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教学设计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李鸿章
近代篇 思想家
思想家
早期留学生
外交使臣
早期留学生
外交使臣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现代篇
开启篇
书
资料1: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 他们视西方为未开化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远 高于西方文化。 资料2: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普遍认同“西学中源说”, 即西方学术源于中国。
1.“华夷之辨”与“西学中源说”对于西方文化 在中国的传播会有什么影响?
2.与以往“西学东渐”的情况相比,源于西方的 工业文明是怎样进入中国的?
——耶鲁大学校长波特
“牵牛罚太重,亡羊补恐迟。蹉跎一失足,再 遣终无期。目送海舟返,万感心悲伤。” ——黄遵宪
近代篇
外交使臣
解说词: 任务单:
“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 1.请一位同学扮演郭嵩焘 间有此人。” 自我介绍。 ——郭嵩焘 2.其余的同学作为当时的 国人对他进行评论。
骂名? 郭嵩焘
评价?
近代篇
“开眼看世界”在当时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这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使部分中国人突破狭隘的世界观,从此,为抵御外辱,谋求民族与国家独 立自而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一股思想潮流。
现代篇
《海国图志》在中国和日本的不同命运
1、为什么《海国图志》在中国受冷落,而在日本却 受欢迎?
2、由此可见进步的思想家在当时将会面临怎样的遭 遇?
近代篇
早期留学生
解说词:他是( ); 他是( );他是 ( )者。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课件 教学设计和同步测试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课标内容:2-2-7 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活动建议:讲故事,无论以人物为主还是以事件为主,都要注意结合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背景,从中归纳出不同的类型,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可指导学生选择某一主题,如洋务运动,分组模拟洋务派和顽固派,围绕“要不要兴办洋务”等问题进行辩论。
一、教学目标1.学生回顾明朝至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历史,知道明朝至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阅读分析史料,分析比较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与以往“西学东渐”的差异。
学生获取信息与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撰写人物简介,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
了解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及其意义)、容闳(早期留学生的救国梦想及其所提出的具体措施)、郭嵩焘等三人的主要事迹。
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合作学习,分析近代先进思想家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史料,归纳魏源、容闳、郭嵩焘(悲剧人生)三人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
3.通过比较魏源、容闳、郭嵩焘三人的遭遇,归纳三人经历的共同之处,感受近代仁人志士艰辛求索的苦旅,体会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和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魏源、容闳、郭嵩焘三人的主要事迹及主张,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历程。
2.教学难点:思考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如此艰难之因。
三、教学策略1.主要结合史料以分析讨论的教学方式进行,在其中贯穿讲授、阅读、比较、分析归纳、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选择典型史料。
3.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魏源、容闳、郭嵩焘等人的生平事迹。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优选PPT课件
生命不是上帝用于捉弄你的错误的陷阱。你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成为不合格的人。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天。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
资料 郭嵩焘指出:中国“以评论西人长处为大戒”“以考求洋 情为耻”。“一意反手关自已大门”“此为最害事”。
合作探究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这对我们 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
之前
鸦片战争
西方文明 和平传播(西学东渐)
之后 武力传入
清统治者 华夷有别 西学中源说 仍然盲目自大 反对向西方学习 士大夫
1、为什么《海国图志》在中国受冷落,而在日本却受欢 迎? 2、由此可见近步的思想家在当时将会面临怎样的遭遇?
自主探究
结合书本P109-110 容闳的事迹思考: 为什么容闳要促请清政府派谴官费留学生? 你认为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容闳的计划推行了不到10年就夭折了,你如何 评价清政府的行为?
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普遍认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 学术源于中国。
想一想:两则材料相比,对待西方的态度 有什么不同?
