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
骨肿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观察及临床意义
感染 、 斑狼疮 患者 皿清 T F 水 平明显升 高 。肿 瘤患 者血 红 N— 清 T F O 水平升 高机制 目前 尚不清楚 , N —t 可能与免疫 反应有关 。 T F 升 高往 往提示 肿瘤 的发 生。实验 中发现有远 处转移 的 N— 晚期 骨肿瘤 患 者血清 T F 平均值 均高 于正 常值近 6倍 , N— 而
Z HOU J a in SU N Xi n De a t n f t o e is t eF rt f it dHo p t l h i d c l i e st, fi 3 0 2 C i a p rme t h p d c , h is Af l e s i , o Or ia a An u Me ia v ri Hee 0 2 , h n Un y 2
均( 01 02) 。其 中男 2 6 .±1 . 岁 7例 , 1 。标本来 源 为健康 女 8例 体 检 人 员及 部 分 本 院健康 医护人 员 , 正常 对 照组 4 0例 , 龄 年
3 6~7 2岁 , 平均( 35±87) 5 . . 岁。
1 . 标 本 处 理 2
2 结果
21 3 患 者 血 清TNF 和 I一 测 定 结果 比较 组 — L6
I s r c 】Ob e tv osu ytec a g n ciia inf ain f u rn coia d ne e kn 6i h m e|m r Ab t a t j ci e T td h h n ea d l cl g ic t o mo e rs n itrlu i一 nteI n u o n s i o t s
R es t er ul s S um TNF— o nd I l a L-6 l v r i fc n l g ri he e elwe e sgnii a ty hihe n t bon t m o p int ha n n r e u r ate st n i o malc to o P < 0. 1 . on r lgr up f 0 、
细胞因子检测与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检测与临床意义细胞因子种类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 家族、集落刺激因子或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检测临床应用:1.脓毒症目的: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状态检测因子:TNF-a、IIL-1、IL-6、IL-12、IL-8、MIF、sCD74、HMGB1等IL-6临界值为52.6 pg/mL时可诊断败血症,当其超过348.92 pg/mL时可诊断败血症休克,且28天病死率明显增高。
TNF-α随着脓毒症疾病进展而升高,TNF-α的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IL-8是强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早期预测脓毒症有重要价值,其诊断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比PCT高。
IL-8还可以预示脓毒症患者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可能,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指标。
IL-10是机体关键的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升高与脓毒症不良预后相关,持续高表达的IL-10反映脓毒症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HMGB1可促进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诱导中性粒细胞、DC等细胞活化。
HMGB1水平与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密切相关,HMGB1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HMGB1可作为脓毒症病情变化的重要监测指标。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具有多效炎症介质功能的细胞因子,包括抑制巨噬细胞迁移、化学趋化作用及促进白细胞在炎症部位募集。
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中MIF浓度显著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2.感染炎症因子IL-6、TNF-α和抗炎因子IL-10等可用于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
IL-6的升高早于CRP和PCT,其持续时间长,2h达到高峰。
IL-6>1000ug/L,提示预后不良。
IFN-γ:病毒感染患者主要升高的细胞因子,IFN-γ显著升高、伴随IL-6、IL-1β、IL-8、IL-10和TNF-α等因子升高,多提示为病毒感染。
IL-6和IL-10>正常值的10倍以上,考虑革兰阴性菌感染。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摘要】细胞因子在临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免疫调节中,细胞因子可以调节和增强免疫功能,帮助身体抵抗病原体侵袭;在炎症反应中,细胞因子能够调控炎症过程,加速愈合。
在癌症治疗中,细胞因子的应用也显示出潜在的疗效。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细胞因子可能会导致病理性炎症的产生。
细胞因子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发生的机制,还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
细胞因子作为重要的信息传递分子,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其深入研究将为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关键词】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癌症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信息传递分子、新治疗手段、药物发展1. 引言1.1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细胞因子是一类在机体内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它们能够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调控免疫反应、炎症过程、细胞增殖等生理活动。
在临床上,细胞因子的作用十分广泛,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诊断起着关键作用。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是其最为广泛的功能之一,它们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生理活动,维持免疫平衡,对抗外来病原体。
在炎症反应中,细胞因子能够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调节炎症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在癌症治疗中,某些细胞因子被用于促进免疫细胞对肿瘤的识别和消灭。
