君⾂犯了难。
那徐铉是天下闻名的才⼦,不但知识渊博,⽽且⾔语犀利,⼝若悬河,北宋⾂⼦们个个⾃料不是他的对⼿,所以谁也不敢去充任押伴使。
最后,这难题报到太祖赵匡胤那⾥。
赵匡胤说:“这事好办,就交给我选⼈好了,你们去准备其他的。
”这时,赵匡胤想起了庄周讲的“运⽄成风”的故事,凡是好⼿,都得有对⼿才⾏,若⽆对⼿,他便失去了兴趣,发挥不出⾃⼰的才智技能来。
于是,他从⾃⼰的殿前侍卫中挑出⼗个⽬不识丁的兵⼠,并指着其中⼀特别粗俗的说:“今年就叫他去!”众⾂下不敢反驳,可谁也认为今年⾮败给徐铉,⼤丢国格不可。
那名侍卫打扮起来,在众⼈簇拥下来到南唐。
徐铉见来⼈相貌粗俗,轻蔑⼀笑,但⼜⼀转念,⼈不可貌相,还是⼩⼼为好。
于是开动脑筋,调动⼝⾆,古今南北地讲了起来。
那侍卫全然不懂,只见徐铉讲得⼝沫乱飞,觉得可笑,不觉笑出声来。
徐铉以为⾃⼰讲话中有了漏洞,连忙刹住。
如此再三,直让徐铉摸不着头脑。
有时徐铉⽤话头引那侍卫讲说,那侍卫⼀点不知,只是点头⽀吾,⼜让徐铉摸不着头脑。
⽇⼦⼀长,徐铉觉得淡然⽆味,也就不再开⼝了。
来到宋都,⼤家见徐铉闭⼝不谈,以为是侍卫杀了他的锐⽓,于是都佩服赵匡胤会⽤⼈。
宋朝的历史⼩故事篇⼆: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采取了许多英明措施。
宋朝故事三十一则
![宋朝故事三十一则](https://img.taocdn.com/s3/m/03ef637e6bd97f192379e949.png)
宋朝故事1 寇准拜师宋朝有个大宰相,名叫寇准,他是个大忠臣,有本事,学问高,还有好多愁死坏人乐死好人的点子。
老百姓最爱说的就是他夜装判官,不点灯黑暗光里双手倒写梅花篆,迫使老贼潘仁美伏了法,替杨家报仇解恨的事儿。
寇准那么大本事,他的老师是谁呢?这可能是很多人想也想不到的。
寇准也是个苦出身,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子俩相依为命,省吃俭用的,也就刚刚能填饱肚子不挨饿。
寇准的母亲一直都想让儿子读书,好有个出息报效国家,但是哪里有钱供学啊?所以寇准都十几岁的时候,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
那正是五代十国的时候,成天打仗,兵荒马乱,也不知死了多少人!到处都是逃难的。
有一天,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逃难来到寇准家门口,寇母一问,姑娘姓李,爹妈都死了,就她一个孤零零的再没个亲人了,寇母觉得姑娘挺可怜,就收留了她。
姑娘模样长得俊俏,又能干贤淑,寇母就又撮合姑娘和寇准成了亲。
结了婚,就带着姓叫做李氏。
不管什么时候,逢乱世,兵荒马乱最后苦的都是老百姓。
寇母是个深明大义的女人,看着天下越来越乱,老百姓都在遭罪,有心想让儿子读书报效国家,但家里实在太穷,拿不出钱请先生,这事儿成了寇母的心病,不觉就成天唉声叹气,长吁短叹的表现了出来。
贤惠的李氏看出婆母有心事,询问之后得知原来是想让寇准念书请不起先生,李氏笑了,这李氏是官宦之后,父母死于战乱,才孤单流落成了寇准的媳妇。
她从小聪明好学,在父亲的指导下读了很多书,可以说天文地理,无所不晓;《四书》《五经》,熟读于胸;琴旗书画,样样精通。
李氏安慰婆母说:“母亲不必担心,家父在时,曾教儿媳天文地理、《四书》、《五经》。
若信得过儿媳,儿媳愿意为师,教不好,唯儿媳是问!不过有一条,若让儿媳教寇准,必须先行拜师之礼!”寇母一听,乐开了花:“常言道:有福不用忙,无福忙断肠。
想不到半路上拣来个媳妇,竟有如此的学问!要是能教准儿上进,老身怎不放心!”急忙唤过寇准,让媳妇坐着,受寇准三叩九拜之礼。
母亲要寇准拜妻为师,寇准可是打心眼里不服气,他白了李氏几眼,暗想:“哼,一个女人能教我什么?要不是娘在,看我不收拾你!”寇母把眼一瞪:“大胆寇准,还不快给我跪下行拜师之礼!”寇准自小和母亲相依为命,非常孝顺,看母亲生气,无奈之下,只好不情不愿的朝妻子行了三叩九拜之礼。
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_历史故事
![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_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5acb4e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e.png)
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故事总比单纯的知识更生动更容易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能够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让教学变得更加的趣味化,那么有关宋朝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篇一:乾淳之治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史称“乾淳之治”。
宋孝宗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
在内政上,宋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
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
南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
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之下,而且南宋内部问题多多,士风日下,吏治腐败。
官俸和军费占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收入。
宋高宗时期政府加重税,又使农民造反。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孝宗即位后,颇欲有番作为,改革朝政,力图恢复,他给岳飞平反,又将秦桧时期制造的冤假错案,全部予以昭雪。
重用主战派,锐意收复中原。
重新拜张浚为相。
并且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
总体说来,宋朝的内政形势有所改观,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
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乾淳之治”,史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宋孝宗是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
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篇二:咸平之治咸平之治指的是北宋宋真宗咸平(998年-1020xx年)年间出现的治世。
咸平之治是在吸取了五代更迭迅速的教训的基础上, 对新政权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不仅成功地避免了短命王朝的命运, 而且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诸方面开创了历史新局面。
经过一系列惠民政策后,宋代经济社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首先,人口上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的是400万户,到了咸平六年(1020xx 年)是686万户,增长了46%。
