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 能量流动及计算易错题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易错题7动量守恒定律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易错点07 动量守恒定律易错题【01】对动量守恒定义理解有误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注1]2.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3.适用条件(1)理想守恒: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0。
(2)近似守恒: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它所受到的外力。
[注2](3)某一方向守恒:如果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0,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易错题【02】对爆炸、反冲运动分析有误碰撞、反冲、爆炸1.碰撞(1)特点:作用时间极短,内力(相互碰撞力)远大于外力,总动量守恒。
(2)分类①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没有损失。
[注3]②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有损失。
③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合为一体,机械能损失最大。
2.爆炸与碰撞类似,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所以系统动量守恒。
[题型技法] 碰撞问题解题策略(1)抓住碰撞的特点和不同种类碰撞满足的条件,列出相应方程求解。
(2)可熟记一些公式,例如“一动一静”模型中,两物体发生弹性正碰后的速度满足:v 1′=m 1-m 2m 1+m 2v 1 v 2′=2m 1m 1+m 2v 1 (3)熟记弹性正碰的一些结论,例如,当两球质量相等时,两球碰撞后交换速度。
当m 1≫m 2,且v 2=0时,碰后质量大的速率不变,质量小的速率为2v 1。
当m 1≪m 2,且v 2=0时,碰后质量小的球原速率反弹。
易错题【03】对爆炸过程各个量分析有误爆炸现象的三个规律动量守恒 由于爆炸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爆炸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受到的外力,所以在爆炸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动能增加 在爆炸过程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转化为动能,所以爆炸后系统的总动能增加位置不变爆炸的时间极短,因而作用过程中,物体产生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认为爆炸后仍然从爆炸前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01 对动量守恒定律理解不到位1、关于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系统动量就不可能守恒B.只要系统中有一个物体具有加速度,系统动量就不守恒C.只要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就守恒D.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守恒【警示】本题容易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动量守恒定义理解有误。
2015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捕食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成 消费者 成分中的 ____。 物质循环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___ 、 能量流动 ,此外还具 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群落 和 无机环境 碳在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低 能 量
高 营 养 级 低
鸟 昆虫 树
高
人工养殖的鱼 塘,生产者的 生物量可以小 于消费者的生 物量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P96)
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 能量的利用率 如“桑基鱼塘”
设计生态农业的原理: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
2、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 益的部分 如 农田除杂草,灭虫、灭鼠、剪枝
量+粪便量 。
(2)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三个去路:①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
的形式散失 ;② 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③ 被分解者利用。
(3)概括能量流动的特点 ①单向流动 :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②逐级递减 :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0%~20%。 3.写出能量传递效率(林德曼效率)的计算公式
【规律方法】 能量流动过程分析
说明:①不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 去路可能有三条,即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 (最高营养级 除外)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②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能 有四条,除了上面的三条外,还有一条是既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 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被利用”部分。如果是以年 为单位研究,那么其中“未被利用”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易错整理
生态系统的结构命题1 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越多,则形成的食物网越复杂。
【辨析】食物网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错综复杂的联系。
因此,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命题2 凡是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便是分解者。
【辨析】很多生物都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如呼吸作用等。
它们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只有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腐食生活的动物才为分解者。
如:蘑菇、蚯蚓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命题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在食物链各环节之间进行流动、转移的过程。
【辨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等过程,它应包括下列几个主要内容:①光能被转化为生产者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贮存起来;②生物链各环节间能量的传递;③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中化学能转化为ATP中化学能被利用(包括分解者分解)或转化为热能散失的过程。
命题2 能量流动的总量便是照射在绿色植物上太阳光能的总量。
【辨析】照射在绿色植物上的太阳光能大部分被反射掉,少部分被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下来。
只有这部分被固定下来的太阳光能才是输入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命题3当一头牛吃5公斤草料时,该过程中能量传递率只有10%—20%。
【辨析】能量传递率为10%~20%的含义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所有生物的总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中”。
其落脚点是“所有生物”、“总能量”,而不是指“生物个体”。
命题中所涉及到的生物个体“一头牛”在吃草料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应远远大于10%~20%。
命题4 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物质。
【辨析】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命题 5 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可以不需要从系统外获取能量,依靠它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便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辨析】输入到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总有一部分因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无机环境中去,因此总能量会越来越少。
