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四类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
视野单向区
• 当人们的两只眼睛注视某一物体的时候, 这个物体便处在两只眼睛焦点和网膜影像 点连线的延长线上,这时,两眼网膜影像 点恰好为对应点,这便产生了单一视像。 如果这时辐合角不变,所有被知觉为单一 视像的点就构成通过两眼焦点的平面。在 辐合角不变时,处在这个平面上的各个点 被看成是单一的,这个平面就称为视野单 向区 。
对象重叠
• 对象重叠,又称遮挡, 是指一个物体遮蔽了另 一个物体的一部分。我 们只能通过遮挡来判断 深度秩序,而不能判断 事物间的距离。遮挡在 前面的物体被知觉为近 些。
线条透视
线条透视现象一是指 与视轴平行的线条, 向远处延伸时相互距 离缩短,当到达地平 线时交于一点。二是 指景物距离观看者的 位置远近不同而感到 大小不同,近处景物 大,远处景物小。这 种大小对比越强,感
调节
• 当我们在特定距离观察一个物体时,眼睛的睫状 肌会调节晶状体的屈度,尽可能使影像落在视网 膜的中央凹上,以保证网膜影像的清晰。看远物 时晶状体较扁平,而看近物时较凸起。在没有其 他深度线索时,眼睛的这种适应状态便可以作为 估计物体距离的线索。但是眼睛的适应对深度知 觉所起的作用并不大,一般,这种线索所提供的 信息只限于距眼球10米范围内才是有效的,所以 它属于近距离的弱距离线索。
(二)单线线索
• 单眼线索指仅凭一只眼睛的视觉即可提供 的线索。单眼线索主要是静态线索,即环 境及观察对象的物理特性或现象,也包括 一些单眼的运动线索。在绘画中,利用静 态的单眼线索能够在二维的平面上产生三 维的立体效果,因此这些单眼线索又被称 为图形线索。
单眼线索的分类:
• 对象重叠
• 线条透视 • 空气透视 • 相对高度 • 纹理梯度 • 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
有人认为,主观轮廓表现了视觉系统的一个 特点;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的因素时,视觉 系统就倾向于把它们完整起来,变成比较简 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也有人认为,主观 轮廓野中的哪些成分容易结合为一个图形? 从20世纪初以来,心理学家对这一问题进 行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如下一些图形组 织的原则:
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所以,空间知觉就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一)大小知觉大小知觉是由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的大小、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以及周围参照物等因素决定的。
在形成大小知觉的时候,运动觉和触摸觉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判断物体大小的时候,视像的大小和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是结合起来起作用的。
观察者根据经验知道,在距离相同的条件下,视网膜像越大,物体越大,视网膜像越小,物体越小。
在视网膜像相等的条件下,物体离观察者越远越大;反之,物体离观察者越近越小。
所以,观察者是把视网膜像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结合起来判断物体大小的。
人们不见得意识得到这个过程,但人们是这样来判断大小的,这叫大小一距离不变的假设。
(二)形状知觉视网膜像提供了视觉信息,视线沿物体边界的扫描运动提供了动觉信息,手的触摸提供了触觉信息,这些信息的结合形成了形状知觉。
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信息结合得非常牢固了,只要其中一个信息起作用,就可引起对物体形状的反映。
例如,看到茶杯,尽管视觉提供的可能是一个椭圆形的茶杯口的视网膜像,人们也并没有去摸茶杯,但是人们也知道茶杯是圆的而不是椭圆的。
(三)方位知觉方位知觉可以以自身作为参照,头顶为上,脚底为下;脸对着的方向为前,背对着的方向为后;左右也可以以身体作为参照。
方位知觉也可以以双耳听觉提供的信息为参照,因为从不同方位来的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和强度都会有差异。
从左边来的声音先到达左耳,后到达右耳,当声音从左到右绕过头部的时候,其强度也减弱了。
双耳听觉的时间差和强度差就给判断声音的方位提供了线索。
时间和强度的差别越大,声音方位的知觉越清晰。
如果声音来自正前方或正后方,到达双耳的时间和强度相等,那么对声音方位的判断就很难了。
(四)距离知觉距离知觉是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人们是依据什么线索来判断距离远近的呢?1.肌肉运动线索(1)眼睛的调节作用。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1. 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叫数据驱动加工; 2. 自上而下的加工,也叫概念驱动加工; 3. 根据感觉信息的多少,两种加工所起的作用大
小不同。
自
上
而
下
的
加
工 ( 概 念 驱 动 )
自 下 而 上 的 加 工
(
数
据
驱
动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理解性
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支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
)所致。
不管是在昏黄的灯光下还是偏蓝的光下,我们总是把苹果看成红 色的,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
(二)单眼线索
指仅凭一只眼睛的视觉即可提供的线索,它以视 觉所反应的环境及对象的物理特性或现象为内容, 包括: 物体重叠(遮挡)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相对高度 纹理梯度(结构级差)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对象重叠(遮挡)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纹理梯度(结构级差)
运动视差
戴镜后的头三天,网像颠倒,伸手取物时的方向和实际方向相反。三 天后,他可以开始看到自己的手在写字;第四天,两手能做正确的知 觉选择;第五天,能在房间从容散步;第七天,能欣赏散步途中景色。
这说明,经过学习和适应,视觉和触觉、前庭觉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 空间定向能力得以恢复。
等到第八天,他摘下反转镜,这时看到的每样东西都上下、左右颠倒 了。几个钟头后,空间定向恢复正常。
(一)形状的特征分析: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觉察
分辨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确认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反映。如一个苹果、一朵花。 知觉过程:
感觉和知觉关系
区别:
1、感觉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 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 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 心理活动过程。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 空间知觉、图形组织的原则、距离知觉的 线索、视觉和听觉方向定位时间
