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教学导案 文档
劳动合同法教案_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
2. 使学生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基本流程。
3. 培养学生运用劳动合同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2. 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条件及程序。
教学难点:1. 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
2.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案例分析、多媒体课件等。
2. 学生预习劳动合同法相关内容,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有哪些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 定义: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
-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
2. 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双方的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 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
-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 劳动报酬。
- 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 劳动合同期限。
- 违约责任。
3. 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订立:双方协商一致,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 履行: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 变更: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
- 解除:根据法律规定或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终止: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双方协商一致,劳动合同终止。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劳动合同法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劳动合同有哪些作用?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劳动合同制度教案示例(人教版)
一、教案名称: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的知识;(3)培养学生遵守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2. 教学重点: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概念、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3. 教学难点:劳动合同的具体签订流程、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条件。
4. 教学准备:教材、PPT、案例分析材料。
5.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劳动合同制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2)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者、用人单位等基本概念;(3)讲解劳动合同的订立:介绍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程序、内容等;(4)讲解劳动合同的履行:强调劳动者、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的责任和义务;(5)讲解劳动合同的变更:介绍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程序等;(6)讲解劳动合同的解除:介绍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程序、法律后果等;(7)讲解劳动合同的终止:介绍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程序、经济补偿等;(8)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合同制度的运用;(9)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解答疑问;(10)总结:强调遵守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二、教案名称:劳动合同的订立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2)让学生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3)培养学生遵守劳动合同、履行合同责任的意识。
2. 教学重点: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订立程序。
3. 教学难点:劳动合同的具体签订流程。
4. 教学准备:教材、PPT、案例分析材料。
5.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劳动合同订立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2)讲解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介绍合法、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等原则;(3)讲解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介绍要约、承诺、协商、签订等环节;(4)讲解劳动合同订立的内容:介绍合同条款、合同格式等;(5)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6)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解答疑问;(7)总结:强调遵守劳动合同、履行合同责任的重要性。
中职院校劳动合同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等。
3. 培养学生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了解劳动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二、教学对象中职院校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多媒体设备3. 案例分析材料4. 学生分组讨论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劳动合同吗?为什么签订劳动合同对我们很重要?”2. 讲解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 介绍劳动合同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 强调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3. 讲解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合同期限: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
- 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岗位、工作职责。
- 劳动报酬:工资标准、支付方式、支付时间。
- 社会保险和福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 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措施等。
- 违约责任:违约行为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4.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以及违约行为的处理。
第二课时1. 学生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签订一份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 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 学生代表发言- 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
3. 教师总结- 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4.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劳动合同的短文,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劳动合同教案(一)
劳动合同教案(一)劳动合同教案一、引言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文件。
正确了解和合理运用劳动合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档旨在通过劳动合同教案的设计,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签订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劳动合同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3. 了解劳动合同的签订方式和注意事项;4. 能够分析和解决劳动合同中的常见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劳动合同的概念和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定劳动关系的协议。
通过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方式、工资待遇、劳动条件等关键事项,保障双方权益,规范劳动关系。
2. 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1)劳动合同的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2)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方式、工资待遇、劳动条件等;(3)劳动合同的期限: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4)劳动合同的签订方式:书面或口头;(5)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双方一致解除、劳动者提前通知、事业单位行政决定等。
3. 劳动合同的签订方式和注意事项劳动合同的签订方式主要有书面和口头两种。
作为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文件,建议劳动合同以书面形式签订,以便于记录和维护合同的权益。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确保合同内容清晰明确、双方权益平衡、遵守法律法规等。