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细胞因子作为重要的信息传递分子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对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发展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深入研究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2. 正文2.1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细胞因子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促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和T细胞,增加它们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而抗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则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维持免疫系统内部的平衡。
2024白细胞介素6 (IL-6)检测的临床意义
2024白细胞介素6 (IL-6)检测的临床意义细胞因子是一类多肽细胞调节物质,它包括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主要由外周免疫细胞合成(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λ细胞因子能够促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具有较多生物功能,比如调节生长、分化、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肿瘤消长等,在人体中形成了非常复杂的调节网络,对人体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细胞因子的多效性和作用的复杂网络,没有任何疾病可以将细胞因子作为疾病特异性标志。
细胞因子的体内检测不适合以鉴定诊断为目的,只适合于对一些过程活动程度的检测,比如一些不应出现的免疫反应如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与感染相关的发病机制。
白细胞介素-6(IL-6)主要由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几乎可由所有的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产生。
IL-6水平的检测可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但其缺乏疾病特异性,通过对IL-6水平的检测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疗效。
检测方法IL-6的检测方法有流式荧光法、化学发光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等。
参考区间正常人血清中IL-6浓度相对较低(1~5pg∕ml),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如用文献或说明书提供的参考区间,使用前应加以验证。
临床意义1、IL-6与感染IL-6为来源广泛的正向调节因子,主要发挥促炎作用,正常机体血清IL-6 水平处于低应答状态,其表达既受机体稳态控制,又可在炎症刺激后发生上调。
IL-6是炎症反应最早升高的标志物,是急性感染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
感染后1 h开始升高,2h达峰值,升高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IL-6可以介导肝脏的急性期反应,诱导CRP和PCT分别在感染后2h和6h升高,填补PCT和CRP未升高前的空窗期口是体循环中半衰期最长的前炎症介质。
图片IL6鉴别感染与非感染的敏感性比PCT和CRP高动态观察可用于感染严重程度、抗生素疗效及预后判断。
IL-6和PCT联合检测是感染早期诊断的'黄金搭档〃。
常用炎症指标临床意义
• 对于移植排异,SAA 检测是一个相当灵敏的指标。在对一项肾移植受者的研究中, 97% 的发生排异的检查是依据 SAA 的升高。有文献报道,在不可逆转的移植排异 检测中,其平均浓度达 690 ± 29 mg/L,而可逆排异发作病例的相关水平为 271 ± 31 mg/L。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临床意义:
• 5、动态观察感染状况和治疗效果及预后
• IL-6可用于评价感染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当 IL-6 > 1 000 μg/L 时提示预后不良;动 态观察IL-6水平也有助于了解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
白介素-6(IL-6)的临床意义
• 6、避免PCT漏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等局灶性细菌感染,减少漏诊
C-反应蛋白(CRP)
• 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受 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量极微量,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通 常情况下, CRP 的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 (其实超敏 CRP 就是 CRP, 只是常规 CRP 检测下限较高,当 CRP 低于 10 mg/L 时,仪器无法给出具体的数值,直接出一个 < 10 mg/L。这样就会出 现一些让人烦恼的问题,因为当结果 < 10 mg/L,我们可能会以为就是正常 的,而实际上却不然。< 10 mg/L 其实很多是异常的,只是我们需要更灵敏 的检测手段而已,那就是超敏 CRP。)
细胞因子IL-6、IL-10、TNF-α、IFN-γ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143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9 No.4·临床研究·急性白血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早期造血前体细胞突变导致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近年来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化疗药物及广谱抗生素等的使用更降低了白血病患者的免疫机能,增大了感染的风险,研究表明[1],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67.5%左右。
而严重感染将进一步中断或延长治疗进程,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影响其预后。
因此早期、快速地诊断感染对临床治疗尤其重要。
而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感染,常常因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不能尽早明确感染部位及感染源,无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导致感染相关死亡率很高。
白细胞计数是检测感染的常用指标,但由于白血病的特殊性,导致白细胞计数敏感性降低,因此在临床中需要联合其他指标进行检测。
在众多炎症细胞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是TNF-α、IL-1β、IL-6、TGF-β、IL-8、IL-10等。
因此本研究就细胞因子对急性白血病的感染诊断效果进行了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5例白血病感染患者为观察组,11例白血病未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时间范围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