4. 时间知觉的概念和形式、运动知觉的概念 和形式
5. 错觉的含义、错觉的种类、错觉的理论
思考题
1. 什么是知觉? 2. 举例说明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3. 什么叫知觉恒常性? 4. 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有什么作用? 5. 似动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6. 人们为什么会有错觉?
一个案研究-大小恒常性(Turnbull,1961)(续) 4、研究结果: (1)看到平原上远处的一群吃草的野牛,肯格问研究者 那些野牛是什么昆虫?肯格看来没有大小恒常性! (2)研究者开车带肯格接近野牛群,肯格看到越来越大 的野牛,认为这一定是“魔法”!等接近野牛时,肯格不
再 惊恐,但他不明白为什么刚才野牛看起来那么小?他猜测 野牛是在他们接近野牛的很短时间内迅速长大的?而且还 是怀疑有人在施魔法? (3)当他们乘车来到平原上的一个叫“爱德华湖”湖边
知觉恒常性能力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2、研究假设:
生活经验使人具备了大小恒常性的知觉能力? 3、研究方法: (1)被试:肯格(Kenge),22岁,是现刚果的Ituri森 林中一个俾格米人部落中人,是研究者Turnbull的向导。 (2)研究方法:自然观察法(人类学家最常用的方法) (3)生存环境:肯格生活在茂密的原始雨林,没有见过 开阔地带,这对养成大小恒常性的知觉能力非常不利?现 在肯格受邀跟随研究者去拜访另一个生活在开阔的平原地 带的巴布提(BaMbuti)部落,一些重要发现就此产生。
空间知觉相关知识点总结
空间知觉相关知识点总结空间知觉的研究主要包括视觉空间知觉、听觉空间知觉、触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空间知觉等方面。
这些研究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空间感知的基本原理、空间感知的发展和训练、空间感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首先,空间知觉的基本原理是指人类感知空间的基本机制和过程。
视觉空间知觉是指通过视觉感知空间的能力。
在视觉空间知觉中,人类可以感知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大小和形状,同时也可以感知物体的远近、高低和方向等。
视觉空间知觉的基本原理包括视觉深度知觉、视觉方位知觉和视觉大小知觉等。
视觉深度知觉是指人类通过视觉感知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深度关系。
视觉深度知觉的基本原理包括单眼深度知觉、双眼深度知觉和运动深度知觉等。
单眼深度知觉是指人类通过单眼视觉感知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深度关系。
双眼深度知觉是指人类通过双眼视觉感知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深度关系。
运动深度知觉是指人类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来感知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深度关系。
视觉方位知觉是指人类通过视觉感知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视觉方位知觉的基本原理包括视觉方位知觉和视觉姿态知觉等。
视觉方位知觉是指人类能够通过眼球转动来感知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视觉姿态知觉是指人类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来感知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视觉大小知觉是指人类通过视觉感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视觉大小知觉的基本原理包括视角大小知觉和视网膜大小知觉等。
视角大小知觉是指人类通过改变观察角度来感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视网膜大小知觉是指人类通过眼球调节来感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其次,听觉空间知觉是指通过听觉感知空间的能力。
在听觉空间知觉中,人类可以感知声音的来源、方向和距离。
听觉空间知觉的基本原理包括声音方位知觉、声音距离知觉和声音大小知觉等。
声音方位知觉是指人类通过听觉感知声音的方向和位置。
声音方位知觉的基本原理包括声音传播路径、声音波形和声音频率等。
声音距离知觉是指人类通过听觉感知声音的距离和远近。
声音距离知觉的基本原理包括声音传播速度、声音强度和声音反射等。
《普通心理学》:知觉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知觉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知觉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知觉是更正确,可将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误的知觉。
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感受器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一、物体知觉物体知觉就是对物的知觉,对自然界中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种种现象的知觉。
任何事物都具有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因而物体知觉又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知觉,需要人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分析器的联合活动来实现。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空间知觉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学习汉语拼音、汉字时,需要正确辨别上下、左右,否则难以顺利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和识别汉语拼音;下楼梯时,如果我们不知道有几个台阶、每个台阶有多高,就容易摔倒。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等。
形状知觉指对物体的轮廓和边界的整体知觉。
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但人类的形状知觉能力比动物的更高级,因为人类能识别文字。
形状知觉是靠视觉、触觉、运动觉来实现的。
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视线沿物体轮廓移动时的眼球运动、手指触摸物体边沿等,产生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指对物体长短、面积和体积大小的知觉。
依靠视觉获得的大小知觉,决定于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和观察者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在距离相等的条件下,投影越大,则物体越大;投影越小,则物体越小。
在投影不变的情况下,距离越远,则物体越大;距离越近,则物体越小。
大小知觉还受个体对物体的熟悉程度、周围物体的参照的影响。
对熟悉物体的大小知觉不随观察距离、视网膜投影的改变而改变。
对某个物体的大小知觉也会因该周围参照物的不同而改变。