4. 解决劳动合同中的常见问题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劳动合同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纠纷。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和解决劳动合同中的常见问题,如工资拖欠、劳动条件变更等。
要妥善处理这些问题,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并采取合适的解决措施。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讲解和解释劳动合同的概念、基本要素、签订方式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劳动合同中的问题;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合同的教案
劳动合同的教案一、前导部分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成立的重要依据,对于雇主和雇员之间的权利和责任进行明确规定,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因此,了解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以及合同的要素和条款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和要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劳动合同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二、知识讲解部分1. 劳动合同的定义和基本要素a.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建立时达成的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b. 劳动合同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自愿达成,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确定合同内容。
c. 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等基本条款。
d. 劳动合同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2. 劳动合同的类型和形式a. 劳动合同可以根据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
b. 劳动合同可以根据形式分为口头劳动合同和书面劳动合同,其中口头劳动合同不具备法律效力。
c. 书面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内容清晰明了。
3.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a. 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以协商一致的原则为基础,双方应当自愿达成合同。
b. 劳动合同解除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和法律的规定履行解除程序。
c. 劳动合同可能出现的解除情形包括双方协商解除、一方单方解除、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解雇等。
4. 劳动合同的变更和终止a. 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b. 劳动合同的终止可以是合同期满、双方协商一致、达到解除合同的情形等原因。
三、教学设计部分1. 检查与回顾a. 让学生回答劳动合同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b. 通过举例让学生区分口头劳动合同和书面劳动合同。
2. 新知讲解a. 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劳动合同的类型和形式。
b. 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的相关流程。
劳动合同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作用。
- 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基本流程。
- 熟悉劳动合同中的常见条款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劳动合同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识。
- 增强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劳动权益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基本流程。
3. 劳动合同中的常见条款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
三、教学难点1. 劳动合同中的复杂条款的理解和运用。
2.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案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作用是什么?(二)新课讲授1. 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讲解劳动合同的定义、性质和作用。
- 通过实例分析劳动合同的法律意义。
2. 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讲解劳动合同的订立流程,包括主体资格、合同内容、签订时间等。
- 讲解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3. 劳动合同中的常见条款和劳动者权益保护- 讲解劳动合同中的工资、工时、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常见条款。
- 讲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如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等。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劳动合同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劳动合同的签订过程。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劳动法规的最新动态。
五、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劳动合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合同制度 教案示例(人教版)
劳动合同制度教案示例(人教版)第一章:劳动合同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定义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
3. 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种类和形式。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合同的定义和作用2. 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3. 劳动合同的种类和形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劳动合同的定义、作用及基本要素。
2. 难点:劳动合同的种类和形式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合同的定义、作用及基本要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劳动合同。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对劳动合同的了解。
2. 讲解劳动合同的定义和作用。
3. 讲解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
4. 讲解劳动合同的种类和形式。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案例,判断案例中的劳动合同类型。
六、课后作业1. 复习劳动合同的定义、作用及基本要素。
2. 分析案例,总结不同类型的劳动合同。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
2. 让学生掌握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和程序。
3. 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订立的相关法律规定。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2. 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和程序3. 劳动合同订立的相关法律规定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主体和程序。
2. 难点:劳动合同订立的相关法律规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主体和程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劳动合同订立的实例。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对劳动合同订立的了解。
2. 讲解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
3. 讲解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和程序。
4. 讲解劳动合同订立的相关法律规定。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案例,判断案例中的劳动合同订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六、课后作业1. 复习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主体和程序。
2. 分析案例,总结劳动合同订立的相关法律规定。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
劳动合同教案
劳动合同教案劳动合同教案(一)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法律文件,用于规范双方的劳动关系和权益。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劳动合同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和签订程序,培养他们正确理解和使用劳动合同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劳动合同的概念和作用;b. 掌握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和签订程序。
2. 能力目标:a. 能够正确理解和解读劳动合同的条款;b. 能够合理使用劳动合同保护自己的权益。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劳动合同的重视和尊重;b.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合同的定义和作用;2. 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a. 双方当事人的信息;b. 工作岗位和职责;c. 工作时间和休假;d. 工资和福利待遇;e.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f. 终止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