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6.40±13.91)岁;对照组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3.00±13.97)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骨髓细胞学及细胞免疫分型等方法临床诊断为急性白血病;②入组前2周无抗生素使用史;③感染前体温处于正常范围;④诊断为感染患者,诊断标准[2-4]:单次腋温超过38.5℃,或者12 h内超过2次体温升高至38℃以上。
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性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合并其他系统肿瘤患者;④自动出院放弃化疗患者;⑤其他原因所致死亡患者。
血清IL-6、IL-10、Hs—CRP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1 . 4 统计 学方 法 : 用S P S S 1 9统 计 软件 , 计 量 资料 以
± s表 示 , 组 间 比较 采 用 方 差 分 析 及 g法 , 以 P< 0 . 0 5 有 统计 学意 义 。
2 结果
健康儿童对比, 为临床更好治疗 M P P患儿提供理论
有统计学 意义( t = 6 4 . 0 0 1 、 t = 3 2 . 6 1 8 、 t = 4 9 . 2 7 2 、 P< 0 . 0 1 ) ; MP P组治疗第 7~1 0 d I L一 6 ( 6 . 6 5±1 . 0 5 ) p s / m l , I L一
1 0 ( 6 . 8 9. 4 - 1 . 6 6 ) p s / m l , Hs —C R P( 6 . 8 6±1 . 2 4 ) m g / L浓 度 比对照 组有所 升 高 , 但 其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结论
治疗后 血 清细胞 因子 6 ( I L一 6 ) 、 细胞 因 子 1 0 ( I L一 1 0 ) 和应 急性 反 应 蛋 白 C ( Hs —C R P ) 的 水 平 与 同期
体检 儿 童 抽 静 脉 血 3 ml , 分 离 血清 置 一8 0℃低 温 冰 柜保 存待 检 ; 各组 I L一 6 、 I L一1 0采 用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法( E L I S A) 测定 , 严格 按试 剂 盒说 明书操 作 ; 日历 7 1 7 0全 自动 生 化 分 析 仪 速 率 散 射 比浊 法 测 定 各 组
~
C R P浓度的平均数都高于对 照组 ( P< 0 . 0 1 ) ; 治疗 后 组 中的 I L一6 、 I L一1 0和 H s —C R P浓 度 平 均 数稍
细胞因子测定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
细胞因子测定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细胞因子是一类介导和调节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的蛋白质或多肽分子,它们在免疫反应、炎症应答、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肿瘤内环境的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细胞因子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本文将探讨细胞因子测定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并分析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一、细胞因子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细胞因子在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首先,细胞因子能够参与肿瘤的发生过程,其中某些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例如促使细胞进入减数分裂期,抑制细胞凋亡等。
而另一些细胞因子则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抑制肿瘤相关细胞的增殖。
其次,在肿瘤发展的过程中,细胞因子参与了血管生成、肿瘤侵袭与转移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分泌或活性的改变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细胞因子的测定与临床意义1. 评估肿瘤的预后和预测疗效细胞因子测定可以作为评估肿瘤预后和预测疗效的指标。
通过检测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可以判断肿瘤的侵袭性程度、复发风险和预后情况。
同时,细胞因子的测定还可以用于指导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预测药物疗效和个体化治疗。
2. 引导肿瘤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激活和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和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们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泌,增强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活性、诱导抗体产生或激活自然杀伤细胞等。
因此,通过测定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可以明确免疫治疗的目标、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3. 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和预警并发症细胞因子的测定还可以用于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和预警并发症的发生。
肿瘤治疗过程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水平会发生变化,这可以用于评估治疗的疗效和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同时,某些治疗手段可能导致细胞因子相关的并发症,通过测定细胞因子水平,可以进行早期预警和干预,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浆细胞因子(G-CSF)是一类脂质性蛋白,可以促进骨髓造血系统细胞的生成和增殖,而且可激活巨噬细胞,进而参与机体免疫反应中的许多关键步骤。
G-CSF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有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临床上可以被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炎症性疾病。
1.G-CSF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G-CSF可以抑制因病理性而导致的白血病中的增殖、浸润和血小板减少等,以及由于放射性治疗导致的白血病中的造血功能障碍。
2.G-CSF可以用于治疗变态反应:G-CSF可以抑制变态反应中的巨噬细胞增殖,减少肿瘤细胞的浸润,减少炎症细胞的凋亡,减轻变态反应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G-CSF可以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G-CSF可以抑制粒细胞性白血病中的增殖,减少粒细胞的凋亡,增加有效白细胞的生产,提高身体免疫力,延缓疾病进展。
4.G-CSF可以用于治疗恶性贫血:G-CSF可以抑制骨髓中增殖过度的细胞,改善血小板的减少,增强红细胞、血小板的新生,提高恶性贫血患者血液中红细胞计数,改善恶性贫血的症状。