关于宋朝的故事
![关于宋朝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8e2478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b.png)
关于宋朝的故事关于宋朝的故事宋朝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而且在当时政府的促进与推广,以及民间医家经验总结下,共同形成了宋朝医学的繁荣局面。
那你知道关于宋朝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宋朝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宋朝的故事:义社十兄弟宋立国不久,赵匡胤因为担心大臣拥兵自重,会导致“陈桥兵变”的历史重演,于是将他们的兵权都收了回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此后赵匡胤又用同样的方法权一一收归中央。
在被赵匡胤猜忌的众人当中,石守信是在赵匡胤为首的“义社十兄弟”中继李继勋、赵匡胤之后第三个成为节度使的。
他长期与赵匡胤在殿前共事,是赵匡胤的部属、亲信,后周末期成为赵匡胤的副手。
两人关系最为密切。
宋朝的建立,石守信列在功臣之首,升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并改兼归德军节度使。
自建隆元年(960年)四月起,石守信参与平定反宋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之乱,为赵匡胤平定了天下。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这是在翻滚的历史浪潮中很常见的。
就在建隆二年(961年),即北宋建立的第二年,石守信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并于同年七月被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改任天平军节度使。
此后多年,石守信一直没有统军,直到979 年才随赵光义出征范阳,因为在前军督战不力受到指责,被任命为崇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不久被封为卫国公。
五年后去世,终年五十责,被任命为崇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不久被封为卫国公。
五年后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义社十兄弟”,除赵匡胤、石守信外,尚有杨光义、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
杨光义、刘庆义二人,史载不详。
据说杨光义官终保静军节度使。
刘庆义的官衔可能是安远军节度观察留后。
李继勋一直活到宋太宗时,以太子太师致仕。
王审琦官至忠武军节度使,但不能饮酒,赵匡胤每宴必强令饮之,终因酒后突然患病,不能说话,不久即病逝,终年五十岁。
刘守忠一直活到宋真宗时,以左骁卫上致仕。
宋朝著名历史故事
![宋朝著名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05c4c6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2.png)
一、显德三年(956年)春天,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淮南,首战在涡口打败南唐军万余人,斩杀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等人。
南唐奉化军节度使皇甫晖、常州团练使姚凤率领号称十五万的军队,驻扎在清流关,赵匡胤率领军队将其击败。
赵匡胤追到城下,皇甫晖说:“我们各为其主,希望双方布好阵式,以决胜负。
”赵匡胤笑着同意。
皇甫晖摆好阵式出战,赵匡胤抱着马脖子一直冲入南唐军阵内,砍中皇甫晖的脑袋,将其与姚凤一同擒获。
其父赵弘殷时任马军副都指挥使,率军半夜时来到城下,传呼开门,赵匡胤说:“父子诚然是至亲,但是城门开关,却是国家的事情。
”等到天亮,赵弘殷才得以进城。
韩令坤攻下扬州,南唐派军队来取,韩令坤主张退兵,柴荣命令赵匡胤率兵二千赶往六合。
赵匡胤下令说:“扬州兵敢有过六合的,砍断他们的脚。
”韩令坤才固守扬州。
赵匡胤不久在六合东面打败南唐齐王李景达,斩杀一万多人。
回师后,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又被委任为定国军节度使。
显德四年(957年)春,赵匡胤跟随柴荣出征寿春,攻克连珠寨,乘势攻下寿州。
回师后,柴荣又拜他为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仍任殿前都指挥使。
此年冬,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濠州、泗州,充当前锋。
此时,南唐在十八里滩扎寨,柴荣刚刚商议用骆驼摆渡军队时,而赵匡胤已率先单骑横渡而过,他的部下骑兵也紧随他渡过了河,因而攻破南唐军寨。
又用缴获的南唐战舰乘胜攻克泗州。
南唐在清口驻屯军队,赵匡胤跟柴荣两翼分兵沿淮河东下,连夜追到山阳,俘虏南唐保义军节度使陈承昭献给柴荣,因而攻下楚州。
赵匡胤乘胜进军,在迎銮江口打败南唐军,直抵南岸,烧毁其营寨。
又在瓜步攻破南唐军,淮南最终平定。
南唐中主李璟畏惧赵匡胤的威名,派遣使臣送给赵匡胤一封信,馈赠三千两白金,企图使用离间计。
赵匡胤收到后,把白金全部送到内府,南唐的离间计失败。
二、包拯被提拔为大理寺丞、知端州(相当于今天的广东肇庆市)时。
当时端州特产端砚是宋朝士大夫最珍爱时髦的雅器,当地每年向朝廷进贡。
宋朝历史故事
![宋朝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9d9b38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a.png)
宋朝历史故事历史故事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取材于真实发生的人物或事件,以情节的连贯曲折,语言的生动形象,为我们还原出真实的历史情景。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宋朝历史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宋朝历史故事篇一:靖康之变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宋兵部尚书孙傅把希望放在士兵郭京身上,郭京谎称身怀佛道二教之法术,妄以道门“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门天王法”破敌。
但神兵大败,金兵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汴京。
宋钦宗遣使臣何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
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桓为庶人。
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
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
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