三、教学过程本教案主要通过讲授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1. 导入(5分钟)引入劳动合同的概念和作用,通过简单的例子或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介绍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20分钟)a. 结合具体案例,逐一介绍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各项条款的含义和作用。
b. 强调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签订劳动合同的好处和意义。
3. 解读样本劳动合同(30分钟)a. 提供一份样本劳动合同,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各项内容。
b. 分组讨论,学生可以就劳动合同的条款进行解读和解释,及时纠正理解错误。
4. 签订劳动合同的程序(25分钟)a. 介绍签订劳动合同的一般程序和具体步骤。
b.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发现劳动合同中的条款有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5. 知识巩固(10分钟)制定一些练习题目或情景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学到了哪些知识和经验,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劳动合同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熟悉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b. 了解常见的劳动合同纠纷及解决方式。
劳动合同教案设计稿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种类、签订程序和解除条件等法律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劳动合同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1. 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 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和解除条件。
教学难点:1. 劳动合同解除条件中的特殊情况。
2. 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劳动合同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有哪些作用?二、新课讲授1. 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介绍劳动合同的定义和特征。
- 讲解劳动合同的种类,如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等。
2. 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 讲解劳动合同签订的流程,包括:协商、签订、备案。
- 强调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
3. 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 介绍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如:协商一致、劳动者一方解除、用人单位一方解除等。
- 讲解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和特殊情况。
4. 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方式- 介绍劳动合同争议的解决途径,如: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 强调学生要了解和掌握处理劳动合同争议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提出与劳动合同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2.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劳动合同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课堂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方式。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劳动合同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劳动合同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劳动合同的教案
劳动合同的教案教案标题:劳动合同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合同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劳动合同的要素和基本条款;3. 理解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程序;4. 能够分析和解决劳动合同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劳动合同的理解和经验。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劳动合同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劳动合同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解释劳动合同的定义和作用。
2. 强调劳动合同作为雇佣关系的法律依据,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三、介绍劳动合同的要素和基本条款(15分钟)1. 解释劳动合同的要素:劳动者、用人单位、劳动内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等。
2. 详细讲解劳动合同的基本条款,如合同期限、试用期、工作地点、社会保险等。
四、讲解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程序(15分钟)1. 解释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包括协商、订立、签字等步骤。
2. 解释劳动合同的解除程序,包括解除协商、解除通知、解除理由等。
五、分析和解决劳动合同中的问题(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可能出现在劳动合同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和应遵守的原则。
2. 让学生思考课堂所学对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有何帮助。
扩展活动:1. 让学生在家庭、社区或实习场所寻找真实的劳动合同,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2. 邀请人力资源专家或劳动法律顾问来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劳动合同相关问题。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2. 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或作业。
注意事项:1. 确保课堂内容简明扼要,易于理解;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出问题;3. 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合同对他们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劳动合同_教案
教案:劳动合同制度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定义和基本内容;2. 让学生掌握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和法定程序;3. 让学生理解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4.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劳动合同的定义和基本内容;2. 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和法定程序;3.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劳动合同的具体条款和操作流程;2.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投影仪或白板;3. 教学案例或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劳动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如何确立?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过劳动合同来确立劳动关系和权利义务。
二、讲解劳动合同(15分钟)1. 介绍劳动合同的定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 讲解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劳动者个人信息、用人单位信息、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社会保险、劳动保护、违约责任等。
3. 强调劳动合同的法律意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是实现劳动权利和招用人员的法律形式。
三、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和程序(15分钟)1. 讲解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公平公正、诚实信用。
2. 介绍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定程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签字盖章、备案登记。
四、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10分钟)1. 分析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作用:规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举例说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重要性: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争议。
五、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几个与劳动合同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维护合法权益(10分钟)1. 讲解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了解法律法规、签订劳动合同、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依法维权。
《劳动合同》教案.doc
《劳动合同》教案.doc
3、思想觉悟方面使学生充分明确与用人单位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增强法制意识,并在职业选择中能知法、懂法、用法、树立正确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劳动合同的内容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教学难点】劳动合同的签订、实施。