5.G-CSF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G-CSF可以促进骨髓的再生,使慢性炎症病情得以改善。
4、IL-6的临床意义
4、IL-6的临床意义1O现代医院2011年3月第11卷第3期专业技术篇ModemHospitalMar2011V ol11No3特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清IL一2IL一4,IL一6的临床意义边宝娟CLINICALSlGNIFlCANCEOFTHECHANGESOFSERUMIL一2.IL一4ANDIL一6LEVELS AFTERTREATMENTINPEDIATRICPATIENTSWITHIDIOPATHlCNEPHROTICS YN—DROMEBIANBaojuan【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一2,IL一4,IL一6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7例特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INS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一2,IL一4,IL一6的水平,同时取同期健康儿童44例作为对照.结果INS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一2,IL一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IL一4水平治疗前明显低于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一2,IL一4,IL一6变化水平可作为INS疾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6【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significanceofchangesofserumIL一2,IL 一4andIL一6levelsaftertreatmentinidiopathicnephroticsyndrome(INS).MethodsSerumIL一2.IL一4andIL一6levelsweredeterminedbyElisain57pediatricINSpatientsbeforeandaftertreatment.aswellasin44healt hycontrols.ResultsBeforetreatmenttheserumIL一2andIL一6levelsinthepatient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aftertreat. mentandinthecontrols(P<0.05),butserumIL一4levelsinthepatients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after treatmentandinthecontrols(P<0.05).ConclusionDevelopmentandprognosisofINSinp ediatricpatientswascloselyrelatedtotheSerumIL一2.IL一4andIL一6levels.【Keywords】Idiopathicnephroticsyndrome,IL一2,IL一4,IL一6 【AuthorSaddress】DalangHospitalofDongguanCity,GuangdongProvince523770PRC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1.03.0054,JL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NephroticSyndrome,IN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明显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认为免疫炎症反应为发病的中心环节,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为探讨INS患儿血清IL一2,IL一4及IL一6变化的临床意义,我们检测了57例INS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IL一2,IL一4及IL一6表达水平,并与同时期健康儿童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水平与疾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57例肾病综合症患儿(INS组)血清样本均取自2004年3月一2009年l2月肾内科住院患儿,男3l例,女26例,年龄3~13岁,平均7.4岁.全部病例均符合INS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肾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边宝娟:东莞市大朗医院广东东莞523770.肾病等继发性肾病综合征);2W内患儿无全身或局部感染,无肝功能损害;近3个月内未接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另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4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1.2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依据按全国本科医学统编教材第五版及叶任高编1996第2版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1.3治疗方法住院期间嘱患儿注意休息,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有显着水肿及高血压患者短期限制钠盐的摄人,对于少尿者配合使用利尿剂,对于利尿剂无效,血浆蛋白极低者给予先扩容继之利尿.扩容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10ms/kg),内加多巴胺,酚妥拉明.滴毕,再静脉给予速尿(1ms/kg)利尿,并予以泼尼松2mg/kg治疗(采用中,长程疗法).1.4检测方法1.4.1血清IL一2,IL一4及IL一6的测定INS组治疗前后(对照组查体时)取57例患儿空腹静脉血5IIll(治疗前及治疗后尿蛋白消失2W时各1次),分离血清,EDTA抗凝,2000r/min离心,15min后取血清无菌分装,置一20℃冰箱冷冻.采用YYESBIOTECH公司提供的试剂盒,EHSA双抗现代医院2011年3月第11卷第3期专业技术篇ModemHospitalMar2011V ol11No3 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一2,IL健康儿童静脉血做对照.4及IL一6.同期抽取44例3讨论1.4.224h尿蛋白定量采用双缩脲法.1.5统计学方法一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测数据以哥4-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回归.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2结果2.1INS组和健康对照组儿童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基线水平一致(p均>0.05,详见表1).表1两组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2.2健康对照组和INS组治疗前后血清IL一2,IL一4及IL一6含量见表2.由其可以看出,57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前血清rL一2,IL一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IL~4水平治疗前明显低于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P<0.05).