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
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
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
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公元1127年7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快来援救父母。
”宋徽宗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
宋徽宗哭着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岳飞在他的《满江红》中曾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金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
宋朝历史上有名的故事_历史故事
![宋朝历史上有名的故事_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748a23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9.png)
宋朝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人们对历史的印记很大程度上是从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而来的。
历史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内容,很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朝历史上有名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宋朝历史上有名的故事篇一: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是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庆历新政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朝廷内外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
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进京述职,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建议朝廷改革取士、重视人才,请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
但没被仁宗采纳。
治平四年(1067年),久慕王安石之名的宋神宗即位。
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遂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非常和器重王安石。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王安石再次提出全面改革的想法,指出“治国之道,首先要效法先代,革新现有法度”,并勉励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
王安石认为,北宋国家贫苦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农民之所以贫苦和不能从事生产,一方面是由于官僚富豪兼并了大量土地,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
因此,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王安石随后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指出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神宗采纳王安石的相关主张,并要求其尽心辅佐。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
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
宋朝历史故事
![宋朝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d1cff2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8.png)
宋朝历史故事宋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转型期。
那你知道宋朝历史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宋朝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宋朝历史故事:陈抟老祖传说,在宋太祖赵匡胤还是个普通士兵的时候,有一次随军去陕西,队伍路过华山脚下。
休息之时,赵匡胤的棋瘾突然上来了,拉着同伴下棋。
结果一路杀下来,谁都下不过他。
赵匡胤颇为得意,说:“看来天下没有人能胜得了我了!”“我知道有个人一定能胜你。
”一名士兵说。
“快说,是谁?”赵匡胤好奇地问。
“在这华山之上,有一位活神仙,人们叫他陈抟老祖。
据说他象棋下得极好,天下无人能敌。
若是你有种,就去找他一较高下,如何?”“好!”赵匡胤来了兴致,说,“我这就去找他!”赵匡胤上了华山,去找陈抟老祖。
陈抟听说了他的来意,却不答应与他下棋。
赵匡胤急了,说:“先生不与我下棋,是瞧不起我吗?”“非也。
”陈抟说,“只不过既然下棋,就有输赢。
不知道你有什么赌注?”“我当然有!”赵匡胤说,“我们就以华山为赌注。
陈抟听了,若有所思,说:“好。
”二人你来我往,下了数招。
陈抟发现,赵匡胤果然有些本事。
眼下赵匡胤处上风,如果被他赢了,自己岂不连栖身之所都没有了?于是便故意说话讽刺赵匡胤。
赵匡胤被他的话气得乱了阵脚,出现失误,陈抟因而得胜。
“我愿赌服输,他日必以华山双手奉上。
”赵匡胤说完,转身离去。
赵匡胤没有食言,在他做了皇帝之后,便将华山赐给了陈抟,“自古华山不纳粮”就源于这个传说。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他是道教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是继老子、张道陵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物。
据说他出生之后,一直不会说话。
五岁那年,有一次在涡水边玩儿,一个穿青衣的老婆婆将他抱在怀中,喂他喝了几口奶,从那以后便会说话,且聪明过人,学东西过目不忘。
十五岁的时候,他已经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了。
后来陈抟参加了科举考试,可是他的运气不好,一直考不中。
陈抟于是开始了修道生涯。
由于他的人品学识好,他很快就成为天下皆知的世外高人。
关于北宋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关于北宋的历史故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f83a9c1531126edb6f1a105f.png)