生物一轮复习训练20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及应用含解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及应用例1:大闸蟹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甲壳类,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
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B.图中d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2)×100%D.该区域由于有人工的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含有的能量,及(a+7),A项错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B项正确;c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而b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C项错误;人工生态系统通常组分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通常人工生态系统要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D项错误。
【答案】B例2.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循环,具有全球性B.II、III表示消费者,IV表示分解者C.②③④⑤⑥过程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IV代谢产生的物质和释放的能量都能被生产者再利用【解析】IV表示分解者,IV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无机盐和CO2能被生产者再利用;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释放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再利用,D项错误.【答案】D例3.2020年8月13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团队在《自然》上发表的一项揭示蝗虫聚群成灾奥秘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鉴定出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VA(4-乙烯基苯甲醚),正是它导致了蝗虫聚群成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蝗群聚的信息素4VA(4—乙烯基苯甲醚)属于化学信息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蝗虫属于生物防治C.将蝗虫彻底诱杀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蝗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解析】蝗群聚的信息素4VA(4-乙烯基苯甲醚)是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杀蝗虫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将蝗虫彻底诱杀使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降低,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蝗虫粪便的能量属于生产者(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正确.【答案】C1.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都等于该营养级的摄入量减去粪便量B.每一营养级同化量都包括自身呼吸消耗量和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能量流动过程中,同化量逐级递减D.能量传递效率就是通过同化量相除计算获得【解析】对于除了生产者以外的营养级来说,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A错误;每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量和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正确。
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41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第41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 念 落 实1.能量流动概念剖析2.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1)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 。
(2)消费者的能量来自 的能量。
3.能量去路分析(以初级消费者为例)(1)摄入量(a )= + ,其中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2)同化量(b )=+ 。
(3)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去向,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①定量不定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量的最终去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遗体残骸流向的能量(f)+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即下一营养级(i)。
②定量定时(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的能量(f)+下一营养级摄入量(i)+的能量(j)。
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未被利用的能量(j)将保留到下一年,因此“未被利用”是指在有限的时间“还没来得及被利用的能量”。
(4)合并(2)(3)中等式,总结同化量(b)的去路可用下图表示,即同化量=消耗量+流向的能量+流向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4.能量流动效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0%。
一般为。
◉方法规律能量流动过程中相关“最值”计算在食物链(网)中,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
◀诊断·加强▶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3)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三级消费者摄入体内的能量。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能量就从无机环境输入到了生物群落。
()(5)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由四个部分组成: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学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核心概念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2.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自然生态系统--;某些人工生态系统,如人工鱼塘、含有机污水的湿地----。
3.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上一营养级×100%。
4.能量流动的特点:(不可循环)、(传递效率10%~20%)。
5.生态农业的意义:通过实现对能量的,大大提高能量的。
6.农田中除杂草、除害虫的目的:。
7.同化量的计算:①同化量= -②同化量= +③同化量= + +二、易错易混思考1.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需要能量的不断输入。
2.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一只狼抓住一只兔子,能同化其10%~20%的能量。
4.营养级越高,其个体越大,营养级总能量越少。
5.农田中施加有机肥,使其能量流向生产者庄稼。
6.由于生物富集作用,某些重金属或有害物质含量随食物链营养级的升高而浓度增加。
7.一头牛排出粪便10KJ,一只蜣螂摄入并同化7KJ,这只蜣螂从牛身上同化获得7KJ 能量。
8.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9.能量金字塔均为正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多为倒置金字塔。
10.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决定食物链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
11.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12.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属于异养型生物,其中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速物种循环。
