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_太阳能电池的特性测量

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_太阳能电池的特性测量

在正文的第一部分,我从一名大二本科生的角度对实验原理进行了系统地重新表述,查阅资料补充了部分电学的必要知识(例如禁带宽度的定义),同时我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了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等效电路。

在正文的第二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并细致地描述了实验操作的各个流程。

在正文的第三部分,本文重新进行了数据处理,并初步分析了实验误差,标注了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对实验课后思考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在正文的第四部分,也就是讨论部分,我做了大量的工作。

先分析了影响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因素,然后提出了两种实验改进方法,接着提出了禁带宽度的测量方法,最后探索了实际P-N结与理想模型之间的差别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并且在第四部分的最后我还写了两年来自己学习物理实验的实验感想以及收获。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短路电流输出特性Abstract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sophomore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al principle rephrase supplemented with some electrical knowledge necessary (for example, the band gap of the definition), access to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I also according to their understanding to write the equivalent circuit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olar cells and solar cell devices.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text, this article details the operation requires the use of instruments and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operation of the various processes.In the third part of the text, re-processing, and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error, marked experimental Notes and Questions experimental after-school made its own answer.In the fourth part of the text, that is, the discussion section, I have done a lot of work. First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he solar cell, and then the two experimental improved method, followed by the forbidden bandwidth of the measuring method, and the last expl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tual PN junction with the ideal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I also wrote in the fourth part of the last two years studying physics experiment experimental feelings and harvest.Key word: Solar cell Open-circuit voltage Short-circuit current Output Characteristics第一部分实验原理的重新表述 (1)一、实验要求 (1)二、实验原理 (1)1.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1)2.P-N结 (1)3.禁带宽度 (2)4.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及相关特性参数 (2)5.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 (4)6.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等效电路 (4)第二部分实验内容及操作详细流程 (5)三、仪器介绍 (5)四、实验内容及操作详细流程 (7)1.硅太阳能电池的暗伏安特性测量 (7)2.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与光强关系测量 (7)3.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实验 (8)4.注意事项 (8)第三部分数据的重新处理与深入思索 (9)五、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测量 (9)1.硅太阳能电池的暗伏安特性测量 (9)2.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与光强关系测量 (10)3.太阳能输出特性试验 (12)六、实验误差分析 (14)七、实验课后思考题 (14)第四部分讨论 (15)八、影响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因素 (15)九、实验方法的比较与改进 (15)1.传统的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测量方法 (15)2.利用计算机和Labcoder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改进实验 (16)3.利用C8051F020单片机改进实验 (18)十、禁带宽度的测量 (19)1.测量原理 (19)2.测量方法 (19)十一、实际P-N结与理想模型之间的差别 (20)P-N结的伏安特性分析及等效电路 (20)十二、实验感想与体会 (22)1.课前认真地预习 (22)2.做好课堂操作 (23)3.掌握好一些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含 数据+思考题)】偏振光的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含 数据+思考题)】偏振光的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实验3.4 光的偏振特性研究一、实验目的(1)了解自然光和偏振光的定义及特性。

(2)观察光的偏振现象,了解偏振光的产生方法和检验方法。

(3)了解波片的作用和用波片产生椭圆和圆偏振光及其检验方法。

二、实验仪器GSZ-Ⅱ光学平台(配有光具座、氦氖激光器及电源、扩束镜、偏振片、波片、观察屏等)。

三、实验原理1.自然光和偏振光的定义自然光:由普通光源所发射的光波,在光的传播方向上,任意一个场点,光矢量既有空间分布的均匀,又有时间分布的均匀性。

偏振光:光矢量相对于光的传播方向分布的非对称性。

部分偏振光:光波光矢量的振动在传播过程中只是在某一确定的方向上占有相对优势。

平面偏振光: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光矢量的振动只限于某一特定的平面内。

圆偏振光:在光的传播方向上,任意一个场点光矢量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它的方向,但大小不变,其光矢量的末端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是一个圆。

椭圆偏振光:在光的传播方向上,任意一个场点光矢量即改变它的大小,又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它的方向,其光矢量的末端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是一个椭圆。

2.偏振光的产生及检验方法(1)平面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方法:产生:本次实验中我们利用偏振片来生成平面偏振光。

偏振片是由具有二向色性的晶体制作成的,这些晶体对不同方向振动的光矢量具有不同的吸收本领,当自然光入射到这些晶体上时,透射光的光矢量仅在某一个特定的方向上,形成了平面偏振光。

检验:线性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按照马吕斯定律,强度为I0的线偏振光通过检偏器,透射光的强度为I=I0cos2α,α=0/π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大,当α= (π/2)/(3π/2)时,透射光的强度为0,出现消光现象。