关于北宋的历史故事有哪些【杨业归宋】宋太宗赵光义(匡义)也是历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决心完成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未完成的事业,使国家得到统一。
公元978年5月,吴越王钱俶向宋朝俯首称臣,献出领地,取消国号。
至此,南方割据势力全部铲除,宣告统一。
第二年开春,宋太宗马上将进军的矛头直指北方,他亲自挂帅出征,兵分四路,攻打北汉。
他吸取太祖前一次失败的教训,预料到辽国契丹军队一定会支援北汉,所以就分出一支人马抢先攻占了太原北面的交通要道忻州(今山西忻县)以北一个叫石关岭的地方。
当宋军进攻北汉太原时,果然辽军前往驰援。
因为宋军事先占据了石关岭有利地形,且又是以逸待劳,因而打败辽国援军,使北汉都城太原完全陷入宋军包围之中。
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困境中,北汉国主刘继元只好束手投降。
刘继元手下有一名叫刘继业的大将,是位武艺高强且又忠贞刚强的人,宋太宗对他早有耳闻。
见他来降,太宗十分高兴,立刻取消北汉赐姓,恢复杨姓,赐单名一个业字,并封杨业做了左领军卫大将军,派他继续领兵驻守边境。
杨业(?-986年),本名重贵,又名继业,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北)人。
其父杨信为“麟州土豪”,后汉时,“自为刺史”,臣附于后汉、后周。
杨信有二子,长子重贵,次子重训。
杨继业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武艺高强,名震关内外。
二十多岁时,便入仕太原北汉世祖刘崇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北汉帝刘承钧时赐姓刘,改名刘继业。
那时,宋太祖已经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
杨继业便向北汉皇帝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杨继业并未自行投宋,而仍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
后来,北汉刘继业战败投降,杨继业还在城南与宋军苦战。
宋太宗早就听说杨继业是一员勇将,十分爱惜,便派北汉亡国皇帝的亲信前去劝降。
见到皇帝派来的劝降使者,杨继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投降了宋朝。
宋太宗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他驻守于代州,并于雁门保卫战中多次将契丹击破,屡立战功,契丹人给杨继业起了个外号,叫做“杨无敌”。
宋朝的神话故事
![宋朝的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1b4955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d.png)
宋朝的神话故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孕育了许多精彩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既包含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承载着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情感和理解。
下面将介绍几个宋朝的经典神话故事。
1. 姜太公钓鱼姜太公是宋朝时期的著名智者和军事家,他钓鱼的故事流传至今。
相传姜太公在一个雨天来到渭水边,看到鱼儿在水中跃动,他决定用一根丝线来钓鱼。
他扔下了丝线,但线却无法下到水中。
于是姜太公改用铜钩,结果铜钩也无法下到水中。
最后,姜太公决定使用一块天下最大的石头作为“钓鱼钩”。
他扔下石头,奇迹出现了,石头破开水面,下沉到大海底下,钓到了巨大的黑鱼。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寓意深远,象征着智者的智慧和决心。
在这个故事中,姜太公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成功地钓到了鱼,正如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2. 红线姻缘宋朝的一个古老传说是讲述了一条红线可以连接两个人的命运。
相传上苍掌管着每个人的姻缘,他会用一条红线将两个人的手臂或脚踝连接在一起,这条红线也叫做“姻缘线”。
而红线姻缘的故事中,主要讲述了一个叫李白的年轻人和一个叫杜甫的年轻女子因为命中注定而相识,他们之间的红线始终联系在一起,最终他们顺利地走到了一起。
这个故事揭示了人们对于命运和缘分的理解。
在中国文化中,红线被视作连接两个人的纽带,象征着两个人的姻缘。
红线姻缘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注定的,无论遭遇多少困难,真正的爱情总会找到彼此。
3. 仙桃生汉武传说汉武帝曾经向仙人许愿,希望能够品尝到仙桃的滋味。
于是有一个仙人选择了一个最美味的桃子,将其交给汉武帝。
汉武帝把这颗仙桃种在宫中的一个花园里,仙桃长大后结出了许多美味的果实。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食和美味的向往。
仙桃生汉武的传说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怀着善意和诚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
4. 吕洞宾和道教传说吕洞宾是唐朝末年和宋朝初年的道教人物,他以其仙人的形象成为了许多道教传说中的主角。
宋朝历史小故事
![宋朝历史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9eec31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0.png)
宋朝历史⼩故事 历史是故事的⼀部分,历史故事不仅能激发学⽣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初中⽣的⼼理特征,把历史故事运⽤到课堂中来是⼗分必要的,也具有实⽤性。
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宋朝历史⼩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宋朝历史⼩故事篇⼀:赵匡胤赌棋输华⼭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君主,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象棋⾼⼿。
据说他棋艺⾼超,⽣平罕逢敌⼿,经常感叹难求⼀败。
终于有⼀天,他领略到了什么叫“强中更有强中⼿”,不但输掉了棋局,还输掉了⼀个天⼤的赌注——华⼭。
此事发⽣在赵匡胤称帝之前,当时他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兵卒,有⼀次随军经过华⼭,他听说⼭上有⼀位道⼠,棋艺⾮常⾼超,便有⼼前去挑战。
但那位陈抟⽼祖见赵匡胤只不过是个⽑头⼩兵,根本不屑于和他⼀战。
赵匡胤吃了闭门羹反⽽更加跃跃欲试,⼀定要向他讨教,还许下整座华⼭为赌注。
不过,这个赌注其实也只是个戏⾔,估计是他的决⼼和赌注让陈抟⽼祖萌⽣了兴趣,于是,他就答应了和赵匡胤切磋切磋。