自பைடு நூலகம்探究
资料 《海国图志》成书后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引起 太大的反响,只印了1000册左右,有人甚至主张将 其付之一炬,因为书中有对西方国家的赞美之词。 然而,就在美国军舰打开日本国门的1853年,日 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 一位日本思想家读到《海国图志》,发现自已与魏 源的观点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十分惊叹。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3、都对中国前途充满忧患意识,都有世界 眼光,往往不为主流社会和当局所接受。 4、树立忧患意识、认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以开放的心胸接纳事物。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 “开眼看世界”的人
一、西学东渐 • • • • 1、西学东渐的含义: 2、西学东渐对中国影响 3、西学东渐例子: 4、从以往“西学东渐”看当时传播西方文 明的特点:
•
资料1: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 他们视西方为未开化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远高 于西方文化。 • 资料2: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普遍认同“西学中源 说”,即西方学术源于中国。 不利于引进西方文化及西 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积极、消极
1 、为什么郭嵩焘会蒙受骂名? 2 、相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他走在时代的前面, 用世界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中国,他的看法和行为不 2、郭世界的人们有什么共同追 求和特点? 4、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这对我们 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
李鸿章对失败的原因分析停留在军事层面、外 在器物层面,而没有从中日之间经济、政治及 科学文化方面差异来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1、容闳推行其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他的计划推行不到10年就夭折 了?
2、为什么黄遵宪对朝廷下令调回留 学生痛心疾首?
派留学生对于开阔中国人眼界,对于变 革中国是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而中国政 府竟然中断计划,是一种保守、倒退自 我封闭的行为因此痛心。
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以及提出要与其他民族平等相处。
魏源
先进思想家
容闳
早期留学生
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
出任驻英公使,刊行《使西纪程》阐述西方 政教风俗远超中国,我们不能盲目自大。
郭嵩焘
外交使臣
• 前:闭关锁国,自大无知、轻视西方国家 • 后:魏源等认为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 技术。 原因:在于鸦片战争中国的惨败,使有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识之士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实现社会变革,才有出路。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共14张PPT)
不是通过知识分子和平传播到中国的,而是 伴随着武力进入中国的。
三、梦醒时分——开眼看世界
1、林则徐
事迹:设立译馆,翻译书籍,组织编译《四洲志》
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 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 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 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 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 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 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 志书。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想一想,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晚清统治者相比有什么不同?
晚清统治者坚持闭关锁国,自大无知,轻 视西方国家;魏源为代表的近代先进知识分子 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必要 性。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12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2021/8/122021/8/122021/8/12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122021/8/12August 12,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122021/8/122021/8/122021/8/12
八下《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PPT课件
1、与明末清初的士大夫们相比,魏源的思 想有什么进步?
1、进步:开始认识到自己在技术、兵器和军事上的不足, 主张向西方学习。
《海国图志》在中国和日本的不同命运
而却很据少统有计对人,于认当《真时阅有海读能国和力领图读会到志书此》中书的在的深人中刻多日内达涵两30。0国多相万反的,,许然 多守不旧同的遭朝廷遇官,员你的骂有声什却扑么面评而价来,?他们无法接受书中
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 之一炬。在腐败守旧的清政府眼中,《海国图志》无疑成
了一本大虽逆然不日道本的书晚籍于。中遭国到遭无受端到非列议强的的《侵海略国,图但志》是最, 终在日国本内却的敏印锐刷地数认仅识有到千,册左《右海。国图志》提出的“师
夷1长85技1年以,制《夷海”国思图想志,》是第落一后次国“家偷渡追”赶先到进日国本家,极 受欢的迎策。略18。54相年反,,日中本国人的干脆统在治国者内和翻士印大了夫《阶海层国并图没志》, 引起有了形更成大这规样模的的共阅识读。热潮。此后,《海国图志》在日本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 “开眼看世界”的人
英军炮轰中国船舰
一、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林 则
容
徐
闳
郭
魏
嵩
源
焘
1、人物1: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四洲志》为闭塞 已久的中国社会打 开了一扇眺望世界
的窗户
2、人物2:魏源
《海国图志》
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的新思想。
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到1859年, 这部书的价格竟然比最初时飙升了3倍之多。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局限性:
1、只是著书立说未付诸实践 2、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器物),未涉及到变革 封建制度 3、维护封建清王朝的统治
1、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们有什 么共同的追求和特点?
都对中国的前途充满忧患意识,都有世界 眼光,他们的见解和主张不为主流社会和当局 所接受。
2、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 这对我们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
保持忧患意识,认识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 差距,以开放的心胸接纳先进事物。
3、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为什么一再失败? 请至少列出两点原因。
①清朝政府腐败无能;②中国国力贫弱;③列 强军事上占有优势;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没有科 学革命理论的指导,等。
4、中国想西方学习为什么屡受挫折?请至少 列出两点原因。
①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 为他们的殖民地;②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 民思想的严重束缚;③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④中 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等等。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 “开眼看世界”的人
林 则
容
徐
闳
郭
魏
嵩
源
焘
对于《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 不同遭遇,你有什么评价?