表2两组病例血清IIJ一2,IL一4及IL一6水平的变化注: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O1;'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2.3INS组24h尿蛋白定量(3.89±0.33)g,治疗前血清IL一6水平与其成正相关(r=0.921,P<0.001,线性关系见图1),而血清IL一2和IL一4水平与其无明显相关性(P>0.05).2750025000225.00芝200.00l75.O0l500O3-343.6O3.984064094104124.21436尿蛋臼图1INS组24h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血清IL-6水平成正相关11IN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它不是一独立性疾病,而是一组临床症候群J.目前已有的免疫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发现,INS的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基膜通透性增强,间质纤维化及致肾小球硬化等病理过程,均系细胞因子代谢异常的结果.细胞因子多为分子量(6—60)KD的多肽或糖蛋白,具有高度的生物学活性,正常肾组织表达的某些因子对维持肾脏结构和功能起作用.在病理状态下,某些刺激因素作用,由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 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合成,分泌,作为细胞问信号传递分子在介导和调节炎症反应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INS患儿治疗前血清IL一2,IL一6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患儿尿蛋白消失2w时查血IL 一2,IL一6虽较治疗前显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说明病情仍在发展,细胞因子这个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仍需巩固治疗.据有关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部分经过治疗的肾病综合症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后,若干年后出现了肾功能衰竭j,这充分说明了临床症状好转及尿蛋白的消失不能作为肾病综合症疾病得到控制的指标.我们亦发现PNS患儿血清IL一6含量与其24h尿蛋白定量成正相关,这与许韩师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IL一6可能也参与了INS肾脏尿蛋白的形成,但有关直接证据及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Thl7/Treg的平衡维系着正常的免疫反应J,任何Thl7细胞的增加或者Treg细胞的减少都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炎症,这在IN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有研究显示,在人体中IL一6,IL一113等细胞因子可以诱导Thl7的分化J,从而引起Thl7细胞的增多.本研究显示IL一6在INS 患儿血清中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儿童,这间接提示了INS 的发生发展与Thl7细胞的增多有关.众所周知,Thl细胞多参与细胞免疫反应,它们分泌一些炎症性细胞因子,如IL一2,IFN~等.Th2细胞分泌IL一4,IL一10等因子帮助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j.研究中我们发现IL一2含量在INS患儿血清中明显升高,而IL一4含量在INS患儿血清中明显降低,这提示在INS的发生发展中Thl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过程增强,而Th2细胞参与的体液免疫过程减弱.在治疗的过程中就可以从这一方面人手,积极调整患儿体内的免疫平衡,从而能减轻INS病睛,防止INS急性发作.总之,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INS的不同过程,机理复杂,可能对肾病综合症患儿的病情最终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认为监测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助于防止INS急性发作,预测疾病的转归.而细胞因子舳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做更进一步的基础性研究.参考文献『1]杨锡强,易着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7—371.12现代医院2011年3月第11卷第3期专业技术篇ModemHospitalMar2011V oll1No3丙泊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文立红肖晓山EVOL-VEMENTINSTUDYOFTHEPROTECTEFFECTOFPROPOFOLONSPINAL CORDlSCHEMlA—REPERFUSIONINJURYWENLihong,XIA0Xiaoshan【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丙泊酚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1.03.006随着溶栓疗法,动脉搭桥术,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建立和推广,使缺血器官,组织更快地重新获得血液供应,明显减少了细胞损伤,提高了临床疗效.但是,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中也发现,恢复血液循环后,部分动物和患者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CordIschemicReperfusionInjury,SCI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表现为明显的二次损伤的特点.临床上,人们正在努力寻找更加简便,安全和有效的脊髓保护措施,出现了缺血预处理,亚低温技术,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等.大量研究证明了一些麻醉药物,激素类药物及中药制剂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此文就近年来麻醉药物丙泊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大部分是机械性的压迫损伤后脊髓血流量下降,髓内出血,脊髓水肿严重影响神经功能恢复].低灌注现象是导致血脊髓屏障损伤,脊髓实质性文立红:广东医学院广东湛江524023肖晓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317(接上页)[2]尹洪霞.4,JL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一6,TNF—和VEGF 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20(3):225—226.[3]KLEKOTLH,KUCHARSKAG,CIESLAKWS,eta1.Geneticcon- ditionsofsynthesisofselectedcytokinesinchildrenwithnephritic syndrome[J].WiadLek,2005,58(11):45—49.[4]SHEILASANTIN,RAFAELGARCfA~MASET,PATRICIA nu/z.eta1.Nephrinmutationscausechildhood一0nsentandaduh~onsetfocal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J].KidneyIntemation.8l,(7October2009).