结果,⼀局棋下来,⾃负的赵匡胤傻眼了,灰溜溜地下⼭去打仗了。
不过他也是个重承诺的⼈,⽇后当了皇帝,还专门下了圣旨给那位⽼道,将华⼭周围的租税都免了。
据说,当时两⼈赌战的棋谱⼀直流传到了现在,棋谱上双⽅是⽤“仙⼈指路对兵局”开局转为“先⼿屏风马对后⼿屏风马”对阵的,现在还有不少棋迷朋友们对此津津乐道。
宋朝历史⼩故事篇⼆:宋卫王赵昺的陵墓 赵昺的陵墓,被称为“宋少帝陵”,位于深圳市南⼭区招商街道⾚湾村少帝路,就在⾚湾公园和⾚湾⼩学附近。
这是⼴东省境内唯⼀的⼀座皇帝陵寝,也是深圳市第⼀批重点⽂物保护单位。
祥兴⼆年(1279)正⽉,元军进攻崖⼭,宋元两军在⼴东新会的崖⼭海⾯决战,结果,张世杰所率宋军寡不敌众,⼤败于海上。
3⽉19⽇,陆秀夫见⼤势已去,于是⾝穿朝服,将8岁的⼩皇帝赵昺抱到船头,叩⾸再拜道:“国事⾄此,陛下当为国死。
德佑皇帝(宋恭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罢,背起⼩皇帝,跳⼊茫茫⼤海,⾄此,南宋彻底灭亡。
宋朝的历史故事
![宋朝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7a4ee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b.png)
宋朝的历史故事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王朝之一,承载着许多精彩的历史故事。
从政治、军事到文化、经济,宋朝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究的精彩故事。
下面我们将带您回顾一些宋朝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一同领略这个伟大王朝的风采。
1. 赵匡胤篡位北宋时期,五代十国的混乱导致国家动荡不安。
而赵匡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了宋朝。
他原本是一名边境将领,深受士兵们的敬爱,也备受朝廷重用。
然而,由于一些权臣的觊觎,他被贬斥到边疆。
赵匡胤并没有放弃,他积极布局,最终在陈桥驿起兵,夺取了皇位,建立了宋朝,并成为第一个皇帝,赵匡胤的胆识和智慧令人钦佩。
2. 王安石变法北宋时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王安石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变法措施,被称为“王安石变法”。
这一变法主要包括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推行青苗法、均输法等措施。
这些变法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强中央集权,但也引发了一系列批评和争议。
虽然变法最终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但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3. 科举制度的推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发展最为成熟的一个时期。
科举制度使得臣子选拔更加公正,人才辈出。
这一制度起源于隋朝,但在唐朝和宋朝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宋朝的科举制度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考核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和政策理论。
通过科举制度选拔的官员备受重视,使得宋朝的政府非常稳定和有序。
4. 岳飞抗金南宋时期,北方的金朝不断对宋朝进行侵略。
岳飞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率领抗金义军多次打败金军,保卫了南宋的疆土。
岳飞的抗金精神和他所创办的“武穆遗风”至今仍为人们所敬仰。
5. 千里江山图宋朝时期,绘画艺术达到了巅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郭熙绘制的《千里江山图》。
这幅画描绘了当时的江山壮丽景色,真实地反映了宋朝的山水风情。
这幅画体现了宋朝文人墨客追求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以及对家国的深深的热爱。
6. 科技进步与经济繁荣宋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科技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宋朝经典历史故事
![宋朝经典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467fe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e.png)
宋朝经典历史故事
以下是四个宋朝经典历史故事:
1.杯酒释兵权:这个故事发生在宋朝初期,讲的是宋太祖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成功地解除了大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的军权,从而消除了武将专权的隐患,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这个故事也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
2.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描述了宋仁宗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用狸猫换掉刚出生的太子,导致太子的生母李妃冤死。
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还被改编成了戏剧和电视剧。
3.范仲淹改革:范仲淹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推行的“庆历新政”是一场旨在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弊端的改革运动。
虽然改革最终失败了,但他的思想和理念对宋朝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王安石变法:这个故事讲述了宋朝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在神宗时期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旨在解决宋朝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
虽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引发了争议和反对,最终失败。
以上四个故事都是宋朝历史上的经典事件,反映了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对于了解宋朝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宋朝经典历史故事
![宋朝经典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55eac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a.png)