所以偏振器旋转一周,透射光的强度将发生强弱变化,并且消光两次,根据这个特点可以检测是否有平面偏振光。

(2)椭圆和圆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方法:产生:波片是光轴平行于晶面的各向异性晶体薄片。

双折射是光束入射到各向异性的晶体,分解为两束光而沿不同方向折射的现象。

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钠黄光双线波长差的测量及其应用

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钠黄光双线波长差的测量及其应用
研究型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专业名称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实验作者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第一作者
王路明
11071172
第二作者
马天行
11071160
第三作者
吴宏宇
11071167
钠黄光双线波长差的测量及其应用
王路明11071172
马天行11071160
吴宏宇11071167
摘要:迈克逊干涉仪是一种精密干涉仪,其测量结果可精确到与波长相比拟。本文从实验
差。
(3)由于试验中视见度最小的位置较难判断,可选取干涉环刚消失或刚出现的位置为参考
点,本实验选取干涉环刚消失时的值。
(4)要想看到同心圆环条纹必须是等倾干涉,那么就必须要把两个反射板调整完全平行。
此外,因为钠光灯毕竟不是单色光源,当光程差超过了波列长度后就不能看到条纹了,
所以要注意控制光程差。
(5)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还未测完干涉条纹变得不明显,则说明在调节过程中,M1和
由于λ1≠λ2 ,在干涉场中它们的同级条纹不出现在同一位置上.随着光程差的增加,干涉条纹是从完全重合变到连成一片,又变到完全重合.而两次重合所对应的空间距离,正是拍频的波长λ.对钠光源,由(5)式知:λ= 0.5788mm ,Δd=λ/ 2 = 0. 2894mm.
若玻璃的折射率为1. 47 ,则L<Δd/ ( n - 1) = 0.616mm ,即用本方法测量其厚度,其厚度不应超过0.616mm ,.测某一平面平行玻璃,其厚度不满足此条件,可先用游标卡尺粗测出其厚度L,再由L(n - 1) /Δd,知道应出现最小可见度的次数k , 为动镜M2移动的距离。所以
由 微分,得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8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8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8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8篇)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

并观察现象。

(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

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

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2一、实验目的: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三、实验装置图(注明图名和图标)四、实验关键步骤: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时间τ/min 温度 t/oC开始测量 0 380第一转折点第二平台点结束测量六、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七、思考题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完)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2.实验题目: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关于物理创新实验报告(3篇)

关于物理创新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实验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开展了本次物理创新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搭建和调试一个新型实验装置,探索物理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与装置1. 实验原理:本实验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通过设计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实验装置,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2.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电源:提供稳定的交流电源;- 金属棒:作为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磁场发生器:产生均匀磁场;- 电流表:测量感应电流;- 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实验数据;- 电脑: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

三、实验步骤与过程1. 搭建实验装置:按照实验原理图,将电源、金属棒、磁场发生器、电流表、数据采集系统和电脑连接起来,确保各部分连接正确、牢固。

2. 调节实验参数:- 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使其在安全范围内;- 调节磁场发生器的磁场强度,使其达到预定值;- 调节金属棒与磁场发生器的距离,确保实验过程中金属棒在磁场中运动。

3. 进行实验:- 在金属棒运动过程中,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记录感应电流的变化;- 改变金属棒的运动速度、磁场强度等参数,观察感应电流的变化规律。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感应电流与时间、速度、磁场强度等参数的关系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感应电流与金属棒的运动速度、磁场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当金属棒运动速度增加、磁场强度增大时,感应电流也随之增大。

2.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正确性;- 同时,我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为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参考精选5篇

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参考精选5篇

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参考精选5篇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结果,很明显的可以发现热敏电阻的阻值对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通过用电桥法来研究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加深对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了解。

关键词:热敏电阻、非平衡直流电桥、电阻温度特性1、引言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

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Ⅰ、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

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

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

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

Ⅱ、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

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

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小。

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

2、实验装置及原理【实验装置】FQJ—Ⅱ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

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_太阳能电池的特性测量

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_太阳能电池的特性测量

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_太阳能电池的特性测量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特性测量方法研究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机理和特性参数,并验证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效应。

在实验中,使用太阳能电池组分别测量其短路电流、开路电压、最大功率输出和填充因子等参数,并绘制出其伏安特性曲线和功率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都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衰减左右场景不同,衰减较快的为室外光照强度较强场景。

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点需根据不同光照强度下自行求解,而填充因子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特性测量;伏安特性曲线;功率曲线;光伏效应;填充因子 1. 实验原理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光伏效应。

当光照射在半导体材料上时,会在材料内部产生电子-空穴对,即通过光照,半导体材料内的电子从价带跃升到导带,留下空穴。

由于这些电子和空穴在电场作用下会分别向相反的电极移动,因此在同一方向引出电流,形成光生电动势。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参数包括短路电流$I_{sc}$、开路电压$V_{oc}$、最大功率输出$P_{max}$和填充因子$FF$。