1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14.营寄生生活的细菌,靠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属于消费者。
15.细菌可以参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16.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17.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18.在一条食物链中只能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且起点必须是生产者。
19.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能量的一部分。
20.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5)能量和动量——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易混易错
(5)能量和动量——2025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易混易错专项复习一、易错点分析1. 求解功率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首先要明确所求功率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平均功率与一段时间(或过程)相对应,计算时应明确是哪个力在哪段时间(或过程)内做功的平均功率。
(3)瞬时功率计算时应明确是哪个力在哪个时刻(或状态)的功率。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常见应用误区(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绝不是合外力的功为零,更不是合外力为零。
(2)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除考虑是否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外,还要考虑系统内力做功,如有滑动摩擦力做功时,因有摩擦热产生,系统机械能将有损失。
(3)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除非题目特别说明,否则机械能必定不守恒。
3.动量定理应用误区警示(1)应用I=Δp求变力的冲量如果物体受到大小或方向改变的力的作用,则不能直接用I=Ft求变力的冲量,可以求出该力作用下物体动量的变化Δp,等效代换变力的冲量I。
(2)应用Δp=FΔt求动量的变化在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求动量变化需要应用矢量运算方法,计算较繁杂。
若作用力为恒力,可求恒力的冲量,等效代换动量的变化。
二、易错训练1.如图所示是工业上疏浚河道的船只。
其参数性能如下表所示:A.51.510J ⨯B.51.810J ⨯C.61.610J ⨯D.62.110J ⨯2.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物体A 以速度0v 向右运动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 ;现让该弹簧一端连接另一质量为m 的物体B (如图乙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 以02v 的速度向右运动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仍为x .已知整个过程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则( )A.物体A 的质量为2mB.物体A 的质量为6m223.如图所示,物体以速度0v 冲向与竖直墙壁相连的轻质弹簧,压缩弹簧至最短的过程中( )A.弹簧弹力对物体做正功B.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C.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D.物体的机械能守恒4.如图所示为运动员参加撑杆跳高比赛的示意图,对运动员在撑杆跳高过程中描述正确的是( )A.起跳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做正功B.起跳上升过程中,杆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大C.起跳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减小D.起跳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守恒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甲、乙两个物块,中间连接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把甲放置在水平面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有关能量流动计算的典型试题解析
有关能量流动计算的典型试题解析郭艳军 河北魏县第一中学能量流动的知识,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近几年生物高考中一个很重要的考点,涉及计算题较多。
为了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下面通过对几道典型例题的解析,来帮助广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理解。
一、选择题例1.在一条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中,若第五营养级的生物体重增加1 kg ,理论上至少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 )A. 25 kgB. 125 kgC. 625 kgD. 3125 kg【解析】据题意,要计算至少要消耗的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应按照能量传递的最大效率20%计算。
设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X kg ,则X=1÷20%÷20%÷20%÷20%=625 kg 。
选项C 正确。
【规律】例2: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A. 10千克B. 28千克C. 100千克D. 280千克【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应画出食物网,然后依据食物网和题干信息来解答。
①通过“植物→人”这条链计算出消耗植物的量为0.5÷10%=5千克;②通过“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人”这条链计算出消耗植物的量为0.25÷10%÷10%÷10%=250千克;③通过“植物→羊→人”这条链计算出植物的量为0.25÷10%÷10%=25千克。
故要消耗植物的总量为280千克。
选项D 正确。
①求“最多”则按“最高”值2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最低”值10%流动 ①求“最多”则按“最高”值1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最低”值20%流动 (未知) 较高营养级(已知) (已知) 较低营养级 (未知)例3. 在“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食蚜蝇要有5m 2的生活空间才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则鹰的生活空间至少是( )A. 23m 105⨯B. 24m 105⨯C. 23m 5D. 24m 5【解析】:本题以生物种群的生活范围来反映所具能量的大小。
【一轮复习】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易错题梳理含解析 (9)
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膜具有表面张力的缘故②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水中炭粉的布朗运动,这说明组成炭粉的固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③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④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离饱和状态越远⑤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A. ①③④⑤B. ②③④⑤C. ④⑤D. ①②③④⑤解析: C【解析】【解答】①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反映出水分子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
但这种引力不是液体表面张力,故错误;②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水中炭粉,受到液体分子频繁碰撞,而出现了布朗运动,这说明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错误;③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是因为高原地区的大气压强较小,水的沸点随大气压强减小而降低,故错误;④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是因为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干湿泡温度计的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离饱和状态越远。