宋朝经典历史故事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宋朝是一个备受推崇的朝代。
宋朝继承了唐朝的文化传统,以文治为重,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传颂的经典历史故事。
故事一:岳飞精忠报国岳飞,是宋朝的一位著名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英雄人物。
岳飞忠诚于国家,勇敢无畏。
他在抵抗北方金朝入侵的战斗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岳飞的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是在淮河边的郾城。
当时,金军企图趁机渡河进攻南宋,岳飞率军奋勇抵抗。
尽管自身兵力劣势明显,岳飞却用胆识和智慧,凭借地利优势成功击退了金军的进攻,保卫了边疆安全。
然而,不幸的是,岳飞的忠诚和才能引来了害怕他的权臣秦桧的嫉妒。
秦桧诬陷岳飞谋反,最终导致了岳飞被囚禁和残忍杀害的悲剧。
岳飞的死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震动和哀悼,显示了民众对他的无比敬仰。
故事二:陆游南渡偶然获得胜利陆游,是宋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文人和将领。
他有过一段传世佳话,让人们对他的智慧和军事才能刮目相看。
当时,南宋正面临金朝不断进攻的威胁。
陆游率领的军队在一次战役中陷入了包围的困境,形势极为危急。
就在关键时刻,陆游突发奇想,决定利用敌军的轻敌心理进行出奇制胜。
他派出少部分兵力诱使敌人跟随,然后利用地形优势迅速转身反击,歼灭了大部分金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
这次胜利不仅挽救了整个战局,也展示了陆游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
陆游不仅在军事上有所成就,他还以文学天才而闻名。
他的诗文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故事三:范仲淹赴任靖康之难范仲淹,是宋朝初期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故事和传奇。
当靖康之难爆发时,南宋政权岌岌可危。
面对金兵入侵和南宋皇帝被俘的困境,范仲淹决定义无反顾地前往边疆,为国家尽忠。
范仲淹尽职尽责,提出了“首恶之罪,虽及万夫罔敢畏,吾独何哉!”的名句,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忠诚。
他的劝谏虽未能成功挽救南宋政权,但他始终坚持对国家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为后世留下了光辉的榜样。
宋朝的历史故事
![宋朝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9c1351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0.png)
宋朝的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增加学⽣的学习兴趣,⽽且使历史课堂更有趣味性,将历史故事引⼊初中历史课堂还具有实⽤性。
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宋朝的历史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宋朝的历史故事篇⼀: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等,是中国历史上的⼀次著名事件,发⽣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得名。
靖康⼆年四⽉⾦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以及⼤量赵⽒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等共三千余⼈北上⾦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空。
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的内⼼,南宋⼤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恨,何时灭!”。
靖康⼆年⼆⽉六⽇(公元1127年3⽉20⽇),⾦太宗下诏宋钦宗被废为庶⼈。
七⽇,宋徽宗等⼈被迫前往⾦营。
当⾦⼈逼迫徽、钦⼆帝脱去龙袍时,随⾏的李若⽔抱着宋钦宗,不让他脱去帝服,还骂不绝⼝地斥责⾦⼈为狗辈。
完颜宗翰初时想招降李若⽔,过了⼏天看看⽆效,就随便让⼿下处理他。
李若⽔骂不绝⼝,被宗翰的⼿下割裂咽喉⽽死节。
1127年4⽉20⽇,⾦⼈册封⼀向主和的张邦昌为帝,国号“⼤楚”,建⽴了傀儡政权,⾦⼈在扶植张邦昌的同时,再次搜刮⾦银,即使妇⼥的钗钏之物也在掠取之列。
开封府担⼼⾦银不够,⾦⼈⽆端挑衅,便在开封城四周设⽴市场,⽤粮⾷兑换⾦银。
由于京城久被围困,粮⾷匮乏,百姓⼿中的⾦银也⽆所⽤,便纷纷拿出来换⽶。
这样,开封府⼜得⾦银⼏万两。
然⽽,开封城已被搜刮数次,⾦银已尽,根本⽆法凑齐⾦⼈索要的数⽬。
⾦⼈只好作罢。
此时,⾦军统帅得知康王赵构在河北积极部署军队,欲断⾦⼈退路,⼜担⼼兵⼒不⾜,不能对中原⼴⼤地区实⾏有效统治,因⽽,在⽴了傀儡政权之后,准备撤军。
在撤退时,⾦⼈还烧毁开封城郊的房屋⽆数。
“东⾄柳⼦,西⾄西京,南⾄汉上,北⾄河朔”,在这样⼀个⼴⼤的地区,⾦兵“杀⼈如刈⿇,臭闻数百⾥”。
有关宋朝的故事
![有关宋朝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b59f5f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d.png)
有关宋朝的故事宋朝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高峰,而与之关系密切的兵器水平也随之达到了一个发展高峰。
那你知道有关宋朝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有关宋朝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宋朝的故事:破窑公卿吕蒙正北宋初年,河南洛阳的一座寺庙里,突然来了一对母子。
妇人自称刘氏,因为丈夫偏爱小妾,将她与儿子赶出了家门。
母子俩无依无靠,因而前来投奔,希望佛祖大发慈悲,收留他们。
“女施主,你的苦处我已知晓。
”方丈说,“不过寺中留下女子多有不便。
这样吧,我这寺后有个山洞,你们晚上就在那里将就着住下。
白天就到寺里来,虽然只有一点儿粗茶淡饭,但总能糊口。
”“多谢方丈!”女子感激道,回头对少年说,“快来给方丈磕头。
”“谢谢方丈大恩。
”少年磕头说。
自此,刘氏母子便住在山洞里。
白天就到庙里讨些吃食,刘氏也为寺中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算是报答。
虽然穿得破,吃不饱,而且常常遭人白眼,但是儿子读书却很刻苦。
功夫不负有心人,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这个贫苦中成长的少年中了状元。
他从九品官做起,十二年后位极人臣,做到了宰相。
他就是吕蒙正。