[5]许韩师,汤洁如,孙林,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JLl~l细胞介素一6蛋白与基因表达测定的意义[J].中华肾脏病杂志,微循环障碍,血管自由基化学过程的重要病理基础J.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复杂,而且脊髓对损伤微环境的敏感性及反应性高于其他器官组织,这可能是SCII的前提条件.1.1脊髓缺血后局部离子环境的改变和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脊髓损伤以后,脊髓血流量进行性下降,脊髓缺血缺氧加重,ca大量内流使细胞内ca聚集,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病理自由基,使细胞发生内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近来研究证实:自由基损伤及其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是导致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脊髓组织膜结构含有丰富的脂质,缺血使神经细胞线粒体氧化还原酶系脱耦联,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后者易攻击脂质引发过氧化反应,从而破坏膜结构的完整性.丙二醛(Malonyldialde- hyed,MDA)是脂质过氧化的最终产物,测定MDA可直接反映自由基水平,其含量高低是组织细胞损伤的重要标志.超氧化物歧化物(SuperoxideDismutas,SOD)是自由基的重要清除酶之一,它除通过催化0歧化反应,发挥抗氧自由基外,还可增强HO:浓度的调节功能保护组织细胞.徐净.'+一'll¨.'…-'_-¨I.'¨¨'.¨¨..ll¨t一ll1.1'1998,14(4):249.[6]SHAOXS,Y ANGXQ,ZHAOXD,eta1.TheprevalenceofThl7 cellsandFOXP3regulateTcells(Treg)inchildrenwithprlmary nephroticsyndrome[J].PediatrNephrel,2009,24:1683—1690. [7]WILSONNJ,BONIFACEK,CHANJR,et81.Development,tyro- kineprofileandfunctionofhumanintefleukin17一producing helperTcells[J].NatImmunol,2007,8:950—957.【8]HironobuShimoyama,MitsuruNakajima,HiroyukiNaka,eta1.Up —.regulationofinterleukin—_2mRNAinchildrenwithidiopathicnephrotiesyndrome[J].PediatrNephm,2004,19:1115一l121. [9]陈伟珍,陈德君,徐光标.他克莫司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0):1674—1675.。
免疫分子之细胞因子
多能造血干细胞增殖,促进肥大 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殖 与分化
4
B细胞刺激因子(BSF-1) B细胞生长因子(BCGF-1)
活化的T细胞
B和T细胞增殖,刺激造血祖细胞 增殖与分化,诱导lgE、lgG产生
5
B细胞生长因子-Ⅱ (BCGF-Ⅱ)
活化的T细胞
促进B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嗜 酸性粒细胞增殖与分化,诱导 lgA产生
人体白细胞重组干扰素 IFNα1b: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干扰素基因克隆和 表达的IFNα1b型干扰素,商品名为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有300万U/支和500万U/支两种剂量,为粉剂。 IFN-α2a:罗氏公司(瑞士)生产的罗扰素,有300万U/支和450万U/支两种剂 量,粉剂和水剂两种剂型;沈阳三生公司生产的因特芬,每支300万U;辽宁卫 星生物研究所生产的迪恩安,每支300万U和500万U两种剂型,均为粉剂,但备 有专用溶解液。 IFNα2b:先灵葆雅(美国)公司生产的干扰素300万U/支和500万U/支,均为粉 剂;天津华立达公司生产的安福隆,300万U/支,粉剂;安徽安科公司生产的安 达芬,100万U/支。300万U/支、500万U/支粉剂。
白细胞介素的特性(IL)
IL 曾用名称
产生细胞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
6 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检测靶标促炎因子: IL-6、IL-17、IFN-γ、TNF-α、抑炎因子:IL-4、IL-10、本项目涵盖由Th1、TH2、Th17、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更全面的反映疾病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改变。
重症疾病细胞因子水平是早期预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证(SIRS)的灵敏指标,SIRS 发生时IL-6、IFN-γ、IL-10、TNF-α等细胞因子大幅升高,是反映SIRS 的关键细胞因子。
对于临床重症患者,如脓毒症、不明原因发热、急性胰腺炎、重症肺炎、围手术期等患者,若发生SIRS 不能及时治疗,则易引发ARDS 和MODS,死亡率高达40-60%,因此,越完善的因子种类更有利于反映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进而警醒临床医生及时干预。
IL-4 是机体Th2 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是机体Th1 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临床中多用IFN-γ/IL-4 来反映机体Th1/Th2 漂移水平,Th1/Th2 漂移是评估肿瘤疾病病情的重要指标;自身免疫性疾病IL-17 几乎参与所有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损伤评估的主要指标感染/炎症相关疾病IL-6、IFN-γ、TNF-α是感染患者主要升高的促炎因子,IL-4、IL-10 是机体最主要的抗炎因子,检测促炎/抗炎因子变化情况可评估感染病情进展及预后疗效。
细胞因子谱鉴别脓毒症和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脓毒症:IL-6 显著升高,IL-10 升高较明显噬血细胞综合征:IFN-γ和 IL-10 显著升高革兰氏阴阳性菌细胞因子谱G-BIRCP:我们将 IL-6、 IL-10 同时高度增高>10 倍( X+S),定义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 G-BIRCP)G+BIRCP:将 IL-6 为轻度增高>2 倍甚至>10 倍( X+S),但 IL-10 正常或增高值<10 倍( X+S)者,定义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 G+BIRCP)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细胞因子谱IFN-γ>100pg/mL, ,IL-10>60pg/mL ,且 IFN-γ水平高于 IL-10 水平。
PCT和IL-6检测的临床意义 (1)
JAMA 2009;302(10):1059~1066
PCT的临床应用
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基于PCT指导与标准临床路径在下呼吸 道感染抗生素应用的作用— ProHosp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PCT指导的抗生素应用率比标准临床路 径要明显降低,同时也显著减少了抗生 素应用的副作用
JAMA 2009;302(10):1059~1066
2、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与疾病的严重度相关