对物体深度和距离的判断可以依据的线索很多,如小的物体似乎远些,大的物体似乎近些;被遮挡的物体远些;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模糊,能看到的细节少;远的物体显得灰暗,近的物体色彩鲜明;看近物时,双眼视线向正中聚合,看远物时,双眼视线近似平行等。
普通心理学新版笔记
普通心理学新版笔记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现象: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 个体心理与行为: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行为可以研究心理。
- 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能觉察到的心理部分,无意识是不能觉察到但对行为有影响的部分。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优点是能直接获取资料,缺点是可能存在观察者偏差。
- 实验法: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的设置。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优点是能揭示因果关系,缺点是实验环境可能影响结果的外部效度。
- 调查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优点是能快速收集大量数据,缺点是被试可能提供虚假信息。
- 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测量心理特征,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要注意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 个案法:对个别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优点是能深入了解个体,缺点是结果难以推广。
3.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 哲学渊源: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灵魂、心理现象的思考。
-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 主要流派。
-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通过内省法。
- 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强调意识的功能,适应环境。
-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实验法。
-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强调心理的整体性,反对元素主义。
-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重视潜意识和性本能对行为的影响,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
- 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积极面,强调人的主观体验。
- 认知心理学:奈瑟尔,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研究认知过程。
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 神经元。
- 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
-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整合、传导信息。
- 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神经元内部是电传导,在神经元之间是化学传导(通过突触)。
普通心理学深度知觉双眼视差
深度知觉
1.肌肉线索是一种生理线索,具体有两种方 式。(1)调节,指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
距离的改变而变化。例如:看近处的物体,眼 睛的水晶体曲度变大;看远处物体,水晶体曲 度变小。水晶体曲度的变化是由改变睫状肌的 紧张度来实现的。睫状肌收缩,水晶体变厚; 睫状肌宽松,水晶体变薄。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四、错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错 觉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大小错觉、形状 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 错觉、时间错觉等。
普通心理学
大小错觉
普通心理学
长短错觉
普通心理学
平行错觉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视崖实验
一张1.2米高的桌子,顶部是一块透明 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浅滩)是用黑白 (或红白)格图案组成的结实桌面。另一 半是同样的图案,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板 上(深渊)。在浅滩边上,图案垂直降到 地面,虽然从上面看是直落到地的,但实 际上有玻璃贯穿整个桌面。在浅滩和深渊 的中间是一块0.3米宽的中间板。 (Walk & Gibson,1961)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这项研究的被试是36名年龄在6-14个月间 的婴儿。这些婴儿的母亲也参加了实验。 每个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先让 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然后再 在浅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
普通心理学
在研究中 9 名婴儿拒绝离开中间板。研究者 没有解释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婴儿太过固执。 当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他们时,大部分婴儿拒绝 穿过视崖,他们远离母亲爬向浅的一侧,或因不 能够到母亲那儿而大哭起来。婴儿已经意识到深 度的存在,这一点几乎是毫无疑问的。“通常他 们能透过深的一侧玻璃注视下面的深渊,然后再 爬向浅滩。一些婴儿用手拍打玻璃,虽然这种触 觉使他们确信玻璃的坚固,但还是拒绝爬过去”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词 来标志它。知觉的这一特性称之为知觉的理解性。知觉过程是无 休止地在我们真正知觉到与我们想要知觉到的差异之间修正的过 程。知觉的理解性有助于我们从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有助于 我们形成整体知觉,从而扩大知觉的范围,是知觉更加迅速。
四、知觉的恒常性
普通心理学
上节回顾
上节学习了心理过程中认知的第一步, 感觉,了解了感觉的相关概念、测量、种 类(视觉、听觉、其他感觉)以及感觉的 相互作用。本章主要学习人们认知过程中 的第二步知觉。
第五章 知觉
一、概述 二、感受性及其测定 三、空间知觉 四、时间知觉 五、运动知觉 六、错觉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