【教法和学法建议】1、教法建议劳动合同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
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知识性、规范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教学中除了要讲清劳动合同的性质、作用、内容、订立和实施外,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订立劳动合同。
为此,教师应在备课时准备一些劳动合同争议的典型案例材料,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最后让学生进行劳动合同订立的模拟训练。
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相对集中,让学生从书本死记硬背既不可能,也无此必要,重在让学生“动”起来,初步具备劳动就业的合同知识和意识。
2、学法
指导建议(1)尽最大努力让学生在课堂内“动”起来学习本章内容,知识上无多大难度。
为让学生初步树立并增强三个“意识”,就必须设法使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凡学生能说能做的,教师就不必包讲、包办。
可以采用主题辩论、小组讨论、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在课外“动”起来节首案例、课文内容、节后思想与训练等,都需要学生在课外做准备,去完成。
如果没有课内与课外的配合,本章教学目标就难于实现。
在进行本章教学中采取实践教育、体验教学、养成教育是很好的手段。
(3)教法要服从、服务于学法教学中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倾向、观点等,都应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发表、交流的机会,不能枸泥于教师备课的思想和模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学生。
《劳动合同》教案
《劳动合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概念、作用和基本构成。
2. 使学生掌握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相关法律规定。
3.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合同的定义与作用2. 劳动合同的基本构成3. 劳动合同的签订4. 劳动合同的履行5. 劳动合同的变更6. 劳动合同的解除7. 劳动合同的终止8. 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9.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途径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合同的相关概念、法律规定和案例。
2. 互动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等环节。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资料。
2. 案例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合同纠纷案例。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劳动合同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劳动合同的基本构成,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遵守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2. 劳动合同的争议处理3. 劳动者的权益保护4. 劳动合同的监督检查5. 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争议处理等法律规定。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程序。
3. 互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劳动合同的监督检查和权益保护。
八、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资料。
2. 案例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合同纠纷案例。
劳动合同教案范文精简处理
劳动合同教案范文精简处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的相关法律规定。
3.了解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理解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的相关法律规定。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让学生回答劳动合同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劳动合同。
2.学习:讲解劳动合同的定义、要素、形式等基本概念和内容。
让学生理解劳动合同对于雇主和雇员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给学生一些实际案例,让他们分析案例中的劳动合同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如何解决劳动合同纠纷。
4.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汇报讨论结果。
5.知识巩固:出示一些劳动合同的范本,让学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检查范本是否符合要求,并分析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6.答疑与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评价学生的表现。
四、教学资源:1.劳动合同的相关法律条文和解释。
2.劳动合同的范本和案例。
五、教学评估: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对于劳动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本教案将劳动合同教学内容精简处理,突出了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要素和法律规定,以及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3.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劳动合同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劳动合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 劳动合同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2. 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劳动合同模板、案例等。
2. 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劳动合同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合同的了解。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
- 劳动合同的作用: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障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
2. 教师讲解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 合同期限: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
- 工作内容:岗位、工种、工作地点。
-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作时间、休息日、法定节假日。
- 劳动报酬:工资、奖金、津贴等。
- 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 劳动保护:劳动安全、职业病防治。
- 劳动纪律:工作纪律、保密纪律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劳动合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劳动合同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 劳动合同签订的法律程序。
- 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 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救济途径。
2.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 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
- 依法维权。
三、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模拟劳动合同签订过程。
劳动合同教案设计稿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法律规定。
- 掌握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同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
- 熟悉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相关规定。
2.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劳动合同文本。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解决劳动合同相关的问题。
- 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劳动法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维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法律规定。
- 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 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条件及程序。
-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劳动合同吗?劳动合同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二)新课讲授1. 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法律规定- 讲解劳动合同的定义、法律依据。
- 分析劳动合同的法律性质和意义。
2. 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讲解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如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劳动报酬等。
- 分析劳动合同的可备条款,如试用期、培训、保密等。
3. 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讲解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履行要求。