短路电流是在电池组端口短路状态下的输出电流,而开路电压是在电池组端口开路状态下的电压。

最大功率输出是在负载电阻为某一特定值时,电池组所输出的最大功率。

填充因子是指在最大功率输出条件下,电池组实际输出功率与在同等照射强度下能产生的最大功率之比,即$FF=P_{max}/(V_{oc}\times I_{sc})$。

2. 实验方法(1)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I_{sc}$将太阳能电池组放置在光源下,使其所在平面与光线垂直,调节光源照射强度至较大值,记录短路电流的数值。

此时,太阳能电池组端口暂时不接任何负载电阻。

(图1)(3)测量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P_{max}$和填充因子$FF$将太阳能电池组放置在光源下,使其所在平面与光线垂直,调节光源照射强度至较大值,依次接入不同大小的负载电阻,并记录每种电阻下的电池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数值,计算输出功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书(共6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书(共6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学生实验报告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1班姓名:陈益迪学号:0113489学生实验报告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 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1、实验内容与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体的内外径直径和高各6次;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线的直径7次;3、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测石蜡的密度;2、实验数据记录表(1)测圆环体体积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测钢丝直径仪器名称: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准确度=0.01mm估读到0.001mm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0.5天平感量: 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1)、计算圆环体的体积1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0.0161mm=0.02mm2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3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σd=0.0223mm=0.2mm4直接量外径d科学测量结果○d=(21.19±0.02)mmd=5直接量内径d的a类不确定度s○sd=0.0045mm=0.005mmd。

ds=6直接量内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7直接量内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i σ○σd=0.0160mm=0.02mm8直接量内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d=(16.09±0.02)mm9直接量高h的a类不确定度s○sh=0.0086mm=0.009mmd=h hs=10直接量高h的b类不确定度u○h duh=0.0155mm=0.02mm11直接量高h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h=0.0177mm=0.02mm 12直接量高h的科学测量结果○h=(7.27±0.02)mmhσh=13间接量体积v的平均值:v=πh(d-d)/4 ○22v =1277.8mm14 间接量体积v的全微分:dv=○3? (d2-d2)4dh+dh?dh?dd- dd 22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间接量v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参考公式1-2-16) 222?v?(0.25?(d2?d2)?h)?(0.5dh??d)?(0.5dh??d)计算间接量体积v的不确定度σ3σv=0.7mmv15写出圆环体体积v的科学测量结果○v=(1277.8±0.7) mm2、计算钢丝直径(1)7次测量钢丝直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sd =0.0079mm=0.008mm3(2)钢丝直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 ,ud=udud=0.0029mm=0.003mm(3)钢丝直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一」一、实验目的: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

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物体的密度,为物体质量,为物体体积。

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根据,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可用长度测量仪器测量相关长度,然后计算出体积。

再将、带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

测固体(铜环)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为。

如果将固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称衡,得到的质量分别为。

②测液体(盐水)的密度将物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水和待测液体(盐水)中,测出其质量分别为、和,同理可得③测石蜡的密度石蜡密度---------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①测液体的密度--------空比重瓶的质量---------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固体颗粒的密度为。

----------待测细小固体的质量---------盛满水后比重瓶及水的质量---------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二、实验用具:TW—05型物理天平、纯水、吸水纸、细绳、塑料杯、比重瓶待测物体:铜环和盐水、石蜡三、实验步骤:调整天平⑴调水平旋转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

⑵调空载平衡空载时,调节横梁两端的调节螺母,启动制动旋钮,使天平横梁抬起后,天平指针指中间或摆动格数相等。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铜环和盐水的密度⑴先把物体用细线挂在天平左边的秤钩上,用天平称出铜环在空气中质量。

⑵然后在左边的托盘上放上盛有纯水的塑料杯。

将铜环放入纯水中,称得铜环在水中的质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全大学物理实验在学习物理知识和理论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涵盖了不同领域的实验内容。

1. 实验名称: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质量、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通过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并记录数据。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a,计算加速度并绘制实验数据图表。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质量与受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

2. 实验名称:杨氏模量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探究材料的弹性性质。

实验步骤:通过悬挂一根细长的金属丝或弹簧,施加不同大小的力并测量丝或弹簧的伸长量。

根据胡克定律和杨氏模量的定义,计算材料的杨氏模量。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杨氏模量与材料的弹性常数和截面积有关,验证了材料的弹性性质。

3. 实验名称: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验证光的波动性。

实验步骤:搭建迈克耳孙干涉仪,将光波通过半反射薄膜分为两束光,让两束光相交并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

通过调节反射镜的位置,可以改变干涉条纹的间距和颜色。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光的波动性可以通过干涉现象得到证明,验证了光的波动性理论。