日本认识到,《海国图志》提出的“师夷长技 以制夷”思想,是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策略。 而中世界” 的历史意义:
1、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2、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3、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
新教材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之前
鸦片战争
之后
西方文明 和平传播(西学东渐)
武力传入
清统治者 华夷有别 西学中源说 仍然盲目自大 反对向西方学习
士大夫
先进的中国人 徐光启 林则徐 魏源
容闳
郭嵩焘
资料 :《海国图志》成书后在当时 的中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只印了 1000册左右,有人甚至主张将其付之一 炬,因为书中有对西方国家的赞美之词。 然而,就在美国军舰打开日本国门的 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 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一位日本思想家 读到《海国图志》,发现自已与魏源的 观点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十分惊叹。 • 说一说:为什么《海国图志》在中 国受冷落,而在日本却受欢迎?
出任驻英公使,刊行《使西纪程》
师夷长技以制夷
1“师”是什么意思? 2“夷”是指谁?
4“师夷长技”的目的是什么? 5魏源在鸦片战争之后提出这样命题,说明了什么?
3“长技”是指什么?
1学习。2西方先进国家。3指西方国家比中 国先进的科学技术。4战胜和制止西方列强 对中国的侵略。 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已使魏源初步认识到中国 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落后,落后者只有向先进 者学习,并奋起直追,才有战胜先进者的可能, 否则,将永远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和蹂躏。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 看世界”的人
2014年5月21日星期三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 人
近代中国首 任驻外使 臣—郭嵩焘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 “开眼看世界”的人
• 1、西学东渐的含义: • 2、从以往“西学东渐”看当时传播西方文 明的特点:
“西学东渐”
坤舆万国全图
近代西方工业文 明传入中国与以 往的“西学东渐” 相比,有什么不 同? 天圆地方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24张PPT)
与以往“西学东渐”比,源于西方的工业 文明不是通过知识分子和平传播到中国的, 而是伴随着武力进入中国的。
二、迷梦惊醒——鸦片战争
二、迷梦惊醒——鸦片战争
表1 鸦片战争中英对照表
参战兵力 中国 10万
军备装备
伤亡人
数
鸟枪(射程,仅装备军队总数的 22790人
二分之一)
英国 7000(后增加到 滑膛枪(射程,射速是中国的2-3 523人
利玛窦进献给万历皇帝
一、天朝迷梦——“西学东渐”寻踪
在传教士的影响下,一些中国人接受了西方 先进科学技术,其中较著名的有徐光启等人,甚 至包括康熙皇帝。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为此感 叹道:“中国在近代曾是欧洲之外第一个接受西 方科学成果的伟大文明古国。”
一、天朝迷梦——“西学东渐”寻踪
康熙或许是自古以来对自然科学最感兴 趣的皇帝。1692年,传教士白晋写信向法王 路易十四报告康熙皇帝将要“在宫中建立科 学院”。这确有其事。不过《清史稿》中记 载的这个“科学院”名叫“如意馆”,这个 名字令人联想到皇帝个人的消遣游艺的地方。 难怪中国人常将西方科技称为“奇技淫巧”。 徐光启也曾感叹:“臣等书岁告成,而愿学 者少。”
◇为什么郭嵩焘在当时蒙受骂名?