- 分析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条件及程序。
4.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 讲解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种类、承担方式。
- 分析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条件和程序。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劳动合同相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
2. 收集实际案例,分析劳动合同相关问题。
3. 撰写一篇关于劳动合同的论文。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
中职院校劳动合同教案模板
中职院校劳动合同教案模板中职院校劳动合同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劳动合同的定义、内容和要素。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中职院校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适用的劳动合同。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遵守劳动合同的意识和合法合规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劳动合同的定义、内容和要素。
2.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适用的中职院校劳动合同。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你们有听说过劳动合同吗?你们学校有没有劳动合同?2. 让学生谈论自己对劳动合同的了解和学校的劳动合同情况。
步骤二:讲解劳动合同的定义和要素(10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解劳动合同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合同的主体、客体、内容、期限等。
2. 强调劳动合同作为一种法律约束,对于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步骤三:分组讨论劳动合同的内容(15分钟)1.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特定情境下的劳动合同内容,如校园寝室维修工的劳动合同、学校食堂厨师的劳动合同等。
2.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设计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酬待遇、劳动条件、劳动保护、责任和义务等。
步骤四: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的劳动合同内容。
2. 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每个劳动合同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步骤五:总结归纳(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份劳动合同模板,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和规范。
2. 强调中职院校劳动合同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反思: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能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对于劳动合同的定义、内容和要素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设计劳动合同的活动,学生不仅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对劳动合同的重视和遵守意识。
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灵活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劳动合同制度的教案
劳动合同制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制度的概念、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3、培养学生在未来就业中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和必备条款。
(2)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的条件和法律后果。
2、难点(1)如何理解劳动合同中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计算和适用。
(2)区分合法解除劳动合同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及法律责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概念和法律规定。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劳动合同制度的理解和应用。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合同在就业中的作用:“同学们,当你们毕业后找工作,进入一家公司上班,你们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保障?没错,劳动合同就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项。
那什么是劳动合同制度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知识讲解(30 分钟)1、劳动合同制度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劳动合同制度是指通过订立劳动合同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
强调劳动合同制度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企业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
2、劳动合同的订立订立的主体: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订立的形式:书面形式。
订立的程序:包括招聘、面试、协商合同条款、签订合同等环节。
必备条款: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
3、劳动合同的履行双方的义务:用人单位按时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等;劳动者遵守劳动纪律、完成工作任务等。
工资支付: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时足额支付。
4、劳动合同的变更变更的条件:双方协商一致、法律规定的情形。
变更的程序:书面形式。
5、劳动合同的解除双方协商解除: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单方解除:提前通知解除(试用期提前 3 天,正式期提前30 天书面通知)、随时解除(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如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未支付劳动报酬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合同教案2 文档————————————————————————————————作者:————————————————————————————————日期:2导入新课在我国,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使得每个劳动者都成了国家的主人,都处在了主人翁的地位。
而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个体内容,又是由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的。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又是怎样被体现出来的呢?我们说它是通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的劳动合同体现出来的。
那么,什么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和法定程序是什么?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在这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讲授新课四、劳动合同制度(板书)(新课导入)想一想:伤者当初怎样做就能防止今天的不利局面?“我叔叔右手被机器砸断了四个手指,我们很怕老板不赔偿就跑掉,求你们帮帮我们吧!”一个带哭腔的女声在电话里向本报记者哭诉了他叔叔——一个河南籍在莞打工者的不幸遭遇。
工厂无牌无证,伤者未签劳动合同,老板表示不知拿什么赔偿答:青年工人小田于1995年到区机修厂当钳工,1999年12月,不幸发生工伤,被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1级伤残,属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2000年年底,小田与机修厂签订的劳动合同期满。
单位立即决定不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
小田认为自己是工伤,劳动合同期满后单位还应与其续签劳动合同。
双方为此争执不下。
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小田来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补充:劳动部劳部发[1995]309号文件《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第50条规定:“在目前工伤保险和残疾人康复就业制度尚未建立和完善的情况下,对因工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劳动合同期满也不能终止劳动合同,仍由原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医疗等待遇。
”仲裁庭依据上述规定,对此案裁决如下:1.被诉人与申诉人小田续签劳动合同;2.案件处理费300元,由被诉人承担。
一、劳动合同制的基本含义(板书)(1)什么是劳动合同(板书)所谓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换句话说,劳动合同,也就是“劳动契约”。
它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为了确定劳动关系,明确相互之间的劳动权利和义务所达成的协议。
同学们在理解和掌握劳动合同这一概念时应注意以下两点:要理解劳动合同的性质。
首先,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意义的性质。
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是实现劳动权利和招用人员的法律形式。
我国《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庆当签订劳动合同”。
可见,劳动合同是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实现权利的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因此,它具有法律意义的性质。