4、可以评价预后
5、可对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系 统性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进行鉴别诊断。 6、半衰期满足临床使用、便于检测。
炎症和脓毒血症的生物标志物
IL-6/P 死亡 PCT) C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计数 内毒素 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
脓毒血症的进展和死亡率
正确诊断和治疗推迟1小时,死亡率增加7.6%
Kumar A, et al.Crit Care Med.2006
临床诊断细菌感染和脓毒血症的方法
微生物培养与鉴定 血培养 微生物镜检等 分子生物学检测
临床微生物学检查
速度慢、敏感性差
理想的标志物应具备以下条件:
1、对炎症和脓毒血症进行早期诊断
临床研究的结果, 每个点即为1个研
究报道。
Simon L,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4;39:206~217
PCT的临床应用
是否进行抗生素治疗
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治疗的时间
Lancet 2004; 363(9409) : 600-607
PCT的临床应用
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降钙素原和IL-6检测的 临床意义
沈茜
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细胞因子是一类对细胞生长、发育和功能调控具有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分子。
它们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参与调控许多其他生理过程。
细胞因子的研究对于临床医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需要通过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来调节。
细胞因子包括IL-2、IL-4、IL-6、IFN-γ等,它们能够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调节细胞免疫应答的程度和方向。
临床上,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功能,可以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其次,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能够被炎症诱导产生,如IL-1β、TNF-α等,它们可以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并诱导其他炎症介质的产生。
临床上,炎症反应是许多疾病的核心机制,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
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可以控制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从而减轻疾病的症状。
第三,细胞因子在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一些细胞因子能够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如VEGF、PDGF等。
另一些细胞因子能够调节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如TGF-β、IL-8等。
临床上,通过抑制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高抗癌治疗的效果。
此外,细胞因子在器官移植和组织工程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器官移植后,免疫系统的抗原特异性应答会导致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细胞因子能够调节免疫应答的程度和方向,因此可以用于抑制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另外,在组织工程中,细胞因子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加速新生组织的形成和修复。
最后,细胞因子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神经细胞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存活,并参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
临床上,调节神经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可以提高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后,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细胞因子IL-6、TNF-α和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预后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及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数量作为监测乳腺癌患者预后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2015年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入院且行手术的61例乳腺癌患者,监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内IL6、
TNF-a的水平及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同时比较上述指标在免疫组化指标CerbB-2、ER、PR、P53、Ki67
全阳性组和非全阳组中表达差异&结果 手术前后血清中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
水平及CTC的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以免疫组化指标CerbB2、ER、PR、P53、Ki67的阴阳性
分组,术前的标本中:全阳性组的IL6水平,TN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年6月第40卷第11期 IntJ Lab Med,June2019,VoL 40,No. 1
论著•临床研究
细胞因子IL-6'TNFp和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预后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邹麟,向瑜#,李秋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重庆400016)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p(TNFp)的表达水平
DOI!0. 3969/j. issn. 16734130. 2019. 11. 016 中图法分类号:R737. 9;R446. 6
文章编号:16734130(2019)11134605
文献标识码:A
The role of cytokines IL-6 ,TNF-! and circulating tumor ceUs in the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ZOULtn HANG YuA ,LI Qtujtn
细胞因子临床意义及检测技术
IFN-α,驱动细胞免疫的关键角色
Logo