因为他认识到欧洲全方位超越了中国,而中 国大多数人还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因而 他的言论遭到广泛攻击。
◇郭嵩焘的个人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相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他走在时代的前面, 用世界眼光来重新审视中国,他的看法和行为不 能为大多数国人所理解。
人物
主要事迹
结果
林则徐 魏源 容闳
三、梦醒时分——开眼看世界
早期留学生
“牵解牛说罚词太:重他,是亡海羊归补;恐他迟是。 蹉第跎一一代失留足学,生再;遣他终是无西期学。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用稿)
• 前:闭关锁国,自大无知、轻视西方国家 • 后:魏源等认为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 识和技术。
容闳的计划推行了不到10年就夭折了,你如何评 价清政府的行为? 清政府的保守、倒退、自我封闭
为什么黄遵宪对朝廷下令调回留学生那么痛 心疾首? 派遣留美幼童对于开阔中国人的眼界、对于 变革中国是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而中国政 府竟然中断这项计划,完全是一种保守、 倒退、自我封闭的行为。因此,作为诗人 的黄遵宪十分痛心,写下了这首诗。
面对来犯的坚船利炮,林则 徐等先进中国人终于开眼看世界 了,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魏源随后写出《海国图 志》,为中国的开放和走上现代 化映出第一线曙光。
二、梦醒时分—开眼看世界
• 1.最早从梦中惊醒开眼看世界的人有哪些?请你结合他 们的主要事迹,来说一说为什么他们被认为是近代最早 开眼看世界的人?
想一想:
1、回忆一下,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明朝有哪些 外国人来到中国传播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吗? 2、其中,还有一个人与当时的徐光启合作的翻译 了一本著作,这个人和这本著作你还记得吗?
“西学东渐”
坤舆万国全图
天圆地方
材料一:“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 中 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材料二:对于英使要求改善贸易关系一事, 乾隆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思考: “外夷”指的是什么国家,以“外 夷”称对方,说明了什么?
李鸿章对黄海海战失败原因的分析还是停留在军事层面、 外在的器物层面,而没有从中日之间经济、政治及科学文 化方面的差异来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
P111阅读资料1和资料2回答问题
说明清朝夜郎自大、自认为是天 朝大国,先进于西方
•
资料三: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 的观念。他们视西方为未开化的“夷狄”,认 为中国文化远高于西方文化。 • 资料四: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普遍认同“西学 中源说”,即西方学术源于中国。 • • 想一想:1、两则材料相比,对待西方文化在 中国的传播会有什么影响?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教案)
思考: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晚清统治者相比有什么不同?
4、容闳
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达萌,号纯甫,汉族广府人,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贫农家庭。少年时入美国教会主办的香港马礼逊学校读书。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随校长布朗赴美留学。咸丰四年(1854),毕业于耶鲁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是我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留学生。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面对美国的强盛和清朝的落后,他酝酿了一个教育计划——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经过多年努力,1872年,清政府开始派遣幼童留美,容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1881年,清政府下令留美学生一律调回国内,容闳的教育计划毁于一旦。
重点
魏源、容闳、郭嵩焘三人的主要事迹及主张,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历程。
难点
思考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如此艰难之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鸦片战争爆发影响,中国近代史开端》导入语:
鸦片战争的炮声,把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面对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他们开始抛弃旧有的“华夷观念”,重新认识外部世界,并作出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抉择。先进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成为近代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人。探寻他们认知西方的足迹,反思他们艰辛求索的苦旅,我们会更加体会到,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路程有多么艰难。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完成相关探究活动。
(2)、当中国政府决定终止留学生计划后,耶鲁大学校长波特曾经执笔写信给总理衙门。让学生浏览信件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学案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A、知识导航1.知道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记住魏源《海国图志》中“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的变革思想及其产生的影响。
2.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入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3.通过西学东渐的历程,认识中国近代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而导致的思想界的动荡。
B、知识解读1.概况:明朝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其中,传教士扮演了重要角色。
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史称“西学东渐”。
2.影响: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等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3.举例:(l)明朝时传教士利玛窦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即当时的世界地图,它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使他们首次突破了中国人原有的狭隘世界观。
(2)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的徐光启还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欲求超胜,必须会通”,即通过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以赶超西方的主张。
二、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1.林则徐2.魏源(1)背景:鸦片战争后,一些思想家开始重新审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
魏源在鸦片战争中亲眼看到英军的“坚船利炮”,深受震撼。
(2)著作:《海国图志》。
(3)主张: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制西方的侵略。
②魏源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武装军队,增设水师科;改革考试制度。
③魏源还提出,不但要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而且应该与其他民族平等相处,用“夷狄”来称呼那些文明发达的民族是不妥的。
④魏源已经看到,当时的世界正在逐步成为难以分割的整体,中国不仅不是传统士大夫所认为的世界中心,而且已经落后于欧洲,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
3.容宏(1)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后,一些中国学子开始负笈海外,对西方社会有了更近距离的观察。
容闳便是其中之一。
1847年,他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涯。
4.郭嵩焘(l)出任公使:1876年,年近六旬的郭嵩焘冲破重重阻力,出任驻英公使,成为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
综合探究八:结合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导学案
1、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近代中国人从沉睡到梦的惊醒再到梦醒时分的作为,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国家或个人角度)
三、课堂研学
1.把下列人物及与其对应的事件连接起来。
①林则徐 a.《海国图志》
②魏源 b.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③利玛窦 c.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
④容闳 d.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⑤郭嵩焘 e.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并让梦想变成现实
2.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关注外部世界的比较开明的知识分子,其“新思潮”的核心内容是()
A.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B.了解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
D.与各国保持友好往来,维护封建统治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1)《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
(2)“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3)作者对待西方的态度和前人有什么不同?