把照明降低到被试看不出球体内的细微结构时,他也就看不出是 一个表面,而看成是“清雾”弥漫在无限的空间里,完全没有知 觉的分化,这种现象被称为空虚视野。在这样一个知觉域中,被 试是没有对象知觉的。如果在空虚视野的条件下,使视野的一半 略亮于另一半,并使这种差别处于阈下。这时被试看到的整个视 野的亮度仍是均匀的。如果在两个亮度的分界线上加上一条影线, 这时,被试看到的视野分成了两部分:一个亮些,另一个暗些, 两者之间有了明显的界限。这说明当视野中没有界限,形不成轮 廓时,知觉倾向于均匀化,没有对象知觉。当视野中刺激由差别 时,才产生对象知觉。 (二)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对象与背景相比较,它形象清晰,好像突出在背景前面。 而背景则好像退到了它的后面,变得模糊不清。(黑板上的字) 从背景中区分知觉对象,依存于下列两个条件:一是对象与背景 之间的差别。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 来就越容易。反之,则越困难。二是注意的选择作用。当注意指 向某个事物时,该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
普通心理学-4知觉(已完)
四、经验与知觉
经验、动机、期望等都会影响知觉。
五、阈下知觉与超感知觉 阈下知觉是指对未觉察到的信息的知 觉。目前尚无有力证据表明阈下信息可以 以任何实质性的方式改变我们的态度或行 为。 对于超感知觉,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它 并不存在。
第二节 知觉的特征 一、知觉的选择性
少 女 与 老 妇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 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 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对 象,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虽然我们通常会区分对象和背景。但 在二可图形中这种区分不是绝对的,它表 明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受刺激的空间组 合的影响,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可以从多 种途径看待同一图形,这一事实也正说明 了我们并不是消极地对投射在视网膜上的 视觉刺激做出反应,而是积极地试图对自 己看到的东西进行组织并使其有意义。
二、知觉的整体性
1、线条透视
它是指刺激物本身的面积大小、线 条长短以及线条之间距离远近等特征上, 所显示出的能引起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 近,即是线条透视。这是由于物体在视 网膜上的投影大小不同造成的。近处物 体所占视角大,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 而远处物体则相反。
2、纹路梯度(结构级差)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如何呢?感觉和知 觉同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 识阶段,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认识。但 感觉是较低层次的简单心理过程,是人脑 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而知觉为较高层 次的复杂心理过程,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 认识。
但二者间是连续的,知觉以感觉为基 础,是多种感觉的有机综合,而不是个别 感觉信息的机械相加。感觉是普遍现象, 正常人都会有视觉、听觉等,而知觉是按 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并根据 个体以往的经验来解释感觉信息的,因此 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绪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实验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
反射: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这种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能动的,并且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和表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以检验的。
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兴奋: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过程。
抑制: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过程。
动型:本来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的现象。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反映: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
第四章: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第五章:感觉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刺激量。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第六章:知觉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人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
错觉:错觉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第七章: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有意识记: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定的有助于识记的方法,需要作出意识努力的识记。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绪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可以从动态性和意识性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从动态性维度来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从意识性维度来看,心理现象可以分为意识和无意识。
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有XXX和XXX,他们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有XXX和XXX,他们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XXX,他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法是不科学的。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XXX、考夫卡和XXX,他们主要研究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