4. 实验名称:电容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探究电荷的存储和释放。

实验步骤:搭建电容器电路,通过连接电源和电容器,观察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并记录电容器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符合指数衰减规律,验证了电荷的存储和释放过程。

5. 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热传导现象,探究物体的热量传递方式。

实验步骤:在实验装置中放置两个或多个物体,通过观察物体的温度变化,测量传热时间和温度差来研究物体的热传导过程。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院系名称:勘察与测绘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辉光盘【实验目的】: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

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

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1. 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2. 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3. 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4. 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5. 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1. 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2. 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3. 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辉光球【实验目的】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3. 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1.辉光球要轻拿轻放;2.辉光球长时间工作可能会产生臭氧。

【实验原理】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

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

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一: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 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 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准确度=0.01mm 估读到0.001mm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 0.5 天平感量: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h) mm2、计算钢丝直径t以25C为标准查表取值,计算石蜡密度平均值:M1tM2 M3=0.9584kgm3三、结论1、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即上面给出的数据。

2、分析讨论心得体会:1、天平的正确使用:测量前应先将天平调水平,再调平衡,放取被称量物和加减砝码时○一定要先将天平降下后再操作,天平的游码作最小刻度的12估读。

2、螺旋测微器正确使用:记下初始读数,旋动时只旋棘轮旋柄,当听到两声咯咯响○时便停止旋动,千分尺作最小刻度的110估读。

思考:1、试述螺旋测微器的零点修正值如何确定?测定值如何表示? ○答:把螺旋测微器调到0点位置,读出此时的数值,测定值是读数+零点修正值2、游标卡尺读数需要估读吗? ○答:不需要。

3、实验中所用的水是事先放置在容器里,还是从水龙头里当时放出来的好,为什么? ○答:事先放在容器里面的,这样温度比较接近设定温度。

建议学校的仪器存放时间过长,精确度方面有损,建议购买一些新的。

四、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名:批阅日期: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二:一、实验目的。

大物实验报告(3篇)

大物实验报告(3篇)

大物实验报告(3篇)大物实验报告(精选3篇)大物实验报告篇1【实验原理】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惰性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

辉光球外表为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

球的底部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流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场,球内稀薄气体由于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

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

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再均匀对称,故辉光球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

这其实是分子的激发,碰撞、电离、复合的物理过程。

人体为另一电极,气体在极间电场中电离、复合而发生辉光。

【实验现象】辉光球通电后呈静止样。

当人手触摸时中间电极出现放电致球壳触摸处。

五颜六色的闪电会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球内出现放电现象。

一旦手离开,闪电消失。

霓虹灯,把直径为12-15毫米的玻璃管弯成各种形状,管内充以数毫米汞柱压力的氖气或其他气体,每1米加约1000伏的电压时,依管内的充气种类,或管壁所涂的荧光物质而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多用此作为夜间的广告等。

日光灯,亦称荧光灯。

一种利用光质发光的照明用灯。

灯管用圆柱形玻璃管制成,实际上是一种低气压放电管。

两端装有电极,内壁涂有钨酸镁、硅酸锌等荧光物质。

制造时抽取空气,充入少量水银和氩气。

广泛用于生活和工厂的照明光源。

还有一种是氙灯,氙灯是一种高辉度的光源。

它的颜色成分与日光相近故可以做天然色光源、红外线、紫外线光源、闪光灯和点光源等,应用范围很广。

人体辉光,疾病辉光,爱情辉光,意识体能辉光,人体辉光监控。

大物实验报告篇2【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示波器。

2、掌握用示波器观察各种电信号波形、测量电压和频率的方法。

3、掌握观察利萨如图形的方法,并能用利萨如图形测量未知正弦信号的频率。

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_太阳能电池的特性测量

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_太阳能电池的特性测量

在正文的第一部分,我从一名大二本科生的角度对实验原理进行了系统地重新表述,查阅资料补充了部分电学的必要知识(例如禁带宽度的定义),同时我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了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等效电路。

在正文的第二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并细致地描述了实验操作的各个流程。

在正文的第三部分,本文重新进行了数据处理,并初步分析了实验误差,标注了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对实验课后思考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在正文的第四部分,也就是讨论部分,我做了大量的工作。