故正确;⑤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故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玻璃之间由于水分子的作用是由于引力的作用;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高原水的沸点低是由于大气压减小而降低;液晶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空气中的水蒸气压强越接近此时的饱和汽压,人感觉就越潮湿B. 时水的饱和汽压大于时水的饱和汽压C. 只有液体浸润细管壁才能产生毛细现象,液体不浸润细管壁就不能产生毛细现象D. 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分子对容器的碰撞引起的,它只跟气体分子平均动能有关解析: A【解析】【解答】A项: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水蒸发越慢,人感觉就越潮湿。
A符合题意;B项:温度越高,水饱和气压越大,所以30℃时水的饱和汽压小于40℃时水的饱和汽压。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几个易错问题
4 能量的散失
5 2 能量在非 相邻 的两个 营养级之 间的传 递效率 . 能量传递效率等于其 中每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
效率的积 。
例 2 某一生态系统 中, 已知一只鹰增重 2 千克要
吃1 0千克小鸟 , 小鸟增重 0 2 .5千 克要 吃 2千克 昆虫 , 而昆虫增重 10千克要 吃 10 0 0 0千克绿 色植 物。在此
() 2 能量从第一 营养级 到第二 营养级 的转 化效率 — , 从第二 营养 级到 第三级 营养 级 的 — 。 转化效率为—
部分的太 阳辐 射能 没 有 被生 产 者所 “ 捕捉 ” 固定 。 和
也不仅仅是保 留在 植物体 内的能 量 , 还包 括植 物通过 呼吸作用所散失的能量( 参见例 1 1 ) () 。
维普资讯
生物学教 学 2 6 第3卷) 0 0 年( 1 第1期 O
・
5 1・
生 态 系统 中能 量 流 动 的几个 易错 问题
石建华 ( 北 南 中 0 7 ) 河 省 宫 学 5 5 50
能量流动是生态 系统 的两大主要功 能之一 。下 面
中基 因型为 x x 的雌性个体不存在。
最低传递效率 1 %计算 ,最 多” 0 “ 一般按最高传递 效率 2 %计算 。另 一 种 是 已 知 较 高 营 养 级 的 能量 ( 物 0 生 量) 计算 消耗较 低 营养级 的能量 ( , 生物 量 ) 。此 种情 况 , 除以每相邻 两个 营养级 的 能量传 递效 率。若 没 要 有说明传递效率 是多少 , 至少” 则“ 一般按最高 传递效
存在有机物 中的化学能的形式流 动。 3 流入一个营养级 的能量
是指该营养级生物 的 同化 量 , 同化 量 =摄入 量 一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讲义 必修3 5.2、3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a.自身呼吸消耗 ①定量不定时 b.流入下一营养级 能量的最终去路 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②定量定时: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 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 a.自身呼吸消耗; b.流入下一营养级; 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 养级和分解者利用, 即“未利用”。 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 这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戊:________
2.生态系统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 3.据图补充食物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1)通过自身________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2)被________同化。 (3)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________分解。 (4)未被利用。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________之间________的比值。 2.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 3.研究意义 (1)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 ________ ,使能量得到 ________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的部分。
解析: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 种群数量一 般处于 K 值;b 摄入量为其同化量和粪便量之和,其同化量 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 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 发育和繁殖; 大肠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分解者,d 表示分解者,丁 过程表示分解者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大肠杆菌可参与此过 程;d 的能量可来自于 b 的粪便,而此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 a 的能量。
误区剖析 动物的同化量不等于摄入量 (1)概念差异 ①同化量:指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物质所含有的能量。 ②摄入量:指消费者摄入的物质所含有的能量。
(2)二者关系:真正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应该是该 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 该营养级生物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没 有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应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即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考点中几个易错问题透析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考点中几个易错问题透析海南省近几年高考生物学科考试说明──对《生态系统》的考试内容及要求:(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其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高中生态学知识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在历年高考中都有不同题型出现,是高考中的命题热点。
本文就该知识点专题复习中学生容易出错的几个问题进行例题分析,以加深学生对该考点知识的理解。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绘制能量流动图例1(2007年广东卷)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4)画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图1[分析]关键:起点──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渠道──食物链(网)终点──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1)定时不定量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有三条:①自身呼吸消耗,占绝大部分;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的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以保证生态系统能正常存在。
(2)定量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能量在一定的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①自身呼吸消耗,占绝大部分;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没有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
如果以年为单位,④中的能量将被保留到下一年。
例2 1942年,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图1所示的数据[能量单位是(焦/每平方厘米·年)],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2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464.4J/cm2﹒a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C.此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传递效率是13.52%D.图中的2.1是指植食性动物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识图分析能力。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易错排查练 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中图版