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XXX,他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包括意识、前意识(可控)和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又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口唇期、肛门区和性器区。
4、在潜伏期(6岁-12岁),孩子的玩伴通常是同性的。
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期)则是两性期。
6、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包括XXX和XXX。
这个流派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正常人,相信人类有无限的潜能,而这些潜能能否得到发挥或实现,则完全取决于环境和条件的影响。
20世纪的心理学巨大思潮包括了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
7、认知心理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心理过程,而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则研究认知过程的信息加工理论。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干货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干货普通心理学中,知觉是常考点,考试的题型涉及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等,是心理学考研中的一个考试热点。
博仁考研送来了福音,这篇文章重点论述了有关知觉这一章节的重难点,而且还补充了陈霖的拓扑实验给大家。
知觉思维导图以下就是书中常考的内容一.知觉的组织原则1.邻近性: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
2.相似性:视野中具有相似性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5.共同命运:向着相同方向变化或运动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不同图形,方向相同,难以分开。
图形相同,方向不同,容易分开。
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选择性1.定义: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分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
例如观看两歧图形时就体现了知觉选择性。
2.影响因素①客观刺激物:刺激物强度大,对比明显,颜色鲜艳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刺激物在空间上的接近、连续或形状相似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刺激物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刺激物轮廓封闭或趋于封闭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②主观因素:知觉者的需要与动机、兴趣与爱好、目的与任务、已有知识经验及刺激物对其意义等。
(二)知觉整体性1.定义: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如“主观轮廓”这种现象,充分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2.影响因素①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客观刺激物的关键性成分或关键特征对知觉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
②个体的知识经验。
3.作用①大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②整体知觉会抑制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1.定义: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心理学考研考点详解:空间知觉
心理学考研考点详解:空间知觉心理学的知识点多而零碎,同学们对于心理学中的基础知识和概念一定要掌握。
以下为普通心理学:知觉部分,一起来学习吧!心理学考研考点详解:空间知觉大小知觉(一)大小—距离不变假设我们知觉的物体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投影的大小有关系。
网像的大小服从于几何投影的规律:距离远,同一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小;距离近,同一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
用公式表示为:a=A/D.a指网膜投影的大小;A指物体的大小;D反映对象与眼睛的距离。
即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
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似乎不自觉地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问题,即物体大小二网像大小X距离。
这就是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这个假设解释了大小恒常性。
(二)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两个实际大小相等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处在细小物体的包围中,而另一个物体处在较大物体的包围中,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大小是不相同的。
在大的物体包围中的物体显得小,而在小的物体包围中的物体显得大。
这时,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相等,而观察的距离也一样,它们在大小上的差别,是由于网膜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比例造成的。
深度和距离知觉人们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依赖于一系列线索,如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其中双眼视差有重要作用。
人眼在观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会出现调节和辐合等一系列变化,对人们分辨物体的距离有一定的意义。
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
这些线索包括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等。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做双眼视差。
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相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两眼的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
双眼深度线索随距离增加而变化。
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便不起作用了。
关于凯程: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在火车里,另一条轨道上的火车开动了。在一段时间 里,本来没有运动的你却感到自己坐的车子开动了。 为什么?