先分析了影响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因素,然后提出了两种实验改进方法,接着提出了禁带宽度的测量方法,最后探索了实际P-N结与理想模型之间的差别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并且在第四部分的最后我还写了两年来自己学习物理实验的实验感想以及收获。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短路电流输出特性Abstract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sophomore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al principle rephrase supplemented with some electrical knowledge necessary (for example, the band gap of the definition), access to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I also according to their understanding to write the equivalent circuit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olar cells and solar cell devices.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text, this article details the operation requires the use of instruments and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operation of the various processes.In the third part of the text, re-processing, and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error, marked experimental Notes and Questions experimental after-school made its own answer.In the fourth part of the text, that is, the discussion section, I have done a lot of work. First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he solar cell, and then the two experimental improved method, followed by the forbidden bandwidth of the measuring method, and the last expl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tual PN junction with the ideal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I also wrote in the fourth part of the last two years studying physics experiment experimental feelings and harvest.Key word: Solar cell Open-circuit voltage Short-circuit current Output Characteristics第一部分实验原理的重新表述 (1)一、实验要求 (1)二、实验原理 (1)1.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1)2.P-N结 (1)3.禁带宽度 (2)4.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及相关特性参数 (2)5.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 (4)6.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等效电路 (4)第二部分实验内容及操作详细流程 (5)三、仪器介绍 (5)四、实验内容及操作详细流程 (7)1.硅太阳能电池的暗伏安特性测量 (7)2.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与光强关系测量 (7)3.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实验 (8)4.注意事项 (8)第三部分数据的重新处理与深入思索 (9)五、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测量 (9)1.硅太阳能电池的暗伏安特性测量 (9)2.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与光强关系测量 (10)3.太阳能输出特性试验 (12)六、实验误差分析 (14)七、实验课后思考题 (14)第四部分讨论 (15)八、影响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因素 (15)九、实验方法的比较与改进 (15)1.传统的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测量方法 (15)2.利用计算机和Labcoder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改进实验 (16)3.利用C8051F020单片机改进实验 (18)十、禁带宽度的测量 (19)1.测量原理 (19)2.测量方法 (19)十一、实际P-N结与理想模型之间的差别 (20)P-N结的伏安特性分析及等效电路 (20)十二、实验感想与体会 (22)1.课前认真地预习 (22)2.做好课堂操作 (23)3.掌握好一些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物理现象,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理在物理学中,许多现象和规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揭示和验证。

本实验将通过以下原理进行实验:1、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

2、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I = V/R。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等于磁通量变化率与线圈匝数的乘积,即E = n(dΦ)/(dt)。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小钩码、轨道、光电门、电磁铁、电源、电阻箱、线圈等。

2、进行实验操作:将小车放在轨道上,安装光电门以测量小车的速度,连接电源和电磁铁,调整电阻箱和线圈的阻值。

3、记录实验数据: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改变小车的质量、电磁铁的电流、电阻箱的阻值等,记录小车的速度、加速度、电流、电压等数据。

4、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各个变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欧姆定律。

5、撰写实验报告: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根据实验数据,当小车的质量增加时,其加速度减小;当施加的力增加时,加速度也增加。

这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预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2、欧姆定律验证: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发现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符合欧姆定律的预测,即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验证:当磁通量变化时,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实验数据也显示,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率和线圈匝数成正比,符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预测。

五、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方法也为我们未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应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光学常数和吸收系数,深入理解光的传播和吸收规律,探索不同材料对光的响应特性,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大学物理一实验报告(共5篇)

大学物理一实验报告(共5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教师签名: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数据处理七、实验结论与分析及思考题解答1、对实验进行总结,写出结论:2、思考题解答:篇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日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①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②观察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③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贮气瓶,温度计,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

数字电压表1-进气活塞;2-放气活塞;3-ad590; 4-气体压力传感器;5-704胶粘剂图4-4-1 实验装置简图三、实验原理:气体由于受热过程不同,有不同的比热容。

对应于气体受热的等容及等压过程,气体的比热容有定容比热容c和定压比热容c。

定vp容比热容是将1kg气体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而定压比热容则是将1kg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cv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

显然,后者由于要对外作功而大于前者,即c定容比热容c之比vp。

气体的比热容比?定义为定压比热容c和p??ccpv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经常出现在热力学方程中。

2四、实验步骤:5(1)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p0 设为(1.0248?10pa);(2)开启电源,将电子仪器部分预热10分钟,然后用调零电位器调节零点;(3)关闭放气活塞2,打开进气活塞1,用充气球向瓶内打气,使瓶内压强升高(即数字电压表显示值升高120~140mv左右,关闭进气活塞1。

待瓶中气压强稳定时,瓶内气体状态为ⅰ。

记下p1; (4) 迅速打开放气活塞2,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由于瓶内气压高于大气压,瓶内部分气体将突然喷出,发出“嗤”的声音。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
大学物理试验报告1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试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试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抱负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
g=4π2n2h/t2.
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在摆角很小时,摇摆周期为:

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掌握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试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洁且最熟悉,仪器在试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作业)研究生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作业)研究生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作业)研究生物理实验报告大学物理作业:研究生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并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设备
- 平面运动轨道
- 弹簧系统
- 确定物体位置和时间的测量仪器
实验步骤
1. 将平面运动轨道放置于水平台面上,并确保其固定稳定。