易错排查练 (第二章)(建议用时:40分钟)易错点1 热力环流及其影响分析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B .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C .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D .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2.对城市热岛强度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城市绿化越好,热岛强度越大B .上午8时的峰值与人流、车流高峰期有关C .城市郊区由于人口密度小,没有热岛效应D .热岛强度仅受天气状况影响1.D 2.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晴天的热岛强度在中午时低于阴天;阴天的热岛强度在0 ℃以上,为正值,说明阴天也有热岛效应;晴天时,热岛强度较大值出现在8时和16时左右,即一天中有两个峰值。
第2题,热岛强度受城市绿地面积、人口密度、工业生产以及交通条件等共同影响;城市绿化越好,热岛效应越小;上午8时左右上班车辆多,释放热量多,热岛强度大;城市郊区也有热岛效应,只是不如城区明显。
] 易错点2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导学号:29790060】3.P代表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D.盛行西风带4.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暖湿的中纬西风B.干冷的中纬西风C.干冷的极地东风D.冷湿的极地东风3.C 4.A[第3题,从图中看出,P位于北纬30°附近,而且气流是下沉的,形成了高气压,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故选C。
第4题,Q地降水主要是由中纬度暖湿的西风与极地东风相遇时,西风被东风抬升,带来丰富的降水,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所以其降水主要是靠暖湿的中纬西风,故选A。
]易错点3 常见天气系统类型及其天气特点的判断前,乙图日期在后)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气压为1014 hPa B.B地风力增大C.D地风向为偏北风D.E地盛行上升气流6.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A.C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B.F锋面过境后气温会降低C.E地由阴雨天气变为晴朗天气D.G线经过区域受冷锋控制5.B 6.C[第5题,图中等压距为4 hPa,甲图中控制A地的天气系统是一个低压中心,可以判断A地气压为1004 hPa;根据等压线疏密变化规律,B地的等压线变密,说明气压梯度力增大,则风力增大;根据气流的流动方向为由高压流向低压及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可知,D地风向为偏南风;在甲图中E地是一个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在乙图中E地是一个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0 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及计算(解析版)
2020届高考生物难点及易错题精讲精练专题10 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及计算【难点精讲】一、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例题:(2019·内蒙古赤峰二中第三次月考)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如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100%表示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答案】B【解析】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能量上呈正金字塔形,而数量上松毛虫的数量多于马尾松,不呈现正金字塔形;松毛虫的同化量是A,杜鹃的同化量是E,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100%表示;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D+F表示,C表示松毛虫粪便量,属于马尾松的能量;若迁走全部杜鹃,但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增长将呈现“S”型曲线。
【难点突破】不同营养级能量流动示意图构建能量流动过程模型方法一:说明:两个等量关系: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方法二:说明:三个去向(不定时分析):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最高营养级除外)方法三:说明:四个去向(定时分析):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B)+分解者的分解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最高营养级除外)变式训练1:(2019·山西实验中学质量监测)某同学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A【解析】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W1=(A1+B1+C1+D1),而D1=A2+B2+C2+D2,是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因此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A错误;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或[D1/(A1+B1+C1+D1]×100%,B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C正确;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正确。
2022-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功和能课件(重点难点易错点核心热点经典考点)
C.1.0×104 W
D. 1.56×104 W
解析 在t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积为20 m2的风能10%转化为电能,根据能量 守恒定律,有Pt=10%× 21mv2 ,其中m=ρV=ρ×vtS,故P=0.1× 21ρSv3 = 0.1×12×1.3×30×203 W=1.56×104 W,故D项正确。
答案 D
功和能
1.(2019·会宁一中考试)(多选)如图所示,轻绳一端受到大小为 F 的水平 恒力作用,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 m、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相连。开 始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θ。当小物块从水平面上的 A 点被拖动到水平 面上的 B 点时,位移为 L,随后从 B 点沿斜面被拖动到定滑轮 O 处,BO 间距离也为 L。小物块与水平面及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若小物块 从 A 点运动到 O 点的过程中,F 对小物块做的功为 WF,小物块在 BO 段 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Wf,则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A.5 m/s C.5 5 m/s
B. 5 3 m/s D. 25 m/s
解析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v20 =mghC+ 12mv2C ,根据平抛运动规 律有hC=12gt2C,sC=vCtC,解得v0=5 5 m/s,C项正确。
答案 C
5.(2019·江西五校 12 月联考)静止在粗糙斜面上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 的恒定拉力 F 作用下沿斜面匀加速上升,在某一时刻撤去恒力 F,空气阻 力不计,则物体机械能 E 随时间 t 变化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
2 3gR ,到达最高 3
点的速度vCcos30°=
3gR 2
,A、B两项错误;小球从C点运动到最高点的时
间为t′=21t=
vCsin30°= g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与能量流动有关的命题重难聚焦练 苏教版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与能量流动有关的命题重难聚焦练苏教版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答案 C解析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1 250 kJ;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0/200×100%=15%;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2.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答案 A解析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所以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64%n-48%n=16%n,而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未被利用。