同时,劳动合同还具有社会性质。
因为,劳动合同不仅是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实现劳动权利的一种法律形式,同时,劳动合同还是用人单位招用和组织使用劳动力的手段,其社会经济地位在不同性质的国家也是有区别的。
从法律性质来看,劳动合同作为以订立合同形式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法律手段,具有合同法规定的性质:1)劳动合同是诺成性合同,订立劳动合同时,只要双方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合同就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2)劳动合同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3)劳动合同是有偿合同。
当事人一方有提供劳动的义务,另一方有支付报酬的义务,双方都相应地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从社会性质来看,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招用和组织使用劳动力的手段,不仅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采用,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采用。
但在不同性质的国家里采用,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所以劳动者与资本家订立的劳动合同是一种劳动力买卖契约,它反映的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劳动关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铲除了产生剥削的经济基础。
所以,在现代企业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方之间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劳动关系,而是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
这是我国劳动合同与资本主义雇佣合同的本质区别。
要理解劳动合同的特征。
劳动合同是合同的一种。
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有关劳动问题所订立的合同。
它与一般合同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法律特征:1)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当事人必须是劳动者本人。
如果合同双方都是用人单位,双方都是劳动者个人签订的合同,就不能叫做劳动合同。
另外,这一特征也表明,参与劳动法律关系的用人单位,只能是该单位的行政方面,而不是该单位的党、团或工会组织。
2)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从组织管理上看,又具有身份上的录属关系。
这就是说,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劳动者必须加入到用人单位中去成为对方的一员,并在用人单位内离开有相应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服从用人单位的领导和工作安排。
这一特征也决定了劳动者个体在同一时期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不能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3)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除规定合同期限的有效时间外,一般还应明确规定一定的试用期限,一般为3至6个月,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试用期满双方愿意继续履行合同,则合同继续有效。
4)劳动合同在一定条件下,往往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关系。
劳动合同不但明确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责、权、利,而且还直接涉及到劳动者的直系亲属的住房、医疗等问题;职工因病、工伤、残废、生育、年老或死亡等原因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时,用人单位应及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
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板书)1)劳动合同一般应包括的内容(板书)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劳动合同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即指合同当事人双方都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作出规定的那些条款。
换句话说,就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经过平等协商后达成的关于责任、权利和义务事项的条款。
依据《劳动法》及企业劳动管理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劳动合同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双方当事人名称(姓名)和地址、合同期限、试用期限、职务(工种、岗位)、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劳动纪律、政治待遇、教育与培训、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违约责任、其他事项(如住房问题、特殊困难)、纠纷处理(劳动争议)。
上述劳动合同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双方当事人自己规定的条件,它包括必要劳动条件和补充条件。
如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合同的责任等,这是必要劳动条件,有了必要劳动条件,合同才能成立。
而解决子女入托、上学及住房等问题则是补充条件。
以上这些内容只要不与国家规定相抵触,完全可以由双方协商决定。
第二部分,是按照法律、法规执行的条件。
在这里需要说明两点:其一,双方按法律、法规执行的条件没有必要再写进劳动合同,因为这是法定内容,双方当事人必须无条件坚决执行。
因为,这些条件对于高速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强制性。
2)签订劳动合同具体内容的目的(板书)请同学们结合前面讲过的内容思考和讨论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签订劳动合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劳动合同也就是劳动契约,它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这宰为了确定劳动关系,明确相互之间的劳动权利和义务所达成的协议。
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后达成的关于责任、权利和义务事项的条款。
签订劳动合同具体内容目的就在于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能用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都能依法得到切实保障。
议一议:这些劳动合同合理吗?案例:某小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惨淡经营,想尝试转产,又囊中羞涩,万般无奈当中,企业决定从本单位的职工中筹集资金。
遭到一部分职工反对后,企业决定停止现行的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并把必须交纳5000元现金作为劳动合同的一部分。
案例:赵某,男35岁,是北京市某出租汽车公司的司机。
1992年该公司与其签订承包合同。
合同规定,赵某每年向单位上缴承包年利润后,本人的病、伤、残、亡等企业均不负责。
赵某开的是“面的”车,一次发生交通事故,赵某负伤致残,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该出租汽车公司不负担赵某任何伤残待遇费用,赵某和该公司发生了争议并起诉到劳动行政部门,要求解决其伤残待遇问题。
二、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板书)订立劳动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都必须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遵循下列三项原则来进行签订。
平等自愿的原则(板书)平等,即签订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双方在政治上、经济上都不依附于对方;自愿,即劳动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双方自己的意愿,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也不允许第三方进行非法干预。
平等自愿的原则是劳动合同订立的核心原则。
协商一致的原则(板书)协商一致,则是指当事人双方对合同各项条款的具体内容进行充分的协商,特别是在出现意见分歧时,要通过协商办法解决,使双方的意见达到一致,而不能使用强加于人的和欺骗等手段。
平等自愿、协商一致是密切相关和不可分割的,平等是自愿的基础,自愿是平等的体现,协商一致则是平等自愿的唯一表达形式。
可见,协商一致原则是平等自愿原则的延伸和结果。
不是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定的原则(板书)这就是说,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法规的规定。
首先,劳动合同的主体双方必须具备法定的资格。
企业一方应具备法人资格,有经批准的经营范围、履行能力和承担经济责任的能力;劳动者一方则应该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即应年满16周岁、能以自身的行为来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
其次,是劳动合同的各项内容必须合法,即双方当事人在确定具体的权利与义务时,不得违反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
只有这样,劳动合同才个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而违反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劳动合同或合同中的部分条款,则属无效合同无效条款,不受法律保护。
最后,是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必须合法,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以书面的形式签订。
(讲授以上三项原则时教师可结合书上例子及以下两个案例)案例一:违反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具有欺骗行为的劳动合同。
某公司出租汽车驾驶员胡某,因不服所在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经查,胡某调入该公司填写,《录用人员情况登记表》时,隐瞒了自己曾先后两次受行政、刑事处分的事实,与公司签订了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
事隔3日,该公司收到区人民检察院对胡某免于起诉判决书。
经公司进一步调查得知,胡某曾因在原单位盗窃电缆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同年双盗窃原单位苫布被查获,因胡某认罪态度较好,故免于起诉。