吕蒙正,人如其名,他的一生都没有辜负这个“正”字。
在他刚刚受到重用、第一次参与国家大事的时候,他刚随着同僚站好,就听人群中有人小声说:“那不是被父亲赶出门的穷酸状元么,就他也配受到重用?”他身边的同僚很为他打抱不平,往旁边一望,见一人在向吕蒙正指指点点,便向那人大声说:“背后说人算什么本事?请报上名来,有什么话当面讲!”“算了。
”吕蒙正将同僚拉回身边。
“干吗算了?”同僚愤愤道,“我非要知道他是谁不可!”“如果知道了他是谁,难免心里不痛快,以后在朝为官就有隔阂,共事起来就容易生嫌隙。
与其这样,我宁愿不知道。
”吕蒙正说。
吕蒙正不仅宽以待人,而且严于律己。
他做了宰相之后,按照之前的惯例,宰相儿子的起步官就是六品员外郎。
朝廷于是下旨,要给他儿子六品官的待遇。
吕蒙正对皇帝说:“臣中了状元,才只能做个九品官。
宋朝的历史故事
![宋朝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a4a4c8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1.png)
宋朝的历史故事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在历史长河中,历时故事给我们的与带来诸多启发,只有深刻理解,才能体会到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并从中有所收获。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朝的历史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宋朝的历史故事篇一: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
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宋太祖说:“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
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
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见宋太祖已把话讲得很明白,再无回旋余地,当时宋太祖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军,几个将领别无他法,只得俯首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
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宋朝的故事宋朝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而且在当时政府的促进与推广,以及民间医家经验总结下,共同形成了宋朝医学的繁荣局面。
那你知道关于宋朝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宋朝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宋朝的故事:义社十兄弟宋立国不久,赵匡胤因为担心大臣拥兵自重,会导致“陈桥兵变”的历史重演,于是将他们的兵权都收了回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此后赵匡胤又用同样的方法权一一收归中央。
在被赵匡胤猜忌的众人当中,石守信是在赵匡胤为首的“义社十兄弟”中继李继勋、赵匡胤之后第三个成为节度使的。
他长期与赵匡胤在殿前共事,是赵匡胤的部属、亲信,后周末期成为赵匡胤的副手。
两人关系最为密切。
宋朝的建立,石守信列在功臣之首,升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并改兼归德军节度使。
自建隆元年(960年)四月起,石守信参与平定反宋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之乱,为赵匡胤平定了天下。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这是在翻滚的历史浪潮中很常见的。
就在建隆二年(961年),即北宋建立的第二年,石守信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并于同年七月被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改任天平军节度使。
此后多年,石守信一直没有统军,直到979年才随赵光义出征范阳,因为在前军督战不力受到指责,被任命为崇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不久被封为卫国公。
五年后去世,终年五十责,被任命为崇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不久被封为卫国公。
五年后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义社十兄弟”,除赵匡胤、石守信外,尚有杨光义、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
杨光义、刘庆义二人,史载不详。
据说杨光义官终保静军节度使。
刘庆义的官衔可能是安远军节度观察留后。
李继勋一直活到宋太宗时,以太子太师致仕。
王审琦官至忠武军节度使,但不能饮酒,赵匡胤每宴必强令饮之,终因酒后突然患病,不能说话,不久即病逝,终年五十岁。
刘守忠一直活到宋真宗时,以左骁卫上致仕。
刘廷让原名刘光义,因与宋太宗重名,而改为廷让。
后因事被削官,刘廷让在贬官途中绝食而死,年五十九岁。
韩重赟官至殿前都指挥使,受猜忌而被贬官,开宝七年(974年)去世。
王政忠以解州刺史权知晋州,兼兵马钤辖。
曾于山西太原打败北汉军队。
关于宋朝的故事: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没有哪一部书可以让人一辈子受益,可以靠它安身立命?答案有肯定的。
北宋初期的赵普,就声称只靠半部《论语》来辅佐宋太祖治国平天下!赵普,字则平,是宋初著名的宰相。
他早年效命于赵匡胤的父亲,和赵匡胤感情深厚,以兄弟相称,是赵匡胤的幕僚之一。
他参与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
赵匡胤建国称帝后,赵普成了他的左右手。
宋太祖立国之初,多次微服私访功臣。
赵普知之,每次退朝后仍不改穿便服,随时恭候皇帝的光临。
终于在一雪夜,他听到了敲门声,开门出来一看,正是皇帝立在风雪之中。
赵普赶紧叩拜迎接。
太祖说:“我还约了晋王一起来。
”随后晋王来到,三人席地而坐,一边烤肉吃,一边策划攻打太原之事。
这就是“雪夜访赵普”的故事。
赵普为皇帝收兵权、平割据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直率而固执,对皇帝忠心耿耿。
宋太祖凡事多会听他的意见。
在用人方面,赵普和皇帝经常意见相左。
宋太祖曾想让自己很信任的前朝名将符彦卿掌管军队。
赵普不同意,说他名气、官职已很大,不能再让他掌管军队。
太祖不听,赵普仍劝阻不已。
太祖干脆避开他把委任状发下去,赵普知道后又中途拦截了下来。
太祖说:“你何必怀疑彦卿呢?我对他十分信任,他肯定不会辜负我的。
”赵普反驳道:“周世宗对陛下也最好,为什么陛下会辜负他呢?”一语惊醒梦中人,太祖愣住了,默默地收回了成命。
又有一次,赵普推荐一个人做官。
太祖不喜欢此人,不同意。
第二天,赵普又上奏请求,仍被驳回。
第三天,他又来了,还是坚持推荐那人做官。
太祖被激怒了,把赵普的奏疏撕碎扔到地上。
赵普面不改色地拾起奏章,拿回去粘好又上同一奏折。