3.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碳元素在A→C过程中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在F→B过程中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答案 C解析分析图形可知C表示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D、E、F 为消费者。
图中包含的食物链为A→D→E→F,故E减少,短期内D增加,F减少。
高中物理必修第3册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测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第3册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测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一、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实验题易错题培优(难)1.听说水果也能做电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个土豆做成水果电池.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种水果的电动势大约1伏左右,又用量程为0~3V、内阻约50kΩ的伏特表测其两极时读数为0.96V.可是当他们将四个这样的水果电池串起来给标为3V,0.5A的小灯泡供电时,灯泡并不发光.检查灯泡、线路均没有故障,而用伏特表直接测量其电压确实能达到3V多.(1)据你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应当是:__________(不要求写分析、推导过程).(2)为了能尽可能准确测定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若实验室除了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A.电流表A1(量程为0~0.6A ,内阻为1Ω)B.灵敏电流表A2(量程为0~0.6mA ,内阻为800Ω)C.灵敏电流表A3(量程为0~300μA ,内阻未知)D.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约10Ω)E.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约2kΩ)F.变阻箱(0~9999Ω)①实验中应选择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②在方框中画出应采用的电路________.【答案】水果电池的内阻太大. BF【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电路电流E I R r=+,要想灯泡发光,就得有较大电流,只是电动势高还不行,必须内阻也小才行,所以灯泡不亮的原因是水果电池的内阻太大. (2)①本题中电流表1A 量程太大,3A 内阻未知,所以选2A 较好;由于没有电压表,所以选电阻箱将电路串联,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以测出内阻.故实验中应选择的器材是B 、F .②实验电路如下图【点睛】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设计的.2.某同学利用一个电阻箱、一个电压表(视为理想电表)、一个定值电阻(05ΩR =)、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测定一电源(电动势小于3V )的电动势及内阻,实验原理图如图(甲)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2=A(10%~20%) B.A=F+B1+C1+D1+E1 C.A-(B1+B3)=C1+C2+C3 ) D.C3=B2(80%~90%)
珠江三角洲某一桑基鱼塘使用蚕粪作饲料
来喂鱼。假设蚕同化的能量为105KJ,从能量
Hale Waihona Puke 流动角度分析,鱼从蚕同化的能量中获得的能
量为_________。
A.0KJ B.104KJ A.0KJ 104 ~ 105KJ之间
若某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 系如图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 1×1010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 2×108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 2.5×108kJ,当A只捕食C时,能量传递效率按
3.1*108KJ
20%计算,则A的能量值是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计算中的常见误区
储存量= 同化量-呼吸量
◆每一个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可分为以下三 个部分:
分两部分
分三部分
• 关于未利用的能量; 1.未被自身呼吸消耗, 2.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3未被分解者利用, 即“未利用”。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蛙后发生的 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将下图补充完整
营养级 同化量 A 15.9 B 870.7 C 0.9 D 141.0
B→D→A→C
• (4)表格数据形式间接呈现(重金属、 DDT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 • 因为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使高营养级的 有害物质浓度更高。
生物体 A B 7 C 0.51 D 68 E 0.39
有机汞浓度 0.05 (ppm)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 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D
⑤ ①
生产者
初级 消费者
②
次级消 费者
④
③
三级消 费者
分解者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生产者的同化量肯定大于初 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B. ④中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C.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 相同 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②/ ①)*100%
关于能量问题的计算
• 1.辨别食物链 • (1)曲线图呈现构建食物链 • 先增加者先减少,先变化的是被捕食者
丁
• (2)柱形图呈现构建食物链(网)
丙→甲→乙→丁
如果有两个生物有机物总量或者能量大致相 等,则可能是同一营养级,两者关系可能是 竞争。
• (3)表格数据形式直接呈现(能 量值)构建食物链(网)
2.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 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上一营 养级的能量大约有10%~20%传到 下一营养级,营养级越高,能量越 少。因此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 多。为了充分利用能量,应尽量缩 短食物链。有关能量的“最值”计 算方法总结如下:
最多4kg,最少0.1kg
至少:250kJ,至多10000kJ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当一只狼吃掉一只 兔子时,它获得了这只兔子的 _________。
A.10%-20%的能量 C.全部的能量 B.大部分能量 大部分能量 D.无法确定
易错点2: 10%-20%是指相邻两个 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而不是相 邻两个生物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
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2)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15.6% 。 ________
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
缺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 将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
调整到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
1.96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来的_____
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C.2*105KJ
D.介于
易错点1:某一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上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该能量不能流向下 一营养级,而是流向分解者。
下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 (单位为103kJ/m-3· a-1)。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5 1.1*10 (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kJ/m-3·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