病毒感染的诊断指标,病毒感染诱导IFN-α的产生,与周围细胞膜上受体蛋白,诱导细胞cAMP形成,后 者激活细胞内抗病毒机制,产生抗病毒蛋白。
I 型干扰素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抗病毒 防御与调节因子。它一方面直接激活免 疫细胞,另一方面可间接抑制病毒的复 制过程。它还可以活化自然杀伤细胞和 巨噬细胞,从而达到促进树突状细胞的 活化,并同时诱发周围的CD4+亚型T淋 巴细胞、T辅助细胞在区别效应细胞上 产生大量的Ⅰ型干扰素,达到保护CD8+ 细胞,防止诱导抗体细胞死亡的功能。
Logo
细胞因子分类
Logo
❖ 白细胞介素(IL)
主要包括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7、IL-12p70,通过影响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参与炎症反应和 蛋白质合成,调节人体的免疫状态。目前已经命名38种(IL-1~IL-38)
❖ 干扰素(IFN)
IFN-γ,驱动细胞免疫的关键角色
Logo
IFN-γ从类型上说,是一种促炎因子,由Th1细胞分泌。
但IFN-γ是“有限”促炎、提供“保护”的双重作用因子。
在众多自免、肿瘤疾病中,高浓度IFN-γ的患者,其生存期往 往更长,预后更好。但过高浓度的IFN-γ可能会诱使组织损伤、 坏死和炎症,并可能导致疾病。
• 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中,肺泡巨噬细胞表达IL-8 也会显著增加。
• 上海新冠诊疗指南也特别指出患者IL-6、IL-8异常升 高。
总之,在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异常的患者、大部分呼吸道 疾病中,都可以跟踪IL-8,以应对可能的严重疾病。
IL-10,强大的炎症抑制因子
Logo
细胞因子-全科室卡片-详细版
3、监测重症患者免疫功能:CRP/血常规高,细胞因子不高——免疫功能低下或过度免疫抑制; 重症患者一般存在严重感染或炎症,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促炎性细胞因子会显著升高,若重症患者细 胞因子未升高或轻微升高,而CRP或血常规升高则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4、指导临床激素/抗炎药的应用,避免用量过度,导致过度免疫抑制; 炎症反应强烈患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 若细胞因子和CRP及PCT均能有效降低,提示治疗效果较好,激素剂量合适; 若细胞因子显著降低,CRP、PCT和血常规水平变化不显著,提示激素过度治疗,导致免疫抑制;
适用人群:重症感染、流感、脓毒症、不明原因发热、急性胰腺炎、脑梗、手术、严重创伤、使用 NSAIDs/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抗感染/免疫调节剂类药物的患者等。 监测时间:每天监测一次
开单路径: 检测因子:IL-4、IL-6、IL-10、IL-17、TNF-α、IFN-γ 标本类型:血浆(紫色EDTA抗凝管) 抽血后4h以内需送至检测实验室 收费价格:***元(医保项目) 出报告时间:上午送样当天出结果
3、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早发现和治疗,避免恶化;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会引起细胞因子水平大幅升高,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即细胞因子风暴;监测细
胞因子可及早预警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4、鉴别噬血细胞综合征和脓毒症,及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延误治疗; 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IFN-γ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脓毒症(sepsis)患者IL-6、IL-10水平
呼吸科
6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
项目临床意义
促炎因子:IL-6、IL-17、TNF-α、IFN-γ 抗炎因子:IL-4、IL-10
1、哮喘、COPD、肺炎等气道炎症疾病病情评估和药效监测; 促炎性细胞因IL-6、TNF-α等促进COPD、肺炎等气道炎症的进展,IL-4促进哮喘病情进展,评估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
检测靶标
促炎因子: IL-6、IL-17、IFN-γ、TNF-α、
抑炎因子:IL-4、IL-10、
本项目涵盖由Th1、TH2、Th17、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更全面的反映疾病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改变。
重症疾病
细胞因子水平是早期预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证(SIRS)的灵敏指标,SIRS 发生时IL-6、IFN-γ、IL-10、TNF-α等细胞因子大幅升高,是反映SIRS 的关键细胞因子。
对于临床重症患者,如脓毒症、不明原因发热、急性胰腺炎、重症肺炎、围手术期等患者,若发生SIRS 不能及时治疗,则易引发ARDS 和MODS,死亡率高达40-60%,因此,越完善的因子种类更有利于反映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进而警醒临床医生及时干预。
IL-4 是机体Th2 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是机体Th1 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临床中多用IFN-γ/IL-4 来反映机体Th1/Th2 漂移水平,Th1/Th2 漂移是评估肿瘤疾病病情的重要指标;
自身免疫性疾病
IL-17 几乎参与所有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损伤
评估的主要指标
感染/炎症相关疾病
IL-6、IFN-γ、TNF-α是感染患者主要升高的促炎因子,IL-4、IL-10 是机体最主要的抗炎因子,检测促炎/抗炎因子变化情况可评估感染病情进展及预后疗效。
细胞因子谱鉴别脓毒症和噬血细胞综合征(HLH)
脓毒症:IL-6 显著升高,IL-10 升高较明显
噬血细胞综合征:IFN-γ和 IL-10 显著升高
革兰氏阴阳性菌细胞因子谱
G-BIRCP:我们将 IL-6、 IL-10 同时高度增高>10 倍( X+S),定义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 G-BIRCP)G+BIRCP:将 IL-6 为轻度增高>2 倍甚至>10 倍( X+S),但 IL-10 正常或增高值<10 倍( X+S)者,定义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相关细
胞因子谱( G+BIRCP)
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细胞因子谱
IFN-γ>100pg/mL, ,IL-10>60pg/mL ,且 IFN-γ水平高于 IL-10 水平。
该标准对于 HLH 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达到 88.0%和 98.7%,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达到了 93.6%和97.5%。
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疾病中的结果解读
1、常见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相关细胞因子
2、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细胞因子
3、常见肿瘤相关细胞因子
4、常见炎症相关细胞因子
各单项细胞因子临床意义
各单项细胞因子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