太祖不耐烦了,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这个人上任后果然很称职,立了大功,太祖十分佩服赵普的知人远见。
还有一次,有一个人立了功,皇帝因为平时很讨厌他而没有给他升官。
赵普坚称应该提升他。
太祖气愤地说:“我就是不给他升官,看你怎么办。
”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恶,官爵用来赏功,古今皆如此。
且刑罚赏赐是天下的权利,并不是陛下个人的权利,怎么能凭自己的喜怒来行使呢?”皇帝大怒,拂袖而去。
赵普也站起跟在后面,皇帝进宫,他就站在宫门边,久久也不肯离去。
皇帝见状,方才醒悟,同意了他的请求。
不过赵普的私心也很重。
他猜忌部下,为了争权夺利暗害了不少人。
而且他贪财,生活奢华。
曾有人向太祖告发赵普,太祖对赵普的行为也很清楚,但是要用他,故对处罚赵普总显得犹犹豫豫。
太祖到洛阳去,看到赵普的府第,外面看起来简陋,只有柴门和篱笆,里面却是富丽堂皇的高楼和别致的花园。
太祖嘲笑道:“这老头儿的为人就和这房子一样,总归不纯。
”赵普读书不多,有其浅薄的一面。
太祖改年号时,想要找前代没用过的,后定为“乾德”,赵普只顾在旁吹捧说这年号改得好。
过了几年,有大臣告诉太祖,这年号前蜀用过,太祖大惊失色,叫人一查,确实如此。
太祖很生气,用毛笔在赵普脸上涂了几下说:“宰相还是要用读书人。
”赵普满脸羞愧,回去也不敢洗脸,第二天上朝时那墨迹还赫然在目。
皇帝见状忍不住笑出来,命令他洗干净并嘱咐他以后要多读书。
从此以后,赵普还真开始读书了。
只要一回家他就关上门,从箱子里拿出书来,一读就是一整天。
到第二天上朝时,他总是出口成章,言之有理。
他去世后,他的家人整理他的遗物,打开那个箱子一看,发现里面只有半本《论语》。
就凭着这半部《论语》,他就能学以致用,也是挺让人佩服的。
关于宋朝的故事:铁血仁心曹彬乾德二年(964年)冬天,北宋为了统一全国,开始对后蜀用兵。
宋军很快就拿下了许多城池,之后,很多将领下令屠城,只有归州行营都监曹彬下令其部队所到之处不许伤害百姓。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后周太祖郭威的贵妃张氏是曹彬的姨母。
后周太祖受禅即皇帝位,召曹彬回京城,隶属后周世宗柴荣军中。
曹彬虽然是皇亲国戚,但是为人特别宽厚,从不仗势欺人。
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他一定引车回避。
他不称呼手下官吏的名字,每次手下官吏找他谈政事,他一定先整理好衣冠才接见。
他把做官的俸禄都分给宗族,自己没有余积。
他对下属也特别宽和。
有一次,一名部下犯了罪,按律应该施以杖刑,但是曹彬当时没有行刑,而是一年之后才施刑。
人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我听说这个人刚娶媳妇,如果杖责他,他的父母必定认为是媳妇克夫,那他媳妇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我延缓执行,既不枉法,又可以保全他家庭和睦。
”正因为曹彬有这样的品行,后蜀的军队与百姓才感念他的仁厚,纷纷归附于他。
在北宋攻灭后蜀的过程中,战功最大的是王全斌。
王全斌,山西人,曾在后唐、后晋、后周为将。
北宋时任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率军伐蜀。
他带领三万人马攻打兴州(今陕西略阳),乘胜连拔二十余寨。
蜀军为了阻止他进兵,烧毁了栈道。
他采纳部将建议,修复栈道,与副将崔彦进分兵合击,大败蜀军,攻克利州(今四川广元),获粮八十万斛。
蜀兵仓皇逃过桔柏江,烧毁桥梁,依凭剑门天险进行抵抗。
王全斌入蜀之时,正值冬暮,京城大雪,宋太祖设毡帷于讲武殿,着紫貂裘帽办公,对左右说:“我穿这么多还觉得冷,而西征的将士们顶风冒雪,条件不知道有多艰苦。
”于是解下裘帽,宣布赐予王全斌,派太监快马送去,并把这个意思告诉众将,对不能每人都予以赏赐表示歉意。
王全斌为此感动得掉下了眼泪。
第二年王全斌率主力军进逼剑门,与部将史延德两面夹击,拿下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天险,歼灭蜀军万余人,擒其主帅王昭远等。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初七,后蜀正式投降。
立国近四十年的后蜀,仅六十六天就被王全斌等灭亡。
王全斌为北宋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王全斌虽然能征善战,却有一个弱点;;治军不严。
蜀主孟昶投降之后,王全斌大摆宴席,昼夜享乐,只知道与部下欢庆胜利,却对他们疏于约束。
对于部下鱼肉百姓的事,他并非一无所知,却选择了宽容放纵。
就这样,后蜀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曹彬多次向王全斌请求班师,都被王全斌拒绝。
不久,王全斌又欺负到了后蜀降将的身上。
原来,朝廷为稳定巴蜀,命王全斌将后蜀降军押送京城,并诏“人给钱十千,未行者,加两月廪食”。
而王全斌却“擅减其数”,于是激起了兵变。
后蜀大将全师雄聚集了军队十万人,反抗王全斌的压迫。
王全斌派部将刘光绪率七百人前去招抚全师雄,刘光绪却“尽灭师雄之族,纳其爱女及橐装”。
全师雄率军攻克彭州,杀死都监李德荣,自称兴蜀大王,分兵占领灌口、新繁、青城等地,兵临成都城下。
当时成都城内还有投降的后蜀军队两万人。
王全斌害怕这两万人参与兵变,竟然把他们诱至夹城中全部杀掉。
这样的血腥屠杀更激起了民愤,蜀地各方起兵响应,整个巴蜀陷入混乱之中。
最终,还是曹彬与刘光毅平定了蜀地的动乱。
平乱之后,许多将领都在趁火打劫,抢金银财宝,掠夺人口,只有曹彬分文未取。
宋太祖了解情况之后,处分了王全斌等人,升曹彬为义成军节度使。
公元968年,宋太祖开始出兵征伐北汉,任命曹彬为前军都监。
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准备亲征北汉,又任命曹彬为前军都监。
开宝六年(973年),升曹彬为检校太傅。
开宝七年(974年),北宋准备讨伐南唐,任命曹彬为升州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舰都部署,分兵从荆南顺流而东,攻破峡口寨,接着攻克池州,又连续攻克当涂、芜湖二县,驻扎在采石矶。
十一月,造浮桥渡河。
十二月大破南唐军于白鹭洲。
次年三月到八月,南唐军节节败退,金陵城被围。
曹彬将城围住之后,一直希望李煜能主动投降,所以并没有采取过猛的攻势。
到了十一月,曹彬又派人告诉李煜:“事已至此,南唐气数已尽,天命不可违。
只可惜一城的百姓,恐怕要遭受杀戮之苦。
为今之计,你只有投降,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可是李煜一直没有投降。
曹彬知道金陵城马上就要被攻克了,突然称病,停止指挥。
手下的将士们都来探病。
曹彬说:“我的病用药是治不好的,只要你们发誓,城破之日,不妄杀城中百姓,我的病就会不治而愈。
”诸将于是焚香立誓,城破之后,不妄杀一人。
两天之后,金陵城被攻陷。
李煜带着大臣们来到曹彬的军营请罪,曹彬没有为难他,而是用对待贵宾的礼仪来接待他。
李煜君臣就这样才得以保全。
之后,曹彬回朝复命,只低调地说是奉命到江南办事回来,丝毫不以攻灭南唐的功劳炫耀。
“恭喜大人,”副帅潘美祝贺说,“皇上曾经答应过,只要攻下南唐,就任你为宰相。
我这里提前祝贺大人高升了。
”“这次行动之所以成功,完全是仰仗皇上的天威。
我不过是按皇上的旨意行事,哪里有什么功劳。
”曹彬说,“何况……”“何况什么?”潘美问。
“北汉还没有平定呢。
”曹彬说。
二人进了朝堂,向宋太祖复命。
宋太祖对曹彬说:“本来应该让你做宰相的,不过北汉刘继元还没有攻灭,你就再等些时候吧!”潘美一听,偷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