2. 在运动轨道上放置一个物体,调整物体位置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3. 通过调整弹簧系统,给物体施加一个恒定的力。

4. 启动测量仪器,记录物体在不同时间下的位置。

5. 结束实验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得到物体在不同时间下的位置信息。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即力与物体运动
状态的关系。

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即物体在受到恒定力作用下,
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具体而言,当物体受到的力增大时,物体
的加速度也增大;当物体质量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减小。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牛顿运动
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在今后的研究和科研中,我们将能够更加准
确地预测和解释物体的运动行为。

注意:本实验报告仅为参考,具体内容以实际实验结果为准。

【实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5

【实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5

【关键字】实验【实验题目】声速的测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上课日期 2015年 月 日 教室 房间 组号任课教师签字: 最终成绩:【实验目的】1. 了解压电陶瓷换能器的功能2. 了解超声波产生和接收的原理3. 学会用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和时差法测定声速。

【实验原理】1. 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共振干涉(驻波)法测量波长的原理。

3. 相位比较法测量波长的原理。

4.时差法测量声速的原理:声波传播的距离L 与传播的时间t 存在下列关系:L=V*t ,只要测出L 和t 就可测出声波传播的速度V 。

通过测量二换能器发射接收平面之间距离L 和时间t ,就可以计算出当前介质下的声波传播速度。

固体中的纵波声速:铝:C 棒=5150m/s , 有机玻璃:C 棒=1500~2200m/s 。

5. 固体介质中的声速测量在固体中传播的声波是很复杂的,它包括纵波、横波、扭转波、弯曲波、表面波等,而且各种声速都与固体棒的形状有关,金属棒一般为各向异性结晶体,沿任何方向可有三种波传播。

所以本仪器实验时采用同样材质和形状的固体棒。

固体介质中的声速测量需另配专用的SVG 固体测量装置,用时差法进行测量。

实验提供两种测试介质:有机玻璃棒和铝棒。

每种材料有长50mm 三根样品,只需将样品组合成不同长度测量两次,即可按上面的方法算出声速:11i i i i i L L v t t ---=- (5-2-11)图5-2-5 测量固体介质中声速的接线图(1)按图5-2-5连接线路,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脉冲波”方式。

(2)将接收增益调到适当位置(一般为最大位置),以计时器不跳字为好。

将发射换能器发射端面朝上竖立放置于托盘上,在换能器端面和固体棒的端面上涂上适量的耦合剂,再把固体棒放在发射面上,使其紧密接触并对准,然后将接收换能器接收端面放置于固体棒的上端面上并对准,利用接收换能器的自重与固体棒端面接触。

(3)记录计时器的读数为t i-1(时间由声速测试仪信号源时间显示窗口直接读出),固体棒的长度为L i-1。

2022年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00字(6篇)

2022年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00字(6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00字(6篇)导读: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000字。

实训是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手段。

实习是我们大学生在课堂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检验我们大学生实践能力得重要指标。

实习是我们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最好检验,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去把知识转化为技术才能使理论更加扎实。

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000字。

实训是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手段。

实习是我们大学生在课堂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检验我们大学生实践能力得重要指标。

实习是我们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最好检验,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去把知识转化为技术才能使理论更加扎实。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1实训是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手段。

实习是我们大学生在课堂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检验我们大学生实践能力得重要指标。

实习是我们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最好检验,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去把知识转化为技术才能使理论更加扎实。

我们在实习中所做的一些努力和不足之处:1、专业方面的问题:实训是我们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平台,是我们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训,可以将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相接合,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专业知识能力。

2、社会环境的问题:通过实际生产实践,我们可以获得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是实训的一种延续和扩展。

实训是大学生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不可能在实践中学习很多知识,但通过实习使我们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认为实训是大学生从学校向社会、从人才转变的过渡,并对实际生活有所帮助。

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收获不少,感触颇多。

实训让我明白了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首先,通过实习,通过实践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和沟通能力。

通过实习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可以及时弥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型报告使用数字示波器研究RC串联电路、测量声速及同轴电缆电信号传播速度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2012年12月6日摘要本报告以数字示波器观测微积分波形、测量时间常数、声速和同轴电缆电信号传播速度的若干实验为出发点,通过数字示波器记录波形和数据的能力以及MATLAB的数值计算与曲线拟合算法,提高了实验数据处理的精度,研究并较充分利用了数字示波器的功能。

关键词:数字示波器、微积分波形、时间常数、声速、同轴电缆abstractThis report’s starting point is using Digital oscilloscope to observe Calculus waveform , measure the time constant , the speed of sound and coaxial cable electrical signal propagation speed.By using Digital oscilloscope to recorded waveform date , MATLAB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curve fitting, we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experiment data and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functionality of Digital oscilloscope.Keywords: digital oscilloscope, calculus waveform, time constant, the speed of sound, coaxial cable目录。