四、课余博学
中国向西方学习屡受挫折的原因有:
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
②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严重束缚;
③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
④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课标解读】
课标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通过例举实例了解中西文明交往带给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通过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清末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的原因。
通过例举实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这路的艰辛)
【教材简析】:本课先简单介绍明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的“西学东渐”的概况,了解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与以往“西学东渐”的差异。
然后,以魏源、容闳、郭嵩焘为例,了解先进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外交使节探索中华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探讨他们提出的各种主张以及他们的命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回顾明朝至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的历史,认识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与以往“西学东渐”的差异。
2 以魏源为例,了解近代先进思想家对外部世界蝗认识,知道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及其意义。
3 以容闳为例,了解早期留学生的救国梦想及其所提出的具体措施,分析容闳的教育计划未能完全实现的原因。
4 以郭嵩焘为例,了解近代外交使臣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通过郭嵩焘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过程方法目标: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收集资料,整理、归纳信息。
3、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近代仁人志士艰辛求索的苦旅,体会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近代仁人志士艰辛求索的苦旅,体会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
教学难点:为什么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尤其艰难?
【教学策略】:
教:情境创设法、直观教学法、故事辅助法、问题探究法等
学:阅读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面对中国的危机,同学们认为“中国该向何处去”?
学生自主学习:
出示《坤舆万国全图》,天圆地方,回顾回顾明朝至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的历史。
了解西方学说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思考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与以往的“西学东渐”相比的不同点?
合作探究:
材料1 对于英使要求改善贸易关系一事,乾隆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材料2 1839年12月13日,道光帝下达的中止中英贸易的诏书:“我朝抚绥外人,恩泽极厚。
”思考1、“外夷”指的是哪一个国家,以“外夷”称对方,说明了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清统治者会以“天朝上国”自居?
(设计思路:为近代进步中国人的探索为什么尤其艰辛埋下伏笔)
学生自主学习
了解林则徐及《四洲志》。
学生自主学习
材料1《海国图志》是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
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
还提出,应该与其他民族平等相处,用夷狄来称呼那些文明发达的民族是不妥的。
材料2 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
他们视西方为未开化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远高于西方文化。
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普遍认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学术源于中国。
想一想:两则材料相比,对待西方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学习
资料《海国图志》成书后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只印了1000册左右,有人甚至主张将其付之一炬,因为书中有对西方国家的赞美之词。
然而,就在美国军舰打开日本国门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
一位日本思想家读到《海国图志》,发现自已与魏源的观点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十分惊叹。
说一说1、为什么《海国图志》在中国受冷落,而在日本却受欢迎?
2、由此可见近步的思想家在当时将会面临怎样的遭遇?
(设计思路:通过此前两个环节的材料的了解,问题的思考,进一步体会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
)
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书本P109-110 容闳的事迹思考:
1、为什么容闳要促请清政府派谴官费留学生?
2、你认为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3、容闳的计划推行了不到10年就夭折了,你如何评价清政府的行为?
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书本P110-111郭嵩焘的事迹思考:
1、为什么他要冲破重重阻力,出任驻英公使?
2、为什么他会蒙受骂名?
3、你如何评价当时国内守旧势力的行为?
(设计思路:通过此前两个环节的问的思考,既体会其中的艰难,也激发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合作探究:
1、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这对我们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
(设计思路: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归纳本节的主要内容,并且从中得到启示。
)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