3、参照系
运动和静止,运动速度的快和慢,都是相对而言 依据背景来感知物体的运动
第四章 知觉
39
四、运动知觉
3、参照系
下列为物体运动的规律,请填空:
出现位移时,倾向于把知觉对象看作 运动的 ,背景则 被认为是 固定的 。 物体在大背景中运动比在小背景中运动看起来要 慢 。 物体在平滑背景中运动比在不平整背景看起来要 快 。 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同时发生位移,较小的物体易被 看作是 运动的 。 发生位移时,较暗的物体易被看作是 运动的 。
第四章 知觉 20
二、空间知觉
空间特性
形状 大小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和距离
方位
深度与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
第四章 知觉
21
二、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形状的原始特征
点
线
朝向 角度
如何组合能成可知觉的图形形状?
第四章 知觉
22
二、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图形的组织原则
邻近(proximity)
相似(similarity)
Q1:加工过程是否能被意识到?
不能——自动加工
能——控制加工
Q2:信息加工顺序?
按顺序逐个加工——序列加工 同时加工——平行加工
第四章 知觉 4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信息加工
Q3:加工依赖刺激的特征为主or经验为主?
主要依赖感官的刺激的特征——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
主要依赖已存于大脑的信息——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
第四章 知觉
2019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考点:知觉的种类
2019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考点: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一、空间知觉:
1 、概念:对物体大小、形态、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
2 、分类:1)大小知觉
2 )形态知觉
3 )方位知觉
4 )距离知觉(深度知觉):
(1)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对象的重叠;
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
明暗、阴影;
运动视差;
眼睛的调节作用;
(2 )双眼线索:双眼视轴辐合
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线索
二、时间知觉:
1 、定义: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2 、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
节律必变化。
三、运动知觉
1 、概念: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2 、类型:1)真动知觉
2 )似动知觉(动景现象、¢现象):没有动却被感知为运动,如电影。
3 )诱导运动:如晚上云在动却感知为月亮在运动。
4 )自主运动:如屏幕上的固定小亮点盯着它看时可感觉它在移动
3 、似动、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都是把不动的东西看成是动的,
实际上他们都是视觉的运动错觉。
四、错觉:
1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
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2 、错觉所产生的歪曲是有条件的
3 、错觉的种类:线条长短错觉、线条走向错觉、面积大小错觉、形重错觉、听觉错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四类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但受空间上相邻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还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称轮廓的掩蔽当客观上不存有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管轮廓或错觉轮廓。
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倾向于将它们完整起来,变成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
图形组织所遵循的原则:临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简单性
图形识别:根据已有经验和当前信息识别知觉到的图形。
还存有启动现象。
特征捆绑问题:注意参与到其中,直觉到事物的整体。
眼动:微动和跳动。
微动对维持视觉映像稳定性,避免网膜因注视而产生局部适合有重要的意义。
跳动是一种更重要的眼动,与信息提取相关。
2、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
物体大小=网像大小×距离。
实行大小知觉时,环境中的视网膜投影的大小和知觉距离线索提供了物体大小的信息。
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有影响。
邻近物体的大小比较对大小知觉也有影响。
体态变化对知觉大小有影响。
3、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提供深度和距离知觉的线索:
肌肉线索:调节,只能在较小的距离范围内起作用。
辐合,指眼
睛随距离的改变将视轴汇聚到注视的物体上,根据辐合角大小获得距
离的信息。
调节在深度知觉中只有很小的作用,辐合的作用较大。
单眼线索: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
会出现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看远处的物体模糊;相对高度,照片上位置较高
的景物给人以远的感觉;纹理梯度(结构级差),视野中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如砖墙上面的砖投影较小,
密度较大;运动视差,近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而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慢,方向相同;运动透视,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近处事物流动的速度快,远处事物流动的速度慢。
双眼视差:当物体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看到单一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但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和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增大,将看到双像;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轴
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便不能起作用。
4、方向定位
视觉定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会的听觉的方位定向,几个规律是:
随声源偏离头部中切面的角度增大,判断左右声源方向越容易。
头部中切面2~3度范围内的声音容易混淆。
如果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作一圆锥,圆锥面上出发的声音容
易混淆。
人的两耳相差27.5厘米,便产生两耳刺激的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
这是人耳实行声音定位的主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