Y 放大触发同步。

扫描发生器。

X 放大。

直流电源Y 输入X 输入 外触发 CRTK1K 2示波器原理一、实验原理1.1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示波器是利用电子示示波管和波管的特性,将人眼无法直接观测的交变电信号转换成图像,显示在荧光屏上以便测量的电子测量仪器。

它是观察数字电路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中的问题、测量实验结果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器。

示波器由电源系统、同步系统、X 轴偏转系统、Y 轴偏转系统、延迟扫描系统、标准信号源组成。

1.2微积分波形以及RC 串联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1.2.1微积分波形微分电路是指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成微分关系的电路,图1.2.1是输出微分电路的电路图。

当满足输入脉冲的宽度t p 比电路的时间常数τ 大得多,即t p ≥τ 时,就成为了RC 微分电路,其作用是当输入如图1.2.2所示的矩形脉冲u 1 时,能得如图1.2.2所示的正、负尖脉冲u 2。

图1.1.1图1.2.1 图1.2.2积分电路是指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成积分关系的电路,如图 3 是从如图1 中电容C两端获得输出而得到的。

当满足电路的时间常数τ比输入脉冲宽度t p 大得多,即τ≥t p时,就变成了积分电路,它的作用是当输入如图3(b)所示矩形脉冲时,能得如图3(c)所示的锯齿波。

图1.2.3积分电路图图1.2.4 积分电路波形1.2.2 RC串联电路时间常数τ的测量图1.3.1如图 1 所示,以信号发生器的方波信号作为信号源,设方波的频率为f,周期为T,幅值为U。

若电容的充放电时间足够长,电容能够放电完全后才充电,充满电后再放电。

输出电阻R上的波形到示波器上,可以观察到RC串联电路的充放电波形。

电阻两端的电压满足:U R=RC dU Cdt=U−U C充电阶段电容电压UC充=U−Ue−tτ,放电阶段电容电压UC放=Ue−tτ故对应充电阶段的电阻电压U R=Ue−tτ=U C放,对应放电阶段的电阻电压U R=U−Ue−tτ=U C充由上式可知,充放电过程中R上输出的电压满足指数增长或衰减规律,其中充电阶段电阻电压不含常数项,更适合分析和计算时间常数。

选择合适频率的方波作为输入信号,把电阻两端的电压波形输入到示波器上,记录下波形数据后,选择出其中的指数衰减段,即可用matlab等进行指数曲线拟合,继而计算出时间常数τ,而时间常数的理论值τ理=RC,对比可计算出相对误差。

1.3 使用数字示波器测量声速1.3.1共振干涉法由测试架上发射换能器发射出的声波经介质传播到接收换能器时, 在接收换能器表面产生反射。

此时反射波与入射波在换能器表面叠加, 叠加后的波形具有驻波特性。

由声波理论可知, 当两个声波幅度相同、方向相反进行传播时, 在它们的相交处产生声波干涉现象, 出现驻波。

而声强在波幅处最小, 在波节处最大。

调节接收换能器的位置, 通过示波器看到的波形幅度也随位置的变化而出现起伏(图1)。

因为是靠目测幅度的变化来知道它的波长, 所以难以得到很精确的结果。

移动接收端的位置,当输出端简谐波出现峰值最大时,记录下接收端的位置,则相图1.3.1邻两次峰值最大处间的位置差应满足Δx =λ2,实验中连续测量30组数据,使用matlab 进行线性拟合,计算出测量的波长值λ测,继而有v 声=λ测×f 。

1.3.2李萨如相位图法实验原理如图2 所示,当发射端S 1 发出的平面超声波通过媒质到达接收端S2,在发射波与接收波之间产生相位差:入射波的平面波方程:x =A 1cos(ωt +φ1) 反射波的平面波方程:y =A 2cos(ωt +φ2)合振动方程为x 2A 12+y 2A 22−2xy A 1A 2cos (φ1−φ2)=sin 2(φ2−φ1) 此方程轨迹为椭圆,椭圆长短轴和方位由Δφ=(φ2−φ1)决定。

当φ2−φ1=0时,y =A2A 1x ,轨迹为通过一和三象限的直线。

当φ2−φ1=π2时,y =x 2A 12+y 2A 22=1,轨迹为以坐标轴为主轴的椭圆。

当φ2−φ1=π时,y =−A2A 1x ,轨迹为通过二和四象限的直线。

图1.4.3由此可见,改变发射端S 1 与接收端S 2的距离L ,相当于改变发射和接受间的位相差,示波器上的图形也随之改变。

显然ΔL =λ/2,Δφ=π。

随着振动相位差从0~π的变化,合成的李萨如图形从斜率为正的直线变为椭圆,再变到斜率为负的直线。

因此,S 2每移动半个波长,就会重复出现斜率相反的直线,据此即可测得波长。

图1.3.21.3.3时差法在实际工程中, 时差法测量声速得到广泛的应用。

时差法测试声速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速度公式:V =TS , 通过在已知的距离内计测声波传播的时间, 从而计算出声波的传播速度。

本次实验中,实验仪器虽带有时差法功能,但声速测量仪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距离过短,误差非常大,甚至不能计算出正确的声速值。

对此,经过讨论我们对实验的具体方法做出了调整。

由于接收端移动时,接收到的声波的相位不断发生变化,对应的现象为示波器上的接收端波形在峰值周期性变化的同时,沿着固定方向不断移动,易知示波器上某点移动的水平距离(时间间隔)由声波的传播空间距离和声速决定。

实验时,选择某时刻为起点,记录下此时刻的波形数据,以当前屏幕上最左端的波峰为参考点,移动接收端,当此波峰移动到屏幕最右端附近时,再次记录波形,同时记录下接收端的移动距离∆x 。

在matlab 上绘制两时刻的波形曲线,找到两个波峰点,则其间的距离即为时间间隔∆t ,则易知v 声=∆x ∆t。

此方法避免了在示波器上直接目读波形,消除了因为视觉判断错误带来的误差,同时充分利用了示波器的时间精度(0.1μs )和波形记录功能。

同时因为接收端始终向同一方向移动,消除了其空程误差,故此方法测得的声速值比前两种方法更准确。

1.3.4 声速理论值的计算公式 声速的理论值由下式决定t v =式中,γ为空气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比,R 为摩尔气体常数,μ为气体的摩尔质量,T 为绝对温度。

在0ºC 时,声速0331.45/v m s=,显然在t ºC 时声速的理论计算公式应为t v v v ==1.4同轴电缆中电信号传播速率的测量(行波法)本实验中将同轴电缆近似为无损耗均匀传输线。

当传输线是有限长且中端不匹配时,终端将发生电压波和电流波的反射。

终端处的反射系数为n =Z −Z c Z +Z c式中,Z 为终端所接负载,Z C 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当传输线终端匹配时(Z =Z c ),n =0,即线上不存在反射波;如果终端接有非匹配的电阻,则视其阻值大小将出现不同的反射,但最终沿线电压及电流将趋于恒定。

(图2)图1.4.1本实验采用用如图3电路来观察同轴电缆中的反射波。

如果将同轴电缆视为集总参数电路中的导线,则这一电路是由电容和电阻组成的微分电路,输入方波时可在示波器的CH2看到与方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对应的正、负尖脉冲。

但若考虑到同轴电缆终端的反射波,则在上述每个尖脉冲后还会出现若干个较小的脉冲,这便是反射波。

相邻两个尖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便是信号在同轴电缆中反射一次所需的时间。

二、实验仪器2.1泰克TBS 2012C 数字示波器2.1.1触发、显示、放大功能(略) 2.1.2文件存储功能图1.4.2图1.4.3示波器前面有一个USB 闪存驱动器端口,可以插入一个USB闪存驱动器用于文件存储。

示波器可以将数据保存到闪存驱动器并从闪存驱动器检索数据。

图2.1.1执行以下步骤,即可连接USB闪存驱动器:1. 将USB 闪存驱动器对准示波器上的USB 闪存驱动器端口。

闪存驱动器的设计形状有助于正确地进行安装。

2. 将闪存驱动器插入端口,直到驱动器完全插入。

使用“全储存”选项,可以将当前示波器信息储存到USB 闪存驱动器上的文件中。

单次“全储存”操作使用的闪存驱动器空间不到700 KB。

将数据储存到USB 闪存驱动器前,需要将前面板PRINT(打印)按钮更改为可选的“保存”功能。

要执行此操作,请选择SAVE/RECALL(保存/调出)►“全储存”►“打印钮”►“全储存”选项。

图2.1.22.1.3数据采集功能如果探测到一个包含断续、狭窄毛刺的噪声方波信号,波形的显示将不同,这取决于所选择的采集方式。

USB 闪存驱动器端口图2.1.3采样:使用采样获取方式采集2500 点并以固定“秒/格”设置显示。

采样方式是默认方式。

峰值检测:使用峰值检测获取方式来检测10 ns 内的毛刺并限制假波现象的可能性。

该模式在“秒/格”设置为5 秒/格或更慢时有效。

平均值:使用“平均值”采集方式减少要显示信号中的随机噪声或不相关噪声。

在采样方式下采集数据,将大量波形进行平均。

选择采样数(4、16、64 或128)来平均波形。

在本报告中所进行的某些实验中,由于并不关心波形的毛刺和假波现象,故选择波形较为平坦的平均值采样方式对波形进行观察和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